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省錫拔蘭花

省錫拔蘭花

發布時間: 2024-05-13 20:24:43

『壹』 可以給我錫劇珍珠塔、玉蜻蜓、雙珠鳳、拔蘭花、西廂記、碧玉簪、金玉奴還有庵堂相會的mp3格式資源嗎~謝啦

先用QQ郵箱發一些全劇mp3,包括錫劇、越劇、楚劇、豫劇、黃梅戲全劇。
QQ郵箱中還有一個TXT文檔,給你發我網盤上的戲曲目錄,包括錫劇、越劇、楚劇、豫劇、黃梅戲全劇和選段。
由於郵箱容量有限、網友眾口難調,而且郵箱文件需要不斷更新上傳才能保證網友順利下載,所以不提倡通過郵箱接收我的戲曲。如要求不高,建議接收我郵箱中的近2G戲曲。
如需超多戲曲,建議注冊網盤,並加我為網盤好友,才能傳給你。我在115網盤上的名字叫拉爾修,注冊網盤並加我為好友後,在網盤上給我發個消息,將你的網路提問鏈接復制到給我的網盤消息里,我就可以給你分享權,你接收文件只需一分鍾就能把我的戲曲變成你的。整出的打包的全劇mp3和選段近20G。
郵箱方式和網盤方式,希望大家只選一種,因為我郵箱中的文件都是我網盤上的,希望大家和我都不要做重復勞動。要求不高用郵箱,要求高用網盤。用網盤的就不要讓我再用郵箱發了。(如果發現你要的資料郵箱中沒有,你又非要不可,建議用網盤方式,一定在網盤上。)
請大家仔細閱讀,認真理解。由於工作量大,不希望總是回答一些無厘頭的追問。
衷心祝願大家聽戲愉快,天天開心,事事如意!

『貳』 錫劇的著名人物及劇目

錫 劇 (Xī Jù)

錫劇 戲曲劇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上海一帶。發源於太湖之濱的無錫,常州農村,初為鄉民用當地的民歌小曲說唱故事以自娛,稱為「東鄉調」,後逐漸發展成曲藝形式的「灘簧」。由於語音唱腔略異,分「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之後,灘簧吸收了江南民間舞蹈「採茶燈」的身段動作,開始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多為二人一檔,在農村中活動,所演節目只有一旦、一生(或一丑)兩個腳色,如《雙落發》、《磨豆腐》、《拔蘭花》、《庵堂相會》,稱為「對子戲」。進入城市後,又發展為多至幾十人同場演出的「大同場戲」,劇目也增加了《珍珠塔》、《玉蜻蜓》、《孟姜女》、《孟麗君》、《玉連環》等大戲。辛亥革命前後,無錫、常州的灘簧戲,正式搬上舞台,並先後進入上海,不久逐漸合班演出,改稱「常錫文戲」,1952年定名為錫劇。現江、浙、滬、皖共有錫劇團32個。

錫劇是一個長於抒情,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戲曲劇種,它的唱腔曲調基本上是上下句的版式變化體結構,常在上下句之間插入一段或長或短的清板。主要曲調為簧調。20世紀30年代,又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陸板,蘇州文書調(由蘇灘和評彈衍變出來的一種說唱曲調)的「玲玲調」,蘇灘和申曲的「迷魂調」與「三角板」,京劇的「高拔子」以及[春調]、[紫竹調]、[九連環]、[綉荷包]等江南民歌小調,使唱腔更加豐富多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與演員密切合作,對錫劇音樂風格進行統一加工,並分清主次,先後改編和創作了多種板式唱腔。改革後的錫劇音樂,面貌一新,曲調柔和、流暢、輕快,具有「江南絲竹」特色。伴奏樂器以正、副二胡為主,琵琶、三弦、揚琴為輔,簫、笛等管樂器也開始伴奏唱腔。

錫 劇

錫劇是江蘇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是在太平天

國前後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並發展而逐步形成的。解放前叫「常錫文劇」

,解放後才改成「常錫劇」,簡稱為「錫劇」。

錫劇的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錫劇音樂

是屬於曲牌板腔綜合體,它並有男、女分腔的顯著特點。錫劇的樂隊原來只有

一把二胡,現在除二胡外,還有琵琶、三弦、提琴、笛、簫、中胡和小提琴、

大提琴參加伴奏。打擊樂以四大件為主。

著名劇目有傳統戲《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孟麗

君》、《珍珠塔》、《雙珠鳳》和現代戲《紅花曲》《海島女民兵》等。

當代錫劇有很多著名演員如姚澄、王影影、梅蘭珍、王蘭英、汪韻芝、王

漢清、楊企雯、吳雅童、薛靜珍等。

『叄』 錫劇是地方劇種,發展至今有多少年了

錫劇是在辛亥革命前後由無錫灘簧和常州灘簧合並發展而成的。在灘簧階段,一般以它經歷的三個重大演變過程來劃分的。清乾隆以後,吳語灘簧已盛行。在常、錫一帶鄉村傳唱的男女敘事對唱山歌,逐步與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而形成的灘簧調,系吳語灘簧的一支,後來又吸收蘇南一帶「採茶燈」中的舞蹈,逐漸發展成為灘簧小戲,先有小旦、小丑,後又有小生,並從坐唱變為在田頭廣場作簡單動作表演的走唱,化妝極為簡單,男角色身穿長衫或短衫,頭戴瓜皮小帽或氈帽,手拿摺扇(短衫者不拿);女角色身穿短襖、長裙,臉上略施脂粉,頭戴假發髻,插絹花,手持方帕,都以「小生、小丑」、「小生、小旦」、「小旦、小丑」為主的「對子戲」,也叫「三小戲」。
演出劇目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為主,反抗封建婚姻和舊禮教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對地主階級進行嘲諷的,表現朴實、真摯,生活氣息濃厚,語言生動風趣,女角色均由男子扮演。聲腔僅有[簧調],一把二胡伴奏(有時是扮演者自拉自唱)。此時既無班社,也無班主和職業藝人,純屬農民及鄉鎮小手工業者自演自娛活動。藝人們稱這時期為「對子戲」階段。
道光年間,開始出現了半職業或職業灘簧藝人,也開始出現女職業藝人。少數藝人進入常州、無錫等城內演出,由於演出繁忙,需增添人手,藝人們開始收徒傳藝,組織班社,至光緒年間,逐步形成常幫、錫幫、江陰幫和宜興幫。「對子戲」階段持續了近百年,流傳越廣,一些農村知識分子也加入灘簧隊伍,加以班社間的競爭,首先使劇目內容豐富,情節復雜起來,出現了除三小外又有老生、老旦、滑稽等三至五個角色的劇目--《借黃糠》、《陸雅臣賣妻》、《珠花記》等。在原單一的[簧調]的基礎上,派生出了[長三調]、[行路調]等曲調。在吸收民間小調上又增加了[紫竹調]、[春調]等。由於「對子戲」劇目的發展,曲調的豐富,加上內容的增多,故事情節的復雜,也就突破了原有的形式,使劇種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同場戲階段中的「小同場」。同場戲可分為「小同場」和「大同場」兩個階段,「小同場」是在農村演出時的產物,而「大同場」則是進入城市以後的產物,這是錫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小同場」大約在辛亥革命前後的二十餘年間。辛亥革命後的國民政府有關當局,視灘簧「傷風敗俗」「俚俗淫穢」,也多次下令取締。灘簧藝人被迫走街串巷或向外地流動,大多數藝人流落在鄉土僻壤,送藝賣唱,養家糊口。

『肆』 姚澄的個人簡介

姚澄,江陰人,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姚派藝術的創始人。1926年出生,1938年隨父投入顧家班學唱常錫文戲,以後在江蘇、上海一帶鄉鎮演出,受到觀眾喜愛。解放後參加蘇南文工團,後來滑仿答加入江蘇省錫劇團。
她不但應工青衣,還能兼演花旦及反串小生。她的咬字准確清晰,嗓音圓潤清脆,唱腔婉轉華彩,表演真實感人,擅於刻畫情感復雜、性格多變的人物形象。她還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精彩唱段,為廣大錫劇觀眾所熟悉喜愛。有「錫劇皇後」之美稱。代表作品有《庵堂認母》、《雙珠鳳》、《拔蘭花》、《女巡按》和《紅色的種子》等。大並她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理事、江蘇信慧劇協副主席和江蘇省錫劇團副團長等職。
她長期巡迴於上海、蘇州、無錫等地演出,為廣大錫劇觀眾所熟悉喜愛和推崇,有「錫劇皇後」之美稱。她早年加入蘇南文工團,後轉入江蘇省錫劇團,並與著名編劇葉至誠(葉聖陶小兒子)結為夫婦,兩人同風雨共患難,相濡以沫半個世紀;其子葉兆言(取姚、誠字各一半)為當代著名作家。葉至誠生前曾自我調侃說「我的名字不響,每次在會議等公開場合介紹我時,主持人都喜歡添加些分量。在我婚前人家介紹我時說,葉至誠是葉聖陶老的小公子;婚後又往往說,葉至誠是錫劇皇後姚澄的愛人;等兒子成名後,介紹方式又換成,葉至誠是葉兆言的父親」。

『伍』 江蘇省錫劇團的作品

建團以來,創作、整理、改編和移植了大、中、小型劇目200餘個,其中有現代戲《走上新路》、《婦女代表》、《紅色的種子》、《海島女民兵》等,古裝戲《紅樓夢》、《珍珠塔》、《三看御妹》、《玉蜻蜓》、《孟麗君》、《嫦娥奔月》、《救風塵》、《玲瓏女》、《三夫人》、《雙推磨》、《拔蘭花》、《水潑大紅袍》、《嫁媳》、《三訪桑園》、《小過關》、《三請樊梨花》等。眾多劇目受到省內外觀眾的歡迎,並為兄弟省、市劇(曲)種所移植或改編;《雙推磨》、《庵堂認母》、《庵堂相會》、《雙珠鳳》和《三親家》(與江寧縣錫劇團合作)先後拍攝成電影,並對《尋兒記》等進行舞台錄像;10多個劇目灌製成唱片,20多個劇目由江蘇、北京、上海的出版部門出版單行本或收入戲曲集成;全國20多家報刊登載了數以百計的評論文章。

『陸』 梅蘭珍的介紹

梅蘭抄珍(1927.1-2012.3),女,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梅蘭珍自幼隨父母學藝,5歲登台,十三歲挑大樑,建國後為無錫市錫劇團的主要演員, 梅蘭珍先後主演了《珍珠塔》《孟麗君》《紅花曲》《摘石榴》《拔蘭花》等名曲。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特殊津貼。

『柒』 王彬彬的檔案

王彬彬,1962年11月生,安徽望江縣人。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批評研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在功利與唯美之間》、《魯迅晚年情懷》、《為批評正名》、《文壇三戶》、《城牆下的夜遊者》、《風高放火與振翅灑水》等著作多部。
錫劇泰斗、宗師,最頂級的錫劇小生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周恩來總理稱贊其唱腔抒情優美、柔中帶剛、琅琅上口、字字清晰。
其主演的錫劇《珍珠塔》歷演幾十年不衰,乃錫劇最精華之代表作。他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美唱段尤其是《珍珠塔》、《雙推磨》和《拔蘭花》在20世紀下葉風靡東南地區,其唱片和錄音帶一直統領市場,銷售非常火爆,基本上每戶人家都有其《珍珠塔》、《雙推磨》和《拔蘭花》音帶。他和梅蘭珍演唱的中唱版《珍珠塔》,1989年10月12日由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全國首屆「金唱片獎」。他的很多經典唱段被編進了《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
原錫劇研究所所長錢惠榮說:「稱王彬彬為錫劇界的泰斗一點不為過,錫劇只有一個王彬彬。王彬彬非常鎮得住場子,只要他一上台,鬧哄哄的劇場會突然間靜下來,他一亮嗓子,盡管沒有擴音設施,但劇場內最後一排的觀眾都能聽清楚他唱的每一個字。這就是彬彬腔的獨特魅力。」
1921年8月王彬彬出生於常州市金壇西陽王巷村。7歲讀私塾,兩年後輟學。15歲學藝。先後拜何榮官、朱仲明為師,專攻小生。後又向錫劇老藝人韓源生、周寶祥、李如祥等學藝。19歲嶄露頭角。在上海、常州、無錫等地搭班演出。25歲自帶戲班,後與錫劇名演員楊企雯、王蘭英合作演出,名聲大震。1947年參加無錫首先錫劇團。1951年參加無錫市文聯首先實驗錫劇團(後改為無錫市錫劇團)任演員。1953年曾進全國戲曲講習會學習。1953年參加華東地區戲曲會演,在錫劇《拔蘭花》中飾蔡旭齋,獲演員二等獎。1956年參加江蘇省第一屆戲曲會演,在《珍珠塔》中飾方卿,獲演員一等獎。1960年曾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1961年錫劇流派會演及1964年江蘇省第二屆戲曲會演中,均以主演《珍珠塔》而獲一等演員獎。擅演小生戲,兼演老生、花臉。勤奮好學,刻苦實踐,博採眾長,功底深厚,以唱功見長,逐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彬彬腔」。
他演出的主要劇目和扮演的角色有《珍珠塔》中的方卿,《雙推磨》中的何宜度,《拔蘭花》中的蔡旭齋,《孟麗君》中的皇甫少華,《西廂記》中的張生,《信陵公子》中的信陵君,《梁祝》中的梁山伯,《白蛇傳》中的許仙,《金玉奴》中的莫稽,《小刀會》中的劉麗川,《碧血揚州》中的李芝庭,《紅花曲》中的楊廠長,《羅漢錢》中的張木匠,《西安事變》中的張學良等。其中《珍珠塔》、《孟麗君》、《紅花曲》均拍成戲曲藝術片,其中《珍珠塔》、《孟麗君》早在60年代初就被香港華文公司拍成電影。
王彬彬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李鵬、喬石、李瑞環、榮毅仁等獻唱並被親切接見和盛贊。1959年6月,文化部調地方戲進京匯演,錫劇《珍珠塔》就在其中。演出結束後,周總理拉王彬彬坐下,「我也是江蘇人吶,錫劇我從小就聽過,也愛聽,你的演唱字正腔圓,別具一格。」不久,《人民日報》的記者張貞發表文章《錫劇「珍珠塔」在京打響第一炮》,向全國介紹錫劇,並引用周恩來的話誇獎王彬彬,稱贊其唱腔抒情優美、柔中帶剛、琅琅上口、字字清晰,並首次提出「彬彬腔」的說法。從此,「彬彬腔」自成一派,成為錫劇藝術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有「唱煞的王彬彬」之評論。
王彬彬曾任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省政協委員,為中國劇協會員、江蘇省文聯委員、無錫市政協常委。1984年評選為江蘇省建國以來文體「十佳」人物。1986年由江蘇人民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等六單位,為他舉辦了《彬彬腔演唱會》。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特殊津貼。
2008年7月26日凌晨,一代錫劇泰斗王彬彬因腎臟衰竭在無錫逝世,享年89歲。「一生長歌凝精華,人間傳唱彬彬腔,八九豪情鑄神韻,藝壇留吟錫劇人」,掛於追悼告別大廳兩側的這幾句文字是對王彬彬藝術生涯最真實的寫照!他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
[編輯本段]官員
王彬彬,男,漢族,1967年1月出生,湖北安陸人,1988年1月入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武漢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畢業,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任襄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1984.09--1988.07 武漢工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
1988.07--1996.03 第二汽車製造廠鋼板彈簧廠辦公室秘書、團委書記、集管科副科長(掛職),熱處理車間副主任(掛職);
1996.03--1997.01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質量科副科長;
1997.01--1998.12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
1998.12--1999.08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組織部部長;
1999.08--2002.01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東風鍾祥公司總經理;
2002.01--2002.09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銷售公司經理(其間:1999.09--2002.04武漢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在職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2.09--2005.03 東風汽車懸架彈簧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5.03--2006.02 東風活塞軸瓦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2006.02--2008.03 東風活塞軸瓦有限公司總經理(其間:2002.09--2007.12武漢理工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在職學習,獲管理學博士);
2008.03--2009.04 東風汽車公司乘用車公司綜合管理部副部長。
2009.04-- 襄樊市人民政府(科技)副市長、黨組成員。

『捌』 我想要錫劇<拔蘭花>的唱詞

王鳳霞:忽覺頭上帶一帶,頓時不見素蘭花。屋裡四角尋勿著,難道風吹落窗下?只有順風吹進窗盤里,哪有逆風吹朝外?見一人手拿素蘭花,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蔡旭齋。我時刻欲想見他面,想了三年為見著。今日他忽來拔蘭花,叫我怎能不見他?待我開窗叫應他,在夫家不比在娘家。謝家宅東鄰西舍眼睛快,要說我大姐不正派。給丈夫曉得要活打煞,公婆要罵敗家規來風氣壞。
蔡旭齋:剛才明明王大姐,因何見我不說話?內中必有緣故在,莫非她公婆管教丈夫壓?我不免權且等在南場角,定會前來會旭齋。
王鳳霞:顧不得公婆丈夫打和罵;顧不得東鄰西舍說閑話。要敘一敘三年來的知心話,打定主意身出外。
王鳳霞:你一人在此獨自語,對這蘭花叫大姐。若被我丈夫來碰著,他定然不說你來拔蘭花。說你在我頭上偷金釵,你白吃苦頭犯不著。
蔡旭齋:提起這朵素蘭花,今朝我特來問明白。想當初你我對天立過宏誓願,說道是男不討來女不嫁。三年前言語你想一想,還是我先討來你先嫁?你若要另攀高門心來變,理該早早說明白。大紅帖子備一張,叫人送給我蔡旭齋。喜酒不吃倒還罷,我人情一份送大姐。
王鳳霞:兄弟啊!我受你埋怨受你怪,我的好兄弟啊!想想淚交加。兄弟啊!想當初我把年庚八字交給你,指望你早挽媒妁到我家。誰知你一去無消息,象風箏斷線飄天外。三年來我象織女在銀河盼牛郎,只盼鵲報喜訊到我家。早也盼來夜也盼,望穿雙眼望勿著。誰知平地風波起,爹娘逼我配夫家。兄弟呀!你三年耽擱在何方地?為啥勿來娶大姐?
蔡旭齋:大姐哎!你若問我為啥三年勿來娶大姐?我好有一比,好比犯仔旱災、久旱不雨,架起了長車短車,千錯萬錯,錯盡錯絕錯到底,只錯堂前爹和媽。爹爹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婚嫁。先請瞎子把八字排,說你命里有破敗。再請娘舅把媒人做,揀好了三月十八,另討妻子女嬌娃。我定要與大姐夫妻做,逃到蘇州過日腳。小本生意我一人做,想賺點銅鈿來娶大姐。
王鳳霞:聽罷兄弟一番話,我的心中方明白。顧不得東鄰西舍閑話多;顧不得公婆丈夫打和罵。打定主意把門開,要敘一敘三年來的知心話。

王鳳霞:東方日出照窗紗,房內走出我王鳳霞。樹上鴉雀鬧喳喳,叫得我心中亂如麻。我好比胸前壓塊千斤石,難忘情人蔡旭齋。我與他初相識時情深重,都說是男不討來女不嫁。他贈我一朵素蘭花,說央媒求親到我家。誰知那日分別後,他是一去至今三年外。爹娘做主婚來配,逼我嫁到謝家宅。謝家宅,謝老大,方圓十里勢力大。嫁到謝家非我願,夫妻好象活冤家。丈夫打,公婆罵,我的心中常想他。蘭花呀!他在何處把身寄?你、你為何默默無語不說話?我恨不得把你來扯碎,對不起贈花的蔡旭齋。
王鳳霞:飯後灶前收拾罷,抽空又來綉花鞋。公婆丈夫都出外,我帶做針線帶看家。西風吹亂青絲發,戴歪一朵素蘭花。拔下蘭花重新插,看見蘭花想起他。三年前我在娘家,相識後生蔡根發。郎有心來姐有意,交換標記訂婚約。我贈他一條湖色香羅帶,他送我雪白一朵、雪白一朵素呀素蘭花。為了這朵素蘭花,我嘗盡甜酸與苦辣。我幾次要想丟了它,幾次又往頭上插。

熱點內容
日本學插花 發布:2025-01-19 03:13:54 瀏覽:985
滁州花店電話 發布:2025-01-19 03:01:59 瀏覽:137
想學微型盆栽 發布:2025-01-19 02:39:10 瀏覽:770
鮮花跟美食 發布:2025-01-19 02:33:49 瀏覽:62
山茶花鏤空腕錶 發布:2025-01-19 02:27:07 瀏覽:410
榕樹盆景網 發布:2025-01-19 02:11:51 瀏覽:233
西鄉花店送花 發布:2025-01-19 01:39:07 瀏覽:848
櫻花燈籠做法教程 發布:2025-01-19 01:39:05 瀏覽:596
剛栽的海棠 發布:2025-01-19 01:33:27 瀏覽:322
康乃馨畫的樣子 發布:2025-01-19 01:29:07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