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藝匠荷花酒

藝匠荷花酒

發布時間: 2024-11-01 13:34:45

1. 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筆下的千年壽桃大比拼,看誰的更寫意!

「壽桃」原指神話中可使人延年益壽的桃子。漢代東方朔《神異經》記:「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方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後來人們以鮮桃、面制桃或畫的桃子祝壽,亦稱為「壽桃」。

一、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桃實千秋圖》 1699年作

此圖為八大作品中比較少見的題材,八大花鳥畫的題材多為魚、鳥、荷花,而桃實圖在後來的海派作品中至為常見,因為桃實寓意多為祝壽之用,而八大作品多為「緣物抒情」之功用,所以桃實圖很少見。

《桃實千秋圖》比較充分地體現了八大山人花鳥畫的特色,首先此畫構圖簡練,以一石和二枝桃為主體,物象並不復雜,但能做到少而又厚實得趣,畫史上少有人能得此造詣。而石頭和桃枝的結構與八大山人書法的習慣結構幾乎一致,這也是書法與繪畫相通之又一例。

構圖造型之奇亦可在此圖中略見一斑,八大山人常常出奇制勝,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白眼魚、獨腳鳥,兀立之石是八大的專利。此圖雖非常見之魚、鳥、荷花,而奇崛之勢仍令人驚嘆,石塊斜出於右上角,二桃枝從石之中橫空而出,其中一枝更是伸向右下角,與右上角呼應,中間的大塊留空既讓右上方保持充實之感,又使下方的桃枝更加有舒展之態。

二、吳昌碩

吳昌碩 桃實圖 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古代有千年壽桃之說,亦即說天上仙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是世間凡人夢寐以求的長壽之果。以千年桃食來表現獻壽內容,吳昌碩是首創,後來願為吳昌碩「門下走狗」的齊白石也這么畫。

海派名家吳昌碩畫桃特色鮮明,絕少甜俗,筆力強悍,風動勁健,更具壽而康的精神內涵。

此幅《桃實圖》繪兩棵壯實的桃樹,樹上碩果豐實,樹下一塊巨石矗立,而樹上的一枝連同桃實垂直倒偃在地。桃葉用濃墨寫出,枝葉穿插。圖中自題:"灼灼桃之華,赬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實大於斗。丙辰冬吳昌碩。"鈐"俊卿之印"、"昌碩"白文印。丙辰為公元1916年,吳昌碩時年七十二歲。

吳昌碩 桃實圖

吳昌碩 仙木桃實

《仙木桃實圖》筆墨勁爽老辣,設色濃艶沉著,吳昌碩敢於用色,反俗為雅,乃大師手段。更為突出的是這幅作品在構圖上的疏密呼應,桃樹主幹從畫幅左側呈斜勢擎天而上,上幅密枝繁葉,下幅一枝垂實,與主幹構成三角的視覺界面,密與疏的交織讓人一目瞭然,那是碩果壓枝,鴻壽滿樹。

吳昌碩 三千年結實之桃圖 1918年作

吳昌碩作畫時大膽迅疾.不多加修飾,具有自然渾朴古拙之趣。他以篆籀之法入畫,作畫如寫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往往能自出新意,形成獨特風格。

《三千年結實之桃》表現的是寓意福壽千年的壽桃。畫家只擷取桃樹的局部,用筆凝練遒勁。壽桃設紅黃二色,以沒骨畫法表現.鮮嫩嬌艷:桃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枝幹豎寫兩枝,各有不同,又一側枝呈孤形垂下,伸展生動,使畫面富有變化。題款。三千年結實之桃」不但與桃干、桃枝形成濃淡變化之趣,而且與壽桃兩相照應.讓全圖神氣內斂。

吳昌碩 千年桃實圖

三、齊白石

齊白石 1926年作 壽桃

齊白石何時開始畫壽桃,尚不清楚。通常所見齊白石畫桃,以晚年為多,桃子或畫於籃中,或畫於樹上。白石老人喜歡把桃與桃葉、桃與竹籃的比例加以誇張。如竹籃只能盛下兩個桃子,可見仙桃之非同一般!這樣的誇張手法,是從民間藝術借鑒來的——雕花藝匠出身的齊白石,對民間藝術的熟悉和大膽借鑒,是成就其藝術的一大根源。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天衣無縫的融會,在一個桃子形象中也有突出的體現。

齊白石衰年變法,多取法老缶吳昌碩;但這取法又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筆墨精神。他自己說:「我是學習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學的是筆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其中尤以畫桃極為神似。

齊白石畫桃,先以沒骨大寫意法直接用洋紅潑寫碩大桃實,滲以少許檸檬黃,再以花青、赭墨寫出葉子和枝幹,後用濃墨勾勒葉筋,設色濃重艷麗。與其畫荷花所創的紅花墨葉恰成強烈對照。不僅桃實的分布頗具匠心,極臻疏與密、藏與露之妙,即壽桃的向背光都以顏色的變化來確切地表現出來。

齊白石 1930年作 長壽圖

齊白石 1939年作 壽桃

齊白石 1940年作 壽酒

齊白石 1947年作 大壽

齊白石 1947年作 壽桃

【浦君藝術專注名人字畫15年,帶您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字畫藏品放心傳世!歡迎添加浦君藝術專業顧問:15801007123,更多撿漏作品盡在浦君藝術官方網站】

浦君藝術董事長胡桂忠與當代藝術家合影

浦君國際藝術中心15年專注名人字畫,逾100位一線大家,

帶您直接從作者手中取畫,讓您的投資藏品放心傳世!

· 國畫家:

何家英、史國良、范 曾、黃永玉、劉文西、王成喜、

馮大中、范揚、賈廣健、苗再新、林容生、南海岩、

范迪安、王明明、馮遠、尼瑪澤仁、陳佩秋、程振國、

張復興、唐勇力、田黎明等等。

· 油畫家:

靳尚誼、楊飛雲、冷軍、陳丹青、王沂東、詹建俊、

肖峰、許江、徐里等等。

· 書法家:

歐陽中石、沈鵬、張海、蘇士澍、王鏞、李鐸、韓天衡等等。

( 編輯:萌萌)

2. 關於剪紙的藝術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甚至更早。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剪紙的題材

民間剪紙的題材是很廣泛的,它既反映現實生活中群眾喜聞樂見的事物,也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剪紙藝術的題材中,我們可以看出勞動人民那種朴實、純真的思想感情。

剪紙題材的范圍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際生活題材 因為剪紙的作者大多來自農村,所以她們的作品題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實際生活,如喂雞、養豬、牧羊、放牛、騎驢趕車走娘家和抱胖娃娃,搞家庭副業,參加田間勞動,有的直接表現自己伺養的家禽、家畜,如雞、鴨、鵝、牛、馬、羊、駱駝、狗。貓等。也有的表現生活中常常見到的植物,如:梅、蘭、竹、菊、牡丹、荷花、水仙,還有各種瓜果、蔬菜等。因為這些題材都來自生活,所以剪紙作品表現的內容生活氣息就十分濃厚。

2.吉慶寓意的題材

民間剪紙在題材上的一大特點是採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諧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現手法。比如花公雞,就在公雞身上刻兒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幾朵梅花;刻上蓮花和鯉魚就寓意「連年有餘」,這里以蓮諧「連」,以魚諧「余」。

諧形法——將某一形象進行簡化作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雲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象徵法——借某一物象來表示一個概念,使人產生聯想。如桃子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鴛鴦象徵愛情、松樹象徵長青不老、牡丹象徵富貴、喜鵲登梅象徵喜事臨門……

3.戲曲人物和傳說故事

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通過戲劇等形式在全國各地廣泛地流傳著,人們不僅相互傳誦著,而且還用剪紙這一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愛與憎。如越劇之鄉的江浙一帶,民間剪紙在題材上大部分取材於當地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紅摟夢」、「西廂記」等故事的情節。京劇的發源地在北京,岡此,京劇險譜剪紙就以臨近北京的蔚縣最為著稱。此外諸如「八仙過海」、「上八訕」,」下八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間傳說故事更是剪紙普遍表現的題材。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甚至更早。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 字




其他

十二生肖
窗花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剪紙的文化背景

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花製作裝飾品。西漢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於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唐宋時期,流行「鏤金作勝」的風俗。「勝」,就是用紙或金銀箔、絲帛剪刻而成的花樣,剪成套方幾何形者,稱為「方勝」;剪 成花草形者,稱為「華勝」,剪成人形者,就稱之為「人勝」。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東方朔傳·歲時節》:天地初開,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 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陰則災。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為重,又稱「人勝節」)以七種菜為羹;剪綵 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於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

唐代大詩人杜甫以《人日》為題作詩:「此 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 酒,勝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詩人李 商隱也作有《人日》詩,詩中說:「鏤金作勝傳 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唐代李遠《剪綵》詩寫 道:「剪綵贈相親,銀 綴鳳真,雙雙御綏 鳥,兩兩度橋人,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願 君千萬歲,無處不逢春。」 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件唐代的人勝剪紙,七個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勝用於圍飾發髻。

在日本的正倉院,保藏有兩枚唐代華勝,據日本齊衡三年(公元856年)《雜財物實錄》載:「人勝二枚……天平寶字元年閏八月二十四日獻物」,日本天平寶字元年即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為羅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頌吉語:「令節佳辰,福慶惟新,曼和萬載,壽保千春。另一枚則用金箔刻了復雜的邊飾,並飾以紅綠羅的花葉,中心是一兒童在竹林下戲犬。

當時,還流行著一種用雙絲絹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稱幡勝、春勝,在立春那天,作為節日禮物,或簪於頭上,或掛在柳枝上,亦或貼於屏風。李商隱在《驕兒詩》中寫:「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意為驕兒袞師請父親在剪綵製成的春幡上寫「宜春」二字。因為立春之日為春天的首日,象徵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所以唐宋時期,人日剪綵這一民俗活動漸漸集中到立春這天,人們剪制各種幡勝、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為節日禮物。皇帝在這一天也接見群臣,並分別賜以金銀幡勝或者羅幡勝。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薩蠻」中寫道:「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有一種鳥,因頭項長有金黃色大羽冠很像插著一枝幡勝,而被命名為戴勝鳥,韋應物《聽鶯曲》中「伯勞飛過聲局促,戴勝下時桑田綠」,勝成為春歸大地的象徵。

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載:「元旦以鴉青紙或青絹剪四十九幡,圍一大幡,或以家長年齡載之,或貼於門媚。

在宋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許多工藝美術應運而生,並出現了專業剪紙藝術家。周密《志雅堂雜鈔》載:當時京城沛梁「向舊天都街,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隨所欲而成。又中瓦有餘敬之者,每剪諸家書字皆專門。其後,忽有少年能於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更精於二人,於是獨擅一時之譽。

明清人的筆記和地方誌中也有記載剪紙名家的。如《蘇州府志》載:「趙萼,嘉靖中制夾紗燈,以料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暈色。溶蠟塗染,用輕綃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芬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嚴州建德縣志》載:「林文耀,字綱齋,幼即工書,中年失明,乃剪紙為字,勢飛動若龍蛇,點畫不差毫發。室人裝璜成軸,……人稱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載:「名女,張蔡公之女也。有巧思,與人接談,袖中 細剪春花秋菊、細草垂楊.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區),絕巧奪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陳雲伯《畫林新詠》說:「剪畫,南宋時有人能於袖中剪字,與古人名跡無異。近年揚州包鈞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無不入妙。」並有詩曰:「剪畫聰明勝剪書,飛翔花鳥泳瀕魚;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清康熙時,有位宮廷畫家鄒元斗,畫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風俗畫《歲朝圖軸》畫的上端繪有垂掛著的五枚彩色剪紙「門籠」。門箋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變而來。在清代,因滿族人有剪紙的習俗,致使剪紙進入宮廷。在故宮,歷代皇帝舉行婚禮作洞房的神寧宮,牆壁按滿族習俗裱紙,四角貼著黑色的雙喜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貼著龍鳳團花的黑色剪紙;在宮殿兩旁的過道壁上也貼有角花。據說有人用紙剪成有鹿。鶴、松的「六合春」圖案,加以彩繪,貼於朝服上,連西太後都以為是綉出來的。

可以說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就沒有中斷過。她流傳面之廣、數量之大、樣式之多、基礎之深比任何一種藝術都更加突出。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她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附麗於生活,充實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追求,對生活的信念,對國富民康的企盼;她將人們平凡的生活點綴得如此瑰麗多姿,充分寄託和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她為滿足人們更高的社會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壯成長。

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戶人的小院,走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演、服裝設計、書籍裝幀、郵票設計、報刊題花、連環畫、舞台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隨著歷史的進程,許多民族的、傳統的東西被漸漸淡化、湮沒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標志應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並存,共同發展。願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

3. 中國古代不同的朝代的都城和皇宮分別是什麼

1、秦咸陽宮——阿房宮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他的都城位於現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陽背靠大山,南臨渭河。秦始皇的宮殿幾乎鋪滿了整座城市。氣吞山河的始皇帝動用了數百萬的勞工為他修建宮室,包括為他修建死後的陵墓,耗費了二十多年時間,直到他死在巡遊的路上,龐大的建築工程仍然沒有結束。

(3)藝匠荷花酒擴展閱讀:

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

(1)西漢以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為五都。《前漢書·食貨志下》:「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 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

(2)三國魏以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許縣為許昌縣」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

(3)唐代五都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都城。分別為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為傳統建築之精華。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萬象神宮即武則天明堂,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高300尺(今90餘米)。富麗堂皇,准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太後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咸陽宮是秦帝國的皇宮,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和西安市部分重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

公元前202,漢高祖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建成的長樂宮,是為漢三宮之一,兩年之後建成未央宮於是才把漢朝的都城從櫟陽遷都長安。長樂宮是西漢的政治中心,其總體上是由四組宮殿組成:長信殿、長秋殿、永壽殿、永寧殿。長樂宮是漢高祖劉邦處理政務的地方。

在歷史上,長樂宮又叫「東宮」。淮陰侯韓信就是被劉邦的老婆呂雉和蕭何誘殺在長樂宮的鍾室只內。劉邦死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就專供太後居住,遂得名。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會的地方。始建於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遷朝廷於此,以後一直是西漢王朝政治統治中心。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

大興宮,是古代傳統宮殿建築,屬於隋朝皇宮。隋朝及唐朝初年稱為大興宮,唐睿宗以後稱為太極宮,為隋高祖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興建,開皇三年建成,由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為隋朝皇宮。唐睿宗景元元年(公元710年),改稱太極宮。宮城坐落在大興城中軸線北端、大明宮之西。

唐大明宮初建於公元634年,當時,李世民在城東北角禁苑內的龍首塬上修「永安宮」讓其父李淵在那裡臨時消暑,但還未完工,李淵就死去,於是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更名為「大明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萊宮。

南京故宮,又稱南京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初的皇宮,如今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故宮位於南京城東,佔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紫禁城,即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參考資料:網路-五都

網路-古代皇宮宮殿

4. 吳中東山雕花樓有6句名言么

有,
洞庭東山,為吳中太湖東北部的一個半島,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特產豐富,是聞名中外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在東山眾多的景點中,民國建築——雕花樓,因巧奪天工、保存完好的「磚、木、石、金」雕刻藝術而著名,譽稱「江南第一樓」,並於2006年5月被列為中國文化遺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花樓」曾是民間的口頭俗稱,還有一個名字:春在樓,頗為高雅。「花落春仍在」是蘇州清代詩人俞樾殿試名句。而雕花樓主金錫之借用其意為樓取名,鏤花繪彩,配以樓外四季花木,真是美得春色常在呵!為能更好延續這一民國建築的文化遺產常葆春色,吳中區主管部門在春在樓被列為「國寶」後,即拉開了以恢復雕花樓原民國建築文化風貌,恢復水鄉山區本土自然風情為主基調的「國寶」保護規劃改造方案的帷幕。投巨資新改造後的雕花樓景區,其游覽、休閑的功能更趨完善,將形成有景點區、休閑區、配套區為綜合功能的旅遊景區。景點區主要景觀有民國建築雕花樓、明代建築狀元府第及後花園、雕花樓歷史文化陳列館、園林水榭、古亭、荷池、長廊、古樹名木等;休閑區主要有標准客房、休閑會所、土特產商場、雕花樓食府等;配套區主要有完善的停車場設施等。改造後的民國雕花樓景區,將成為蘇州環太湖大旅遊「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首席品牌景點,也將成為天堂太湖名副其實的吳中瑰寶。
「此樓應是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幾乎所有走進雕花大樓的人們,都會發出這樣的慨嘆。這里的每一副木雕、磚雕,都是靈動的音符,都可以叩響你的心弦,引發你想像的雙翅。美哉!雕花大樓。寸寸皆是精靈,皆是創造,皆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近百部影視劇在這里開機、拍攝,並獲得成功,不僅藝術家可以在這里點燃靈感,創造絢麗的藝術之春;無數的遊客,上至外國首腦,下至芸芸眾生,皆可以從這里獲取幸福的感覺,甜美的笑意,還有那綿綿不絕的遐思。
漫步在雕花大樓的走馬樓長長的迴廊里,品味深邃,品味曲折,品味遺落在這里的古鎮傳奇,也品味並不久遠的歷史和似曾相識的人生。少爺的卧室,小姐的閨房,還有價值連城的老爺、太太的紅木雕花床,落滿了歷史的煙塵。昔日的奢華,如紙張發黃的孤本,珍奇,可以細細地研讀,但並不值得人們去仿效和續寫了。哲人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人們可以從中照出什麼呢?幽深的迴廊上,空無一物。有多少腳印遺落在這里?有多少歡笑、愁苦甚至哭泣遺落在這里?有情史、野史、艷史么?樓道的一側,開了一扇小窗。那是女性從樓上偷偷窺視樓下的情況用的。據說,大半是相親,偶而,也有遇到諸如祭祖大典等女性不便親臨現場的時候,小姐們便從這里偷偷打量那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窗口無聲地洞開著,日、月從這里逝去了,一張張如花似玉的笑臉從這里逝去了,情節跌宕、情趣橫生的戲劇從這里逝去了。莫道歲月無痕,一扇窗,通往煙雨江南古鎮的春秋史,赤橙黃綠青藍紫,數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在這里上演了多少話劇?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扇窗口中,揣摩那並沒走遠的古鎮人家熟悉的背影;都可以領略愛情纏綿緋惻的韻致。樓主金先生當年經商,發了大財,可謂是氣壯如牛的大款了。他為什麼要花巨資修造雕花大樓呢。東山乃溫柔之鄉。綠柳、小河、石埠頭、木舟、拱橋、紅燈籠,看慣了上海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或許,還是覺得故鄉這片土地讓人感到溫馨和踏實。於是,大興土木,修了這座藝術宮殿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並非有意褒獎樓主,較之於今日某些揮金如土、花天酒地的大款,當年修建此樓的金先生,還是值得人們投去敬意的一瞥的。他,畢竟為後人留下了這一藝術瑰寶。蘇州出才子,連商人也有如此的藝術品味,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沿走馬樓慢慢地走,可以走進歷史,也可以走進現實和明天。漫道人生,只要啟開心扉,朋友,你在這里就可以處處聽到啟迪智慧的歌唱。
花園很小,但假山、曲徑、碧水、拱橋、亭、台、樓、閣、花、鳥、蟲、魚俱全。雕花大樓最顯著的藝術特點是細。佇立其中,不由想起一位老戲劇藝術家對他弟子的遺訓:細、細,細!中國的戲劇,最講究精細之功,一抬手,一投足,說、唱、念、白,皆有深厚的蘊涵,這才叫功夫。蘇州園林的最可人之處,就是每一個細部,都經得起人們的反復推敲、把玩。雕花大樓更是如此。以小見大,是藝術的精髓。遊人們喜歡在這里悄然而立,而奢望有月白風清之夜,看如水的月色,從那片遮掩了三樓的風火牆上無聲地漫下來,漫下來,和仙風道骨的太湖石對話,與素雅高潔的紫薇、孩兒蓮、檀香梅耳語、默默地親吻鋪花的碎石小徑,然後,靜靜地漫入遊人的胸襟,一縷清涼也罷,一絲憂傷也罷,最好,能有幸燃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那不凋的旋律,讓這極富蘇州園林特色的小小的花園,如一顆鍾情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遊人的心田裡,帶著它走南闖北,於是,艱難的生命之旅,就平添了一分綿綿的懷念和慰藉,那也是遊人最大的福分了。
建築是一種藝術。一座好的建築,不僅能使「居之者適」,還能使「觀之者暢」。雕花大樓就是這樣,除實用價值外,還能使「觀之者」獲得莫大的藝術享受。未進門,遠看去,但見蒼翠的果木掩映中,矗立著一座高大、陡峭的黑色城堡。四周高高的風火牆把牆內的一切遮蓋得嚴嚴實實,使人頓覺威嚴、神秘、幽靜。進得門去,內有兩進天井;樓上樓下,書房、客房、卧室、密室、陽台、花園……整個宅院佔地二畝,平面呈多邊形。主體建築從東到西在中軸線上依次是照牆、門樓、前樓、後樓、附屋。前、後兩樓的底層都是大廳,兩邊有廂樓連接;樓上有迴廊前後溝通,俗稱「走馬樓」,又叫「轉樓」。西面和金家原先的老宅——明代建築「施狀元府」相聯;北面的後樓是附房、雜間;東邊是一個小巧玲瓏的園林……整體布局合理、巧妙、井然有序;居住其間,高敞明亮,冬暖夏涼,舒適方便。比如東面小花園,有太湖石、假山,有孩兒蓮、古紫薇、檀香梅等奇樹嘉木,有小橋流水、亭台樓榭……像一個濃縮了的蘇州園林的「盆景」。據金徵霖老先生回憶,花園入口處的地上,原先鋪的不是鵝卵石,而是玻璃花石,形狀有長,有方,有圓,面積約有一米寬,三米長,五彩繽紛,晶瑩剔透,煞是好看。花園牆上的古龍磚雕,是他家的親戚——東山當時「四大家族」之一的翁家贈送的,為明代名匠所雕刻的。那著名的「十二生肖」假山石,則是翁家賣給他家的,價值三千銀元……還有六角亭和佛樓上的琉璃瓦,樓內配有彩色玻璃的「四季窗」等等,都令人感覺新奇、美觀。
當然,最精彩、重要、並且十分龐大的觀賞內容,是滿樓隨處可見,令人目不暇接的雕刻藝術。有木雕、磚雕、石雕、金雕;雕法上又分浮雕、圓雕、鏤空雕、陰陽雕。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石庫門內側的磚雕門樓。門樓屋脊泥塑雕刻的內容有蝙蝠、祥雲、萬年青;有「獨占鰲頭」、「天官賜福」、「恭喜發財」、「鯉魚跳龍門」……以及靈芝、牡丹、蘭、菊等各種花卉。門樓磚雕的內容繁而不亂,層次多而不紊。其上部橫勒部位雕「八仙慶壽」圖,取材於《東游記》,傳說三月三日,西王母設蟠桃盛會,八仙各帶奇寶前赴宴。這是女壽的象徵,喻為「壽」,中枋浮雕「鹿十景」,十隻鹿,十種姿勢,或卧、或立、或蹦、或跑、或趴、或竄、或昂首、或俯視、或屏氣凝神,或回首盼顧,充滿著柔和、蘊藉、閑逸、愉悅的韻味。鹿是「祿」的諧音,這里寄託著庶民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和大膽嚮往,反映了「賈而好仕」的社會心理。下枋雕「大富貴亦壽考」。說的是唐朝郭子儀官居中書令,他有七個兒子、八個女婿,而且個個都在朝為官。每逢郭子儀生日,七子八婿都到府祝壽,這種子孫滿堂的歡樂景象,是男壽的象徵,喻為「福壽雙全」。這幅雕刻構圖疏密得當,蒓任自然,人物形象生動,人情味十分濃烈,能給人柔媚輕倩之感。門樓的左右兜肚部位,分別浮雕「堯舜禪讓」和「文王訪賢」,前者喻為「德」,後者喻為「賢」。平台上部設欄桿,望柱三根,分別圓雕「福、祿、壽」寓為「三星高照,恩澤萬代」。「三星」體型苗條而不瘦弱,豐滿而不臃腫。憨厚的相貌,傳統的官服,神仙的風度,恬靜的神情都符合野史的記載。平台下端以萬川式掛落裝飾。門樓屋檐下五寸宕內設斗拱六隻,墊拱板上透雕雙喜、雙戟、如意,喻為「雙喜臨門,吉祥如意」。五寸宕兩端外側鑲葫蘆掛芽,這是子孫萬代綿延不盡的象徵。左右垂柱末端圓雕蘇式獅子,慈眉善目,相貌和藹,毫無昂揚威猛之狀,卻有溫順柔媚之態,格調古雅逸靜,風規自遠,垂柱上端浮雕「寒山拾得」,其外貌特徵均為蓬頭笑面,憨厚朴實,柔意盡致,神韻全出。一個手持荷花,一個手捧圓盒,取「和」「合」諧音,得和諧合好之意。門樓的南側面浮雕錦雞荷花。雄雞錦羽勃起,扭頸瞪眼,直視荷上小蟲,擺出一畫隨即伸喙而食的架勢,以示「揮金護鄰」;北側面浮雕鳳穿牡丹,以喻「富貴榮華」。整座門樓造型雄偉而秀逸,結構嚴密而靈巧,題材寬廣而統一,雕工精細而古雅,具有蘇派藝術的獨特風格,堪稱我國磚雕藝術的精品。
木雕的數量最多,而雕刻最密之處為第一進的樓下大廳「仰遽精舍堂」,堂中除金、石、磚雕之外,凡是木質的樑柱門窗、欄桿扶手上,無處不雕,無處不刻。如承重、擱柵、軒梁、梁墊、棹木通體雕刻「指日高升」、「鶴鹿同春」、「八仙過海」、「鳳穿牡丹」等吉祥圖案。鳥欲舒翼,花欲舞風,仙翁則抬足而不動,瑞獸則昂首而氣雄。對稱的花紋,錯落有致,疏郎多姿,彩鳳珍禽翱翔於雕梁之間,詩情畫意構成於畫壁之中。包頭梁內三個平面,都鑲著用黃楊木雕刻的《三國演義》故事,共計四十八幅。武戰人物不僅有大氣磅礴之勢,還有威嚴勇武之態。戰馬的馳騁,回轉,跨躍動物不僅與人物的動勢和諧一致,而且與戰斗的情節相協調。再有前樓下層前面的長窗和短窗上,分別雕著《二十四孝》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六塊障水板,全板通體雕飾山水人物,內容繁而不亂,層次多而不紊,雖然整幅畫面略略點綴幾株古松雜樹,卻能山大不空,石小不拙。雖是踏地浮刻,卻疏郎空靈之感尤在。作為前廳的屏障,合起來是一幅山水長卷,拆開來則是一張張山水冊頁,還有前廳廂房半窗的夾堂板和長窗的裙板上,分別浮雕「負角掛薪」、「囊螢夜讀」、「隨月讀書」、「不顧羹冷」、「與聖賢對」、「道余磨杵」等古人發奮讀書,少年登科的《二十八賢》傳說故事。廂房的山牆上都設紅木壁櫥,櫥門上分別用甲骨文和行草隸篆體淺刻「仁義成於束,孝弟根其本」等警句。那飛花草書飄然如雲,風流瀟灑,走筆行書彎環舒展,氣韻流暢,真筆隸書驚矯縱橫,神完氣足;篆書筆道蒼勁有力,深厚安祥,甲骨文瘦硬峭削,峻利沉著。書法布局分朱布白,疏密相宜,刀工穩、准、輕重、徐疾、頓挫,凝澀頗有分寸,充分凸現了民國時期香山幫藝匠雕刻藝術的精微境界。據樓主後裔金徵霖老先生回憶,原先多幅連篇的黃楊木雕共有三套:前樓大廳上的一套是《三國演義》、東廂書房的一套是《西廂記》、第二進廳上的一套是《二十四孝》。現在只剩下一套《二十四孝》搬到前廳來了。所有這些木雕作品,技法都很高超;人物刻劃栩栩如生,山水景物頗有空靈之感。
雕花大樓建於民國初期,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香山幫的典型作品,它在建築設計上除了採用我國傳統的規矩方圓、軸線分明、均衡對稱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局外,還大膽引進了西式的水泥曬台、陽台,並廣泛地採用了彩色玻璃、磨砂玻璃、鑄鐵欄桿、晴落水管、西式壁櫥、啟口地板、啟口門窗、鐵棚窗、彈子鎖洋式門……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藝術,基督教建築文化的十字表號樓梯扶手欄桿、希臘科林新式雕花檐柱等等。可見此樓堪稱中西合璧。大樓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集磚雕木刻和彩繪於一身,是繼康熙、乾隆之後,成為江南地區建築雕刻承上啟下的代表作品;成為我國近代建築雕刻史上的重要一頁,對研究我國近、現代雕刻史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東山雕花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已於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山陝甘會館的景點介紹

山陝甘會館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存建築為關帝廟部分,建造考究,裝飾華麗,其中磚雕、石雕、木雕堪稱我國古建築三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展現在面前的這個照壁素雅大方、雄偉壯觀,它位於會館建築中軸線的最南端,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它高8.6米,長16.5米,大體可分為台基、壁體和廡殿頂三部分,由青磚砌成。是磚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 照壁,又稱樹屏、照牆、影牆,俗稱「影壁牆」。照壁是中國建築獨有的形式。有的照放在大門之內,也有的放在院落門前,其功能是建築物前的屏障,擋住外人的視線,使之不能對院內一覽無余,又成為人們進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
照壁的歷史由來已久。在陝西扶風、歧山兩縣交界處發掘的西周遺址中,發現院落門前已有板築照壁的殘跡。照壁從造型上可以分為一字形、八字形和依牆式等,從用材上看又可分為琉璃制、木製、石雕、磚砌等。照壁一般多用於宮殿、廟宇和富豪之家。
開封山陝甘會館的照壁為一字形,位於會館中軸線的最南端,臨街而設,沿街東西走向,壁體高8.60米,長16.50米,厚0.65米;整個照壁可分為台基、壁體和廡殿頂三部分。系用青磚磨磚對縫而成。
台基為青石須彌座,高1.40米,是中國傳統的基座形式之一。須彌為古印度的音譯,意為妙高,是傳說中古印度山名,是人類所居世界的中心,日月環繞此山旋轉,三界諸王依此層層建立,以須彌名座,取其穩固之意。須彌座之上為照壁壁體,兩面皆砌有磚雕牡丹和回字紋花框,背面花框內的不同位置砌有18條龍紋磚。四角用石雕「雲龍捧壽」形成岔角。壁芯為石雕「二龍戲珠」圖案,該石雕內為橢圓形,外為長方形,據說這與古人認識天體有關。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會館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對「天圓地方」說的具體反映。從整體上看,壁體雄偉大方,頗為華麗。壁體之上是磚飾人物、花卉、山水、鳥獸、博古圖等,題材多樣、技法精湛。磚飾以上為廡殿頂,覆以綠色琉璃瓦。
廡殿頂,是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等級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後、左、右四坡,並分由前、後坡相交的一條正脊及前後坡與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條垂脊,因此,廡殿又稱四阿頂或五脊殿。正脊為綠色高浮雕荷花脊,兩端均置龍形大吻。大吻又稱鴟吻,龍口大開,咬住正脊,它既有較強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裝飾構件。
照壁的背後是他書寫的「忠、義、仁、勇」四個大字,成為會館一景,不少遊人在此駐足留影紀念. 照壁兩面都有磚雕牡丹和回字紋花框,框內四角有四塊夔龍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龍戲珠,刀法嫻熟,堪稱清代佳作。照壁上部為廡殿頂,檐下全部以磚雕裝飾,雕刻內容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例如各種造型的花瓶、插花、囂爐、書函、畫卷、樂器等。另外,還有一些表達人們美好願望和理想的吉樣圖案,例如這組由花瓶、幾案、蝙蝠組成的吉祥圖案,寓意「平安是福」;這組菊花,叢中有兩只鶴鵲和蘆葉的圖案,寓意「安居樂業」。更富有情趣的是,磚雕當中有一個精巧的小算盤。俗話說:「算盤一響,黃金萬兩」。看來,算盤不但是用於計算的工具,同時也是日進斗金的寶器。
清代匠師們以細膩的雕刻手法,表達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大家請看照壁中間這塊五尺見方的「二龍戲珠」石雕。這幅圖案不僅雕刻精美,而且還別有新意。兩條龍被雕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請注意二龍所戲的「珠子」。常見的「二龍戲珠」圖案中的珠多為寶珠,可這里雕刻的卻是一隻蜘蛛!原來古時商人認為,蜘蛛吐絲結網,寓意綉商的人際網路也像蜘蛛網一樣,越結越廣,越結越大,朋友遍天下,生意越做越火。照壁中間還有「忠義仁勇」四字,這是人們對關聖大帝--關羽品格的高度概括,那麼這里為什麼崇尚關羽呢?大家知道,關公老家在山西,是中國歷代推崇的武聖人,是山西人的驕傲,所以,山陝甘會館當然少不了他老人家了。 東西配殿也叫「廡」,每側各有房屋八間,分南北兩部分,均為硬山式建築。東西配殿屋檐下邊額枋、斗拱、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布木雕裝飾。木雕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山川樹木、花鳥蟲魚、亭殿樓閣、民間故事、人物傳說無不入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西廂房檐下的木雕。看到的這組圖叫「九獅戲繩」。畫面刻了九隻活潑可愛的獅子正在舞繩,獅舞繩飛上下盤旋,繩索自然流暢,獅子逗人喜愛。
「九獅」與「九世」諧音,故此圖寓意九世同堂。旁邊這組圖在西廂房梢間的額訪上是一幅民間風俗畫,此圖是一派水城風貌,幹道是水渠,街心行船上一女子懷抱琵琶正在彈奏。一人在船頭演唱,表情詼諧。船後一女子,;頭戴大沿遮陽帽,耳環垂肩,笑容可構,寬衣博袖,雙手搖櫓,悠然自得。遊船是畫面的中心,前來看熱鬧的有身騎高頭大馬的達官貴人,有輕搖合扇喜眉笑臉的公子王孫,婦女牽著兒童,老摳手扶伊翁,都爭先恐後的四面攏來,連路邊的兩位石匠也停下手裡的活計,向船頭瞧個不已。畫面刻畫25個人物,表情不同,姿態各異,一個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東廂房檐下各間的額枋上分別裝飾著武士征戰、八仙慶壽、佛門進香、八駿放牧等。八駿圖中每匹馬或靜或動,或立或卧,或啃啼打滾,或長嘶賓士,自然和諧,樂在其中。封建社會二十四孝子之一的《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一個雀替與支墩之中,幾株稀疏蕭瑟的竹子下邊跪著一個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身前長出兩棵新筍,構圖精練,主題鮮明。 中國建築磚雕是模仿石雕而出現的一種雕刻類別,由於它比石雕省工經濟,既具有石雕的耐久延年性,又能像木雕一樣的精雕細刻,所以廣為流傳。古文獻中曾有「文磚」的記載,這是指一種模製的花紋和畫像磚,這種磚由於製作工藝復雜,逐漸被磚雕所替代。漢代開始出現先制磚坯再雕刻的工藝,先堆塑或翻模成型,燒製成後再進一步精雕細琢。山東晉墓上的磚雕墓誌、甘肅嘉峪關晉墓嵌飾磚券,墓內門楣上的蹲獸和門兩側的牛、雞是早期磚雕裝飾的實例。其後是仿木構件的興起,如南北朝佛塔建築中的斗拱、平坐等。隋唐則進一步發展。
宋《營造法式》中記載,稱磚雕工藝為「斫事」。書中所提到的「事造剜鑿」,指的就是磚雕。元代磚雕比較盛行。元大都遺址出土有格紋裝飾方磚和花盤磚、磚雕走獸等,說明磚雕已由建築基座部位走向裝飾道路。到明代,磚在建築物中被大量用作為基座的牆身,並大量使用磚雕面飾,這就為磚雕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明代計成所著《園治》中曾記載用磨好的磚砌牆和擺砌門窗,說是「歷來牆垣,憑匠作雕琢花鳥仙獸,以為巧制……」。可見就施工工藝而言,明代的磚加工和磚雕操作技術都已經達到了相當精巧的程度。到了清代這種工藝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專門的行業——鑿花作,因磚雕俗稱花雕,所以工匠又稱「鑿花匠」。此時磚雕藝術進入全面發展時期。製作既精,題材亦廣,雖經匠斧,巧奪天工。南方以蘇州、徽州等地區的磚雕影響最大,風格空透靈巧。北方磚雕源於山西,風格以「大枝大葉」為主,渾厚朴實,對開封磚雕的形成和發展影響頗深。
磚雕,一般是指在燒製成的磚塊上,雕刻出圖案紋樣或生活形象的藝術。磚雕製品俗稱「花活」。但磚雕只是「花活」中的「硬活」,如果用灰堆抹成花飾,則為「軟活」。從操作意義上講,「硬花活」又稱為「鑿活」,「軟花活」又稱為「堆活」或「鏤活」。我國古代的匠師們用「鑿、打、耕、畫」和「堆、鏤、鑣、抹」來形容鑿活和堆活手法的不同,這兩句話雖然不是各種手法的完整概括,卻十分清楚地說明了硬、軟活的不同。硬活以磚為材料,操作方法以鑿打為主;軟活以灰為材料,操作方法以堆、抹、鏤、畫為主。
磚雕的選材要求極嚴,如今的青磚雕不出精美的圖案,要用澄漿磚、停泥磚。這些經過技術處理的磚,材質細致,硬度較高,色澤一致,砂眼少,敲擊沒有劈裂之聲,才能承擔雕鑿高難度的作品。會館的磚雕之所以精美,是經過多次精選的,是匠工辛勤勞動的體現。
會館的磚雕主要集中在照壁上,零星還散見於其他牆體上。
照壁的檐桁以下全部為磚雕。隨桁枋為回字邊飾,由斗拱承托的四個「壽」字紋梁頭,把上部分成五個空間,每間兩攢斗拱,上托雕刻精美的龍頭,斗拱之間的雕刻全部是按照會館主人的理想趣味而設計雕刻的吉祥圖案,幾乎每個間隔的雕飾都與「瓶」有關(見後文《說瓶》),這可能與晉商客寓汴城祈求異地平安的原因有關。除瓶之外,各種吉祥花卉、熏爐、書函、畫卷、樂器置放其間,最有意思的是,晉商將他們愛不釋手的寶物計算器——「算盤」,也雕刻在圖案中。雖不將其置放在顯著的位置,但卻反映了會館主人的內在心態。俗話說得好:「算盤一響,黃金萬兩」。加減乘除,日進斗金,進賬算賬沒它不行。這些雕刻以反映追求幸福、趨吉避凶的理想願望居多,而且生動逼真。技法以透雕、浮雕為主,做工精湛,畫面層次分明,構圖嚴謹得體。
斗拱下邊的平板枋雕以祥龍圖案,把上下分成兩大區。祥雲下為32個垂花磚柱,柱頭為龍頭,垂花分別雕成石榴、金瓜、荷花、蓮蓬等吉祥多籽造型,垂花柱與垂花柱之間由夔龍卷草圖案相連將空間鋪滿。垂花柱以下里外牆體上分布有10個長條形畫框,每個畫框飾以拐子龍紋,框內分別雕刻有「獅子綉球」、「喜鵲鬧梅」、「山雀玉蘭」、「鷺鷥荷花」、「松鼠葡萄」、「麒麟呈祥」、「八仙過海」以及「刀馬圖」等。
「松鼠葡萄」以八大串晶瑩欲滴的葡萄懸掛在藤枝上,數只松鼠跳躍其間,姿態生動,工細酷似牙雕。「刀馬圖」是雕刻中最常見的題材,一人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後邊兵馬窮追不舍,情節動人,扣人心弦。「八仙過海」圖,各仙人分乘獅子、麒麟、海馬、天祿等異獸,踏波逐浪,如履平地。這些磚雕做工精細,一般不加打磨,足見刀法之功、稜角之銳。
縱觀照壁的磚雕畫面,給人一種緊湊而不擁擠、繁麗而不冗雜、布局嚴謹勻稱、凸凹處理得當的感覺。你看,飄動的衣服袖帶、翻卷的花草葉片、生動的人物表情,飛翔的鳥、奔跑的獸,均達到了「鑿的花能拿起來,鑿的獸能跑出來」的藝術效果,可見匠心獨運,技藝高超。
遺憾的是,照壁上的磚雕經過二百多年的風剝雨蝕,有的已經面目全非了,有的雖還完整,但掉枝缺葉、失足少角,觀之令人痛惜。近些年來,磚的質地發生了變化,磚雕的用材受到了限制,又加上人們對磚雕藝術在建築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認識,以至磚雕藝術在建築中很少採用。因此,磚雕藝匠日趨減少。磚雕藝術如今更顯得異常珍貴。 木雕,是我國五大雕塑傳統(陶、木、石、銅、泥)的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類的雕塑品類。會館的建築裝飾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楊木、梨木等。一般構圖都以圓木周邊寬度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樓台、亭閣、水禽、瑞獸等為題材的作品。會館的木雕十分講究刀法和風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點去尋找材料內在的表現力,在表面的色澤、紋理、結構等微妙變化中相形度勢、因材施藝、量形取材,加以斧鑿,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韻味。中國有長期的木雕傳統,發展到清代和古建築一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而,會館的木雕藝術成就最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題材最豐。在中原地區首屈一指。
山陝甘會館每座建築物的木構件上,特別是大殿和廂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布木雕裝飾。採取的雕刻手法有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懸雕、透雕等多種技法。在人的視點與雕刻面的關繫上,創造了焦點透視、散點透視、破時空透視等藝術形式,廣泛利用有限的空間,通過起位升降、線條流暢、光影處理等造成的視點錯覺,達到了非常巧妙的藝術效果。
會館的木雕題材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與三國相關的故事有「古城會」、「長板坡前救阿斗」、「劉備訪龐統」等,這些故事畫面,構圖精練,刀法簡約,生動地把關羽、張飛、劉備、趙雲、龐統各自的身份、性格、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並重點突出了「義」、「勇」、「求賢」的主題。
表現親情和孝悌的內容有「孟宗哭竹」、「九獅戲繩、帶」等。「九獅戲繩」的畫面,獅舞繩飛,上下盤旋,繩索自然流暢,如同真繩一般,可見其刀法功底。獅子逗人喜愛,幼獅伏在母獅的背上,母慈子愛,相互親昵,頗有人情味。「九獅」諧音「九世」,寓意「九世同堂」,突出了一個「情」字。
「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東廂房的一個雀替上,幾株稀疏蕭瑟的老竹下邊跪著一個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面前長出兩棵新筍,這就是中國有名的二十四孝圖之一的「孟宗哭竹」。構圖簡練,刀法細膩,顯然寓在勉「孝」。
表現神話故事的有「放牧八駿」、「劉海灑錢」、「和合二仙」、「樵子遇仙」、「帝俊八子」、「八仙慶壽」等。這些畫面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里邊,看畫悟道,你會感到這些神仙們確有不少可愛、可敬之處。這些神仙鮮活生動,音容相貌,栩栩如生。在「放牧八駿」圖中,每匹馬或靜或動,或奔或嘶,宛若活物,有強烈的立體感。
表現民間風俗內容的有「街頭即景」、「佛門進香」等。在西廂房南北次間的額枋上各雕刻有一幅民間風俗畫。南次間一派水城風貌,主幹道是河水,船行於街心。船上一女子懷抱琵琶,正在彈奏出悠揚悅耳的曲子。一人在船頭演唱,表情詼諧。船後一女子,頭戴大沿帽,寬衣博袖,雙手搖櫓,悠然自得。畫面以遊船為中心,四周有騎馬坐轎的達官顯貴,輕搖合扇、嬉皮笑臉的公子王孫,有婦女兒童、老翁健嫗、手持斧鑿的匠人、擔擔叫賣的小販。畫里25個人物,表情不同,姿態各異,刻畫入微,惟妙惟肖。開封有「北方水城」之譽。這幅水城風俗畫是專題描寫開封還是泛指?容以後考證,再下斷語。
北次間主要描繪的是街頭即景,其雕刻的高樓、房舍、橋梁、流水比例適中,線條流暢;雕刻的人物有騎驢的老者、過路的婦女、進餐的客人、斗耍的頑童、擺攤的小販,尤其是有一個頑童將一醉翁的酒壺頂在頭上「偷」走了,醉翁在後追趕,令人感到妙趣橫生、如臨其境。這些木雕人物造型一般注意突出各人不同的年齡、面貌、神韻、衣著、動態等,避免了與南次間水城即景的形式雷同。
表現動植物的內容是山陝甘會館雕刻技藝的另一大主題。祥禽瑞獸有龍、鳳、獅、馬、麒麟、鹿、羊、猴、松鼠、仙鶴、喜鵲、鴛鴦、青蛙、鷺鷥、蝙蝠等;植物有石榴、葵果、蓬蓮、葡萄、柑橘、荔枝、仙桃、松、竹等;花卉有菊、牡丹、梅花、蘭花、荷花等。這些動物和植物都能各自獨立或相互配合形成一組組的吉祥圖案,大多是以祝願人們多福多壽、人丁興旺、祈瑞納吉、合家安康、百事如意、天下太平、錢財廣進、榮華富貴等為內容。
從刀法技藝上看,會館木雕題材的匠師們用他們傾盡心血的態度、熟練高超的技藝,充分發揮智慧和想像力,把鳥獸雕鑿得活靈活現,瓜果如同真的一般,石榴啟唇含珠,葡萄晶瑩欲滴,極富裝飾味。
尤其是大殿檐下兩側的二龍戲珠、鳳凰牡丹,雕刻得最為精彩。蒼龍騰雲駕霧、鳳凰振翅欲飛。龍頭鳳首突出於畫面之外,伸向空中。工人們匠心獨到地採取圓雕手法(民間稱為懸雕),使龍與鳳的造型適應多角度欣賞,這樣的技藝手法使龍鳳更具立體感、韻律感、跳躍感。
大殿內部梁枋上,木雕彩畫相應成趣,琳琅滿目。卷棚前後檐60個拱眼板,每板兩面雕刻,計有120幅畫面,內容多為神話、戲曲、民間故事等。每一間的上方橫樑上都有精美的匾托,說明當年的巨匾不少。內檐額枋上雕刻的「二龍捧壽」、「蝙蝠撲雲」,其技法之高超不亞於外檐。
山陝甘會館的木雕藝術,布局精巧、繁而不亂、構圖緊湊、疏密相間、豪華精麗、巧奪天工。其題材、技藝不乏典範之作,包含的史學、美學、文學、民俗學價值更是十分寶貴。以「雕梁畫棟」、「鬼斧神工」來贊美會館的木雕藝術,是恰如其分的。

6. 有關花的格言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這個世界,真正瀟灑的人不多,故作瀟灑的人多。有人認為,那種一擲千金的派頭就很瀟灑,這是對瀟灑的誤解和潮弄,這種派頭,除了證明這錢八成不是他自己掙來的外,並不能再說明什麼。
·高尚的追求,使生命變得壯麗,使精神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人生變得昏暗,使青春變得衰朽。
·在物質開拓中去開拓崇高的精神;在精神開拓中去開拓人生的價值。
·也許你航行了一生也沒有到達彼岸,也許你攀登了一世也沒能登上頂峰。但是能觸礁的不是勇士,敢失敗的未必不是英雄,奮鬥了就問心無愧,奮鬥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靈魂在耕耘中凈化,信念在耕耘中升騰。轉首回望,耕耘後是一片清新的天地,一個絢麗的人生。
·只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才能有收獲;只有奮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倘若把感情貫注到事業上去,手藝匠也可以成為極偉大的藝術家。
·我們在上路的時候,一定要帶上三件法寶,而不是赤手空拳。這三件法寶是一健壯的身體、豐富的知識和足夠的勇氣。
·所有的輸和贏都是人生經歷的偶然和必然。只要勇敢地選擇遠方,你也就註定選擇了勝利和失敗的可能。人生的關鍵在於:只要你做了,輸和贏都很精采。
·大自然是個忠實的供給者,但它只把報酬給予努力工作的人。
·生活中,諒解可以產生奇跡。諒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損失;諒解猶如一個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復仇心理鋪就的道路。
·人的美麗可愛,不僅僅是由於他的容貌,首先決定他的精神面貌。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永遠是年輕和美麗的。
·言行適度,凡事想到別人,是君子的兩大特色。
·最難抑制的感情是驕傲,盡管你設法掩飾,竭力與之斗爭,它仍然存在。即使你敢相信已獎它完全克服,你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謙遜而感到驕傲。
·事業恰似雪球,必須勇敢往前推,愈推愈滾愈大,但是,若在途中停下,便會立刻融化消失。
·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而今天則是你唯一擁有的現金。
·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羅盤,使人們在暴風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的人,如果找不到機會,他們就會自己創造機會。
·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她能寫出未來的結局。
·人生是短暫的,這句話應當提醒每一個人去從事他要做的一切事情。
·世界上最長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生命是一程旅途……人們所有的享受與幸福只不過是生命路旁的旅社,供人們稍事休息,好讓人們增添精力到達終點。
·今天盡你的最大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許就能做得更好。
返回 ~

7. 探討中國古代陶器紋樣的象徵性

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傳統圖案紋樣豐富多彩,璀璨奪目。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巨大財富。五、六千年以前,我們祖先創造彩陶文化,其後的各個時代都曾產生過許多的工藝品,如:青銅器、陶瓷、絲綢、漆器、金銀錯、玉雕、牙雕、磚石雕刻、刺綉、編織、蠟染等等。從那些變幻無窮、淳樸渾厚的各類裝飾圖案紋樣里,我們可以看出各個時代的工藝技術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這些是我們研究民族發展史、民族美學、民族心理學、民風民俗學等極有價值的依據,同時,也構成了發展現代工藝美術的重要先導。許多傳統圖案經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為此,我們在進行學習時,不可忽視從中國古代傳統圖案中汲取寶貴的營養。

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圖案,在選題、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點,是與其功能、材料質地、藝匠加工方式分不開的。下面我們分期作以下簡要介紹。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葯)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中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經過世世代代藝人的努力創造,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的完整的藝術體系。盡管服務對象有所不同,題材內容也各有差異,但不可否認是出自勞動者之手。在最典型的那些喻意和諧音吉祥圖案里,往往寄託著最美好的理想,即使在那些直接服務於宗教或封建統治階級的圖案里,其間仍然程度不同的閃爍著民族精神的光輝,顯示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驚人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7、深入生活與學習遺產

我們似乎是生活在到處都能見到木雕藝術和木活細作的環境之中,從木作門窗、硬木傢具、架子床、十景櫥櫃到鑲嵌掛屏、杌凳、幾案、托架……都離不開精美的造型、雕花設計與款式布局的處理,以及榫卯斗拼的結構製作施工。特別是在明式傢具中所深蘊著的典雅的審美精神。正如我國已故著名的明式傢具研究專家楊耀先生所出指出的:「我國明式傢具造型簡炬輕巧,而不笨重沉悶。線條流暢活潑,而不呆板粗劣。雕刻恰當有趣,而不是繁瑣無目的的。我們從明式傢具上見到簡美的雕刻圖案中,發現它引用了銅器、玉器、陶器以及建築上多種花紋。這些花紋一旦被採用到傢具上,都具有較精煉的發揮,足以表明我國木雕技術到了明代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

圖案源於生活,生活是圖案創作的源泉,這是圖案創作的客觀規律,這是一個根本點,忽視這一點,圖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不可能產生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圖案設計,而失去生命力。

「要認真向遺產學習,這是學習圖案入門的第一把鑰匙。」(雷圭元《基礎圖案》),圖案藝術是我們祖國傳統藝術中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原始社會的彩陶,奴隸社會的青銅器,封建社會的金銀器、漆器、絲織、雕刻等等,是近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祖國文化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研究、借鑒優秀的圖案遺產,對於掌握圖案的創作規律、熟悉圖案的形式美的法則、密切圖案與生活、生產的聯系,無不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參考價值。同時,學習優秀的圖案遺產,增強我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圖案題材、形式、風格的多樣化,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精神指導下,創作具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精神的圖案,促進我國圖案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 近代國外名畫有哪些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內期油畫代表作容《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

趙無極,華裔法國畫家。生於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畫作品《綠色花瓶》、《蓮花》、《11-12-70》

畢加索:《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 者》、《雜技演員之家》;

梵谷:《食土豆者》、《塞納河濱》、《向日葵》、《郵遞 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 《星光燦爛》、《梵谷在阿爾勒卧室》、《歐韋的教堂》;

保羅·塞尚:《綁架》、《聖安托萬的企圖》(均為英國私人收藏)、《解剖》、《黑人西比翁》、《巴德萊娜》以及《痛苦》、《現代奧林匹亞》(後兩幅為盧浮宮收藏)

熱點內容
蝴蝶蘭蓮花語 發布:2025-01-11 20:50:40 瀏覽:821
茉莉花張楠 發布:2025-01-11 20:49:53 瀏覽:839
佛手盆景吧 發布:2025-01-11 20:47:36 瀏覽:96
山茶花嫁接技術 發布:2025-01-11 20:36:50 瀏覽:233
海棠依話劇 發布:2025-01-11 20:35:59 瀏覽:507
php花店 發布:2025-01-11 20:35:10 瀏覽:516
廣場舞紅玫瑰楊麗萍 發布:2025-01-11 20:35:08 瀏覽:373
荷花盤子6 發布:2025-01-11 20:30:16 瀏覽:222
上海紫萱花藝 發布:2025-01-11 20:24:16 瀏覽:538
情人節關聯語 發布:2025-01-11 20:14:30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