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1-04 03:17:03

1. 盆景小知識:關於川派盆景的風格特點,你了解多少

獨特的巴山蜀水,經過漫長的歷史流程,孕育出了獨特的巴蜀文化。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記載:「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蜀之為國,肇於人皇。」廣漢的三星堆,也足以證明巴蜀文化的悠久歷史。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
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
正因為規律類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以,自然類隨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極少數的懸岩式,現在保存完好的「老齡」樹樁盆景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見證。清朝末期,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宮舉辦花會(已延續至今),各地的花農和盆藝者都把自己製作成型的各類樹樁盆景送到花會上展銷,此時的樹樁盆景已完全採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
川派規則式的樁景按其傳統的蟠扎技藝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它們的主幹和側枝自幼用棕絲按不同格式作各種角度、各個方向的彎曲,注重立體空間的構圖,難度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滾龍抱柱」、「對拐」、「方拐」、「掉拐」、「三彎九倒拐」、「大彎垂枝」、「直身加冕」、「接彎掉拐」、「老婦梳妝」、「綜合法」等十種;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滾枝、半平半滾之別,不同主幹的造型與多種蟠枝方法交互運用,形式多樣,樹形雄偉端莊。有的樁景狀若騎士回首,有「立馬望荊州」之稱。
迄今為止,四川的樹樁皤扎,無論是何種形式,基本上都沒有越出這一時期所形成並廣泛採用的技法和造型規則。清末民初,成都和各縣的著名皤扎藝人約60餘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竇禹朋、陳洪順、張彬如、陳玉山、戴開弟、戴崇光。龔音如、李洪泰、紀成久等。到了本世紀40年代,自然類樹樁盆景重新抬頭,但在蟠扎技法上與規律類大致相同,除懸 崖式外,一些自然類樁頭的造型幾乎是一種偶然的「機緣」。陳思甫的父親陳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條殘缺、不適合製作規律類盆景的樹坯,順勢加工為自然類。其後李忠玉及邱開春、王明文等發展了自然類,逐漸成為今天川派樹樁盆景的兩大主要類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雖然遠在兩宋已見端倪,尤其是安岳縣圓覺洞和大足縣大佛灣摩岩造像中,飛天與傳女手托的山萬盆景,已與今天的淺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樹樁傾斜,直到 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園藝家、畫家。盆景「玩家」親密合作,使之成熟。
四川民間有「盆樹無根如插木」的諺語,故其樁景特別強調根部的處理,盆中樹木多懸根露爪,注意盤根錯節的造型。自然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與石相配,別有情趣。 總的說來,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 、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2. 川派盆景的方拐法是怎樣做的

方拐法:又稱來漢文彎,此形與源對拐相似,只是對拐的彎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彎子是方的「弓」字形。流傳於川西郫縣、灌縣、彭縣、新繁等縣。此型多用垂絲海棠、紫薇兩個樹種。蟠縛時,先在主幹兩側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橫的小竹竿,紮成方格形。待嫩梢長到適當的時候,將嫩梢捆縛到方格上,並使嫩梢的轉角成為直角,形成方格狀的彎子。因為嫩梢不易斷裂,成型需要10~20年時間,費工較多。但形態別具一格,還是會給人以一種新的藝術感受。

3. 川派盆景有哪些特點

川派樹樁復盆景有它自己的特點。制在製作上,棕絲盤扎,不露「做手」,對樹木很少使用打眼鑽孔、生雕硬刻的方法,雖經反復加工,卻無刀劈斧削的痕跡。川派盆景力求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形神兼備的境界。而且棕絲的色彩與樹皮相近,一個盆景在造型過程中也可以觀賞,無須等待幾年甚至十幾年成型之後才觀賞。這種特殊技法,既區別於嶺南派的剪裁造型和上海、杭州的鉛絲造型,也不同於其它藝術流派的棕絲造型。再以樹干為例,四川樁景的主幹雄偉高大,與主幹短縮的揚州古樁相比,藝術風格也迥然不同。四川樹樁盆景的這種特色,正是雲霧多、日照少、樹木陡長的四川地區自然風貌的藝術再現。

4. 川派盆景有哪些介紹

川派盆景是以四川省名來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四川古稱巴蜀。唐朝貞觀元年(公元版627年)設置劍南道,所以過權去也把川派盆景稱為「劍南盆景」。四川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同時山勢巍峨,江河奔騰,又盛產砂片石、砂積百等多種石料,這些都是有利於盆景發展的物質條件。

5. 川派盆景的規則式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有規則式與自然式兩 種形式。以規則式為主,因為它是川派盆景藝術的代表。規則式講究「身法」,所謂「身法」就是蟠縛主幹的造型方法,它是川 派盆景藝術的主要特色。和揚派盆景一樣,自幼培養以蟠扎技藝 見長,表現了川派盆景嚴謹、奇雄的風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 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規則式主幹有十種表現形式(身法)。
①掉拐法先選擇從未蟠扎過的小樹,帶土掘起,斜栽於盆 中,傾斜角度大約在300~40。之間。斜栽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蟠 縛第一個彎子。如果樹向右斜栽,則第一個彎子蟠向左邊。若樹 1日左斜栽,則第一個彎子向右邊。第二彎是全株的主要彎子。如 樹梢向東方傾斜,第一彎則將樹梢蟠向西方。此時若作者以背靠 北方,面對南方而站立,第二彎將指向西方的樹梢掉轉頭指向北力,第二彎的彎內面向作者,這是正面對著作者;相反,將樹梢 轉向南方,則彎背對著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彎子背面。這就是將 第一彎橫拐成第二彎,「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彎有兩種 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對,一株彎內向著作者,一株彎背向 著作者。陳設在門廳兩側。第三彎是再將第二個彎子拐回來。四
彎、五彎是來回彎曲,五彎做成頂片,有時還再加一個六彎做成 頂片。習慣蟠成五個彎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彎、二拐、三 出、四回、五鎮頂,或稱一彎、二拐、三懷、四抱、五照足。鎮 頂和照足都是做成頂片的意思,並且要求頂片和干基部(足)在
一條與地面的垂直線上。
造型完畢後,從正面看,可以看見第一個彎子和第二個彎的一部分,三彎以上看不見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稱「一彎大,二 彎小,三彎、四彎看不到」。由側面看,第一個彎子看不到,是 一段直線條,第二個彎子可見一部分,第三個以上的彎子全部可 以看見。此種形式在主幹蟠曲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 的道理。巧妙地運用了露藏關系,從正面轉側面,各個彎子漸隱 漸現,隱現交替,不論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見到所有的彎子,確 實使人有一種變化莫測的感覺。
②對拐法又稱正身拐,主幹在同一立面上來回彎曲。彎子 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漸變小,無帶子。從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彎 子,在側面看不到彎子。此式適合於陳設門、廳兩側,左右各 一,頗為壯觀。
③滾龍抱柱法又稱螺旋彎。第一彎與第二彎的蟠曲方法與 掉拐相同,第三個彎子以上是盤旋麗上,經過蟠縛,主幹呈螺旋狀,如古代宮殿中龍柱形狀,故稱滾龍抱柱。又如旋卷的螺體,故又稱螺旋彎。
④方拐法又稱漢文彎,此形與對拐相似,只是對拐的彎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彎子是方的「弓」字形。流傳於川西郫縣、灌縣、彭縣、新繁等縣。此型多用垂絲海棠、紫薇兩個樹種。蟠縛時,先在主幹兩側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橫的小竹竿,紮成方格形。待嫩梢長到適當的時候,將嫩梢捆縛到方格上,並使嫩梢的轉角成為直角,形成方格狀的彎子。因為嫩梢不易斷裂,成型需要10—20年時間,費工較多。但形態別具一格,還是會給人 以一種新的藝術感受。
(5)三彎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莖基部(足)起向上,如對拐法一樣.蟠扎九個彎子至頂端。再在與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個大彎子,三個大彎子形成正面,九個小彎子是側面。故稱三彎 九倒拐。樹種有羅漢松、垂絲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於川西重慶、大邑、溫江、灌縣等地。
⑥大彎垂枝法先將主幹蟠藍成一個大彎子,將大彎頂部以 上的主幹剪去,留下的彎子上的枝條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彎背上。靠近彎頂處有可以蟠成後足盤的枝條也可留下不剪。此後足盤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個以上的枝盤,否則這個枝條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種高接法)法接一枝條作後足盤。前足盤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彎的彎內頂部,後足盤枝條上一點的部位,倒接一枝條,蟠成前足盤,促其下垂,其上需蟠三至五個枝盤。大 彎頂部也巴接一枝條做成頂及四至五個枝盤。此法技術性強、難度大、時間長、用工多。蟠縛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幹大彎一
株,前足盤、後足盤、頂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 米的六方形花台內,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動勢較強,垂枝倒 掛。
⑦接彎掉拐法又稱逗身掉拐法,先將樹干自40~50厘米 高處截去,大樹可高一些,小樹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傾斜度50度--70度為宜(與地面的夾角)。待新枝萌發後,選一粗壯枝條蟠 作主幹的延伸,最好在主幹上,選一側枝作前足盤,再選一後足盤和一個帶子。主幹蟠縛近視三彎九倒拐。頂部與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稱接彎掉拐。上半彎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稱逗身掉拐法。此法適用於樹干不能蟠成彎子,或雖能蟠成彎子,但缺少枝 條的樁頭,此造型別具一格。
⑧逗身照蔸法又稱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選擇沒有主 乾的樹蔸,掘起,根據樹形栽植。待萌發新枝後,選二三根生長 位置合適的粗壯枝條蟠為主幹。選兩根枝條的一主一輔,選三根 枝條的一主二輔。主幹蟠三至四個彎子,副干兩至三個彎子。樹 蔸似山,主副於則是山上之小樹。
⑨直身逗頂法又稱直干接頭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適用於 大中型樹樁。主幹不宜彎曲,乾的基部具有能蟠縛成三層以上枝 盤的枝條。截去頂端,選留主幹延伸的枝頭要具有兩至三個可蟠 紮成枝盤的枝條。
⑩巧借法 又稱綜合法,主幹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對拐法,或 滾龍抱柱法,或主幹某一段為直干處理。此法根據樹木的形態特 點。至於選擇何種造型,要靈活自由,以畫面的需要為准。這也 是一種有趣的造型方法

6. 川派盆景的滾枝式出枝是怎樣做的

滾枝式:又分大滾枝式與小滾枝式兩種,通常根據傳統的習慣和樹木的特性,不同的樹種採用不同的枝式。一是小滾枝型:此種形式的蟠扎方法基本上與花枝平枝式相似,見枝蟠枝,所不同的是這種形式有立彎、斜彎和回曲三種枝。樹頂為尖頂形,主幹頂端不蟠枝盤。此型蟠成的枝盤組合成一個圓錐形樹冠。從上往下俯視為橢圓形,整個樹冠連成一個枝片。立彎枝是將主幹或枝盤上的枝條,向上蟠扎,使之與主幹並立,填補主幹上沒有枝的空處。立彎與主幹並列,猶如副干,在樹冠空虛部位蟠扎枝盤。斜彎枝是將著生在枝盤上的向上生長的直立短枝與向下生長的短枝,往旁邊蟠1~2個彎子。由於彎子傾斜,所以稱斜彎枝。又因彎子如懸掛的弓,故又稱掛弓枝。回曲枝是在出枝蟠曲時,在出枝附近發生空缺,可將此枝條蟠曲回去,填補空白,這彎曲回去的枝條叫回曲枝。此型的要求是各出枝間的排列均勻或基本均勻,多餘的枝條可以剪除,適用於觀花的樹種,如蠟梅、桃花、梅花、櫻花、榆葉梅、郁李等。二是大滾枝型:此型的主幹處理,用掉拐法與滾龍抱柱法。枝法是見枝蟠枝,所有的枝條均不剪除,所有的枝條都要蟠完。蟠枝時彎欹自由,主要是填平補齊,哪裡缺就往哪裡蟠。上、下、左、右均可蟠枝。惟一要求是樹冠是一個枝葉均勻分布,沒有空缺的圓錐形。葉的正面和枝的頂端只能向外,不能向內。從上向下俯視為橢圓形。此式適用於常綠闊葉樹種和枝頂開花的樹種。如杜鵑、山茶花、桂花等。亦可一盆兩花或三花合栽,使其枝條交錯蟠扎。如杜鵑花、白杜鵑、疏節夏花杜鵑三花合栽;紅、白、粉三色山茶花及丹桂、金桂、四季桂的合並,就會顯得更加五彩繽紛。

7. 川派盆景的基本介紹

四川位於長江上游,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青藏高原,盆地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富饒地區之一,素有「天府之國」稱號,高原海拔較高,山嶺重疊,尖峰深壑,聳人雲霄。還有風景秀麗的峨嵋,山勢巍峨,峰巒挺秀。這些風景資源和植物等材料,都是川派盆景藝術創作的源泉,對川派盆景藝術的繁榮起著很大的作用。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最後歸納為兩種主要類型。即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主要類型的特點為:對稱美、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基本技法為自然樹的順勢加工和10種身法及3式、5型。
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成都是中國歷史名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成都平原中心,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成都建城於春秋時代,自秦漢至現在一直是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國的蜀漢和五代時的 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立都城。成都是一個著名的詩人之鄉,歷代詩人無不為巴山蜀水所哺育,無不為巴山蜀水縱情謳歌。歷代 畫家無不以四川名山勝跡為題材。許多著名的詩人、畫家都在此 留下了傳世佳作。成都又是一個著名的「花鄉」,青羊宮花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不少川西農戶,都有種花植草,蟠扎盆景的習慣。還有花草「賽市」之風氣,在成都郊區,世代相傳,以 蟠扎樁頭盆景為生的「盆景世家」,就有60多戶。現在成都一帶 還保存了許多百年以上的珍貴古樁盆景。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為中國西 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城市被群山 環繞.市內崗嶺起伏,依山而建,道路、房舍參差排列,層層錯落極富詩情畫意。重慶盆景藝術開始是受成都的影響,但後來發展很快,在川派盆景藝術中自成一體,與成都盆景形成兩種地方風格。
此外四川多名山大川,除峨嵋外還有號稱「青城天下幽」的 青城山和長江三峽等。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範本。
川派盆景的代表樹種有金彈子(瓶蘭花)、六月雪、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梅花、紫薇、羅漢松、銀杏、偃柏等,其他還有虎刺、黃桷樹、紫荊、山茶、桂花等,竹類品種繁多,有綿竹、邛竹、風尾竹、觀音竹、琴絲竹和佛肚竹等。

8. 川派盆景的種類有幾種

川派樹樁盆景用棕絲蟠扎造型(即用棕絲在樹乾和分枝上蟠扎連續漸變的回半圓形彎子並施答以修剪而成),初造型時,以蟠扎為主,其後加以補蟠、修剪為主,使其達到要求的造型,其造型有掉拐法、接灣掉拐法、對拐法、滾龍抱柱法、方拐法、三彎九倒拐、大彎垂枝法、逗身照蔸法、直身逗頂、巧借法(10種身法);平枝式規則型、平枝式花枝型、半平半滾型、小滾枝型、大滾枝型(5種技法)。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9. 川派盆景的大彎垂枝法是怎樣做的

大彎垂枝法先將主幹蟠藍成一個大彎子,將大彎頂部以上的主幹剪去,留下的彎子上的枝條也專全部剪去。如果在屬彎背上。靠近彎頂處有可以蟠成後足盤的枝條也可留下不剪。此後足盤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個以上的枝盤,否則這個枝條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種高接法)法接一枝條作後足盤。前足盤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彎的彎內頂部,後足盤枝條上一點的部位,倒接一枝條,蟠成前足盤,促其下垂,其上需蟠3~5個枝盤。大彎頂部也巴接一枝條做成頂及4~5個枝盤。此法技術性強、難度大、時間長、用工多。蟠縛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幹大彎一株,前足盤、後足盤、頂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米的六方形花台內,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動勢較強,垂枝倒掛。

10. 川派盆景有哪些藝術風格

四川樹樁盆景分傳統來規則型和自源然型兩大類。規則型的特點是著重立體空間的造型,四面可觀,步移景換。主幹造型變化多端,有掉拐、方拐、對拐、滾龍抱柱、大彎垂枝和三彎九倒拐等等式樣。以三彎九倒拐為例,正面觀賞,主幹只現三大彎,側面品玩,又只見九個拐(彎),而半側賞玩,三大彎、九小拐全面展現,宛如蛟龍。規則型除主幹造型外;還有枝盤造型。枝盤造型大致可分平枝式、滾珠式和半平半滾式三種。滾珠式出枝自如,形式多樣,每遇花期婀娜嫵媚,楚楚動人。

總的說來,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熱點內容
長寧道花卉市場 發布:2025-01-18 14:39:15 瀏覽:460
牡丹小鎮規化在哪兒 發布:2025-01-18 14:38:34 瀏覽:254
慢時光鮮花店 發布:2025-01-18 14:18:32 瀏覽:139
無聲蘭花 發布:2025-01-18 14:10:48 瀏覽:951
蘭花展策展 發布:2025-01-18 13:48:42 瀏覽:477
鬱金香的外掛編寫教程 發布:2025-01-18 13:48:29 瀏覽:548
白蘭花批發 發布:2025-01-18 13:42:51 瀏覽:782
四季紅山茶盆栽的澆水 發布:2025-01-18 13:41:23 瀏覽:103
稿草蘭花 發布:2025-01-18 13:41:08 瀏覽:562
西紅柿能和西蘭花一起吃嗎 發布:2025-01-18 13:40:37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