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吳昌碩蘭花

吳昌碩蘭花

發布時間: 2024-05-23 04:25:51

A. 潘天壽筆下的蘭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潘天壽筆下的蘭構圖很美,表現力超群。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蘭為香草,是一種理想的象徵,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古往今來,書畫家以蘭花為題材,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

詩、書、畫、印俱佳的潘天壽,也非常鍾情於寫蘭草,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潘天壽的繪畫,上承南宋馬遠、夏圭,近取石濤的蒼渾、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風貌,更與潘天壽的氣質相宜,因而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於近代畫家中唯取吳昌碩,令吳昌碩發出了“天驚地怪見落筆”的感嘆。但潘天壽不滿足於對古人的吸收,而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創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 墨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一叢蘭花,除此再無任何雜草峻石,背景一片虛空,令蘭之姿態更為清楚、突出,給人極為深刻的視覺印象。而在蘭的表現中,墨色之濃淡變化,也顯示出虛實的互相襯托。

中國畫講究氣脈,既畫面上的形體或空白所標示和貫穿起來的脈絡走勢、感覺趨向。畫中氣脈布置得好,就能統領全局,使畫面整體而有變化。潘天壽作畫,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環,力圖在有限的畫面上讓氣脈運行最長的路線。這一幅蘭花中,蘭葉整體呈上升姿態,但並不是單調的直線向上,而有曲折迂迴,這樣既顯示蘭葉迎風搖曳的靈動之姿,又可將氣機包裹在畫面中,加強自身的圓滿性。

B. 朱德的《詠蘭花》大意

「蘭生山谷無人識,客種東軒歷告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這是宋代蘇轍的詠蘭名詩。蘭花嚴寒不凋,芬芳高潔,幽香四溢,獲得幾乎壓倒群芳的贊譽:「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蘭花是中國人民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至1000 年成書的《詩經》就有蘭的篇章:「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蕳兮」,陸機:「蕳即蘭,香草也」。我國是蘭花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種類多,分布廣,從溫帶、亞熱帶到熱帶雨林,處處都有蘭花蹤跡。我國有蘭科173屬1200 余猜姿種,如雲南的雪蘭、四川的蕙蘭、福建的建蘭、浙江的杭蘭、台灣的報歲蘭等,都是著名品種。蘭花生於幽谷穗爛絕叢林,不與百花爭妍,她的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具有淡雅宜人的東方風韻。古往今來,詩人為之作賦,畫家為之揮毫,詠蘭之作,歷代不絕。戰國時代的屈原可能是最早的愛蘭和植蘭者,他在《離騷》中詠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琴操·猗蘭操》中記載:「孔子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芝蘭當為王者香,今獨與眾草為伍」。後世愛蘭者不勝枚舉,漢武帝有「蘭有香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的佳句。唐人李白寫有膾炙人口的《古風》詩:「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詩人以蘭自喻,在對幽蘭贊美之中寄寓懷才不遇之情。人們愛蘭,愛它朴實與純真,不事雕琢,自有一種卓爾不群、寧靜之美。尤為難得的是,蘭花四季常青,花香不絕,春蘭謝了,蕙蘭吐蕾,秋蘭剛凋,寒蘭開放。春蘭二三月間開花,香氣清幽;蕙蘭又叫夏蘭,四五月間開花;秋蘭七至九月開花,芳香濃烈;冬天開花的有報歲蘭和寒蘭,春節前後盛放。明代張羽《蘭花詩》雲:「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贊美了蘭花孤高芳潔的品格。「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宋代蘇軾這首詩寫的是春蘭;「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宋代朱熹這首《蘭》詩詠的是秋蘭;「雪徑偷開淺碧草,冰根亂吐水紅芽。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處香」,宋代楊萬里這首《蘭詩》則盛贊冬蘭。「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人們在歌頌堅定不移的氣節和情誼時,總以蘭花作比。宋代著名畫家趙孟、鄭思肖,清代鄭板橋,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均以畫蘭著名。趙孟的《蘭花》畫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的蘭花畫卷,畫上題詩一首:「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他所畫蘭花被後人稱為絕藝。明代大畫家董其昌《蘭》詩雲:「綠葉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這首詠蘭詩構思新穎,意趣橫生。鄭板橋視蘭為君子,愛蘭忠貞不渝,他在《折枝蘭》詩中寫道:「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詩雲:「竹石幽蘭合一家,乾坤正氣此間賒。任渠霜雪連冰凍,蒼翠何曾減一些」,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蘭花的高雅麗質。鄭板橋蘭畫得好,書法也好,人稱「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老一代革命家董必武、朱德、陳毅都喜歡蘭花。董必武有很高賞蘭水平,他說:「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可以說是賞蘭的名言。朱德平生愛蘭,敬佩蘭花清高飄逸,1961 年3月,他到廣州越秀公園游覽時,興致勃勃地觀賞了蘭花,寫下了「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的名句,又在詠蘭詩中詠道:「東方解凍發新芽,芳蕊迎春見物華。淺淡梳妝原國色,清芳誰得勝蘭花?」而陳毅的《幽蘭》詩:「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則更道出蘭花的雅潔神韻。

C. 關於蘭花的詩句古詩詞賞析

1. 關於蘭花竹子的詩句古詩詞(有關竹子和蘭花的詩句)
關於蘭花竹子的詩句古詩詞(有關竹子和蘭花的詩句) 1.有關竹子和蘭花的詩句
竹: 題吾友梁鐵君俠者畫竹 (清)康有為 生挺凌雲節,飄搖仍自持。

朔風常凜冽,秋氣不離披。 亂葉猶能勁,柔枝不受吹。

只煩文與可,寫照特淋漓。 竹詩詞自序 周芳純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靜坐讀詩篇。

華夏竹文化,源遠數千年。 詩詞如潮海,無力仔細看。

瀏覽逾萬卷,選編萬余言。 古今詩竹者,常學竹風格。

虛心屬秉性,高節貴終生。 狂風竿不彎,暴雨膚更潔。

酷署生清陰,嚴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羆。

衣食住行用,無不勞此君。 貢獻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風若不止,竹林盡毀滅。 我編竹詩詞,奉獻給讀者。

勸君愛惜竹,弘揚竹風格。 「水調歌頭·詠竹」 錢樟明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 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艷, 揚首望青天 默默無聞處,蕭瑟多昂然。

勇破身,樂捐軀,毫無怨。 樓台庭柱,牧笛洞蕭入垂簾。

造福何論早晚? 成材勿計後,鱗爪遍人間。 生來不為已,只求把身獻。

七律·答友人 毛澤東 1961年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病中見窗外竹感賦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 昭蘇萬物春風里,更有筍尖出土忙。

題竹 葉劍英 1963年 彩筆凌雲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詠竹 方誌敏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 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竹 (題畫詩) 鄧拓 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 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 歲寒三友 (題畫詩)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盪天風, 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鍾,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冬。

《蕭湘竹子詩詞》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詩詞書畫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間。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賢。 東坡有三絕,板橋更超前。

剛直凌雲志,虛懷不私偏。 鬱郁婆娑葉,經冬不凋殘。

迎風更瀟灑,亮節益韌堅。 群承竹風格,研竹數十年。

業余集詩畫,選纂萬余言。 宏揚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愛竹者,相逢慶有緣。 聊聊記數語,以電竹詩篇。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
2.贊蘭花竹子的詩句
凌雲勁竹真君子

空谷幽蘭絕美人

關於竹子的詩詞:

歐陽修.宋(1009-1072)。醉翁。

秋晚凝翠竹

蕭疏喜竹勁,寂寞傷蘭敗。

叢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宋·黃庭堅

詠竹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楊萬里.宋(1127-1206)。

詠竹

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

陶淵明 .東晉(365-427)。潛,元亮。

歸園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李商隱 唐

湘竹詞

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

杜甫 唐

題劉秀才新竹

數徑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鄭板橋 清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

關於蘭花的詩詞: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李白《孤蘭》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唐·杜牧《蘭溪》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採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鄭板橋《嶠壁蘭》
3.贊蘭花竹子的詩句
凌雲勁竹真君子 空谷幽蘭絕美人 關於竹子的詩詞: 歐陽修.宋(1009-1072)。

醉翁。 秋晚凝翠竹 蕭疏喜竹勁,寂寞傷蘭敗。

叢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宋·黃庭堅 詠竹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楊萬里.宋(1127-1206)。 詠竹 凜凜冰霜節。

修修玉雪身。 便無文與可。

自有月傳神。陶淵明 .東晉(365-427)。

潛,元亮。 歸園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壟間。

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遺處。

桑竹殘朽株李商隱 唐 湘竹詞 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

只是淚痕多!杜甫 唐 題劉秀才新竹 數徑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鄭板橋 清 竹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關於蘭花的詩詞: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李白《孤蘭》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唐·杜牧《蘭溪》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採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鄭板橋《嶠壁蘭》。
4.贊頌蘭花,梅花的古詩詞,竹子,菊花的古詩詞
蘭花

清代繆公恩在《露蘭》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清代張綸英《蘭草》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

清代張問陶《蘭》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

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愛新覺羅.玄燁《秋蘭》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

又以方之君子,因題四韻。

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 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 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

曹 寅《冬蘭》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篝紗。

梅花

贈范曄 陸凱 南朝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詠竹 (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詠春筍》唐.杜甫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春日山中竹

(唐.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初食筍呈座中唐 .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金。

唐.杜甫《詠竹》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5.有哪些是寫蘭花和竹子的詩句
詠 蘭 詩 選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 愈《幽蘭操》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唐彥謙《蘭》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 ——唐·唐彥謙《蘭》 家在洞水西,身作蘭渚客。

天晝無纖雲,獨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蘭渚泊》 亭樹霜散滿,野塘鳧鳥多。

蕙蘭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馬戴《秋思》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李白《孤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張九齡《感遇》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唐·無可《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麗楚王琴。 廣殿清香發,高台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唐·李嶠《蘭》 幽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

一徑寒雲色,滿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蘭既叢茂,荊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潔,怡然與之俱。 — 元·李祁《題蘭棘同芳圖》 伙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 元·倪瓚題鄭所南《蘭》 鵜 聲中花片飛,楚蘭遺思獨依依。

春風先自悲芳草,惆悵王孫又不歸。 — 元·張翥《題蘭》 采蘭湘北芷,搴木澧南潯。

淥水含瑤彩,微風托玉音。 雲起蒼梧夕,日落洞庭陰。

不知篁竹苦,惟見淚斑深。 — 明·李夢陽《湘妃怨》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 明 陳汝言《蘭》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唐·崔塗《幽蘭》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唐·杜牧《蘭溪》 西北秋風凋蕙蘭,洞庭波上碧雲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詩合掌看。 —唐·劉禹錫《重送鴻舉師赴江陵》 萬傾荒林不敢看,買山客足擬求安。

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種蕙蘭。 —唐·劉商《與於中丞》 蘭蕙芬芳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

薴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 —唐·劉谷《和三鄉詩》 中禁仙池越鳳凰,池邊詞客紫薇郎。

既能作頌雄風起,何不時吹蘭蕙香。 — 唐·褚朝陽《奉上徐中書》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 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

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 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

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 — 宋·釋文兆《幽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 宋·丁謂《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 宋·張詠《蕭蘭》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艷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 宋·晏殊《盂蘭盆》 極目生晚照,幽情眷蘭芷。

白蘋葉里風,不在秋江起。 —宋·釋重顯《日暮游東澗》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 宋·梅堯臣《蘭》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

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 —宋·梅堯臣《石蘭》 紫蘭紅蓼簇香盤,曉逐金壺下太官。

朝罷三宮歸已晚,日華明麗雪消殘。 — 宋·趙湘《皇後閣春帖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 宋·朱熹《詠蕙》 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 宋·朱熹《蘭澗》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蘭到晚清。

— 宋·朱熹《蘭》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 元·余同麓《詠 蘭 》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 明·文彭《題蘭竹卷》 國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 明·史鑒《子昂蘭》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 明·李日華《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 明·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
6.關於蘭花,竹子,菊花的詩句
《古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宋.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詠竹(傅龐如)

破土凌雲節節高,寒驅三九領風騷。

不流斑竹多情淚,甘為春山化雪濤。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7.關於蘭花和竹子的詩句 ﹝ 各五句 ﹞急要
蘭花:

1、春蘭兮秋菊,

常務絕兮終古。

(屈原《離騷》)

2、山中蘭葉徑,

城外李桃園。

(王勃《春庄》)

3.、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4、孤蘭生幽園,

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

復非高秋月。

(李白《孤蘭》)

5、蘭溪春盡碧泱泱,

映水蘭花雨發香。

(杜牧《蘭溪》)

6、蘭之猗猗,

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

於蘭何傷。

(韓愈《幽蘭操》)

7、西北秋風凋蕙蘭,

洞庭波上碧雲寒。

(劉禹錫《重送鴻舉師赴江陵唐》)

竹:

1、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2、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3、君看漫天楊花雪,須想天上散花人。

4、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5、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6、籬外清陰接葯欄,曉風交戛碧琅玕。子猷沒後知音少,粉節霜筠漫歲寒。《竹》

7、茅舍竹籬邊,雀噪晚枝時節。一陣暗香飄處,已難禁愁絕。《好事近》

8、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嚴鄭公宅同詠竹》杜甫

望採納!
8.形容「竹子和蘭花品格」的名言詩句有哪些
1.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春筍滿山谷。

詩詞如潮海,不與群芳爭艷。

2. 《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3. 《冉冉孤生竹》

兩漢:佚名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4.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代: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5. 《竹》

唐代: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6. 《點絳唇(蘭花)》

宋代:姚述堯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7. 《蘭溪》

唐代: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9.贊頌蘭花,梅花的古詩詞,竹子,菊花的古詩詞
蘭花清代繆公恩在《露蘭》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清代張綸英《蘭草》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

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清代張問陶《蘭》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 張學良將軍的《詠蘭詩》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愛新覺羅.玄燁《秋蘭》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 又以方之君子,因題四韻。

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 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 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

曹 寅《冬蘭》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篝紗。

梅花贈范曄 陸凱 南朝宋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唐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D. 哪個名人喜愛蘭花(最好是詩人)

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的文人墨客詠蘭、畫蘭、寫蘭、詩蘭,蘭花已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寄情寓志、標明心跡、鑄塑人格的象徵,升華為意蘊深遠的蘭文化。

1、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2、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3、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4、唐代詩人杜牧喜愛蘭花,相傳他花不少銀兩養植蘭花,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在當時寫了不少詠蘭佳作,蘇轍《次韻答人幽蘭》詩雲:「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

5、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蘭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6、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去:「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蘇」也是蘭花愛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贊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贊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8、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首,蘭畫也應有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灑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人,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E. 晚清國畫家、書法家吳昌碩簡介,吳昌碩書法作品的特點是

人物生平

少學書畫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幼時隨父讀書,後就學於鄰村私塾。10餘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與清軍戰於浙西,全家避亂於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後死於飢饉。後又與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先後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年。

同治四年(1865年),中秀才。是年,海上先輩名家任薰與周閑合作,為吳昌碩繪畫像。

同治八年(1869年),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從名儒俞樾習小學及辭章。編成《朴巢印存》。

廣結朋友

同治十一年(1872年),赴上海,得以認識高邕之。

光緒六年(1880年),寓吳雲(平齋)兩軒,以《篆雲樓印存》請教,吳雲為之刪削,更名為《削觚廬印存》。識吳秋農、金心蘭、顧茶村、胡三橋、方子昕等。與楊峴(見山)結為朋友。

光緒八年(1882年),居蘇州。友人薦作小吏以維持生計。與虞山沈石友結為朋友。

光緒九年(1883年),在滬識任伯年。任伯年為作《蕪菁亭長小像》。

光緒十三年(1887年),至滬,任伯年為作《棕蔭納涼圖》。

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蘇州。時伯年來訪,為之作《酸寒尉像》,自題詩。施旭臣、譚復堂為《缶廬詩》作序。

光緒十六年(1890年),居上海。識吳大澄。

光緒十八年(1892年),任伯年又為作《蕉蔭納涼圖》。

光緒十九年(1893年),在上海編選壬辰年以前所作詩三卷刊行,題名《缶廬詩》。

光緒二十(1894年),在北京以詩及印譜贈翁同。

中日戰爭爆發,參佐吳大澄戎幕,北上抗日,兵敗繼續為吳大澄戎幕。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任伯年為作《棕蔭憶舊圖》、《山海關從軍圖》。十一月,任伯年病歿滬上,作詩哭之並撰聯。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得丁葆元保舉,任安東縣令,一月即辭去。

致力書畫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河井仙郎投之於門下。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自訂潤格。編選壬寅以前所作詩為《缶廬詩》第四卷,連同前刊三卷,又《別存》一卷合為一冊。

光緒三十年(1904年),移居桂和坊19號,名其齋曰「癖斯堂」。趙子雲(趙雲壑)投門下。

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在滬加入上海豫園書畫善會。

民國元年(1912年),至杭州與西泠諸友宴集。始以字行。

民國二年(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長。秋,梅蘭芳來會。與王一亭結為至交。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吳昌碩的書畫金石藝術,使其名聲大振。

民國三年(1914年),王一亭為吳昌碩在六三園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使吳派藝術開始為日本藝界所了解和推崇。上海書畫協會成立,任會長。

民國四年(1915年),上海「題襟館書畫會」推先生為名譽會長。

民國六年(1917年),吳昌碩繼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

民國九年(1920年),日本長崎首次展出其書畫,東京文求堂繼刊《吳昌碩畫譜》,長崎雙樹園刊行《吳昌碩畫帖》。諸樂三列為門弟子。

民國十年(1921年),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漢三老碑》被日商購去,與西泠同仁奔走呼籲,作畫義賣,終募款八千大洋將碑贖回。日本朝倉文夫為范銅像。

民國十二年(1923年),潘天壽由諸聞韻引見來謁,撰聯以贈。門弟子陳師曾去世。

民國十四年(1925年),沙孟海由王賢引列為門弟子。為已逝師友周閑遺作《花卉長卷》作引首並題。

病逝上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於上海寓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遷葬於浙江餘杭縣塘棲附近超山報慈寺西側山麓宋梅亭畔。

人物成就

篆刻

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吳昌碩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影響,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刀融於筆,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漢,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

吳昌碩在繼承前人沖刀法和切刀法優秀成果的基礎上,融諸家之長,在大量的篆刻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將沖刀和切刀兩種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沖切結合的刀法。這種刀法靈活多變,或沖中帶切,或切中帶沖,甚至切中帶削……這種多變的刀法,把沖刀的猛利、挺勁、爽快與切刀的含蓄、渾朴融為一體,將書意和刀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渾朴茂中寓秀逸的個性化特點凸現了出來。

殘缺刀法是吳昌碩篆刻創作中的一種常用手法。我們知道,秦漢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蝕,自然的風化,印面及文字線條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潔,變得殘缺不全。恰恰是這些殘缺給我們以古樸、含蓄、渾厚、蒼拙等特殊的審美效果,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吳昌碩善於巧奪天工,在傳統的沖、切刀法的基礎上,輔之以敲、擊、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釘頭等,極大地豐富了篆刻藝術的表現手法,並創造性地將篆刻藝術中刀石效果產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殘缺美的審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 :《壽山老坑巧色雕獅鈕》《作了天下事》《讀遍千古書》《好學為福》《黑青田》《一月安東令》《湖州安吉縣》《泰山殘石樓》《園丁生於梅洞長於竹洞》《暴書》《千尋竹齋》《千尋竹齋》3刻《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安吉吳俊章》《雷浚》《鮮鮮霜中菊》《歸仁里民》。

繪畫

內容

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畫法,並博採徐渭、八大、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認為「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吳昌碩自言:「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

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對角斜勢。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濃艷。

吳昌碩因以「草篆書」入畫,狀物不求寫實,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筆墨形式。

他酷愛梅花,以寫大篆和草書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又喜作蘭花,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亦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

晚年較多畫牡丹,以鮮艷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

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推崇周閑果蔬風格,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對於近世花鳥畫影響深遠。

主要繪畫作品 :《天竹花卉》《紫藤圖》《墨荷圖》《五月枇杷圖》《杏花圖》《花卉十二屏風》《梅花》《花卉四屏》《牡丹》《蘭石圖》《松石圖》《花卉》2幅《紫藤圖》《雜畫冊(之—、二)》《依樣》《天香露圖》《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圖》《牡丹圖》《牡丹水仙圖》《大富貴》《佛像圖》《富貴神仙圖》《紅梅圖》2幅《薔薇蘆桔圖》《秋艷圖》《三千年結實》《人物》《三千年結實之桃》《神仙福壽》《石梅》《石竹圖》《松梅圖》《歲寒交圖》《桃實圖》《瓜果》《燈下觀書》《姑蘇絲畫圖》等。

特點

①金石氣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氣息。所謂金石氣息,指的就是鍾鼎上所鑄的金文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們常說誰誰的畫作有金石氣息,其實這種評論標准都是從吳昌碩的繪畫風格出現以後才有的。比如,人們在談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時,就從來沒有聽說過評價他們的畫作有金石氣息。

②筆力雄渾: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二大特色是筆力雄渾。所謂筆力雄渾,指的就是其畫作中的筆觸樸拙、蒼茫、老辣,極具 *** 、雄強的力量感。人們常說吳昌碩繪畫的氣息很厚、很重,按照書畫圈兒里人的說法就是「筆頭子」很大。所謂「筆頭子」很大,並不是說他用的毛筆很大,而指他筆下的氣息非常渾厚,一筆下去,渾金璞玉,力透紙背,又意蘊豐富、氣象萬千。

③設色濃麗: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三大特色是設色濃麗。過去人們總是說中國畫不能搞那麼多顏色,用太多顏色容易俗氣。不過,張俊東卻指出,吳昌碩繪畫的用墨就特別濃,設色也特別大膽,特別鮮艷和濃麗。比如,吳昌碩畫過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紅大紫的,但是卻不會讓人覺得俗氣,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種風骨。所以張俊東認為,中國畫設色的關鍵不在多少,而在誰來用以及怎麼去用。

④富於變化

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四大特色是筆法和墨法富於變化。這里邊又體現在幾個方面。張俊東舉例介紹說,比如吳昌碩在畫菊花時,可以將一朵菊花無論是正面的,側面的,靜態的,動態的,都能畫得非常豐富。

書法

吳昌碩的楷書,始學顏魯公,隸習漢代石刻,篆學石鼓文

吳昌碩書法。行書學黃庭堅、王鐸。

吳昌碩書法作品,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跡,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

吳昌碩的隸書遍臨《漢祀三公山碑》《張遷碑》《嵩山石刻》《石門頌》等漢碑。中年以後,博覽眾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選擇石鼓文為主要臨摹對象。數十年間,反復鑽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練遒勁,風格獨特。60歲後所書尤精,圓熟精悍。喜將石鼓文字集語書寫對聯。晚年以篆隸筆法作草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記》是吳昌碩71歲時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而書寫的碑文,辭章與書法俱佳,是吳昌碩人書俱老時期小篆藝術風范的傑作。

詩文

吳昌碩善作詩文,苦吟數十年,未嘗間斷。其詩文,奇崛古樸,用典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絕句純用白描手法,活潑自然,接近口語,具有明麗俊逸的特點,風格上與民歌很相近。有些絕句則活潑自然,接近口語,時含有諷刺意味,抒發生活實感。所作題畫詩寄託深遠,頗有浪漫主義氣息;評論前人書畫,尤多獨到見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諷刺意味,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某些不平現象。他的散文作品寫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證和題畫小品之類,寫的都很朴質淳厚,平易近人。題畫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發抒生活實感,鞭撻丑惡現象,頗能以少勝多;讀時依稀與作者一燈相對,娓娓而談,意味非常深長。

刊行作品

《朴巢印存》,施旭臣(浴升)撰序為同治九年,歲在庚午(1870年,時二十七歲),吳瑤華跋。扉頁吳氏自題篆書「朴巢印存」四字,另題「金鍾玉磐山房印學」八字。譜中有先生早年手抄的五言八韻「試帖詩」六首墨跡。共鈐印103方,皆無邊款,線裝二冊,未出版。

《蒼石齋篆印》,自題日:「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十一歲)甲戌春仲題於蕪園逸光。」

《齊雲館印譜》,自署「吳俊昌石著。1876年(三十二歲)。

《篆雲軒印存》,1879年(三十六歲)。《鐵函山館印存》,1881年(三十八歲)。

《削觚廬印存》有二冊、四冊本及一冊本,為平時治印後隨手鈐拓的散頁印稿,故今所見裝訂的佳本,印數多寡不一,內容亦不盡相同。成書在光緒癸未1883年(四十歲)。有徐康光緒九年(1883)二月題識。

《元蓋寓廬詩集》,1885年(四十二歲)。

《缶廬印存》,初集四冊本,扉頁及自記皆木刻版,1889年(四十六歲)。有印63方,附邊款,有楊峴題識和吳氏自記。

《缶廬詩》三卷,又集題畫詩,硯銘等署日:「別存」,1893年(五十歲)。

《缶廬印存》二集編成,四冊本,存印51方,附印款,有吳氏自題。1900年(五十七歲)。

《吳昌碩石鼓臨本》,1902年(五十九歲)書,日本平尾孤往1960年發表在《書品》101期上。

《觀自得齋徐氏所藏印存》六冊,光緒壬寅(1902年),徐士愷輯吳昌碩刻印成,存印149方,其中13印系吳昌碩為徐氏所刻,附印款,有徐士愷序。

《吳昌碩石鼓文墨跡》,1908年(六十五歲)書,即錢經銘藏本,譚澤閩題冊首。197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吳蒼石印譜》四冊1911年有正書局出版。

《吳昌碩石鼓文》,錢經銘以吳昌碩六十五歲(1908年)臨本鐫刻入石,1910年由上海求古齋印石印本行世。

《吳昌碩先生花卉冊》,1914年(七十一歲)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缶廬印存》三集四冊本,1914年(七十一歲)上海西泠印社刊行。有葛昌楹(書徵)序,吳隱(石潛)題詞。存印58方,附印款。四集四冊本是吳隱「近所訪獲或借之友人」之作,徐印47方,附印款,有吳隱序。

《吳昌碩臨石鼓文》,末題「甲寅(1914年,七十一歲)六月臨阮刻天一閣北宋本石鼓全文。」上海大眾書局1914年普及本,鈍根題簽。

《西泠印社記》,1914年吳昌碩撰文並書。

《苦鐵碎金》四冊,1915年(七十二歲)上海西泠印社石印刊行。其中一冊為「石鼓文臨本」。

《吳昌碩臨石鼓墨跡》,1918年(七十五歲)臨本,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出。

《缶廬印存》八卷,張弁群集拓先生刻印。1919年(七十八歲)。

《缶廬印精拓》一冊本,此譜為吳氏以自刻自用印拓贈其友潘飛聲者,存印36方。1919年,自輯刊印,有潘氏小記。

《吳昌碩、趙子雲合集》,孫雪泥輯,1920年(七十九歲)。

人物評價

中國網 (《吳昌碩》):

作為海派後期的大師級人物,吳昌碩是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上的關鍵人物,他承前啟後,不愧為一代宗師。他的藝術影響了後來的許多畫家,眾多現代繪畫大師或出自其門下,或受其藝術影響。如近代「海派」諸家、「北京畫派」的陳師曾、齊白石等,還有像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也無不受到吳昌碩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網 :(吳昌碩)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是我國書畫界劃時代人物。

畫家齊白石(《白石詩草》):①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縱橫塗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②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吳昌碩為中國畫開辟了一個世紀新風。

書法家於右任:元明清以來及於民國,風流占斷百名家。

後世影響

吳昌碩,一位中國畫壇上頗具影響力的大師。在傳統文化融合、會通的大背景下,吳昌碩也受到影響,他的最大特點和優點也就是通融和超越。雖然時代對於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動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吳昌碩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兼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能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將四絕融會貫通,特別是他以金石入印,入書,入畫,以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塑造了嶄新的藝術風格和風氣。吳昌碩不僅實現了讓繪畫體現野逸與高古之氣,還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舍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

作為海派繪畫的創立者,他的藝術對於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20世紀以來,許多傑出的畫家如:齊白石、王震、趙子雲、陳師、陳半丁、陳師曾、朱屺瞻、劉海粟、錢瘦鐵、潘天壽、吳之、王個、諸樂三等都受到吳昌碩藝術的影響與啟示,他們是研究吳昌碩藝術具有代表性的實踐者,在對吳昌碩藝術的學習、傳承與研究中,也對於闡釋,承襲與引領近中國現代花鳥畫的發展歷程具有了相當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其中,王個是吳昌碩門生中的佼佼者。他窮極畢生精力,全面繼承吳昌碩藝術,在詩、書、畫、印領域造詣卓著。

吳昌碩在日本稱之為印聖,與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草聖張芝齊名。

史籍記載

《吳昌碩墓誌銘》(國學大師陳三立作)

《吳昌碩年譜》

親屬成員

曾祖 :芳南,國子監生;

祖 :淵,舉人,官海鹽教渝;

父 :辛甲,舉人,截取知縣;

夫人 :章恭人,死寇難。續娶施恭人,精勤慈儉,能佐先生成其志。繼配夫人施氏;

子女 :育、涵、邁、女一。育殤。涵出為從父後,能記得印與繪事,邁及婦、女並工篆隸,互傳先生一藝以自名;

孫子 :長鄴、瑤華。

人物軼事

愛梅也愛狗肉

勞家是塘棲旺族,勞少麟民國初期曾擔任國務院僉事,後告老還鄉,回到塘棲。聽說鎮上一些旺族汪家、姚家、吳家、陸家等與吳昌碩先生多有往來,且有不少大師的書畫墨寶,便也託人向吳求字求畫,哪知大師一聽勞的官場頭銜,偏偏托詞不給,急得他四處探聽先生的脾性嗜好,動起腦筋。

這年冬末,雪後初晴,吳昌碩先生又像往年一樣,到超山踏雪尋梅。行至超山腳下,見路旁梅林之中有一新搭的草舍,頗為雅緻,而且,寒風中除了飄來濃郁的花香外,還別有一股誘人的香味,便不覺停了腳步。這時,只見草舍里踱出一位老者,與吳點頭通姓後,隨即邀他入內小坐。先生見他舉止有禮,談吐不俗,便進去閑談。不一會,那老者說是正巧備有野味,不妨喝上一杯。結果端上來的雖不是什麼野味,卻是先生最愛吃的狗肉。於是乎,兩人邊飲邊吃邊談,很是投機。

兩年後勞少麟做壽,前來祝賀的親友們發現,廳堂上已經掛出不少吳昌碩的字畫佳作。

感悟親情

吳昌碩初配夫人姓章,新婚不久即於兵亂中死於飢病,後於29歲時續聘菱湖施氏夫人。育有子女六人。吳昌碩早年生活飽經憂患,17歲時因兵亂隨父出逃,甚至有過幾乎餓死的苦痛經歷。這一段流離失所的生活,使吳昌碩失去了不少骨肉至親,這使他更懂得家人親情的可貴,所以吳昌碩成家後的家庭生活是溫馨而和睦的。「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位以畫風豪邁凌厲著稱的藝術巨匠,在面對子女時,卻表現出更多的深情和溫厚。

智諷哈同

民國初年,一天,上海著名的房地產商哈同過生日,想請吳昌碩代畫一張三尺立幅的畫,用以烘托生日氣氛。不料,吳昌碩早就聽說哈同最早是靠販鴉片起家的,況且,他平素最憎惡這幫橫行十里洋場的人。於是吳昌碩決定不畫。

當時,哈同是英、法兩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深知像吳昌碩這樣的人是值得拉攏的,於是,一方面誘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當時在上海畫界聲望略遜於吳昌碩的吳杏芬、沙輔卿等人向吳說情。礙於同道情面,於是便磨墨提筆,畫了一幅柏樹圖。畫完尚未題款時,哈同就已經親自來取畫了。但當他看到柏樹葉子畫得比自然界的柏樹大時,就問:「柏樹葉子如此之大,這里是否有什麼含義?」吳昌碩說:「正看這是一幅怪柏,但不妨倒過來看看。」哈同依言倒過來看後說:「是一幅葡萄。」此時吳昌碩正色慨然說:「我就是這個意思。」哈同不解地問:「為何要倒畫呢?」這時,吳昌碩忍不住笑了,說:「我是按照你們辦事的邏輯畫的,你們喜歡顛倒,把黑說成白,把好說成壞,當然我給你的畫也只好顛倒掛了。」一聽此話,哈同哈哈大笑,忙說說得好,但心裡卻是十分惱怒的。

銅像戲題

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日本雕塑家朝倉文夫酷愛吳昌碩的書畫金石,民國九年(1920年)慕名來華,與吳昌碩結成忘年之交。回國後,朝倉文夫運用洗煉的手法,塑造了一尊吳昌碩的半身銅質胸像,並親自將塑像送到杭州。吳昌碩觀後,贊嘆不已,並在銅像之後題字道:「非昌黎詩,詠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鑄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問彼都之賢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碩戲題年七十八。」字里行間流露出這位藝術大師的寬廣胸懷。

後世紀念

吳昌碩紀念館

吳昌碩紀念館,1995年9月12日建成開館。坐落於上海浦東川沙鎮附近華夏文化公園,佔地6畝,按原上海山西北路吉慶里12號吳昌碩故居式樣建造,為二層石庫門建築,辟有「藝術生平」、「作品陳列」、「卧室」、「畫室」、「海上畫派」5個廳室。建館後,經常輪換陳列吳昌碩書畫篆刻作品和有關生平活動史料,以及吳昌碩的藝術創作用品、生活用具等,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還多次舉辦中、日、韓三國書畫篆刻交流活動。

浙江吳昌碩故居

吳昌碩故居,地處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上街。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樓、東、西側廳、倒廳和「狀元橋」、半月池等建築,總佔地約2500平米。吳昌碩在此度過了二十二個春秋。

吳昌碩墓

吳昌碩墓,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超山大明堂外西側200米山坡上,198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高2米、直徑3米。墓碑刻「安吉吳昌碩先生墓」八字。高1.4米,寬0.65米。系諸樂三補書。墓右前側亭內立墓表一通,記述其生平事跡。,墓台下左前方塑吳昌碩全身立像一軀。

F. 蘭花的詩句

蘭花的詩句:(望採納,O(∩_∩)O謝謝~~~~
蘭花詩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浣溪沙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廣群芳譜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蘭花
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高山幽蘭
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蘭 花
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詠蘭
朱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唐·王勃 春庄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幽蘭操 韓 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唐·唐彥謙 蘭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唐彥謙 蘭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
施肩吾 蘭渚泊
家在洞水西,身作蘭渚客。
天晝無纖雲,獨坐空江碧。
馬戴 秋思
亭樹霜散滿,野塘鳧鳥多。
蕙蘭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李世民 芳蘭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李白 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張九齡 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無可 蘭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唐·李嶠 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麗楚王琴。
廣殿清香發,高台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唐·崔塗 幽蘭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唐·杜牧 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唐·劉禹錫 重送鴻舉師赴江陵
西北秋風凋蕙蘭,洞庭波上碧雲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詩合掌看。
唐·劉商 與於中丞
萬傾荒林不敢看,買山客足擬求安。
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種蕙蘭。
唐·劉谷 和三鄉詩
蘭蕙芬芳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
薴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
唐·褚朝陽 奉上徐中書
中禁仙池越鳳凰,池邊詞客紫薇郎。
既能作頌雄風起,何不時吹蘭蕙香。
宋·蘇軾 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宋·蘇軾 題楊次公蕙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雲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宋·釋文兆 幽蘭
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
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
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
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
宋·丁謂 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宋·張詠 蕭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宋·晏殊 盂蘭盆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艷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宋·釋重顯 日暮游東澗
極目生晚照,幽情眷蘭芷。
白蘋葉里風,不在秋江起。
宋·梅堯臣 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宋·梅堯臣 石蘭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
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
宋·趙湘 皇後閣春帖子
紫蘭紅蓼簇香盤,曉逐金壺下太官。
朝罷三宮歸已晚,日華明麗雪消殘。
宋·朱熹 詠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宋·朱熹 蘭澗
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
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宋·朱熹 蘭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蘭到晚清。
元 余同麓 詠 蘭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元·揭 斯 秋蕙
幽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
一徑寒雲色,滿林秋露香。
元·李祁 題《蘭棘同芳圖》
幽蘭既叢茂,荊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潔,怡然與之俱。
元·元梅 墨蘭
飛瓊散天葩,因依空岩側。
守墨聊自韜,不與眾芳碧。
元·倪瓚 題鄭所南《蘭》
伙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元·張翥 題蘭
鵜 聲中花片飛,楚蘭遺思獨依依。
春風先自悲芳草,惆悵王孫又不歸。
明·李夢陽 湘妃怨
采蘭湘北芷,搴木澧南潯。
淥水含瑤彩,微風托玉音。
雲起蒼梧夕,日落洞庭陰。
不知篁竹苦,惟見淚斑深。
明 陳汝言 蘭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明·李日華 垂蘭
從風不獵香,俯溪自憐影。
空山狼藉春,半屬野樵領。
明·陳獻章 題畫蘭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明·文彭 題蘭竹卷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明·史鑒 子昂蘭
國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明·李日華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明·李日華 畫蘭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明·陳繼儒 王楚玉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明·董其昌 蘭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
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明·董其昌 蘭
無邊蕙草裊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明·徐渭 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
清 錢謙益 詠同心蘭四絕句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漢無名氏
蘭若生春陽,
涉冬猶盛滋。
願言追昔愛,
情款感四時。
美人在雲端,
天路隔無期。
夜光照玄陰,
長嘆戀所思。
誰謂我無憂,
積念發狂痴。

石濤《墨蘭》
根已離塵何可詩,以詩相贈寂寥之。
大千香過有誰並,消受臨池灑墨時。
《墨蘭》
豐骨清清葉葉真,迎風向背笑驚人。
自家筆墨自家寫,即此前身是後身。
《墨蘭》
撇開瑤草點春星,倦想黃庭夢亦聽。
葉下穿雲交半面,世間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無邊醉,簪我衣裙沒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縱澆塵土有餘馨。
愛新覺羅.玄燁《秋蘭》
殿前盆卉,芳蘭獨秀,昔人稱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題四韻。
猗猗秋蘭色,布葉何蔥青。
愛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緗帙,靜影依疏欞。
豈必九畹多,侈彼離騷經。
《雲棲竹樹甚茂幽蘭滿山》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
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雲。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
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
曹 寅《冬蘭》
冬草漫寒碧,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篝紗。
朱載震《建蘭》
叢蘭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紉亦何傷,已勝當門托。
輦至逾關山,滋培珍幾閣。
掉頭忘閩海,傾心向京洛。
輕思晝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軫一再彈,天際如可作。

金農《畫蘭》
雨過深林筆硯涼,女蘭開處卻無郎。
柔箋駢穗多纖態,不數金陵馬四娘。
繆公恩《露蘭》
冰根碧葉雜荒蕪,曉露近暉綴寶珠。
笑靨半含還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蘭為儀封先生作》
幽蘭發空谷,蔚為王者香。
香風滿四野,素姿凝清光。
脈脈含深情,獨立遺眾芳。
何堪蕭與艾,結交當道傍。
蕭艾滋露華,幽蘭罹嚴霜。
光風一以轉,采采充佩裳。
《空谷清音圖冊頁》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雲深。
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鱔《水墨蘭蕙》
夏淺春深蕙作花,一莖幾蕊亂橫斜。
雖然不及幽蘭品,百畝齊栽願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寫芳菲,只少盆栽與石圍。
記得春風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歸。
張問陶《蘭》 (二首)
偶檢叢蘭畫幾枝,各標神韻肯參差。
高花飛舞低花笑,同倚春風自不知。
偶檢離騷寫數行,便思乘興畫瀟湘。
可憐百種沿江草,不及幽蘭一箭香。
華 岩《蘭》
雲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涼風動夙夜,佳人惠然求。
《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汪士慎《蘭》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了 亮 《寫蘭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折枝蘭》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叢蘭荊棘》
荊棘以慰其根,風露以暢其神
素心不形喜怒,眾草亦沾余春

《題屈翁山詩札、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並白丁墨蘭共一卷》
國破家亡鬢總皤,一囊詩畫作頭陀。
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客焦山袁梅府送蘭》
秋蘭一百八十箭,送與焦山石屋開。
曉月敲門傳簡貼,煙帆昨夜過江來。
《題盆蘭倚蕙圖》
春蘭未了夏蘭開,畫里分明喚阿獃。
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題破盆蘭花圖》
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
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題嶠壁蘭花圖》
山頂蘭花早早開,山腰小箭尚含胎。
畫工立意教停蓄,何苦東風好作媒。
《畫芝蘭棘剌圖寄蔡太史》
寫得芝蘭滿幅春,傍添幾筆亂荊榛。
世間美惡俱容納,想見溫馨澹遠人。
《蘭》 (四首)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蘭譜壓風騷。
如何爛賤從人賣,十字街頭論擔挑。
此是幽貞一種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
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
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
出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
《畫蘭寄呈紫瓊崖道人》
山中覓覓復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
欲寄一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破盆蘭花》
春雨春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
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
《畫盆蘭送范縣楊典史謝病歸杭州》
蘭花不合到山東,誰識幽芳動遠空。
畫個盆兒載回去,栽他南北兩高峰。
後被好事者攫去,楊甚慍之。
又十餘年,余過杭,而楊公已下世久矣。
其子孫述故,乞更畫一幅補之。
既題前作,又系一詩曰相思無計托花魂,
飄入西湖叩墓門。為道老夫重展筆,
依然蘭子又蘭孫。
《為侶松上人畫荊棘蘭花》
不容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
門徑有芳還有穢,始知佛法浩漫漫。
《折枝蘭》
曉風含露不曾干,誰插晶瓶一箭蘭,
好似楊妃新浴罷,薄羅裙系怯君看。
《八畹蘭》
九畹蘭花江上田,寫來八畹未成全。
世間萬事何時足,留取栽培待後賢。
《幽蘭》
轉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盆蘭》
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
畫里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乾。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倖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盆蘭》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
莫嫌今歲花猶少,請看明年花滿盆。
《蘭》 (八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亂草荒蓬著處理,蘭花無地可安排。
想因賦質多靈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蘭花自千古,蘭花不足蕙花補。
何事荊棘夾雜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紅不紫不深黃,碧綠沉沉葉幾章。
惟有西風偏稱意,慣催石上掃秋霜。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一峰過去一峰遙,路人三峰近斗杓。
蘭蕊愈高香欲遠,洞庭草青滿湖飄。
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半邊修竹半邊蘭,碧葉清芬滿近山。
總是一團春夏意,略無秋氣雜其間。
《蘭》
蜂蝶有路依稀到,雲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惠》
叢叢蕙草水之涯,綠葉陰深半欲遮。
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
《題蘭》 (十首)
味自清閑氣自芳,如何淪落暗神傷。
遊人莫謂飄零甚,轉眼春風滿谷香。
不減群芳作色鮮,生成石徑力猶堅。
卻緣冢草休為伍,寂寞空山只自憐。
八畹蘭花七畹開,天花一畹也須栽。
明年定與春光發,只待天門響震雷。
為買春風二月天,蘇松宿草種成田。
隔江相望無多路,一到揚州便值錢。
一種幽蘭信筆栽,不沾雨露四時開。
根繁葉密春常在,可惜無香蝶不來。
水殿風瀕翠幄涼,叢蘭九畹飄芬芳。
離騷紉作幽人佩,今日方稱王者香。
林下佳人迥異常,臨風無語淡生香。
憑誰寫作靈均賦,為爾招魂到楚湘。
誰向山中挖得來,長枝短葉幾花開。
先生好把甌盆買,點石鋪苔細細栽。
若有香從筆論過,墨如金玉水如珠。
欲將孤竹幽蘭比,只是夷齊屈大夫。
濃處清幽淡處香,花開楚畹久各揚。
暖風意入高人手,移得金盆上玉堂。
《題蘭》
四塊蘭花三塊開,中間一塊且遲回。
世間萬事從容好,直待春閨蘭復來。
李調元《芷塘同年齋中秋蘭秀茂異常屬余作詩》
契闊今素心,忽動伊人懷。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階。
此種秉幽趣,高寄白雲隅。
一為香所誤,遂與諸草偕。
其芳終不言,自分溷塵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靜相對,如與人忘骸。
願言託孤根,歲宴兩無猜。

方婉儀《題馬守貞雙鉤蘭花捲》
楚畹幽蘭冠從芳,雙鈞畫法異尋常
國香流落空留賞,太息金陵馬四娘
愛新覺羅.書誠《題幻翁墨蘭》
北人愛蘭不易致,畫蘭直作真蘭視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蘊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師,神全故坐形支離
快筆如錐劃紙碎,破花斷葉含清恩
閟閣時聞豹囊鼓,輕揚茶煙供香祖
世間沈麝敢同焚,筆墨聞薰長不腐
虛室題詩得數觀,似同君子久盤桓
薄劣雖慚謝車騎,願將心事托芝蘭
程 樊《詠懷》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
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
鄭燮《題半盆蘭蕊圖》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題來蘭》
兩盆蘭草,一晚一早。
先後得花,春末夏曉。
《題蘭》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嶠壁蘭》
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採樵人,伸手摺不得。
《蘭》
留得根棵大,何怨葉短稀。
春雷潛夜發,香氣入雲飛。
《蘭》
許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
待過清明後,精華入夏清。
高鳳翰《題鄭板橋畫蘭陳溉夫畫松
溉夫畫鬆鬆支離,板橋畫蘭蘭離披。
蘭離披,蘭有香,松枝拂之松風長。
披風坐,北窗涼,老奴消受太清狂。
黃 任《題畫蘭》 (三首)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痗。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養綺石,源清者香遠。
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高 朋《題畫蘭為鄭板橋作》
芳菲香氣動吟毫,疑是湘君下漢皋。
爭奈幽芳多惹怨,於今不忍讀離騷。

姚 范《記贈折枝蘭花》
屈原已死瀟湘空,蕙蘭不生芳草叢。
揭來南阮蕭齋中,美人不見相思瘦。
一枝折贈秋風後,夜雨西堂落紅豆。
我昔曾譜猗蘭篇,空山鼓之誰與傳。
煩君更乞冰絲弦。
鮑倚雲《蘭語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憶舊雨,冥濛曉煙里。
疇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淥如此。
蕭蕭秋雨惡,檐端孕花蕊。
酷臘釀奇寒,土乾未滋蟻。
引領期人房,吹衣北風起。
根發暗已朽,處堂昧生理。
怨長交不終,媒勞復誰倚。
釃酒與花盟,花光去若駛。
蓀兮獨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韻上人墨蘭卷子》 (四首)
誰將淡墨染春痕,瘦葉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掃,重簾著地月黃昏。
春眠初覺鳥聲忙,臨罷黃庭日漸長。
待與高僧參鼻觀,絕無香處是真香。
小池雨過看濡毫,更酌紅樓讀楚騷。
為與幽蘭多夙契,建牙猶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發華滋,視膳萱庭日景遲。
手擘倭箋如水碧,花前閑補廣微詩。
《蘭》
女俠金陵馬四娘,吮毫猶帶口脂香。
臨風故寫湘江怨,牽引騷人一帶腸。
羅 聘《秋蘭文石》
今年九月偏無菊,欲紉秋菊笑可拈。
畫畢自看還自悔,筆花端合讓江淹。
孔繼涵《從侄柞索蘭》 (二首)
幽蘭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風,芳馨襲庭院。
緬懷湘中君,含情發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夢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離騷有。
高 鶚《幽蘭有贈》
九畹仙人竟體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靈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誰使當門逢忌諱,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離騷讀,天問從來最渺茫。
張士元《種蘭》
蘭生雜眾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蘭孤無容光。
我行適見之,小立還彷徨。
不恨草色滿,恨蘭不善藏。
移蘭種堂下,莖葉日以長。
閉門幽香發,眾草將安傷。
張綸英《蘭草》
幽蘭有高致,質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樹徒勞形。
小草時作花,嫣紅間蔥青。
閑階濯新雨,綽態何娉娉。
悅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謝東皇,榮枯無定形。
孫原湘《蘭》(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葉葉靈芬出素豪。
一種離披煙雨態,剩泥殘壁畫離騷。
寫得靈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瀟湘。
春風吹過閑蝴蝶,畫里業尋畫外香。
褚 華《蘭花詠》
蒼煙漠漠松篁徑,萬朵瑤花破春冷。
月明老鶴飛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曉露洗,東風吹,香霧濕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許久,修蛾綠過湘江湄。
沈 彩《題自寫蘭》
入春十日雨兼風,蘭葉香遲未破叢。
差喜硯田初解凍,墨花色發翠毫中。
盛大士《顧南雅侍讀畫蘭歌》
湘江帝子彈瑤瑟,恍惚神遊眾香國。
畫手東吳擅顧雍,妙寫蘭心與蘭質。
仙姿亭亭俗艷空,有意無意天然工。
真珠簾卷玉鉤墮,千花一笑羞群戲。
嫩芽細撥銀鉤小,麝墨螺煙自縈繞。
映帶爭看取勢妍,縱橫會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獨立吟黃昏。
翩其仙袂御風去,花氣為我留詩魂。
畫蘭人本蘭台史,品格幽蘭足相似。
滇池草色綠蘼蕪,遠駕星軺采芳芷。
秋江夢君水一方,碧城杳靄雲蒼茫。
嫣然花容隔香霧,愛心不見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陽暮,閑情別有滄州趣。
君還翰墨興飛騰,我已容華迥非故。
惠我清風拂素箋,蘅皋幽思倩君傳。
好與美人搴作佩,墨華如醉潑湘煙。
王貞儀《題素心蘭畫幅》 (二首)
謝庭幽種托根殊,似此孤標絕世無。
素質宜陳青玉案,東風初啟碧紗?。
蕭騷帝子三閭賦,零落王孫九畹圖。
一自江皋遺佩後,年年煙雨怨啼鴣。
看花作畫亦精神,傳得雙鉤楚澤春。
燕尾魚鈂差後乘,光風霽月認前身。
交從至淡方稱契,品到無瑕始見真。
裁我瑤箋慚報語,不教青眼誤埃塵。
何紹基《素心蘭》
深心太素絕聲聞,悔托靈根壓眾芬。
萬古貞風懷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處偏成蜜,色到真時欲化雲。
園榭秋光都占盡,故應冰雪有奇文。
陶 澍《題墨蘭贈尹月三》
虎頭畫法古無比,今之畫者恍惚似。
煙墨數點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絹底。
根荄故與眾卉殊,不俗之氣如吾子。
持歸張向畫屏前,秋來好夢湘江水。
龔自珍《題盆中蘭花》 (四首)
憶昨幽居絕壁下,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常為苦竹衣,鵁鶄誤僦鼫鼯舍。
天榮此魄不用媒,可憐位置費君才。
珍重不從今日始,出山時節千徘徊。
華堂四宦下紅羅,謝家明月何其多。
鬱金帳中聞夜語,謝娘新病能詩魔。
二月奇寒折萬木,嚴霜夜夜雕明燭。
小屏風下是何人,剪輯雲鬟換新綠。
謚汝合歡者誰子,一寸春心紅到死。
旁人誤作淡妝看,持問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不憂,佳名入手還千秋。
合歡人來夢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雲不嬌,靈葯幾堆春未苗。
菖蒲茸生恰相似,女兒甘遜神仙驕。
宣州紙工渲染薄,畫師黃金何處索。
一別春風小景空,磁盆倚石成零落。
汪 端《蘭》
春在娟娟綠玉枝,瀟湘煙淡月明時。
千秋獨抱離騷意,未許江籬杜若知。
《王韻香畫蘭長卷》 (四首)
清梵魚山夜月寒,松花如雨落仙壇。
倚窗初試金壺墨,寫罷靈飛更畫蘭。
瑤笙吹徹羽衣涼,瑟瑟微波夢碧湘。
解為幽花寫秋景,玉人原是杜蘭香。
眉黛文殊暈淺顰,拈花一笑悟蘭因。
夫容湖上琳宮靜,憶爾空山聽雨人。
碧杜紅蘅儷楚騷,花歌葉舞在冰綃。
嬋娟我識黃昏令,明月揚州憶玉簫。
祁嶲藻《幽蘭》
空山四無人,知有幽蘭花。
花開不可見,香氣清且嘉。
飛流下危磴,時有橫風遮。
香久亦不聞,山深愁路賒。
眾草何青青,吐艷明朝霞。
如何咫尺間,渺若天一涯。
援琴坐白石,日暮三嘆嗟。
魏 源《新羅山人醉筆墨蘭歌》
昨夜醉腸花怒開,墨池起蟄驚春雷。
枯者游戲為根荄,亂者屈曲為蓓蕾。
橫披亂放無端涯,有時畫蘭兼畫梅。
暗香斜影窗前階,便疑草書亂僧杯。
酒氣蘭香拂拂來,張顛濡發青蓮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請匹靈均呵壁才。
《題蘭》 (五首)
蘭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難將湘管筆,寫出此花神。
蘭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氣。
難將湘管筆,寫出唇滋味。
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
任他風雷雨,終久不凋殘。
一筆與兩筆,其中皆妙隙。
何難信手揮,不顧前人跡。
有根不在地,有花四季開。
怪哉一參透,天機信筆來。
李方膺《蘭花冊頁》
迷離蕭艾露風寒,千古英雄淚不幹
擱筆沉吟談往事,橫琴未必調猗蘭
楚畹清風涌筆端,廿年作客與盤。
自憐不唱猗蘭曲,萬葉千花供世看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
當戶已愁鋤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魯 迅《詠蘭》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岩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無題》
一枝清采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
無奈終輸蕭艾密,卻成遷客播芳馨
郭沫若《詠蘭》
澤國孤臣邈,澧蘭尚有香。
年年春日至,回首憶高陽。
香本無心發,何須譬作王?
寄言謝君子:實在不敢當。
朱 德《游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一九六一年秋,賦《詠蘭》二首
幽蘭奕奕待冬開,綠葉青蔥映畫台
初放紅英珠露墜,香盈十步出庭來
仙人洞下產蘭花,覓得依山小道家
采上新名三五棵,洞前小憩看紅霞
一九六二年春,在《杭州雜詠》吟
春日學栽蘭,大家都喜歡。
諸君親動手,每人栽三盆。
一九六三年一月,在海南島尖峰嶺平台,寫七絕二首
尖峰嶺上產幽蘭,古木林中草樹邊
多費專家勤采掇,新種移出認人觀
幽蘭吐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泳冬》
東方解凍發新芽,芳蕊迎春見物華
淺淡梳妝原國色,清芳誰得勝蘭花
陳 毅《幽蘭》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陳衡恪《蘭軸題詩》
杖策尋春載酒回,每於佳車輒低徊
幽香寂寞無人采,澗底山邊自在開
《題畫蘭》
紫莖綠葉騷人怨,異馥幽馨王者尊
蕭艾充幃新世界,退居空谷莫當門

齊白石《蘭》
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風吹葉倒斜。
移入室中須坐久,自聞香氣勝群花。
吳昌碩《題畫蘭》
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
風葉雨花隨意寫,申江潮滿月明時。
識曲知音自古難,瑤琴幽操少人彈。
紫莖綠葉生空谷,能耐風霜歷歲寒。
郁達夫《客感品蘭之一》
一夜秋風蘭惠折,殘星孤館夢未成。
敢隨杜甫憎時命,欲向田橫放厥聲。
亦有宏才難致用,可憐濁水不曾清。
明朝倘赴江頭死,此意煩君告屈平。

《鹽原日記詩抄詩二首》
秋夜河燈凈日庵,蘭盆佳話古今談。
誰知城外蓬壺島,亦有流我似江南。
桑間陌上月無痕,人影衣裳舞斷魂,
絕似江南風景地,黃昏細雨賽蘭盆。

熱點內容
茉莉花的段子 發布:2025-01-18 15:31:40 瀏覽:954
西安建國路花店 發布:2025-01-18 15:29:11 瀏覽:767
藏蘭花的作用 發布:2025-01-18 15:22:14 瀏覽:919
東京綠櫻花 發布:2025-01-18 15:21:37 瀏覽:27
男生翹蘭花指性格 發布:2025-01-18 15:12:11 瀏覽:348
茶花如何緩苗 發布:2025-01-18 14:53:20 瀏覽:25
國畫橫幅牡丹 發布:2025-01-18 14:50:32 瀏覽:425
深圳百合婦科醫院 發布:2025-01-18 14:44:25 瀏覽:47
長寧道花卉市場 發布:2025-01-18 14:39:15 瀏覽:460
牡丹小鎮規化在哪兒 發布:2025-01-18 14:38:34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