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譯文
㈠ 減字木蘭花 翻譯
從賣花的擔子來上,買來一支源含苞待放的梅花。上面露水浸染輕輕抹撒,梅花如鮮艷紅霞而晨露斑痕點點。
擔心情郎猜度,自己顏容比不上梅花艷媚。卻要把它斜簪在高高發髻上,只要叫他比比看誰的顏面兒俊。 是不是這個,李清照寫的 還是這個: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青天全白了, 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迫切。 頭上是峻嶺, 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關山。 此行將去何方? 贛江畔風雪正迷亂。 命令昨日已下達, 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㈡ 求蘇軾 《減字木蘭花 (柔和性氣)》譯文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回一陣春風吹答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柔和性氣,雅稱佳名呼懿懿。
解舞能謳,絕妙年中有品流。
眉長眼細,淡淡梳妝新綰髻。
懊惱風情,春著花枝百態生。
空床響琢,花上春禽冰上雹。
醉夢尊前,驚起湖風入坐寒。
轉關鑊索,春水流弦霜入撥。
月墮更闌,更請宮高奏獨彈。
㈢ 減字木蘭花蘇軾翻譯
減字木蘭花·花
蘇軾 〔宋代〕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裡。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裡。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捲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減字木蘭花·立春
蘇軾 〔宋代〕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減字木蘭花·寓意
蘇軾 〔宋代〕
雲鬟傾倒,醉倚闌干風月好。憑仗相扶,誤入仙家碧玉壺。
連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
譯文
酒醉後頭發散亂,依靠著欄桿發現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別人攙扶我,進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無際的枯草,我從水路取道蘇州,就隨著范蠡退隱江湖離開仕途么?
㈣ 《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及翻譯賞析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古詩簡介
這首詞是蘇軾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翻譯/譯文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
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注釋
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內。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
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並象徵春耕開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
丐:乞求。春工:春風吹暖大地,使生物復甦,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
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
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農家戶戶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
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
楊花:即柳絮。
賞析/鑒賞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符二年(1099)。蘇軾在惠州貶所得到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的命令,於紹聖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貶所。這首詞為元符二年立春所寫春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㈤ 求助減字木蘭花《長亭晚送,都似綠窗前日夢》這首詞的譯文
減字木蘭花 晏幾道
長亭晚送,都似綠窗前日夢。
小字還家,恰應紅燈昨夜花。
良時易過,半鏡流年春欲破。
往事難忘,一枕高樓到夕陽。
譯文:晚上在長亭送別,就好像還在閨人的房裡像夢境一樣。回到家裡,正好碰到紅燈相對的好時光。
美好的時光容易過去,就像過去破鏡重圓的好時光一樣,春天易去。往事難忘,在高樓上,一覺睡到了傍晚夕陽西下。
這首詞寫出了懷念往事,春光易逝,人易老的惆悵心情。
㈥ 蘇軾 減字木蘭花 得書翻譯
減字木蘭花·春月
春庭1月午2,搖盪香醪3光欲舞4。步轉迴廊,半落5梅花婉娩6香。
輕雲薄霧7,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8,只與離人9照斷腸。[10]
2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頂。陰歷十五日半夜。
3、搖盪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陳釀的酒香在飄溢。香醪,美酒佳釀。
4、光欲舞:梅花晃動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 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輕雲薄霧:輕柔的雲,薄薄的霧,喻月光柔美與梅花香飄。
8、秋光:秋月。
9、離人:離開家鄉與親人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11-14]
白話譯文
春夜的庭院中,月兒正在當空。銀光在搖盪的美酒上閃爍不定,好似優美的舞步。走過迴廊,已經半落的梅花發出陣陣幽香。
那輕風吹拂薄霧籠罩的春月,總是照著少年行樂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著孤獨的遠行人,更備感凄涼。
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