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描寫荷花的文章
Ⅰ 描寫荷花的優美散文
【描寫荷花的優美散文1】
采荷
夏日午後似火炎,芙蓉嫵媚碧塘開。
清逸綽約舒倩影,不禁心動把蓮摘。
采來嫩蕊入瓶載,花香四溢沁心懷。
豈料花妍僅半日,慨嘆芳華一瞬間。
好幾年前,就想寫一篇以荷花為題目的文章。可是總難以下筆。不為什麼,只是越美的東西,對於我來說,就越是覺得神聖,以至於反而覺得疏遠了,譬如美麗的愛情,崇高的宗教,真正的藝術。我是那種只敢想,不敢做的,如對著這滿湖的蓮荷,只遠觀而不褻玩,留一份純真的想念。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是幡然醒悟了,不但脫掉鞋子,赤腳下水采蓮,還要寫一篇愛蓮的文章。
我知道,那湖邊上插著的牌子,上面寫著“嚴禁釣魚采蓮!”只不過是嚇唬小孩子的',如同社會上的種種規則,只是用來管那無用而膽小的人的,對於勇者,他們是熱烈歡迎的。要不,世上就不會有愛情了,也不會創造出新的世界。
荷花,僅僅只是心中的荷花。每個人寫出來的,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都不一樣。
看過很多名家寫的荷花,齊白石的簡潔疏狂,骨力蒼勁,張大千的溫婉飄逸,慈悲清靜。在寫荷上,我想齊是輸給了張的,張贏在境界。
夏日,午後的陽光火辣辣的,白亮亮的晃眼睛。荷塘寂靜無人,空氣也特別沉悶。一池青碧,滿池荷花,荷與葉,不為惡境所動,依然是滿滿的清香。水,淺淺的,清亮如鏡。紅色的、青色鯉魚停在水裡,一動不動。水底是腐臭的泥淖,水面是眾荷喧嘩。美醜的兩端,在此竟然是這樣和諧。
潑墨一般的蓮葉田田,又薄又透的胭脂點出粉嫩的荷花,彷彿玉女出浴,嬌羞地掩蓋著什麼。亦彷彿身著旗袍的蘇杭女子,裊裊婷婷,搖曳生姿,羞澀與矜持也難掩骨子裡的風韻。
沿著荷塘轉了一圈,看見兩個少女緩緩走來,時而一個跨過橋欄,攀著橋墩,拿著帶鉤樹枝,采蓮蓬,也采菡萏、荷花,另一個則拉著拽著她的手,一路下來,采了好幾個。她們的配合,甚是默契。於是,不覺心動。尋一處,脫掉涼鞋,慢慢潛入荷塘。荷葉真高,人在塘中,舉頭仰視,只見密密層層,都是遮天蓋地的綠,伸長手,還夠不到,只有握住長長的梗,拽下來。
三三兩兩的蓮蓬,並未成熟,掰開幾個細看,蓮子都太嫩,吃不得。畢竟是偷花,心砰砰直跳,於是急急忙忙,選了兩個最大的深紅菡萏,采了,趁著無人,匆匆洗腳穿鞋上岸,短褲濕掉了大半,心裡卻美滋滋的。
上得岸來,遠遠看見那兩個采蓮的少女,手裡拿著幾個小的菡萏,也許發現後面有人注視。便款款地回眸來望,見我手裡也拿著,高興地與同伴說:“瞧,他也采了!”於是,咯咯地笑著,花枝亂顫著,彷彿為有這樣的同夥高興,畢竟還一起偷香竊玉了的!
躲躲藏藏,又裝作若無其事,可以說,偷香竊玉這活兒,挺刺激,也挺美妙的!回家,插在蓄水的鐵桶里,幾個時辰,就盛開了,粉紅嫩白的,散發了一屋子的清香,第二日就開始萎謝,失望之情,卻大於欣喜,看來采蓮花,要硬得下心腸才行。
【描寫荷花的優美散文2】
如此凝神地賞荷花,是在一個雨後天晴的早上。遠遠望去,肥大的荷葉,綠汪汪一片,托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如綠紗托著紅緞,漂浮在清澈平靜的湖面上……
走近觀賞,只見紅荷托露,晶瑩欲落;白荷帶雨,冰潔無瑕。盛開的,寧靜安祥;帶蕾的,嬌羞欲語;還有那綠蓋疊翠,青盤滾珠,聖潔得使人不能說,只怕言語不慎玷污了它。
荷花柔得似棉,靜得若水。但是烈日不能使其枯萎,風雨不能令它彎腰。它的根,緊扎地下;它的葉,相觸水面。它是那麼地依戀著水和泥土,以至到了秋天,一片片枯萎了的老葉還要落到水中,爛在泥里,為來年護花再盡最後一份力量。
懷著坦盪真誠的心,我領略了荷花的玉潔冰清、堅貞不拔和脫俗飄逸後,感動得眼睛潮濕了。
是啊,荷花不奢求濃艷,不遺憾平凡。當生命火花最熾熱時,它微微含笑,給藍天的畫卷上點金塗丹。它不強求浮華,卻擁有新鮮活潑的美麗內質;它不強求輝煌,卻擁有默守一枝的寧靜;它雖然水中獨立,但卻不離群生長。當它枝頭最後一瓣“雲霞”飄落水面時,它也毫不憂傷,仍在寂靜的湖面下留下沉甸甸的收獲——藕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荷花的真實寫照。然而,這么美好的花,卻不需要人們專門施肥、鬆土,沒有一個花房或花壇能適合它生長。它的頭上只有廣闊的天空和淡淡的白雲;它只是寧靜、充實而頑強地生長著。它並不想取悅人類,但卻給人們帶來愉悅、歡欣和享受。
荷花的確很美,它的風韻、雅緻、飄逸、灑脫,令我心曠神怡,留戀忘返。但是,我心中在意的,卻並不僅僅是它的美……
Ⅱ 從〈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的藝術風格
散文名家朱自清的作品基本上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從顯示生活中富於社會意義的事件出發,直抒胸襟,揭露和抨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黑暗現實;另一類則取材於身邊瑣事,或寫景,或敘寫,藉以抒發個人情懷。特別是後者,常常能夠在清風淡月、引雲流水般的輕描淡寫中,體現他情感真摯、描寫細膩、語言優美縝密的藝術風格。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直接抒發了自己真實苦悶的心情。文章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安靜」,所以他一個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幽靜的小煤屑路上踱著,長長的獨白,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在現實世界裡,沒有自己的「天地」,不那麼自由,所以想在這荷塘邊得到寧靜與暫時的安慰。在寫蟬聲、蛙聲之後,作者發出了「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感嘆,抒發了不滿黑暗社會現實,嚮往自由寧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以描寫細膩而委婉見長的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極盡寫景狀物而委婉有致。文章又隨「我」的足跡,視線的遠近高低,多層次多角度地描繪景物。先寫月下荷塘,後寫荷塘上的月色,先後盡情描繪了荷塘中荷香醉人和風戲荷葉的情趣,以及如流水輕煙的朦朧月色,充分體現出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細膩的功底。
在月下荷塘的描寫中,作者概寫荷塘的環境,工筆細描荷塘內部的景色,「有田田的荷葉,有零星地點綴其中的白花,微風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特別是微風過處,葉子宛如吹起的「一道凝碧的波痕」。不注意對大自然進行觀察,是無法發現和描繪出如此細膩之處的。作者這般鮮明地描繪出月下荷葉與荷花的形、色、香,突出荷塘優美景色,文中沒有提到一個「月」字,卻顯現出月下特有的一種素淡和柔美。在描寫荷塘上的月色時,作者先寫月光,再寫月影,又寫光和影的和諧統一。淡淡的月光是靜靜地瀉在荷葉上,整個構成了美的統一體。然後又寫了荷塘四周的月色:從近到遠,從上到下,從「樹」到「蟬聲」、「蛙聲」。這一部分寫法與前面的精雕細刻不同,只有簡單勾勒。近處的樹,「只像一團霧」,遠處的也「只有一些大意」,較之花,葉及樹影模糊多了,但仍然有一種朦朧美,冷淡、寂寞,卻也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中夾雜著淡淡哀愁。
從這篇散文里,我們可以看到朱自清散文清新委婉的藝術風格:精到細致的觀察,謹嚴縝密的結構,樸素洗煉的語言,情景交融的描寫。具有詩的意境。
Ⅲ 截止到星期日下午哦。。。。高分跪求名家作者的荷花文章,古代詩詞也要,要好的有名的!
昭君怨 詠荷上雨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驟雨打新荷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體裁:【詞】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
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
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蟑相和。
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曲池荷
年代:【唐】 作者:【盧照鄰】 體裁:【五絕】 類別:【詠物】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燕歸梁 風蓮
年代:【宋】 作者:【蔣捷】 體裁:【詞】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慢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龍吟 浮翠山房擬賦白蓮
年代:【宋】 作者:【唐珏】 體裁:【詞】
淡妝人更嬋娟,晚奩凈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嘆冰魂猶在,翠輿難駐,玉簪為誰輕墜。別有凌空一葉,泛青寒、素波千里。珠房淚濕,明璫恨遠,舊游夢里。羽扇生秋,瓊樓不夜,尚遺仙意。奈香易散,綃衣半脫,露涼如水。
水龍吟 白蓮
年代:【宋】 作者:【張炎】 體裁:【詞】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濕金盤露。輕妝照水,纖裳玉立,飄搖似舞。幾度消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容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佩解,綠雲十里,卷風西去。
和襲美木蘭後池三詠·白蓮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西山鑿池種白蓮作
年代:【宋】 作者:【方信孺】
池開新白遍天涯,未許東風擅一家。
蒼桂叢中蒼桂樹,碧蓮峰里碧蓮花。
波光分破湖子頃,瀑影斜飛水一窪。
待著闌干橫殘綠,浮萍開處見魚蝦。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
蓮花,也叫荷花、芙蓉、芙蕖,是江南水鄉最常見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蓮花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在中國文人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被稱為「花中的君子」。一部中國文學史,與蓮花有關的文學形式和文學作品很多,在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文學領域,都有蓮花的芳蹤。
在千古第一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在這里,蓮花這一形象,不僅象徵著詩人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修養,而且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以及《離騷》這首不朽傑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極為清新優美的小詩。在這首小詩中,「蓮」既指實物花卉蓮花,又是愛憐的「憐」諧音,以魚戲蓮葉隱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極其生動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大背景中,采蓮的男女主人公搖著小舟,自由地歌唱著純潔美麗的愛情,該是一幅多麼清新的圖畫!
代表著南朝樂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對蓮花和采蓮有著細致入微的描寫:「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這首詩中采蓮的情形,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江南水鄉人民的生活,而且寫出了采蓮女主人公對遠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語言清新明麗,意境悠遠,情思纏綿。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在唐代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采蓮曲》中,采蓮少女的美麗雖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因為她們的身影已與風光秀麗、如詩如畫的荷塘、蓮花融為一體了。從這自然渾成、耐人尋味的意境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吧。
以「誠齋體」聞名南宋詩壇的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首詩中,詩人擷取了「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兩個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轉圓活的風格,寫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麗風光,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弊端,極具自然靈性。
宋朝理學的創導者、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這樣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在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盡了蓮花的高潔品質、優雅氣質、優美的姿態和莊重的儀表,表達了封建士大夫高潔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蓮花便有了靈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許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蓮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純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強,敢於蔑視神權、打抱不平,極具正義和反抗精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透過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我們看到蓮花又變成了正義和勇敢的化身。
一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通過高超的藝術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營造,寫出了月下荷塘素淡朦朧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婀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下的荷葉、荷花和荷塘,在現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簡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筆畫。
一樣的蓮花,因不同的人來欣賞、來品味,便具有不同的風格和象徵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