郭海棠會長簡歷
① 洮河石硯有什麼特點
宋代著名鑒賞家趙喜鵲在《洞天清祿集》中高度稱贊洮硯:「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為珍貴,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據《卓尼縣志》記載,洮硯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以質優品高而馳名中外,與廣東省的端硯、安徽省的歙硯並稱為中國三大名硯(原為四大名硯,因山西省的澄泥硯現已失傳)。
洮硯產於甘肅省洮河流域卓尼縣境內。歷史上,卓尼屬洮州管轄,洮硯由此得名。洮硯以其石質細膩,淬筆堅硬,貯水不耗,久存不變質,歷寒不冰,發墨快,研墨細,不損筆等優良特點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稱贊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宋代著名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贊賞洮硯:「洮河綠石含風漪,能淬筆鋒利如錐」。當代著名書法家、前中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先生對洮硯更是鍾愛有加,賦詩盛贊:「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故人萬里意殷勤,勝我荒齋九年蓄,西北東南辟硯田。精工方欲奪前賢。看教墨海翻瀾處,噴薄風雷震大千。」
洮硯獨特的涵水功能和保鮮功能,是文人墨客非常喜愛的又一個原因。相傳古時一書法家為檢驗洮硯存儲功能,特地揉制一面團放置帶蓋的洮硯中,月余之後,面團柔軟如初,光澤依舊。洮硯因此名聲更加大振,傳播遠揚。
洮硯又稱綠漪石、鴨頭綠、鸚哥綠等。洮石以青綠色為多,有翠綠、深綠、墨綠、淡綠、灰綠等,兼有褐色、黃色。其中,以褐色雞血石也稱洮河紫石最為珍貴,綠漪石為上品,灰綠色鸚哥綠和淡綠色柳葉青次之。洮石質堅而細,色彩典雅,雅麗珍奇,瑩潤如玉;發墨細長,保濕利筆;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故素有「洮州石貴雙趙璧,端溪歙州無此色」之譽。
洮硯形狀各不相同。有方形、圓形、橢圓形、弧瓢形,等等。洮硯圖案更是千姿百態,應有盡有。有人物山水,花草蟲鳥,林蔭樹木,飛禽走獸,古幣珍玩、田園風光等。洮硯大小也各不相同,有的洮硯重達數百公斤,小的洮硯僅有幾百克。
洮硯製作工藝考究,工序繁雜。要經過嚴格的選材、設計構圖、雕刻切削、打磨拋光等十多道程序。製作一方普通的洮硯一般需要兩三天時間,製作一方大型洮硯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時間。著名洮硯雕刻師劉愛軍先生製作的一方「千龍戲海」硯,就耗時達5年之久. 洮硯趣事:洮河石硯,產於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鄉。洮河硯的石料取自當地的臨洮大河,所制之硯地為名,稱為洮河石硯。由於洮河石長年被水浸蝕,因而石質細膩,膚理縝密,發墨而不損毫,磨面不光,呵氣即濕。洮河石硯質地細潤晶瑩,色澤碧綠,石面呈現微黑色的水波狀花紋,以波浪翻滾、卷雲連綿、千姿百態、清麗動人,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 洮石因其色綠,稱為"臨洮大河綠漪石"也稱"鴨頭綠"。 除綠漪石外,又有玫瑰紅色的"鰒面"深綠色的"鸚鵡綠"墨綠色的"玄璞 "和淡綠色的"柳葉青"等。 據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載:"除端、歙 二石之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無價之寶。"金朝的馮延登,有著名的《洮石硯》詩雲:"鸚鵡洲前抱石歸,琢來猶自帶清輝;芸窗盡日無人到,坐看元雲吐翠微。"可見洮硯在金朝的珍貴。 洮河綠石 硯中瑰寶
洮硯,又稱洮河綠石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齊名,並稱中國三大名硯。
洮河綠石產於甘肅南部岷縣和卓尼交界的洮河中游喇嘛崖一帶的峽谷中,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瑩潤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的特點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庭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
歷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贊嘆不已,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張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鑒賞家趙希鵠《油天清集》雲:「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鷺,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大文毫蘇軾,黃庭堅贊嘆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當代書法大師趙朴初題詩:「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
洮硯的品種很多,主要有龍鳳硯、龍硯、飛天、五福硯、牡丹硯、花草硯、喜上 梢硯、歲寒本友硯花 蟲魚、龜硯以及各類人物和歷史典故硯等等。系列產品有酒具、壁掛、擺設等,具有極高的藏和藝術、使用價值。 洮硯開源於公元1300年前,始於唐朝盛於宋朝至今不衰。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齊名,並稱中國傳統石質名硯,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
洮硯經歷了1300多年的歲月,不僅深受文人雅士喜歡,而且帝王將相,平民百姓都愛不釋手。千百年流傳下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妙語,佐證著洮硯的歷史地位與評價,令我輩無不贊嘆欣賞。 唐代著名書法家,太子少傅柳公權在其《論硯》中寫道:「蓄硯以青洲為第一,降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今指甘肅卓尼一帶)。」這是迄今所見對洮硯的最早評價。上海博物館現存一方洮硯,經堅定為唐代珍品。可見在當時洮硯已享有同端,歙硯齊名的地位。 到了宋代,洮硯的地位顯赫,受到了一些政治家、文學家、硯石愛好者很高的評價。官至禮部尚書的大文學家蘇軾在《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中贊道,「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棄予劍,參筆墨。歲丙寅,斗南北。歸予者,黃魯直。」洮硯之貴重,競見學者、大家、宮廷貴族之間的饋贈。北宋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向好友劉昱討得一方洮硯,即作詩詠道:「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真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洮硯日見鼎盛,有硯者贊嘆,無硯者索取,重金購置。詩人張文潛,官至右史中丞《以黃魯直惠洮河綠石做米芾詩》曰,「洮河之石利劍矛,磨刀日解十二牛。……誰持此硯參幾案,風瀾近乎寒生秋。……明窗試墨吐秀潤,端溪歙洲無此色。」此詩一出,洮硯的身價如錦上添花,一舉占名硯之首的地位。北宋傑出書畫家,「宋四家」之一,官至禮部員外郎米芾非常愛洮硯,「海岳精翰墨,日以硯相親。」他以名硯為題所作《研山銘》被國家以2000萬元競買購得。當時的他,每得一方名硯「或抱眠,或耀書惟」達到如痴的地步。晃補之《硯林集》贊洮河石貴重,「洮河石貴雙趙璧,漢水鴨頭如此色。贈酬不鄙亦及我,刻畫無鹽譽頃國。」洮河石當與和氏璧媲美。 南宋大詩人陸游對洮硯也留下了重要詩篇。當他收到友人寄送來的蜀紙,洮硯時,當即寫下了「玉屑名璧來灌錦,風漪奇石出臨洮」著名的詩句。 元金時代詠洮硯的詩文保留下來的也很多。這些詩詞佳句詠誦起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祖系北魏拓拔氏,後居山西的傑出文學家,曾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的元好向在《賦澤人郭唐臣所藏山谷(黃庭堅)洮石硯》曰:「舊聞鸚鵡曾化石,不數辟鵜能盈刀。縣官歲費六百萬,才得此硯來臨洮。玄雲膚寸天下偏,壁水直上文星高。辭翰今誰江夏筆,三錢無用試雞毛。」而金代大學士,著名金石鑒賞家馮延登更是高歌唱頌。他在《詠洮硯》中唱道,「鸚鵡州前抱石歸,琢來猶自帶青輝。芸窗盡日無人到,坐看元雲葉翠微。」此詩秒在不平鋪直敘洮硯,而是借用鸚鵡,樹葉來贊嘆洮硯的典雅高貴。 明朝「六硯齋主」官至太僕少卿,素有「博物君子」之稱的李日華「在佳硯一方千金難易」贊洮硯道,「千波所淘,萬沙作輾。霜斫無聲,與雲有渰」。其中渰字為水氣溫潤,呵氣可出水珠之意。同代著名詩人吳景旭對洮硯的研究達到又一高峰。他在《宮辭——西溪叢語》《辨硯詩》中列「青州石一、洮河石二、端溪石三、歙洲石四。」有詩贊道:「延英引對綠衣郎,紅硯宣毫各好床,天子下簾親自問,宮人手裡過茶湯。」 清朝特別是「康乾盛世」對洮硯的摯愛達到了新的境界。清代甘肅兵備道沈青崖識洮硯為終身伴侶,「膚如蕉葉嫩,波紋寶墨林,從今懷寸璧,助我老來吟。」張鑒則以詩贊洮硯為舉國之首,「我聞德壽日寫經,一百九硯同繁星。采來寧向洮河綠,琢出渾似端溪青。」而清初三大師之一,史學家黃宗羲特作七律喻洮硯為「寒山雲」「開皇極」。認為洮硯品質遠在端歙二硯之上。「金星雪浪魂暗驚,恍惚噴沫聲相聞。」乾隆帝更有詩贊曰,「臨洮綠石,有黃其標,似松花玉,珍以平逢。」十分看重洮硯的品質,珍愛有加,他欽定的《四庫全書》視洮硯為國寶。 到了民國,現代屢見有詩贊洮硯,現摘錄二首邑人的作品,知其對洮硯的研究之深,「鸚鵡佳色自洮來,壓倒端溪生面開,取出綠波猶帶水,女媧留得補天才。」「洮硯質如何?黃膘帶綠波,終日水還在,隔宿墨猶活。」1965年趙朴先生得到友人所贈洮硯,親自書寫兩首贊美洮硯的詩詞。前一首詩曰,「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一句話點明了洮硯的產地、顏色、質地。在另一首詩中寫道,「何年生成石一方,近似生寒須映窗。一潭凈水碧如玉,借得春風寫春風。」他還十分重視洮硯的開發利用,遒勁的「洮硯」而字便是出自朴老之手。可見洮硯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 古詩文獻
從唐代起,即有詩詞格律唱頌洮硯,從中可以看出洮硯的品質、特徵、色澤、特性、地位、收藏價值等。唐代的輝煌受到國內各地的王者以頂禮膜拜,友邦的愛戴、尊重。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註:臨洮即洮硯) 唐代 大書法家柳公權《論硯》, 取自廣東出版劉演良的《端溪名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棄矛劍,參筆墨。歲丙寓,斗南北,歸予者,黃魯直。見《東坡續集》卷十, 蘇東坡對各類硯都有較深的研究。得友贈洮硯得之而作。得友贈洮硯而作。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向好友索洮硯而作。)誰持此硯參幾案,風瀾近乎寒生秋。明窗試墨吐秀潤,端溪歙州無此色。北宋蘇門四學士(包含晁補之、黃庭堅、秦觀)之一張耒所作長詩中的幾句話官至太常少卿、右史中丞。洮河石貴雙趙壁,漢水鴨頭如此色。贈酬不鄙亦及我,刻畫無鹽譽頃國。又銘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宋代晁補之《雞肋集》記其用洮硯易端硯之事。舊聞鸚鵡曾化石,不數璧鵜能瑩刀,縣官歲費六百萬,才得此硯來臨洮 代元好問《元遺山詩集箋注》卷三鸚鵡洲前抱石歸,琢來猶自帶清輝,雲窗盡日無人到,坐看元雲葉翠微。金代馮延登《古今圖書集成》硯部藝文,詩中用鸚鵡、翠微寓洮硯。洮河綠石色綠微藍,其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出陝西,河深甚難得也。明代高濂《燕閑清賞箋》其時洮州屬陝西轄制 端石之亞,又洮河綠石。明代董其昌《筠軒清密錄》 青州紅絲石一,洮河綠石二、端溪石三。歙州石四、鸌屯石五,皆石也。明代吳景旭《宮辭》 洮水來西傾,鍾靈產綠沉。肌如蕉葉嫩,色比栗亭深。從今懷寸璧,助我老來吟。 清代 沈青崖 吾家詩祖黃魯直,好奇亟稱洮河石;吾友臨洮舊使君,贈我一片寒山雲;金星雪浪魂暗驚,恍惚噴沫聲相聞;欲書元佑開皇極,愧我健筆非蘇門。清代黃宗羲得友贈洮硯一方所作長詩中句 臨洮綠石,有黃其標。似松花玉,珍以年逢。比之舊端,郊寒島瘦。聊備一品,圖左史右。 清代乾隆御筆欽題《四庫全書》(西清硯譜) 鸚鴿佳色自洮來,壓例端溪生面開,取出綠波猶帶水,女蝸留得補天材。民國邑人。1941年出版《西北論衡》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鋼潤如玉,故人萬里意殷勤,勝我荒齋九年蓄。何年生成石一方,近乎生寒須映窗。現代 趙朴初 贊洮河硯詩兩首中的句子弘揚名族文化,發揚 硯藝術 現代 張學忠洮硯出深山,天精地氣億萬年。石工歷艱險,割雲上青天。潤如玉,綠如藍,盡留風韻在人間。現代李嶙 洮河神品,萬古同輝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 硯田不耕無樂趣,豐產狂吟有醉情現代張守道 可愛洮硯誠因良緣四十寒暑心攻意念撫之養之獲益匪淺福祉兒孫石願人圓現代 安慶豐由於唐代洮河硯的出現,洮河硯產於宋代的結論應作修正。
王如實《洮硯歷史有望改革》 《文獻》摘錄:以史為鏡,歷朝詠誦,摘錄一、二、以彰其能。 文治,陰德祖宗。福祉社會,文化傳承。 硯之美,止於滑而發墨,其它皆餘事也。然此兩者常相違。滑者輒退墨。硯之發墨者,必費筆,不費筆,則退墨,二德難兼,非獨硯也。蘇東坡《硯贈段嶼》 他認為洮硯二德俱兼。也是品評硯之標准。 竊以為,既為硯,須有二德。認知硯須以此為鏡,才不偏倚。今人多做收藏,在重石材之下還要求雕工的平緩精道,水紋、膘皮的善用;構圖奇巧,圓邊潤身等都是情理中事。然事不可偏頗,顛倒,以為是也。安慶豐 《說硯》硯以端溪為最,次則洮河,又次則古歙。宋代 《負喧野錄》(論硯材)作者無考通遠軍(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置)覓硯,石理澀可礪刀,綠色如朝衣,深者亦可愛。久則水波間有墨點,土人謂之「湔墨」。有紫石,甚奇妙。北宋 米芾 文中提到綠波、湔墨、紫石等幾種洮河硯材嘗聞洮河綠石,色綠如蘭,其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出陝西臨洮府大河深水中,甚難得也。明代 曹昭《格古要論》 對硯石頗有研究,尤愛洮硯。洮石硯,出洮州衛,通志宋蘇軾為之銘。洮河之珍,硯中神品清代 《四庫全書》洮河綠石出洮州,在洮河下游臨潭縣境內,此地由卓尼土司楊氏轄民國 《甘肅通志稿》 不去補天,幻形作研。金聲玉質,默而無言。千首詩意,化作雲山。墨磨指蘸,游戲人間。詩人 劉光裕洮石品上者,扣之有清越鏗亮、玉振之聲。著水磨墨,相戀不舍,但覺細膩,不聞磨聲。上品石硯,亦可從其音聲中辯其異同而判別其出產於何處。顧非久驗,益莫能辯。須用上等精製香墨,注入清澈之洮河水研磨。不可恣用惡墨,亦不可在硯池內久留集墨,而應像呵護有生命的鮮花、名卉及樹木一樣精心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