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形酒器
① 宋代金銀器的器型是怎樣的
江蘇省南京幕府山宋墓發現的雞心形、蝌蚪形金飾,龍鳳、團龍、如意金簪和金絲櫛背,都以其小巧玲瓏的形制顯示出造型工藝技巧的高超。
這時,同一種金銀器皿的造型還往往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制,如杯、盞就有五曲梅花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八角形及荷葉形、蕉葉形、重瓣菊花形、桃形、柿形、瓜棱形與柳斗形等。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宋代鎏金覆瓣蓮花式銀盞,即分作單瓣、重瓣和復瓣型3種。該盞通高5.3厘米,口徑9厘米,重6.5克,鎏金。
直口平唇,弧圓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鏨刻一周花蕊紋,盞體錘揲出外突的覆蓮瓣,圈足鏨刻重瓣覆蓮及聯珠紋。盞內底心錘出隱起蓮蓬,含蓮子13枚,周刻花蕊紋兩周。整盞紋飾猶如一朵怒放的蓮花,具有古樸清雅的風格。
盤除圓形外,還有海棠形、五瓣梅花形、六瓣菱花形、重瓣菊花形及八角形和四角如意雲頭形。盒也有圓形、八瓣花形、八棱菱花形、十二曲花瓣形與三十二曲花瓣形等多種。
宋代有大量仿古青銅禮器形制的銀器,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和江西省樂安窖藏的乳釘紋凸花銀杯等,為使其外觀具有銅器的渾厚凝重感,而採用了前所未見的夾層合成法製作,表現出靈活多變的加工技巧。
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口徑8.7厘米,底徑5厘米,通高7.1厘米,重178克。直頸,侈口,圓鼓腹,圈足,雙獸首耳,風格渾厚凝重,盞內外壁為夾層,盞內素麵,頸外飾兩周雷紋,腹部為雷紋地斜方格乳釘紋,獸首耳正面作雷紋地乳釘紋,圈足下部有一道雷紋。
宋代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繼承和發揚了唐代的傳統。裝飾花紋多按照器物造型構圖,並採用新興的立體裝飾、浮雕形凸花工藝和鏤雕為主的裝飾技法,將器型與紋飾結合成完美和諧的整體,使器物具有鮮明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如河北省定州塔基發現的宋代纏龍銀瓶和銀塔,龍的形象栩栩如生。
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蟠桃鎏金銀盞採用立體裝飾,於半桃體形的盞口沿上焊接出形態逼真的枝葉,既為裝飾又是把手,還在盞內底壓印有「壽比蟠桃」4字,將器型、紋飾、實用及寓意融為一體。
五曲梅花鎏金銀盞,是1981年在此出土。其口徑9.4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1.5克。銀盞敞口,呈五曲梅花形,深腹;五曲花口圈足,外侈。盞內壁每一花瓣區間刻有形態各異的折枝梅,底心凸飾梅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紋帶;凡文飾處均鎏金。
銀盞為酒具。使用貴重的銀質酒器,在宋代官府及民間上層社會中十分流行。宴席上擺上一套銀餐具,其豪華氣派更能增添宴會氣氛。這件五曲梅花鎏金銀盞造型別致,文飾精美,造型和裝飾圖案融為一體,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
一同在此出土的還有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和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銀盞製作工藝採取了錘擊、刻、焊接等方法,表現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口徑9.8厘米,底徑4.2厘米,高5厘米,重62.5克。銀盞敞口,深腹,設圈足,腹壁作6片花瓣依次疊邊,圈足亦呈六曲花口,外侈。內壁花瓣區間皆刻測視的秋葵一枝,底心凸刻俯視的秋葵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形紋。文飾處鎏金。
此盞造型、圖案皆以秋葵為題材,形神兼備,儀態萬方,刀法細膩,堪稱宋代銀器的代表作品。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口徑10.2厘米,底徑4.5厘米,高4.6厘米,重61.6克。銀盞敞口,口作八曲四瓣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八曲方口四瓣形。盞內菱花壁每曲花瓣上皆刻一株菱花,底心凸刻一朵菱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此盞造型,圖案皆以菱花為題材,製作精細,構思奇巧。
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口徑10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0.9克。銀盞敞口,口呈十二曲梔子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盞內壁每曲花瓣內各刻一枚梔子花,底心凸刻一朵梔子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
產生於唐代浮雕形凸花工藝在宋元金銀器中已普遍用於器物的主體紋飾,並發展出新的淺、中、高3種凸花形式,多與模壓、鏨刻、焊接、圓雕等工藝相配合。如安徽六安縣嵩寮岩發現的宋代銀質鎏金童子花卉托杯,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凸花獅子戲球圖及瑞果圖等鎏金銀盤等,就是同時採用3種凸花工藝與其他技法配合而成的代表作品。鏤雕工藝多用作金銀飾件和某些器蓋或熏爐、盒等的花紋裝飾。
在宋代金細工藝中常用龍作為裝飾的題材,龍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神物,是傳統的吉祥象徵,常常裝飾在人們的日用物品上。
② 明清德化杯有固定的制式嗎
明清時德化的陶器已經成熟,制式已經固定了。
③ 跪求古代宮廷器具的名稱及用途,越詳細越好,寫文急需
一般情況下如對器皿無特殊稱謂的話(不如說司母戊鼎這種特指器皿),這樣描述在小說中就已經到位了。打個比方:鏤金鶴形盤、方底銅缽
以下為網上搜的的相關資料:
飲食器具產生於農業經濟出現之後。
新石器時期:人類學會燒制陶器。陶罐的問世,也正是飲具和食具的誕生之日,它具有飲具和炊具的雙重作用。以後又演化出專門的飲具和食具。此後出現陶鼎,陶豆。晚期,出現灶,釜,鼎,甑,鬲,缽,碗,盆,盤,杯,罐,斗等。材料:多為泥土燒制。
河姆渡文化時期:食器主要是陶缽和陶碗。以後又出現陶鬲。
龍山文化時期:出現專用酒器:陶gui(這個字是規字下面一個鬲字,我的電腦打不出。)進食器:餐匙(當時稱匕),以獸骨為材料。
商周-春秋時期:青銅飲食器具主要分三類:飲器,食器,酒具。
飲器:鼎,鬲,簋等。
酒器:爵,觚,觥,尊,觶,斝,盉,鈁,壺,卣,鍾,方彝等。
食器:簋,敦,豆,瓿,盤等。
漆食器類:碗,豆,盤,杯,樽,壺,鈁,羽觴,卮,匕,勺等。
春秋晚期出現刀,勺,叉,箸.匕和斗,也用來熨衣服,一直沿用至唐朝.
許多精品餐具多為貴族王侯使用,或者是祭祀時候使用,平民多用簡單的泥土燒制的陶器。
秦漢時期:基本延續春秋戰國時期的餐具,但已經有許多變化,特別是融入了胡風。代表餐具有:釜,甑,碗,盤,杯,壺,盒,罐,盆,勺,箸。許多精品餐具多為貴族王侯使用,或者是祭祀時候使用。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此時期多為銅,金,銀器。代表餐具有:金盞,金匕,銅樽。鎏金雙鴛團花銀盆,菱花形銀盆,青釉印紋形罐,越窯海棠式碗,越窯劃花酒注(習稱執壺,飲酒器)。茶具開始興起:碗,杯,還有用酒器來飲茶。碗杯為金,錫或陶瓷材料。代表有越州碗,白瓷甌。
茶壺在西晉時候出現。
此時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因此餐具文化也是胡汗雜糅,互相影響。尤其是唐朝時期文人力量的興起,帶動了喝茶,飲酒的習俗。
宋朝-明朝:此時期多為陶瓷餐具,最有名的是景德鎮陶瓷。代表餐具有:越窯劃花酒注,永樂青花壓手杯,成化鬥彩人物杯。次時期茶具興盛。茶具與酒具完全分開。茶具:宋代有素漆托盞(小碗),黑盞。元代有景德鎮青花茶具,明代有宜興紫砂陶。此外還有銅器,銀器,錫器,金器,玉器,水晶,瑪瑙等。茶具上繪有白鶴飛翔,游龍戲鳳,翠鳥舒翼,彩蝶戀花,人物美女,花卉,山水畫等。宋代陶瓷業發達,有官窯和民窯。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琺琅等彩瓷。
明代以後才把箸改稱筷子。
許多精品餐具多為貴族王侯使用,或者是祭祀時候使用。文人群體成為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並日漸主導或影響潮流,尤其表現在茶餐具上。
普通百姓和中下地主階層多使用民窯燒制的餐具。
清朝:帶來了滿族的一些飲食特色,但最終被漢化,大體上延續明朝餐具,在陶瓷業上有所發展,但輝煌已不如前。末期,西方飲食進入中國,餐具也隨之變化。
④ 《紅樓夢》中的酒文化介紹
《紅樓夢》被稱為是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是一部文化小說,它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服飾文化、茶文化、風俗文化等等,而尤其復雜且經典的就是《紅樓夢》中的酒文化,「酒」在書中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對歷史文化與世俗風情的具體反映,這無疑增加了小說的研究價值,而我們今天就對《紅樓夢》中的酒文化進行具體分析。
曹雪芹在小說中對酒的描寫著實全面,不論是酒器、酒俗、酒禮、酒令,還是酒與養生、酒與作詩的關系都有詳細描寫,其中蘊含著豐富深邃的酒文化,展現了酒的歷史性、藝術性,反過來,酒也對小說人物的深度刻畫起到了關鍵作用。
「酒器」豐富,花樣眾多
酒器是酒文化的原始載體,在《紅樓夢》中,酒器的描繪極其精細,賈府作為豪門望族,飲酒所用的器物自然也十分講究,光從材質來看,就有金、銀、銅、錫、陶、瓷、竹、木、獸角、玻璃、凍石、琺琅等,再從具體的飲酒器具上看,有缸、壇、海、爵、彝、樽、壺、斝、觚、盞、碗、杯等酒器。
《紅樓夢》中具體出現的酒器,在注重酒文化歷史價值的同時,更多還是通過「酒器」來對小說人物進行側面刻畫,如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林黛玉因為多吃了幾口螃蟹,便要「熱熱的喝口燒酒」,她挑選的酒器乃是海棠凍石蕉葉杯。
黛玉放下釣竿,走至座間,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脂硯齋評語:妙杯!非寫杯!正寫黛玉。「揀」字有神理。蓋黛玉不善飲,此任性也。
此處的海棠凍石蕉葉杯,杯式形如四瓣狀的海棠花,凍石乃是一種半透明的石料,經常被用來製作雕刻工藝品以及印章之類,焦葉杯是古代的酒器名,形態小,盛酒淺,因為形似蕉葉,所以被稱為「蕉葉杯」,蘇軾曾在《東坡志林》中提及蕉葉杯:「吾兄子明飲酒三蕉葉,吾少時望見酒杯而醉,至今亦能飲三蕉葉矣。」
林黛玉不是善飲之人,因此飲酒便隨意挑選了海棠凍石蕉葉杯小酌一口,只為緩解吃螃蟹過多引起的心口微疼。林黛玉體型較小,身體怯弱,故飲酒用小小的焦葉杯,而薛蟠之流飲酒的器具則完全不同,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蜜意,瀟湘館春困發幽情」中,薛蟠、賈寶玉、馮紫英等人一同宴飲,不料馮紫英提及今天有要緊事回稟家父,不敢多飲,起身便要走,薛蟠、寶玉等人豈肯放過。
馮紫英道:「若必定叫我領,拿大杯來,我領兩杯就是了。」眾人聽說,只得作罷。薛蟠執壺,寶玉把盞,斟了兩大海。那馮紫英站著,一氣而盡。
此處的「海」便是酒器,是古代飲酒所用的超大杯,男子飲酒不做女兒態,酒器也講究以寬大為主,寫馮紫英一人如此豪飲,實則是以小見大,反映了眾客也多是海量。男人的世俗宴飲不講究珍貴酒器,只以盡興為主,小小一個「海杯」就能讓讀者想像出一副眾男子聚會豪飲「不醉不罷休」的宴飲畫面。
除此之外,《紅樓夢》中明確提到的酒器還有金蜼彝、汝窯美人觚、玻璃盞、琥珀杯、金銀爵、瓠瓟斝、杏犀盉、烏銀洋鏨自斟壺、十錦琺琅杯、竹根套杯、黃楊根套杯、台盞、旋子、鍍金執壺等等,這些酒器都是針對宴飲環境、宴飲人身份、飲酒習慣、飲酒風俗等因素來選擇使用的。
「酒類」繁多,無酒不成席
《紅樓夢》中酒目繁多,書中明確記載的就有一二十種,包括年節酒、祝壽酒、生日酒、賀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風酒、踐行酒、中秋賞月酒、賞花酒、賞雪酒、賞燈酒、賞戲酒、賞舞酒等,可見酒在古代風俗習慣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也是各種節日中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
以上都是站在風俗角度對飲酒進行人為劃分,而在《紅樓夢》中,對酒本身的種類也有詳細介紹,書中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賈寶玉生日那天,襲人、晴雯、麝月等丫鬟們攢錢給他過壽,期間襲人就提到「已經抬了一壇好紹興酒,藏在那邊了」,此處的紹興酒便是黃酒,上面我們提到的薛蟠眾人聚會豪飲,按照馮紫英的飲量來看,應該也是度數較低的黃酒,由此觀之,黃酒乃是《紅樓夢》中飲用最普遍的酒類。
但除了黃酒,書中還提到了惠泉酒、屠蘇酒、葡萄酒以及果子酒。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中,賈璉護送林黛玉從姑蘇回來,就帶了一些惠泉酒來,因此賈璉、王熙鳳以及賈璉之乳母趙媽媽一起吃飯時,鳳姐兒隨口對趙媽媽說:「媽媽,你嘗一嘗你兒子帶來的惠泉酒。」
惠泉酒本身也大有來歷,它產於太湖之濱、惠山之麓,用純凈天然的惠泉之水釀造而成,口感醇美。明代馮夢龍在三言二拍中的《醒世恆言》曾經記錄過「惠山泉酒」一詞;到了清代,惠泉酒更是成為進貢皇帝的貢品。根據書中情節,賈元春此時被加封「賢德妃」,烈火烹油,繁華著錦之勢由此展開,因此賈府能飲用惠泉酒也在情理之中。
屠蘇酒則出現在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期間祭祀所用的酒便是「屠蘇酒」。據記載,屠蘇酒的原料為肉桂、大黃、陳皮、白術、赤小豆、桔梗等多味葯材,相傳為漢末名醫華佗創制,乃是具有健身功用的葯酒。在書中,賈府除夕之夜飲屠蘇酒乃是過年習俗,有預防瘟疫,保護身體健康之意。
果子酒是賈府階級地位較低的下人階層的飲料,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中的第九十三回,賈芹給水月庵帶來一些果子酒,讓眾人一起樂一樂,就連庵中的女尼姑也紛紛加入。
賈芹給庵中那些人領了月例銀子,便想起法兒來,告訴眾人道:「我今兒帶些果子酒,大家吃著樂一夜好不好?」那些女孩子都高興,便擺起桌子,連本庵中的女尼都叫了來,惟有芳官不來。
果子酒是用橘子、蘋果、梨、棗子、荔枝等野生水果釀造而成,是一種低檔酒,雖價格便宜卻難登大雅之堂,果子酒的地位同樣也象徵著賈芹在賈府中的地位,他家境貧寒,只能接到管理水月庵這種沒有油水的差事,喝果子酒也符合賈芹的實際身份地位。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紅樓夢》中也有洋酒出現,書中明確提到了西洋葡萄酒,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中,芳官兒給五兒送來玫瑰露,光看顏色,五兒將其誤認為是賈寶玉平常喝的葡萄酒。正吃茶歇腳兒,芳官拿了一個五寸來高的小玻璃瓶來,迎亮照看裡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還道是寶玉吃的西洋葡萄酒。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時期,洋酒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多為豪門貴族享用,普通人家想必難得一見。
飲酒之道與行酒令
曹雪芹自己頗擅飲酒,即便是在家族沒落,只能住在北京西郊香山的黃葉村之時,他仍然難改嗜酒的習性,每日著書必定要以美酒作伴,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苦日子。也正因此,曹雪芹才能在《紅樓夢》中將酒文化與小說融合地如此流暢自然,除了飲酒的器具和酒的種類之外,他還著重描繪了飲酒養生之法和宴會上的酒令!
第八回「薛寶釵小恙梨香院,賈寶玉大醉絳芸軒」,薛寶釵曾勸說寶玉不要吃冷酒,因為喝冷酒對身體不好,寶釵為說服賈寶玉,專門還將冷酒傷身的原理一一講明白,寶玉聽完這才將冷酒放下,改喝暖酒。
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不就知道酒性最熱?若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它,豈不受害?從此還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
寶釵的這番「冷酒傷身」理論適用於整本《紅樓夢》,在後來的每次宴會上,所喝的酒多為黃酒,而黃酒最適宜加熱後喝,王熙鳳生日宴、除夕排年宴,宴席上所喝的酒均為熱酒,可見賈府世家大族,飲酒有道,並非一味貪杯,而是將飲酒與養生觀念相結合。
除此之外,《紅樓夢》中還記載了用燒酒來熨衣服,第四十四回「變聲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賈璉和鮑二家的行苟且之事,被王熙鳳當場拿住,因為期間提到了「死了鳳姐兒,將平兒扶正」一事,王熙鳳惱羞成怒,將氣也發泄在平兒身上,平兒哭著被接到了怡紅院,賈寶玉看平兒衣服有些不整,便讓人用燒酒將衣服噴濕,再用熅斗將衣裳熅整齊,小小細節,卻向我們展示了古人對酒的多種使用技巧。
而事實上,《紅樓夢》對「酒」這個話題著墨最多的卻是行酒令,賈府乃是世家大族,府中最高領導人賈母又是一個愛熱鬧的人,因此家中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宴會上能將氣氛推向高潮的活動就是行酒令。
酒令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酒令最終始於西周,到隋唐時期得以完善,宴會上行酒令是為了助興而推出的一種游戲,換句話說,行酒令就是勸酒行為的文明化表達。行酒令的具體游戲有很多,比如擲骰子、劃拳、擊鼓傳花、「占花名」等等。在行酒令時,要推舉出一位令官,其餘飲酒之人要按照令官的指令,輪流接詩,若接不上來或違令,便要進行飲酒的懲罰。
若加上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紅樓夢》全書共有六處行酒令的盛況,如第二十八回,賈寶玉、薛蟠眾人宴飲之時就提出「濫飲無趣,不如行令」,這番酒令不僅要飲門杯,還要有酒面和酒底,薛蟠不學無術,吟詩作對最差勁,故第一個站出來喊道:「我不來,別算我」,成為這場酒令上的一場笑料;再如第六十三回賈寶玉生日,與園中小姐和眾丫鬟們一起玩的「占花名」,也是酒令的一種形式,在場多為女孩,不宜豪飲,「占花名」更多傾向於娛樂性的酒令,而非「純勸酒」,因此最適合行此酒令。
除此之外,書中第四十回、第六十二回、第一百零八回、第百一十七回中都有行酒令的描寫,行酒令作為一種娛樂游戲,在調節宴飲氣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賈母提出行酒令,剛說完規則,劉姥姥便慌張了,她一個山村老婦如何會對對子,而且還要押韻,便起身離席,擺手道:「別這樣捉弄人家,我家去了。」眾小姐乃至丫鬟們哄然大笑,王熙鳳和鴛鴦又將其拉回原座,並嚇唬劉姥姥:「再多言,先罰你一壺酒」,劉姥姥只好落座,幾番下來,宴飲的氣氛烘托便輕松完成。
因此酒令是《紅樓夢》的一個亮點,它清晰記載了賈家繁盛時期「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真實面貌,不僅增加了飲酒的趣味性,也對人物形象起到了塑造作用,大觀園眾女子所作的詩詞歌賦都對應了彼此的性情與最終的結局,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代表了清代盛世酒禮、酒俗、酒歌、酒令等酒文化的最高水準。
⑤ 古人的餐具是什麼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
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里頭的菜。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禮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禮記》鄭玄注「梜,猶箸也」。《雲仙雜記》載:「向范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
簋(念「軌」音)、簠(念「府」音)、豆、簞等。簋,形狀很像大碗,圓口,大腹,下有圓座。有的簋還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後,古人就把飯從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里,就可以開吃了。
簠,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來盛糧食的,簠大多有蓋。最開始有說圓的叫簋,方的叫簠,後來漸漸不那麼嚴格區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禮儀時,簠簋兩個字還常常連在一起組成特定的詞語,表示祭器。
有一個成語叫「簠簋不飾」,「不飾」,就是不整齊。字面上的意思說祭祀的時候過於輕慢,禮數不敬;引申的含義是批評為官者不清正不廉潔。可見,自古以來,貪污腐敗就被認為是有傷家族臉面的事情。
豆,有點像現在的高腳盤,盤上有柄。後來,豆演變成一種量器,古代四升為一豆,就是從它的食具功能來的。
簞(念「單」),多是竹製或葦制的,用於盛飯。從材質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較大戶人家的青銅制的簋簠,簞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
《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大都耳熟能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清貧的生活;當然,更該記住的是他樂在其中的心態。
(5)海棠形酒器擴展閱讀:
秦漢時期,尤其是漢代,由於中國飲食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這一時期的餐具,形成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品種齊全。餐具的花色品種上更加豐富多樣,後世所見的各種餐具,絕大多數在這一時期都已出現,並且各種餐具有了比較固定而專門的用途,且成套餐具還講求完整搭配。
二是分工精細。由於餐具品種增多,定型和功用趨於完備,杯、盤、碗、盞、盅、勺、匙、盂等,不僅種類眾多,大小有別,而且各司其職,在功能用途上有明確區分。
三是輕巧精緻。受社會價值觀變化的影響,餐具的體量從春秋戰國時代起就開始往適宜、適用方向發展,現在則更進一步,往輕巧精緻的方向發展,更加趨於實用,同時因工藝技術的進步,餐具也製作得更為精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