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干一蘭
① 關於「花」的古詩有哪些
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劉禹錫《秋詞二首》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落霞與孤騖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曹丕《燕歌行》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綠波間。
李璟《浣溪沙》
蕭蕭遠樹流林外,
一半秋山帶夕陽。
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
夕陽無事起寒煙。
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秋容老盡芙蓉院,
草上霜花勻似翦。
宋·秦觀《木蘭花》
二月湖水清,
家家春鳥鳴;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寒雪梅中盡,
春風柳上歸。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
發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憶山中》
咸陽二三月,
宮柳黃金枝。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
山中尚含綠。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李華《春行即興》
分類: 休閑/愛好 >> 花鳥魚蟲
解析:
梅:
宋詩人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林逋:眾苦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荷:
柳永筆下的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黃庭堅描繪的「憑欄十里芰荷香」,其綠蓋紅衣,仍幽香襲人。
(清)舒位對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在江蘇吳興縣一帶觀蓮節的描繪有聲有色,他寫到:「應是花神避生日,萬人如海一花無」.
南宋楊萬里詩《清曉湖上》:「荷花笑沐胭脂露,將謂無人見曉妝」.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題西太一宮壁》詩中寫到:「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荷花滿湖風雨來」(明朝楊基《夢游西湖》)、「濕了荷花雨便休」(宋朝吳惟信《西湖雨吟》)和「媚水荷花粉未乾」(宋朝王月浦《荷花》)。
楊萬里詞《昭君怨—詠荷上雨》:「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唐)吳融詩《思涼》:「綠荷風動露珠傾」和(清)朱彝尊詞《滿江紅—西湖荷花》:「幾陣涼颸翻白葉,連盤驟雨跳珠綠」.
李商隱的「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楊萬里詩《小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謝眺的「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夏天——千層翠蓋萬紅妝。。「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和「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唐朝鄭谷《蓮葉》)。
秋天——露冷蓮房墜粉紅。「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南朝蕭繹《采蓮賦》),「不堪翠減紅銷際…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又秋風。」(元朝劉因《秋蓮》),「紅稀香少…蓮子已成荷葉老。」(李清照《憶王孫》),「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周密《西塍廢圃》)的荷葉枯敗、蓮蓬顫抖,「紅衣落盡渚蓮愁」(趙嘏《長安秋望》)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宋朝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冬天——荷盡已無擎雨蓋。
竹: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效李艾山前輩體
(清)鄭板橋
秋風何自尋,尋入竹梧里;
一片梧陰,何處秋聲起?
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清)鄭板橋
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
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
(清)鄭板橋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迴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③ 求 描寫 荷花 梅花 竹子 的詩句 最好 加上詩句理解~~~~~
梅:
宋詩人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林逋:眾苦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荷:
柳永筆下的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黃庭堅描繪的「憑欄十里芰荷香」,其綠蓋紅衣,仍幽香襲人。
(清)舒位對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在江蘇吳興縣一帶觀蓮節的描繪有聲有色,他寫到:「應是花神避生日,萬人如海一花無」.
南宋楊萬里詩《清曉湖上》:「荷花笑沐胭脂露,將謂無人見曉妝」.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題西太一宮壁》詩中寫到:「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荷花滿湖風雨來」(明朝楊基《夢游西湖》)、「濕了荷花雨便休」(宋朝吳惟信《西湖雨吟》)和「媚水荷花粉未乾」(宋朝王月浦《荷花》)。
楊萬里詞《昭君怨—詠荷上雨》:「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唐)吳融詩《思涼》:「綠荷風動露珠傾」和(清)朱彝尊詞《滿江紅—西湖荷花》:「幾陣涼颸翻白葉,連盤驟雨跳珠綠」.
李商隱的「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楊萬里詩《小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謝眺的「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夏天——千層翠蓋萬紅妝。。「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和「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唐朝鄭谷《蓮葉》)。
秋天——露冷蓮房墜粉紅。「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南朝蕭繹《采蓮賦》),「不堪翠減紅銷際…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又秋風。」(元朝劉因《秋蓮》),「紅稀香少…蓮子已成荷葉老。」(李清照《憶王孫》),「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周密《西塍廢圃》)的荷葉枯敗、蓮蓬顫抖,「紅衣落盡渚蓮愁」(趙嘏《長安秋望》)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宋朝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冬天——荷盡已無擎雨蓋。
竹: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效李艾山前輩體
(清)鄭板橋
秋風何自尋,尋入竹梧里;
一片梧陰,何處秋聲起?
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清)鄭板橋
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
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
(清)鄭板橋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迴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參考資料:http://bbs.zhulang.com/archiver/?tid-290761.html
④ 蘭花和蘭草有什麼區別
中國蘭花——中華民族浩然正氣與優秀品種的象徵 中國蘭花是我國原產十大傳統名花之一,習稱國蘭,簡稱蘭;又名侍女花、 燕尾春、蘭草、媚世等。國蘭花葶高出,葉色亮綠,四時常青,瀟灑矯健,風 度翩然;花開四季,花姿俊秀,香氣遠溢,清雅沁人。既能在優越環境中生長, 也能在風霜凜冽之中孕育花蕾,尤能在春寒料峭中散發沁人心脾芳香,表現出 頑強的生命力,自古以來,受到國人尊崇和珍愛。 古人說:「書之騷,草之蘭,果之橄欖,可稱三絕」。「竹有節而嗇花,梅 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並有之。」把蘭譽為「香祖」、「國香」、 「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等。故自古從至 聖先師到忠義之士,文人墨客,以及現代文學家、藝術家、革命者都酷愛蘭,崇 尚蘭,蘭為正氣所宗。 中國原產,栽培歷史悠久 中國蘭通常指原產於中國境內蘭屬(Cymbidium)植物中地生蘭種類,主 要是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等。中國蘭則包括在我國 境內分布的野生種類約有30種,全國除東北、華北外,都有分布。其種數占 世界蘭屬植物一半以上。 中國蘭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久遠。據《廣博物志》中記載,帝堯之世就 有金道華種蘭花之傳說。蘭花最早見諸文字記載,則是在《周易·系辭》中有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禮記》中有「諸侯執薰,大 夫執蘭」、「婦或賜之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表明我們祖先3000多年前就把 蘭花作為貴重的禮儀用品和孝順之物。中國蘭栽培,最早見於屈原的《離騷》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在《招魂》中有:「高堂邃字,檻層軒 些。層台累謝,臨高山些……。光風轉蕙,汜崇蘭些。經堂入奧……。」意思 是說在楚懷王宮苑中有樓台、亭、水榭,假山中有溪水潺潺,微風搖動雨後陽 光下的蕙葉閃閃發光,叢叢蘭花擴散蘭芳,香氣飄進大堂,溢滿內屋。 漢代,王室、諸侯已開始大墾養蘭。蘭花栽培和園藝技術有較大提高,提 出養蘭應填上砂石,則蘭會長得更好。魏晉時,蘭花已從宮廷禁苑中逐漸發展 到士大夫及豪門私家花園中。曹植有「秋蘭被長坂」,嵇康有「息徒蘭圃,秣 馬華山」,陶淵明有「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等詩句。 唐代,蘭花逐漸發展到一般庭園,民間栽培蘭花已很普遍。唐太宗有「蘭 氣已薰宮,新蕊半妝從。」李白的「孤蘭生幽園,從草共蕪沒。」白居易的「種 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劉禹錫的:「上國庭 前草,移來漢水潯。朱門雖易地,王樹有餘蔭。」唐末楊夔《植蘭說》載有:「或 種蘭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師,汲穢以溉。而蘭凈荃潔,非類乎眾莽。苗既驟 悴,根亦旋腐。」總結了種蘭經驗。 宋代養蘭、賞蘭之風更為盛行,藝蘭技術日漸普及,詠蘭、畫蘭之風也隨 之興起,且出現蘭花品種分類和蘭花專著。宋趙時慶撰《金漳蘭譜》(1233年)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研究蘭花專著。還有王貴學的《蘭譜》(1247年),兩書共記 載30多個蘭花栽培品種形態特徵,並總結了栽培方法。至明、清兩代,蘭花 栽培已進入了昌盛時期,藝蘭專著逐漸增多,藝蘭名家輩出,也積累為數可觀 的蘭花珍品和豐富的栽培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藝蘭事業有了更大發展。朱德同志視蘭如寶,大力提 倡種蘭,並向北京、上海、蘇州、南昌、廣州、長沙、成都、福州、貴陽等城 市植物園、花圃多次贈送自已培育出來的蘭花珍貴品種,倡導在公園、花圃、 風景名勝區與植物園辟蘭花專門種植園,以便搜集蘭花品種,進行蘭花研究, 供群眾觀賞,推動藝蘭事業的發展。 80年代以來,愛蘭養蘭人越來越多,蘭事活動日趨活躍,整個蘭界呈現出 一片欣欣向榮景象。蘭圃紛紛建立,蘭花葯用價值、食用價值逐漸得到開發, 社會、環境、經濟效益顯著,蘭花市場正在形成。各種蘭花專著業版了近20 部,把蘭花研究提高到了現代科學新水平。 特色顯著,品種繁多 我國蘭花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二三月開花的春蘭系列; 有葉秀花多四五月開花的蕙蘭系列;有葉短直立六至八月開花的建蘭系列;有 花多葉狹十一至十二月開花的寒蘭系列;有花多葉長,冬季一二月開花的墨蘭 系列,還有線藝葉蘭系列。 中國蘭屬地生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細長圓柱狀,不分枝或分枝; 其根中心有線狀「筋」,無須根與根毛;健壯根顏色為亞白色,幼根為白色, 根與蘭菌共生。中莖極短,短縮成卵球狀,俗稱假鱗莖,其形狀、大小因蘭花 種類不同而異,作用為貯藏養分和水分。假鱗莖常叢生在一起,通常一個假鱗 莖只能抽出一支花與3——7枚葉片,但依蘭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葉為線形帶 狀或劍狀,邊緣有鋸齒,質地革質,葉態、葉色因蘭的種類不同而不同。蘭屬 植物的花為不整齊花,分為花萼內外兩輪,均為3片,中辨轉化為唇瓣,雌蕊 和雄蕊合生在一個蕊柱上,稱為蕊柱,俗稱為「鼻頭」,是區別蘭科與其他科 植物主要特點。蘭為總狀花序,一支花序上通常生著多朵花,但春蘭只一葶一 花,稀二花,且葶短。蘭花花瓣有梅花瓣、荷花瓣、水仙瓣、蝴蝶瓣、菊瓣、 牡丹瓣、竹葉瓣、素心瓣、奇瓣等,包容了一系列名花的口味和藝術內涵。 中國蘭的蘭香高雅,是花香中最具特色的。宋代黃庭堅在談到蘭花時,對 「國香」「字解釋道「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子之色蓋一國,則曰國 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中國蘭之香集眾香之長,清幽獨特,給人以 淡遠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無,似遠忽近。具有四大顯著特色;其一是 「清」。蘭的香氣,清而不濁,無刺鼻之弊,又無脂粉之氣,格調高雅。沐浴 在蘭香之中,世塵全消,如對明月,如臨清泉,真仙界中人也。其二是「幽」。 也稱暗香。「香來無覓處」,初則有久則無,遠或有近卻無,似遠忽近,似有忽 無,使人留戀不已,餘味無窮。其三是「遠」。古人歌頌蘭香的詩句常有「蘭 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之類佳句,可知即便在 森林或曠野之中,蘭香也能在林滿林,在谷滿谷了。其四是「超」。蘭花開在 群芳競發之時,超凡出眾,卓然不群。春蘭醇香,蕙蘭濃香,建蘭、寒蘭清香, 墨蘭淡香。 多元文化 正氣所宗 古人貴蘭,將蘭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國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 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滲到人們精神世界裡,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徵 的蘭文化體系。把蘭花推上王位則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夫子稱「蘭當為王者 香」,對蘭美德推崇備至。比孔子稍晚一點的越王勾踐在渚山種蘭花以示明志。 蘭與高尚品德修養相融和,從而使蘭有更深刻文化內涵。 楚時屈原也酷愛蘭花。他在被流放到沅湘後,在那裡種植大片蘭花,身上 佩掛著蘭,嘴裡吟詠著蘭,以蘭自喻高潔,袒露出一顆愛祖國、愛人民赤子之 心。漢代楚騷之風大興,對蘭花尊崇和珍愛有增無減。漢武帝大唱《秋風辭》: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漢代築有倚蘭殿、蘭台等建築物。蘭 台為漢代宮廷藏書處,並置蘭台令史,掌書奏,至唐有蘭台,蘭省官司署,其 令官都前置「蘭」字。古人把優秀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蘭藻」, 把言論之精美或肺腑之言叫做「蘭言」,把人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將 資質堅貞稱之為「蘭石」,孝順父母喻為「蘭陔」,把友人相契為兄弟稱為「金 蘭結拜」,將良朋好友稱之為「蘭容」、「蘭交」,將得意的弟子稱之為「蘭玉」, 把身懷絕技之人稱為「蘭子」,把傑出人物去世比作「蘭摧玉折」,把他人書信 等為「蘭訊」,良時或春日叫做「蘭時」,婦女所居之寶叫做「蘭房」,七月金 秋稱為「蘭秋」或「蘭月」等等,對諸多美好之人和事或物與願望都以蘭喻之。 近現代,也有許多愛蘭名人,如魯迅,1931年,他在《送O.E.君攜蘭 回國》一文中寫道:「椒焚桂折佳老人,獨托幽岩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 故鄉如醉有荊榛。」意思是讓遠方日本朋友將這芳馨蘭花帶去吧,這里環境惡 劣,無法種蘭了。借詠蘭揭露國民黨製造白色恐怖,鎮壓革命人民的憤怒心情。 朱德元帥有「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等。陳毅元帥《詠蘭》:「幽 香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贊賞蘭花本質好,自有 更多的人喜愛它。董必武贊蘭有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愛國將領世 紀老人張學良在50年綿綿的幽夢歲月中,寄情於蘭花,以寓君子之志,對祖 國大陸所產蘭花尤為鍾愛,在他花園里,都擺在突出位置。由於他的聲望及對 蘭花的精深研究,被蘭花界推舉為世界蘭蕙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曾期望國人「應 發揚它的幽光,以為復興中華文化之一助,當有賴有心人共同努力」。 中國蘭文化還反映在蘭飲食文化、葯用文化、裝飾文化上。在《神農本草 經》、《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中醫葯書中都有蘭的葯用記載。蘭花紋為傳 統裝飾紋樣,紋樣高雅純潔,是常見花卉裝飾紋樣圖案之一。 我們說的國蘭素花品系,比傳統稱謂「素心蘭」有所拓寬。歷史上選育出的國蘭優秀品種多要求花被脈紋隱密細膩,其中花被不見雜色且舌瓣也純凈的,其花容更為雅緻,香味上乘;唇瓣位置在整件蘭花綻展時居中,異化為頗似尋常花花蕊形態,在我國賞蘭習慣中稱之為「素心蘭」。素心蘭一詞的定義,其實就是「素色的花蕊」詞義演釋而來。國蘭歷史上選育出的素心蘭花容多具備這一固有的品種特徵。這就是我國在一個相當漫長的蘭花文化發展歷史階段中所形成的「素心蘭」品種。 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蘭花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全國產蘭區野生蘭花資源得到空前的開發,新品種層出不窮,整個藝蘭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藝蘭咨訊、蘭文化刊物、理論著作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國蘭中素花品系也推出了許多前所未聞的優良品種,如元寶素、雙寶素、綠苔素、紅舌素、素色花、復輪素花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與歷史上選育出的「素心蘭」名品薈萃,已形成較傳統意義上的「素心蘭」姿色多元而又獨具個性的國蘭素花品種系列。 國蘭素花基本色調明快、姿韻簡約而妖嬈,在品態紛呈的國蘭種群中獨具風格,一改國蘭不如洋蘭媚麗的認知習慣,令人耳目一新。可以預料國於素花品系會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生態環境適應性廣泛、花香馥郁等優勢而遠遠超過洋蘭觀賞與實用價值,而為世界人民喜愛,其經濟與社會效益可拭目以待。 從目前已選拔出的國蘭素花種群宏觀狀況來看,傳統「素心蘭」品種定義已很囊括整個素花品系豐姿綽約的形態特徵了。因此,筆者在本文中稱作「國蘭素花」。「國蘭素花」這一新概念的形成是廣大藝蘭家勇於實踐智慧的總結,並非筆者別出心裁的創意。各位藝蘭家、藝蘭愛好者在為其選拔的素花品種冠名時己多有論及,稱素花而鮮有稱「素心」的。從追求單純「素」的舌態己演釋為追求內容多元的全花「素」的審美印象。傳統定義的「素心蘭」面對蘭花文化發展中的新形式、新時尚顯然需要加以拓寬。 花卉傳統意義上的「素心」所指何物?從字面上理解應處於花朵中心部位的花蕊,蘭花則應指蕊柱——唇瓣居蕊柱下部,但並非科學意義上的花蕊器官。可見囿於歷史認知條件下產生的「素心蘭」概念,是沒有較確切的科學含義的。僅以約定俗成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現代,名品中的姣姣者選拔尚無科學規律可循,不知湮沒了多少優良品種。也許這就是國蘭素花理論上定位遠遠落後於辯型理論水平歷史的偏頗吧。 應當認為,國蘭素花理論的進步,新品種得到科學公正的評價與選拔,得益於國蘭文化改革開放後與世界賞花藝術文化交流與結合。我們在自我陶醉於「賞素心蘭、做素心人」,執著地追求國蘭「人文美」文化價值之餘,難道不應該更多地關注國蘭自然美的藝術真諦嗎?藝蘭形式與內容有機的結合,才是我國蘭花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確方法論。 「國蘭素花」概念若能為藝蘭界同仁認同,應該及時討論規范國蘭素花品系植物學特徵及選種的基本原則。作者淺見:國蘭素花品種基本要求其主、副瓣色彩相同或差異不大,「舌」瓣嚴格要求純凈,「舌」瓣上朱點要求碩大、完整、鮮明、端莊或者獨具韻味,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者概不能入選。 花被、舌瓣、花莛基本色調相同為全素花,又符合國蘭瓣型標准者其品位上乘。在此基礎上花被邊緣復輪異色完整、素凈,舌瓣上有碩大、鮮明、端莊朱點者,較全素花更可觀瞻,姿韻獨特難求,視為珍品。主、副瓣、舌瓣同色,花莛異色或主副瓣同色、舌瓣異色者為中。各種花器官雖純凈,但色彩相互間差異較大者,只能按瓣型標准品評。 同為國蘭素花,基本色調未必相同。依據色彩美學原理立論,對比度鮮明為優選原則。晶白、黑色最能體現國蘭素花對比度強烈的獨特風格,且資源稀少,尤為珍貴。金黃、大紅、翠綠、凈白為上品。乳黃、乳白、老綠、淺紅為中。紙白無華為下。 桃腮、艷口之類,著色淺暈、若不太損及全素花的總體印象,亦可入選。 國蘭素花綻展姿態基本上亦要求符合國蘭瓣型理論標准,不合瓣型要求而姿韻獨特者仍可入選。 國蘭素花以其獨具明快的色彩、鮮明的對比度,在整個蘭花家族中表現出獨領風騷的自然美風采,已深深受到現代人特殊的青睞與追求。因為最能體現大自然氣息與本色的自然物種——一國蘭素花,尤其能與現代人生理需要與心理渴求自然整合,且惠而不貴,江山氣韻蘊溢於方寸盆盅之中,足不出戶即能陶情於自然的恩澤。 歷史久遠,底蘊深厚的中國蘭花文化一旦從少數人構築的亭台樓閣文化圈內走向大眾文化之路,一定能讓中國蘭花走向世界,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壺天散墨,小兒塗行。莽夫拋磚,欲引玉出焉。筆者自勉。 蓮瓣蘭和線葉春蘭(豆瓣綠)的區別 蓮瓣蘭和線葉春蘭極為相象,即便是這兩種蘭草的產蘭區的養蘭熟手,也有誤識的現象。這兩種蘭草的普草價格懸殊,我們這里的蓮瓣蘭10元一苗,線葉春蘭0.5元一苗,識別不清,買草是要吃大虧的。 一般說來,蓮瓣蘭和線葉春蘭的葉寬的大都在0.5cm左右,葉長40~50cm者居多。蓮瓣蘭葉片上有不太明顯的兩條副脈(副筋),少有四條副脈;線葉春蘭大多有2~4條明顯副筋。蓮瓣蘭葉面順滑,線葉春蘭葉面較糙手。蓮瓣蘭收腳緊,每葉的葉柄部剛勁有力;線葉春蘭葉腳較散,且葉柄部淺u形居多,因而顯得沒有「骨力」。 蓮瓣蘭假鱗球大多錯位分布,線葉春蘭假鱗球大多成一字排列。蓮瓣蘭根粗壯,根尖部鈍圓;線葉春根亦粗壯,蘭根尖部錐形明顯。 蓮瓣蘭一箭多花,大多著花2~4朵,花色多為麻白,幽香、長橢圓瓣形居多;線葉春蘭一箭單花,少有雙花,花色大多為深綠或淺綠,荷形居多,基本不香。 線葉春蘭的株芽出土前比較肥壯,光澤度弱;蓮瓣蘭出土前較為尖利,光澤度強。 線葉春蘭分布較寬,海拔800~2000多米的山坡多有生長;蓮瓣蘭分布帶較窄,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適宜環境中才能生長,且生長比較集中,生長蓮瓣蘭的地方也往往伴生著線葉春蘭。 蓮瓣蘭也有象線葉春蘭的,而且出好花的蓮瓣蘭中,相當一 部分粗看有線葉春蘭的特徵,開花才是最後鑒別的依據。 線葉春蘭也有象蓮瓣蘭的,也只能在開花後最終裁定。 不過,葉腳、假鱗球排列、根尖(沒有剪掉)是識別的關鍵!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提高識別准確率的基礎。寫了這么多,其實有經驗的蘭友一看草就已經涇渭分明了。此文只作參考,特殊情況不在討論之列。 精品蘭花的定位與前瞻 國蘭精品成為觀賞植物中的精靈與尤物,從古至今受到無數愛好者追棒與熱 愛。古時的富商大賈、官紳仕宦、文人墨客置蘭養蘭,很少有利而謀者。當時精品蘭花猶如古董,品高價昂。人們購置蘭花,可以一擲千金;人們蒔養蘭花,遍求養蘭能手。蘭蕙被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被作為精神依託,蘭花也因此附著了么深厚的文化色彩。 如此定位古人養蘭,我們又該怎 樣看待今天的人們為什麼將蘭花當成聖物追棒,且人數和價值的取位皆遠遠超越了古人? 坎坎坷坷養植蘭花這么多年,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的沉痛,真可謂「漫漫長路苦追索,九死一活猶不悔」。如今基本上把握了養蘭技術,花也漸多了起來,但為什麼養蘭,怎 樣認識手中這些精品蘭花,諸多有關蘭花的問題始終在頭腦中縈繞。 從養蘭的初衷到為養植規模的擴大、檔次的提高而付出的所有努力,相信大多數養蘭人不僅僅是為一個錢字。養蘭花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么多年對這個問題的深深思考,今天終於可以做這樣一個初步回答:養蘭對養蘭人是重要的精神訴求。中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封閉轉向開放,終於進入發展商品經濟的門檻,從那時起很多人抓住了機遇,腰包鼓了起來,但社會轉型期最易使人群出現精神危機,導致支撐著人們的精神和信仰的傾圮,使人們失去了精神家園。我們的大多數養蘭人就是在尋找精神依託的過程中而走上養蘭育蘭之路的。「濁世」中養蘭育蘭,人們追求的是精神清醒,我想這就是蘭花事業發展的原動力。 中國蘭花養植和觀賞皆盛於明清前後,尤其是清一代,由於復雜的社會環境、污濁的社會風氣,使社會的知識 階層頓感虛無,人們將現實社會中失落的人的寶貴品質,寄託在蘭花上,賦予蘭花那麼多美好的品德和氣度,蘭花就是精神家園的平台,使知識階層流浪的精神著陸了。回看和反思蘭花和現實的關聯,同我們今天的現實情形多麼驚人的相似。 從帶有這么深厚的文化色彩的蘭花養植和觀賞的歷史和當今和情態中,再探索蘭花、尤其是精品蘭花的現實和今後的定位與發展,就能給人們很多啟迪。 日前拜讀劉涌教授的銘文《音樂、蘭花、紫砂壺》,受到教誨和教益。是否可以這樣講,在蘭花家族中,有很多自古流傳有序的銘品,像雲南大雪素,江浙的程梅、宋梅等上百個品種,完全可以當做活的古董視之。而像雲貴川、江浙等地發掘整理出來的新品,完全可視做高檔現代藝術品。當然,這樣的比喻只是在一個角度為蘭花設定的位置。如果大而視之,蘭花更是祖國巨大植物物種種質資源庫中的珍貴物種,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人類的寶貴財富。而蘭花中的精品,更是這筆財富中璀璨奪目的瑰寶,因此,把這部分蘭花定位於高檔藝術品,是恰如其分的。如果如此定位合適,精品蘭花該如何繁育和流傳呢? 時下,有很多人想像或計劃大規模繁育精品蘭花,想讓精品蘭花走進千家萬戶。對此,筆者認為,當謀個品種的蘭花還被定為精品的情況下,就不可能走進萬戶千家,能夠普及到百姓家中的蘭花則只能是普通蘭花。這部蘭花因數量多、價格低廉,出口 可以成規模,內銷可以為普通人接受。而對精品蘭以組培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培植,進而採取工業化的形式來「生產」精品蘭,這且不說能否辦到,更是嚴重違背精品蘭花發展規律。而只有人工的、作墳式操作生產的東西,才能稱得上高檔藝術品。再談劉清涌教授的文章的精妙的喻蘭題目-《音樂、蘭花、紫砂壺》。音樂中有流行音樂,全社會都可以傳唱;而音樂中的交響樂,就只可以為少數人來享受。而紫砂壺中的粗品,是人人都 可以用上一把的,其中的主高檔品卻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蘭花中的普通草與精品關系,不也是如此嗎?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大規模生產精品蘭花,會使附加在這部分蘭花身上的巨大潛在價值迅速消失,導致今後的國蘭不會再有精品,時而導致國蘭魅力無存,後果不堪設想。 先是精品蘭花養植在相對少數人手中,隨著更新的精品蘭的出現和數量的增加,價格下落後慢慢有序地傳入更多愛蘭者手中,此時的精品變為佳品,這才應該是國蘭精品的正確走勢。 追求蘭品,是為大多數養蘭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取向;養植精品,是高品位、高層次的藝術活動。此過程產生的精神愉慰問品 和經濟價值是應該得到承認和肯定的。 蓮瓣的名稱及表性品種 蓮瓣蘭之稱謂,據明朝段寶姬《點蘭譜》(約1399)一詩和《南中幽芳錄》(1412)對「金鑲玉」等有關記述,約始於600年前。至《蒙化府志》(1698)稱:「蘭四季皆有,春蘭、朱蘭、百日、虎頭、發、綠蘭、蓮瓣各類不一、惟冬春者香。可判斷「蓮瓣蘭」名稱,在滇西約定俗成並普遍使用,到今天已有300年以上歷史了。 滇西民眾為產於本地的這一特有蘭種取名,從現掌握的古、今材料看,是眾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的。一是根據蓮瓣蘭花色多粉紅、藕紅,近似於蓮花之色。二是根據蓮瓣蘭外三瓣和捧瓣多兩頭窄、中間寬,近似於蓮花之形。這一命名的貼切巧妙,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由蓮瓣蘭之得名,可知這一蘭種的代表性品種一概是藕紅色荷形蓮瓣(見本期封二彩照「人人喜歡」)。果真如此嗎?帶著這一問題,筆者進行了多年學習、觀察,得出了初步肯定的結論。 首先,讓我們看看有關文獻、書籍的說法。成書於1714年的《鶴慶府志》:「蘭,山蘭、紅蓮瓣、白蓮瓣、綠蓮瓣俱香。」此為第一次按顏色劃分蓮瓣,把「紅蓮瓣」列於首位。二是1911年《蒙化志稿》:「蓮瓣有紅、白、麻三種。」將紅蓮瓣放在首位。三是1983年,羅真傑著《雲南蘭花初探及栽培技術》,書中介紹的第一個品種就是紅蓮瓣,並指出紅蓮瓣「又名藕荷蓮瓣……花瓣粉紅色,背面有紅脈,形如蓮花瓣而得名紅蓮瓣。四是1984年,彭增盛、劉兵著《雲南蘭譜》,在敘述蓮瓣時:「依其花瓣顏色分為紅蓮瓣……藕色蓮瓣五個變型」。五是1993年7月,趙琴等著《蓮瓣蘭名品鑒賞》:「蓮瓣蘭……形狀與荷花的花瓣相似。除此之外,花瓣成粉紅色的蓮瓣是蓮瓣的代表性品種,俗稱藕色蓮瓣。這種藕色蓮瓣的花色與荷花的顏色相近。」 從上所述,我們可知,藕紅色荷形蓮瓣對於蓮瓣蘭的代表性,早在289年前就受到了前人重視,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於是世紀90年代給予了確認。同時,我們還發現,民間藝蘭不把紅、粉紅、藕色蓮瓣作明確區別,而把它們看面同一類型,統稱為藕荷蓮瓣,也就是說蓮瓣的代表性品種不是某一個單一品種,而是由顏色相近的眾多品種組成的類型:即紅色荷形蓮瓣、粉紅荷形蓮瓣、藕紅荷形蓮瓣、藕色荷形蓮瓣都 是蓮瓣蘭的規范表性品種,並可用藕荷瓣統稱之。 其次,讓我們再來看看實地考察的情況。今年春節休假,筆者請朋友駕車,專程到部分蓮瓣蘭產區進行考察。考察路線是:從大理劍川至蘭坪縣城,向西翻越瞭望台雪山到瀾滄江峽谷。經啦井、兔峨、表村,由老窩轉達六庫,進入怒江峽谷。沿峽谷北上,經古登、匹河到福貢,返回南下,一直到怒江壩折往保山。不管是在屬於瀾滄江峽谷的蘭坪、兔峨、表村、種蘭處,還是在屬於瀾滄江峽谷的六庫、古登、匹河、福貢植蘭人家,都 見到了大量下山蓮瓣蘭,僅說當時開著花的,顏色藕紅,瓣形中間寬、兩頭窄的佔有多數。之前,筆午還到過同屬瀾滄江流域,為瓣蘭主產區的巍山、昌寧、鳳慶,物品特別是這三個縣山水相連地區所產的稱為「五印草」的蓮瓣蘭,其花瓣顏色和瓣形與在上述兩路峽谷看到的相類似。所以,藕荷蓮瓣不光是從色、形上是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就是從產量上說,也當如此。 筆者認為,針對雲南近年不少高價蘭讓人「望蘭興嘆」的狀況,有必要提倡選育一些檔次不一定很高,但卻美觀、能滿足人們基本觀賞要求、適宜於普及的品種,讓大家「玩得起,養得輕松」。於此,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藕荷 蓮瓣則最有資格充當這一角色。因為,凡具有藕紅顏色的蓮瓣,已很漂亮,只要瓣形不太差,它就具備了相當觀賞價值,叫人人見了都 喜歡。這樣的花,相對容易選 到,從產量大的藕荷 蓮瓣中呢,機會會更多。甚至,我們可能從中選育出一系列這樣的品種,培育成藕荷蓮瓣品種系列,充分滿足不同愛好者需要,進一步創造出蓮瓣蘭普及於大眾的條件。由此可見,認清和明確藕荷 蓮瓣是蓮瓣蘭的代表性品種,對更好地推動蓮瓣蘭的開發利用具有積極意義。
⑤ 絝瑰瓙鑽瘋姳鐨勮瘲鍙ユ湁鍝浜
闂棰樹竴錛氬艦瀹硅嵎鑺辯瑰瓙鐨勮瘲鍙 涓銆佽嵎鑺
灝忔睜
瀹.鏉ㄤ竾閲
娉夌溂鏃犲0鎯滅粏嫻侊紝鏍戦槾鐓ф按鐖辨櫞鏌斻
灝忚嵎鎵嶉湶灝栧皷瑙掞紝鏃╂湁銍昏湏絝嬩笂澶淬
閲囪幉鏇
鐜嬫槍榫
鑽峰彾緗楄欎竴鑹茶侊紝 鑺欒搲鍚戣劯涓よ竟寮銆
涔卞叆奼犱腑鐪嬩笉瑙侊紝 闂繪瓕濮嬭夋湁浜烘潵銆
鏅撳嚭鍑鎱堥佹灄瀛愭柟
鏉ㄤ竾閲
姣曠珶瑗挎箹鍏鏈堜腑錛 椋庡厜涓嶄笌鍥涙椂鍚屻
鎺ュぉ鑾插彾鏃犵┓紕э紝 鏄犳棩鑽瘋姳鍒鏍風孩銆
浜屻佺瑰瓙
絝圭煶 錛堟竻.閮戠嚠錛
鍜瀹氶潚灞變笉鏀炬澗錛岀珛鏍瑰師鍦ㄧ牬宀╀腑銆
鍗冪(涓囧嚮榪樺潥鍔詫紝浠誨皵涓滆タ鍗楀寳椋庛
絝癸紙瀹.鑻忎笢鍧★級
瀹佸彲椋熸棤鑲夛紝涓嶅彲灞呮棤絝癸紱
鏃犺倝浠や漢鐦︼紝鏃犵逛護浜轟織銆
鍜忕(鍌呭簽濡)
鐮村湡鍑屼簯鑺傝妭楂橈紝瀵掗┍涓変節棰 *** 銆
涓嶆祦鏂戠瑰氭儏娉錛岀敇涓烘槬灞卞寲闆娑涖
闂棰樹簩錛氭弿鍐欑瑰瓙鍜岃嵎鑺辯殑璇楁ユユユ 絝癸細銆婄圭煶銆.閮戞澘妗
鍜瀹氶潚灞變笉鏀炬澗錛
絝嬫牴鍘熷湪鐮村博涓銆
鍗冪(涓囧嚮榪樺潥鍔詫紝
浠誨皵涓滆タ鍗楀寳椋庛
鑽瘋姳錛氳禒鑽瘋姳 鍞.鏉庡晢闅
涓栭棿鑺卞彾涓嶇浉浼︼紝鑺卞叆閲戠泦鍙朵綔灝樸
鎯熸湁緇胯嵎綰㈣彙钀忥紝鍗瘋垝寮鍚堜換澶╃湡銆
姝よ姳姝ゅ彾甯哥浉鏄狅紝緲犲噺綰㈣「鎰佹潃浜
鎻忓啓鑽瘋姳鐨勮瘲鍙
闄嗕笂鐧捐姳絝炶姮鑺 紕ф按娼娉榛橀粯棣 涓嶄笌妗冩潕浜夋槬椋 涓冩湀嫻佺伀閫佹竻鍑
緇挎愰珮鏌沖捊鏂拌潐錛岃柊椋庡垵鍏ュ雞銆傜ⅶ綰辯獥涓嬫礂娌夌儫錛屾嬪0鎯婃樇鐪犮 寰闆ㄨ繃錛屽皬鑽風炕錛屾Υ鑺卞紑嬈茬劧銆傜帀鐩嗙氦鎵嬪紕娓呮硥錛岀惣鐝犵庡嵈鍦嗐
鑴夎剦鑽瘋姳錛屾唱鑴哥孩鐩稿悜銆傛枩璐寸豢浜戞柊鏈堜笂錛屽集鐜姝f槸鎰佺湁鏍楓
闈掕嵎鐩栫豢姘達紝鑺欒搲鎶綰㈤矞銆備笅鏈夊苟鏍硅棔錛屼笂鏈夊苟澶磋幉銆
娓呭樺紩姘翠笅鈃曟牴 鏄ラ庡甫闇叉簿渚韜 寰呭埌鑺卞紑濡傛弧鏈 瑙堣儨璋佽扮嶈幉浜恆
縐嬫毊錛屼貢媧掕「鑽鳳紝棰楅楃湡鐝犻洦銆傞洦榪囨湀鍗庣敓錛屽喎褰婚賦楦嫻︺ 奼犱笂鍑闃戞剚鏃犱荊錛屽堟や釜鍗曟爾鎯呯華錛佸嵈鍌嶉噾絎煎叡楣﹂箟錛屽康綺夐儙鑰借銆
娉夌溂鏃犲0緇嗙粏嫻侊紝鏍戦槾鐓ф按鐖辨櫞鏌斻傚皬鑽鋒墠闇插皷灝栬掞紝鏃╂湁銍昏湏絝嬩笂澶淬
娑夋睙鐜╃嬫按錛岀埍姝ょ孩鈒栭矞銆傛攢鑽峰紕鍏剁彔錛岃崱婕句笉鎴愬渾銆備匠浜哄僵浜戦噷錛屾茶禒闅旇繙澶┿傜浉鎬濇棤鍥犺侊紝鎬呮湜鍑夐庡墠銆
寰椋庢憞緔鍙訛紝杞婚湶鎷傛湵鎴褲備腑奼犳墍浠ョ豢錛屽緟鎴戞硾綰㈠厜銆
鐐庡忛洦鍚庢湀錛 鏄ュ綊鑺卞瘋瀵; 婊″樼礌綰㈢ⅶ錛 椋庤搗鐜夌彔钀姐
鐕曞洯涓嶅彲閲囪幉 鑾插彾絀鴻嚜鐢扮敯 鏃犻奔鎴忓湪鑾蹭腑 鎴戜害闅懼叆鑾查棿銆
鍙嬩漢鑷寸數鏉ワ紝 閭鎴戞父鑻戝潃銆 鏂滈庨洦鏁扮偣錛 鏂版湀鏌沖嚑鏋濄 琛屽埌榪戞槬鍥錛 絝嬭傝嵎鑺辨睜銆 鑾茶姳榪庢垜鑷籌紝 濠濞滄垜鑷鐥淬
楸兼垙鑾插彾瑗匡紝楸兼垙鑾插彾鍗楋紝楸兼垙鑾插彾鍖椼
娉介檪鏈夊井鑽夛紝鑳借姳澶嶈兘瀹炪傜ⅶ鍙跺枩緲婚庯紝綰㈣嫳瀹滅収鏃ャ傜Щ灞呯帀奼犱笂錛屾墭鏍瑰憾闈炲け銆傚備綍闇滈湶浜わ紝搴斾笌椋炶摤鍖廣
鏈遍滅ⅶ澧ㄦ斁奼犵晹 鑸炶栨尌姣瀵圭帀鑾 灝芥佹瀬濡嶅疀鑻ョ敓 涓鑴夊菇棣欐妸鍚涢毦銆
鐏肩伡鑽瘋姳鐟烇紝浜浜鍑烘按涓銆備竴鑼庡ゅ紩緇匡紝鍙屽獎鍏卞垎綰銆傝壊澶烘瓕浜鴻劯錛岄欎貢鑸炶。椋庛傚悕鑾茶嚜鍙蹇碉紝鍐靛嶄袱蹇冨悓銆
闂棰樹笁錛氳禐緹庣瑰瓙鐨勮憲鍚嶈瘲鍙ユ湁鍝浜 絝 閮戞澘妗ワ紙閮戠嚠錛 涓鑺傚嶄竴鑺傦紝鍗冩灊鏀掍竾鍙躲 鎴戣嚜涓嶅紑鑺憋紝鍏嶆挬銍備笌銛躲 絝圭煶 娓・閮戞澘妗 鍜瀹氶潚灞變笉鏀炬澗錛岀珛鏍瑰師鍦ㄧ牬宀╀腑錛 鍗冪(涓囧嚮榪樺潥鍔詫紝浠誨皵涓滆タ鍗楀寳椋庛 娼嶅幙緗蹭腑鐢葷瑰憟騫翠集鍖呭ぇ涓涓炴嫭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琛欐枊鍗у惉钀ц惂絝癸紝鐤戞槸姘戦棿鐤捐嫤澹幫紱 浜涘皬鍚炬浌宸炲幙鍚忥紝涓鏋濅竴鍙舵誨叧鎯呫 綃辯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涓鐗囩豢闃村傛礂錛屾姢絝逛綍鍔寵崋鏉烇紵 浠嶅皢絝逛綔鑺綃憋紝奼備漢涓嶅傛眰宸層 絝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涓句笘鐖辨牻鑺憋紝鑰佸か鍙鏍界癸紝 闇滈洩婊″涵闄わ紝媧掔劧鐓ф柊緇褲 騫界瘉涓澶滈洩錛岀枏褰卞け闈掔豢錛 鑾琚椋庡惞鏁o紝鐜茬彂紕庣┖鐜夈 棰樼敾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涓絝逛竴鍏頒竴鐭籌紝鏈夎妭鏈夐欐湁楠錛 婊″爞鐨嗗悰瀛愪箣椋庯紝涓囧彜瀵歸潚鑻嶇繝鑹層 鏈夊叞鏈夌規湁鐭籌紝鏈夎妭鏈夐欐湁楠錛 浠諱粬閫嗛庝弗闇滐紝鑷鏈夋槬椋庢秷鎮銆 棰樼敾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涓闃電媯椋庡掑嵎鏉ワ紝絝規灊緲誨洖鍚戝ぉ寮銆 鎵浜戞壂闆劇湡鍚句簨錛屽矀灞戝尯鍖烘壂鍦板焹銆 棰樼敾 錛堟竻錛夐儜鏉挎ˉ 縐嬮庢槰澶滄浮娼囨箻錛岃Е鐭崇┛鏋楁儻浣滅媯; 鎯熸湁絝規灊嫻戜笉鎬曪紝鎸虹劧鐩告枟涓鍗冨満銆
1銆佹澗絝圭繝钀濆瘨錛岃繜鏃ユ睙灞辨毊銆 鈥曗 鏇圭粍銆婂崪綆楀瓙・鍏般
2銆佺嫭鍧愬菇綃侀噷錛屽脊鐞村嶉暱鍟搞 鈥曗 鐜嬬淮銆婄歸噷棣嗐
3銆佷簺灝忓惥鏇瑰窞鍘垮悘錛屼竴鏋濅竴鍙舵誨叧鎯呫 鈥曗 閮戠嚠銆婃綅鍘跨講涓鐢葷瑰憟騫翠集鍖呭ぇ涓炴嫭銆
4銆佹繁鏋椾漢涓嶇煡錛屾槑鏈堟潵鐩哥収銆 鈥曗 鐜嬬淮銆婄歸噷棣嗐
5銆佹湀鑹茬┛甯橀庡叆絝癸紝鍊氬睆鍙岄粵鎰佹椂銆 鈥曗 欏炬誕璇諱砍浠・鏈堣壊絀垮笜椋庡叆絝廣
6銆佹㈠磋壇瀹靛ソ鏈堬紝浣充漢淇絝規竻椋庛 鈥曗 鍚存枃鑻便婇庡叆鏉・楹撶縼鍥鍫傚村銆
7銆佺規煆鐨嗗喕姝伙紝鍐靛郊鏃犺。姘戙 鈥曗 鐧藉眳鏄撱婃潙灞呰嫤瀵掋
8銆佺硅壊婧涓嬬豢錛岃嵎鑺遍暅閲岄欍 鈥曗 鏉庣櫧銆婂埆鍌ㄩ倳涔嬪墶涓銆
9銆佺豢絝瑰崐鍚綆錛屾柊姊㈡墠鍑哄欍 鈥曗 鏉滅敨銆婁弗閮戝叕瀹呭悓鍜忕廣
10銆佺懚奼犻樋姣嶇劃紿楀紑錛岄粍絝規瓕澹板姩鍦板搥銆 鈥曗 鏉庡晢闅愩婄懚奼犮
11銆佺豢絝瑰惈鏂扮矇錛岀孩鑾茶惤鏁呰。銆 鈥曗 鐜嬬淮銆婂北灞呭嵆浜嬨
12銆佺獥絝瑰獎鎽囦功妗堜笂錛岄噹娉夊0鍏ョ牃奼犱腑銆 鈥曗 鏉滆崁楣ゃ婇樺紵渚勪功鍫傘
13銆佺焊灞忕煶鏋曠規柟搴婏紝鎵嬪︽姏涔﹀崍姊﹂暱銆 鈥曗 钄$『銆婂忔棩鐧昏濺鐩栦涵銆
14銆佺豢絝瑰叆騫藉緞錛岄潚钀濇媯琛岃。銆 鈥曗 鏉庣櫧銆婁笅緇堝崡灞辮繃鏂涙柉灞變漢瀹跨疆閰掋
15銆佺歸┈韙夊啿娣栧幓錛岀焊楦㈣穻鎵堟専椋庨福銆 鈥曗 闄嗘父銆婅傛潙絝ユ垙婧涓娿
16銆佹按緇曢檪鐢扮圭粫綃憋紝姒嗛挶钀藉敖妲胯姳紼銆 鈥曗 寮犺垳姘戙婃潙灞・姘寸粫闄傜敯絝圭粫綃便
17銆佺炕絀虹櫧楦熸椂鏃惰侊紝鐓ф按綰㈣晼緇嗙粏棣欍 鈥曗 鑻忚郊銆婇恭楦澶・鏋楁柇灞辨槑絝歸殣澧欍
18銆佽嵎椋庨侀欐皵錛岀歸湶婊存竻鍝嶃 鈥曗 瀛熸旦鐒躲婂忔棩鍗椾涵鎬杈涘ぇ銆
19銆佹峰嫟鏄ㄥ滀笁鏇撮洦錛屽張寰楁誕鐢熶竴鏃ュ噳銆 鈥曗 鑻忚郊銆婇恭楦澶・鏋楁柇灞辨槑絝歸殣澧欍
20銆佹灄鏂灞辨槑絝歸殣澧欍 鈥曗 鑻忚郊銆婇恭楦澶・鏋楁柇灞辨槑絝歸殣澧欍
21銆佹柊絝歸珮浜庢棫絝規灊錛屽叏鍑鑰佸共涓烘壎鎸併 鈥曗 閮戠嚠銆婃柊絝廣
22銆佸滄繁鐭ラ洩閲嶏紝鏃墮椈鎶樼瑰0銆 鈥曗 鐧藉眳鏄撱婂滈洩銆
23銆佷綍澶滄棤鏈堬紵浣曞勬棤絝規煆錛熶絾灝戦棽浜哄傚惥涓や漢鑰呰熾 鈥曗 鑻忚郊銆婅版壙澶╁哄滄父銆
24銆佺瑰緞閫氬菇澶勶紝紱呮埧鑺辨湪娣便 鈥曗 甯稿緩銆婇樼牬灞卞哄悗紱呴櫌銆
25銆佽欐枊鍗у惉钀ц惂絝癸紝鐤戞槸姘戦棿鐤捐嫤澹般 鈥曗 閮戠嚠銆婃綅鍘跨講涓鐢葷瑰憟騫翠集鍖呭ぇ涓炴嫭銆
26銆佽繃奼熷崈灝烘氮錛屽叆絝逛竾絝挎枩銆 鈥曗 鏉庡長銆婇庛
27銆佸北闄呰佹潵鐑燂紝絝逛腑紿ヨ惤鏃ャ 鈥曗 鍚村潎銆婂北涓鏉傝瘲銆
28銆侀噹絝瑰垎闈掗湱錛岄炴硥鎸傜ⅶ宄般 鈥曗 鏉庣櫧銆婅挎埓澶╁北閬撳+涓嶉亣銆
29銆佸滄繁椋庣規暡縐嬮煹銆 鈥曗 嬈ч槼淇銆婄帀妤兼槬・鍒鍚庝笉鐭ュ悰榪滆繎銆
30銆佹笖緲佸滃倣瑗垮博瀹匡紝鏅撴輩娓呮箻鐕冩氱廣 鈥曗 鏌沖畻鍏冦婃笖緲併
31銆佺瑰栨冭姳涓変袱鏋濓紝鏄ユ睙姘存殩楦鍏堢煡銆 鈥曗 鑻忚郊銆婃儬宕囨槬奼熸櫄鏅 銆......>>
闂棰樺洓錛氭弿鍐欑瑰瓙錛屾煶鏍戱紝鑽瘋姳銆傜殑璇楀彞 鍜屾枃涓庡彲媧嬪窞鍥浜涓夊嶮鍜 鍏朵簩 妯婀栵紙瀹・鑻忚緳錛夋箹閲岀嶈嵎鑺憋紝婀栬竟縐嶆潹鏌熾備綍澶勬浮妗ヤ漢錛岄棶鏄浜洪棿鍚︺傛箹涓婇挀鑰咃紙瀹・濮氬媺錛夎嵎椋庢箹闈㈡檽錛屽瀭閽撴煶闃翠腑銆備綍鏃ヨ兘钃戠瑺錛屾墎鑸熸ゅ叴鍚屻傛煩鐔欏叓騫寸鍗堝笘瀛愯瘝 澶涓婄殗甯漻鍏棣 鍏朵簩錛堝畫・宕旀暒璇楋級嬋嬋椋庢兜鏌籌紝鑻辮嫳闇叉郴鑽楓傚井鍑夋棤闄愭剰錛屽垎浠樿垳寮︽瓕銆傚彜鎰忓叚棣 鍏跺叚錛堟槑・鍒樺揣錛夐佸㈣嵎鑺辨鄲錛屾斁鑸規潹鏌蟲觸銆傚敱姝屼笉褰掑幓錛屾剚鏉娓″ご浜恆
闂棰樹簲錛氭弿鍐欑癸紝鑽風殑璇楀彞鍒嗗埆鏄浠涔(鍚3鍙) 1銆併婁簬娼滃儳緇跨瓲杞┿
瀹・鑻忚郊
鍙浣塊熸棤鑲夛紝涓嶅彲灞呮棤絝廣
鏃犺倝浠や漢鐦︼紝鏃犵逛護浜轟織銆
浜虹槮灝氬彲鑲ワ紝澹淇椾笉鍙鍖匯
鍌嶄漢絎戞よ█錛屼技楂樿繕浼肩棿銆
鑻ュ規ゅ悰浠嶅ぇ鍤礆紝涓栭棿閭f湁鎵宸為工銆
2銆併婁功鑸嶇廣
瀹・钄$『
紿楀墠緲犵逛笁絝匡紝钀ф磼椋庡惞婊¢櫌瀵掋
甯稿湪鐪煎墠鍚涜帿鍘岋紝鍖栨垚榫欏幓瑙佸簲闅俱
3銆併婂憳褰撹胺銆
瀹・鑻忚緳
璋佽█浣垮悰璐錛屽凡鐢ㄨ胺閲忕廣
鐩堣胺涓囦竾絝匡紝浣曟浘涓絝挎洸銆
4銆併婂拰甯堝帤鏍界廣
瀹・榛勫涵鍧
澶ч殣鍦ㄥ煄甯傦紝姝ゅ悰鐪熷弸鐢熴
鏍硅岃景鏃ユ柅錛岀瑡瑕佷笂鐣鎴愩
榫欏寲钁涢檪鍘伙紝椋庡惞闃塊榿楦c
鑽夎崚涓夊緞鏂錛屽瞾鏅氳佷氦鎯呫
5銆併婃柊絝廣
瀹・鎯犳椽
鐞呭共鏁版湰鍊氬欓槾錛屾柊絎嬪潎鏉″拷浣滄灄銆
鏄ㄦ棩灝忚僵娣誨緱澧冿紝鍗寸儲浣蟲湀紕庣瓫閲戙
6銆併婄嶇瑰瓙棰樼埍蹇冧涵銆
瀹・鑼冩垚澶
媧掓壂瀹e崕鑸嶆ゅ悰錛岀儫涓鏈堜笅緇跨敓灝樸
浠栧勾涓婂彾娓呴庢弧錛岃帿蹇樹粖騫村熷畢浜
7銆併婃柊絝廣
瀹・鏈辯喒
鏄ラ浄孌峰博闄咃紝騫借崏榻愬彂鐢熴
鎴戠嶅崡紿楃癸紝鎴㈡垻宸叉娊钀屻
鍧愯幏騫芥灄璧忥紝絝灞呮棤淇楁儏銆
8銆併婁簯婧瑙傜規垙涔︿簩緇濆彞銆
瀹・闄嗘父
姘旂洊鍐伴湝鍔叉湁浣欙紝奼熻竟瑙佹ゅ垪浠欑櫙銆
娓呭瘨鐩村叆浜鴻倢楠錛屼竴鐐瑰皹鍩冧綇寰楁棤銆
婧鍏夌硅壊涓ょ浉瀹滐紝琛屽埌婧妗ョ規洿濂囥
瀵規よ帿璁烘棤鑲夌槮錛岄棴闂ㄥ彲蹇嶅嶮騫撮ゥ銆
9銆併婃柊絝廣
瀹・鏉ㄤ竾閲
闈掑+浣曞勾鍏ュぇ鑽掞紝緹戒華紱佽呯珛濡傚欍
閿︾環鍗婅劚濞熷熺帀錛岀矇鑺傛柊娑傛媯鎷傞湝銆
甯﹂洦灝忛叄涓夋棩鍚庯紝鍑哄欏拷鍠滀竴姊㈤暱銆
浠婂勾縐嬮棸闃插氱講錛屽墿鍊熷厛鐢熸牸澶栧噳銆
10銆併婄Щ絝廣
瀹・杈涘純鐤
姣忓洜縐嶆爲鎮插勾浜嬶紝寰呯湅鎴愰槾鏄鍑犳椂銆
鐪艱佸瓙瀛欏瓩鍙堝瓙錛屼笉濡傛牻絝圭粫鍥奼犮
11銆併婄嶇廣
瀹・鍒樺厠搴
鍊熷眳鏈瀹氬厛鏍界癸紝涓虹埍鐤忓0涓庤杽闃淬
涓鏃ユ殏鏃犺兘閯欏悵錛屾暟絝胯櫧灝戜害钀ф.銆
紿楅棿瀵逛簡娣昏瘲鏂欙紝閮澶栫Щ鏉ヨ垂淇擱噾銆
鑷絎戞槑騫翠綍澶勫湪錛岃櫄妾愰庤嚦涓旀姭瑗熴
12銆併婇練騫崇敨媯鐜夎僵銆
鍏・瀛熷畻鐚
鍙や漢鍊熷畢浜︾嶇癸紝澶т技楗曞囧績鏈瓚熾
楂樻枊闂繪湁涓囩悈騫詫紝鍧愬規灞遍ギ縐嬬豢銆
瀹橀棽鑳滄棩鏃犱竴浜嬶紝妯介厭涓嶇┖浠嶆湁鑲夈
浠栨椂鍓ュ晞鍙╁悰闂錛岄珮鏋曠煯搴婂規垜瀹褲
13銆併婁箟甯堥櫌涓涚廣
閲・閮闀垮
鍗楄僵縐昏嚜澶勮タ鍧涳紝鐦︾帀浜浜鍗佹暟絝褲
寰楁硶鏈搴旇緭鑰佹煆錛屾嶆牴鍏煎緱榪戝菇鍏般
鉶芥棤鍐滆壋鍖呮槬鑹詫紝鑷璁歌礊蹇冭佸瞾瀵掋
鐧捐崏鍗冭姳闆惰惤灝斤紝璇峰悰鏉ュ悜姝や腑鐪嬨
14銆併婇樺礊鍘塊儩瀛愮帀姝ゅ悰杞┿
鐜頒唬・姣涚憺鍗
妗傛灄鍚嶅撲竴鏋濇柊錛屼竾絝歸潚闈掑痙鏈夐偦銆
娓涓婇庣儫鍒嗗埆媧撅紝灞遍槼璇楅厭灞為棽浜恆
蹇冩湡宸插埌鍐伴湝紿燂紝鐪肩晫涓嶇煡鑺辨煶灝樸
钀辮儗浠庝粖鐪嬭緣鏄狅紝瀚╅欐柊綺夊洓鏃舵槬銆
15銆併婇珮絝逛復姘翠笂銆
鍏・鉶為泦
楂樼逛復姘翠笂錛屽菇鑺卞湪宕栭槾銆
浠ュ郊璐炲コ濮匡紝褰撴ゅ悰瀛愬績銆
鏄ラ槼涓嶈嚜濯氾紝涔呴湶蹇藉凡娣便
婀樺冩様榧撶憻錛屾呮湜鑻嶆偀宀戙
1銆併婅幉銆
鍞・娓╁涵絳
緇垮樻憞鑹蟲帴鏄熸觸錛岃澗杞у叞妗″叆鐧借悕銆
搴斾負媧涚炴嘗涓婅滐紝鑷充粖鑾茶晩鏈夐欏皹銆
2銆併婅幉鍙躲
鍞・閮戣胺
縐昏垷姘存簠宸宸緇匡紝鍊氭涢庢憞鏌勬焺棣欍
澶氳阿嫻f矙浜烘湭鎶橈紝闆ㄤ腑鐣欏緱鐩栭賦楦銆
3銆併婅禒鑽瘋姳銆
鍞・鏉庡晢闅
涓栭棿鑺卞彾涓嶇浉浼︼紝鑺卞叆閲戠泦鍙朵綔灝樸
鎯熸湁緇胯嵎綰㈣彙钀忥紝鍗瘋垝寮鍚堜換澶╃湡銆
姝よ姳姝ゅ彾甯哥浉鏄狅紝緲犲噺綰㈣「鎰佹潃浜恆
4銆併婅嵎鍙躲
瀹・嬈ч槼淇
奼犻潰椋庢潵娉㈡綃娼嬶紝娉㈤棿闇蹭笅鍙剁敯鐢般
璋佷簬姘撮潰寮犻潚鐩栵紝緗╁嵈綰㈠嗗敱閲囪幉銆
5銆併婃檽鍑哄噣鎱堝洪佹灄瀛愭柟銆
瀹・鏉ㄤ竾閲
姣曠珶瑗挎箹鍏鏈堜腑錛岄庡厜涓嶄笌鍥涙椂鍚岋紱
鎺ュぉ鑾插彾鏃犵┓紕э紝鏄犳棩鑽瘋姳鍒鏍風孩銆
6銆併婃柊鑽楓
瀹・鏈辨窇鐪
騫蟲嘗嫻鍔ㄦ礇濡冮捒錛岀繝鑹......>>
闂棰樺叚錛氶兘鏈夋彁鍒扮逛笌鑾茬殑璇楁湁鍝浜涳紵 1銆佺圭敓絀洪噹澶栵紝姊浜戣哥櫨瀵匯傛棤浜鴻祻楂樿妭錛屽緬鑷鎶辮礊蹇冦傗曗曘婄廣 姊・鍒樺瓭鍏
2銆佺繝浜戞ⅱ浜戣嚜緇撲笡錛岃交鑺卞╃瑡嬈插噷絀恆傜爩鏇叉í鏋濆薄瑙g錛岄樁鏉ョ枏鍙跺己鏉ラ庛傗曗曘婅祴寰楅樁鍓嶅╃廣 闄・寮犳h
3銆佸挰瀹氶潚灞變笉鏀炬澗錛岀珛鏍瑰師鍦ㄧ牬宀╀腑銆傚崈紓ㄤ竾鍑昏繕鍧氬姴錛屼換灝斾笢瑗垮崡鍖楅庛 鈥曗曘婄圭煶 銆 娓・閮戠嚠
4銆佺豢絝瑰崐鍚綆錛屾柊姊㈡墠鍑哄欍傝壊渚典功甯欐櫄錛岄殣榪囬厭緗呭噳銆傞洦媧楀熷熷噣錛岄庡惞緇嗙粏棣欍備絾浠ゆ棤緲︿紣錛屼細瑙佹媯浜戦暱銆傗曗曘婁弗閮戝叕瀹呭悓鍜忕廣 鏉滅敨
5銆佷鏡闃惰棑鎶樻槬鑺借扛錛岀粫寰勮帋寰澶忛槼嫻撱傛棤璧栨潖鑺卞氭剰緇錛屾暟鏋濈┛緲犲ソ鐩稿廣 鈥曗曘婄廣 鍞・閮戣胺
6銆佺癸紝涓存睜錛屼技鐜夈傛倰闇查潤錛屽拰鐑熺豢銆傛姠鑺傚畞鏀癸紝璐炲績鑷鏉熴傛腑鏇插嚲縐嶅氾紝鐜嬪剁湅涓嶈凍銆備粰鏉栨f儕榫欏寲錛岀編瀹炲綋闅忓嚖鐔熴傚敮鎰佸惞浣滃埆紱誨0錛屽洖棣栭┚楠栬垶闃甸熴 鈥曗曘婄廣 鍞・闊﹀紡
7銆侀潚宀氬笟浜氬悰紲栵紝緇挎鼎楂樻灊蹇嗚敗閭曘傞暱鍚鍗楀洯椋庨洦澶滐紝鎮愮敓槌炵敳灝戒負榫欍傗曗曘婇暱絝廣 鍞・闄堥櫠
8銆佺圭瑡鎵嶇敓榛勭妸瑙掞紝鈒ㄨ娊鍒濋暱灝忓効鎷熾 璇曞婚噹鑿滅倞棣欓キ錛屼究鏄奼熷崡浜屾湀澶┿傗曗曘婂拸絝廣 瀹・榛勫涵鍧
鑾詫細
1銆併婇噰鑾叉洸銆
鍞・鐜嬫槍榫
鑽峰彾緗楄欎竴鑹茶侊紝鑺欒搲鍚戣劯涓よ竟寮銆
涔卞叆奼犱腑鐪嬩笉瑙侊紝闂繪瓕濮嬭夋湁浜烘潵銆
2銆併婃檽鍑哄噣鎱堥佹灄瀛愭柟銆
鍞・鏉ㄤ竾閲
姣曠珶瑗挎箹鍏鏈堜腑錛岄庡厜涓嶄笌鍥涙椂鍚屻
鎺ュぉ鑾插彾鏃犵┓紕э紝鏄犳棩鑽瘋姳鍒鏍風孩銆
3銆併婁笢鏋楀虹櫧鑾層
鍞・鐧藉眳鏄
涓滄灄鍖楀樻按錛屾箾婀涜佸簳娓呫
涓鐢熺櫧鑺欒搲錛岃彙钀忎笁鐧捐寧銆
鐧芥棩鍙戝厜褰╋紝娓呯埥鏁h姵棣ㄣ
娉勯欓摱鍥婄牬錛屾郴闇茬帀鐩樺俱
4銆併婅嵎鑺便
娓・鐭蟲稕
鑽峰彾浜斿歌嵎鑺卞▏錛岃創娉涓嶇嶇敾鑸規憞銆
鐩稿埌鍚伴庡洓浜旀湀錛屼篃鑳介伄鍗寸編浜鴻叞銆
5銆併婄埍鑾茶淬
瀹・鍛ㄦ暒棰
姘撮檰鑽夋湪涔嬭姳錛屽彲鐖辮呯敋綣併
鏅嬮櫠娓婃槑鐙鐖辮強錛岃嚜鏉庡攼鏉ワ紝涓栦漢鐢氱埍鐗′腹銆
浜堢嫭鐖辮幉涔嬪嚭娣ゆ償鑰屼笉鏌擄紝嬋娓呮稛鑰屼笉濡栵紝
涓閫氬栫洿錛屼笉钄撲笉鏋濓紝鍙榪滆傝屼笉鍙浜電帺鐒夈
浜堣皳鑿婏紝鑺變箣闅愰歌呬篃錛涚墶涓癸紝鑺變箣瀵岃吹鑰呬篃錛
鑾詫紝鑺變箣鍚涘瓙鑰呬篃銆傚櫕錛佽強涔嬬埍錛岄櫠鍚庨矞鏈夐椈銆
鑾蹭箣鐖憋紝鍚屼簣鑰呬綍浜猴紵鐗′腹涔嬬埍錛屽疁涔庝紬鐭c
6銆併婂彜椋庛
鍞・鏉庣櫧
紕ц嵎鐢熷菇娉夛紝鏈濇棩鑹充笖椴溿
縐嬭姳鍐掔豢姘達紝瀵嗗彾緗楅潚鐑熴
縐鑹茬矇緇濅笘錛岄Θ棣欒皝涓轟紶錛
鍧愮湅椋為湝婊★紝鍑嬫ょ孩鑺沖勾銆
緇撴牴鏈寰楁墍錛屾効鎵樺崕奼犺竟銆
7銆併婂忔棩鍗椾涵鎬杈涘ぇ銆
鍞・瀛熸旦鐒
灞卞厜蹇借タ钀斤紝奼犳湀娓愪笢涓娿
鏁e彂涔樺曞噳錛屽紑杞╁崸闂叉暈銆
鑽烽庨侀欐皵錛岀歸湶婊存竻鍝嶃
嬈插彇楦g惔寮癸紝鎮ㄦ棤鐭ラ煶璧忋
鎰熸ゆ鏁呬漢錛屼腑瀹靛姵姊︽兂銆
8銆併婅幉鑺便
鍞・娓╁涵絳
緇垮樻憞婊熸帴鏄熸觸錛岃澗杞у叞妗″叆鐧借崏銆
搴斾負媧涚炴嘗涓婅滐紝鑷充粖鑾茶晩鏈夐欏皹銆
闂棰樹竷錛氬彜浠e叧浜庣瑰瓙鐨勮瘲鍙 絝瑰瓙灞炵炬湰縐戝氬勾鐢熷父緇挎嶇墿
鍞愪唬
緇跨瑰崐鍚綆錛屾柊姊㈡墠鍑哄欍
闆ㄦ礂濞熷熷噣錛岄庡惞緇嗙粏棣欍
DD鍞.鏉滅敨銆婂拸絝廣
搴絝 鍒樼歸敗
闇叉釘閾呯矇鑺傦紝椋庢憞闈掔帀鏋濄
渚濅緷浼煎悰瀛愶紝鏃犲湴涓嶇浉瀹溿
涓ラ儜鍏瀹呭悓鍜忕 鏉滅敨
緇跨瑰崐鍚綆錛屾柊姊㈡墠鍑哄欍
鑹蹭鏡涔﹀笝鏅氾紝闃磋繃閰掓ń鍑夈
闆ㄦ礂濞熷熷噣錛岄庡惞緇嗙粏棣欍
浣嗕護鏃犲壀浼愶紝浼氳佹媯浜戦暱銆
鏂扮 鍏冪ü
鏂扮瘉鎵嶈В綆錛屽瘨鑹插凡闈掕懕銆
鍐夊唹椋樺嚌綺夛紝钀ц惂娓愬紩椋庛
鎵剁枏澶氶忔棩錛屽ヨ惤鏈鎴愪笡銆
鎯熸湁鍥㈠洟鑺傦紝鍧氳礊澶у皬鍚屻
鏂版牻絝 鐧藉眳鏄
浣愰倯鎰忎笉閫傦紝闂闂ㄧ嬭崏鐢熴
浣曚互濞遍噹鎬э紝縐嶇圭櫨浣欒寧銆
瑙佹ゆ縺涓婅壊錛屽繂寰楀北涓鎯呫
鏈夋椂鍏浜嬫殗錛屽敖鏃ョ粫鏍忚屻
鍕胯█鏍規湭鍥猴紝鍕胯█闃存湭鎴愩
宸茶夊涵瀹囧唴錛屾ⅱ姊㈡湁浣欐竻銆
鏈鐖辮繑紿楀崸錛岀嬮庢灊鏈夊0銆
鏂扮 闊╂剤
絎嬫坊鍗楅樁絝癸紝鏃ユ棩鎴愭竻s銆
緙ヨ妭宸插偍闇滐紝榛勮嫗鐘規帺緲犮
鍑烘爮鍑轟簲鍏錛屽綋鎴風綏涓夊洓銆
楂樻爣鍑岀嬩弗錛岃礊鑹插ず鏄ュ獨銆
紼鐢熷閥琛ユ灄錛岃扛鍑虹枒浜夊湴銆
綰墊í涔嶄緷琛岋紝鐑傛極蹇芥棤嬈°
椋庢灊鏈椋樺惞錛岄湶綺夊厛鍚娉銆
浣曚漢鍙鎼虹帺錛屾竻鏅絀虹灙瑙嗐
棰樺垬縐鎵嶆柊絝 鏉滅墽
鏁拌寧騫界帀鑹詫紝鏅撳曠繝鐑熷垎銆
澹扮牬瀵掔獥姊︼紝鏍圭┛緇胯棑綰廣
娓愮煎綋妲涙棩錛屾茬嶅叆甯樹簯銆
涓嶆槸灞遍槾瀹錛屼綍浜虹埍姝ゅ悰銆
瀹嬩唬
瀹佸彲椋熸棤鑲夛紝涓嶅彲灞呮棤絝廣
鏃犺倝浠や漢鐦︼紝鏃犵逛護浜轟織銆
浜虹槮灝氬彲鑲ワ紝澹淇椾笉鍙鍖匯
DD瀹.鑻忚郊銆婁簬娼滃儳緇跨瓲杞┿
濂界瑰崈絝跨繝錛屾柊娉変竴鍕烘按銆
DD瀹.闄嗘父
鐜嬪畨鐭 .瀹嬶紙1021-1086)銆傚瓧浠嬬敨錛屽崐灞憋紝
奼熻タ涓村窛浜恆
嬈¢煹寮犲瓙閲庣規灄瀵轟簩棣栧叾浜
浜宀樺煄鍗楅殣鏄犳繁錛屼袱鐗涢福鍦板緱紱呮灄銆
椋庢硥闅斿眿鎾炲搥鐜夛紝絝規湀緙橀樁甯栫庨噾銆
絝歸噷
絝歸噷緙栬寘鍊氱煶鏍癸紝絝硅寧鐤忓勮佸墠鏉戙
闂茬湢灝芥棩鏃犱漢鍒幫紝鑷鏈夋槬椋庝負鎵闂ㄣ
鍜岃垮ぉ 浠ョ瑰啝瑙佽禒鍥涢栧叾涓
絝規牴鐝犺儨絝圭毊鍐狅紝嬈茶憲鍏堥』鐭鍙戝共銆
瑕佷嬌絝規灄鏈夊叡瑙侊紝涓嶆寔鏂瑰附寰¢庡瘨銆
鍜岃垮ぉ 浠ョ瑰啝瑙佽禒鍥涢栧叾浜
鏃犵墿鍫鎸佹瘮姝ゅ啝錛岀圭毊鏌旇剢鎴鐨騫層
鏁呬漢鎮嬫亱鐫囪嶆剰錛屽矀涓哄搥鎬滆寖鍙斿瘨銆
鍜岃垮ぉ 浠ョ瑰啝瑙佽禒鍥涢栧叾涓
鐜夋鼎鏄庝俊濂藉啝錛岄敊鍔涘墱鍑洪矞綰瑰共銆
涓嶅繕鍚涙儬甯稿姞棣栵紝瑕佷嬌嬈㈢洘鏈鍙瀵掋
鍜岃垮ぉ 浠ョ瑰啝瑙佽禒鍥涢栧叾鍥
鍐犲伐鏂版剰鏂妾鏍撅紝闆懼嵎浜戣捀涔呮湭騫層
閬楃嶅北鏋楃湡鑷縐幫紝浣曢』璨傛殩閰嶉噾瀵掋
絝圭獥
絝圭獥綰㈣媼涓や笁鏍癸紝灞辮壊閬ヤ粠姘撮檯闂ㄣ
鍙鎴戣繎鐭ュ欎笅璺錛岃兘灝嗗睈榻胯拌嫈鐥曘
鍗庤棌闄㈡ゅ悰浜鍜忕
涓寰勬.鐒跺洓璇椾漢搴у噳錛屾畫闃翠綑闊靛幓浣曢暱銆
浜烘滅洿鑺傜敓鏉ョ槮錛岃嚜璁擱珮鏉愯佹洿鍒氥
鏇句笌钂胯棞鍚岄洦闇詫紝緇堥殢鏉炬煆鍒板啺闇溿
鐑﹀悰鎯滃彇鏍規牚鍦錛屾蹭篂鎬滀雞瀛﹀嚖鍑般
嬈¢煹寮犲瓙閲庣瑰
椋庢硥闅旀挒鍝鐜夛紝絝規湀緙橀樁璐寸庨噾銆
涔愬彶 .瀹嬶紙930-1007錛夈傚瓙姝c
鎶氬窞瀹滈粍錛堜粖奼熻タ錛変漢銆
鎱堢
銍涓浣曠墿鐏碉紝鏈夌規厛涓哄悕銆
涓涓涢様鏁版ワ紝媯媯鏁板嶮鑼庛
闀胯寧澶嶇煭鑼庯紝鏋濆彾涓嶅償宓樸
鍘誨勾絎卞凡闀匡紝浠婂勾絎卞張鐢熴
楂樹綆鐩稿氳禆錛屾祽濡傞暱騫兼儏銆
瀛濆瓙渚嶇埗絝嬶紝欏哄瓩闅忕栬屻
鍚鵑椈鍞愪箣浜猴紝瀛濊屽父蹇誨炕銆
閮撳窞寮犲叕鑹猴紝涔濅笘鍚屼竴闂ㄣ
澶у笣闂誨叾鍚嶏紝琛¤寘闄嶈嚦灝娿
鏈辯喒 .瀹嬶紙1130-1200)銆傚厓鏅︺
奼熻タ濠烘簮浜恆
鏂扮
鏄ラ浄孌峰博闄咃紝騫借崏榻愬彂鐢熴
鎴戠嶅崡紿楃癸紝鎴㈡垻宸叉娊钀屻
鍧愯幏騫芥灄璧忥紝絝灞呮棤淇楁儏銆
嬈¢煹鎷╀箣鍜忕
絝瑰潪娣辨繁澶勶紝妾鏍劇粫鑸嶉潚銆
鏆戦庢垚鎯ㄦ貳錛屽瘨鏈堝姪娓呭喎銆
瀹㈠幓絀哄皹濉岋紝璇楁潵鎷撻噰媯傘
姝ゅ悰鍚屼竴絎戱紝鍗堟ⅵ欏胯兘閱掋
涓樺瓙閲庤〃鍙查儕鍥鍜忕
縐昏嚜婧鍟嗗洯銆傜嶆ゅ欓槾璺銆
澧欓槾灝戜漢琛屻傛潵宀侀殰騫芥埛銆
鍏嫻庡洜鍚涙¢煹
鏂扮瑡鍥犲悰瀵勶紝搴峰簮鍏ユⅵ涓銆傛棩鏃ユ潵
涓瑰厓浣欐晠瀹咃紝緲犵瑰皻浣欓庛
鐘瑰珜鏈夊吋鍛籌紝涓嶄技涓婧愭敾......>>
⑥ 蘭草生長在什麼地方
蘭生幽谷。
如果上山找蘭花,要去東南西的緩坡,雜木混交的亮腳林。
密不透風之林沒有,過於蔭濕之地沒有,干坡荒草之地也沒有,當風的山樑沒有,光脊的地方也沒有。
找春蘭半山坡,找蕙蘭往上爬。
⑦ 收集有關梅花 菊花 荷花 竹子的成語古詩,並幫我解釋一下
梅: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菊: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庄《菊》)
⑻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唐代詩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菊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荷:
詠蓮詩賦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采 蓮
南朝·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詠荷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采蓮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子夜吳歌(其二)
唐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采蓮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折荷有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越 女
唐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詠江南可采蓮
南朝梁劉 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東林寺白蓮
唐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
下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竹: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唐)李賀
一、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賦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三、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卧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風嘯,烏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題劉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數徑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廢竹色死,宦家寧爾留。
霜根漸隨斧,風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處送悠悠。
摘自《樊川詩集注》
新竹
劉兼
近窗卧砌兩三叢,估靜添幽別有功。
影縷碎金初透日,聲敲寒玉乍搖風。
天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竹,虛心高節雪霜中。
東湖新竹
陸游
插棘掠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初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雲溪觀竹戲書二絕句
陸游
氣蓋冰霜勁有餘,江邊見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點塵埃住得無。
溪光竹聲兩相宜,行到溪橋竹更奇。
對此莫論無肉瘦,閉門可忍十年飢。
摘自《陸游詩集》第一冊
初食筍呈座中
(唐)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詩台歷
湘竹詞
(唐)李商隱
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
酬人雨後觀竹
(唐)薛濤
春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竹離亭
(唐)薛濤
蓊鬱新栽四五行,常將勁節負秋霜。
為緣春筍鑽牆破,不得垂陰覆玉堂。
摘自《薛濤詩箋》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氣伶傖學鳳凰。
(詩竹)
(三國)關羽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
莫嫌弧葉淡,終久未凋零。
詩謎
想當年幽居深山,綠鬢婆娑,
引多少騷人墨客。
自歸郎手,經了多少風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黃多!休提起—提起來,
珠淚滿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種,欲似為溪移。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蕭騷寒雨夜,敲鼓晚風時。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墨竹圖軸
(明)夏昶
聞群初夏盡交歡,寫贈琅環著意看。
但願虛心同晚節,年年此日報平安。
摘自《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注》
題蘭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牆。
塵上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
摘自《題畫詩絕句百首賞析》
效李艾山前輩體
(清)鄭板橋
秋風何自尋,尋入竹梧里;
一片梧陰,何處秋聲起?
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清)鄭板橋
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
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
(清)鄭板橋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迴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題畫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竹
(明)李日華
清風一榻水雲邊,不獨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書來作枕,夢中熟記篔簹篇。
筍竹二首
(清)鄭板橋
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分付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
筍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廚房剝春筠,
此身願辟千絲篾,織就湘簾護美人。
題畫
(清)鄭板橋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竿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題畫
(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雲霞看新綠。
題畫
(清)鄭板橋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題畫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氣不撓,參天節何勁。
平生觀物心,獨對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覺無不可。
風雨震諸天,空山自龍卧。
摘自《清詩精華錄》
竹石軸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難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幹才擱筆,清風已凈肺腸泥。
摘自《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注》
詠竹
(清)紀瓊
風來笑有聲,雨過凈如洗。
有時明月來,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絕句千家台歷》
詠竹
(明)李日華
逗煙堆雨意蕭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記卻灑瓢深草里,醉醒月出來尋。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陳 陶 .唐(847-859為仕)。嵩伯。
福建南平或江西波陽人。
題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復見炎州竹。
杳靄萬丈間。嘯風清獨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厭東溪綠玉君。天壇雙鳳有時間。
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
竹十一首之二
萬枝朝露學瀟湘。杳靄孤亭白石涼。
誰道乘龍不得雨。春雷入地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嘯入新篁一里行。萬竿如瓮鎖龍泓。
驚巢翡翠無尋處。閑倚雲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嵐帚亞思祖。綠潤偏多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閑抽上釣磯。翠苗番次脫霞衣。
山童泥氣青驄馬。騎過春泉掣手飛。
竹十一首之六
須題內史琅 塢。幾醉山陽瑟瑟村。
剩養萬莖將掃俗。莫教凡鳥鬧雲門。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雲母間靈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誰識雌雄九成律。子喬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雛時紫米香。野溪羞色過東牆。
諸兒莫拗成蹊筍。從結高籠養鳳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節呼龍萬里秋。數節垂海六鰲愁。
更須瀑布峰前種。雲里欄干過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誰話碧鮮。靜尋春譜認嬋娟。
會當小殺青瑤簡。圖寫龜魚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閉玉叢。湛陽一祖碧雲空。
不須騷屑愁江島。今日南枝在國風。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臨川人。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峴城南隱映深,兩牛鳴地得禪林。
風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緣階帖碎金。
竹里
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一
竹根珠勝竹皮冠,欲著先須短發干。
要使竹林有共見,不持方帽御風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二
無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戀戀睇袍意,豈為哀憐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三
玉潤明信好冠,錯力剜出鮮紋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斷檀欒,霧卷雲蒸久未乾。
遺種山林真自稱,何須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紅莧兩三根,山色遙從水際門。
只我近知牆下路,能將屐齒記苔痕。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一徑森然四詩人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憐倫學鳳凰。
次韻張子野竹寺
風泉隔撞哀玉,竹月緣階貼碎金。
陶淵明 .東晉(365-427)。潛,元亮。
江西九江人。
桃花園詩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
歸園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復返。
歸園田居
井灶有遺處。修竹帶平津。
王貞白 .唐(895年進士)。有道。
江西永豐人。
洗竹
道院竹繁教略洗。鳴琴酌酒看扶疏。
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
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
有時記得三天事。自相琅 節下書。
孫峴 唐 文山。江西贛州人。
送鍾元外賦竹
萬物中瀟灑。修篁獨逸群。
貞姿曾冒雪。高節欲凌雲。
細韻風初發。濃煙日正熏。
因題偏惜別。不可暫無君。
樂史 .宋(930-1007)。子正。
撫州宜黃(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賴,渾如長幼情。
孝子侍父立,順孫隨祖行。
吾聞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鄆州張公藝,九世同一門。
大帝聞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際,幽草齊發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次韻擇之詠竹
竹塢深深處,檀欒繞舍青。
暑風成慘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塵塌,詩來拓采欞。
此君同一笑,午夢頓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園詠竹
移自溪商園。種此牆陰路。
牆陰少人行。來歲障幽戶。
公濟因君次韻
新筍因君寄,康廬入夢中。日日來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風。
猶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劉秀野新筍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風雨。
下有萬玉虯,三冬卧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