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蘭花
A. 蘭草表示年齡嗎
蘭草不表示年齡。因為表示年齡的是蘭花,50歲是蘭花,極優雅。不同年齡段稱謂不同,零歲稱為襁褓,十歲稱為黃口,二十歲稱為弱冠,三十歲稱為而立,四十歲稱為不惑,五十歲稱為天命,六十歲稱為耳順,七十歲稱為古稀,八十歲稱為扙朝,九十歲稱為耄耋,一百歲稱為期頤。
B. 描寫蘭花的經典詩詞(古詩唯美描寫,留下絕美印記)
《蘭花的清香與美麗》
蘭花,香氣幽遠而備受青睞,以其清雅高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性的花卉之一。為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古詩中描繪了無數絕美的蘭花意象。藉助華美的筆觸、本文將以這些古詩作為靈感源泉,為讀者展現蘭花的清香與美麗。
一:
曾經有詩雲:「霜濃香斂六銖容,玉戶春深鎖二峰。」鼻尖聞到了陣陣清香,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李商隱通過對蘭花香氣的描寫,讓我們彷彿置身於一個春日的草原之上。
二:
又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芳心向水流,腸斷白蘋洲。香悠古渡頭,月照空濛處。」把蘭花與渡頭,唐代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首《如夢令》中、月色融為一體,更增添了些許離別之感。
三:
唐代詩人張九齡則這樣贊美蘭花:「起對江樓憶舊游,卧看牛渚懷清趣。氣味相迷久不休,風流寄語知音少。」將蘭花所擁有的高雅氣質和清新香氣都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用卧起之間兩句詩。
四:
白居易在《賦得菊花》中也略帶感性地寫到:「自潔不妖嬈,孤高不群生。花落眾芳躁、霜林十日後。」他用「孤高不群」更體現了蘭花傲然獨立的特點,來形容蘭花的高貴。
五:
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贈衛八處士》中有一句「初蔓東籬蘭,珍重西山菊。」中有對蘭花的贊美。卻讓人們對蘭花早期盛開時的純真之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僅僅幾個字。
六:
「賞心快意空回首,多情卻被無情惱。此恨不關風與月、此生自是有情痴。」唯美的描寫和離愁別緒是不可避免的主題,縱觀唐代詩歌。則是這些描寫中最為精華的元素之一,而蘭花。
七:
宋代詩人蘇軾曾經寫到:「柴門聞犬吠,白馬溪頭泉水滿。散入東風瑟瑟、余芳微茫秋夜裡。」蘭花也被描繪成了一種清新的氣息,在這首《八聲甘州·馮婉兒》中、深受喜愛。
八:
唐代詩人李白寫到:「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此中之「嬋娟」本是指月亮之美,、而「共」字則加入了蘭花和人的共存之意。也成為了古人對於蘭花的一種贊美方式、這種美好的願望。
九:
元代詩人趙師秀在《浣溪沙·執意不移情在意》中、也運用了蘭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荷衣薄帶香裙輕、黛玉窺簾鴨綠深。綉簾高卷恩親聽,亂點胭脂鏡里笑。」讓人感受到愛情之美、他用蘭花的香氣來襯托女子的柔美。
十:
杜牧在《題烏江亭》中有「翠陰不動綠苔光、湖水明來山色蒼。悔當初折取蘭莖,野人掇得菱花去」的這句詩。充分表現了蘭花的高潔和不凡、他用蘭花和菱花對比來展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品質。
十一: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到:「極細法成方,嚴半偈初制。摘來玉匣藏、紫袖紅鬟子。」他將蘭花比作佛印,這首《賦得新月含佛印》中,把蘭花的清雅與神聖感融為一體。
十二:
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畢竟東流去,青山遮不住。」這句話的「青山」也含有蘭花的意象。蘭花也要順應天命、生長在群山之中,就像蘭花高傲自立,向東流去、但隨著時間流逝。
十三:
唐代詩人白居易:「今作狂詩家,曾為善筆吏。垂楊草色斜,掃地菊花發。」他用「掃地菊花發」也兼顧到了蘭花清雅的氣質、形容秋日的美景。
十四:
唐代詩人崔國輔:「靜獵冀山川,威龍不在穴。」他用「威龍」寓意於詩句之中、比喻蘭花高傲的品質。
十五:
唐代詩人趙嘏:「蘭道漸來訪,蘭溪別所長。此蘭唯自強,人間可幾許。」以蘭花高潔不凡的品質來表現自己對於柏樹的贊美,他在這首《與韋卿微之北山題柏》中。
十六:
宋代詞人陸游:「即此同游不相識,故人白首相逢處。自緣落日不勝悲,心憶蘭芳何太急。」用蘭花來表達自己對於往事的懷念之情,他在《釵頭鳳·世事一場大夢》中。
十七:
唐代詩人白居易:「一尊還酹江月,人生如夢。」描繪出了一種曠遠壯美的意境、他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江河串聯起來,把蘭花與月亮。
十八:
唐代詩人劉禹錫:「紫茸香瘴春禁嬉,瑤草奇花伴秋生。」讓人感受到萬物之美,他用蘭花來形容秋季景色,在《浪淘沙·北客談山水》中。
十九:
唐代詩人王之渙:「眺望湖之南,登高丘之上。相思楓葉丹,山遠天高煙水寒。」蘭花是景色之美的重要元素,在《登鸛雀樓》中、也體現了詩人的愛懷。
二十:
唐代詩人劉長卿:「不禁彩鳳一聲驚,入夜長清漏永絕。蘭罷香閑玉人迎,醉月頹乘江雪去。」讓人感受到清幽雅緻的氛圍,他用蘭花和彩鳳搭配、在《秋夜宴從弟陶淵明庄》中。
二十一:
唐代詩人劉禹錫:「仍愁靈根沒蛇藏、唯恐靈芝遭兔咬。」表現了自己對於世間之美的眷戀,在《八代名家文選·歷代人物草木》中,他用蘭花和靈芝形容天地之間的寶物。
二十二:
宋代詞人蘇軾:「瓊籟聲中月落西、夜猿啼過龍洞口。」成為了感性想像的一部分,在《浣溪沙·千淘萬漉雖辛苦》中,蘭花也為他所借鑒。
二十三:
唐代詩人白居易:「一夜湘君白發多,西風吹老洞庭波。」白居易的描寫將蘭花與洞庭湖連成一片,也同時展現了蘭花的神秘與美麗、在《長恨歌》中。
二十四:
唐代詩人張祜:「下有深淵之泉源、上有青冥之長天。故可以入無窮之境,以其無形。覺有異而不可攀,吾常自比於汝蘭。」表現了對於高峰的追求,他用蘭花的美麗來自比、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
二十五:
蘭花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從南北詩派到宋詞、從唐代到宋代。成為了世人心中的高雅之花,它通過古詩詞中的唯美描寫。為讀者呈現了蘭花的不同面貌,而本文也從多個角度出發。也體會到了古人對於自然之美的追求,讓我們在賞析蘭花之美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