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蘇軾賞海棠

蘇軾賞海棠

發布時間: 2024-06-16 14:21:46

1. 蘇東坡贊海棠的詩句

1. 蘇東坡關於海棠的詩句
蘇東坡關於海棠的詩句 1. 蘇軾的海棠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按】這是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一作「東風…,香霧霏霏月轉廊。只…,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裊裊】風細貌

【崇光】月光或花光

【霏霏】迷濛狀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寫出了海棠昏昏欲睡的特點。

使用了擬人的手法。

表達了詩人愛花,惜花。
2. 蘇東坡寫的古詩—海棠(簡析)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

詩人首先刻畫微風中的海棠,著意表現海棠的色彩。 「東風」就是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這句詩的意思是:微風輕拂著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一個「泛」字,寫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閃爍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寫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的意思是說,明月轉過了迴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這樣,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發幽香了。顯然,此時的海棠花就如同詩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卻得不到重用,真是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啊!所以,這里的空濛幽寂的夜景描寫,暗示的是詩人幽寂孤獨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兩句。句中「恐」是擔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愛花的心理活動和依依不捨賞玩的情態;「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這兩句詩被後人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像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愛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詩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顯然,海棠其實就是詩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於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詩人自己的遭遇的寫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隱含顧影自憐的意思。但詩人並不因此而頹唐萎靡,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豁觀、灑脫的胸襟。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3. 蘇軾寫的詩《海棠》
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4. 關於海棠的詩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給點分吧。。。。坐的我脖子疼。
5. 關於海棠的詩句有哪些
「東風裊裊泛崇來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宋·蘇軾 《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宋·吳潛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源--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清·曹雪芹 《詠白海棠》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清·高鶚 《賞海棠花妖詩》

古詩全文: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詠白海棠》 清·曹雪芹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賞海棠花妖詩》 清·高鶚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佔先梅。
6. 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
前兩句從視覺(顏色)、嗅覺(香味) 的角度寫出了海棠高潔與柔美的特點。

【原文】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賞析】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2. 蘇東坡寫海棠花的詩

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內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容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希望能幫助到你

3. 蘇軾海棠五首賞析:嫣然一笑竹籬間,海棠雖好不吟詩

解讀蘇軾海棠詩五首,更燒高燭照紅妝,不是輕薄,是知己和愛惜

海棠花處處常見,每年仲春春分到清明時節,是海棠的盛花期。海棠開在仲春,恰值桃李初謝,春寒春雨大面積落花季節,此時,卻是海棠佳期,一分風雨,十分茂盛,開得旖旎絢爛,姿態多情。

海棠原本產自四川山地,中唐和晚唐之後,去四川 旅遊 做官的人增多,發現了山野海棠獨特的美。中唐薛濤,非常喜歡這種本土花樹,大量種植浣花溪上,也使得這種花木很快名揚四海。

到了晚唐,幾乎處處都有移植的海棠。

這種花樹適合溫潤多雨的氣候,生長迅速,補充了春分時節的花事空擋。在五代和北宋早期,在京城或者附近,已經形成了規模種植,是二三月踏青時候,最美麗的花朵。

海棠繁盛,因為屬於傘狀花序,花開垂懸且繁茂,婀娜動人,更適合古代人賞花插鬢的風俗。海棠未開時是紅色的,花開後,紅粉嬌艷,且花葉扶蘇,富麗優雅,花開如潮,所以北宋早年就有去城外賞花的狂潮,且宋朝取消宵禁,晝夜笙歌,興起夜賞海棠的風雅活動。

海棠被譽為富麗美人,好事者杜撰前朝故事,說唐明皇曾經說楊貴妃醉酒,如同海棠花一樣嬌慵富麗。」海棠春睡「因此得名,有用以形容海棠花垂懸開花之美,有類比美女。

宋朝詩詞中的海棠,或因為這樣的風氣,詩詞很多顯示一種閨閣女性的姿態,流於庸俗。

實際讓海棠揚名的也有蘇軾的功勞。因為他寫海棠詩雖然不多,但其中一首,看起來香麗,惹人狂想。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 北宋 · 蘇軾海棠(1084年)

說春風柔和裊裊,吹上了天空,讓春天的月亮,也有了更美麗的光澤。

海棠花成片開放,隱約在月光下,如同一片紅色的雲霧,而月亮也要西沉了。

我擔心海棠花在這樣的夜晚沉沉睡去,特地點上蠟燭,去驚醒她,去看她在月光燭火下的動人風采。

這首詩寫出了海棠花那種垂懸繁盛之美。因為海棠花的花朵蓓蕾是不同時期開花,呈現深深淺淺遠近高低層次多樣的美,搖曳的海棠,在蠟燭的熱度里,可以緩慢綻開,這就使得秉燭夜遊,更有樂趣。

蘇軾的美詩當然契合那個時代觀賞海棠的熱情,所以廣泛流傳。高燭夜賞,花下笙歌,本來就是常態,只是因為蘇軾,更強化了這種美。

但是許多人並不清楚蘇軾寫這首詩並非是在他安逸的京城歲月,而是最為落魄的黃州幾年。

黃州對於蘇軾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高堂夜宴,他不過是在貧寒的茅舍外,感喟這海棠不分富貴貧賤的搖曳春風,陪伴他的落魄。

所以秉燭夜照的背景,不是因為他有多富貴閑情,而是這一樹海棠帶給他的如夢溫馨和感動。更燒高燭照紅妝,不是輕薄,是知己和愛惜。

只是很多人覺得這首詩,實在帶著濃情和香麗,根本忽略了蘇軾創作這首詩的真實背景。

但是,也好,海棠至少因為蘇軾更多人喜歡追捧。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1080年) 北宋 · 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節錄

那麼蘇軾和海棠的結緣是在什麼時候呢?他之前多年的官宦生涯里,京城不乏海棠花海,他都沒有寫過。因為那是富麗之花。

44歲,他因為烏台詩案貶謫到黃州,心情寥落,且貧困,一行人住在一座廢棄的定慧院中,這里雖然是官方的住所,但是既然廢棄,也就條件不好,蘇軾有個住處而已。到處是荊棘荒草。且他元月份還在路上看到路上的雨中梅花,可以知道停留在這里,剛剛是二三月間。

死裡逃生,刀下倖存的蘇軾心情落魄,出來四面走走。

他居然看到了山中雜樹中間一樹他以前不待見的海棠。這棵海棠天真浪漫的長在山野里,垂絲搖曳,自然有一種嫣然如笑的美,而這種美,蘇軾在京城,在各地都看過。

但是這個時候看,他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海棠在京城已經是名花,何以在這里出現?一樹寂寞的海棠雨中帶淚,月下清幽,搖曳多姿,出處風韻,相比之下,肯定比桃李美觀。因為海棠的花是垂懸搖曳的。

蘇軾觀察了地形,確定了這不是人工移植的海棠,他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飛鳥銜著海棠的種子,從四川飛過這里,種子落了下來,就這樣在自然的風雨中,長成了這樣美麗的花樹。

我相信蘇軾的判斷,因為他做官期間一直注重農業,親自下基層,對於植物和樹種的判斷還是非常客觀現實的。根據他的描述,這是一棵野生的海棠,因為枝幹裘曲,落在山地縫隙雜草之間,絕非人工種植,而且花樹已經長大,至少有一人多高,證明在這山野存活,已經有了年頭。

蘇軾當然面對這么美而茂盛的花開,有著此時落魄心情的照應。

本來應該是在京城和四川的名花,如此荒草之中開在蘇軾面前,對於蘇軾來講,是一種上天給予的邂逅,讓他最落魄時看到這棵花樹。提升著他生活向前的信心。

海棠是名花,至少在北宋已經是,蘇軾是落魄的罪官。明艷山花對落魄情懷,蘇軾想到的是,這本來應該是千嬌百媚被呵護的花木啊,居然淪落到荒山野嶺,如同他自己的處境。

所以以前對海棠無感的蘇軾,愛上了海棠。

海棠是名花,但是對於蘇軾來講,這是上天給他的陪伴之花,幸運之花。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

拄杖閑挑菜,鞦韆不見人。

殷勤木芍葯,獨自殿餘春。 「宋 · 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其一 》(1080年2月26日)

蘇軾心情大好,有理由相信這首詩就是寫在上首詩當天和不久。

因為時間標注是農歷二月二十六日。而他看到的海棠也正在盛花期。

盛開的一樹海棠如夢如幻,或者落魄的蘇軾震驚這里居然有海棠,心情那是如夢如幻。

」海棠真如夢「這五個字簡單,但我喜歡。看一個人寫的詩,不要選擇他富貴平順期,而要選擇他低谷期。所以這里說海棠真如夢,那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

這感受讓他輕快明麗起來。他開始主動接受這種類似改造的生活。因為知府的官奉停了,家裡為他出獄,也基本花空了家底,這里所謂團練副使的薪水,簡直不夠塞牙縫,還有跟著他來照顧的朝雲,還有些一路前來的弟子,此時都面臨生活的困境。

蘇軾根本不能躺平,但是好在,這里的梅花,尤其是海棠奠定了他重新開始的信心。

他觀察這里的山村和山居,也有美好,這里長江流域,地氣豐足,池塘中已經長了浮萍,居然還有蛙聲。而路過的山間,梅子正在打著果實。

原野平地上有挑野菜的人們,一路上還有芍葯花開。

海棠能存活,蘇軾也能存活,無非是做個農民。

所以當這年大旱,糧食不濟時,蘇軾是主動欣然接受了一塊荒地,和家人隨從身體力行的開荒種地。

關於海棠花,那是他心中的一個坐標,一個安慰,一個類似佳人和家人的存在,他愛惜。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 北宋 · 蘇軾《寒食雨二首 其一 》(1082年3月4日)節錄

這是在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已經擁有了東坡田園和在那裡的草堂。

這年春分到寒食期間,下了很長時間的春雨。他自己也生病著。正在東坡的茅房裡躺病。

但是他心裡有事,因為海棠不是他的幸運之花嗎?他居然就在這夜晚記起,又或者是回來的人告訴他海棠在風雨中快凋落了。

他居然就做了一個決定,夜晚要將那顆他的幸運之花海棠給挖回來,在他的領地東坡種著。

那麼寒食節是古代紀念隱士介子推的節日,蘇軾此時已經放棄了仕途上升的念想,思想趨於淳樸豁達,愛惜山水花木如敬惜神靈,大愛之下,他居然半夜要把風吹雨打的海棠挖回來。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里的木瓜木桃就是指的海棠。海棠帶給蘇軾以人生的啟示,他回報海棠的就是全力的呵護。

於是在東坡的院子里,你就可以看到這樹一直過來的海棠。

而蘇軾之後的秉燭夜遊,不是豪門深院,恰恰是那農村一樣簡單的院落,雜木欄桿。但是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虔誠了。

也就有了夜燒紅燭照紅妝。

這依然是落魄階段的蘇軾,然而就像一個貧困的情郎,用盡心力去呵護這棵風雨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靈魂的愛人,妻子,美女。

我想此時他真正的愛人朝雲也是不會反對是,這位女孩,陪伴過蘇軾的富貴,心甘情願陪著蘇軾來到黃州,以彈絲弦的守操持家務,這樹海棠同時也給她帶來了春之亮色吧,

蘇軾是在黃州這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認識的海棠花,對於海棠,他別有深情,但是非常節制歌詠。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 北宋 · 蘇軾《贈黃州官妓(補編)(1084年)》


蘇軾在黃州呆了五年,時來運轉,要調任汝州。這里的官員仰慕他的文名,還有在這里蘇軾的達觀簡朴,沒有給他們增加負擔,所以臨走之時,是熱情歡送。

大家求詩求筆墨的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歌女,經常被州官安排出席有蘇軾的宴請,想來也算當地 娛樂 圈的紅人。

她應該是對蘇軾有同情心,並且有交集的。

大家都有詩和禮物,唯獨她沒有。

蘇軾將最好的海棠詩,留給她。

因為你代表著黃州地方善良朴實而又有才氣的女性,蘇軾對於黃州,對於黃州的一切是感恩的。這里並沒有開始做貶官那種預設的人間磨難,生活是清貧的,但是官員和人,都厚道得讓人感動。

蘇軾不會對歌舞女子,尤其是這種官方的樂戶女性有歧視,因為她們歌舞助興,是一種工作。而且宋朝也明確規定了各個地方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此類人員,用於祭祀表演,節日活動的儀式和宴飲。這是官場標配。

蘇軾不輕薄,但是最終他要走了,告別這里的人們和這里的一草一木。

他寫給這位歌女的。

我在這里住了五年,為什麼沒有什麼話,也沒有什麼詩要寫給你。

因為我像唐朝的杜甫,他住在浣花溪邊海棠花里,卻沒有寫關於海棠的詩。

因為有個傳說,杜甫的母親名諱是海棠,所以杜甫不寫,是對母親的敬重和愛戴。這雖然是一種杜撰,因為據我所知,杜甫時代,他住的地方是沒有海棠花的。

另一種說法,就是最喜歡最尊重的人,就像親人,留在心底,那是對她最好的保護。

蘇軾應該是哪一種呢?蘇軾的母親程氏,且這首詩里有李宜兩字,可見不是和母親重名。

那就是第二種,是這里的淳樸善良的人情,讓他感動,是這樣一位女子代表了這里好客善良的一切女性,他願意像保護那顆海棠花一樣保護她,不因他的盛名,而使她喪失相對淳樸的生活氛圍。

他有多麼喜歡這里的海棠,就有多麼尊重和愛惜這里的女性。

他不願意因為自己的盛名,而使得這樣一個女子,陷入名利狂潮,失去自我。

這首詩也同時寫出了他對於海棠的厚愛。

他的愛不同於京城看花的那種輕薄狂潮,他的愛,在心底。

蘇軾的確很少寫海棠花,如果你曲解更燒高燭照紅妝,如何風流艷冶。那也不是蘇軾的本意。因為他的本意,就是海棠雖好不需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4. 蘇軾《海棠》的賞析

賞析:

首句是起。詩人寫道:「東風裊裊泛崇光。」 「東風」即春風。「裊裊」形容煙氣繚繞升騰。「東風裊裊」這里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泛」即彌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

「崇」推崇,引申為「增長」。其中,詩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濃濃的景象,也為海棠的盛開營造氛圍。

次句是承句。詩人寫道:「香霧空濛月轉廊。」這一句側寫海棠。「香霧」指的是氤氳的霧氣中的海棠花香。「空濛」即細雨(煙霧)迷茫的樣子。這里,「香霧空濛」描寫了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的景象。

詩人從嗅覺的角度來寫,香飄四溢,不但擴大了詩歌的空間,也提高詩歌的審美境界。「月轉廊」即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其中的「轉」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動態性,給詩歌增添空間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難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後兩句寫愛花心事。第三句轉句。詩人首先寫道:「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緊承第二句而轉,擔心「夜深花睡去」。這一句是全詩的關鍵句,是從上面描寫環境進入到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中,表現了賞花者的心態。

上面寫 「月轉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個「只」,可以說虛詞表意,深化了愛花人的痴情。一個「恐」字,不但強調了詩人對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後是合句。

詩人接著寫道:「故燒高燭照紅妝。」這一句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為」之意。同時,這一句運用了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

據宋釋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里,「紅妝」表面指海棠,實則詩人在此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了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

可以說,詩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給人以審美想像。「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

於是作者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

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4)蘇軾賞海棠擴展閱讀:

《海棠》原文: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裊裊的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作於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當時已是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熱點內容
夢到很多鬱金香 發布:2024-06-24 19:29:12 瀏覽:628
80一90年代電影名 發布:2024-06-24 19:25:50 瀏覽:464
七夕餅形狀 發布:2024-06-24 19:23:39 瀏覽:381
香港3級鬼片電影 發布:2024-06-24 19:22:43 瀏覽:633
千與千尋是誰執導 發布:2024-06-24 19:10:50 瀏覽:179
颶風營救4免費完整版 發布:2024-06-24 19:09:09 瀏覽:801
老電影青松嶺演員表全部 發布:2024-06-24 19:08:25 瀏覽:486
最新最快的影視劇網站 發布:2024-06-24 18:58:08 瀏覽:239
77免費視頻 發布:2024-06-24 18:58:05 瀏覽:107
大奧第一章特別篇櫻花落 發布:2024-06-24 18:48:56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