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荷花清氣
① 吳岳秋的個人榮譽
1995年 國畫作品《荷塘淸趣》獲「金剛杯」全國書畫大賽最隹創作獎。2000年國畫作品《朝陽》入選廣東省美協主辦群藝館書畫大賽。2001年《清氣圖》獲廣東省監察紀檢書畫大賽優秀獎。2003年《生命的韻律》入選廣東省美協主辦群藝館書畫大賽。作品發表於廣東電視周報,揭陽日報,汕頭日報,中國書畫報和藝術報等。入編書籍《中國書畫家作品大觀》,《清風墨韻》,《中國書畫家名鑒》,《中國青年書畫家》,《中國當代書畫家》。
吳岳秋:畫筆下錦綉畫卷源於祖國在我心中吳岳秋,嶺南畫派第三代畫家,其恩師劉春草是嶺南畫派開派宗師陳樹人的唯一弟子。劉春草教授旅居海外50載難忘中國心;2014年2月7日,馬年春節後,嶺南畫派第二代著名畫家劉春草仙逝,享年90歲。一支畫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傳播中華文化於四海,是劉春草教授一生的真實寫照。有網友在微博中悼念劉春草教授時如此感慨:」上帝喜歡看劉老先生作畫,所以,劉老先生就去了。「劉春草教授一生用筆墨揮灑渲染著祖國的秀麗河山,內心的故鄉情結是任何人都不能體會的。劉春草,原名劉頌耀,號竹園,1925年3月29日出生,祖籍廣東順德,是嶺南畫派創始人陳樹人的唯一弟子,與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同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他創作的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月是故鄉明》、《天下第一峰》兩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幼年時,劉春草在順德容山書院讀小學。中學時,劉春草跟隨父親劉鏞伯到廣州求學,清末太史桂南屏將劉春草收為入室弟子,後又將春草推薦到嶺南畫派宗師陳樹人門下為徒。弱冠之年的劉春草,書畫藝術得到名師指點進步很快,抗戰勝利後,廣州經濟蕭條,當時劉春草作品在廣州展出,所賣作品的款項能買到一套民房。解放前夕,劉春草應香港中文學院邀請,赴港任教。後在一次書畫展中,馬來西亞教育官員欣賞劉春草的作品和才華,聘請他到北婆羅洲(今沙巴)從事教育工作;在馬來西亞的歲月里,劉春草擔任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
劉春草先後在東南亞、歐美、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晚年的劉春草還在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舉辦畫展,觀眾如潮,人們紛紛被中國畫的魅力感染。劉春草是一位全才的中國畫大家,他筆下的花鳥、山水、人物,各具其美,栩栩如生。時至今日,在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藝術館、博物館、文化機構都珍藏有劉春草的作品。早在1941年,劉春草就在廣州文獻館舉辦第一次個人書畫展。1999年南韓亞細亞藝術展上,劉春草獲得最高獎項——亞細亞大獎,同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向他頒發政府元首B.S.K勛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春草旅居海外50餘載,游歷大半個世界,其創作手法也在嶺南畫派的基礎上兼收並續,融合了西畫素描、透視的手法,吸收海派、京派等特點,創立了「我之為我,只有我在」的獨特藝術風格。
雖然,在國外無限風光,劉春草卻不改拳拳赤子心。月是故鄉明,樹高千丈,落葉歸根。2003年,劉春草決定從馬來西亞回國定居。他在家鄉佛山市郊外修建「竹園」作為畫室,生活起居都在那裡。每日靜心作畫,將畫作所得款項都用於慈善事業。2008年,他獲得佛山市政府頒發的「外國專家證」,這也是佛山市書畫藝術家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9年佛山市政府為他頒發「佛山友誼獎」。今日,你若到廣東佛山,劉春草先生的大名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恩師陳樹人「未妨低處是前程」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劉春草。做人淡泊名利,兩袖清風。劉春草把畢生嘔心瀝血創作所得幾乎全部奉獻給了教育、慈善事業。「希望為佛山嶺南文化名城建設,為嶺南畫派的發揚傳承,為故鄉為祖國作出更多貢獻。」老人這樣說。回國後,年逾古稀的老人更加盡心力,深夜常常伏案創作。他赴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給學生上課講解中國畫。
「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努力一點,也許能幫助更多的人。」劉春草在世時告訴身邊的朋友。他多次舉辦畫展義賣作品資助社會。2007年,他將義賣作品所得310萬元悉數捐贈給澳門的勞工學校。生前,他在澳門醫院檢查身體,一報上自己的姓名,一群看護小姑娘就把老人圍繞起來,感謝老人資助她們完成學業,有今天這份工作。2009年,他在貴州黔西南州興義中學設立春暉班資助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就讀,這一資助就是五年直至老人去世。2011年3月,他向佛山市榮山中學捐資20萬元,設立「劉春草扶貧助學金」,幫助在讀的貧困學子完成學業,資助有困難的畢業生升讀大學。2006年,劉春草飽含深情地創作長1.6丈,寬1.2丈的國畫巨作《天下第一峰》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在劉春草的畫作里,祖國的秀麗山川是他畫筆繪不完的美景。如今,劉春草老人已駕鶴西去,你若到訪竹園會看到大量被資助的學生寫給老人的感謝信,這中間有小學生,也有在校大專生、本科生。老人的音容笑貌彷彿展現你眼前。
2013年10月30日,嶺南畫派著名畫家劉春草在廣東佛山竹園以傳統拜師儀式收下弟子吳岳秋。今天是他嶺南畫派陳樹人這一支脈傳承人確立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釆訪中吳岳秋告訴記者,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天給恩師劉春草奉茶時老師對他說的話。後來,吳岳秋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那天,我就像一個孩子在過新年時分得了一塊糖,而這塊糖足以讓我甜一輩子不忘,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榮幸。
這十年間,吳岳秋每周要去竹園多次,向劉春草學習書法繪畫,二人情如父子,親如家人。回憶起和恩師劉春草相處的日子,吳岳秋不禁潸然淚下。他說老人愛吃海鮮,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期間,因為不能說話,老人用畫板在白紙上畫出螃蟹和蝦,告訴吳岳秋自己想吃海鮮了。老師常說「老吳,你辦事,我很放心!」如今,這句話不時在耳邊響起。談及和老師的師生緣分,《吳岳秋畫集》出版,劉春草欣然題字作序。老人這樣回憶兩人的交往:吳岳秋與我相識於祖國襌城,他是潮汕揭陽人,說起來我萍居海外數十年,以推揚中華藝術為已任,所到處,有水的地方,便有華人,有華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華文化,舉凡教育慈善機構,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壺茶,一杯酒,兩句潮音歌曲,詩詞書畫,多是來自韓江流域。吳岳秋便是生長於韓江流域了。東方的藝術與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氣於心間,雅雋的筆墨表現在紙素里,文以載道,吳岳秋的作品了無俗氣,山谷畫師說:「俗氣不可醫,稍落名利,則終身不能到藝術的彼岸。」我喜其誠,復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啟藝匙。他擅畫荷花靜直香遠,出污泥而不染,正是從事藝術的人格觀,鍥而不舍的原則,移動圖片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課勤習可以卓然大觀了。
書畫評論家伊諾在《路正根深的嶺南派畫家》評論中寫到:水清出芙蓉,禪心凝荷魂。一字一畫,一言一行,返歸自我,緣起這種感覺的人,這便是,「萬荷堂」主人吳岳秋。早年的吳岳秋雲游四海,尋師學畫,博眾家之長,走進自然感悟的天地。得到恩師劉春草真傳後,繪畫上再度飛躍;謙虛誠實的他不負恩師所望,通宵達旦,日夜苦練,潛心感悟,在畫壇獨領風騷!吳岳秋的勤奮是記者在采訪中不曾多見的,作畫間隙休息時他會泡上一壺好茶,聽聽音樂,和多多說說話。多多是恩師劉春草的愛犬,如今,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在吳岳秋的作品中荷花、木棉、牡丹、山川、松樹常常是其最擅長的。吳岳秋喜歡荷花、欣賞荷花、畫荷花,畫得如痴如醉。他說畫家要有潔凈的靈魂,慈悲的心,這樣才能出好的作品。書畫同源,畫品如人品,通過作品可以看得藝術家的修為。
2011年出版《吳岳秋畫集》,同年10月18日作品參加劉春草北京政協禮堂畫展。2012年嶺南出版社出版《劉春草吳岳秋師生畫集》,同年,吳岳秋國畫作品由中國民航在全國機場貴賓廳發送;這一年,他的荷花作品《荷花圖》、木棉作品《花冠群香》兩幅作品入選中國郵政明信片全國發行。2013年6月出版第四冊《劉春草吳岳秋師生畫集》。2013年1月16日,「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春草、吳岳秋師生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為畫展題詞,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為畫展題詞並作序。廣東省廣東畫院黨委書記致辭,此次展覽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展覽共展出70多幅劉春草、吳岳秋的新作。專家評價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劉春草教授雖然年近九十,作品依然大氣雄渾,意趣高妙,形成了「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鮮明精神風骨;其徒弟吳岳秋的作品也讓廣大觀眾驚喜,他的木棉、荷花系列作品色彩絢麗,筆墨老辣,畫風灑脫飄逸,傳承了劉春草教授的藝術特點並形成了新時代風格。在場的收藏家無不認為,近年來嶺南畫派畫家作品收藏前景喜人,吳岳秋的作品將成為收藏家的新寵。
2013年10月吳岳秋的荷花作品《出污泥而不染》榮獲首屆澳門國際荷花展二等獎,後該作品被澳門「賞心堂」收藏。2014年春節吳岳秋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通過廣東衛視向全國人民賀歲拜年。2014年4月,吳岳秋應邀參加「中澳投資2014重慶臨空旅遊文化商貿合作論壇」,他的作品《松青峻嶺通雲氣》作為國禮贈送澳大利亞代表團,為澳方商務部收藏。如今,吳岳秋為聯合國創作的《南國木棉圖》正在創作中。墨韻生輝,大家氣象,品高淡雅,隱者之風。這是記者對吳岳秋的評價。吳岳秋說,作為嶺南畫派的傳承人,嶺南畫派傳統的撞水撞粉重渲染的技法將隨著發展而創新;自己畫筆下的錦綉畫卷,源於祖國在我心中。
② 畫國畫,有顏色的荷花的具體畫法
荷花的畫法和步驟
1、先畫正面的葉子,用大提筆或斗筆飽蘸水墨,側鋒卧筆揮寫,筆順由邊緣向中心畫。側面的葉子以稍重之墨色先畫出近處翻出的一邊,再用淡墨畫葉的背面。
2、蘸濃墨在葉臍處畫一圓圈,並在葉子的墨色將干未乾時勾勒葉脈,在靠近邊緣處多加些支脈和小脈分叉。
3、蘸淡墨以較厚實的中鋒線勾畫花瓣,從瓣尖到瓣根,分左右兩筆畫出,趁濕在瓣尖以較重的墨色「提醒」一下。
4、用中鋒蘸墨色畫花和葉的梗,並在梗上點上小刺。中鋒蘸濃墨依花心作輻射狀畫出蕊絲,並點以花葯。
花著色,可先用淡紅根據花線偏外勾染一下,再用較深曙紅染花辦,荷花色可用多種方法,在這基礎上可用深紅勾花辦上的筋,可用深紅全染後金線勾筯(稱金碧荷花)可用淡青勾染花外邊(白荷感覚)也可用色只點染局部花辦,根據喜愛和格調辦理
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寄託著人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荷花在佛教中式神聖潔凈的聖物,在人們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荷花別名蓮花、水華、草芙蓉、水芙蓉、中國蓮、六月花神等。
荷花象徵
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或間色變化,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多子的蓮蓬也象徵著多多生子。
畫家筆墨下寫意大氣的墨荷或是形象逼真、色彩鮮亮的工筆荷,我們都能從中讀出荷的美麗與純潔。亭亭玉立、玉肌水靈的荷是我們心中的聖潔仙女,無人時,靜靜的觀賞畫中的荷,總會讓人心中愉悅、神清氣爽,想起屬於我們美麗的夢。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經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它縱使是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中國畫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由於採用特製的毛筆來作畫,使得「筆墨」成為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中的重要術語,甚至有時成為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所謂「筆」,是指鉤、勒、皴、點等運用毛筆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國畫表現出變化無窮的線條情趣;所謂「墨」,則是指中國畫以墨代色,運用烘、染、潑、積等墨法,使墨色產生豐富而細微的色度變化,也就是常講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濃、重、淡、清等五種不的色度)或「興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紙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國畫具有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③ 求國畫寫意荷花的畫法
寫意荷花的畫法和步驟
1、先畫正面的葉子,用大提筆或斗筆飽蘸水墨,側鋒卧筆揮寫,筆順由邊緣向中心畫。側面的葉子以稍重之墨色先畫出近處翻出的一邊,再用淡墨畫葉的背面。
2、蘸濃墨在葉臍處畫一圓圈,並在葉子的墨色將干未乾時勾勒葉脈,在靠近邊緣處多加些支脈和小脈分叉。
3、蘸淡墨以較厚實的中鋒線勾畫花瓣,從瓣尖到瓣根,分左右兩筆畫出,趁濕在瓣尖以較重的墨色「提醒」一下。
4、用中鋒蘸墨色畫花和葉的梗,並在梗上點上小刺。中鋒蘸濃墨依花心作輻射狀畫出蕊絲,並點以花葯。
畫荷花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畫荷葉一般要求邊緣實、中心虛。葉臍附近不可添滿,多留空白。葉的邊緣是顯露筆觸的地方,盡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飾。
2、花朵要放在作品的醒目之處,花瓣的勾勒左右不要對稱,可一邊多一邊少,有松有緊。因透視的關系,花瓣的寬窄也要有所不同,要有變化多樣的姿態。
3、用墨色畫花梗和葉梗時,要做到花重、葉重,梗也隨之而重;花淡、葉淡,梗也隨之而淡。梗的變叉應避免出現垂直線和平行線,相交角度也不要過大,要有長短、粗細、濃淡、枯濕的變化。
4、為體現作品的豐富,可輔之以葦草、菖蒲、水草和苔點之類,以營造點、線、面的變化,但要注意疏密、濃淡、干濕、長短的變化和統一。
介紹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寄託著人們心中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高潔追求。荷花在佛教中式神聖潔凈的聖物,在人們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荷花別名蓮花、水華、草芙蓉、水芙蓉、中國蓮、六月花神等。
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或間色變化,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多子的蓮蓬也象徵著多多生子。
畫家筆墨下寫意大氣的墨荷或是形象逼真、色彩鮮亮的工筆荷,我們都能從中讀出荷的美麗與純潔。亭亭玉立、玉肌水靈的荷是我們心中的聖潔仙女,無人時,靜靜的觀賞畫中的荷,總會讓人心中愉悅、神清氣爽,想起屬於我們美麗的夢。
「荷花」寓意著純潔、堅貞、吉祥,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經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它縱使是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潔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這也是一種君子行為的象徵。
國畫,又稱「中國畫」,古時稱為丹青,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主要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場景的一中畫。
④ 王培東的藝術評價
《以心寫心的生動筆墨》:「大覺堂主人」,大名王培東。他的畫作、他的人品都頗有河南人那種純樸厚重的味道。王先生愛花,更愛荷花。1982年,他的大寫意中國畫墨荷《清氣長存》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君子內涵和他的獨具創意,把荷花的意境、意趣、意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北京畫院與日本南畫院聯合畫展中受到中日兩國觀眾的贊賞。
著名花鳥畫藝術家王培東,現任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兼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自幼隨父著名花鳥畫家王鑄九先生學習繪畫。1961年考入北京中國畫院研修班,拜著名畫家王雪濤為師。主要作品有《秋之旋律》、《龍騰鳳舞》、《高秋時節》、《珠璣圖》、《清氣長存》、《乾坤清氣》等優秀作品。發表有《寫意畫——中國畫發展的高級階段》等多篇論文,是位不僅注重繪畫藝術實踐,同時又注重繪畫理論探索的繪畫大家。當今,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畫家內在氣質與文化修養都可以通過畫的表現形式顯露出來,時代的風貌和民族的情節也被一一體現出來。王先生也正是這樣用他的熱情、真情實感用心體會著,直接的抒發,把自然和忘我的狀態匯集成筆尖那一泓堅強的力量,求時代之韻,寫生活之感把藝術形象變為生動的筆墨形象。王培東先生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以求藝術的創新。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持走自己的路,並在一直摸索,堅持體裁要深入生活,在表現形式上要大膽創新。」近些年來,王培東在作品中駕馭筆墨,隨心賦彩,以心寫心,創造意境,抒發感情等多方面,又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他的作品已在中國藝術界獨樹一幟。
《心系自然大朴不作——王培東的花鳥畫藝術》
2011年,王培東先生 70周歲。這一年也是他在北京畫院從藝 50周年。在北京畫院美術館為他成功舉辦了《心系自然——王培東花鳥畫藝術展》。畫展學術研討會上......美術界著名評論家、畫家紛紛給予他高度的評價。(部分摘要)
從寫實轉向大寫意
劉曦林(著名美術史論家、書畫家):北京中國畫院(北京畫院)是花鳥畫家的大搖籃。從名譽院長齊白石到院長葉恭綽再到副院長陳半丁、王雪濤、王鑄九老先生以及汪慎生、於非闇等等都是花鳥畫大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北京的花鳥畫,研究中國的花鳥畫,離了這塊沃土,離了這個搖籃,可能就只是半壁江山。這個搖籃不是硬打造出來的,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王培東也不是打造出來的,他的作品風格沿襲齊白石、王雪濤、王鑄九等老一輩的傳統,自然而然呈現出來。
他的畫經過了一個轉換過程,經歷了一個從寫實到寫意的轉換,這個轉換也是從重視寫實到重視寫意的美學的轉換。
王培東有兩個基礎,一是造化,二是傳統。這兩點是辯證的、自然而然的、缺一不可的。王培東的傳統文脈非常好,從造化這個角度來講,他研究大自然,與自然心心相印,和自然界建立了天人合一的關系。王培東的很多畫,技法是從老一輩慢慢習來的,但很多新的技法是他研究自然的過程中創新出來的。特別是他將南國的花木畫得真是新鮮,包括我們曾經常畫的藤蘿花剛開時像谷穗的樣子,很少有畫家畫它,他非常真實地把它畫下來了。這個發現,與筆與墨的經營一樣,體現了一種新的美學感受。一個花鳥畫家,能說出代表作是不容易的。他有好幾張好畫比較經典,如 1982年的那張丈二的《清氣長存》,確實體現「藕大如船花十丈、門外野風開白蓮」的境界。他的畫渾朴、凝厚、充實、有力,筆筆送到,讀他的畫要一筆一筆地讀。
師從自然 形神兼備
李樹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培東是第一批進畫院的畫家,到如今已經 50年了,是建國後畫院培養的第一代人,也是老一代畫家親自教過的。王培東源於家學,我對王鑄九先生的一副大葫蘆畫,印象深刻,既不同於齊白石,也不同於任何人。王培東還是王雪濤先生的學生,王雪濤先生對他也有直接的影響。他生活在這個時代,所以他作品的風格就很現代。說他「心系自然」,因為感覺他畫的東西,都是大家經常接觸的,比如蘿卜、白菜、高粱、老玉米等都入畫中。這些題材使人感覺他的作品不但是關注自然、關注造化,而且確實是從造化里邊又補充了很多新的東西。
另外,他始終是傳承。繼承老一代,但又在老一代基礎上發展。他沒受西洋畫的構圖、技法、三大面、五調子等表現方法的影響,一直保持傳統,保持著中國畫的元素,從章法到表現、到用筆、用色等,可以說原汁原味地把傳統接下來,又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這一點我很贊賞。就像潘天壽老先生強調的「中西畫還是拉開點距離為好」,對潘先生的觀點,我始終信奉。我覺得應該拉開距離,不要完全都揉在一起,在這方面,培東做了很突出的貢獻。
如今有人錯誤地認為,好像寫意就可以胡來。其實,真正寫意的畫家是十分重視形的,形神兼備,是中國的傳統。我覺得中國寫意畫就是要表現這個「心」,有「心」才能有「意」,才能有意境的創造,才能有意趣,才能有可欣賞的東西。
敦厚溫醇 畫出真性情
趙力忠(國家畫院畫家、研究員):看王培東的作品,有 4點感受。一是很敦厚,二是很溫醇,三是平實,四是真性情。所謂敦厚就是從畫面感覺和內容上、表現上是一種很豐富的、有層次的,有一定的重量感。而溫醇,主要表現在他的畫給人感覺很和藹、很可親、宜人,它親近人、吸引人,而不拒人於千里之外。平實是不空泛,不張揚。真性情,就是作品源於心,他的畫不造作。為什麼會有這 4點感受?根據我 20多年對他的了解,我認為他做到了另外 4點:一是專攻,心無旁騖。二是潛心,不隨波逐流。三是踏實,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四是自然,乃王培東的終極目標。
王培東的畫不跳、不打眼,但仔細琢磨後,如品茶、味很醇,耐人尋味,讓人學到東西。而那些吸人眼球、打眼的東西,如喝可樂,打個嗝一口氣就出去了,沒東西了。從藝術角度來說,我更喜歡這種醇厚的飲茶。
大朴不作 滿紙生機
劉龍庭(人民美術出版總社編審、美術評論家):對於這個展覽我總結幾句話:第一是家學淵源,第二是功力深厚,第三是滿紙生機,第四是大朴不作。
我認為弘揚中國文化,花鳥畫是一個品牌、一面旗幟。在中國畫的詩、書、畫、印,綜合的文化就在花鳥畫里邊體現得最完美、最充足和最獨特,如果說中國畫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是花鳥畫立於世界之林。
看一個畫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他的畫面是否不呆、不板、不滯、不死。王培東的畫很有活力,功力深厚。他的畫,包括竹子、樹干,包括題字,都很穩,是筆筆送到,字正腔圓,他不腐、不滑、不油、不糊弄、不蒙人。他的畫,畫如其人,很樸素。王培東這種踏踏實實很樸素的作風,我認為在今天特別值得提倡。
弘揚國粹 自覺自信
尚輝(《美術》雜志執行主編):舉辦這次展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培東先生在大寫意花鳥畫上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他的畫裡面,既有齊白石的傳統,也有是從海派流傳過來的碑學入書、碑學入畫的傳統,還有明清文人花鳥畫用筆的意趣,他把兩種筆法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另外,他在花鳥畫題材方面,把傳統題材和現代題材有機結合在一起,他是一位在承傳中進行整合和發展的畫家。
王培東成長的年代,發生了變革,受到了西方文化、西方美術的沖擊,包括寫實性和現代性。這是王培東這一代人在承傳傳統的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文化課題,也是必須解決的文化課題。在王培東身上看到的恰恰是對於傳統的一種堅守,對於傳統意象的觀察方式、意象的造型方式的一種堅守。
在建設文化強國,尤其要關注、研究和弘揚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傳統的今天,通過王培東,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花鳥畫家的承傳,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畫家發展的一條路徑。所以,我覺得王培東畫展的意義,首先在於讓我們重新審視傳統繪畫自身發展的軌跡和路線。
這個展覽叫「心系自然」,「心系自然」是表現自然的這種生態,這種生命的一種意識。心系自然」也毫無疑問是自自然然地表現自我,是王培東自我的一種個人呈現。我個人認為王培東的個性風格可用朴茂和華姿來概括,朴茂就是談到他的平實,其實這種朴茂里頭有華姿。他的這種朴實、平實,讓我們在他的花鳥畫中,看到更多的他的這種大寫意花鳥畫的精神,也正是王培東個性的自我的呈現,非常平實之中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實際上正是中國傳統或者中國大寫意精神最高的一種境界。
⑤ 國畫荷花有什麼寓意
1,荷花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或間色變化,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
宋代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意思是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贊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
2,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
南北朝佚名《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意思是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把蓮子藏在袖子里,那蓮心紅得通透底里。蓮子:和「憐子」諧音雙關。青如水:和「清如水」諧音,隱喻愛情的純潔。蓮心:和「憐心」諧音,即愛情之心。
3,意比和合。
「荷」,與「和」諧音。民間吉祥畫,「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執荷花為表徵,象徵其貌美並姓何,表示祥和吉利。
4,表示清廉。
荷花即青蓮,青蓮與「清廉」諧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為官清正,不與人同流合污,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即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君子形象。
5,代表聖潔。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⑥ 有關國畫荷花的題詞
1,《古風·其五十九》唐代:李白
原文: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白話文釋義:碧綠的荷花生長在幽靜的泉水邊,朝陽把她們映照得鮮艷無比。清秋季節,一朵朵芙蓉從綠水中裊裊舉起,茂密的圓葉籠罩著縷縷青煙。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可是誰來舉薦她們呢?眼看著秋霜漸濃,秋風勁起,難免紅顏凋謝。但願能在王母的瑤池裡生長,時時鮮艷,永不頹色。
2,《蓮花》唐代:溫庭筠
原文: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白話文釋義:碧綠荷塘搖曳的荷花激起的漣漪好像連接著銀河(星津指銀河),船槳在荷塘滑動發出扎扎的聲響,船駛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盪起細細的漣漪(應該出自《洛神賦》「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到今天蓮花都有洛神的香塵殘留。
3,《采蓮曲》唐代:白居易
原文: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白話文釋義:菱葉在水面飄盪,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4,《贈荷花》唐代:李商隱
原文: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白話文釋義: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5,《荷花》清代:石濤
原文: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白話文釋義:五寸的荷葉托著嬌艷的荷花,荷葉密密的貼在水面,但這並不妨礙彩舟的盪漾。知道四五月間夏風微掠,這些荷葉荷花的高度依舊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⑦ 陳家泠學習歷程
陳家泠,這位藝術家於1937年誕生於浙江杭州,他的藝術生涯始於1963年,那時他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師從繪畫大師潘天壽。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投身於教育,從1963年至1983年,他在上海美術學院擔任教職,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藝。
70年代,陳家泠進一步深化了他的藝術探索,師從陸儼少,專注於山水和書法的學習。他的作品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如「堆金」入選「上海-橫濱友好城市聯展」並展出於日本,而「粉紅色的桃花」則在美國三城市展出。
1984年,他的作品「開放的荷花」在南京舉行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得佳作獎,進一步證明了他的藝術造詣。同年,該作品還參加了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當代畫展」,在美國紐約等地展出,西柏林高等藝術學院也邀請他進行講學並展示作品。
1987年,陳家泠的作品「晨韻」、「清氣」等在香港藝術中心的「上海繪畫展」中展出,並受到邀請進行演講。他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美國出版界,ABRAMS出版的柯珠恩所著「新中國繪畫」(1949-1986)一書中,專門介紹了他,並以「荷花」作為封面,突顯其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不僅在亞洲,還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認可,如「荷花」和「桂林」等在1988年分別在西柏林、西德的「現代中國畫展」以及紐約的「57國際畫廊」展出。1989年的「陳家泠畫展」在香港萬玉堂畫廊舉行,這是他個人畫展的首次亮相。
1990年,他的藝術作品在「史密斯美術博物館」的「中國藝術新生代」展覽中展出,隨後,「化境——陳家泠精選作品展」在香港及新加坡舉辦,台灣的「皇冠藝文中心」也舉辦了陳家泠的個人畫展於台北。
1991年,陳家泠的作品在韓國《中國當代繪畫展》中亮相,這次展覽由韓國經濟新聞社主辦。這一年,他的作品還出現在美國本德藝術中心博物館的「亞洲美學——中國現代繪畫」展覽中,展示了他的藝術深度和國際影響力。
(7)國畫荷花清氣擴展閱讀
陳家泠,生於1937年,浙江省杭州人。中國國家畫院首聘研究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八十年代起吸收中國古代壁畫和外國水彩技法,經過反復研究和實踐,創造出具有中國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現主義特點的現代國畫新流派。
⑧ 中國畫中畫荷花最有名是的是誰
最著名的是南宋院畫家吳炳《出水芙蓉》,清陳書《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近代張大千《金荷》最著名,潘天壽《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