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雍蘭花畫
1.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人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通過吟詠蘭花的孤高隱逸,形容人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詠幽蘭》。
原文: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譯文: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帶裝飾而自貴,即使沒有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1)趙雍蘭花畫擴展閱讀
康熙皇帝一首《詠幽蘭》,道出了「蘭花」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蘭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愛的花,喜愛她的品格高潔,清香宜人,在他的書房以及養心殿內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蘭。在康熙皇帝寫下的詠花詩中,也以詠蘭詩寫得最好。以詠蘭寄託了自己崇尚高潔的情愫。
蘭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首先標榜做人應當遵從「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談論「君子之道」時,經常用蘭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辭上傳》就記載了孔子這段話:「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君子的為人處世,不管入世或隱居,保持沉默或發表言論,都不會丟失自己的人格。君子與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兩個人齊心協力,其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兩個人發自內心的言論,就像蘭花一樣氣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層面為蘭花定調之後,歷代文人墨客就偏愛種蘭、賞蘭、詠蘭和「寫蘭」,有著揮之不去的蘭花情結。
在傳統花鳥畫出現之前,中國文人主要用詩賦的形式詠蘭,而從宋代開始,中國逐漸興起「寫蘭」之風,以繪畫的形式傳承孔子所倡導的蘭花精神,公認的蘭畫鼻祖是南宋的趙孟堅和宋末元初的鄭思肖。
趙孟堅的傳世之作有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此圖繪墨蘭兩叢,生於草地上,蘭葉柔美舒放,蘭花盛開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滅亡後,趙孟堅年已垂暮,他隱居於湖南,不食元祿,繼續「寫蘭」,以示忠貞和清高。
鄭思肖原名不詳,宋亡後改名思肖,意為思念「趙宋」,他把自己的畫室稱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蘭與眾不同,寓意深刻,人們稱之為「無根蘭」。所謂「無根蘭」,就是畫蘭不畫土,且花葉蕭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奪之意。
趙孟堅和鄭思肖「以蘭明志」的情操,使他們享有「忠貞」的盛譽,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
從此以後,蘭花作為君子性格和高潔、忠貞的象徵,成為文人畫家的必修課,畫家通過「寫蘭」提高志趣,修煉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後的蘭畫作品,都在此基礎上各出新意,通過各種手法把蘭花精神表現出來。
元代畫家趙雍筆下的蘭,淡雅清幽,奔放飄逸,深得趙孟堅「寫蘭」心法。明代畫家文徵明畫蘭,筆墨恣肆,常以竹石為伴,毫無塵俗氣。清代畫家汪士慎筆下的蘭,柔嫩而不折,顯示出堅韌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筆下的蘭,信手拈來,表面上看似乎葉亂花迷,實則花歌葉舞,翩翩飛動,有上下應答之態。李鱓筆下的蘭,孤獨而又執拗,意趣高遠。鄭板橋筆下的蘭,與山石為伴,石雖瘦,而骨硬,蘭雖弱,而魂秀。
近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畫家,也都畫出了蘭的「君子」品性,畫出了蘭的高潔和頑強。
2. 國畫蘭花大師作品
鄭曉京老師寫意小品花鳥畫《君子之風》
借墨把蘭栽,香風筆底來。幽懷人不識,歸向野山開。——鄭曉京
在畫家筆下,蘭花顯得自由而又迅凱則淡雅,要比真正的蘭花更有靈動的藝術氣息,鄭曉京老師使用了寫意畫法,讓我們在觀畫時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始終感覺有一股幽幽的蘭香縈繞在我們的左右。鄭曉京老師通過國畫的形式,帶給我們的是其他方式都無法代替的心靈震撼,這畝棚種感覺也讓我們深深的沉浸在一片幽然的自然意境之中。
3. 歷代蘭花作品,誰的最出彩
梅蘭竹菊是中 國傳統書畫中涉及的比較多的題材,一般初學者也會臨摹這4種類型的花卉。最早出現的蘭花繪畫,大概是南宋畫家馬麟的《蘭花圖》,南宋還有一位蘭花名家趙孟堅,宋末鄭思肖的《墨蘭圖》筆力剛勁,卓然不群。元代趙孟頫《蘭花竹石圖》將書法融入繪畫,自由舒展。趙孟頫的次子趙雍的《著色蘭竹圖》猶如竹蘭風中搖曳,仇英的《雙溝蘭花圖》設色清雅,工整細膩。文徵明《蘭竹圖》布局繁密,清雅秀麗。徐渭《墨蘭圖》酣暢淋漓、恣意縱橫,鄭板橋的《蘭花圖》氣韻流動,氣節高雅。這些作品匠郢藝術網網都有高清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近距離欣賞。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採納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