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池采風

荷花池采風

發布時間: 2024-12-12 08:15:42

Ⅰ 關於蓮花池的詩句古詩

1.關於蓮花池的好詞好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采菱詩》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

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氣麗廣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蓮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

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二首》梁·簡文帝(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度,蓮多摘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常聞蕖可愛,采擷欲為裙。

葉滑不留綖,心忙無假薰。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詠江南可采。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采菱詩》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紫菱喚帆亦可采,試以緩愁年。

參差萬葉下,泛漾含豎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氣麗廣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蓮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

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二首》梁·簡文帝(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度,蓮多摘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常聞蕖可愛,采擷欲為裙。葉滑不留綖,心忙無假薰。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詠江南可采蓮》南朝·梁·劉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同心芙蓉》南朝·梁·朱超 青山麗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紅葉並出房。日分雙蒂影,風合兩花香。

魚驚畏蓮折,龜上礙荷長。雲雨流輕潤,草本應嘉祥。

徒歌江上曲,誰見緝為裳。 《賦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陳·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 《采蓮曲》陳後主 相催暗中起,妝前日已光。

隨宜巧注口,薄落點花黃。風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長。

波文散動楫,茭花拂度航。低荷亂翠影,采袖新蓮香。

歸時會被喚,且試入蘭房。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采蓮曲》唐·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談鏈大何稠疊螺式污泥脫水機;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正逢浩盪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曲池荷》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古風》(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子夜吳歌(其二)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李白(摘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采蓮曲》唐·賀知章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

2.宋代詩人楊萬里贊美蓮花池的蓮花的詩

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原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絕。此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然後順理成章,具體描繪這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後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又凝練含蓄。

3.描寫普陀山蓮花池的詩句

康有為用「觀音過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的詩句贊頌普陀山之勝景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名山,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9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從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

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 。

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

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亘、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不少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的標志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遊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編輯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憑借其特有的山海風光與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眾多文人雅士來山隱居、修煉、游覽。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

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都曾來山修煉。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

宋陸游、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後登山游歷。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跡極為豐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紫衣、賜字、賜佛經,禮遇有加;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歷經數十年艱辛的建設、開發和保護,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日趨規范化、制度化,旅遊秩序井然,景區社會穩定,相繼榮獲了「國家級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還通過了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獲得全國第四家ISO14001國家示範區榮譽等。 優越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旅遊服務使普陀山常年遊人如織,佛事四季不斷。

2004年接待遊客 230多萬人次。每年三大香會節以及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遊節期間,遊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誠朝拜,一派「海天佛國、琉璃世界」庄嚴而又繁榮的景象. 普陀山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為集禮佛觀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島考察、書畫寫生、影視攝制,民俗采風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區。 編輯本段十二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

其風景點數又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覽普陀山的歷代名人曾憑各自的觀感,分別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頌贊。

明代文學家屠隆的詠「普陀十二景」詩: 梅灣。

4.描寫普陀山蓮花池的詩句

康有為用「觀音過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的詩句贊頌普陀山之勝景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名山,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9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從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

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 。

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

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亘、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不少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的標志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遊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編輯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憑借其特有的山海風光與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眾多文人雅士來山隱居、修煉、游覽。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

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都曾來山修煉。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

宋陸游、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後登山游歷。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跡極為豐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紫衣、賜字、賜佛經,禮遇有加;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歷經數十年艱辛的建設、開發和保護,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日趨規范化、制度化,旅遊秩序井然,景區社會穩定,相繼榮獲了「國家級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榮譽,還通過了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獲得全國第四家ISO14001國家示範區榮譽等。 優越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旅遊服務使普陀山常年遊人如織,佛事四季不斷。

2004年接待遊客 230多萬人次。每年三大香會節以及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遊節期間,遊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誠朝拜,一派「海天佛國、琉璃世界」庄嚴而又繁榮的景象. 普陀山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為集禮佛觀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島考察、書畫寫生、影視攝制,民俗采風於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區。 編輯本段十二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

其風景點數又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覽普陀山的歷代名人曾憑各自的觀感,分別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頌贊。

明代文學家屠隆的詠「普陀十二景」。

5.關於蓮花的詩句作為題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題記。

周敦頤的《愛蓮說》流傳至今,它文章里的一句話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的文章里記述了菊、牡丹、蓮花三者之間的關系,菊是隱逸者,牡丹是富貴者,蓮花是君子,前二者都是為了襯托蓮花,襯托蓮花的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等品質。

這次到瀘州來,聽說新修了一個蓮花池,所以我和我的親戚朋友今天才慕名而來,欣賞這流芳百世的蓮花。

一走進蓮花池,我就被這景觀驚呆了。發現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

遊客們拍照的拍照,欣賞的欣賞,絡繹不絕。

雖然今天的陽光十分刺眼,但是大家都抱著欣賞幾千年來被文人雅士所贊揚的心態,就是再熱也都不怕了。蓮蓬參天碧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有的蓮花在蓮蓬下,就像母親呵護自己的小孩,彷彿又像一把傘幫蓮花遮擋住太陽的光輝。在風雨中,蓮蓬就是蓮花的庇護所。不管風有多大,雨有多大,蓮蓬都是在默默地保護著蓮花,它不受風吹襲的干擾,也不怕雨滴在它身上活蹦亂跳的亂舞,所以在此,我認為蓮葉也是值得贊美的,因為它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放眼望去,都是蓮葉,在蓮葉與蓮葉之間也夾著蓮花,看到此景,我不經意間吟起一位古人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花有的是紅的,紅得像蘋果一樣,恨不得去咬上它一口。也有的是白的,白的像雪,好像這里才下過雪一樣,只不過還有些雪沒有融化。有的是粉紅色的,粉紅色的像霞,像朝霞一樣再細看,還有青蛙在蓮花旁停留,彷彿它也在欣賞蓮花,欣賞它的美,欣賞它的不慕榮利的高尚品德,當遊客一來,它又「撲通」一聲跳入了水中。它們有的正含苞欲放,它們看見別的蓮花都開了,唯獨它們自己沒開,它們看起來有些著急了,心想:我開了一定要跟它們比比美,看誰更美麗。蓮花們爭先恐後地開放著,彷彿都想和自己的同類決一高下,看看誰開的蓮花最好,最受遊客們的喜愛。我看到了罕見的並蒂蓮,所謂並蒂蓮,也就是蓮花並排在一起,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駐足觀賞,我也過去看。它們兩朵蓮花就像親兄弟一樣,花瓣觸碰著花瓣,就像手拉著手,代表它們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蓮花就是這樣,因它的品質而得名,因別人的歌頌、贊揚而得名,因目睹了它的真容感慨萬千而得名。此次觀賞蓮花,更讓我對周敦頤的《愛蓮說》的這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

6.慈仁寺蓮花池>古詩的意思

慈仁寺荷花池

(清)何紹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①風過欄干水不波。②

想見夜深人散後,③滿湖螢火比星多。④

【注釋】

①倒影浸天河: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銀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是由許

多恆星構成,通稱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沒吹起波紋。

③想見:由推想而知道。這里含有想像得到的意思。

④螢火:指螢火蟲的亮光。螢火蟲:昆蟲名,腹部末端有發光的器官,

能發帶綠色的光。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詩。夏天夜晚,人們坐在

荷花池邊,看到天空的銀河和池塘內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

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銀河裡一般。微風吹過池邊的欄桿,池塘里的

水也沒興起波紋。可以想像,夜深人們散去以後,水面上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它們的螢光映入水中,可能會比星星還要多。

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虛實兼寫,以動襯靜。前兩句寫眼前之景,後兩句

寫想像之景。實景寫靜,而想像中的虛景,卻以螢火飛動,映入水中,以動

寫靜,動與靜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歷代傳誦的名篇。

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跑男浪花一朵朵藏語版 發布:2024-12-12 10:40:15 瀏覽:300
距離情人節還有幾天 發布:2024-12-12 10:26:49 瀏覽:261
課文像一朵朵 發布:2024-12-12 10:22:03 瀏覽:278
二階堂百合有小孩嗎 發布:2024-12-12 10:08:33 瀏覽:795
綠植小程序 發布:2024-12-12 09:54:45 瀏覽:320
夜百合女孩 發布:2024-12-12 09:45:26 瀏覽:790
金源花語都 發布:2024-12-12 09:26:44 瀏覽:288
浪漫情人節黑板報 發布:2024-12-12 09:24:14 瀏覽:815
花店大數據 發布:2024-12-12 09:24:04 瀏覽:289
茶花愛你哦 發布:2024-12-12 09:20:43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