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葉肩
A. 怎樣看蘭花的好壞
看蘭花的好壞方法如下:
1、蘭花根又圓又細且數量多的為好。
4、蘭花的花香以清雅、純正、溫和者為佳,有過於強烈之異味者為劣。
5、蘭花的花的外三瓣以均勻而質地稍厚並糯質者為貴。主瓣闊,副瓣窄或瓣外翹者為劣。
6、肩以「平肩」為上品(即以主瓣為中心,左右兩瓣水平仰展的稱平肩)。兩側瓣稍向上稱為「飛肩」的也佳。如肩下斜稱「落肩」的則次之。
7、 捧心(即內瓣)以光潔,大而厚糯者為上。
8、 舌、短而圓闊大者為佳。如是彩心,彩點綵線圖案穩定色彩好者佳。
9、 點(指舌瓣上之點)春蘭舌上之點必須整齊,雜亂而色暗者為劣。
10、 花苞的鑒別。市場上的蘭花都在開花前供應,所以花苞成為鑒別及選擇優良品種的主要對象。可從花苞外形和苞衣色澤上來識別。
B. 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和《天王送子圖》有何不同么
應該一樣的,書上沒有圖嗎?有的話可以比較一下的。
送子天王圖
名稱:《送子天王圖》
作者:吳道子(原作者),此作傳為宋人摹本。
簡介: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
圖分兩段,前段描繪天王送子的情節,後段描繪釋迦牟尼降生後,其父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向諸神禮拜的故事。圖中繪人物、鬼神、瑞獸二十多個,人物則天王威嚴,大臣端莊,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張牙舞爪,瑞獸靈活飛動,極富想像力而又畫得極富神韻。獨特的「吳家樣」線描,粗細頓挫,隨心流轉,無論是表現人物的衣紋、鬼神的猙獰,還是描繪閃爍的火光,都表現得生動貼切,游刃有餘。
作為一幅佛誕名畫,可以從中看到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經漢末而至盛唐,漸漸與中國文化融合:畫中的人物已經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臉色黝黑,如達摩樣,而完全是漢人模樣。作為一幅中國畫,又昭示著線描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由「鐵線」衍生出「蘭葉線」,從此中國畫的線描技法大備,無怪乎蘇東坡語:「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書畫同源,中國書畫都講究用筆、用墨,而用筆最主要的就是線條的塑造。所謂「鐵線」,就是一條基本一樣粗細的線條,意如一根鐵絲;而所謂「蘭葉線」,就是一條不斷地變化著粗細的線條,意如視覺中蘭花葉的葉面和葉背的轉折。書法中的篆書體,就基本上用鐵線,中鋒運筆,線條遒勁。後為加快書寫速度,改結體圓轉為方折,變為隸書體,由此產生了帶有粗細變化的線條:撇、捺、波磔及點,與一樣粗細的橫、豎並存。至東晉王羲之的楷書、草書出,則書法中的蘭葉線臻於完美。相對鐵線而言,蘭葉線自然更優美,更富觀賞性。而人物畫中的線描,雖有「十八描」之稱,但唐以前,基本上是鐵線類的時代,直至吳道子創而為粗細遞變、圓潤飄逸、似斷還續,神完氣足的「蒓菜條」,時稱「疏體」,蘭葉線的「柳葉描」才告初具,則晚了書法將近四百年。
【名稱】天王送子圖
【類別】書畫
【年代】原唐代,現為宋代
【文物原屬】吳道子所繪,現在為宋人摹本
【文物現狀】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簡介】
紙本,墨筆,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傳為宋人摹本。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描繪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
此作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馳目眩。圖中天王按膝端坐,怒視奔來的神獸,一個衛士拚命牽住獸的韁索,另一衛士拔劍相向,共同將其制服。天王背後,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記載這一大事。這是一部分內容。凈飯王抱持聖嬰,穩步前行。王後拱手相隨,侍者肩扇在後,這是又一部分內容。就這兩部分來看,激烈與平和,怪異與常態,天上與人間,高貴與卑微,疏與密,動與靜,喜與怒,愛與恨,構成比照映襯又處處交融相合。天女捧爐、鬼怪玩蛇、神獸伏拜的另一部分內容,則將故事的發展表現出了層次,通過外物的映襯將主要人物的內在心態很好地表現出來。畫卷中人物神情動作、鬼怪、神龍、獅象等都描繪得極富神韻,略具誇張意味的造型更顯出作者「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趣味。
此圖技法首重線條和用筆,筆勢夭矯,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故線條流轉隨心,輕重頓挫合於節奏,以動勢表現生氣,具有「疏體」畫的特性,是典型的「吳家樣」。 《天王送子圖》構思獨到,氣勢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紛繁,給日後的宗教題材繪畫尤其是佛道壁畫帶來深刻的影響。吳道子壁畫原作已不可見,現存紙本是後人的摹本,形神俱佳,亦頗可觀。
分析看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