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木電影
㈠ 尼古拉斯凱奇有個電影叫《xx編劇》,有誰知道叫什麼編劇,求助一下。
改編劇本◆原名:Adaptation ◆譯名:改編劇本/蘭花竊賊 ◆導演: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演員: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柯蒂斯·漢森 Curtis Hanson 約翰·馬爾科維奇 John Malkovich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加利·法梅爾 Gary Farmer 凱瑟琳·基納 Catherine Keener 布賴恩·考克斯 Brian Cox 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克麗絲·庫伯 Chris Cooper ◆類型:喜劇/劇情 ◆片長:114 Mins ◆上映:2002年 ◆國家:美國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68126 ◆IMDB評分:7.9/10 (30,780 votes) ◆內容 簡介: 蘇珊·奧爾琳(梅麗爾·斯特里普)寫了本小說,《蘭花竊賊》,描述的是所謂的「蘭花竊賊」約翰·拉羅歇(克里斯·庫帕)和另外三個西米諾印第安人計劃克隆一種稀有的蘭花,牟取暴利的故事。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不過這僅僅是電影的一部分,查理·考夫曼(尼古拉斯·凱奇)和他的孿生兄弟唐納德(尼古拉斯·凱奇)和他們改編這部小說的過程則是電影的另外一部分。這部電影是關於改編一本小說的劇本的改編的故事…… 改編劇本的查理·考夫曼人到中年,憤世嫉俗,性愛生活充滿挫折,甚至有些自我仇恨,還不時飽受突發奇想、也要寫劇本的孿生兄弟唐納德的威脅。開始改編《蘭花竊賊》以後,這些挫折都加深了。他不得不求助於懶惰的唐納德,而唐納德所受的訓練則是生產充滿了好萊塢式的陳詞濫調,老套橋段的劇本。他花費在他那些爛俗的恐怖片劇本上的時間絲毫不比查理花在這些蘭花竊賊身上的時間少。這兩個兄弟性格迥異,查理內向膽小,而唐納德則恰恰相反。 江郎才盡的查理,猜想小說作者蘇珊可能可以幫助他,於是他飛往紐約,尋求她的幫助。可是當他看見這個雍容華貴的女人時,卻緊張的呆若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把唐納德召到了紐約,改寫劇本的第三部分。唐納德按照好萊塢的模式在這個故事裡加入了性,暴力,毒品…… 查理的人生因為改編劇本的過程而變得越來越古怪,他和唐納德相互嫉妒,兩個人好像一對分裂的人格。而作家蘇珊則似乎在她的小說主人公拉羅歇那裡找到了她期望已久的激情。每個人的慾望在電影內外發生奇異的沖撞。當一個編劇改編一部小說的企圖被變成電影,會是什麼樣呢?
㈡ 請問這是哪部電影里的
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個殺手不太冷》海報概述
《這個殺手不太冷》(原題:Léon,美國上映片名:The Professional)是一部1994年的電影,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及執導,也是他首部往好萊塢發展拍攝的電影。由讓·雷諾、蓋瑞·歐德曼及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本片主要拍攝地點是紐約。
基本信息欄
中文名: 這個殺手不太冷
外文名: Leon
其它譯名: 殺手裡昂
出品時間: 1994年9月14日
出品公司: 哥倫比亞/歐羅巴
製片地區: 法國,美國
導演: 呂克·貝松
編劇: 呂克·貝松
主演: Jean Reno,Gary Oldman,Natalie Portman,Danny Aiello
類型: 動作,犯罪
片長: 犯罪
目錄[隱藏]
劇情介紹
影片評價
幕後花絮
精彩對白
原聲音樂
穿幫鏡頭
精彩劇照
上映/發行日期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紐約大都會里,由讓·雷諾所飾演的職業殺手裡昂,受餐廳老闆委託殺人。當他是以殺手的身份出現時,冷靜而神秘,殺人手法令人熱血沸騰。但當他卸下殺手面具時,則又回歸成為平凡的市井小民,簡單到連基本身份證、銀行帳號都沒有,每天至少喝杯鮮奶,喜歡澆花及細心地擦拭心愛盆栽的樹葉,是個具有雙重身份角色扮演的人。而就在里昂所住的公寓內,有人暗渡陳倉的進行毒品交易,小女孩馬蒂達的父親是警方緝毒組的線人,因為貪心,私吞了部分毒品,遭到神經質警官斯坦報復,殺了全家人卻遺漏了小女孩馬蒂達。馬蒂達為了安全起見而躲進隔壁里昂家,她無意中發現了里昂的殺手身份,為了保護自己及報滅門之仇,馬蒂達以堅定的口氣要求里昂訓練她成為一位真正的職業殺手……在此同時,斯坦亦全力搜尋馬蒂達以殺人滅口……里昂隻身闖入警局解救去復仇的馬蒂達,並殺死了警員。警方大驚慌之餘,下令圍剿公寓樓並全力搜捕里昂,雙方交戰之下引發了一場緊張刺激的終極追殺。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Jean Reno飾),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Natalie Portman飾)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懲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里昂已經40歲了,他是一名習慣獨來獨往的職業殺手,並且始終恪守著不殺女人和孩子的原則;而瑪蒂達卻只是一個普通的12歲的鄰家女孩。這樣的兩個人的生活軌跡本互不相干,原來也不會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後者不幸慘遭滅門之禍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起,並且在他們之間還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愛情。
這乍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兩人的年紀相差太大,但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里昂雖然已年屆中年,而且為人沉默冷酷、機智干練,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卻深藏著一顆溫柔善良、天真質朴的赤子之心,多年來離群索居的殺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獨與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銀皇後。他把它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來培育,不知不覺,這盆綠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個自己。而女孩瑪蒂達雖然年紀尚小,且看起來是那般的柔弱無依、楚楚可憐,但她的生活經歷以及悲慘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變的非常的倔強任性、獨立自主,而且還有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里昂對於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賴與依靠的對象,而她對於里昂而言,又何嘗不是後者黑色生命中那縷突然出現的金色陽光呢?同是天涯淪落人,再加上長時間的相濡與沫,生死與共,於是這樣兩個有著同樣孤獨且渴望溫暖的靈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終擦出微妙的火花。
雖然里昂最後為了救瑪蒂達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他一定不會後悔愛上她。因為是她,讓他重溫了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了愛情的甜美,並且完成了對自身靈魂的救贖(他最終用自己的血,洗清自己曾犯下的罪孽);而瑪蒂達呢,相信亦不會後悔把自己的初戀給了那個叫里昂的中年男人,因為是他,讓她得到保護不受傷害,重溫久違的家庭的溫暖,並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且學會了該如何去珍惜。
從不後悔愛上你,走得越久越珍惜。若時光能流轉回到過去,我也一定還要與你再共譜戀曲,因為,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推開記憶的門,前塵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悲,有喜,有愛,有恨,酸酸甜甜,伴我們走過了青春。其中有些事、有些人我們原以為自己早已忘記,然而驀然回首時卻不經意地發現,原來它們不曾真的隨風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們的心底,聆聽著我們的心跳,陪伴著我們的呼吸,守護著我們的回憶。
譬如……初戀。
「初戀」,一個多麼溫暖美好卻又略帶傷感的字眼。它代表了我們青春的夢想,年少的痴狂,還有對那段再也回不去的舊日時光的淋漓感傷。
或許那份純真的感情早已成為往事,而他/她也未必一定是我們今生最愛的那一個人,但無論是誰,想必都無法忘懷那最初的最初,某一時刻莫名的怦然心動……
雖然時光如白馬過隙,我們亦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但幸好還有電影。
茫茫影海里,那些關於初戀的或憂傷惆悵或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如夜空中粲然綻放的絢爛煙花。每一朵,都訴說著我們似曾相識的悠然過往,每一瓣,都在追憶我們共同有過的似水年華。
「生活本來就這么苦,還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會如此?」12歲的小女孩瑪蒂爾達有一雙過早成熟並滄桑的眼睛,她神情茫然地問里奧。「人生就是如此。」里奧的眼睛被墨鏡遮住,覺察不出絲毫的感情。
從義大利來美國的里奧在不殺人的時候就是一個極普通的小人物,殺手只是他謀生的一個手段。但當他和瑪蒂爾達相遇後,他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瑪蒂爾達親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仇家所殺,報仇是她一直的願望。
【抄自《一生的讀書計劃》國外版】
萊昂的人物形象,是我感動的來源地.這個殺手,有很多的外在特質,與我們想像中的殺手的氣質相吻合,身手敏捷,手段精湛,墨鏡,風衣,手提箱,沉默寡言…受雇於一個固定的僱主…簡而言之,我們對於殺手的形象,在里昂的身上都可以得到體現.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特質:早上喝牛奶,精心養著一盆植物,定期澆水,自己會跑去看《雨中曲》,露出憨憨的微笑,有固定的生活作息,鍛煉身體,嚴於律己.「在某種意義上說,里昂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一個殺人工具,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他有著自己的生活,簡單卻又秩序。」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除了殺人之外,於一個常人並無兩異.直到遇到瑪婷達,才徹底打破了他的生活秩序。
......
呂克.貝松寫了一首殺手輓歌,在這曲輓歌中,我們看到的,是人性與泯滅到復甦的全過程.里昂在最後一刻是幸福的,臉上掛著微笑,他做了他一直想做了的.
imdb上的評論
[1]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有一個比較溫情,格外引人眼目的電影鏡頭,她始終貫穿了一整部電影的首尾,那就是長衫吊褲的殺手萊昂總是懷抱著一盆綠色盆景,縱使四處流浪,亡命天涯,也總是不離身子的蘭花花。表面上看了去,萊昂只是一個生猛動物,眼罩黑鏡,沉默寡言,拎只舊廂,懷抱蘭花,舊褲腿大皮鞋步履匆匆,敬業地完成著屬於個人的清道夫任務。我們可以從片中看到細,一直沒有什麼太多動作的沉靜萊昂,作為一名冷酷職業殺手,也還是有他自己行為准則的。首先,他決不濫殺婦女和兒童。當然啦,不管殺掉什麼人,總歸不是一件怎麼正常的事情。這里我們還是就電影論電影。正常的光天化日里,你殺人需待償命的。
電影就是電影。一直以為,這部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並不怎麼單純。的確是一部殺手電筒影的同時,還是一部講了更多殺手故事身外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更多地講敘了陌生人之間的友愛,呵護,交融與為愛獻身的東西。當電影開始後不久,少女主人公瑪蒂爾達就無家可歸了。因為她從外面來,還沒來得及完全進屋,走廊上一家人的血泊就瑪蒂爾達弄得怕死過去了。當瑪蒂爾達一秒鍾之內看清了被血洗的一家老小的時刻,當瑪蒂爾達自認絕無退路之際,瑪蒂爾達忍住了抽泣和痛心,直接走向廊道盡頭的鄰居義大利殺手萊昂的家門口,並且敲響了它。萊昂撥搶,從門鏡向外張望著,猶豫著,手裡的槍上了膛。正當片中警察可能要對瑪蒂爾達行凶時,殺手萊昂為少女打開了一扇門。一瞬間的接納,挽救了一條小生命。更加緊要的是,殺手萊昂與少女瑪蒂爾達從此開始,相依為命。步履為艱。
接著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一次出現了那個蘭花盆景。在殺手的房間,蘭花盆景是怪怪的姿態。這個蘭花盆景,是在中年男主人公萊昂與少年女主人公瑪蒂爾達首次正式遭遇的時候,出現的。也就是在這一個時候,影片相當洗練精緻地表現到了萊昂更為細微的人物個態:燙衣服,喝牛奶,洗拭花葉,摟著武器,坐著睡覺,等等,等等,一系列純粹視覺化的電影語言,讓東方的觀眾深入感到了西方的殺手不同於我們銀幕上的《英雄》那種千百年束習慣式的凜然之流。這一部《這個殺手不太冷》更象是生活里的電影。而不比太多的東方電影或者我們中國電影那樣,只屬於銀幕打不死的畫象。我們的電影更近似神話一族。咦,說著說著就跑題了。還是回到萊昂的蘭花盆景。顯眼得很,這一盆花草在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表白得總是那麼的人情濟濟。真的有一點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了。
電影當中萊昂的蘭花盆景,顯然是作為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一處置關重要的陪襯物而存在的。確實也是,人家萊昂的那一蘭花盆景,並不同於我們某些國產電影當中的花魚蟲鳥隨心所欲。我參觀過不少各地的人造電影城,就的親眼瞧見過置景人員用彩筆刷子把花花草草刻畫到布景牆上去的。當然了,這種所謂的塗牆布景顯然是不真實的一種藝術表達。不過,西方文壇有一部著名小說叫做《最後的常春藤葉》,也是表現一位老匠人為了搭救一個年輕性命,深夜冒雨把常春藤葉畫到了那年輕人的窗口上。不久老人死了。其實身為觀眾,自己的心裏面,並不太怎麼渴望扎掙著,將這樣一部幾乎接近了後黑色創作的合拍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抬至比較崇高的階梯上面。殺手電筒影就是殺手電筒影,只不過導演在講述這一個殘忍殺手萊昂以暴治暴的時候,用心注入了許多這個殺手萊昂心內世界不太冷的額外成份。是的,殺手萊昂一但遭遇到了不幸少女瑪蒂爾達之後,殺手的整個身份開始慢慢的演變了。
電影最終,殺手萊昂成為了少女瑪蒂爾達的忠實的佑護者。僅僅從這一個視點看出去,萊昂無疑屬於真正的英雄一派。足夠好漢。反過來,電影當中的那一幫法式的街頭警察,就顯得過份胡做非為了。在直接觀感萊昂與警察的自身爭斗的行為中,如果拿好人和壞人加以簡單度衡的話,那麼誰好誰壞,我們的觀眾心間,自然會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與道德判斷。在那一個變態警長的屠手之中,究竟死得屬於什麼人?而且那些人該不該死?都成為了這一部電影的一出問題症結。萊昂在整個後半部電影的場面中,彷彿統統都在舍己為人?相形之下,那盆蘭花的映襯作用就顯得更為有用。由此一來,就不能不欽佩導演呂克 貝松給於這盆蘭花的按插。舊照從前對電影的習慣欣賞,萊昂為了搭救別人,死了之後,銀幕上頭,是不是好象應該亮出一些翠蒼青松呢?抑或還有激昂的進行曲?伴曲節奏起碼應當類同《十面埋伏》什麼的吧?對呀,一定要庄嚴。假裝也成。
不料,在這么一部《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藝術氣息尤重的法國人等,居然沒有搞什麼青松或者大山什麼的,卻弄出了一盆兒比較陰柔的蘭花花兒草。真的不知道青松翠柏跟嫵媚蘭花的催情效果是否能夠類同,或是異曲同工?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收尾時份,少女主人公瑪蒂爾達把萊昂的那一盆蘭花花取出了盆景,種植到了一處看上去很是陽光暖照,人際和睦的地方。瑪蒂爾達栽花的時候,沒記得瑪蒂爾達流了悲壯的眼流。也沒哭爹喊娘什麼的。只是自言自語朝著萊昂的盆景講了一句:我們現在安全了,萊昂…… 這一個時候,瑪蒂爾達的表白顯得,那麼干凈可人,叫人難忘。電影人物那麼那麼簡單而又明鮮的表白,反叫視聽者覺到了越加多重的東西?起碼,我們現在安全了,萊昂。這一句只是少女式的純潔話語,讓我們聽上去,更加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說話。少女在言。而且說得正好是這一個時刻應該說的話。如果振臂高呼萬歲或者萊皍我愛你,那就是我們的國產片方法了。
也許,法國導演呂克 貝松覺得電影里的話語還是不夠說得釋懷吧?所以他在影片當中特別加入了一曲音樂。一曲比較「另類」一些的主題歌《心的形狀》(Shape Of My Heart)。本首電影曲,據說好象是英國大名鼎鼎的歌星斯汀為《這個殺手不太冷》量身定做的。其中的歌辭寫得微妙出彩,詠嘆了殺手萊昂將殺人比成了一出紙牌游戲,黑桃,梅花,方抉什麼都在手心握著,唯獨只差那一張紅心。其實影片深處的潛在用意,恐怕也是把殺手萊昂的心間自我比成游戲?比成一張紅心來的?於是在殺手的清道夫游戲中不斷尋找,不斷游移,不斷測試自己的心?影片以悲劇終結,那個黑須,黑鏡,寡語的殺手萊昂,也許永遠不能找到那一張游戲中的紅心了。但是殺手萊昂終於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顆愛心。這一顆心,好像是用那一盆的蘭花草充當他流離失所生命中疵護傘的。真是將心換心,少女瑪蒂爾達在影片最尾,一邊種栽蘭花,一邊自言自語著。話說得那麼的殷切與朦朧。席草依跪,動容撫靈:這里安全了,萊昂 ……
真的安全了么?萊昂?
影片開場就是一段精彩的刺殺行動,充分表達了一個殺手的冷酷無情,殺手Leon部署周密,冷靜無畏的執行著行動。這也導演處心積慮為之後表現Leon真實一面的鋪墊。
Leon和小女孩Mathilda在樓梯道的兩次短暫相遇時的對話,是Mathilda和Leon兩個生命相交的開始。Mathilda的全家慘遭黑幫的殺害,她憑借這自己的聰明倖免於難,從此跟隨著Leon開始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他們那亦父亦女、亦師亦友,似有似無的感情讓人感動不已。 Leon因為Mathilda感受到了人生的樂趣,Mathilda則因為Leon才有了家庭般溫暖和關心。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導演是法國著名的呂克·貝松,影片當中充滿著藝術的氣息,甚至殺人的現場也象那藝術品一樣的獨特和唯美。導演在影片中更多的表達了對現實中的一些丑惡事物的批判,為了利益警察可以成為殺人的匪徒,他們在正義的大旗下肆意屠殺。還有Mathilda那毫無親情可言的家庭,最終因為他們的貪婪而葬送了性命。
片中的音樂也製作精良,主題曲《Shape Of My Heart》則由老牌歌手Sting演繹,如此優美的旋律烘托出了故事的真諦,起到了煽人淚下的效果。
影片中當Leon戴上他那副墨鏡時,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執行殺人任務的機器,而深居簡出的Leon不戴墨鏡的時候,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與一棵無根的蘭花相伴,單純的表情卻有點象那憨豆先生。
看過影片之後我不得不對出生於耶路撒冷,拍攝影片時只有12歲的小女孩娜塔麗·波特曼的演技拍案叫好。天真無邪的眼睛流露出來的是 Mathilda的無助,角色在她的表演之下被賦予了靈魂,她在影片中的光芒甚至超過了影星讓·雷諾。在和Leon玩游戲的時候,娜塔麗·波特曼展現了她豐富多變的表演天賦,令人捧腹不已。再加上她那不可多得的年輕美貌,前途無可限量。
Leon和Mathilda的相遇註定將要走上一條不歸路,但是Leon的死卻非常的有意義,不是利益的沖突,不是人性的貪婪,而是小人物為了他們所追求的友情、親情、愛情可以無畏的付出。一個殺手成為了我心中的英雄。
剛看完影片之後,我就對影片有了無窮的回味和領悟,我深深的被影片所打動,一個感人而又頗賦有悲劇色彩的經典電影,已經不需要吹毛求疵的去注意它細節上的不足,我們只需要沒有雜念的專注和感動就夠了。一部好的電影就會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道理在裡面,激勵人們奮發圖強。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起初選角時娜塔麗·波特曼由於年齡太小而落選,但她沒有放棄,再次回到呂克·貝松面前來了一段精彩絕倫的表演,使得呂克·貝松不得不把這個角色給她。這也是她出演電影的處女作。
·在一場萊昂和瑪蒂爾德為托尼執行任務的戲中,導演呂克·貝松也扎了一個小角色——背景中眾多正在射擊的傢伙們中的一個。
·在影片拍到眾多警車停在街道那場戲時,一個剛剛搶劫了商店的人恰好從商店跑出來,當他撞上攝制組和眾多「警察」,於是乖乖地向這群穿著制服的臨時演員投了降。
·麗芙·泰勒曾被考慮出演瑪蒂爾德一角,但是又考慮到那時她個子就已經太高而作罷。
·在片中萊昂使用的手槍是裝有揚抑制器的伯萊塔92系列。
·最初的劇本中有很多關於萊昂和瑪蒂爾德之間「有關性的緊張尷尬的場面」,其中包括一場二人躺在床上,瑪蒂爾德談論有關性的話題的戲。這些戲份在美國上映時被刪除,而在歐洲版本和特別版DVD的被刪除片斷中均可找到。
·片中那盆由萊昂培育,最後由瑪蒂爾德再次栽種的植物是萬年青,這個單詞中間部分的發音就是「萊昂」。
·萊昂和瑪蒂爾德住店時瑪蒂爾德用「MacGuffin」這個名字登記。「MacGuffin」是源自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技法,是指將電影故事帶入動態的一種布局技巧,它通常是指在懸疑故事開始時,能使觀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快進入情境的戲劇元素,如某個物體、人物、甚至是一個謎面。
·史丹斯菲爾德說要帶著他那伙人正午時出現。在萊昂的房間我們看到時鍾指向11點58分,而接下來的一系列場景精確地發生在2分鍾內,然後那伙人在正午准時來了。
殺手的童話
「生活這么苦,還是只有童年的生活才會如此?」12歲的瑪蒂爾達有一雙過早成熟並滄桑的眼睛,她用茫然的神情問萊昂。「人生就是如此。」萊昂的眼睛被墨鏡遮住,洞察不出一絲一毫的感情。對於瑪蒂爾達,萊昂有發自內心的愛護,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讓瑪蒂爾達好好地活下去。但作為一個殺手,命中註定是不能有感情的,有了愛就是有了弱點,殺手的童話結局必然是悲愴的。
所以萊昂一舉成為經典角色,你可以拒絕一個殺手,但你無法不愛萊昂。他編織了一部最純潔的童話,英勇而又凄美。在處理他中彈的場景時,導演採用了慢動作和消音的方法,人們看見的是他眉心慢慢擴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腳步從未遲疑過,一直向著光明的出口邁進。他想脫離黑暗的世界,即使這種想法只是一個蒼白的奢望,他也想用自己的死換來瑪蒂爾達的生。
《這個殺手不太冷》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是描寫邊緣人物體裁的電影中最獨樹一幟的作品。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
日日與君好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當警方的特別行動小組第二次進攻後沿著牆撤退時,我們可以看到那面牆晃了晃並且還向內彎。
·當史丹斯菲爾德在前面,瑪蒂爾德跟在後邊走進大樓時,一個攝影師正站在入口上方的窗口處。
·瑪蒂爾德最後一次看《變形金剛》時,動畫片中的來自不同集的場景被連在一起放。
·我們都知道萊昂愛喝牛奶,玻璃杯中的牛奶的高度經常神奇地變來變去,一會少一會多。
·萊昂訓練瑪蒂爾德用來復槍時似乎二人都沒有考慮到距離、位置、天氣、風力的影響——從幾百碼遠瞄準並擊中她的目標是不太可能的事。
·當那個胖男人接電話時無繩電話的基座上並沒有接電話線。
·當萊昂問瑪蒂爾德為什麼藏香煙時,那截煙的長度發生了明顯變化。
·最後的追逐戲中用的手榴彈外形是傘兵用的閃光彈,而那並不是爆炸性很強的武器。
·在影片結尾,萊昂告訴瑪蒂爾德從牆上把斧子拿下來,當瑪蒂爾德打開玻璃門時,你可以在玻璃上看見攝影機鏡頭的投影,那後面是呂克·貝松。
·根據女校長電話所說,學校應該在新澤西據紐約150英里的Wildwood,而最後我們看到的是曼哈頓。
㈢ 豆瓣8.7,這國產冷門電影太催淚了吧!《我們天上見》
「姥爺,你怕死嗎?」
「不怕。」
「為什麼呀?」
「活著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們在一起,兩邊都是我的親人。」
這是蔣雯麗導演的處女作《我們天上見》,主要講述文革時期,留守兒童與姥爺相依為命的故事,雖然故事發生的時代已有些久遠,但那濃濃的親情卻跨過了時代的鴻溝,依舊打動著我們,所謂的經典,就是歷經時間而不褪色。
故事發生在南方某個古樸的小鎮,小女主蔣曉蘭出生的時候正值文革,她的父母因為政治原因被下放邊疆勞改,留下了年幼的她和89歲的姥爺相依為命。姥爺酷愛蘭花,在孫女出生那年種下一盆蘭花,於是給她取名叫小蘭,蘭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老人家是希望孫女如同蘭花一樣健康成長,養成高潔典雅的性格。
可小蘭的童年卻並不幸福。當時最大的幾個階級敵人就是:美帝國主義、蘇聯修正主義、日本以及蔣介石,人民群眾對這幾個東西是深惡痛絕的,而小蘭剛好是姓「蔣」,和階級敵人是同姓,因此在學校里的她總是被同學欺負和排擠。於是經常逃課的她,有一天剛好撞見了鄰居小翠姐姐,對方順道帶著她一起去了趟體育館,後來又去了體操隊。沒想到這一看,小蘭對體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幻想著自己跳體操的場景。好景不長,逃課的事情被姥爺發現了,雖然寵愛孫女,但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還是分毫不能怠懈的,姥爺命令孫女去拿捲尺過來打手板,即使孫女在他面前一直哭哭啼啼,姥爺依舊嚴懲不貸,告誡她:打她是因為她不僅撒謊還逃學了。
等待父母的日子是漫長且孤獨的,小蘭時常一個人坐在淮河邊,幻想著自己能飛躍千山萬水,去邊疆和父母團聚。沒過多久,小翠姐姐被選中上山下鄉,鄰里們聚在一起為她送行。小翠姐姐的男朋友身為武術老師,有一技之長,就不必下鄉,於是兩人不得不暫時分離。見此,姥爺決定送小蘭去學體操,學一門技藝,以免將來也被送去下鄉了。可小蘭的身體素質並不優秀,教練本來搖頭拒絕的,好在小翠姐姐的男朋友從旁求情,只好勉勉強強把小蘭收下了。這也正是小蘭的心願,她在無意間得知當時的全國體操冠軍叫蔣紹毅,也是姓蔣,如陸想著自己成了體操冠軍後,同學們就不會再嘲笑自己了。
可學體操是一項苦力活,第一天的壓腿訓練就把小蘭疼得哭天喊地,姥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只好在一旁扮孫悟空逗孫女開心。可教練對小蘭依然沒有改觀,認定她根本不是體操的料,於是從來沒有認真教過她,甚至言行舉止都充滿著鄙夷和嫌棄,整個體操隊也都多多少少有些排擠她,因此小蘭的體操學得並不是很順利。就這么一遍懷揣著體操冠軍的夢想,功成名就之後與父母相見,一邊在眾人的嘲笑和擠兌之下,蔣小蘭度過了自己孤獨的童年。
一晃幾年過去了,小蘭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一天她正在自家院子里練體操,聽到鄰居的幾個老大爺談起朱德總司令,說是最近可能要經過這里的火車站,恰好朱總司令喜歡蘭花,幾個鄰居就鼓動姥爺多養些蘭花,到時候給車站擺滿,興許朱總司令一高興停下來駐足觀看,就能把小蘭的父母從邊疆放回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蘭為了早點見到父母,每天夜裡都偷偷地把姥爺給她准備鉛橡租的營養品麥乳精全澆到了蘭花盆裡,指望著這蘭花補充營養長得更好。
在體操隊里,小蘭還是那個飽受排擠的對象,為了不讓孫女受氣,姥爺用圓木在家裡,搭了個單桿給她練習,教練不發體操服,姥爺就買了件泳衣,用其他布料縫縫補補做了一件簡易的體操服。雖然有姥爺的百般呵護,可教練的冷漠,同學們的嘲笑、惡意的捉弄卻從來沒有停止過,青春期女孩所獨有的敏感終於令小蘭不堪忍受,她委屈萬分地在姥爺面前哭訴。姥爺雖然心疼,但也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她。當天夜裡,小蘭做了個飛往邊疆的夢,醒來之後越發地想念父母,趁姥爺熟睡之際,悄悄地溜到火車站,爬上一輛運煤車,然而第二天一大早,運煤車又把一身黑的小蘭給帶了回槐兆來。姥爺佝僂著身子找到孫女,明白她的心思,沒有多說什麼。小蘭也知道自己做錯了,回家之後十分自覺地捧上了戒尺,姥爺欣慰地笑了笑,沒有懲罰,反倒是帶著她真正地開了趟火車,讓小蘭暫時忘記了相思之情。
其實姥爺曾經是以為老跌路司機,當年津浦鐵路剛通車,第一輛火車就是他開的。姥爺還給李宗仁將軍開過專列,由於駕駛技術出色,李將軍還賞給了他三十塊大洋,後來日本入侵,他誓死也不給鬼子開車,直到建國後才重操舊業,後來年紀大了,升了做總管,也就沒再跑車了。
這幾年間,父母每隔幾個月就會給小蘭寄信。這次他們來信叮囑小蘭要好好聽姥爺的話,不要亂跑,等他們回來,只要表現的好,就獎勵她兩個哈密瓜。沒多久,哈密瓜果然就送過來了。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這還是個稀罕的東西。熱心的姥爺把哈密瓜切好分給了左鄰右舍嘗鮮,連那個教練也都送了,這下小蘭就不樂意了。這些年來教練一直都把自己當作拖油瓶一樣看待,沒認真教過體操,幹嘛要給她送瓜?可畢竟是姥爺的意思,還是把瓜送過去了。到了巷子里問個路,恰好撞上了教練家的孩子,張口就說她是業余的,小蘭立馬拉下了臉,轉頭就走,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瓜給吃得干凈,從此以後,再也沒去過操房。
幾天後,鄰居過來拍照,爺孫倆穿戴得整整齊齊,把這些年細心打理的蘭花,也擺在了鏡頭前。之所以這么重視這次拍照,主要是打算把相片寄給朱總司令看,還是期待著能得到對方的幫助。
這天小蘭在巷子里給鄰居表演單手翻,姥爺看出了異樣,一把將其拉了回家,原來她竟第一次來了月經。姥爺立馬請了隔壁的老嫂子給孫女做了衛生棉,又認真仔細地在生理衛生書上標出關於月經的知識。晚上,趁著蔣小蘭熟睡之際,輕輕地放到她枕邊,希望她好好地看一看。
又過了些日子,鄰居家裡傳來噩耗,小翠姐姐在鄉下遭遇到山洪暴發不幸去世,小蘭去參加葬禮目睹了小翠的屍體被投入焚屍爐里,一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么化為灰燼,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直面死亡,深受震撼。夜裡,小蘭從噩夢中醒來,悄無聲息地走到客廳,伸手探了探姥爺的鼻息,她忽然開始害怕姥爺哪天也會離自己而去。隔天清晨,爺孫倆一起去撈魚,小蘭趁機問起了姥爺怕不怕死,於是出現了開頭的幾句對白。姥爺飽經風霜,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事業有成,只是後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行性肺結核帶走了他膝下的兩女一子,絕望之下,他也想過自殺,只是拋下不了小蘭的母親,也就堅強地活了下來。這才有了和孫女相依為命的十幾年。小蘭又接著問:人死了會去哪裡?姥爺答:好人會在天上,壞人在地底。這也是姥爺一生的信條。
一天傍晚,小蘭在鄰居叔叔家裡找到了失魂落魄的姥爺,收音機里傳來沉重的訃告:朱德總司令離世。這意味著他不可能再見到小蘭姥爺種的蘭花,小蘭父母回來的日子也是遙遙無期。從那天起姥爺像是失去一直以來支撐著他信念一樣,一天天的衰老下去,就連院子里的蘭花也一並乾枯凋零。醫生說他太老了,所有的器官都接近衰竭,只有心臟還頑強地堅持著。或許只是因為小蘭的父母外出未歸,他始終不放心留下孫女孤零零一個人。
小蘭開始學著料理家務,肩負起照顧姥爺的重任。她像是以前姥爺照顧她的樣子,每天清早把餅子煎好,水燒好,擠好牙膏,將襖子烤得暖烘烘的,等照顧完姥爺洗漱用餐後,就攙扶著他出門。同樣的兩個人,不過彼時是你養我小,現如今卻是我養你老。
日子一天天過去,姥爺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像屋外徹底枯萎衰敗的蘭花。夜裡小蘭望著曾經精神干練的姥爺,如今氣息奄奄,朝不保夕,忍不住背過身子,無助地哭泣起來。姥爺已衰老的無法言語,只好輕輕地拍著她的背,枯瘦的臉上掛著干癟的笑容,就像當初一樣哄她開心,顫抖著手又扮起了孫悟空。隔天,小蘭又收到了父母的來信,可當她打開信時才驚訝的發現:這竟是父母10年來克服重重困難所寄來的第一封信,如今他們的政治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不久後就能回來了。小蘭打開木匣,翻出之前十年來的來信,才恍然大悟:原來那裡的每一封信都是姥爺模仿父母的筆跡所寫的,只是為了小蘭不間斷收到父母的信息,讓她始終相信,父母還有回來的一天。這場持續了十年的謊言,守護了小蘭心中微茫的希望,讓她在孤獨的成長之中,偶爾還能感受到來自遠方父母的關懷。那一顆顆哈密瓜也都是姥爺託人從邊疆買來的,為的只是讓這個謊言更加圓滿。
午後,陽光明媚,微風和暢,父母將來回來的消息,彷彿溫情的春風,捲走了姥爺對塵世最後的眷戀,小蘭騎在院子里的單桿上,扮著動物逗姥爺開心,當看到她雙臂展開,宛如騰空而起的青鳥時,姥爺再無遺憾,安詳地垂下腦袋,去了天上。
幾天後,鄰居們用板車幫小蘭把姥爺的遺體運到山上。天空飄著冷雨,小蘭孤獨地坐在一旁,翻出裝滿姥爺一生榮譽的勛章,細心地將勛章一枚枚的別在姥爺的身上,細數著自己犯下的小錯誤,院子里的蘭花是她用麥乳精澆死的,送給教練的哈密瓜也被自己偷偷地吃掉,體操後來也沒去練了,她始終記得姥爺當年的話,只要做好事,不撒謊,那就是好人,好人死後都在天上,一生正直的姥爺終於去了天上與親人團聚,而爺孫倆今日一別,多年之後,只能天上再見。
小蘭在山上等了很久,始終沒有看到送棺材的人來,來到山腳下,可棺材車卻與她擦肩而過,消失在雨幕之中。很久之後,她才明白,或許是姥爺冥冥之中不願讓她看到自己下葬的樣子吧。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我們天上見》是蔣雯麗自編自導的一部半自傳作品,蔣小蘭的原型就是蔣雯麗本人。影片著眼於那個動盪時代,祖孫之間那種相依為命的平凡生活,沒有凸顯爺孫倆真摯的感情,但種種細節又十分清晰地傳達著這份情感。有兩處細節非常好:小時候擠牙膏、燒開水、煎餅子的都是硬朗的姥爺,多年以後,角色互換,當年受人照顧的丫頭成了照顧姥爺的人,這是一種十分自然的輪回,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出出《陳情表》中的描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同樣是祖孫之情,同樣樸素而真摯。還有個地方就是:姥爺健朗的時候學著扮孫悟空逗小蘭開心,油盡燈枯,連話也說不出來時,還是學著當年的樣子逗孫女開心,祖孫之間濃烈真摯的感情在這一塊噴薄而出,宣洩得淋漓盡致,賺盡了觀眾的眼淚。
電影的別名又叫《傘》或者《蘭草》,片中運用了大量象徵手法,如果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影片之中絕大多數場景都是雨雪天氣,尤其是在外景,小蘭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撐著一把傘,可當姥爺去世之後,下葬當天也是陰雨綿綿,小蘭去沒有打傘,因為這把傘就是姥爺的象徵,為她遮擋成長過程中的風雪雨露。另一個重要的象徵就是蘭花,它不僅代表著姥爺高潔堅毅的性格,同時也與他的生命密切相連,蘭花蓬勃燦爛的時候,姥爺精神抖擻,一旦蘭花枯萎凋敗,姥爺也就行將就木。總的來說,本片是一個值得你在閑暇的時候,細細品味的作品,真的很建議大家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