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葉蘭花圖片
㈠ 花的名字有哪些
世界上花卉有4000多種之多.全部掌握是不容易的,現給你比較有名的這幾類花卉僅做參考吧:
十大名花
牡丹
杜鵑花
梅花
荷花
山茶花
桂花
水仙花
月季
菊花
蘭花
木本花卉
絹毛山梅花
八仙花
羊踟躅
馬銀花
無刺枸骨
雙莢決明
紫荊(滿條紅)
合歡
金雀花
二喬木蘭
宿根花卉
虎耳草
德國報春
四季櫻草
羽扇豆
薄荷
新幾內亞鳳仙
鼠尾草
一串紅
報春花
火炬花
一二年生花卉
蓖麻
花菱草
醉蝶花
仙客來
大麗菊
孔雀草
金盞菊
藿香薊
百日草
白晶菊
球根花卉
玫瑰石蒜
換錦花
稻草石蒜
忽地笑
江蘇石蒜
朱頂紅
石蒜
蔥蘭
水鬼蕉
喇叭水仙
觀葉花卉
盾蕨
胎生狗脊蕨
鐵線蕨
銀脈鳳尾蕨
兔腳蕨
棕葉狗尾草
鳳尾竹
匍枝亮葉忍冬
含羞草
紫蘇
觀賞樹木
七葉樹
竹柏
短葉羅漢松
羅漢松
小葉黃楊
胡頹子
楓楊
通脫木
毛竹
莽草
台灣野生花卉
台灣堇菜
綬草
玉山佛甲草
台灣百合
阿里山龍膽
台灣相思樹
雪山翻白草
森氏杜鵑
玉山薄雪草
玉山水苦賈
蘭花世界
日本喜普鞋蘭
水晶蘭
萬帶蘭
石斛
虎頭蘭
卡特蘭
蕙蘭
春蘭
兜蘭
獨蒜蘭
仙人掌多肉
黑王子
金琥
眩美玉
蟹爪蘭
黑法師
超兜
寶石花
觀音蓮
凹葉景天
三七景天
水生植物
花葉蘆竹
王蓮
睡蓮
大薸
薏苡
茭白
蘆竹
花葉水蔥
水蔥
再力花
野花野草
燈籠草
馬棘
蒼耳
益母草
小野芝麻
車前草
刺兒菜
馬蘭
野菊花
野胡蘿卜
藤本植物
牽牛花
雞矢藤
絡石
野葛
花葉絡石
常春油麻藤
絲瓜
絞股藍
旱金蓮
圓葉牽牛....
㈡ 蓮瓣蘭的名稱由來
這種蘭花時逢每年的元旦春節盛開,雲南大理民間稱之為「年拜蘭」,其意為「拜年花」,給人們帶來吉祥喜慶的氣氛。同時,這種蘭花的花瓣呈橢條形,酷似盛開的蓮藕花瓣,民間以花定花,固定名為「蓮瓣蘭」,並延傳下來。
蓮瓣蘭名稱出處有三處:一是明代崇禎年間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雲南滇西考察山形地貌時寫下的《滇游日記》。書中寫道:「蘭品最多:有所謂雪蘭,白花,玉蘭,綠花最上;……其野生者,一穗一花,與吾地無異,而葉更細,香亦清遠。」當時的記載中還沒有出現「蓮瓣蘭」一詞。二是清代光緒年間整理的《續雲南通志稿》。《稿》中寫道:訪蘭於滇,不可偏知也。得三十餘種,就土俗名目次而記之。《稿》中記載「夏開者有六」時,有「白蓮瓣,花稀葉疏」,「綠蓮瓣,葉長,出迤西」,「麻蓮瓣,出蒙化」的介紹。《稿》中介紹的「蓮瓣」,以花色定種,給人有三色「蓮瓣」非同出一源的感覺,並且將初春盛春開的「蓮瓣」列到「夏開者」中,這可以說清代《稿》中介紹的「蓮瓣」還不是一個確定名稱的蘭花屬種,只是以花色、瓣狀稱謂的一品蘭花而已。三是民國後期整理的《新纂雲南通志·花卉類·蘭》。《志》中寫道:「中國產蘭之區福建之外當推雲南。舊志載,蘭有70餘種,雪蘭為勝,……其開於春者有春建、春綠蘭、獨占春、銅紫蘭、幽谷蘭、雙飛燕。獨飛石蘭、棕葉蘭、赤舌蘭、紫綠蘭,……朵朵香、白蓮瓣、綠蓮瓣、絳蘭,……麻蓮瓣……」。《志》中還寫道:「山谷陰地滇西一帶」,「最著名者有下八種:素心蘭、白蓮瓣、春建、硃砂蘭、雪蘭、綠蓮瓣、鳳尾蘭、鳳蘭。」其中,在介紹蓮瓣蘭的狀貌和香味時,用了下列詞語:白蓮瓣,花大,春時著花,香色雙絕,大理名產;綠蓮瓣、麻蓮瓣、韻秀,香色濃馥,但不甚烈,是此蘭名貴處,大理、鄧川一帶百盆誼之。《志》中介紹春建、素心蘭、雪蘭、硃砂蘭之後,另列條目介紹「蓮瓣」:「蓮瓣,除白蓮瓣外,有綠蓮瓣、麻蓮瓣等花」。民國《志》介紹的「蓮瓣」,將各種花色、瓣狀的蓮瓣蘭統稱為「蓮瓣」,認定為一個明確的蘭花屬種,在蘭花群芳中自成一族。可以說,「蓮瓣蘭」此時才被史書認定,名傳於後。從這些記載看,「蓮瓣」一詞出現在史料中有百餘年時間,但是確定為一個蘭花屬種潘光華先生為著名花卉專家,在雲南從事花卉工作幾十年,對雲南蘭花特產蓮瓣蘭研究尤多,本文為他撰寫的關於蓮瓣蘭的經典之作。特予推介。
「蓮瓣」,一詞源於對蘭花瓣形的描述,蓮瓣即荷瓣,雲南民間習慣於將荷花稱為蓮花。在明永樂十年(公元1423年)大理白族名士楊安道所撰《南中幽芳錄》中,即出現「蓮瓣」一詞,「『金田玉』……正月開花,五至七朵,肩長兩寸半,細長,蓮瓣,開花如群燕飛翔,花如白玉,外鑲金邊,舌金黃,尖圓,無斑,香如麝,為蘭中珍品。」在《南中幽芳錄》所列之十八個珍稀蘭品中,也曾提到「碧玉蓮」的花名:「達果和尚待於箭桿坪後山,葉長一尺二寸,寬三分,青厚挺硬,有齒,正月現花葶,如碧玉,長尺二到尺三,花荷瓣,色如碧玉,嬌若玉雕.花五到六朵。一字肩,長二寸,舌厚淡黃,凈素。清香四溢。新株六葉,成株七葉,殼淡綠,年年開花,性喜陰涼。」至清代和民國年間,「蓮瓣」逐漸由對瓣形的描述演變為一種品種的名稱,在雲南眾多的地方誌中,陸續出現了「綠蓮瓣」、「白蓮瓣」、「紅蓮瓣」「黃蓮瓣」、「麻蓮瓣」、「藕色蓮瓣」、「朱絲蓮瓣」……等名稱。而蓮瓣蘭作為植物界的一個物種被命名,是抗戰至解放初我國植物學家唐進、汪發瓚兩教授對雲南蘭科植物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後正式定的拉丁學名「Cymbidium lianpan Tang etwang.」惜未能在正式刊物發表。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編撰的《雲南種子植物名錄》收錄的25種雲南蘭屬植物中,就記載了唐、汪兩教授的蓮瓣蘭這一種。1980年吳應樣、陳心啟兩教授發表「國產蘭屬分類研究」以及吳教授編著的《中國蘭花》均未能收錄蓮瓣蘭作為國產蘭屬的一個種。本人曾多次向吳先生反映和探討,終於得到兩位先生的確認,在吳教授1995年編著的《國蘭拾粹》中,正式列入了蓮瓣蘭一種,從此蓮瓣蘭作為國產蘭屬的一個種得到國內蘭界的公認,她的風采也更為世人所關注,在眾多雲南蘭屬植物中獨領風騷。2002年9月,陳心啟教授又親自給我寫信,經多方形態比對,蓮瓣蘭應和原在台灣發現的俾亞蘭為同一種,並指出「蓮瓣蘭應作為種予以承認。」學名為Cymbim torn sepalumFukuyama.
蓮瓣蘭作為國產蘭屬的重要一員,逐漸為國內蘭界所熟知,還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情。隨著中國蘭協成立後連續十餘次全國蘭博會的舉辦,雲南蘭友紛紛把從蓮瓣蘭中選育的優良品種亮相蘭博會,每次都贏得組委會大獎和全國各地蘭友的贊許,蓮瓣蘭的知名度與日俱增。特別是由於其植株形態、開花性狀、生活習性、栽培方法等與四川習慣栽培的春劍較為相似,而受到四川蘭友的格外青眯,蓮瓣蘭中許多優秀的品種被引種到四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由於其枝葉秀美,株型適中,花色豐富,環境適應能力強,發芽率高,易開花等優良性狀而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蘭友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