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海棠
A. 大魚海棠為什麼畫,中國的人
因為歷經十二載匠心打磨的《大魚海棠》在全國院線熱映,斬獲了超高的人氣,開播首日即獲得了5億元的票房收入,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贏。影片中巧奪天工地嵌入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依託動畫電影,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呈現與創新性表達,實現了動畫藝術與美學的有效融合,為新時期中國動漫電影的探索及創新提供了有益的鏡鑒,為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展現提供了一種新範式。本文試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及藝術意蘊對影片進行解讀,來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獨特魅力,體味文化立世,文化興邦的重要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義。
一、《大魚海棠》的美學風格
(一)中國化的形式美
《大魚海棠》表達風格採用中國畫的藝術元素,以線造型,追求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背景用寫意表現技法,不忘本來,同時借鑒了一些西方立體造型的元素,人物形象用色彩追求中國畫平面裝飾性,吸收外來技法,具有中西交融的特質,面向未來,開放與包容性更強,踐行了「文化以交流而多彩,文化以互鑒而豐富」的理念,這是展現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之一。
人物服飾的中國化表達。影片中許多角色的服飾為中國傳統的服飾。譬如,主角之一椿穿的是民國時期的學生服,呈現出清純活潑的一面。椿的爺爺、後土等法力強大的老者都長須飄飄,穿寬松的長袖服,長帶繞身,人物地位與年齡躍然於觀者面前。鼠婆的臉源自我國國粹——京劇的丑角臉譜,預示著其詭計多端;而靈婆掌控人的生死與靈魂,手握重權,因此,腰束玉帶,頭上是一頂鱗片帽,服裝上有太陽的圖案,有點古代官服的影像。鯤生活於海邊,上衣為白色無袖馬褂、下穿灰色短褲,契合其漁民的身份;脖子上帶著項圈,頗像魯迅筆下閏土的形象:精氣神兼備,精明能幹、活力四射。既有「形」的傳神表達,也有「魂」的映射。人物服飾喚起人們對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再體悟,文化親近感強,文化自覺隨之而生。
場景設計的中國化呈現。影片中的「其他人」居所為福建的永定樓。福建當地的客家人為了自身的安全及生活之便,一大家宗親群居而建,搭建了方形、圓形、宮殿式的土樓。土樓完美的隱含了「天、地、人」等多種元素,使人與地巧妙的結合而形成一個通天的居住空間,彰顯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椿與湫策馬飛馳的背景以及椿於山中遠眺之景都來自中國的梯田。梯田錯落有致,像一條彎彎的大河向前流淌,人類的巧奪天工之力浮現於觀眾之前。椿夜晚打著燈籠而過的是濟行橋,是我國歷史遺跡「風雨橋」之一。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活所以才畫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