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綉荷花包

綉荷花包

發布時間: 2024-09-07 16:15:40

1. 佛簾上綉荷花什麼意思

荷花就是蓮花,是佛教的聖花。佛教認為荷花從淤泥中長出,不被淤泥污內染,又非常香潔,容表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生死煩惱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義。按佛教的解釋,蓮花是「報身佛所居之「凈土」。可見蓮花已成為佛教的象徵。所以菩薩要墊以蓮花為座。佛教中的蓮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蓮的不同種類。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
——所以既然是佛簾上綉荷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2. 兩世歡第幾集陳琪鈺小姐把自己綉的荷花苞用刀分成了好幾片

第25集,王澤則笙來冤枉原源清離,景辭為保全清離未出言袒護,清離傷心斬斷定情荷包,與景辭恩斷義絕。

王則笙被救上岸後,對雍帝說是原清離把她推下的湖,知夏姑姑也表示她親眼看見。原清離表示王則笙故意掉入水中,是王則笙誣陷她,於是問景辭是相信她,還是相信王則笙和知夏姑姑,景辭卻讓原清離住口。

原清離再次吻景辭信不信她,景辭表示不信。原清離十分傷心。原清離還原現場,便讓長樂公主推她一下。原清離被救上岸後,景辭趕緊過去看看,原清離拿走景辭懷中的荷包。隨後原清離根據腳印,說王則笙是自己跳入湖中,王則笙表示背原清離推入湖中。長樂公主說有證人可以證明原清離的清白,雍帝便把證人傳上來。證人對雍帝說汪則說自己跳入湖水。

雍帝問原清離早有辯解,為何不早說出來,原清離表示想看在雙方都口說無憑下,幫她的是誰,害她的是誰,信她的是誰,疑她,將她推向萬劫不復的人是誰。

原清離轉身對景辭說,她曾想過這世間的人都不信她,只有一個人信她,就像她無論何時相信他一樣,景辭向原清離說對不起,原清離表示她再也不相信景辭說的話,願景辭跟王則笙永結同心,隨後她把荷包削得粉碎,還說前世今生一刀兩斷,再無瓜葛,景辭聽後很難過。

3. 文綉的簡介

亦稱「紋綉」。古代在絲帛上刺綉,稱為「文綉」。以區別於文錦。至漢代在布帛上綉花,才通稱為「刺綉」。綉畫的錦帛,用作衣服。《孟子·告子上》:「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綉也。」趙岐註:「文綉,綉衣服也。」《漢書·賈誼傳》:「且帝之身自衣阜綈,而富民牆屋被文綉。」
古代在絲帛上刺綉,稱為「文綉」。刺綉,是用綉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綉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綉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綉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此外還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綉按照材料又可分為絲綉和發綉。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明代刺綉中最著名的是顧綉。
刺綉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綉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綉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綉品已進入外貿市場。

4. 關於荷花的習俗有哪些

首先說下「蓮」的寓意:蓮又叫荷花、水芙蓉、芙蓉、水華、水芸、水旦等等。 蓮花是佛教的標志,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同時它又被譽為「花中君子」,用以贊美「出淤泥不染」的君子品格;《群芳譜》也有說過「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即自然界中的花唯獨蓮的果實與花同在,加之蓮諧
音「廉」(潔)、「連」(生),民俗便有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蓮有一蒂二花者,稱並蒂蓮,以象男女好合,所以又比喻夫妻恩愛等等。

蓮有關的文化習俗與蓮的寓意是分不開的,有如下一些:

1、采蓮習俗
江南有舊俗就是采蓮、愛蓮、賞蓮,這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及:「到了采蓮季節,青年男女打扮得整整齊齊,泛著一葉葉小舟,在湖面邊采邊唱,這也是情人約會,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那又是一個多麼熱鬧的場面!這可以從梁元帝《采蓮賦》中得到印證。」當然,這兒的「江南」在六朝或是更早遠的時期指的是長江以南,尤其指「兩湖」地區,後來在江浙之地也有此風俗。

在采蓮季節,古人還有泛舟游賞的習俗。采蓮時還會唱采蓮歌,大都是以蓮比興的情歌。因為蓮和它的地下莖有諸多生態特徵如「蓮開並蒂,藕貫七心」,「藕斷絲連」等,此外「蓮」、「芙蓉」等名稱又關顧著表示愛情的特定用語。
至今在泉州晉江安海一代還有端午節采蓮的習俗。午後,闔家老幼穿新衣,上街游賞,登白塔。俗曰:「投悌」。各境扛木刻龍頭,舉大旗,提鮮花籃,敲鑼鼓,奏管弦,唱采蓮歌(俗名「蘇魯連」)。迎於各戶。執旗者舞於各家廳堂,呼吉祥語,提籃者送戶主鮮花,人家以紅包勞之。是謂『采蓮』。

2、放蓮花燈
這是端午的傳統習俗。又叫「放河燈」。放了蓮花燈,象徵借著河神的力量,祈求當年風調雨順,水陸平安。
此外在北京等地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有夜放河燈和點蓮花燈的習俗,也是繼正月十五元宵燈節後,老北京的又一個傳統燈節。
放河燈亦做放荷燈,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超度亡人的一種習俗。荷花燈都是用天然的荷葉插上點好的蠟燭做成荷花燈。那時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將其中心掏空,當中插上點好的蠟燭,將這些燈往河裡一送,排成一隊「水燈」。
七月十五前後的晚上,各家的孩子均呼伴結群,遊逛街市胡同,小孩們眾口一詞地喊道:「蓮花燈、蓮花燈,今兒個點了明兒個扔!」那時的孩子們要在夜晚相互比誰的燈更美更亮,當年謂此舉為「斗燈會」。

3、掛「蓮花燈」的習俗
元宵佳節,有掛「蓮花燈」的習俗,元宵節掛『蓮花燈』寓意旺丁旺財。「蓮藕代表『財運連連不斷』、蓮蓬裡面的蓮子和茨菰寓意『早生貴子』,而紅白兩色花代表男孩和女孩,剛好湊成一個『好』字,代表兒孫滿堂!」

4、年畫、荷包
一些民間繪畫中,一頭龍首、獅尾、鹿身,身披鱗甲、馬蹄細腿的麟麟,背上有的馱著一年輕女子,手中抱個胖娃娃,以示送子;有的背上騎個童子,懷抱蓮蓬和笙,取「蓮(連)笙(生)貴子」的諧音;畫面的背景「天宮」隱約展現,以示天賜貴子。

刺綉荷包的紋樣中常見有"蓮(連)生貴子"、"蓮里生子"、"魚戲蓮"、等。傳說這其中"魚"比喻男,"蓮"比喻女。"蓮"與"子"的關系就是母子關系。還有「連(蓮)年有餘(魚)」等。

5、祈蓮神
江西省廣昌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白蓮之鄉」。該縣赤水鎮太和村一帶素有「祈蓮神」的民間習俗。
相傳隋末唐初某年春,世代種蓮的廣昌縣白水寨西溪村(今名赤水鎮太和村)村民們正值搶季栽蓮之際,卻遇社會動亂,村民們被迫棄蓮外逃,避難於山林。當避難村民貧病交困的之際,七蓮童領王母之詣從天而降,幾經酣戰,除暴安良,解眾生於劫難。此日正是六月二十四日。全體村民決定將這一難忘的經歷以一種形式銘記下來,世代相傳,以感戴七蓮童恩德。於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蓮花生日」(習慣簡稱為「蓮花節」 ),寓連生貴子之兆。
從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太和村的蓮農們便舉行「祈蓮神」活動。

6、佛教習俗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吉祥物。
藏傳佛教中更是有很多與蓮有關的習俗。

7、「食荷」習俗
用荷配兌其它食物製作節日食品進餐,稱之「食荷」。「食荷」的傳統食譜為蓮糕、蓮子粥、荷蒸飯、花瓣酒。
鶴慶白族的荷花節,人們觀蓮花、唱蓮歌、嘗蓮饌,堪算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花卉飲食文化。此外在南京也有「食荷」習俗,品種很多,荷花粥、荷葉粥、荷葉粉蒸肉等等、濟南等地也有食荷花瓣的習俗。

8、「碧筒飲」
荷花在濟南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濟南還有一些特殊的習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飲。

據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記載: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他們把湖中的大蓮葉割下來,盛上美酒,然後用簪了將蓮葉的中心部分刺開,使之與空心的荷莖相通。人們從荷莖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當時親身體驗過的文人的話說,就是「酒味雜蓮香,香冷勝於水」。這就是被唐宋文士傳為美談的「碧筒飲」。

在濟南荷葉矗盛酒外,用它還可以做成許多獨具風味的食品。如將鮮嫩碧綠的荷葉,用熱水略燙一下,煮粥時蓋在粥上,等煮好的粥涼後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葉粥」,是濟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 做法,先切好豬肉,炒好米,拌上醬油,然後選用大明湖產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葉,洗凈,一張荷葉包起一塊豬肉和適量的炒米,攤放在碗里,再上蒸籠,蒸熟後即成「荷葉肉」。吃是連肉帶荷葉一起吃,即有豬肉的美味,又有荷葉的清香,特別鮮美。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成荷葉雞、荷葉魚等上等佳餚。此外,用荷葉包裝食品,也是濟南特有的風俗。以前食品店裡賣的蒸包、鍋貼、熟肉以及腌菜等,許多都是用荷葉包裝,這樣即不透油、透水,又別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們歡迎。

另外,過去濟南人還有吃荷花瓣的習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濟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將新鮮、完整、干凈的荷花瓣洗凈之後,掛上一層薄薄的雞蛋糊,再放到油鍋里炸,炸好後撒上白糖,吃到嘴裡,清香可口,回味無窮,很為人們所喜愛。

8、「放河(荷)燈」

從上游向下游放荷燈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牛郎織女天河配,水上荷花燈傳情」

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游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5. 發一個自己刺綉說說

1、刺綉的美不是那種表面的繁華,是一種滲入骨髓的妖嬈。用針用線刺出的絕妙,我相信是有感情的。一個女子寄予最深的愛在這荷包上,每一根線都是一絲情意,只交付於自己最心愛的男人,這種情透過綉品傳遞出來,最深也最含蓄。會綉花的女子,她低眉捻線的姿態恍若雲端仙子,千百種的情緒都化為指尖的一縷縷芬芳,無語勝似千萬語。懂她,便懂她的銀針下的心事。

2、回族婦女的刺綉,不僅表現自然美、生活輩,而且還藝術地表現其宗教信仰。當回族姑娘或媳婦買回一塊干凈的布料後,洗完大小凈便請阿訇書寫上阿文中堂,然後便不分晝夜,千針萬線地刺綉。綉完字,一般還用傳統的阿拉伯幾何圖形或雲紋樣綉上花邊,掛在牆上,頗受人們的喜愛與好評,充分體現了回族婦女的審美心理。

3、十字綉風靡的時候,曾經一度陷入痴迷的程度。這樣的痴迷緣於身邊的含笑帶回的一塊綉布開始,各色艷麗的線花,隨著掂在指尖上的綉針在純白色的綉布上穿來繞去,從最初的蒼白,到朦朧顯現,直至於完美地呈現出絕妙的圖案。於是徹底被誘惑,被迷戀。

4、刺綉,一如和女子對話,用心去感知,用心去理喻,輕輕的,細細的,到最後,就會擁有一份超乎尋常欣喜。

5、十字綉是一種古老的民族刺綉,具有悠久的歷史。是用專用的綉線和十字格布,利用經緯交織搭十字的方法,對照專用的坐標圖案進行刺綉的一種刺綉方法。一幅十字綉是由最基本的點、線、面組成的,越是色彩艷麗的圖案,越是需要更多的色彩來搭配,才能顯示出不同層次、不同色段的色彩,綉出來的效果才會越生動逼真。

6、女人,如花,綻放。刺綉,如詩,高雅,美麗。她妖嬈於花邊世界,纏繞於美感中的觸摸,感受於勞動中的質感,從流年逝水的季節里,緩緩走來,輕輕地低吟淺唱。因為,針、線,穿梭的不只是布匹,織進去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圖案,更多的是勞動,是行業,是時尚,是人生,更是人類牽絆的情感,或多或少,或真或誠的思想。

7、刺綉,初識它的時候,一臉驚喜,半卷訝然的樣子,盯著這些絲絲縷縷,千般裊繞的脈絡像是纏繞著糾葛的人生。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綉娘,或合格,或不合格,但憑人生這塊綉布展現優劣之差。

8、隨著刺綉的技藝越來越嫻熟,家裡各種成品圖案的綉布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能享受到蘊含其中一份恬適,淡然的心態。有時候,我會把那些精美的刺綉圖案擺放在一起,近乎貪婪地摸著那精緻的圖案,好像摸著久遠的故事、失落的年華,好像從嘈雜喧囂的繁華中一下子回到寧靜與最初。

熱點內容
小盆栽的寄語 發布:2025-01-14 02:13:15 瀏覽:486
雲南網上鮮花 發布:2025-01-14 02:11:02 瀏覽:948
濱江送鮮花 發布:2025-01-14 01:59:48 瀏覽:749
梅蘭花須 發布:2025-01-14 01:36:47 瀏覽:283
班級綠植動員 發布:2025-01-14 01:24:16 瀏覽:598
綠植管理前景 發布:2025-01-14 01:12:05 瀏覽:444
紅花和玫瑰 發布:2025-01-14 01:11:55 瀏覽:950
二氫紫羅蘭酮 發布:2025-01-14 01:11:19 瀏覽:931
牡丹台閣花 發布:2025-01-14 01:01:15 瀏覽:956
學習梅花段 發布:2025-01-14 00:59:00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