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戚派秋海棠

戚派秋海棠

發布時間: 2025-04-23 01:05:25

㈠ 戚雅仙的從藝歷程

1943年,科班進入大來劇場作為班底,戚雅仙與袁雪芬等同台演出《香妃》、《明月重圓夜》等劇,逐漸從一般演員到能勝任重要角色,唱腔亦直接效法袁雪芬。1944年滿師出科後,先和余彩琴、玉牡丹等合作,後進尹桂芳、竺水招的芳華劇團,任二肩花旦,舞台演出逐漸居多。參加演出劇目有《沙漠王子》、《大地回春》、《秋海棠》、《浪盪子》等三十餘出,正旦,花旦,武旦,彩旦均有應工,從而在藝術上得到進一步鍛煉,戲路逐步拓寬。1947年參加玉蘭劇團,參加《國破山河在》、《風流王孫》、《同病相憐》等劇演出,其中和徐玉蘭合演《香箋淚》一劇風靡越壇,始任頭肩花旦,並迅速走紅,成為當時旦角中的後起之秀,被譽為「悲旦」、因其唱腔基本宗法袁派,亦被稱為「袁派小花旦」。1948年與焦月娥組建「先聲劇團」,一度受挫。同年參加竺水招為首的雲華劇團,任頭肩旦,演出《驪山烽火》、《十字街頭》等劇,直至上海解放。1950年春,她與徐天紅、高劍琳、魏蘭芳、筱水招等組建合作越劇團,同年秋任該團團長。演出《兒女情仇》、《龍鳳花燭》、《十里洋場》等。其間還與徐天紅,高劍琳、焦月娥等拍攝了彩色越劇電影《石榴紅》。
1951年2月起與畢春芳長期合作。在解放後至文革前的十六年中,戚雅仙逐步進入藝術巔峰期,演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卓文君》、《白蛇傳》、《血手印》、《琵琶記》、《玉堂春》、《王老虎搶親》、《相思樹》、《釵頭鳳》、《救風塵》、《文姬歸漢》、《綠衣人傳》、《魚針記》、《紅襖雙搶》、《孟姜女》、《百花公主》等一大批傳統、古裝劇目以及《祝福》、《女共產黨員》、《一個平凡的母親》、《紅色醫生》、《豐收之後》等現代戲。其中《血手印》、《琵琶記》、《玉堂春》、《王老虎搶親》、《白蛇傳》等經反復加工演出,成為其代表作。1954年與尹桂芳合演《屈原》(飾嬋娟一角)並獲得表演一等獎。她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在袁派唱腔基礎上不斷加以發展變化,善於用幾個常用樂匯反復出現,聽來倍感親切,朗朗上口。逐漸形成了簡潔洗練、朴實無華的「戚派」唱腔。擅演善良、苦命、溫柔的女性。如《釵頭鳳》中的唐蕙仙、《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蘇三、《綠衣人傳》中的李慧娘等等。文革後遭受迫害,被打為「牛鬼蛇神」。劫後出任靜安越劇團團長,重登舞台,恢復演出了《血手印》、《玉堂春》、《白蛇傳》等劇,新排《教師日記》、《玉蜻蜓》等劇目。
1988年上海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為其主辦了「戚雅仙流派藝術演唱研討會」。上海文藝出版社於1992年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藝術》一書,對其藝術生涯作了全面總結。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海市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1989年退休後任靜安越劇團名譽團長。2003年1月27日凌晨逝世,享年75歲。主要傳人有朱祝芬、周雅琴、金靜等

熱點內容
紫羅蘭永恆花園壁紙你說過 發布:2025-04-23 04:50:30 瀏覽:508
蛋裹西蘭花 發布:2025-04-23 04:37:44 瀏覽:354
七夕紅包88 發布:2025-04-23 04:34:38 瀏覽:724
茶花土秘方 發布:2025-04-23 04:24:37 瀏覽:191
水養鬱金香耷拉了咋辦 發布:2025-04-23 04:08:53 瀏覽:199
可樂的花語 發布:2025-04-23 04:08:51 瀏覽:815
關於鬱金香荷蘭的資料 發布:2025-04-23 04:06:38 瀏覽:427
撒哈拉的玫瑰 發布:2025-04-23 04:00:05 瀏覽:801
木蘭花作者錢 發布:2025-04-23 03:59:56 瀏覽:801
杜鵑花黑斑病還能活嗎 發布:2025-04-23 03:57:36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