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玉蘭花
⑴ 寫花的作文。100字
1.梅花的魅力
許多年前常常在夢里看見梅花,總是想著自已能站立在小橋流水的地方,靜靜的欣賞橋下盛開的梅花,梅花聖潔的靈魂有如春天那樣明媚,讓我不禁想要這樣靜靜的站立著,輕輕的低下頭聞下那花的芬芳。
我還夢想著自已能在某個雨巷,打著心愛的油紙傘輕輕的走著,有如畫中走來的女子那樣寧靜,我在想這樣的走著是不是就能回到畫里。我好想像那個畫里的姑娘那樣,永遠的靜靜的呆在牆上,聽不見看不見任何的東西,那樣是不是可以遠離煩惱,遠離憂郁遠離所有的一切,就這樣靜靜的悄悄的呆在畫中。
我突然想起了瓊瑤的那部煙鎖重樓,我就如書中的那個美麗的女子,有七重古老的門鎖住了七百年的青春,是啊!我的青春被靜靜的鎖在了重樓裡面了,我現在靜靜的站立在小橋上,看著身邊的來來往主的風景,時不時的會經過一兩個美女,她們的美麗的是那樣的嫵媚,而我卻怎麼也學不來學不會了,看著美女身邊的帥男笑的是那樣的燦爛。
我會慢慢的抬起頭來,靜靜的欣賞那樣的美麗,不一樣的美向來是人們追隨的主題,現在身邊來了一群中年人,他們當中有男的有女的,一起嘻笑一起打鬧讓我好羨慕,他們真的好年輕真的比我年輕,我的心被重重的鎖在重樓了,無論時間怎麼改變,萬千變幻也變不出永恆的風景,我的美我的笑已經定格在那個古老的重樓了。
曾經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還是只有十七八歲了,那個時候的我的思想,是不是沒有現在這樣的成熟,很喜歡鍾鎮濤演的雨航,他演的那樣的痴情那樣的執迷不悔,就如歌中所唱的那樣,明知道這是一個錯誤,卻是我永不後悔的錯誤,是啊!他和夢涵的愛情是那樣的違反世俗的偏見,可是為了愛他們歷經千幸萬苦,每次看到他們兩個經過七道牌房的時候,我的心一陣陣的疼痛,好像自已就身在其中無法自拔了。
我想什麼事都是有個定數的吧!我想在當年我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是不是就會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跟夢涵一樣,同樣的經歷這樣的悲劇了,是啊!今天的我有如昨天的夢涵那樣,成了萬人注目的焦點,就像是深在煙鎖重樓裡面了,被所有的人憎恨指責,我成了那個名副其實的夢涵了,違反了世俗偏見的愛情,就是要有這樣的場面來圓滑了。
我此時此刻站立在橋上,突然想到曾經夢里是真的來這里,跟現在的情景一模一樣了,夢里就是這樣的有幾個中年人,然後他們在橋下白梅花樹旁邊拍照,夢里是有一個中年男人向我走過來,然後跟我借傘然後我發呆,然後我會偷偷的笑他們了,然後他們幾個拍完照,就悄悄的微笑著離開了。
這些都是真的啊!我突然的醒悟了,這些都是我曾經的夢啊!夢里是早有定數的啦!要不然我為什麼會來到這里,因為我喜歡白梅花,喜歡小橋流水的小橋,而這些都應該是夢里早就註定的了,我想我的世界是不會離開夢的了,生活中的現實場景總是與我的夢不期而遇,我在想我是不是就是瓊瑤筆下的那個美麗的女人,是從她的書中走出了的那般的寧靜了。要不然我為什麼總會現實的生活在夢里。
今天的白梅花開的是那樣的燦爛,有如我此刻的心情那樣的寧靜,我們的笑是那樣的相像,我曾經夢想著在某個落日的黃昏,自已一個人打著心愛的油紙傘,在滿天飛舞的白梅花的天空下,這樣靜靜的走著永久的站立著,是不是自已就真的能變成一顆開花的樹,有如席幕蓉筆下的那些美麗的花瓣,能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才能經過你的身邊,並落下了一地的相思淚漂散在三月的煙雨中了。
2.江南雪 梅花韻
冬日,院子里一株蓬勃的臘梅花燦爛地開放著。一樹的金黃,圓圓的花骨朵兒小巧可愛,綻放的花兒笑意盈盈盪漾在枝頭,在寒冷的冬日裡嫵媚妖嬈。遠遠都能聞到那一股馨香撲鼻而來,直鑽進了人的心坎里,回味悠遠……
南國的雪,歷來吝嗇,多年來難以一睹芳容,讓我心生許多的遺憾。只有陳年的回憶,帶著歲月的滄桑在心頭沉醉回味.尤其是臘梅花盛開之際,我覺得應該有冬雪的陪襯才得以完美。正如屈原所說的:「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可是一年一年花落去,等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落與惆悵。這一種情結在來年又會延續下去。我都覺得自己有點聊發少年狂的味道,雖然已人到中年,可那是我心底里唯一純白的記憶,不忍忘懷。
前天,忍不住採摘了幾枝盛開的臘梅花。尋個花瓶插上,卧室里頓時香氣迷漫。夜來枕著香味入眠,心情曼妙如花。心念之間似攜著一幅踏雪尋梅的美麗圖畫翩然入夢。雪舞翩躚,花開爛漫,馨香環繞……
就在我夜半暖衾之時,你翩然而來,如約而至。好似知我心情一般,悄無聲息之間用一枝妙筆給大地披上了銀裝。晨起,你讓我欣喜若狂。眼前是一片粉妝玉琢的世界,真個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
久違了哦!江南的雪,你是那樣的滋潤美艷,動人心懷。你雖沒有北方那樣的漫天大雪,那樣的壯觀雄偉。卻是顯示出另一種江南別致的美麗與獨特的雅緻。那樣的從容不迫,洋洋灑灑.似柳絮般漫天飛舞,又好似一位多情的江南女子,在輕歌曼舞,輕盈妖嬈而又嫵媚深情!
「江南雪,輕素減雲端」.純潔的冬雪啊,!我喜歡你的淘氣,喜歡你的撫摩。欣欣然投入了你的懷抱,雪花落滿我的發梢我的臉頰,沁涼沁涼的。心裡卻是極喜歡極快樂極溫暖的。雪裡梅花分外嬌艷,雪似梅花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紅紅的茶花躲在冬雪下面含羞帶笑。這久違了的江南雪,給大地帶來了一份祥和、幽雅與潔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這美麗的雪花,也給人的心靈帶來了一種愜意和浪漫的感覺.
梅花是冬的精靈,雪的姐妹,春的使者.雪是舞的精靈,是雨的精魂。雪映梅花,梅花傲雪,清雅俊逸。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梅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我想起了宋代詩人盧梅坡的《雪梅》詩:「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讀來意味深長.有梅無雪,那梅的堅貞品質又何以顯現?有雪無梅,那雪的寂寞又有誰人能知?
此刻,我對著這雪裡梅花,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感激:因為這個冬天我了無遺憾!因了這紛紛揚揚的江南雪而溫暖滿足。我因為有了你們的相伴而多了份淡泊和寧靜。痴望著這飄飄灑灑的美麗雪花,情絲凝結,好想此刻幻化成雪,輕舞翩躚與這天地之間……
我愛你,江南雪。
我更愛你,這傲雪的梅。
3.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在百花之中,中國人偏愛梅花、偏鍾情於梅花呢?是因為它美的緣故么?是的,它的確很美: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孤芳自賞、純潔無瑕。像一隻驕傲的天鵝屹於冰雪間。「千白叢中一點紅」。開得刺眼,開得高傲;是因為它美的別具一格的緣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確與眾不同。它的美,比起嬌艷的牡丹、絢麗的月季、清秀的荷花來說,別有一番風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麗、不如桃花艷麗,但它的確很美,它的美綻放在風雪中,盛開在風雨里。開在沒人看見的地方。於是當人們飽賞百花之俏麗,走出門外,看到這株傲於風雪之中的紅梅,誰能不為它傾倒?誰能不被它征服?誰能不被它別具一格的美麗所吸引呢?是因為它美的精神的緣故么?是的,中國人愛梅花,是愛 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愛梅花謙遜的精神。愛的是「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愛的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愛它不怕困難,於無聲處,傲然挺立。愛它甘願在幕後無私奉獻的心。愛的是梅花有靈魂、有骨氣、有品格的精神。梅花之所以能排在「四君子」之首,正是因為這種傲雪斗霜、謙虛樂觀的精神!
中國人偏愛梅花,是因為紅梅於中國人有相同的精神。有著「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那血色的梅花,開得那樣嬌艷。它敢與風雪爭斗,感與風雨撕殺。她是春姑娘的使者,不怕冬姑娘的脅迫,傲然於天地間,飄撒春的芳香、播種春的種子。當大地終於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春姑娘時,她卻靜靜地消逝,化作腳下泥,只留一抹余香盪漾於天地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齊鳴,看春滿大地便欣慰地走了。於是「落紅本是無情物,明年冬天再見花。」它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滿歡樂與悲愁的樂曲,從飄舞的雪花奏到繽紛的百花。
梅花美,卻把美留給了潔白無瑕的天地;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梅花俏,卻「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難、謙虛樂觀。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一抹余紅換來春滿天地!
選一個,你最好選第二個!!~~(*^__^*) 嘻嘻……回答時間:2008-11-23 11:22
夏花,顧名思義就是夏天盛開的花。夏天,多麼美好的一個季節,花開得多麼富有生機。你看,開在烈日中的花,堅強地微笑著。
夏天的一個下午,我的好朋友倩倩正在和幾個朋友跳皮筋。瞧,她跳得多棒,她像在兩根皮筋間跳舞,多麼靈巧啊!各種各樣的花樣被她運用得如行雲流水。多棒的女孩啊,笑得真像一朵盛開的花,那麼燦爛,那麼有生氣。
我正想著,這朵花突然擰在一起了。倩倩一臉的痛苦。她捂著肚子,蹲了下去,背彎成了45°角。我和朋友們一起把倩倩扶到了她的家,我不知所措的四處張望,尋找她的爸爸媽媽,又幫著倩倩擦額頭上的汗珠,還口不擇言的安慰她。
救護車來了,我手忙腳亂地與別人一起將她送上車,倩倩朝我笑了一下,她笑得多麼艱難啊。但總還是笑了,好像在叫我不要擔心,她會好的。但我的眼淚還是掉下來了。
過了幾天,我去嵊州看望倩倩。躺在病床上的她,臉顯得那麼蒼白,頭發散落在枕頭上,但她的眼光卻很堅定。我心生一念,醫院真是個奇怪的地方,生命在這里消失又在這里誕生。
沉默了許久,我尷尬的笑笑,陪她聊天。我給她講笑話,她艱難的笑著,笑得那麼僵硬。天真的她還以為自己得的是闌尾炎,而殘酷的事實卻是闌尾瘤。我本來想在倩倩的面前笑,盡量笑得堅強一些,可是眼淚卻根本不由我控制,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往下掉。我說:「倩倩,你很堅強,是不是?你這朵花還在盛開是不是?」倩倩溫柔的笑笑,說:「對,我是花,是夏天的花,我會堅強地含苞,努力地綻放。我是不會凋謝的!」多美的語言啊,像一首歌。
倩倩現在有最美好的光陰,她正如鮮花在盛開。現在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嚴酷夏天罷了,音樂還在奏響,歌聲仍在繼續。人生如歌曲般絢麗。相信倩倩一定會好起來的,因為美好的生活還在等著她。
夏天盛開的花,如一首高亢的進行曲,是不會戛然而止的。願倩倩健康,幸福,快樂!
冬色爺爺送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春天的景色十分美麗,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
春天的陽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開了笑臉,太陽,紅紅的光束射過來,那溫柔地撫摸你,像年輕的母親的手。
隨著春姑娘輕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在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見這一些生命力頑強
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
在這一個溫暖的季節里,在樹林里,許多的樹木都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讓,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種各樣的花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許許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聞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約而同地飛來采蜜,在半空中飛來飛去。
在樹林里,許多的小鳥在自由自在歡樂地飛翔著,高興起來,便唱出清脆悅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著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陣悅耳、動聽的笛聲所牽動,放眼望去,一群頑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莖做柳笛呢!他們吹出了心裡的幸福和快樂。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彷彿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出優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麼是五顏六色的,使人眼花繚亂?啊,原來孩子們在防風箏呀。在藍天白雲的照耀下,各種各樣的風箏在自由自在地飄舞著,飛升著,多麼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生機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
春天到了,各種絢麗的花朵都開放了,都是那麼絢麗奪目。田裡農民伯伯種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開了。金黃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的舞台上跳著柔和而優美的舞姿。它們一會兒在空中飛舞,一會兒靜靜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這樣,給春天也增添了不少樂趣。油菜花的美麗,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勞動人民」——蜜蜂,蜜蜂總是不分晝夜地不辭辛勞地給油菜花授粉。偶爾一陣微風吹來,金黃的油菜花立刻湧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遠遠望去,實在令人美不勝收!
春天是人們所嚮往的季節,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它正告訴我們:一年的願望應該在春天計劃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時間是早晨,在春天裡,人們就開始耕田插秧、栽樹等之類的農活。候鳥們也從南方遷到北方來了,為田地里勞作的農民們喝彩。鳥兒有的站在高樹上,有的乾脆在田坎上,還有的立在「五線譜」上。正是這樣,使田地里的農民倍感到歡樂,一切都熱鬧起來了。
在春天裡,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
⑵ 我想走進浮梁一中作文
倡導茶為國飲
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先生這幾天十分高興,他今年3月向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提交的一份《關於確定茶為中國「國飲」的建議提案》終於有了迴音。6月25日,中國農業部正式答復劉楓先生,認為倡導茶為「國飲」很有意義,將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工商總社、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對確定茶為「國飲」工作予以推動、支持。
提倡「茶為國飲」並非自今日始。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提及「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稱茶為「葉嘉」,有「葉嘉酬賓」的記載,並有「活水還須活火烹」的煮茶經驗;宋代范仲淹有詩雲:「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稱茶香比蘭花之香更勝一籌;而孫中山先生則明確倡導茶為國飲。
考古發現證實茶為國飲有著十分豐厚的實物依據。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御用系列金銀茶具、浙江長興顧渚山發現的唐代貢茶院遺址和茶聖陸羽行蹤遺跡、福建建甌發現的宋代北苑貢茶摩崖石刻碑文、河北宣化出土的遼代古墓道煮茶、奉茶、飲茶的壁畫,以及中國茶走向世界各地的種種歷史見證,足以證明茶為國飲順乎歷史,合乎國情。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國人認知。以茶會友,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漸成社會時尚。1999年,福建省茶葉學會發出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使茶在推進社會文明中發揮獨特作用。今年3月,第三次全國茶文化工作座談會在杭州召開,全體與會者再次倡議:提倡茶為國飲。他們認為,提倡茶為國飲,不僅符合清廉節儉精神,而且也是愛國、支持民族文化的實際行動。
遺憾的是,雖然「茶為國飲」的呼聲已經叫了多年,卻沒有能引起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我國的主要產茶區雖然也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活動,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熱鬧,茶文化的學術研討流於形式,缺少學術性,茶文化的出版物雖然不少,但內容空泛,質量不高。
就我國的茶產業而言,現狀也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介紹,全國至少有8000萬人的生計跟茶有關。從業人員雖然堪稱世界第一,但茶葉地位卻排不上世界第一。我國茶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如印度和肯亞,在國際上叫得響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無幾,近年來我國茶的國際地位甚至還呈下降趨勢。由於粗放式生產經營,茶的品牌蕪雜,精品太少。我國的品牌茶有數百種,僅浙江就不下80種,最出名當數西湖龍井,但在國外的知名度也不高,真正能走出國門的「名茶」屈指可數。英國雖不產茶,而「立頓茶」卻風靡全球。我國雖說有許多部門在管茶,包括農業、林業、供銷、經貿等,從種植、加工到出口,都有不同的部門分管,但結果卻是互相制約,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費。
與我國相比,我們的鄰國對茶的重視程度要強得多。在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將茶定為「國飲」,日本更是提出讓每個小學生每天喝一杯茶。筆者曾赴日本采訪,所到之處,主人敬上的基本上是茶,而且屢屢說明「這是貴國傳入我國的福祉」。回過頭來看中國,中小學幼兒園大多不教學生如何飲茶,更不必說指定讓學生每天喝一杯茶。許多孩子從小長大幾乎全是以喝可樂解渴,甚至不知茶的滋味。
倡導茶為國飲,與國人的健康直接相關。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鈣、鎂、鋅、核糖酸等,對男女老少都有益。研究表明,飲茶能起到「三增、三抗、三降」作用,即增力、增智、增美;抗衰老、抗輻射、抗癌症;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這樣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大好事,當然該向國人大力地推薦和倡導。
應該說,在中國推行「茶為國飲」並不會太困難。在中國,茶葉基地遍布全國17個省、900多個縣,茶葉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茶館更是超過萬家。喝茶已經成為中國百姓日常的必需。倡導茶為國飲,可以讓茶文化在中國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提高中國茶的國際地位。
倡導茶為國飲是一項具體務實的工作,需要多個部門的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比如設定「國飲日」,舉行各種茶事活動,大力弘揚茶文化;編寫《中國茶讀本》,普及茶的知識;開設名茶市場,做大茶葉產業;制定茶葉標准,提高中國茶葉的質量;以及在國民中倡導不抽煙、少喝酒,養成多喝茶的習慣,尤其在中小學幼兒園推行每天喝上一杯茶,以扭轉青少年的飲料消費習慣。等等。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筆者以為,飲茶是健身的良葯,是生活的享受,是修身的途徑,是友誼的紐帶。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支持「茶為國飲」的倡議。
外國人品茶
在現代信息社會中,那些忙得腳不沾地的外國人羨慕了中國人喝茶的那份情調。然而,茶千種,味萬種,外國人喝茶卻獨有特點。
日本人對茶情有獨鍾。喝的主要是綠茶,其中有一種玉綠茶,茶葉綠得微藍,有幽幽的感覺。用古茶碗、立橢形茶盅等茶具來沖泡,茶葉澀中有甘,甘中又分化有濃郁的玉米香,有若林莽沐雨的感覺。茶道多用粗瓷舊碗,有自謙自重之意。
美國是個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的人喝茶。美國的茶銷售額每年超過10億美元。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都是罐裝的冷飲茶。美國人與中國飲茶不同,大多數人飲的是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在冰箱里冰好,然後啜飲。遺憾的是,由於這茶以涼為上,便沒有中國茶沏出的那份品味、那份溫煦、那份繾綣,所以,茶的味道大打折扣。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但德國人的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地方。比如,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熏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做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花味之遠香;德國花茶,求花瓣之真實;德國之花茶,須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澀酸味。
德國人也買中國茶。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把放在細密的金屬過濾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即可,之後竟將茶葉倒掉。有一位中國人到德國人家中作客,發覺其茶味兒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有創舉」的「沖茶」功夫。
據說德國柏林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餐館新辟飲茶和茶藝業務,店中宜興茶壺、細瓷茶杯等茶具一應俱全,已有專門培訓的服務生服務,但價錢相當貴。雖如此,德國人也樂意來這里享受地道的中國茶藝。因為席位少,常常要7天前預定席位,出現「排隊飲茶」的奇觀。
佛理與茶理
談到中國的茶文化,人們經常注意到與佛教有重大關系。日本還經常談到「茶禪一味」,中國也有這種說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系,這是因為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相配合。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無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很接近,有利於凈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其次主張逢苦不憂,得樂不喜,無求即樂。這也與道家清靜無為得思想接近。
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道家從飲茶中找一種空靈虛無的意境,儒士們失意,也想以茶培養自己超脫一點的品質,三家在求「靜」、求豁達、明朗、理智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們過於疏散,儒士們終究難擺脫世態炎涼,倒是禪僧們在追求靜悟方面執著得多,所以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
熟悉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學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道帶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榮西和尚。所以日本茶道以及「茶禪一味」說法也源自中國。在向海外傳播中國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一點說,佛家茶文化是起了帶頭作用的。
茗品匯聚——中國十大名茶
中國古今名茶有千種之多,從中選出最著名的名茶,過去就有中國十大名茶之說。但具體指那十大名茶,說法不一。這里是根據歷史影響、產量和著名程度等綜合因素,選出了下列十大名茶,予以簡介。
1、西湖龍井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四次到天竺、雲棲、龍井等地察看龍井茶的採制並作詩贊美。還傳說曾將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顆茶樹封為"御茶",年年採制進貢。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長期以來,西湖龍井茶已成為禮尚往來的禮品茶、友誼茶。在國際交往中曾發揮過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國宴茶話會上是清廉的象徵。
2、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我國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關茶產地中提到"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洞庭山所產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後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後,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 改定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1芽1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3、黃山毛峰
黃山地區,由於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雲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餘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齶,謂之黃山雲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商會資料》記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後),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後,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後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其中桃花峰、雲谷寺、慈光閣、崗村、充川等的品質最好。黃山毛峰分特級和一、二、三級,特級黃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顯露,色似象牙,魚葉黃金。沖泡後,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魚葉金黃"和"色似象牙"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黃山毛峰的品飲,沖泡時水溫也以80℃左右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續水沖泡2-3次。
4、婺綠(屯綠)
婺綠是指江西婺源的綠茶,婺源建縣於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後一直屬於徽州(上溯屬歙州、新安郡)管轄,至1934年從安徽劃入江西,1947年又重劃回安徽省,1949年復劃歸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綠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製加工統稱"屯綠"出口。
江西省婺源縣是一個多山地區,境內群山逶迤,煙雲繚繞,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很適宜於茶樹的生長。早在唐代就是一個"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的著名茶區,素有"茶鄉"之稱。宋代,"婺源謝源茶"是全國六大名茶絕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間,靈山的"天竹峰茶"被列為貢品。
清朝,婺源綠茶以"屯綠"品牌出口獲得盛譽。尤其是婺源東鄉的"四大名家"茶更為出名,它們是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園茶。當時與婺源"四大名家"同時有名的還有祁門東鄉的"四大名家"、休寧的"四大名家"。
婺綠(屯綠)採摘一芽二、三葉至一芽三、四葉。經殺青、揉捻、炒干製成毛茶,再經精製後製成精製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貢熙、秀眉、婺綠(屯綠成品茶以珍眉為例,外形條索緊結壯實,色澤灰綠光潤,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熟栗香高長鮮爽,滋味濃醇回甘。婺綠屯綠)是我國出口眉茶拳頭產品,主銷摩絡哥、阿爾及利亞、馬里、利比亞、茅利塔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5、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獨特產品,其產區包括浙江的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蕭山、上虞、餘姚、天台、鄞縣、奉化、東陽等縣。整個產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環抱,境內山嶺盤結、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青山綠水,風景名勝眾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浙江省茶葉的主產區。
平水是浙江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歷史上很早就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各縣所產珠茶,過去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製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稱著。這一地區歷史上就出產過不少名茶,如會稽的"日鑄茶"、山陰的"卧龍茶"、諸暨的"石筧嶺茶"、餘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據說,珠茶是由日鑄茶演變而來。現代珠茶的採制與日鑄茶相仿,鮮葉採下後,經過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對鍋、做大鍋而製成。過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現在已實現制茶全程機械化。
平水珠茶,也稱圓茶。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活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珍珠。用沸水沖泡時,粒粒珠茶釋放展開,別有趣味,沖泡後的茶湯香高味濃,珠茶的另一特點是經久耐泡。
珠茶出口歐洲和非洲不少國家,有穩定的市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
6、祁紅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
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在英國受到了皇家貴族的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
7、滇紅
滇紅是雲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滇紅工夫茶芽葉肥壯,金毫顯露,湯色紅艷,香氣高醇,滋味濃厚。滇紅工夫茶於1939年在雲南鳳慶首先試製成功。當年生產15噸銷往英國,以後不斷擴大生產,西雙版納勐海等地也組織生產,產品質量優異,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雲南產茶歷史悠久,唐宋時普洱茶就已大量,至今普洱沱茶、餅茶、方茶、緊茶仍有相量的生產與銷售。滇紅產區主要是雲南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0縣。滇紅工夫茶採摘1芽2、3葉的芽葉作為原料,凋、揉捻、發酵、乾燥而製成;滇紅碎茶是凋、揉切、發酵、乾燥而製成。工夫茶是條,紅碎茶是顆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後味強烈富有刺激性。
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主銷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各國和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各大城市。滇紅的品飲多以加糖加奶調和飲用為主,加奶後的香氣滋味依然濃烈。沖泡後的滇紅茶湯紅艷明亮,高檔滇紅,茶湯與茶杯接觸處常顯金圈,冷卻後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後渾現象,冷後渾早出現者是質優的表現。
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以1芽1葉為主製造而成,成品茶條索緊直肥壯,苗鋒秀麗完整,金毫多而顯露,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濃透明,滋味濃厚鮮爽,香氣高醇持久,葉底紅勻明亮。最適宜作高級禮品。
8、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鐵觀音茶的採制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鍾,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9、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10、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所產烏龍茶的一種,台灣生產的烏龍茶依據發酵程度(做青程度)的不同有輕度發酵茶(約20%)、中度發酵茶(約40%)和重度發酵茶(約70%)之分。輕度發酵茶似綠茶,具有清香;重度發酵茶似紅茶,具有甜香;中度發酵茶清香較濃烈。凍頂烏龍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主產於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
凍頂產茶歷史悠久。凍頂山是鳳凰山的支脈,居於海拔700米的高崗上,傳說山上種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農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稱此山為"凍頂"。凍頂山上栽種了青心烏龍等茶樹良種,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茂盛。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包種茶的一種,所謂"包種茶",其名源於福建安溪,當地茶店售茶均用兩張方形毛邊紙盛放,內外相襯,放入茶葉4兩,包成長方形四方包,包外蓋有茶行的嘜頭,然後按包出售,稱之為"包種"。台灣包種茶屬輕度或中度發酵茶,亦稱"清香烏龍茶"。包種茶按外形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條形包種茶,以"文山包種茶"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凍頂烏龍茶的採制工藝十分講究,採摘青心烏龍等良種芽葉,經曬青、涼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復的團揉(包揉)、復烘、再焙火而製成。
凍頂烏龍茶的品質特點為:外形捲曲呈半球形,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香氣高,有花香略帶焦糖香,滋味甘醇濃厚,耐沖泡。凍頂烏龍茶品質優異,歷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暢銷台灣、港澳、東南亞等地,近年來中國內地一些茶藝館也時髦飲用凍頂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