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花工筆

海棠花工筆

發布時間: 2024-01-30 11:53:38

1. 故園今日海棠開——宋代詠海棠詩詞賞析(六)

艷麗的海棠花,自然也經過風吹雨打,受到大自然的摧殘。面對此景,詩人常常睹物感興,詠懷抒情。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在《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中,見海棠花開,抒懷鄉之情: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如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時詩人離家宦遊,正在廣州任內。詩既不是單純詠物,也不是直抒其懷,而是以景寓情,故筆筆寫眼前春晴之色,句句著故園海棠之思,處處見詩人懷鄉之念。

詩的起句即點題。詩人為江西吉水人,「江西」二字,承上句「故園」。古人以為積思成夢,「夢」字既點題中「懷」字,也可見其懷念之深。昔人稱成都二月,海棠花開,如錦綉裹城。宋祁《海棠》詩:「長衾綉作地,密帳錦為天。」此處用「錦綉堆」三字,形容海棠花團錦簇,如堆錦積綉。

頷聯、頸聯寫夢醒之後,眼前所見之景。頷聯點題中「春」字,「萬物皆春」是明點,「一年過社」是暗點。燕為候鳥,春來秋去,此「社」指春社。「人獨老」、「燕方回」,俱從杜甫詩中化出,為感慨之詞。杜甫詩句「江上形容吾獨老,天涯風俗自相親」(《冬至》),這是古人作客他鄉常有的感嘆,是明慨。杜甫又有詩「舊入故園曾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燕子來舟中作》),見燕子處處築巢,念此身飄飄難托,是暗慨。這兩句,也都寓「懷」字在內。頸聯補出「晴」字。杜甫詩雲:「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可嘆》)柳宗元文:「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始得西山宴遊記》)俱以青、白形容雲色。頸聯出句寫空中浮雲,時多時少,故天色似青如白,或淡或濃,正是初晴景象。蘇軾詞:「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水龍吟》)以美人睏倦時欲開還閉的嬌眼,形容柳絮將飛又墮的神態。對句即以直白之語,將蘇詞之意寫出。

黃州定惠院東小山有海棠一株,特別繁茂,蘇軾謫居於此,每歲花開,必攜客置酒,醉於樹下。尾聯暗用其意。出句言春光明媚,愛之欲餐,只可惜實不可得,徒勞此想罷了。對句承上句,作進一步想,言若能以詩將春光招入酒杯之中,豈不是可餐了嗎?作者的愛惜之情,就在這奇特的設想中,生動、真切地表現出來。誠齋作詩,於結句每以出人不意為勝,於此可見一斑。 

這首詩的章法極其謹嚴,詩中句句都緊扣詩題「春晴懷故園海棠」,細針密縫,前後照應,一筆不懈。從表面看,此詩明白自然,若信手而出,但其中實有不少暗用前人詩句成語,只是融化入妙,混然無跡,讀來不易覺察罷了。《西清詩話》載:「杜少陵雲:『作詩用事,要如禪家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說,詩家秘密藏也……善用事者,如系風捕影,豈有跡邪!」(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誠齋此詩,誠不愧此語。

南宋詩人陳與義的《春寒》,見春寒細雨中獨立的海棠,感物起興,別出新意: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這首詩作於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當時南宋朝廷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金兵連陷青州、徐州,進攻楚州,大有席捲江北之勢。高宗由揚州逃到鎮江,再到杭州。此時詩人正避亂於岳州(今湖南嶽陽)。這年正月,岳州發生大火,詩人借郡守王接後園君子亭暫居,自號為「園公」。他蒿目時艱,孤貞自守,見春寒細雨中獨立的海棠,感物起興,寫了這首詩。 

「二月巴陵日日內,春寒未了怯園公」,巴陵,古代郡名,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嶽陽)。二月的巴陵,春寒未盡,日日有風,料峭刺骨。對於漂泊異鄉、僻居小園的詩人來說,這陰冷的天氣更令人難以忍受。「怯園公」三字,道出了他此時的心境。去年正月,金兵攻下鄧州,詩人逃難到房州,在房州險些被俘。此後離房州至均陽,經石城到岳州。一年之中,驚惶逃難,備嘗險阻艱難。這兩句平常的詩,只有結合詩人當時的切身經歷,才能體味出其中的含蘊。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仲春二月,氣候變化無常,五日一風,十日一雨,一陣寒風過去,便降下蒙蒙細雨。只見庭園之中,一株海棠,不惜污損胭脂之色,傲然挺立於蒙蒙細雨之中。這海棠既有美艷之姿,又有清高之操。詩人用了「不惜」、「獨立」等字面,更表現了海棠與春寒斗傲的孤高絕俗的精神。詩人寫的是海棠,不是松竹,也不是梅菊,所以筆下所描繪的,不僅有孤傲的品格,而且有風流的雅緻,與海棠的身份正相適合。而且詩人不僅是寫海棠,其中也隱含著自己的人格,不是泛泛詠物。寫得既有風骨,又有雅緻,堪稱詠物詩的上乘之作。 

海棠為名花之一,歷代詩人多有歌詠,或賞其艷麗,或憐其凋落,大多風流有餘,品格不足。唯有這首詩,別出新意,品格風流兼備。究其原因,在於他既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人格,又與海棠的形貌切合。

南宋詞人吳潛的《滿江紅》,在賦花的同時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二園花卉僅有海棠未謝,五用韻問海棠花,誰留戀、未教飄墜?真個好,一般標格,聘梅奴李。怯冷擬將蘇幕護,怕驚莫把金鈴綴。望銅梁、玉壘正春深,花空美。

非粉飾,肌膚細;非塗澤,胭脂膩。恐人間天上,少其倫爾。西子顰收初雨後,太真浴罷微暄里。又明朝、楊柳插清明,鵑歸未?

吳潛是南宋後期名臣,詩人。先後任為右、左丞相,封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為賈似道黨羽下毒害死。後獲平反,追贈少師。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

此詞在結構安排上,與眾不同,即先抒發對海棠的贊美之情,爾後描摹海棠的形貌神韻。全詞詠物而不留滯於物,在賦花的同時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問海棠花,誰留戀、未教飄墜?」起句用設問形式,落筆點題,寫海棠花常開未謝。這一設問將海棠花人格化、性格化了,既透露了詞人惜花的幽情,又隱約可見詞人似有寄託。它同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當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淺層意思上說,海棠花在百花謝落之後,以自己的盎然生機苦苦留春,值得贊賞和嘉許;從深層意義上講,這種駐春品格,何嘗不是詞人效仿的榜樣,或者詞人藉此表達自己的志趣?所以接下來,詞人竟至敞開心扉,直道一聲「真個好」,這恰如戲迷為演員演到精彩處喝彩一般,情不自禁,脫口而出。詞人有詠梅詞數首,同前人一樣,對梅的標格備加誇贊,如說梅花「高節聳,清名邈」、「孤標獨韻」、「靚妝姿態」等;而對李,則有「繁李俗」、「粗桃凡李」之譏。詞人說海棠的標格正可以梅為友,以李為奴,意在突出海棠的「主人」地位。梅既早謝,桃李消聲,眼下只有海棠迎風而不飄,怎能不惹動詞人魂縈魄牽般的情懷?

古人因愛花而有護花之法甚多,帷遮幕蓋,玉砌欄圍,裝飾十分講究,護花的帳幕上也常有藝術點綴,可見其用心良苦了。「怯冷擬將蘇幕護」,說的就是唯恐海棠弱不勝風寒,而欲以蘇幕護之。句中「蘇幕」指用來護花的帷帳之類。「怕驚莫把金鈴綴」,謂勿系綴金鈴等響物使花受到驚嚇。上下兩句構成對仗,同是寫惜花之情,護花之想。一「怯」一「怕」,寫來傳神,煉字有工。而這里的惜花僅是外層表現,惜春才是內在真情;惜春通過惜花表現,則把感情上升了一步。

上片結句更盪開一筆,由園中海棠聯想到園外春深:「望銅梁、玉壘正春深,花空美。」「銅梁」、「玉壘」為兩山名,分別在四川合川縣和灌縣境內。詞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積極主張採取穩妥良策御金雪恥,兩次為相均遭讒被罷,鬱郁不得志。聯想到「決玉壘山以除水害」的蜀相開明(戰國時蜀君。原為蜀王杜宇相,因治水有功,杜宇效堯舜禪讓之義,禪位於他),勢必牽動自身罷相、國運岌岌可危的隱痛,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嘆。此種心曲還可以從同一時期詞人的其他兩首《海棠春》詠海棠詞中得到佐證:「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一點聘梅心,千古憑誰語?」放眼銅梁、玉壘,已是春深寂寂,山花開且落,可嘆無人賞。「望銅梁」兩句為結拍埋下伏筆,寄慨遙深。 

下片,詞人仍首先全力譽飾海棠的形態美和神韻美,採用將花比人的技巧,以完成對海棠審美形象的塑造。詞人先行描摹海棠枝體和顏色的驚人美,說「肌膚細」、「胭脂膩」,有如天生姝麗,絕無人為塗飾之嫌。兩個「非」字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去」字功,可見詞人對所寫之物觀察縝密真切,比喻自然形象,審美意識強烈。評論為「恐人間天上,少其倫爾」似乎偏高,但從一般藝術誇張角度看,也可接受。「西子顰收初雨後,太真浴罷微喧里」的「西子」,即春秋越國著名美女西施;「太真」,即楊貴妃。這組對句,以美人喻鮮花,通過比喻描摹海棠的神韻美,所用典故雖屬詩詞作家常用,但因加寫了環境氣氛,便構成了一種和諧的意境美。

在對海棠的豐姿神韻作了如此贊譽之後,詞人用一「又」字將語意暗中一轉,再表心曲:清明臨近,山中春色猶好,鳴叫著的杜鵑是否歸去了呢?全詞的這一結句與上片結句遙相呼應,化用同一典故,用曲筆將詞人渴望收復金人盤踞下的北方故土的隱衷揭示出來。杜鵑鳥相傳為蜀望帝精魂所化。詞的字面上是問「鵑歸來」,隱含著的潛台詞則是「鵑未歸」,也無處可歸!這種寫法,往往為南宋詞家所採用,此乃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所使然。由此可見,結尾「鵑歸未」這一問,實在是意味深長。 

南宋詞人王沂孫的《水龍吟·海棠》,詠物以寄憂思,寫花以抒情懷:

世間無此娉婷,玉環未破東風睡。將開半斂,似紅還白,余花怎比。偏占年華,禁煙才過,夾衣初試。嘆黃州一夢,燕宮絕筆,無人解,看花意。

猶記花陰同醉。小闌干、月高人起。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銀燭延嬌,綠房留艷,夜深花底。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淚。 

詞人為宋亡遺民,既身經亡國之痛,自然常懷淪亡之愁苦。他在作品中大量地採用自然界的事物,作為自己詠嘆的對象,而身世之感充塞字里行間。雖詠嘆的是蟬、月、花、雪之類,卻抒發故國之思,家國之恨。故後人稱其詞「惓惓故國、忠愛之心,油然感人,作少陵詩讀可也。」(《白雨齋詞話》)

此首《水龍吟》乃詠海棠之詞,在描畫海棠形態和抒發愛花惜春情感之中,隱含家國之悲,淪亡之痛。 

詞的上片具體描寫海棠素雅芳潔之神韻,嘆人才銷乏,負此名花。

「世間無此娉婷,玉環未破東風睡」,首句以世間眾花相比較,襯托出海棠卓然兀立,形貌不俗。這一句以議論評價之語對海棠麗姿作了概括,開篇即渲染出海棠之美與愛海棠之甚的氣氛。次句寫幽靜月夜之環境,點明賞花在夜間,圓月高照,風平人靜。「玉環」比喻團圞明月。

在前面的蓄勢備足之後,詞人即正面描寫海棠:「將開半斂,似紅還白,余花怎比。」此處描畫了海棠之精華所在,即花冠的形態與顏色。半開半合的花瓣與其粉紅之色,如閨中少女立於客前,臉龐緋紅,粉頸低垂,嬌羞局促。此為工筆細寫。海棠之形,花豐葉茂,姿影婥約,婀娜含嬌,溫柔新麗而清雅。「其株翛然出塵,俯視眾芳,有超群絕類之勢。」(《廣群芳譜》)故譽為「花中神仙。」海棠之色,比梅花鮮艷,比桃花淡雅,初開胭脂點點,開後漸成纈暈明霞,花粉時又宿妝淡粉,加上葉茂枝柔,十分嬌妍動人。「將開半斂,似紅還白」則正是海棠麗姿寫照。「余花怎比」乃評議口吻頌揚,照應了首句「世間無此娉婷」。

「偏占年華,禁煙才過,夾衣初試」,「禁煙」即禁火,指清明前一日之「寒食」。「夾衣初試」也為春暖而換襖試夾衣。此三句均為點明海棠之花期。陽春三月,海棠即開放,清明時分更艷媚爛漫,幽姿淑態。實乃年年歲歲,共占春風,「偏占年華。」

「嘆黃州一夢,燕宮絕筆,無人解,看花意」,據《王直方詩話》記載:蘇軾元豐年間謫黃州,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而獨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對於這株幽居獨處的海棠,橫遭貶謫的蘇軾視為知己,數次小酌花下,為之賦詩。其中《海棠》、《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常一株,土人不知貴也》兩首尤為構思別致,情景真切,廣為傳誦。詞人此處言自東坡去後,海棠雖好,但俊賞無人,因而嘆人才匱之,有負於此名花秀容俊貌。而寓意為宋末更需要大批蘇軾輩有才志士,力挽狂瀾,以救衰微之國運。 

下片寫夜間賞花,惜花更惜春,情思無限。「猶記花陰同醉。小闌干,月高人起」,「猶記」為領字,領起以下夜間月下賞花八句。意謂曾記得那夜在小庭院闌干旁,明月高懸,夜色幽靜,獨自賞花酌飲,思緒浩盪,人花相親,花人同醉。此三句中首句為夜間賞花的提起與概括,後兩句也是寫賞花環境。

環境幽美,花色更美:「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因上片已對海棠作了具體描寫,因而此處只需概括描繪即可。「媚色」與「芳景」相對,寫出了海棠明媚艷麗,芬芳四溢。「千枝」與「一庭」相對,寫出海棠枝繁葉茂,花團錦簇,堆錦積綉。這里寫海棠花叢面積之廣,與上片寫海棠花冠之精細深入相互照應,有面有點,層次豐滿,堪為精巧構思。「清寒如水」為海棠素凈淡雅之寫照,「寒」字既抓住了海棠素雅的特徵,也寓意詞人沉鬱之心境。

「銀燭延嬌,綠房留艷,夜深花底」,詞人愛花惜花,惜花實乃惜春戀春。故此秉燭映花,於「夜深花底」「延嬌」「留艷」。蘇軾曾在《海棠》詩中寫道:「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霏霏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高燭映照海棠,為使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東坡以此嘆息良辰易失,盛時不再。深情綿邈,想像豐富。而碧山此處只為惜花留春,畏春別離而憂心忡忡,此春不僅指自然季節,更寓意為君國命運。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淚」,如同上片結句一樣,此下片結句也可窺見本意。字面上詞人憂慮海棠花叢被明日風雨摧殘,碎紅片片,化為胭脂泥水,慘不忍睹。而本意為黯然家國之悲,音在弦外花香細雨之間,杜娘紅淚,與胭脂同灑春衫。一個「怕」字,憂慮惶恐,社稷之憂,君國之慮,俱囊括其內。「燕支淚」三字,形象慘淡,言盡意不盡。 

縱觀此詞,篇章構思精巧,情感深沉真切,上下片之結句可透見本意,余者皆寫花詠物。詞人詠物以寄憂思,寫花以抒情懷。在輕描淡寫中含幽怨哀愁,從恬淡胸襟內顯志士之悲。

2. 工筆海棠花作什麼底色

海棠花顏色有很多種,我一般用做舊色的底子,比較自然,或者淡藍、淡綠,都隨意。

3. 求助!請問宋畫《海棠蛺蝶圖》的臨摹方法,尤其是海棠花的畫法,步驟,上面的一點紅如何畫非常感謝!!

工筆咋畫那就咋畫嘍。那畫不講技法,看畫理的。。。

4. 海棠春睡圖是花鳥工筆畫嗎

不是。海棠春睡圖不是花鳥工筆畫,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是「風流才子」唐伯虎據此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因此《海棠春睡圖》不是花鳥畫,是帶有春宮意味的仕女圖。

5.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賞析

這篇文章開篇一段是狀景。對馬容君的畫作來一番「工筆細描」式的描繪,使之活靈活現地再現於作者細致而淡雅的文字里。筆法空靈瀟灑,狀景層次分明。將圖畫中各部分的景物如「簾子」,「軟春升羨金鉤」,「圓月」,「海棠花」,「八哥」,按視覺線索進行鋪敘,細致而妥帖,生動而靈活,絲毫沒有鋪敘中慣見的平板。猶如「嬌女步春,獨行芳徑,旁去扶持,一步一態,一態一變」。譬如其對海棠花枝的描寫,「枝欹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設喻恰切而優美,把海棠花枝的姿態,色澤寫的惟妙惟肖。對畫中各部分景物這樣傳神的描摹,使得此畫的色,態,情,韻表現的極為到位。並且一氣呵成,自然渾成而不露匠氣。

接著宕開一筆,由狀景轉為抒情,作者以清淡的筆觸,親切的語調將由觀畫引發的那種細膩深婉的情思娓娓道來。作者將畫作中的.景物擬人化,賦予其與自己一般的「情韻風懷」。於是這些景物變得「嫣潤」而「朦朧」。在他的筆下,畫中海棠的枝上高踞的一隻八哥兒是也多情的,它「為何盡睜著眼皮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麼來著?捨不得那淡淡的月兒嗎?捨不得那疏疏的簾兒嗎?」。作者又彷彿融入了畫中,盡展其瑰麗的想像,在原本畫中景物上添上一筆,出現了一個引人遐思的「卷簾人」,景美不如人美。絕妙的構思,加上這朦朧幽渺的意境,使我們不由自主的在他營造的畫境中流連忘返。

在工巧而流利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婉曲的抒情之後,是一段簡約的結語,「……我於中西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行所笑。——那也只好由著他了。」看似簡潔平淡的結語,卻透著一種雍容,隨意。彷彿是狂風暴雨後的雲淡風輕,使文章平添一種名士的風流氣質。

這篇散文風格疏雋,典雅。滲著舊文學的汁水,卻清新明快,豪無晦澀之感。對於白話文的使用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朱自清的散文無論是寫作技巧,還是氣韻風神,作為現代散文的典範都是當之無愧的。

拓展閱讀:《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讀後感

1923年春天,朱自清先生迫於生計,舉家從外地,來到浙江溫州中學,與馬孟君先生在一個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在溫州只教了一年,因時局動盪,只得離開這里,赴寧波任教。臨走時,朱自清請馬明君先生贈畫;幾天後,馬明君把畫好的這幅畫,贈送給了朱自清先生。朱先生被馬明君先生的畫技所感動;連續幾天,一直在觀察、欣賞這幅畫。

過了數日,朱志清先生帶著寫好的「月朦朧,鳥朦朧,簾見海棠紅」,這篇散文,來到馬家;並對馬明君先生所作的畫,進行了高度的「點評」!馬先生笑而不答;他被朱自清先生的文筆所折服,便免了題詩之請,成就了一段「以文換畫」的千古佳話!

作者在文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畫中的簾子;一輪圓月和月光之純凈、柔軟與平和。那錯落有致的、紅顏欲滴的海棠花,以及那「挧挧如生」的兩只八哥的動態;細細地品賞著

。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多麼生動而細膩的畫面;色調五彩繽紛,把簾的綠鉤變雙穗的石青色;還有明朗的月光,花的紅、蕊的黃,以及鳥的黑,這一切都在朦朧的夜色中;如夢如幻,寧靜而又生機勃勃。都在這夜色中時隱時現,不禁地讓人浮想聯翩!

朱先生對畫中兩對八哥的描寫「一高一矮,背著月光,向著簾里,那高些的少眼似乎要閉上了,卻又有點不舍;那低些的已經睡著,卻別著臉對著另一隻,頸還是縮著的」。把鳥的動態美,情態美,描寫的活靈活現,不妄馬孟君先生「美人贈英雄」的一番心意!

「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枝頭的好鳥為什麼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也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踞著的一隻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不肯睡去呢?它到底等什麼來著?」這個時候,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接二連三的問句,對畫的藝術品位和深藏的底蘊,做了直接的表露。作者深厚的功力,催生了讀者豐富的聯想,!

「是夜幽未歸,還是醉卧未醒?有意讓鳥兒賞月;還是忘之腦後?」。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應該找那「卷簾人」了;看著那近在尺尺的妻子,發出了,不光是「月朦朧,鳥朦朧笑悶」,我也看不清,已在睡夢中的「玉人」;並用調侃與戲虐了的語句「他的情韻風懷,原是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尺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把上面的問句,做了精彩的妙答。

馬孟君先生是國畫大師,擅長於畫畫和鳥;這幅畫被朱自清先生扒拍的「神」筆,描繪得如痴如醉;一時讓我看不出,誰是畫家,誰是散文家?

文章讓人覺得,進入了美倫美奐、如詩如畫的世界!真的讓人大飽眼福,情不自禁地為我們的畫家、文學家點贊!

熱點內容
情人節成人 發布:2024-11-29 02:27:28 瀏覽:603
女生情人節話 發布:2024-11-29 02:25:12 瀏覽:550
養一盆盆景 發布:2024-11-29 02:24:30 瀏覽:713
茶花樹矮化 發布:2024-11-29 02:16:51 瀏覽:158
四瓣百合花的折法 發布:2024-11-29 02:12:41 瀏覽:392
梔子花切花的養護 發布:2024-11-29 02:07:33 瀏覽:947
gucci梔子花淡香水瓶子 發布:2024-11-29 02:07:32 瀏覽:923
看一朵小花 發布:2024-11-29 02:05:13 瀏覽:851
玫瑰原萃 發布:2024-11-29 02:05:03 瀏覽:717
山東博華花卉 發布:2024-11-29 01:37:53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