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負壓
A. 煙的歷史
我國吸聞鼻煙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天主教會傳教士利馬竇傳入我國。但也有說法是由德國、法國、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把鼻煙當作商品傳入我國的。當時的鼻煙譯名頗多。《士那補釋》上說:「鼻煙,英吉利語曰士那,曰士那富,又曰士那乎,壺巴突兒,盒曰士那乎薄克司。」
吸用鼻煙大多為宮廷官員、貴族和富商,一般老百姓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為何物。原因是由於鼻煙是由貴重葯材等選料精製而成的。由於使用方便,被宮廷、官戶視為享用珍物,奉為「待客上品」,尤其是品種價格懸殊很大,有高檔和低檔之分。以大洋計,差額達幾百元乃至上千元之多。當時,宮廷內流傳一句評語:「黃金易得,高尚鼻煙難求。」
吸用鼻煙習慣用無名指,因為無名指比其它手指都衛生,不大不小,伸入自己的鼻孔最為合適。同時,將無名指伸於鼻煙碟內壓著鼻煙送向鼻孔,用氣吸入鼻內,立刻精神大作。隨著吸聞鼻煙人數的增多,品種也漸多起來,相當數量的品種從沿海城市上岸,再轉銷內地。由此,我國也開始對國外鼻煙進行研製和仿造。
旱煙最普遍的吸食方式,莫過於將煙葉捲成柱狀吸食。抽旱煙可以自己用全片或半片煙葉捲成「土煙」吸食,但為圖方便,又出現了煙嘴兒、煙斗和旱煙袋。煙嘴兒就是以竹子、蘆葦等植物的中空莖桿製成;煙斗便是通過一截煙管與裝煙的載斗連系於一體,進行抽吸時,能夠在瞬間產生大量煙霧和加快燃燒進度;煙嘴兒與煙斗的合理組合便形成了旱煙袋;今天流行的卷煙則是將煙葉加工成圓柱形,它是從旱煙袋演化而來的。
吸水煙是中國傳統的吸煙方式之一。水煙可以通過水煙袋的水煙筒吸食。水煙袋和水煙筒都是通過袋和筒里的清水,用嘴吸,使裡面產生負壓,而使煙氣通過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時發出「咕……咕」的聲音,真可謂「煙波浩淼最難求」。據說這樣能減少有害成份。煙袋煙筒如果盛白糖水,吸出的煙有甜雋之味;盛甘草薄荷水,則可以清熱解渴。從這一點看,今天過濾嘴還比不上它這個優點呢。在雲南吸水煙筒至今還可看到,而水煙袋則比較少見了。
莫合煙又名「縮龍煙」,是煙草中的獨特成員。莫合煙屬黃花煙種,相傳由俄國傳入新疆,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它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青睞。吸食方式很獨特,不用煙斗,而是將舊報紙裁成小片,捲成喇叭狀,裝入金黃色的煙桿的顆粒。據說報紙中的油墨經燃燒,與煙粒混合的味道,更加勁頭十足,並有祛痰,止咳的功效。
吸蘭花煙是羌族吸食方式。蘭花煙為一種自製煙草。吸時,用煙葉裹以其它葉子,裝在煙管中吸,其味濃而辣。成年人人手一管,十幾歲少年也有吸食者。
喝煙是一種非洲多買西哥人的吸食方式。把煙葉熬成濃湯,然後喝下肚去。每年秋收後,將煙葉製成長條,曬干,在瓦罐中撒上糖和甘油並密封,埋在土裡兩三年,要飲時,便取煙條熬成湯,裝入瓶中常帶身上。這種煙湯的辛辣程度要比煙葉本身高幾倍,同時還有濃郁的香甜味,而且無毒性。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