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荷花韻
① 四年級荷韻經典的古詩
初夏時節,小荷才露出尖尖角,早有蜻蜓立在上頭。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小池》,生動地描繪了初夏池塘中生機盎然的景象。
夏日炎炎,荷花盛開,碧綠的蓮葉連成一片,彷彿與天相接,無邊無際;在陽光的照耀下,荷花顯得格外鮮艷。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描寫,給人以美的享受。
秋風瑟瑟,荷花與菊花相繼凋零。荷葉已經枯萎,不再能為雨遮擋,而菊花卻依然挺立,傲對嚴霜。宋代詩人蘇軾在《贈劉景文/冬景》中用這兩句詩表達了對菊花不畏嚴寒的精神的贊美。
夏日的采蓮曲中,菱葉在水面上輕輕飄動,荷花隨風搖曳,小船穿梭於荷花深處,這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畫卷。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采蓮曲》中描繪了這樣一幅美麗的場景。
荷花盛開,綠葉紅花,形態各異。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贈荷花》中寫道:「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這兩句詩表達了對荷花自然天成、自由舒展的美好贊頌。
② 荷韻幽幽,相思漫卷,若來生,請務必渡我為蓮。什麼意思
意思是如果有來生,一定化身為蓮,與荷相伴。這個荷是暗指的一個相思的對象,但今生也許無緣為伴。
荷花在中華文化中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豐慶,聖潔清廉的象徵和友誼使者。荷花精神是國人高尚品質的座右銘。
民間歷來就有「荷花誕"的習俗,定於農歷6月24日是荷花的生日。古往今來, 荷花綻放著國人特有的審美趣味與崇高的人文精神。
屈原的芰荷高韻,周敦頤的愛蓮名篇傳頌千載。孫中山先生是近代荷花精神的首倡者,一句「中國當如此花」名言光耀中華。
(2)古詩荷花韻擴展閱讀:
相似荷韻古詩
一、 古風[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 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 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 願托華池邊。
譯文:
碧綠的荷花生長在幽靜的泉水邊,朝陽把她們映照得鮮艷無比。
清秋季節,一朵朵芙蓉從綠水中裊裊舉起,茂密的圓葉籠罩著縷縷青煙。
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可是誰來舉薦她們呢?
眼看著秋霜漸濃,秋風勁起,難免紅顏凋謝。
但願能在王母的瑤池裡生長,時時鮮艷,永不頹色。
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 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
譯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
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卧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三、《無題·其二》 [唐]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譯文
東風颯颯,蒙蒙細雨飄灑,荷花塘外傳來了聲聲輕雷。
金蟾嚙鎖的香爐所散發的香氣沁人心脾,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氏隔簾偷窺韓壽英俊年少,宓妃贈送玉枕欽慕曹植文采。
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
四、 蓮花唐 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 軋軋蘭橈入白草。 應為洛神波上襪, 至今蓮蕊有香塵。
蓮唐 唐彥謙 新蓮映多浦, 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 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蕊, 玉露洗殘紅。 看著余芳少, 無人問的中。
譯文:
碧綠荷塘搖曳的荷花激起的漣漪好像連接著銀河(星津指銀河),船槳在荷塘滑動發出扎扎的聲響,船駛入水草之中。
就像洛神步履輕盈地走在平靜的水面上,盪起細細的漣漪(應該出自《洛神賦》「凌波微步 羅襪生塵」),到今天蓮花都有洛神的香塵殘留。
③ 清塘荷韻的課文理解,要詳細一點
這是季羨林先生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文章意蘊豐富,情趣恬淡蘊藉,意境古樸雅緻。內容上,文章可以分為種荷、盼荷、賞荷三部分,賞荷是重點。
種荷(第1~3段) 這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先用兩個自然段寫種荷的原因,再寫種荷的過程。種荷的根本原因,不是客觀上別人的命令或功利性需要,而是因為冷清的池塘「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99——中國文人固有的文化情結。這種文化情結可以分兩方面看:一是要讓生活環境有畫意,池塘不能空盪盪的;二是池塘里就應該有荷花。可以說這是中國文人追求生活的文化品位、追求荷花一樣的君子情操的下意識反應。這種意趣再加上對一些古詩詞的自然引用,使文章極顯「學者散文」的風采。
盼荷(第4、5段) 這部分從全文看,是「低谷」部分,為後文的舒張做鋪墊。種下古蓮子後,作者「翹盼」它長出新芽,每天「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但一直什麼也沒有盼到,致使「我已經完全灰了心」——這是全文感情的最低點。到了第三年,雖然奇跡般地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因此這仍是作者的一個「令人灰心的一年」。作者就這樣沉穩地敘述著一位老人殷切盼望荷花的故事,慢慢地描畫著一幅畫中色彩較淡的部分。
賞荷(第6~13段) 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詳細地抒寫了自己觀賞荷葉、荷花的欣喜之情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作者賞荷時的感情起伏跌宕:當「我」確認生長出的真是自己種下的「洪湖蓮花的子孫」時,「心中狂喜」;當「我」看到滿塘荷花時,感到「大快人意」;當夜來「我」「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時,「我」浮想聯翩;當荷花已是「洋洋大觀」時,「我為我的『季荷』祝福」。在這種情感的變化中,作者想到了許多,最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
這句話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主旨:贊美生命,謳歌生命的力量。
我也湊湊熱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