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潘天壽畫蘭花

潘天壽畫蘭花

發布時間: 2024-06-26 05:27:45

『壹』 潘天壽筆下的蘭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潘天壽筆下的蘭構圖很美,表現力超群。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蘭為香草,是一種理想的象徵,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古往今來,書畫家以蘭花為題材,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

詩、書、畫、印俱佳的潘天壽,也非常鍾情於寫蘭草,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潘天壽的繪畫,上承南宋馬遠、夏圭,近取石濤的蒼渾、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風貌,更與潘天壽的氣質相宜,因而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於近代畫家中唯取吳昌碩,令吳昌碩發出了“天驚地怪見落筆”的感嘆。但潘天壽不滿足於對古人的吸收,而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創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 墨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一叢蘭花,除此再無任何雜草峻石,背景一片虛空,令蘭之姿態更為清楚、突出,給人極為深刻的視覺印象。而在蘭的表現中,墨色之濃淡變化,也顯示出虛實的互相襯托。

中國畫講究氣脈,既畫面上的形體或空白所標示和貫穿起來的脈絡走勢、感覺趨向。畫中氣脈布置得好,就能統領全局,使畫面整體而有變化。潘天壽作畫,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環,力圖在有限的畫面上讓氣脈運行最長的路線。這一幅蘭花中,蘭葉整體呈上升姿態,但並不是單調的直線向上,而有曲折迂迴,這樣既顯示蘭葉迎風搖曳的靈動之姿,又可將氣機包裹在畫面中,加強自身的圓滿性。

『貳』 蘭花的寓意和象徵風水

1. 蘭花的寓意和象徵
蘭花的寓意和象徵 蘭花的特點和象徵意義
蘭花的特點是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清而不濁,所謂一盆在室,芳香四溢,蘭花象徵高潔典雅。

蘭花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蘭花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清而不濁,所謂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蘭花喜歡陰涼的環境,怕陽光直射。養護盡量放在半陰處,有散射光即可。

蘭花喜歡濕潤的環境,忌乾燥,平時要經常通風。 肥沃的土壤可以讓蘭花生長的更加健壯,選用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拓展資料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參考資料:網路 詞條 蘭花網頁鏈接。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蘭花為「美好」、「高潔」、「純朴」、「賢德」、「賢貞」、「俊雅」之類的象徵,因為蘭花品質高潔,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稱。

常與菊花、水仙、菖蒲合稱為「花中四雅」,又與梅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 鮮花,是一種高雅的禮品,通過贈花來表達微妙的感情和心願,確是別有一番意境,如果懂得一些送花意義及技巧會更加恰到好處,重點看一下第九條 1.給親友生日送花,對青年人可送玫瑰,月季,中年人可送蘭花或茶花,老年人祝壽可送萬年青,榕樹象徵長壽。 2.給新婚夫妻贈花,最好送玫瑰花或月季花。

3.給戀人贈花適宜送紅玫瑰花,薔薇花,丁香花或蝴蝶蘭。 4.友人喬遷之喜贈花可送大方之仙人掌花,寓意喬遷順利,萬事如意。

5.給病人贈送野百花,是希望早日康復。 6.送工商界朋友贈花,可用杜鵑花,大麗花,象徵前程萬里,事業發達。

7.新春佳節可送金桔,水仙,百合,狀元紅,萬年青表達美好的祝願。 8.情人節送紅玫瑰,鬱金香

9.父親節送紅蓮花,可斛花。 10.母親節送康乃馨

11.教師節送劍蘭,菊花。 12.芍葯花代表離別惦念之意。

祝 賀 祝賀開幕或喬遷宜選用鮮花或觀葉植物,鮮花可以美化環境增加氣氛,觀葉植物可用於凈化室內空氣。 探 病 探病送花宜選用顏色淡雅、香味較淡的花,若是百合類的花宜事先將花粉摘除,以免花粉散落,引起病人過敏或不良反應。

送花給長期卧病的病人,不宜送盆景(耐久),避免讓人誤會您不希望他早日康復。 情 人 情人節不需要送貴重的禮物,只要一束示愛的玫瑰花、鬱金香、香水百合,便使你倆感情盡在不言中,這一天有些人可能收到小一點的花束,但無法忍受沒有收到鮮花。

長 輩 送花給個性保守的長輩要避免選用黃色或白色的花,尤其整整都是白的或黃的花。送盆景給老人家,不宜送那種易凋謝,最好送蘭花、萬年青、常春藤等。

母 親 母親節除了康乃馨以外,玫瑰、百合亦是不錯的選擇。 上 司 下屬送花給上司,不論異性或同性,勿亂送玫瑰花,以避免上司誤會你對他有愛意,反而不自在。

朋 友 平日多觀察您的朋友最喜歡什麼花和什麼顏色的花,最討厭什麼花和什麼顏色的花,如此方能投其所好、避其所惡。 男 性 送花給男性,不宜送康乃馨,因易引起他誤會是指他「婆婆媽媽」或「娘娘腔」。

送花是一門學問,送花也是一門藝術,用花來表達的語言實在太豐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領會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點困繞?知道紅、白玫瑰組成的花束的意義嗎?知道探病時送百合要先作些處理嗎?等等,要很好的表達和領悟送花的意義,才能更好的表達這種藝術。 要把握花藝的真諦,首先要了解花語花意,才能使花卉展明月之精華,匯天地之靈逸,有自在自得之美。

經過長期演化,人們賦與各種花卉一定的寓意,用以傳遞感情,抒發胸臆 。如考試及第譽為「折桂」,送別或贈別則稱為「折柳」,奉獻桃子祝老人長壽,贈石榴是願新婚夫婦多子,至於「松、柏、竹、菊、蓮」等,皆依其個性而各有明確固定的含義。

千姿百態的花朵述說著千言萬語,要了解花的寓意,那就從送花常識開始入門吧。 由於民族風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諱,不可生搬硬套。

每一種花都具有某種含義,蘊藏著無聲的語言,因此,送花時應根據對方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花種。給老人祝壽,宜送長壽花或萬年青,長壽花象徵著「健康長壽」,萬年青象徵著「永葆青春」。

新春佳節 可選送大麗花、牡丹花、水仙花、桃花、吉慶果、金桔、狀元紅、吉祥果等表示吉祥。 祝賀開業 可選紅月季、牡丹、一品紅等,表示開業大吉,生意興隆。

看望父母 可選劍蘭花、康乃馨、百合花、菊花滿天星、後插成花藍或花束、祝父母百年好和,幸福美滿。 探望病人 可選素靜淡雅的馬蹄蓮、素色蒼蘭、劍蘭、康乃馨表示問候,並祝願早日康復。

送別朋友 贈一束芍葯花,表示依依惜別之情。 迎接親友 可選紫藤、月季、馬蹄蓮組成花束表示熱情好客。

夫妻之間 可互贈合歡花,合歡花的葉子兩兩相對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徵。 熱戀的情人 可互送玫瑰花、薔薇花或桂花,這些花以其美麗、雅潔芬芳而成為愛情的信物和象徵。

祝賀新婚 可送花色艷麗、花香濃郁的鮮花,如百合、玫瑰、牡丹、月季等表示富貴吉祥,幸福美滿。 祝長輩華誕 可選送長壽花、大麗花、迎春花、蘭花等寓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祝同輩生日 可選石榴花、象牙花、紅月季等,含有青春永駐前程似錦的祝願。 送工商界朋友 可送杜鵑花、大麗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錦,事業成功。

送離退休同志 可選蘭花、梅花、紅楓、君子蘭、敬祝正氣長存,保持君子的風度與胸懷。 熱戀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

這些花美麗、雅潔、芳香,是愛情的信物和象徵。 給友人祝賀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這兩種花象徵著「火紅年華,前程似錦」。

祝賀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非洲菊等。至於新娘捧花,適當加入幾枝滿天星,將會更加華麗脫俗。

節日期間看望親朋,宜送吉祥草,象徵「幸福吉祥」。 夫妻之間可互贈合歡花。

合歡花的葉長,兩兩相對,晚上合抱在一起,象徵著「夫妻永遠恩愛」。 朋友遠行,宜送芍葯。
蘭花的花語 解讀蘭花的花語寓意
蘭花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開的花姿,有的簡約,有的張揚,有的玲瓏潔雅,燦爛而美麗;蘭花有著淡雅的色彩,給人帶來一種幽靜,清淡的花香,冷艷而芬芳。

它雖不艷麗也不張揚,卻象謙謙君子,似乎象徵著一切美好的事物。那麼,蘭花花語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一、蘭花的生長習性 蘭花生長於高山樹林茂密和灌木雜草叢中,在次生林和竹林等處也常有發現:如春、夏蘭垂直分布一般是300~800米,但也有在1000米以上的,春蘭分布的海拔高度比蕙蘭的低。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呈黑褐色的疏鬆肥沃、透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5.0~6.5。

蘭花喜陰,要求日照時間短。蘭花喜溫暖濕潤,冬季要求以不結冰為好,保持3~7℃最宜,夏季以25~28℃為合適。

在自然分布中,蘭花產地傍有溪澗,常年承受雨露,且年降雨量要求在1000毫米以上。 蘭花由於受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每類蘭花都分布在一定的區域以內。

我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更是蘭屬植物分布的中心。但其他如日本、朝鮮、東南亞至印度、尼泊爾等地,也都有少量的分布。

附生蘭以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為主,它們以花大色艷著稱;地生蘭以分布在溫帶為主,則以幽香秀姿取勝。 二、蘭花花語傳說 在很久以前在一處深山裡住著三個姐妹,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三姐叫黃玉蘭。

一天她們下山遊玩卻發現村子裡冷水秋煙,一片死寂,三姐妹十分驚異,向村子裡的人問訊後得知,原來秦始皇趕山填海,殺死了龍蝦公主,從此,龍王爺就跟張家界成了仇家,龍王鎖了鹽庫,不讓張家界人吃鹽,終於導致了瘟疫發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們,於是決定幫大家討鹽。

然而這又何等容易?在遭到龍王多次拒絕以後,三姐妹只得從看守鹽倉的蟹將軍入手,用自己釀制的花香迷倒了蟹將軍,趁機將鹽倉鑿穿,把所有的鹽都浸入海水中。村子裡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卻被龍王變作花樹。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將那種花樹稱作「玉蘭花」,而她們釀造的花香也變成了她們自己的香味。 三、蘭花花語 蘭花花語:高潔、堅貞。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

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

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

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蘭花的象徵著,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

蘭花代表著著堅貞不渝不遇的愛情。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

蘭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與梅、竹、菊稱「花中四君子」。早在詩經里就有記載。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古代稱之為「蕙」。蘭花姿態秀美、幽香清遠,被譽為「國香」,但中國人愛蘭不只是因為它的香味,更在於它高潔的品質。

孔子以「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比喻品行好的人,不論在哪裡都會發光,用蘭象徵堅定向上的人格。屈原以蘭為友,表示自已潔身自好的情操,後人稱屈原為蘭花花神。

最後,蘭花花語的相關知識介紹完了,希望上滿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蘭花代表什麼含義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

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

蘭後來又引申出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

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懸蘭草 遇凈土而生 不因無人而不芳。

脫俗矣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

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蘭花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 蘭花象徵高尚、典雅、堅貞不渝 蘭花被視為幽谷中的「君子」,同時也表示虔誠,蘭薰桂馥,以示歷久不衰 蘭:幽玄高雅、超凡脫俗,可以作為知識分子的象徵.而做為一種投資,蘭花經濟也可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蘭同時也可以做為商的象徵; 儒學中深厚的「蘭情結」 作者 南通大學博導 周建忠教授 蘭與儒學傳統中人格定位之間能夠建立對應關系,與它的生物學特性有關:蘭花葉態綽約多姿,色澤終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潔,具備了符合民族審美趣味的形式;其社會學意義亦由來已久,它以獨有的天姿神韻,最早介入古典貴族生活的各個側面,最早載入歷史典籍,並進入了儒者的審美視野;或許還與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際遇有關:懷才不遇的孔子見隱谷中蘭與眾草為伍,頓起身世之感,從此確立了蘭與儒家人格的內在聯系,而這種花與人之間同位一體的思維模式則來自人類的圖騰崇拜. 蘭是花之驕子.從蘭花的外形、姿態、生存環境、內在氣質方面,人們更多地習慣於對蘭的象徵意義進行詮釋,並且成為一種固定的符號、定向的語碼.所有愛蘭、植蘭、賞蘭、詠蘭之人,都從蘭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從而自覺地塑造、提升、升華自身的人格與胸懷.它的文化內涵既可發展為孔子那種「當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為貧賤失意所動的人格信仰,亦可發展為屈原個人美德的保持與追求.總之,蘭象徵了儒學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堅持操守,淡泊自足,獨立不遷. 圖騰與蘭: 介入人類精神生活的肇始 圖騰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產生於萬物有靈論的原始思維模式.蘭花作為個人圖騰有這樣三個特徵,第一,人就是圖騰,圖騰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圖騰來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圖騰同生死共存亡,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忽隱忽現存在著的保護神.圖騰崇拜到後來慢慢淡漠了,成為人類遙遠模糊的記憶,但在後代生活中,還能找到它的痕跡.《左傳·宣公三年》記載了鄭穆公出生與死亡皆跟蘭花有關的圖騰故事.鄭文公「賤妾」燕夢見天使贈她蘭花並告訴她「以是為爾子」,後果然懷孕生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鄭穆公即位22年後,一次病了,他說:「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於是「刈蘭而卒」.這個故事中的「征蘭」之義,正是圖騰文化的體現.離開了圖騰文化,就無法理解故事中蘭花的神秘性與特殊性.不僅歷史典籍中留下了圖騰文化的痕跡,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此類例證.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蘭,正是遠古個人圖騰痕跡的表現特徵,「蘭芝」,即「芝蘭」,「芷蘭」,就是蘭花.「蘭花」的圖騰意義在詩中亦有明顯的表現,如劉蘭芝投河自盡前,焦仲卿對其母親說:「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嚴霜籠罩,煎逼庭蘭,則意味著主人公的生命悲劇即將發生,就像鄭穆公「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預言徵兆一樣,這是蘭圖騰文化的深層制約與潛在影響.通過「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滲透著多少世紀以來由秘傳的崇拜傳統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的難以理解的奧秘」.蘭即是這樣一個「原型」. 蘭對早期貴族和民間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秉蘭拂惡、贈蘭傳情、沐蘭致祭、執蘭迎祥、紉蘭上朝、燃蘭溢香、藉蘭祭祀等活動中,人們與蘭建立了各種的關系. 這些蘭文化的初期形態充分說明,那些從事政治活動和祭祀活動的人(我們可以視他們為儒者的前身),他們大量地接觸蘭、運用蘭,雖與功利目的聯系在一起,沒有形成明確的倫理涵義,卻為以後孔子對蘭的審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與蘭: 奠定了蘭的文化內涵 「蘭當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遊十多年,始終沒有得到任用,於自衛返魯途中,見蘭花獨茂,由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他以蘭比為賢臣,實際上是自比,說自己周遊列國,卻生不逢時,得不到重用,就像獨茂的蘭與眾草為伍一樣,只好與鄙夫為伍.孔子的感慨,對後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蘭當為王者香」一句,幾乎所有涉及到蘭花的文章、著作都會提到它.此句的本意是「蘭應當為王者提供香氣」,即蘭花應是國君欣賞的高級花卉,亦是從賢者為臣為相輔佐國君之角度設喻的.但後來的蘭學著作中,卻改為「蘭有王者香」、「王者之香」.如潘天壽《題蘭石圖》詩雲:「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 蘭花的人格象徵是高潔、幽貞.孔子又說過,「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在厄》.而且,孔子關於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亦 成為先秦時期儒家的共識,如《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後代詠蘭詩對此又進行了演繹、發揮.朱熹《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花香味有特殊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孔子還說。
蘭花象徵什麼意義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

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

蘭後來又引申出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

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

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懸蘭草 遇凈土而生 不因無人而不芳。

脫俗矣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

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蘭花寓意:淡泊、高雅、賢德。

《孔子家語·六本》商即:孔子的學生子夏、子貢,都是孔子有名的門徒。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

原因何在呢? 於是孔子舉了一系列比喻,說明交友和環境對人品性的影響作用,最後以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芷蘭之室是說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成為一個頌蕙芷的成語。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

(2)潘天壽畫蘭花擴展閱讀: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愛蘭、養蘭、詠蘭、畫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人們更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中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復雜,植被類型多,因而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都有分布,但從數量分布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

蘭花在中國分布種類最多的是雲南、四川和台灣省。中國除了華北、東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新疆之外,各個省區都有不同種類的蘭屬植物。

『叄』 蘭花有什麼寓意,詩句有哪些

蘭花花語:解讀蘭花的象徵意義——美好、高潔、賢德。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回草答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竹有節而無花:與善人交,確確實實地根無所系了,志若蘭兮終不移:松,松有葉而無香。

秋蘭兮塵蕪,綠艷恐休歇:宋朝還有個很有名的畫家鄭思肖(1239—1316)畫蘭不畫土。——唐李白

蘭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聞其香。非無腳下浮雲鬧,貽以賦役取之:不以無人而不芳:頭可得:歷朝歷代的中國士大夫們最喜歡三種植物,蘭於石背一花開

為草當做蘭,稱它們為「歲寒三友」。——潘天壽《題蘭石圖 》

忽有幽香尋不得.
若無清風吹。氣若蘭兮長不改,不採羞自獻,來不相知去不留,則與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須大,復悲高秋月,梅有花而無葉。松的四季常青,清氣為誰發——唐李白

『肆』 一生蘭花半生竹是什麼意思啊它的"難"難在哪兒啊

就是說用半生的時間才能畫好竹,一生的時間才能畫好蘭花.

蘭竹,看似容易,畫好難。蘭花難畫,首推出枝難,稍不留意,會造成枝葉交替。面蕊難,多節的竹更難,難處在於怕花蕊相疊。

畫蘭,看似寥寥數筆,但是卻難的很,要畫到自然順暢,俊逸瀟灑,真的不容易,正是因為用筆的簡潔,反而是拙筆沒有了藏匿的機會,強使畫蘭的人要筆筆精要,糊塗不得。筆筆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講究的是筆不連意連,在若有若無之中見勁骨!

「四君子」中竹是最難畫的了,每一環結需要書法的靈活運用。很多畫家都喜歡用寫竹來抒發個人情感,不求其形似,只求其神似,最高境界時,見畫如見人。

http://bbs.guolan.com/topic.aspx?topicid=45874 有專門的介紹.
你是初學嗎? 最好先買本書, 比如芥子園畫譜,那上面會告訴你基本畫法.至於怎樣叫"好"?怎樣叫"拙"?我覺得只能是感覺.我老師的蘭花也是有拙筆. 有時候我覺得我畫的很好,過一段時間 ,就發現毛病在哪裡了.拙/好筆其實只是一個人對美的欣賞,你覺得這樣就是美, 那他就是好筆.我過一段時間就發現毛病在哪裡了,是因為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開始向名家的靠攏.名家的美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所以就成了固定的標准.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名家,就像書法的要能讀帖背帖, 他們的畫法你能隨手就來,因為已經印在你的腦子里了.最重要的是"意在筆先", 畫之前你已經知道你的蘭長的什麼模樣.

畫蘭的人很多,其中尤以鄭思肖為最有名。所畫墨蘭,筆力勁挺,花葉秀潤,簡潔疏朗,格調高古。明代畫蘭者更多,如文徵明、周天球、陳古白、徐渭等等,其中尤以文徵明、徐渭為代表。文徵明的蘭花,不論是雙勾還是小寫意,其筆墨流暢,線條舒展,氣韻清和,秀色可餐。徐渭之墨蘭,縱橫恣肆,任筆揮灑,水墨淋漓,開創了水墨大寫意的一代新風。到了清代畫蘭之風盛行,如石濤、朱耷、揚州畫派諸家,都兼善蘭花,還有蕭從雲、諸異、吳昌碩等,其中尤以鄭板橋稱著。鄭板橋終身以蘭竹相伴,又兼善書法、詩文,可謂詩、書、畫「三絕」。其寫意蘭花體貌疏朗,筆力勁峭,老辣縱橫,揮灑自如,氣韻清雅,與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近現代畫家中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亦兼善蘭花,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獨具匠心。這些人的畫你可以上網查

精到之作一般表現蘭的風骨,而這種風骨就是畫家的風骨. "自然順暢,俊逸瀟灑"是需要氣質的積淀的,所以我的老師知道基本技巧,卻仍然有拙筆.具體用筆上影響不大.拙筆一般沒有靈性,也就是說"氣"斷了.蘭花葉子強調一筆到位, 不能猶猶豫豫. 而一筆到位靠的就是模仿名家苦練. 就像寫毛筆字,每天臨張貼, 你要能做的每天臨名家的一副畫, 到時候就是信手拈來的好筆.

畫蘭的難度並不亞於畫竹。鄭板橋有詩雲:「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所以說,要畫好蘭花,還必須具備較好的書法基礎和功力,才能做到「以書入畫」。特別是要經常觀察、了解和領悟大自然中各種蘭花的生長姿態和神韻,多加寫生和練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生蘭花半生竹, 努力吧。

『伍』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人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通過吟詠蘭花的孤高隱逸,形容人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詠幽蘭》。

原文: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譯文: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5)潘天壽畫蘭花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一首《詠幽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蘭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愛的花,喜愛她的品格高潔,清香宜人,在他的書房以及養心殿內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蘭。在康熙皇帝寫下的詠花詩中,也以詠蘭詩寫得最好。以詠蘭寄託了自己崇尚高潔的情愫。

蘭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首先標榜做人應當遵從「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談論「君子之道」時,經常用蘭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辭上傳》就記載了孔子這段話:「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君子的為人處世,不管入世或隱居,保持沉默或發表言論,都不會丟失自己的人格。君子與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兩個人齊心協力,其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兩個人發自內心的言論,就像蘭花一樣氣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層面為蘭花定調之後,歷代文人墨客就偏愛種蘭、賞蘭、詠蘭和「寫蘭」,有著揮之不去的蘭花情結。

在傳統花鳥畫出現之前,中國文人主要用詩賦的形式詠蘭,而從宋代開始,中國逐漸興起「寫蘭」之風,以繪畫的形式傳承孔子所倡導的蘭花精神,公認的蘭畫鼻祖是南宋的趙孟堅和宋末元初的鄭思肖。

趙孟堅的傳世之作有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此圖繪墨蘭兩叢,生於草地上,蘭葉柔美舒放,蘭花盛開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滅亡後,趙孟堅年已垂暮,他隱居於湖南,不食元祿,繼續「寫蘭」,以示忠貞和清高。

鄭思肖原名不詳,宋亡後改名思肖,意為思念「趙宋」,他把自己的畫室稱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蘭與眾不同,寓意深刻,人們稱之為「無根蘭」。所謂「無根蘭」,就是畫蘭不畫土,且花葉蕭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奪之意。

趙孟堅和鄭思肖「以蘭明志」的情操,使他們享有「忠貞」的盛譽,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

從此以後,蘭花作為君子性格和高潔、忠貞的象徵,成為文人畫家的必修課,畫家通過「寫蘭」提高志趣,修煉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後的蘭畫作品,都在此基礎上各出新意,通過各種手法把蘭花精神表現出來。

元代畫家趙雍筆下的蘭,淡雅清幽,奔放飄逸,深得趙孟堅「寫蘭」心法。明代畫家文徵明畫蘭,筆墨恣肆,常以竹石為伴,毫無塵俗氣。清代畫家汪士慎筆下的蘭,柔嫩而不折,顯示出堅韌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筆下的蘭,信手拈來,表面上看似乎葉亂花迷,實則花歌葉舞,翩翩飛動,有上下應答之態。李鱓筆下的蘭,孤獨而又執拗,意趣高遠。鄭板橋筆下的蘭,與山石為伴,石雖瘦,而骨硬,蘭雖弱,而魂秀。

近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家,也都畫出了蘭的「君子」品性,畫出了蘭的高潔和頑強。

『陸』 朱穎人的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吳茀之先生
我的老師吳茀之是位勤於學習,勤於授徒的老先生。他曾說每晚練練拳,不時吃點酒也抽幾根香煙……爾後卻經歷「文革」之禍,鬱郁而患癌症謝世了。至今我只能在夢幻中見到他那細長的身軀、清癯的臉龐,依然神采奕奕向我面前走來。
師與友吳茀之先生的父母原來希望他考郵政學校,他卻考取了上海美專,就讀中國畫。到畢業班正好是潘天壽老師授課,這樣情投意合直至人生的終極。他與潘天壽先生以師友相稱,生前預約死後歸葬一起,然而身後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吳先生處處尊潘天壽為「潘先生」,潘先生則處處叫吳先生為「弗之」、「蕘之」,聽者總感到兩人相親相愛之情不斷。潘先生恪守紀律,遵從約好的事件,吳先生晚睡晚起,遇事會拖拉,但他倆遇事總是協調一致的。
上世紀60年代初學校組織赴上海博物館參觀古代書畫展覽,我預先約他9點鍾乘火車去上海,到8時半到他家,只見吳先生慢吞吞一點不著急的樣子,我說吳先生火車9點鍾要開走的,他卻說不要緊,好乘下一班的。那麼我只好說潘先生在樓下等您,一聽潘先生在樓下汽車里等,於是就加快步伐收拾起來了,從中可以看出潘先生在吳先生心目中何等敬重。1961年學校組織的教師講習班,潘先生很認真地與吳先生分工合作,潘先生上《石濤畫語錄》畫論課,吳先生講「揚州八怪」,大家聽得非常滿意。總之他們時常碰在一起交談不止,潘師母跟我說:「不知道什麼緣故,兩人談話總是談不完的,那麼熱絡。」「文革」中兩人同關在「牛棚」里,那時「牛棚」里的斗爭與「牛棚」外的斗爭一樣激烈,也是你死我活的斗爭。與造反派通氣的牛鬼蛇神,一定要把潘先生整成「特務」,「反動學術權威」,潘先生是理直氣壯不認賬。吳先生後來告訴我聽,他們認為潘吳兩人立場是一致的,就強迫吳先生出來批判潘先生。此時吳先生總是如實地客觀地分析潘先生的一切行為,沒有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去滿足造反派的希望。吳先生說,我與潘先生可以做到無所不談。這是多麼純潔善良的心情,在當時就連夫妻之間談話也得小心行事,因為一不小心,妻子或丈夫揭發對方而遭殃的事是常有的。潘先生病重住院治療,吳先生半夜三更從「牛棚」里跑出來,偷偷地到醫院去看望了一下潘先生。吳先生當時還在「牛棚」里,若被造反派察覺,則罪上加罪,不知不覺遭受多少磨難。之後潘先生病逝,吳先生走過潘先生的住宅總是低著頭匆匆走過,他對我說「我不忍目睹」!
潘先生放在殯儀館的期限快到了,潘師母跟我商量怎麼辦?我說請放心,我去託人想辦法。當時「文革」還沒有結束,只能偷偷摸摸辦理。我一面托金欣堂、方尚土兩同志,另一面串聯吳茀之先生來楚生師母,選定日子同去超山不到的一個花果山岡實地考察,結果以山勢不寬廣而作罷。吳先生會看一點風水,說前面缺一條水道,潘師母則說潘先生是被造反派逼煞的,想找一個前面寬暢的地域,讓潘先生透透氣,這樣只好再去另找墳地。潘師母說想在潘先生墳前立一塊「大頤老人之墓」,生怕立「潘天壽之墓」的碑,造反派會再來掘掉的畫與情
潘天壽先生崇尚八大山人,吳茀之則喜愛石濤,這是情趣的差異。各自在鑽研自己的繪畫道路。潘先生鍾情於雁盪山石;吳先生卻注視著百花小草,對鳥獸蟲魚歷歷在胸;潘先生注重骨氣,吳先生側重意趣,兩人相互切磋,相攜相聚推敲到終生。
人品不高落墨無法,吳先生作畫,隨興而作,善觸機,觸動天機則人不能止,筆不能停,當筆酣墨飽之時「以意為之」,隨後張壁審視,細心收拾,越三日而不為遲。吳先生說氣韻生動是指意境與格局,氣動而韻生,氣不足韻就不可能生。他作畫能得氣而活,得氣而神情自在,就畫蘭竹也以氣在先,故吳先生之畫其勢不可當。吳先生畫面求繁復,至密處真是密不透風。這大概是潘先生是從簡的一路,而吳先生想走繁復的一路,以便各立門戶。然而吳先生也能以極簡的手法處理畫面,記得他畫一隻雄雞,整幅畫面以雄雞為畫材,略去一切背景,顯得極其空靈,只題「一唱雄雞天下白」七個字,簡練極了,然而這只雄雞高歌啼唱的姿態真是典型極了。睜大了眼神並出血絲的痕跡,真是掌握了雞的神情。其筆法不是描摹,而是以爽朗的筆線出之,兩只雞腳極有力地抓住地面,呈穩妥之致。我想這是傳統表現方法的精髓,也是傳統表現方法的一種極好的發展。我詢問吳先生,這幅雞是怎麼畫出來的,他說前幾天有人送雞來,我養在那裡,早上它啼起來了,我一看它啼的情狀神氣,真是吸引著我十分注意,從頭眼到翅膀尾巴以及雞腳的動態,讓我久久沉思,我覺得要畫這只雞的神情,它的神情剛好是「一唱雄雞天下白」。吳先生善於以繁復的筆意作畫,他常說作畫求簡難求繁亦難,繁中有簡的意趣則更難,例如《春來相與護龍雛》一畫,則以繁密的月季花布滿全幅,花底下藏有十來只小雞。月季花向上下盤曲,疏密、逆筆、順筆、虛實間隔有致,中間幾處透氣之處留得恰到好處,姿態下垂,收稍彎進畫幅。接著發出兩枝上沖直達天邊勢不可當,而色彩濃淡搭配相映成趣,其中氣勢復郁而暢於神韻,題款極為得當。又如《迎春》一幅,款識題有「迎春,癸丑新正踏雪歸來,欣然寫此於湖上看吳山樓燈次,茀之寫」。整幅畫面下著大雪、雪中布滿梅花,上下左右雜亂中橫斜出枝,又是有序交替,然而巧妙地以濃與淡的墨色映襯其間,顯現以實為虛的表現能力。吳先生說一幅意筆畫,不能每個局部都畫得清清楚楚,要有清楚有模糊,以便互相襯托突出主體,使畫面畫得更加豐富厚實。記得吳先生對我講他也畫過素描的,這種虛實的手法大概是在上海美專讀書學習的啟示,那種前實後虛顯現朦朧迷漫的感覺就是從這里啟發的吧!此幅在圈點梅花上飾以淡紅色以求冷艷,此種紅色用的是胭脂色,胭脂色的色相可以避去火氣,放在雪中的紅梅花上恰到好處,暗紅色梅花的色彩有一點點深淡變化,也見復筆破墨,其色相變化復雜,有胭脂偏紅,有胭脂而偏赭。有濕筆也有干筆,有闊筆也有細線,是吳先生有寒意仍透現有欣喜之情。這是吳先生在處理冷暖色的道理上極為敏感之處。穿枝走向沿著生活中的感悟與傳統的軌道在走,前後層次妥帖與虛實疏密卻成映襯,在氣勢中非常協調。吳先生在處理繁復之處確是位高手,他作畫時總要求看他畫的朋友們提醒他別添加過頭,的確朋友們看他一加再加,總是擔心他加過頭而可惜,他認為到最後若有不妥則可重新再畫,要等到奪得神情氣韻為止。這正是他說的「繁也難」之處。作畫無定法,法由境生、法由心造,情境觸動心腦而創造藝術,這是中國繪畫的關鍵。詩與跋。
生活中的志趣吸引著畫家,那些萬紫千紅的花草中,吳先生注意的並不著意在如實表現。如實表現,那是拍照片可以做到的,吳先生感受的是生氣與情趣,也可說是氣質與詩意,他用自己的氣質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再提高到詩的境界上來謀劃,所以先生畫出的形象就成為自家的物象,也富有情意,也富有回味。老先生們採集素材時,往往不完全在於用鉛筆記錄,有時卻是在苦思冥想,以提煉凝聚成詩句而為之,因此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可以成為一張典型的值得回味的作品,老先生也喜歡在畫上題些跋文以補詩意或其他的不足。詩能沁人肺腑,以詩言志、傳情,又能從詩中觀察一個人的氣度,所以在中國畫上不是摘幾句古詩抄抄上去就算詩與畫匹配了。吳先生的詩作,都散失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至今難全其真容,這是極為可惜的。我們看他寫的一首「繪畫猶如逆激流,不離原處苦行舟。回頭四十年前事,馬齒徒增只自羞。」這是昭示他勤於治學,堅韌不拔,常檢點、鞭策自己的意志。再如與姜擎盧登黃山蓮花峰詩:「黃海奇峰三十六,幾人造極窮游目。我與姜公興最濃,各逞腰腳蹬蓮峰。蓮峰之高不敢仰,蓮峰之嶺廣盈丈。振臂一呼應者誰,側耳恍聞天語響。頃刻大塊意氣噴,,驚天拔地盪心魂。俯視前海後海雲萬頃,遙瞻天目九華黛一痕。壯哉造物生神怪,李白之詩清湘畫。七尺昂藏我多愧,將何嘗以登臨債。高歌一曲狂欲顛,恨不成風飛上天。」如此氣度,如此情懷真是李白的情懷、石濤的畫意,絕非一般人能寫出來的。只有胸境開闊,情意高昂者方能為之,用這種情意作畫更能跳動詩與畫的節奏。他認為一個中國畫家如果缺乏深厚的詩文修養,只知就畫求畫,則不免淺陋落俗,充其量不過是匠人之作。有幅《梅花八》吳先生題詩曰:「別別枝頭又唱歌,春回何以補蹉跎。探梅忽憶盤龍寺,萬點胭脂不厭多。」盤龍寺在雲南,寺中有一株巨大的古梅,潘先生與吳先生同去領賞過,真是萬點胭脂,這既是種回憶又是種贊揚與抒情。自從蘇東坡品王維的詩畫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此成為畫家追求的目標之一。潘天壽先生在品題吳先生的條幅蘭花上寫有「脂粉價賤艷吳娘,芳草誰歌天一方。筆墨年來無健者,枉他胡亂說『徐黃』。」正是以詩評價了繪畫評論中的謬論,又正確地推崇了吳先生所畫蘭草的健筆與高尚風格。早年吳先生有題墨蘭詩:「我畫放盪疏形體,寫蘭更為人所棄。願居空谷結同心,誤落豪端墨亦香。清賞自應多妙語,何妨鐵石作心腸。」「一樹寒香雪作花,撐雲擎月篆杈椏。華光仁老逃禪古,生面何妨開自家。」華光和尚有典故,他以畫梅花著稱,有別開生面的畫風獨領畫壇。「蟠屈孤根石底穿,千花萬蕊雪中妍。若教開向東風後,那得清名天下傳。」這是歌頌雪梅的精神。「居此忽經歲,桂花兩見開。金銀貧不救,卻愛送香來。」這是與桂花的情誼交流。對抗戰勝利之心情可見吳先生作畫魚並寫有「避亂以來久未飽,饜厭此味矣,茲值勝利來臨,誦少陵『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之佳句,喜而寫此聊以解頤。」這種心清以跋語出之亦妙。也有種跋語如「此鮮石斛也,生岩穴間,花似蘭花、色淡黃有香氣,莖節類木賊而中實。余游雁盪見當地農友盛以小籃求售,索價頗昂。據言此草治熱病有奇效,土名吊蘭、節曲帶紫褐者鐵蘭最佳,不易採得,特為寫照及之。」這是記敘式的長文。也有短跋如「偶憶桐廬三合鄉龍潭寺後水流花放之狀,欣然涉筆。一九五七年八月吳豁並記。」詩與跋文在畫上常見,也是寄託情感之處。
作詩尤其是中途學詩也需一步一步的走,吳先生教我辨別平仄與詩韻的簡便方法,就是以一個字如「風」字,連讀二聲再拖以平平二字或仄仄兩字的聲音,若二個「風」字字後再連讀二個平平就感到氣短聲音不響亮了,這字是平聲;若用「拖」字,後面兩個字聲就沒有兩個平聲來得響亮,那麼這是仄聲字,這樣頓開茅塞。詩是言志的,心思不寬廣不高尚很難有多少激動人心的作品:詩是感情的傳導,若不得於細微的觸動,則難以推動人們的感情。情與志的變化就是詩意的再現。墨與色
吳茀之先生在用色上除了善用黑墨色,也善於運用復合色,既然墨分五色,又有干濕濃淡,能得千變萬化,那麼顏色也不例外,顏色與顏色的滲和、顏色與墨色的滲和,那真是變化無窮。「隨類敷彩」、「以色貌色」用它來表現物象真是可以淋漓盡致的,然而吳先生作畫能掌握主次的關系,若能抓住主要色調,那麼一半已成功了,所謂提綱契領,綱舉目張是也。在色彩的應用上應辨別冷暖色的差別,這是視覺上對色彩的感受作用,紅色和偏紅的顏色屬於暖色;藏青色或偏於藍青色稱為冷色,中國畫中的黑與白(包括紙的白)我們把它歸入中間色帶,用色不計後果就難說了。吳先生作畫忌犯俗氣與火氣,火氣與俗氣有時會有連帶關系,有時它們的關系會有串聯,但火氣主要是色彩不協調,某一種色彩有過火行為,在視覺上感到不順暢,有時會反映出低俗的傾向;俗氣則是種習氣的范疇,所謂「入俗耐醫」即是其害處。俗氣有時候在社會上會泛現成一種「流行色彩」,因此不認為是俗氣,俗氣是低格調,看了使人討厭的東西,所以老先生要我們辨別畫的好與不好、格調的優與劣,認為記取幾張名畫來研究,是要取法乎上,要貴在變通。任何事情都是從漸進中獲得的,繪畫上的雅俗也是在提高認識的漸進中轉換成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只有在認識提高了才會有正確的判斷力。
善於變化,也是用色的關鍵,變化既要依靠筆法,也要注意用水的分量。以筆和色再與水分的調和,就成濃淡干濕的變化,著於紙上又隨著用筆的輕重徐疾的變異,出現不同的形質。我們說作畫是以顏色去貌物品的色彩,所以對於顏色和色彩都要辨別冷暖、區分此中的差別,然後隨筆力著紙、見於圖形。紅、黃、藍、白、黑五種色彩是中國畫的原色,黃與藍相加成為綠色,綠色為復色,藍與紅相加成為紫色,紫色也是復色,但是綠色偏於青一點就成青綠色,它就靠冷一邊的顏色,黃綠色則偏於靠暖一邊的顏色,若黃的成分越多則偏暖的傾向愈大,有時黃綠色或青綠中間並進一點點赭色,那就更靠近暖色的一邊,色相比之不拼赭色顯得沉著一點;綠色中若拼藤黃色,則成嫩綠,其色相較嬌嫩一些。有時嫩綠顯得太嬌嫩,偶然也有點刺眼,則可拼一點赭色,可避去一點嬌嫩刺眼之處。赭色是比較沉著一些的顏色,如蘸赭石色再去蘸曙紅畫出來較純曙紅色來得蔫一點,有時曙紅色要除去一點刺眼的火氣,就可以拼點赭石,拼多拼少的判斷也直接影響紅顏色的色相。藤黃色加一點朱磦則成金黃色,若再調進一點點墨則成為暗黃色,暗黃比之金黃要顯得冷一點。凡是顏色的調和為之復色,復色比之來調和的原色來得暗一點,顏色種類調和得越多,其色相越變越灰色。缺少明凈的感覺,水分調得少一點畫在紙上其灰的色相深一點;調的水分多一點畫在紙上它的灰色色相就淡一點。復色給人有柔和感的一面,原色給人有強烈一點的感覺。我們如何以顏色去貌物品的色彩,就在於自己對冷暖顏色的重要感受與認識。個人的感情各異,主觀認識也異樣,所以各人有各人的主觀認識,然後作出主觀的判斷。但物質的顏色多樣性,經調和後顯得更加繁復,這就靠畫家細心研究、積累認識,反復實踐而獲得的經驗加以總結之。古人雲:作畫須意在筆先,調色是種經驗的判斷,作畫必須意在筆先,一點一畫皆出於心意,心意所到則筆情墨趣應之。吳茀之先生說以筆運色要有新趣能得粹美、能得渾厚為上,有新趣則所畫不落常套,得粹美則無煙火氣,能得渾厚則色相庄嚴。新趣、粹美、渾厚是種欣賞習慣,也是品畫的品味。出於何種品味關繫到畫的風格與格調。調和顏色與方法也是學問,也是種手藝,從學問方面說是辨別色相屬性、冷暖的變化對視覺上的影響;從手藝方面說則全關於原色到復色的混合程度,調和得多則成熟一些,調和得少則生硬一些,其中調入水分的多少又會產生無窮的變化,在變化中體現性靈,性靈的得失全在人對色感方面的微妙掌握。吳先生說「筆的操縱雖在手,而雅俗實發於心,古人作畫,意在筆先。心使之而腕運之,所以下筆有神,沒有一筆不是從心坎中流出。自然能筆為我用,而筆筆有我了。」又雲「用墨能濃而不滯,黑而不濁。」「用筆力透紙背,雖淡也厚,筆筆見筆,雖濃亦活,筆筆雖瘦而見肉,筆勁雖肥而有骨,筆無停機,黑處也自見元氣磅礴。所以筆不礙墨,墨不礙筆,筆筆與墨會,而後能相生相發。石濤上人信筆作畫,純任自然,初無心於用墨而墨的五色俱備,這叫悟墨。這是已參透常規而入化境了,只有妙悟的人才能得之!」我的老師誕辰110周年,寫此以作懷念!

『柒』 蘭花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

蘭花象徵高尚、典雅、堅貞不渝
蘭花被視為幽谷中的「君子」,同時也表示虔誠,蘭薰桂馥,以示歷久不衰
蘭:幽玄高雅、超凡脫俗,可以作為知識分子的象徵。而做為一種投資,蘭花經濟也可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蘭同時也可以做為商的象徵;

儒學中深厚的「蘭情結」

作者 南通大學博導 周建忠教授

蘭與儒學傳統中人格定位之間能夠建立對應關系,與它的生物學特性有關:蘭花葉態綽約多姿,色澤終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潔,具備了符合民族審美趣味的形式;其社會學意義亦由來已久,它以獨有的天姿神韻,最早介入古典貴族生活的各個側面,最早載入歷史典籍,並進入了儒者的審美視野;或許還與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際遇有關:懷才不遇的孔子見隱谷中蘭與眾草為伍,頓起身世之感,從此確立了蘭與儒家人格的內在聯系,而這種花與人之間同位一體的思維模式則來自人類的圖騰崇拜。
蘭是花之驕子。從蘭花的外形、姿態、生存環境、內在氣質方面,人們更多地習慣於對蘭的象徵意義進行詮釋,並且成為一種固定的符號、定向的語碼。所有愛蘭、植蘭、賞蘭、詠蘭之人,都從蘭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從而自覺地塑造、提升、升華自身的人格與胸懷。它的文化內涵既可發展為孔子那種「當為王者香」的理想和不為貧賤失意所動的人格信仰,亦可發展為屈原個人美德的保持與追求。總之,蘭象徵了儒學的人格理想:德行高雅,堅持操守,淡泊自足,獨立不遷。
圖騰與蘭:
介入人類精神生活的肇始
圖騰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產生於萬物有靈論的原始思維模式。蘭花作為個人圖騰有這樣三個特徵,第一,人就是圖騰,圖騰就是人。第二,人往往用圖騰來做自己的名字。第三,人和圖騰同生死共存亡,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忽隱忽現存在著的保護神。圖騰崇拜到後來慢慢淡漠了,成為人類遙遠模糊的記憶,但在後代生活中,還能找到它的痕跡。《左傳·宣公三年》記載了鄭穆公出生與死亡皆跟蘭花有關的圖騰故事。鄭文公「賤妾」燕夢見天使贈她蘭花並告訴她「以是為爾子」,後果然懷孕生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鄭穆公即位22年後,一次病了,他說:「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於是「刈蘭而卒」。這個故事中的「征蘭」之義,正是圖騰文化的體現。離開了圖騰文化,就無法理解故事中蘭花的神秘性與特殊性。不僅歷史典籍中留下了圖騰文化的痕跡,文學作品中也不乏此類例證。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女主人公名蘭,正是遠古個人圖騰痕跡的表現特徵,「蘭芝」,即「芝蘭」,「芷蘭」,就是蘭花。「蘭花」的圖騰意義在詩中亦有明顯的表現,如劉蘭芝投河自盡前,焦仲卿對其母親說:「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嚴霜籠罩,煎逼庭蘭,則意味著主人公的生命悲劇即將發生,就像鄭穆公「蘭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預言徵兆一樣,這是蘭圖騰文化的深層制約與潛在影響。通過「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滲透著多少世紀以來由秘傳的崇拜傳統小心翼翼地保存下來的難以理解的奧秘」。蘭即是這樣一個「原型」。
蘭對早期貴族和民間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秉蘭拂惡、贈蘭傳情、沐蘭致祭、執蘭迎祥、紉蘭上朝、燃蘭溢香、藉蘭祭祀等活動中,人們與蘭建立了各種的關系。
這些蘭文化的初期形態充分說明,那些從事政治活動和祭祀活動的人(我們可以視他們為儒者的前身),他們大量地接觸蘭、運用蘭,雖與功利目的聯系在一起,沒有形成明確的倫理涵義,卻為以後孔子對蘭的審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重要前提。
孔子與蘭:
奠定了蘭的文化內涵
「蘭當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遊十多年,始終沒有得到任用,於自衛返魯途中,見蘭花獨茂,由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他以蘭比為賢臣,實際上是自比,說自己周遊列國,卻生不逢時,得不到重用,就像獨茂的蘭與眾草為伍一樣,只好與鄙夫為伍。孔子的感慨,對後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蘭當為王者香」一句,幾乎所有涉及到蘭花的文章、著作都會提到它。此句的本意是「蘭應當為王者提供香氣」,即蘭花應是國君欣賞的高級花卉,亦是從賢者為臣為相輔佐國君之角度設喻的。但後來的蘭學著作中,卻改為「蘭有王者香」、「王者之香」。如潘天壽《題蘭石圖》詩雲:「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
蘭花的人格象徵是高潔、幽貞。孔子又說過,「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這句話出自《孔子家語·在厄》。而且,孔子關於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美德境界,亦
成為先秦時期儒家的共識,如《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後代詠蘭詩對此又進行了演繹、發揮。朱熹《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花香味有特殊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孔子還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
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此處以芝蘭之香喻君子美德,強調了道德的教育感化作用,體現了儒學重社會功用的特點。蘭的幽香清遠合於君子德行的高貴雅潔,不媚流俗。
歷代詩歌詠頌蘭香的,更是不勝枚舉,如: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蘭當為王者香」、「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孔子在蘭的自然屬性與儒家的人格特徵之間找到了呼應與契合,並藉助於蘭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徵得以直觀、清晰的表達,同時,蘭的文化內涵亦由此產生。
鄭思肖與蘭:
蘭文化內涵的發展與延伸
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既保持著自身的價值觀念———這一種文化能夠存在的根基,同時,又不斷應對現實的動盪帶來的挑戰。而這動盪在中國社會中最激烈的莫過於江山易主,尤其是政權淪落外族之手。在這種時候,儒學人格往往表現為:堅貞的操守、張揚的個性。這一人格定位在鄭思肖的畫風中得以集中完整的體現。鄭思肖,宋末元初著名詩人、畫家。宋亡後隱居蘇州,坐卧必南向,自號所南,以示不忘宋室之意。據《遺民錄》載,他「精墨蘭,自更祚後,為畫不畫土,根無所憑借。或問其故,則雲:『地為人奪去,汝有不知耶?』」
他畫露根蘭、無土蘭,寄託他的亡國之思。鄭思肖詠蘭守志的行為還成了後代遺民的典範。如倪瓚在元亡後,扁舟箬笠,往來湖泖間,其《題鄭所南蘭》:「秋風蘭蕙化為茅,
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明末清初相似的現實境遇使鄭思肖成為更多畫蘭畫家師法的對象。朱元璋的後裔、八大山人朱耷,在《題蘭石》詩中說:「王孫書畫出天姿,慟憶承平鬢欲絲。長借墨花寄幽興,至今葉葉向南吹。」
鄭思肖的畫蘭傳統,直接影響到漫長的畫蘭歷史。明清時,這一傳統已衍變為不拘一格,亦不拘一法———畫蘭不畫土,著重張揚個性。
明代·佚人《蘭花》圖(旅順博物館藏)有王武題詩:「鄭生太迂魯,畫蘭不畫土。造物亦何心,春風自含吐。時去等飄蓬,知後落誰取。」清·諸升《蘭竹圖冊》(旅順博物館藏),亦畫蘭不畫土。清·原濟(石濤)《芬蘭圖》(南京博物館藏)畫兩支有根無土之蘭,並有題詩「根已離塵何可奪」,主要取法徐渭、朱耷、原濟等人畫風的揚州八怪,亦以畫蘭擅長,其中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鄭燮畫蘭尤為著名。
從鄭思肖到揚州八怪等蘭花題材的詩畫中,堅持操守,張揚個性成為共同的主題。由此可以看到儒學傳統的人格特徵發生了一些變化,如由推崇「王者香」的高雅變為崇尚個性的張揚,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自賞變為不改其志的堅貞,這是儒學注重個體道德修養的傳統在新的現實環境中發生的衍變,它們並沒有突破或逸出儒學的價值范疇,而是對傳統人格定位的補充、延伸。
陳之藩與蘭:
文化遊子的眷戀情緒
陳之藩著有《失根的蘭花》。
作為海外遊子,在異國看到故鄉的花草而產生感慨: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嘩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美麗了」。
最後,作者寫道: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枯萎了。
這題目來自鄭思肖畫蘭的故事,但全篇幾乎沒有對蘭花形、色、香的種種介紹,只是圍繞「國土淪亡,根著何處」立意,用「根」喻故土,以「蘭花」喻人,以「失根的蘭花」喻飄零異邦的人及其悲涼惆悵的心情。「失根的蘭花」成為文中情思的聚合點,使故國之思,故園之戀表現得更深沉、真摯。
陳之藩用「失根的蘭花」自喻,足見他深厚的儒學素養。因為蘭花是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徵的象徵意象,它身上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從話語層面看,作者思戀的是故園的「花花朵朵」,是「故宮的石階」,是

『捌』 關於蘭花的詩句及象徵

1.蘭花有象徵意思的詩句

愛 蘭

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

尋 蘭

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

采 蘭

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

養 蘭

陽台蒔蘭數十叢,朝顧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說我已發瘋。

賞 蘭

採回蘭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飛來。

惹我夜半無睡意,燈照芳容細舉大歷觀測。

夢 蘭

痴心蘭花登山采,歸來未歇數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顧,多少次第夢中開。

畫 蘭

一方宣紙幾筆墨,畫出蘭花迎春開。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來。

題 蘭

陽台蘭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輪回汗。

風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懷。

讀 蘭

始自子稱王者香,空谷幽蘭天下芳。

蒔養數盆顯神韻,引我詩情讀華章。

2.蘭花的詩句並與寓意和簡介

《詠蘭葉》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詠蘭花》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3.代表蘭花的詩句

《芳蘭》 唐 李世民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蘭二首》(一)

唐 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第二篇:《蘭花的詩詞賞析》

蘭花的詩詞賞析

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蘭花。對於蘭花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蘭花的馨香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喜歡上它。人們對於蘭花的評價從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蘭花一直被說為是空谷幽蘭;因為蘭花是喜陰的植物,常被說來是隱士來道

出作者歸隱的想法。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

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仿灶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蘭後來又引申出

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

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

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

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

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

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正搜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

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

"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

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

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所以蘭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貴的,也就有很多古詩詞是描寫蘭花的,或借蘭

花抒發自己的歸隱之志,或表現自己對蘭花的喜愛,或借蘭花藍表現自己鬱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對我最喜歡的兩首首寫蘭花的詩詞的賞析: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俗之中,見芳 蘭獨茂, 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得,今 乃

與眾草為伍。」 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 逢時,托詞於蘭。這首詩是孔子在被趕出魯國是看

到路邊蘭花與雜草生長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寫出了這首詩,他更是借這首詩寫出自己像蘭花

一樣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他一蘭花自喻也表現了自己不願與雜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潔。

4.關於蘭花的美好描寫、詩詞、象徵什麼

描寫蘭花的詩句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意調春蘭,秋詞供菊,芳香長繼,終古不絕。

戰國楚·屈原《九歌 禮魂》

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宋·洪興祖《楚辭·九歌·禮魂》補注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沾巾

疑舉袂:柳絲隨風飄舞好象是舉起衣袖。浥露:露水濕潤。似沾巾:叢叢蘭花被露水濕潤好象沾濕手巾。

唐·劉禹錫《和樂天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著意:有心。

宋·曹組的《卜運算元·蘭》

5.蘭花有象徵意思的詩句

愛 蘭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尋 蘭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采 蘭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養 蘭陽台蒔蘭數十叢,朝顧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說我已發瘋。賞 蘭採回蘭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飛來。

惹我夜半無睡意,燈照芳容細觀測。夢 蘭痴心蘭花登山采,歸來未歇數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顧,多少次第夢中開。畫 蘭一方宣紙幾筆墨,畫出蘭花迎春開。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來。題 蘭陽台蘭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輪回汗。

風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懷。讀 蘭始自子稱王者香,空谷幽蘭天下芳。

蒔養數盆顯神韻,引我詩情讀華章。

6.蘭花有什麼寓意,詩句有哪些

蘭花花語:解讀蘭花的象徵意義——美好、高潔、賢德。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竹有節而無花:與善人交,確確實實地根無所系了,志若蘭兮終不移:松,松有葉而無香。

秋蘭兮塵蕪,綠艷恐休歇:宋朝還有個很有名的畫家鄭思肖(1239—1316)畫蘭不畫土。——唐李白

蘭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聞其香。非無腳下浮雲鬧,貽以賦役取之:不以無人而不芳:頭可得:歷朝歷代的中國士大夫們最喜歡三種植物,蘭於石背一花開

為草當做蘭,稱它們為「歲寒三友」。——潘天壽《題蘭石圖 》

忽有幽香尋不得.

若無清風吹。氣若蘭兮長不改,不採羞自獻,來不相知去不留,則與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須大,復悲高秋月,梅有花而無葉。松的四季常青,清氣為誰發——唐李白

熱點內容
丁香和脾飲子 發布:2024-11-26 16:34:44 瀏覽:944
白玫瑰整形 發布:2024-11-26 16:26:30 瀏覽:665
火玫瑰溫碧霞電視劇 發布:2024-11-26 16:23:00 瀏覽:359
鬱金香的特點30字 發布:2024-11-26 16:22:17 瀏覽:391
給對象送什麼禮物過七夕 發布:2024-11-26 16:20:04 瀏覽:273
餘姚櫻花海 發布:2024-11-26 16:12:42 瀏覽:700
路橋七夕 發布:2024-11-26 16:08:51 瀏覽:102
新文化傳媒鬱金香傳媒 發布:2024-11-26 16:00:37 瀏覽:482
梅花崔道融拼音 發布:2024-11-26 15:59:57 瀏覽:875
七夕路飛 發布:2024-11-26 15:59:47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