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荷花批註
❶ 唐詩中 "花花世界"——荷花批註
荷花入詩,情彩飛揚,雅俗共賞,有人借荷香淡淡抒發清閑散淡情懷,有人借荷花艷艷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傾訴相思苦情……凡此種種,多姿多彩,荷為人而生,文因荷而貴,人荷相映,演繹了一首首洋溢著生命情愫的華彩詩章。
(一)、清閑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抒寫詩人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霄勞夢想。」一、二兩句遇景入詠,融情於景。夕陽西下,素月東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一快一慢凸現詩人的愉悅心理。三、四兩句即事抒懷,活靈活現。詩人沐浴之後,洞開亭戶,披頭散發,靠窗而卧,逍遙自在,令人羨慕。五、六兩句細化身心快感。清風送爽,荷花飄香,如絲如縷,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悅耳,如絲如箏,清幽絕俗。寫荷以「氣」,寫竹以「響」,意境幽深靜謐,情調高雅別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詩人悠然自得,閑適自樂的素淡情懷,為下文抒發詩人渴盼知音,懷想故人創設了氛圍。
(二)、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齡的《采蓮曲二首》(其二)刻繪田田荷葉之中、艷艷荷花之下采蓮少女的美麗形象,意境優美,情調歡快。「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一、二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人花一體,難以分辨的情景。羅裙舒展,綠如荷葉,宛見采蓮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臉相迎,艷若荷花,如睹采蓮少女歡聲笑語之態。荷葉羅裙,人面荷花,渾然一體,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幾乎分辨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哪是荷花,哪是臉龐。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成了美麗大自然的一部分 ,或者說竟是荷花精靈!三、四兩句寫詩人眼花繚亂之際,走神錯意之時的意外發現,展示青春少女的無限活力。采蓮少女與綠荷紅蓮融為一體,忽然不見蹤影,詩人踟躕悵惘,驚奇不已。可是,沒過多久,蓮塘之中歌聲四起,熱鬧非凡,詩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然在這綠葉紅花的荷塘之中,彷彿是和詩人這樣的觀望者開了個玩笑。這群江南女子啊,聰明美麗,天真活潑,出沒綠波紅花之中,歌唱勞動,歌唱生活,充滿著青春活力。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如荷飄香,如花美麗的青春風采。
(三)、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詩》以痴心傻氣的想像來抒發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兩地相思的閑愁苦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是沒大小,沒體積,不具形象的東西,測定起來很不容易,可是詩中女主人公卻異想天開:試把我們兩個人的眼淚,分別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麗的荷花被誰的淚水浸泡而死。顯然,在她心目中看來,誰滴的淚多,誰的淚更苦澀,荷花就將為誰而「死」,那麼,誰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測定出來了。比試滴淚,滴淚成池,淚淹芙蓉,見證愛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語非性情中人不能設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離情的可靠見證。李商隱的《板橋曉別》化用典故,抒寫情人的離別苦情。「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一、二兩句遠眺近觀,點明離別的時間、地點和朦朧奇幻的環境氛圍。三、四兩句分別化用典故寫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傳》上說,琴高是戰國時趙人,行神仙道術,曾乘赤鯉來,留月余復入水而去,詩人此處把遠行之人比著乘鯉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實為虛,奇幻天真。「紅淚」句暗用薛靈芸事。據《拾遺記》記載,魏文帝美人薛靈芸離別父母登車上路,用玉唾壺承淚,壺呈紅色,到了京師壺中淚凝如血,詩人此處將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為水中芙蓉,以表現了她的紅潤美艷;又由紅色芙蓉進而想像出它的淚也應該是「紅淚」。這樣,一朵艷艷芙蓉勾畫出了俏麗佳人泣血神傷的情景。
❷ 部編版荷花教學設計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下面是我整理的部編版荷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材解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小學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具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課教學設計以「聽」「讀」「看」「想」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准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色的美麗,感受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是怎樣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景物的。讓學生在自由自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所創新。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1、課文重點句段的課件。2、荷塘的掛圖及風光圖片。
學生准備:1、預習生字新詞。2、搜集關於荷花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古香古色賞荷花
1、導語:同學們,宋朝著名詩人楊萬里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美的詩。(課件出示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畫面文字、配樂古箏曲《出水蓮》。)大家想讀嗎?(齊答)你能看出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麼美景嗎?(學生讀、交流;教師板書:荷花。)
2、(課件出示荷花國畫的圖片。)同學們,這就是詩人所吟誦的荷花!你對荷花了解多少呢?
3、交流: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預習課文並搜集了有關荷花的資料,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生匯報。師詢問資料來歷,並適時鼓勵。適時展示圖畫,並指名說說「荷花、荷葉、藕、蓮蓬、蓮子」分別是什麼。)
4、小結:看來,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教別人、請教書本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上網查資料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
5、過渡:正是由於荷花非常美麗,所以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寫荷花、畫荷花。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也曾寫過荷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荷花》。(生齊讀題目。)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出示微課:配圖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國畫的選配再加上民族音樂的協調配合,從聲音、圖像、文字等角度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學生對荷花的感性認識,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查預習:這篇課文同學們在課前讀了幾遍?(詢問兩名學生,適時鼓勵評價:課前應該認真預習!熟讀課文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預習方法。)
2、激發讀書興趣:同學們想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自然段來美美地讀一讀吧!(配合學生所讀的自然段相機出示有關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
(1)小組成員輪流指讀、正音。注意讀准「花瓣兒、花骨朵兒」的兒化音。
(2)選擇重點字識記:「蓬」在「蓮蓬」一詞中讀輕聲。「脹」是翹舌音。區別形近字:「姿」和「資」;「佛」和「拂」;「蹈」和「稻」。
(3)強調「蓬」的寫法。(課件演示「蓬」的書寫。)
(4)教師選擇1~2個生字范寫,學生練寫。教師把字寫得好、坐姿正確的學生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增強榜樣的力量。
(5)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師幫生,或生生互助,解決每個自然段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挨挨擠擠:本課形容荷葉長得很密,互相擠在一起。
清香:清淡的香味。
飽脹:形容飽滿。
破裂:(完整的東西)出現裂縫;開裂。
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
4、激趣競賽讀:同學們對文中的生字詞掌握得很好,把這些字詞回歸到課文中,同學們是不是能讀得更流暢、更生動呢?老師給同學們一次機會,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學生輕聲自由讀、朗讀、同桌合作讀、小組輪讀。)
設計意圖: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初學時就要讓學生多讀課文、讀通課文,帶著要求讀文,邊讀文邊思考,讀透課文,從而在精讀課文、品讀課文時,能夠對課文感悟、理解得更深刻、透徹。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過渡:葉聖陶爺爺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說,作者寫文章的時候一般是有比較充分嚴密的思考和准備的,文章是有思路可循的。我們閱讀欣賞文章的時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比較准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託。
這篇文章作者是怎樣觀賞荷花的呢?又是怎樣描寫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再去認真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預設:課文共5個自然段,按照觀賞荷花的順序主要寫了「看荷花」和「想荷花」兩大部分或者說「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結:文章敘述、描寫、抒情為一體,脈絡清晰,層層深入,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讀這篇文章。
5、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可以分為「看荷花」和「想荷花」兩部分或者「初聞荷香」「再賞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劃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是學會概括文章內容是需要引導的,這里只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帶著兩個問題讀文,實則是引導學生把握思路、理清脈絡,這是學習語文方法的引導,為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同時明確了下節課的目標。
四、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詢問家長、老師,上網查詢」等方法收集古代詠荷的名句。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是一種引領和熏陶,通過多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文化積淀將會更加厚重。通過古詩文對荷花的描寫與本文對荷花的描寫進行對比,感受課文中學生可以描述的荷花之美。
第二課時
一、激活表象,欣賞美
1、復習詞語: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彷彿、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隨風飄動。
2、回顧欣賞: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並伴隨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運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將學生帶入一個美好的意境之中。此時此刻,婀娜多姿的荷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像,還挖掘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審美情感。
二、品讀課文,領悟美
1、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這句中的「一……就……」這個關聯詞語說明了什麼?(荷花散發出來的清香傳得很遠,從荷花池一直飄到公園門口。)
(2)為什麼「我」一聞到清香,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呢?
(3)指導朗讀:要把作者聞到荷香後,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讀出來。
(4)小結:「趕緊」「跑」表現了作者賞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謂花香襲人、花香誘人啊!
2、觀美景,入意境,品詞句,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
(1)過渡:一陣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進公園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麼樣的呢?這樣的荷花帶給「我」什麼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可以在句子的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再有滋有味地讀給同學聽。
(2)學生自讀、批註,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匯報交流。
(4)引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面對這一池美麗的荷花,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來比喻它呢?請在書上找出來讀一讀。
作者把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畫」,為什麼?
①請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你覺得這一池荷花哪兒美得像一幅畫?抓住荷花的「顏色美(綠葉、嫩黃的小蓮蓬、白花瓣)、姿態美(全開的、半開的、花骨朵兒)、整體美」理解一池荷花美得像一幅活的畫。(配合學生的答案多媒體出示不同形態的荷花的圖片。)
②再讀第2自然段,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擠擠」「冒」「才展開」「露出」「破裂」等詞語理解荷花的靜態美。)(出示荷花生長的動態微課。)
③解讀:「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a、這些姿態是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課件演示荷花的三種姿態。)
b、看了剛才的畫面,你能說說課文描寫了哪三種荷花的樣子嗎?(剛開的、全開的、將開的)
c、引讀三句話:剛開的荷花是什麼樣的呢?(同學們找到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並做出動作。)全開的呢?將開的呢?
d、自由練讀。你們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這三種姿態不同的美和可愛嗎?
④重點解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a、談體會:你覺得哪個字用得好?為什麼?
b、抓住「冒」字體會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理解「冒」字在語句中的意思。
c、表演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可以稱為「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
d、激發想像: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它們想幹些什麼呢?
e、小結:多麼可愛的白荷花呀!你們看,一個「冒」字不僅把荷花寫活了,而且使它變得更美了。
⑤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會動的畫嗎?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大自然的傑作吧!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你能通過讀把荷花的美表現出來嗎?
(5)學習第3自然段。
師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些荷花呢?(千姿百態)
教師引讀:荷葉挨挨擠擠的,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各具姿態,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
這么美的荷花,它們各有各的姿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姿態萬千的荷花描繪下來呢?
①請同學們選一種姿勢的荷花,自己畫一畫、剪一剪,再將它們貼到黑板上。
②正像同學們所講所畫的那樣,這是一種喜氣洋洋的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你們想把這些優美的語句記下來嗎?那就自己在小組內試著記一記、背一背,並加上一些動作,看看哪一小組的學習效率最高。
(一段時間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配樂。)
3、想像美景,學習第4、5自然段。
(1)這美妙的畫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邊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讀第4、5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裡的一朵荷花,此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板書:想到——「我」彷彿成了翩翩起舞的荷花。)
(3)表演引讀:作者之所以會有這些想像,是因為荷花太美了,這一池荷花是多麼令人神往,老師也想變成一朵荷花,你們想嗎?那讓我們一塊兒在第4、5自然段中陶醉吧!(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注重引導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荷花的嬌艷。學生入情入境地想像,讓心隨著作者的心一起快樂,讓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同時,關注了語言的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審美表達,升華美
1、想像說話,遷移情感。
小結寫作方法。讀了這篇課文,誰能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作者從荷花的香味、姿態、顏色等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對荷花三種不同姿態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
2、抒情表達,豐富語感。
其實荷花的姿態還有很多,同學們一定想看!讓我們再一次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的、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再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這些荷花?(課件展示千姿百態的荷花圖片並配上背景音樂。)
3、品讀詩文,回味情感。
這些荷花真是太美了!同學們剛才用豐富多彩的語言描繪並贊美了荷花,老師還能用詩文贊美荷花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你們能用知道的古代詠荷的名句來贊美荷花嗎?(如: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多媒體出示古代詠荷名句,學生速讀。)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對課文的寫法的探究思考,有利於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法」。
四、作業設計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和有關荷花的詩文。
2、讀下面的一段話:
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1)想像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魚會來告訴你什麼?還有哪些你喜歡的小動物會來和你交談?
(2)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寫一寫。
設計意圖:背誦、搜集是一種加深學生文化積淀的有效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引向課外更廣闊的天地。「小練筆」給愛寫作的學生提供了寫作的平台,使讀和寫有機結合,給學生想像、發揮的空間。
❸ 悟性與詩意的相遇——品於永正、王崧舟執教《荷花》教學實錄
於永正老師倡導「悟讀語文」,創立「悟讀教學法」他堅持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獨具特色的「五重」教學理念,抓住「文貴自得」、「讀中有悟」的特點,指導學生以讀為核心,創造性地把讀和述、唱、畫、演比、問、思、寫等方式進行聚合交叉。
王崧舟老師則倡導和追求「詩意語文」。他認為,「讓兒童詩意的棲居,是語文老師的天職」。為此,他長期探索追求的「精緻大氣」的詩意語文的理想課堂境界,在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自我生命的和諧發展,讓師生在語文的大地上詩意棲居。
我們先來看看兩位老師執教的荷花的導入部分,教學中於老師介紹了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致優美,耐人尋味。然後說:「《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也給接下來的讀書要讀出「味」來的悟讀教學做好了鋪墊。看似平常,實則耐人尋味,信手沾來卻出人意料,精心設計又不刻意追求。而王崧舟老師則以「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花?」作為進入教學環節的契機進入一場詩意之旅。王崧舟老師通過影像還原給學生一種可視的美、可感的美。孩子們在進入情境之後,迫不及待地要表達自己對荷花的評價和欣賞。正所謂「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孩子的表達在王老師四兩撥千斤的指點下由籠統到具體,由簡單到豐富,語言的審美訓練、語感的沉澱恰似隱隱的荷香裊裊。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所以「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布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於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
如於永正老師在導入新課後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麼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現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於永正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於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後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著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 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於永正老師在2006年指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重知輕感,注重理性分析,忽略情緒體驗。只讓學生搞知識和條文的「體外循環」,易造成孩子「記憶力超群而感覺遲鈍;只知記憶世界,不知體味世界;只知重復生活,不能創造生活」於永正老師在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後,然後又介紹方法說:「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於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在讀書過程中於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註在旁邊。」這里於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於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後,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麼,並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品讀」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並說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於老師繼續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著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贊美的讀出)。
於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後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於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於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於老師給予指導,並范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著想像讀。通過於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 醉在優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於永正老師引導學生通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本」進行了扎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本」相貼切。再如,在教學到「有的還是花骨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時,於老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花骨朵」是怎樣的,有的學生說:「含苞未放」、「含苞欲放」,還有的學生道:「含苞羞放」,這時於老師又豎起了大拇指誇她想得好,既貼切,又運用了擬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這樣「創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多處,每一處都讓我感覺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這是體現課改的「創新教學」。
同樣是咬文嚼字,王崧舟則是以「作者怎樣看荷花?」和「我就是那一朵荷花。」開啟了本次詩意之旅的高潮。王崧舟老師從「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切入,妙不可言。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的本身也暗暗滲透了寫法的指導——要想把狀物類的文章寫得漂亮,觀察是重中之重。學生的回答妙趣橫生「他是在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他在如痴如醉地看荷花」……邊讀邊評,學生們美美地讀這原汁原味的文字,閱讀越想讀,越讀越會讀。一個問題,吹皺一池春水,面兒上看這個環節始終圍繞著「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並不是真的要孩子們去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而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條走進文本的路。於是,有了「有滋有味」地看、「有滋有味地讀;「如痴如醉」地看「如痴如醉」地讀;「仔仔細細」地看、「仔仔細細」地讀…那「有滋有味」「如痴如醉」「仔仔細細」當然不只是作者看荷花時的狀態,更是學生誦讀和品味文本時的情狀啊!整個板塊的鮮活恰似碧綠如玉的荷葉,充滿設計的智慧卻又不露聲色。一句「不簡單吶!每個字都讀得那麼清晰、那麼准確,為她的自信和水平鼓掌。(掌聲響起。)向她學習,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讀正確、讀流利。」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孩子的思維在被無限地放大,讀得入情,讀得入境。王崧舟老師認為,「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像、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愛美的情。以情帶讀,帶出的是飽含深情的讀、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的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以情帶讀還自然帶出讀的技巧、讀的節奏、讀的旨趣、讀的韻味、讀的神采」。
王崧舟老師認為,語文課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則教學難免會因缺乏點的開掘而顯得浮華、淺薄,語文的味道也就註定會被沖淡和稀釋。因此他在教學中,就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對文本精妙之處的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讀了第二段,你們覺得哪個地方寫得最美?可以在課本中劃一劃,圈一圈。」找出「最美的句子」本就一虛設問題,文中句子個個都好,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比較品評中涵詠體味。「他是展開了自己的想像,把它看成是一大幅活的畫。畫是活的,誰見過?嗯,這句話是寫得挺美的,我也有同感。老師也來讀個句子,你們體會體會,這個句子美在哪裡?(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句子很簡單,不仔細品味,你是很難發現它的美的。」在這里不免讓我想起於永正老師在教學《廬山的雲霧》一文中的師生塞讀,個人認為與於永正老師的「蹲下來看學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種順勢而為的重點楔入。已經有五個學生談了對五句話的審美感悟,我們不難發現,對前面五句話的解讀都是一種淺嘗輒止式的對話,而深入開掘式的對話則從這里拉開了帷幕,無疑是在為這一句的閃亮登場造勢、蓄勢。而這一句會給學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此句大有來頭,需要仔細理會。接下來學生的回答:
生1: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生2:我也覺得「冒出來」很美,讓我感覺到荷花長得很茂盛。生3:我也認為「冒」很美,就是說荷花正在拚命往上長。
師:好!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冒」字很美,那我們就來好好的體會體會。你們覺得,這個「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王崧舟老師抓住文本精妙之處的「冒」不放手,讓學生換詞比較、悉心揣摩,充分領悟到作者遣詞造句之妙。不僅讓學生品嘗到了十足的語文味,也為書香詩意課堂的營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架。引人注意的是,學生的對重點詞句的咀嚼和品味,是隨著文章的研讀進程而自然生成的,而教師的左串右聯則頗有點石成金的味道。學生正是在比較當中,才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意蘊、情味和妙處,實現了對語境的獨特感悟。順勢承接的想像及說話環節,則又讓學生在憑借文本的基礎之上適度地超越文本,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材料的內化及拓展。
接著師: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像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在,你最想說些什麼?最想做些什麼?請寫在練習紙上。
生:(音樂響起,學生獨立寫話。)
師:白荷花們,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麼?你想做些什麼?
把自己想像成一朵朵荷花,想說什麼?這不僅賞美,還在創造美的「自化其身「的人花合一,一次水到渠成的的審美想像和表達寫話。讀與寫的結合,鑒賞與創造的過度,審美與想像的銜接渾然天成,直到課末孩子們依然沉浸在悠然詩意中。
許書明教授指出:感悟是不期而至、可遇難求的。感悟就像一眼深藏不露的泉水,能不能噴涌揮灑,還得有人去開掘;感悟就像一支未經照明的蠟燭,能不能閃耀光芒,還得有人去點燃;感悟就像一條卧於田野的潛龍,能不能騰雲駕霧,還得有人去喚醒;感悟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能不能芬芳四溢,還得有人溫暖。而兩位老師那點燃燭光之人使燭光光芒閃耀;是那喚醒田野潛龍的天使,使之騰雲駕霧;是那溫暖的陽光使花蕾芬芳四溢。
❹ 《清塘荷韻》字句批註賞析,每小段不少於三十字。 至少四處。懸賞大大滴~
● 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隨著一股股飄來的清香,展現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自然美景。這是散文《清塘荷韻》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清塘荷韻》敘述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個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從湖北洪湖捎來幾顆蓮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一年復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蟄伏的蓮子終於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為壯觀。人們在閱讀這篇散文時感受到自然界法則中那深邃的哲理,從"生存的力量"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你看,從蓮子入水的那一天起,作者的心境與它的命運就息息相關。從此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眼。第一年、第二年,雖引頸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跡的出現。在第三年雖在投蓮子的地方長出幾片圓圓的綠葉,但細弱單薄,作者在憐惜之餘仍希望不減。直到第四年,一夜之間,冒出幾十支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在這一系列的描述中,寫景是為了襯託人的心情,抒情是為了烘托景物的變化。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此時,達到了"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粹之迎,互藏其宅"的境界。
動靜結合又是這篇散文的另一特色。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時候,作者善於把"動"的感受融和到"靜"的景物中,使物象成為人活動的延伸。如蓮子在水中靜卧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綠透了全池塘,紅染了半邊天,真是不動則已,一動則令人驚嘆!這一動一靜的反差契合顯示出自然界中難以抗拒的求生力量,也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又如在池塘畔,四周靜得人們可盡情地吮吸縷縷的清香,即使一片蓮瓣落入綠肥紅艷的水中,也未打破寧靜,真靜得出奇!但一旦小白波斯貓躍入水中,隨著"撲通"的響聲,不僅人從靜倚中驚醒,連水中的月亮也被攪得支離破碎。作者抓取人與物瞬間動靜轉化的細節,不論是虛擬或是實寫都描寫得飛動跳躍,反映了物對人的心理所產生復雜的影響,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回答者:手握小靈通 - 助理 二級 6-4 17:16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跡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 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