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泂荷花賞析
A. 蘇泂的荷花古詩譯文
荷花就像宮里裝扮好的美人,荷葉隨風揚起翠綠得就像衣裳。
昨天晚上夜涼版(那比得)權水那樣清涼,好羨慕芙蕖(荷花的別名)婉約地立在水的中間。
原文:《荷花》【作者】蘇泂【朝代】宋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
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1)蘇泂荷花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主要描寫了采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寫水鄉姑娘的采蓮活動,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表現采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采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這首詩是蘇泂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蘇泂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蘇泂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荷花》。
B. 荷花宮樣美人妝翻譯
荷花就像宮里裝扮好的美人。
出處:宋·蘇泂《荷花》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
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白話釋義:
荷花就像宮里裝扮好的美人,荷葉隨風揚起翠綠得就像衣裳。
昨天晚上夜涼(那比得)水那樣清涼,好羨慕芙蕖(荷花的別名)婉約地立在水的中間。
(2)蘇泂荷花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寫水鄉姑娘的采蓮活動,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表現采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采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嘉祐二年(1057年),蘇泂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位列執政。
作者簡介:
蘇泂(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哲宗親政後,因上書諫事而被貶知汝州,連謫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
蘇泂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C.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作者是誰
作者:蘇泂
出處:《荷花》【作者】蘇泂【朝代】宋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
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白話釋義:
荷花就像宮里裝扮好的美人,荷葉隨風揚起翠綠得就像衣裳。
昨天晚上夜涼(那比得)水那樣清涼,好羨慕芙蕖(荷花的別名)婉約地立在水的中間。
(3)蘇泂荷花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主要描寫了采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寫水鄉姑娘的采蓮活動,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表現采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采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這首詩是蘇泂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蘇泂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蘇泂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荷花》。
作者簡介:
蘇泂(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說自號老泉,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泂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蘇泂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少時不好讀,由於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約於此年蘇洵開始讀書,學習斷句、作詩文但沒有學會就放棄了讀書。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日蘇泂被任命為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是月命蘇泂去禮院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書,是月仲兄蘇渙出知漣水軍,未行提點利州路刑獄,蘇泂父子於西郊送別。八月蘇軾蘇轍參加制科考試及殿試。九月蘇軾被任命大理評事,蘇轍被任命秘書省校書郎。十一月蘇軾辭別父親去鳳翔赴任。
D. 蘇泂荷花的翻譯賞析 古詩荷花的作者
被譽為君子之花的荷花,向來以其亭亭玉立的風姿、高潔傲岸的品格,為古代文人所喜愛,是各類文學作品的重要題材。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自然少不了描寫荷花的名篇佳句。而透過荷花詩詞,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意趣,還可以窺探到作者對於自然的熱愛,由花及人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從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到唐詩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再到宋詞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雖然歷經千年的歲月輪轉,但不變的是對荷花的喜愛,無論是直接贊美荷花本身,還是托物言志、有所思想情懷的抒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便是古典詩詞中較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荷花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楊萬里之手,是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楊萬里這首詩除了著重描寫荷花的美麗風姿外,還突出了詩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里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送別送林子方,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首先,詩的前兩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即畢竟是六月里的西湖風光啊,說到底還是與其他時節迥然不同。乍一看,詩的開篇稍顯突兀,但其實是造句大氣。在質朴無華的語言中,楊萬里便已經最大程度上,給人以美好的想像。即我們不曾親身領略到西湖六月里的美景,但是從楊萬里如此贊嘆的語氣中卻能真切感受到。
眾所周知,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以白描見長。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便可以說是其中典範之作。就以這兩句詩為例,它其實就是楊萬里脫口而出的贊嘆之語,是楊萬里看到西湖六月美景與其他時節迥然不同的最直觀的感受。因此身為讀者的我們,便能很明顯的感知到楊萬里強化後的西湖之美。與此同時,它也勾起了人們繼續往下讀的慾望,即六月的西湖到底美在哪裡呢
然後,我們來看詩的後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即六月里的西湖,有那碧綠的蓮葉連接天際、浩渺無盡,更有那紅日與荷花相映,分外鮮艷嬌紅。由此可見,讓楊萬里贊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的西湖美景,正是春、秋、冬三季見不到,唯有夏季才有的荷花景色。並且根據楊萬里所描繪的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來看,它還是盛夏時特有的荷花景色。
因為只有在盛夏,隨著湖面伸展到盡頭的荷葉,才會與藍天融合在一起,營造成一片「無窮碧」的廣闊天地。而在這片無邊無際的碧色天地中,更有紅日映照下的朵朵荷花,以分外鮮艷嬌紅的容貌點綴著。如此壯美的荷花之景,怎能不叫人由衷的贊嘆呢所以說楊萬里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後卻有如身臨其境,字字句句都美到了心坎里。
E. 宋蘇泂的荷花這首詩歌給你什麼印象
荷花 宋 蘇炯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專
這首詩把荷屬花擬人化描寫如美人的臉,荷葉像衣服一樣,然後夜涼如水的晚上站在水的中央。這首歌通過擬人和比喻的描寫,把荷花比如美人,就好像一個非常漂亮的古代美人,站在水池的中央,亭亭玉立,美若天仙,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