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荷花設計
『壹』 何為大絲綢郵票謝謝 !
我國自2006年至今共發行了7套絲綢郵票,分別是:《文房四寶》、《綿竹木版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博覽會開幕紀念》、《漳州木版年畫》、《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梁平木版年畫》。其中,四枚「木版年畫絲綢郵票」屬於「幸運封」兌獎獎品。
絲綢郵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絲綢郵票問世後,價格也曾大起大落,如《文房四寶》絲綢郵票最高漲至200元1枚,最低跌到45元1枚。不過,隨著本輪郵市行情到來,大絲綢將再度率領絲綢系列郵票扶搖直上。
絲綢系列郵票為何靚麗,緣於以下幾點:
其一,材質新。絲綢郵票屬於新生事物,容易吸引郵人眼球。其二,題材好。從已發行的絲綢系列郵票看,既有我國傳統文化,又有現代中國與世界相融合事物。其三,畫面美。《文房四寶》絲綢郵票是由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大師王虎鳴繪制,色彩飽和,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韻味。《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中的國畫牡丹,加之絲綢色澤襯托,另有左上方呼之欲出的現代牡丹,從而形成古今相應、文墨相承的藝術珍品,確實讓人愛不釋手。其四,發行少。雖說官方沒有公布發行量,但通過近幾年的市場反應,專家推算,其發行御明量與當年小型張相比要少很多。其五,系列情。一般來說,系列郵票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原因在於,隨著後面集郵愛好者加入,受求全因素的影響,大都會尋找系列郵票的排頭兵。系列郵票通常被稱為龍頭,現在絲綢系列郵票才發行到第7套,應該都屬於龍頭。另外,雖說一般年冊中沒有絲綢郵票的位置,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有其神聖地盤,因此絲綢郵票是屬於國家正式郵票,可以大膽擁有。另外,近些年來,中國集郵總公司將每年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張也採用絲綢形式印製,不過由於不是正宗郵票,大家不必過分追求,有也侍渣可無也罷。
近來我分別寫了「小版張中最大黑馬『大絲綢』的投資價值剖析」和「再談小版張中真正黑馬『大絲綢』」兩文,引老拆悄發了市場的積極響應,近幾天大絲綢小版郵票以每天10元的漲幅在上漲,有網友要我再補充一些材料,我只能將手頭上的材料進一步整理以饗網友。馬克思主義者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反復依次無窮。我對大絲綢小版張也是從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么一個過程中慢慢感知大絲綢小版張的。現在思來真正每走一步認識的程度和深度都是進一步加深,我自己的觀點是大絲綢小版張是我國郵票發行史上的重大突破,無論材質、選題、設計都在郵票發行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歷史將會告訴你它是小版中最大的黑馬,並會如「庚申猴」一樣產生新的傳奇。下面我從產生的背景、選材、印刷設計等方面一一道來。
一、 大絲綢小版張是世界上在純真絲綾絹上印製郵票的第一次,並填補了世界精製仿古絹織造工藝技術的空白
為配合2006年第六屆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在北京舉行,國家郵政局決定利用2006年9月10日發行的2006-23T《文房四寶》特種郵票,另外特別印製含兩套8枚的絹質郵票小版張,在2006年10月26日郵幣會開幕當天首發,這是中國郵政第一次發行絲綢材質的郵資憑證,消息一出引起集郵圈內外的廣泛關注。盡管此前已有多個國家印發了絲綢郵票,但直接在純真綾絹上印刷郵票尚無先例。將輕如蟬翼的絹質變成適合高精度印刷的郵票載體,必須解決絹面平整、不打皺、不起翹等諸多技術問題,天工綾絹攻克了30餘個技術難關,終於開發出這一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復合的獨特新產品。7月3日,國家郵票印製局負責人和專家組確認產品完全達到了直接印製郵票的質量有求。國家郵質局隨制即向天工綾絹訂購精緻仿古耿絹5萬米,與常用郵票防偽纖維採用特殊工藝黏合,絹面按普通郵票紙上印製郵票的方式印刷圖案,纖維面刷背膠。同時,天工綾絹也將填補了世界空白的精緻仿古耿絹織造工藝技術申報國家專利。
二、 大絲綢小版張的設計是我國幾千年文明的又一次弘揚,是我國郵票發行史上第一套非物質文化遺產郵票
「文房四寶」大絲綢小版張由知名郵票設計家王虎鳴設計,無論底色布局及一張在展開畫卷的創意,彷彿是在敘述我國幾千年文明史,其印刷出來的效果只有「庚申猴」郵票能與其比美。
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印在郵票上傳播,擴大文化的影響力,是我國郵票發行史上第一套非物質文化遺產郵票。2006年9月《文房四寶》郵票分別在安徽省的宣城市和黃山市、廣東省的肇慶市(在票面上明代《寶月荷花硯》和《雙鳳紋抄硯》兩方端硯現藏於肇慶端硯博物館。)、江西省的進貢縣文港鎮(華夏筆都)舉行了首發式,其小版張在10月26日郵布開幕當天首發。三個省的四個地方和北京同時舉行一套郵票的首發式在我國郵票史上也是第一次。另外,2004年,安徽省宣城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文房四寶」之鄉的稱號。
三、 大絲綢小版張既是2006年北京郵票錢幣博覽會上的主題郵品,但是又是有別於歷屆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
歷次郵票錢幣博覽會已推出過6款主題郵品,包括1995年的《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北京1995》小全張(分有有齒、無齒兩種,後者稱為「桂花無齒」)。
1997年的PLZ-6《世紀寶鼎加字》中國集郵總公司以「世紀寶鼎」小型張加印「97上海郵票錢幣博覽會」字樣發售100萬枚,售價15元。
2000年27屆奧運會雙連小型張(國家郵政局發行)。
2002年「中秋加字」(國家郵政局以「中秋節」小版為載體,加印「2002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字樣與會標)。
2004年的「國旗國徽」不幹膠小版。
2006年推出的《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
而每屆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都無一逃過一番熱炒,有炒到千元以上的桂花無齒,有炒到百元以上的,只有「文房四寶」小版張生不逢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熱炒。
在許多郵人看來,《文房四寶》絹質小版張是我國印發的第一枚絹質郵票,加上《文房四寶》選題又決定了其有別於歷屆郵票錢幣博覽會的主題郵品的特殊地位,其關注度必然高於其他熱門郵品。
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看,大絲綢小版張已經完全具備了龍頭霸主的地位,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顯得更加突出。我堅定,將來大絲綢小版張對整個大盤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是以後集郵的一面旗幟,其增值的幅度和示範作用將會超出我們的形象。「大絲綢」小版張的諸多第一將會使它產生新的傳奇,在第四次郵市大潮中能不能達到6000元以上的價位,還有待歷史的檢驗。
『貳』 端硯文化村的周邊景點
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超凡手藝的歷史見證。白石村有座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李、梁、羅、黃、蔡是村中大姓,其中又以李姓最大,約占村中1/4人口。李氏宗祠分前後兩進,前進由兩房、天井、兩廊組成,後進則是一個大廳,門前有兩根大石柱,由於年代久遠,已有些風化,托梁雕刻設計,巧奪天工。屋檐上有壁畫,荷花、鳳凰等圖案雖因經年累月而蒙上了一厚厚的黑塵,卻依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歷經600多年風雨,李氏宗祠幾遭破壞,仍然保留著鮮明的明朝建築風格。
政府構想
全面宋式包裝白石村中共端州區委書記李天說:開發、建設好「中國端硯文化村」,既是建設文化名市、文化強區的現實需要,也是打造端硯名片,發展端州經濟的重要手段,區委、區政府一直予以高度重視,並將其作為做大做強做活文化產業的一項首要任務。「中國端硯文化村」的開發與建設,必須遵循「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盡可能多地吸引社會資源和民間力量參與進來。要採取「分步實施,能快則快」的辦法。大體上分三步走,第一步:首期建設項目「中國端硯展覽館」已經完成,並且已經舉辦了盛況空前的「2004-中國端硯文化節」,收到了顯著的成效。今後這樣的文化節還要繼續辦,增加「中國硯都」的知名度。第二步:將著手籌劃端硯文化廣場、文房四寶一條街等相關配套項目,引導和規范端硯廠家進場經營,形成集束效應,打造和培育全國知名的端硯集散市場。第三步:對白石村的整體建築進行全面宋式包裝,形成古色古香的村容村貌,開發旅遊資源,為發展經濟服務。
所獲殊榮
「中國端硯文化村」白石村被授予「廣東省版權興業示範基地」稱號。在剛落幕的「創意產業與版權保護論壇」上,國家版權司副司長許超、省版權局副局長朱仲南為獲得該榮譽的單位代表頒發了證書及牌匾。據介紹,「中國端硯文化村」白石村是肇慶市首批獲得此項殊榮的單位,它將更有利地保護端硯文化的知識產權和版權,對於推動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的建設,促進端硯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叄』 為什麼要叫端硯端字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端硯即用廣東省肇慶七星岩石料製作成的硯台。
正宗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一的硯是端硯。
端硯在古代常作給皇帝的供品,產地肇慶古代叫端州,來自端州的硯台,以地名稱--端硯。端字沒有特殊意義,只是地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