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甬劇拔蘭花唱詞

甬劇拔蘭花唱詞

發布時間: 2024-11-16 03:33:09

A. 改良甬劇形成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在1736年至1820年間,有大量寧波籍人來上海經商。1798年,寧波旅滬同鄉會已在上海城廂北門外購了30多畝土地,建造了正殿五楹的四明公所。

1843年,上海開埠,當時的上海知縣藍蔚雯是寧波定海人,寧波人在滬勢力與日俱增,而這正是甬劇較早進入上海的背景。

1880年,寧波串客演員鄔拾來、杜通堯等受茶館老闆馬德芳、王章才之邀來上海,在小東門鳳凰台、白鶴台等茶樓演唱。

串客是最早進入上海演唱的外來戲曲劇種之一。寧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戲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對襟衫,下圍竹布裙,有的則戴氈帽,穿蒲草鞋。

而在一些清客戲中,文人多著長衫,戴紅頂子的丘帽,穿雙根梁鞋。演員表演對子戲時,大都只有隨身道具,舞台上最多是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

串客所演劇目大都是一生一旦、二生二旦等小戲,如《借披風》、《綉荷包》、《拔蘭花》、《賣餛飩》、《秋香送茶》、《雙落發》等,情節大抵為表現男女愛情故事。

串客伴奏比較簡單,以一鑼一板為主。隨著觀眾欣賞要求提高和演出市場競爭激烈,寧波串客在演出劇目、唱腔及伴奏、舞台美術及化妝,都有一定豐富與發展,逐漸演變成寧波灘簧。

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浙江舟山地區的女演員筱愛春、筱鳳春等來上海登上舞台。金翠玉、金翠香、傅彩霞、呂月紅等女演員先後在新新、永安、福安等游樂場演出,寧波灘簧實行了男女合演,行當也進一步豐富。這個階段灘簧班社發展很快,最多時達20個。

20世紀20年代中期,由於女演員登台演出,代替了男旦,加上上演的劇目又主要表現城鎮生活,有些女演員常常忽視登台化妝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紀30年代後期,旦角開始穿旗袍,有的還穿上當時流行的時裝登台演出。演員的衣著基本上不講究人物角色的生活年代。演員在茶樓、酒館演出一般不用布景。

寧波灘簧在上海演出期間,因編演內容觸及時弊,引起租界工部局的不滿,被下令禁演。後經人疏通,被迫改名「四明文戲」、「甬江古曲」。

1936年8月,上海游藝協會將四明文戲改名為「改良甬劇」。之後,部分演員受兄弟劇種進行藝術改良的影響,為使劇目題材擴大,曲調豐富,競相聘用文明戲演員當編導,編演時裝大戲。

在文明戲時期,寧波灘簧表演時,旦角臉部開始用鉛粉打底化妝,嘴唇化妝一般用蓋有金印的胭脂板塊,攜帶方便。而那些經濟條件較差的戲班,演出化妝以紅紙沾水之後搽敷臉面,又以鍋底灰作煤黑。

1939年,金翠香特邀文明戲編導葉峨樵為編劇,在中南飯店演出根據京劇《清風亭》改編的《天打張繼寶》,並使用布景和燈光,獲得成功。

後來,又從文明戲移植了不少大戲,如《啼笑姻緣》、《三縣並審》、《楊乃武》等,以及重新編演的《金生弟》、《孤女魂》等。

《啼笑姻緣》講述樊家樹到北京求學,在天橋遇到唱大鼓的姑娘鳳喜,並萌生好感。經幾次接觸,本著樂善好施的性情,樊家樹送鳳喜到學堂念書。但是母親病重,樊家樹於匆忙中,安置了鳳喜一家三個月的費用,山盟海誓地要她一家安心等他回來,自然是有好結果。

然而,在他走後不久,鳳喜結識了軍閥劉將軍。一面迫於劉將軍的淫威,一面迫於劉將軍的權勢和金錢,兼有那沒見識的娘和不爭氣的叔叔的串綴,鳳喜很快和劉將軍結婚。中間雖有樊家樹囑托過的關家婦女搭救,但看到鳳喜一家這等沒志氣,不免替樊家樹嘆息罷了。

樊家樹回來後徹底明白自己的痴情不過是一廂情願。雖放下手來,欲愛戀關姑娘。但關姑娘已經跳出世俗外,極力撮合他和富家女何小姐。何小姐終於得以與家樊樹成就姻緣。

在劇目題材擴大的同時,曲調也有了豐富與發展,經常演唱的聲腔除灘簧調為基本曲調外,還有五更相思、一匹布、滿江紅、四大景等。

20世紀40年代的改良甬劇時期,演員才真正開始注意服飾的舞台效果。因為大都上演時裝大戲,舞台上開始用實物作道具,男角用摺扇,女角拿一塊手帕,或用其他一些十分簡單的生活用品。

在甬劇歷史上,並無臉譜的記載。一般丑角都是安顆痣或抹上一些白粉,有的則包帽後羊角髻。一些年老的生角則在化妝上多以描繪、粘貼皺紋、胡須等來代替髯口。有的男旦在上海茶樓和娛樂場所演出,為了彌補體型上的不足,特別注重化妝和服飾的藝術效果。

1940年以後,甬劇化妝大都運用水粉,而眉毛略用毛筆蘸墨描畫,直到1950年以後,甬劇化妝才開始用上油彩。

B. 什麼甬劇好看

抱歉、我沒看過甬劇、不過幫你找了找、
《借披風》、《綉荷包》、《拔蘭花》、《賣餛飩》、《秋香送茶》、《雙落發》
【五更相思】、【一匹布】、【滿江紅】、【四大景】
《半把剪刀》、《雙玉蟬》、《天要落雨娘要嫁》
《高尚的人》、《東風吹春》
http://ke..com/view/457728.htm

C. 鐢鍓ф嫈鍏拌姳鏄浠涔堣皟

瀹冨睘浜庡畞娉㈣皟銆
鐢鍓ф嫈鍏拌姳鏄涓縐嶅父瑙佺殑浼犵粺鎴忔洸鍓х洰錛屽睘浜庣敩鍓э紙嫻欐睙瀹佹嘗鍦版柟鎴忔洸錛夌殑涓縐嶃傛嫈鍏拌姳鐨勮皟寮忔槸鎸囨紨鍞辮ュ墽鐩鏃舵墍閲囩敤鐨勯煶璋冨拰闊充箰鏇茶皟銆傜敩鍓ф嫈鍏拌姳鐨勮皟寮忓睘浜庡畞娉㈣皟錛屽叾闊寵皟鐗圭偣杈冧負濠夎漿鏌斿拰錛屾棆寰嬩紭緹庡姩浜恆
鍦ㄦ紨鍞變腑錛屾紨鍛橀氬父浼氳繍鐢ㄥ悇縐嶆妧宸у拰琛ㄦ紨褰㈠紡錛岄氳繃闊充箰鍜屽敱鑵旂殑緇撳悎鏉ヨ〃杈懼墽鎯呭拰瑙掕壊鐨勬儏鎰熴傛嫈鍏拌姳鐨勮皟寮忔槸鐢鍓т腑鐨勪竴縐嶅吀鍨嬭皟寮忥紝涔熸槸鐢鍓ц壓鏈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嗐

D. 甬劇是何處地方的劇種

甬劇,早期曾名「串客」,寧波灘簧。它是源於浙江寧波地區、流行於浙江東部和上海市的戲曲劇種,與浙江的姚劇、湖劇一樣,同屬灘簧腔系。

該劇的起源有二說,一是認為系由寧波地區田頭山歌、馬燈調融合盲人「唱新聞」發展而來,另一說是一些甬劇老藝人認為「串客」與寧波亂彈的合流。

甬劇是最早進入上海演唱的外來戲曲劇種之一。清光緒六年(1880年)寧波串客藝人(業余從藝出身)鄔拾來、杜通堯等受茶館老闆馬德芳、王章才之邀來上海,在小東門「鳳凰台」、「白鶴台」等茶樓演唱。因為早在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年),已有大量寧波籍人來上海經商。嘉慶三年(1798年)寧波旅滬同鄉會已在上海城廂北門外購了30多畝土地,建造了正殿五楹的「四明公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當時的上海知縣藍蔚雯是寧波定海人,寧波人在滬勢力與日俱增,而這正是甬劇較早進入上海的背景。

串客進入上海後,隨著演唱藝術的豐富與發展,經歷了寧波灘簧、四明文戲、改良甬劇、新甬劇幾個階段,形成了能適應廣大觀眾審美要求,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戲曲劇種。

早期所演劇目大都是一生一旦、二生二旦等的小戲,如《借披風》、《綉荷包》、《拔蘭花》、《賣餛飩》、《秋香送茶》、《雙落發》等,大抵為表現男女愛情故事。伴奏比較簡單,以一鑼一板為主。隨著觀眾欣賞要求提高和演出市場競爭激烈,寧波灘簧在演出劇目、唱腔及伴奏、舞台美術及化妝,都有一定豐富與發展。尤其是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浙江舟山地區的女藝人筱愛春、筱鳳春等來滬登上舞台和金翠玉、金翠香、傅彩霞、呂月紅等女藝人先後在新新、永安、福安等游樂場演出,寧波灘簧實行了男女合演,行當也進一步豐富。這個階段灘簧班社發展很快,最多時達20個。

寧波灘簧在上海演出期間,因編演內容觸及時弊,引起租界工部局的不滿,下令禁演。後經人疏通,被迫改名「四明文戲」、「甬江古曲」。但在進入30年代後,國民黨政府又以「四明文戲內容淫穢,有傷風化」,被上海市教育局禁止演出。1936年8月,上海游藝協會將「四明文戲」改名為「改良甬劇」。之後,部分甬劇藝人受兄弟劇種進行藝術改良的影響,為使甬劇劇目題材擴大,曲調豐富,競相聘用文明戲演員當編導,編演時裝大戲。1939年,金翠香特邀文明戲編導葉峨樵為編劇,在中南飯店演出根據京劇《清風亭》改編的《天打張繼寶》,並使用布景和燈光,獲得成功。嗣後又從文明戲移植了不少大戲,如《啼笑因緣》、《三縣並審》、《楊乃武》等,以及重新編演的《金生弟》、《孤女魂》等。

E. 杭州灘簧改革與發展

在當前的環境下,將杭州灘簧的三個戲劇種類——錫劇、甬劇和滬劇融合,以形成一個能被長三角地區觀眾廣泛接受的新劇種,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這種整合實質上是將原有的三個劇種的觀眾群體合並,實現藝術上的「三合為一」和觀眾數量的擴大。然而,由於昆劇系各劇種如錫劇、甬劇和滬劇在舞台語言(包括唱腔和念白)上的地方特色強烈,導致它們在向外擴散時遇到困難。比如,甬劇《典妻》的成功並未能吸引更多地區觀眾,因為方言差異成為了障礙。這就突顯了地方戲曲語言過於「鄉土化」對傳播的限制。


盡管三個灘簧劇種在藝術表現上,如舞蹈動作、舞台形式和劇目等方面有相似之處,但語言差異曾是阻礙它們融合的難題。滬劇、甬劇和錫劇的舞台語言,雖然在日常交流中有許多通用詞彙,如「儂」和「吃飯」,但在唱腔音樂上,它們共享的「灘簧腔調」成為了融合的基礎。例如,滬劇的「紫竹調」在錫劇和甬劇中也常見,而錫劇的基本曲調如「大陸板」和「鈴鈴調」也被滬劇和甬劇採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劇目題材上的同源性也為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早期的灘簧小戲如《庵堂相會》和《拔蘭花》是三個劇種共享的,後來雖然各自發展,但仍保持著藝術上的親近。隨著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以上海話為基礎的「長三角官話」在區域內逐漸流行,這為將這三個劇種的舞台語言統一為體現吳越地域特色的語言提供了條件。例如,無錫和常州的錫劇團使用本地方言,而南京的錫劇團則更接近滬劇語言,這表明語言的整合是融合的關鍵,像越劇改革中通過去除地方方言,創造了一種通用的藝術方言,這為灘簧劇種的融合提供了借鑒。


總的來說,杭州灘簧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從語言的統一著手,去掉過於地方化的方言,以一種新的「長三角官話」作為舞台語言,讓蘇南、浙北和浙東的觀眾都能理解和欣賞,這將是實現灘簧劇種融合的關鍵步驟。這樣的改革已經在越劇的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5)甬劇拔蘭花唱詞擴展閱讀

簡稱「杭灘」,為江浙灘簧一支,用杭州方言演唱。據傳,杭灘起源於宋室南渡,康王建都杭州,患病在床,杭人為迎逢康王,創造這種坐唱曲藝形式,故又有「安康」之稱。杭灘以坐唱形式,五、七人為堂,也有多至九及十一人的。角色分生、旦、凈、丑四種;生又分小生、老生,旦又分彩旦、小旦、老旦。藝人自操樂器,邊拉邊唱。樂器有胡琴、琵琶、三弦、箏、笙、簫、笛、鼓板,有時也用洋琴。曲調包括灘簧、弋腔、崑曲和小調等,曲牌有「西江月」、「點絳唇」、「醉花蔭」、「滿江紅」等二十多種。

F. 適合初中生的初學者唱的戲有哪些最好是越劇和甬劇的。

越劇
《紅樓夢》《五朵金花》
《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版》《權孟麗君》
《祥林嫂》《沉香扇》《打金枝》《長樂宮》 《木蘭從軍》等中的選段;
甬劇
打窗樓》《拔蘭花》《雙落發》《賣草囤》《磨豆腐》
《白毛女》《借披風》《綉荷包》 《雙玉蟬》 《田螺姑娘》 《紅岩》等中的選段。

熱點內容
秘制梔子花 發布:2024-11-16 05:55:48 瀏覽:494
鮮花網華強北 發布:2024-11-16 05:54:22 瀏覽:446
摺扇梅花 發布:2024-11-16 05:46:46 瀏覽:505
綠植房視頻 發布:2024-11-16 05:37:56 瀏覽:680
吉林市花卉 發布:2024-11-16 05:36:32 瀏覽:122
茉莉花要開花的圖片 發布:2024-11-16 05:34:45 瀏覽:882
延慶百合花節 發布:2024-11-16 05:34:03 瀏覽:298
老款梅花手錶價格 發布:2024-11-16 05:30:52 瀏覽:915
櫻花草文案 發布:2024-11-16 05:23:13 瀏覽:446
玫瑰餃視頻 發布:2024-11-16 05:18:44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