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日積月累
❶ 日積月累,《采蓮曲》。
《采蓮曲》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描繪江南采蓮少女的美麗詩篇。首句「荷葉羅裙一色裁」,以荷葉和少女的羅裙對比,將采蓮少女置於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荷葉與羅裙色彩的和諧統一,不僅展現了少女的衣著之美,更映襯出大自然的生機盎然。緊接著,「芙蓉向臉兩邊開」,將荷花與少女的臉龐相映襯,彷彿少女的臉龐也綻放了如荷花般的美麗,彼此輝映,美不勝收。
「亂入池中看不見」,生動地描繪了采蓮少女與荷葉、荷花融為一體的情景,她們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難以辨認,營造出一種神秘而美好的氛圍。而「聞歌始覺有人來」,則進一步突顯了少女們在池中輕歌曼舞的場景,歌聲與自然的和諧旋律交織在一起,令人陶醉。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的美景融為一體,展現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不僅描繪了少女的美麗,更讓自然之美得以展現。全詩讀來饒有生活情趣,彷彿能讓人置身於那片荷塘之中,感受那份清新與寧靜。
王昌齡的《采蓮曲》不僅是一首描繪自然美景的詩作,更是一幅生動的民俗畫卷,展現了唐代采蓮風俗的生動景象,同時也寄託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贊美。
❷ 花盆裡的小花每天加倍開放,第一天開了一朵,第三天開了幾朵
第一天開了一朵,第二天開了倆朵,第三天開了四朵。這個題就是運用了荷花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荷花效應,它講述的是這樣的一種現象:池塘里種滿了荷花,荷花第一天開一朵,第二天開兩朵,第三天開四朵,第四天開八朵,以此類推,每天荷花開放的數量都是前一天的兩倍,第30天的時候剛好開滿整個池塘。
那麼在第幾天的時候荷花剛好開滿半個池塘呢?是第15天嗎?不對,應該是最近尾聲的第29天。荷花效應給人最直接的啟示就是,最接近勝利的時候才是最重要、最需要堅持的時候。很多人在第29天的時候選擇了放棄,雖然他們離成功不遠了,只剩一天之遙。
荷花效應讓我們學到了道理如下。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這種日積月累的魔法,不要因為一時看不到明顯的學習效果就輕易萌生放棄的念頭,要相信你所努力的每一天,都在為你的進步奠定著不可或缺的影響,終有一天,你會感受到這種厚積薄發的力量。
因此,當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辛苦,沒有動力堅持下去的時候,想想荷花效應,不要輕言放棄而錯過自己的完美盛開。所謂拼到最後,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