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扇蘭花
『壹』 誰知道這是什麼蘭花嗎自己在山上挖的
這種蘭花屬於蘭科植物蝦脊蘭,其學名為Calanthe discolor。它的根狀莖並不明顯。假鱗莖粗短,呈近圓錐形,直徑約為1厘米,通常有3到4枚鞘和3枚葉。假莖長度在6到10厘米之間,直徑可達2厘米。在花期時,葉片尚未完全展開,形態為倒卵狀長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度可達到25厘米,寬度在4到9厘米之間,頂端尖銳,底部則逐漸變窄形成長4到9厘米的葉柄,背面覆蓋著短毛。
花葶從假莖頂部的葉片間生長而出,高度約為18到30厘米,表面密布短毛。總狀花序長度為6到8厘米,上部稀疏地分布著約10朵花。花苞片宿存,質地柔軟,呈卵狀披針形,長度在4到7毫米之間,頂端漸尖或尖銳,表面幾乎無毛。花梗和子房長度為6到13毫米,彎麴生長,表面密布短毛,子房呈棒狀。
萼片和花瓣呈現出褐紫色,中萼片略呈斜的橢圓形,長度為11到13毫米,中部寬度為6到7毫米,頂端尖銳,具5條脈,背面中部以下覆蓋著短毛。側萼片與中萼片相似。花瓣接近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度與萼片相等或稍短,中部寬度為3.5到5毫米,頂端略鈍,底部漸窄,具3條脈,兩側的2條脈常分叉,表面無毛。唇瓣為白色,輪廓為扇形,與整個蕊柱翅合生,長度約等於萼片,3深裂。側裂片呈鐮狀倒卵形或楔狀倒卵形,較中裂片大,頂端向中裂片彎曲,底部約一半合生在蕊柱翅的外側邊緣。中裂片呈倒卵狀楔形,頂端深凹缺,前端邊緣有時不規則。
唇盤上具3條膜片狀褶片,褶片平直,邊緣整齊,延伸到中裂片中部,前端呈三角形隆起。距呈圓筒形,直立或稍彎曲,長度為5到10毫米,末端變細,表面疏被短毛。蕊柱長度約為4毫米,頂端擴大,蕊柱翅向下延伸到唇瓣基部。蕊喙2裂,裂片呈三角形,長約0.6毫米,頂端尖銳。葯帽前端稍收狹,末端近截形。花粉團棒狀,長約1.8毫米。
這種蘭花的花期通常在4到5月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一種重要的葯用植物。
『貳』 扇上的花叫什麼名字
蘭花扇面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專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屬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叄』 團扇怎麼畫好看又漂亮又古風
團扇怎麼畫好看又漂亮又古風介紹如下:
1、准備好畫蘭花用的顏料,先調色畫細長的葉子。
2、再畫一些短的。
團扇起源於中國。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
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綳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圓形或近似圓形扇面,扇柄不長。現在的團扇扇柄較長,越來越符合大眾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