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盆栽翻土
㈠ 盆栽竹子適合什麼土壤種植
竹子對土壤的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內土壤。對水分的要求容,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因此最好使用酸性的土壤或者是中性的土壤,並且裡面含有一些顆粒狀的石子,能夠增加竹子根系的透氣性。可以用泥炭加腐葉土加珍珠岩、陶粒、河沙、園土等進行混合使用即可。
(1)竹子盆栽翻土擴展閱讀:
施肥技巧:
1、剛剛栽種竹子時應該使用酸性或中性土壤,土壤里最好含有一些砂質,農田土也可。剛種植入盆時就可以適當的放入點有機肥了。
2、竹子的生命力旺盛,所以施肥澆水的時候都可以量稍微大一點,這樣它們才能更好的生長。
3、盆栽竹子的施肥時間可以定為一個月一次,這個速度相對來說是對竹子最好的。
4、盆栽竹子盡量使用有機肥,此種肥料中有大量的鉀鈣元素,竹子生長全靠它。除了對竹子本身比較好以外,還能減少污染,何樂而不為。
5、生長過程中缺肥或施肥過量都會引起疾病,所以要注意施基礎肥料。因為盆栽的營養有限,春夏時節肥要薄,次數可以稍勤一點,不斷補充盆土養分。
㈡ 竹子換盆注意事項,試圖里栽培的那種
家庭盆栽竹子,換盆要注意:1、必須多施發酵好的有機肥作為基肥,因為盆土太少,營養有限。2、最好沒有底口的盆子,因為竹子不怕澇,喜歡潮濕土壤,何況竹鞭無孔不入,容易從底口鑽出。3、適當修剪枯朽老根系,保證竹鞭生長位置。4、上部竹竿也要修剪,因為竹子講究——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意境,千萬不要太密集。5、夏季不陰不陽擺放即可正常生長。6、一定注意通風透氣。防止蟲害。
㈢ 毛竹盆栽養殖用什麼土最好
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最好.
毛竹栽培技術
毛竹是安徽省主要的經濟栽培竹種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材用林、筍用林和筍材兩用林等3種,其營造技術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個環節。
一、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適宜的造林地是培育優質、高產毛竹林的基礎之一。①交通便利,便於竹林地的水肥投入、筍期看管和產品運銷。②地形適宜,立地良好。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台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緩坡和丘陵崗地,背風向陽為好。最好選土層深厚(在50厘米以上)、質地疏鬆、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和豐富的礦質營養)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如烏沙、香灰土),並有良好的水肥保持和通透性能。乾旱貧瘠和風口地帶不宜作造林地。
二、造林季節
不同造林方式適宜的造林季節有差異。對於移竹造林來說,一年中除大寒大凍和高溫乾燥季節外,其他季節均可進行造林。從立春到雨水這段時間為最佳造林季節,此時毛竹正處於休眠狀態,且竹株中積累的營養最多,移栽易活,發筍力強。移鞭造林則在竹筍出土前15~30天為宜,即2月下旬到3月中下旬,此時竹鞭中積累了一定的養分,且筍芽已有一定程度的膨大,栽後經一段時間環境適應即可發筍生長。
三、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壞,不僅關繫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滿園的快慢,而且對今後的竹筍產量也有一定的影響。整地應在造林前1個月完成。
丘崗地要求全墾整地,15°~25°坡地可水平帶狀整地,25°以上坡地採取塊狀整地。砍灌後清理林地,再墾地挖宕。墾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去除樹根、柴蔸和大石塊,結合平整地面,每公頃普施10~14噸豬牛欄糞或塘泥等。然後,按造林設計的栽植密度布點控栽植穴,各種造林方式的栽植穴大小不同,一般移竹造林穴長1.2米左右,寬0.5~0.6米,深0.4~0.5米;實生苗造林穴長0.8~1.0米,寬0.4~0.5米,深0.4米;移鞭造林也可開水平溝栽植。
四、造林方法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採用實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
1.移竹造林
①母竹的選擇。毛竹以1~3年生竹發鞭能力最強,因此應當選擇分枝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3年生竹株作母竹。為方便運輸和栽植,母竹的粗度通常為3~6厘米胸徑,但如果就近挖取母竹,最好選胸徑8~10厘米的母竹,以利造林後發壯筍成大竹,提早成林滿園。②母竹的挖掘與運輸。首先判斷母竹竹鞭走向,通常母竹第一級枝或竹梢的指出多為去鞭方向,若兩者指向一致則必為去鞭方向,然後沿竹鞭走向,在距母竹40~60厘米處起挖,留來鞭20厘米左右,去鞭40~50匣米,挖掘時注意保護筍芽和「螺絲釘」,截去竹梢,留枝5~7盤(乾旱天氣遠距離運輸可留枝3~5盤)。母竹盡量多帶宿土(10~20千克)。母竹運輸的關鍵在於保護筍芽與「螺絲釘」不受操作以及母竹不失水。應盡量選擇陰雨天或夜間運輸,並縮短母竹起挖與栽植間隔時間,最好用草繩或麻布包紮母竹竹蔸和宿土。③栽植和栽後管理。毛竹筍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為600株/公頃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來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頃(3×3.5米),以促進早日成林滿園。如果資金或母竹來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頃左右(4×5米)。栽前將腐熟豬牛欄糞或餅肥加適量復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內,再回表土踩實,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團略低於地面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勻,來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餘地,以利鞭芽發展。竹桿可順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實」,壅實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損傷筍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圍略高出地面澆透定根水,竹基蓋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撐,防風刮搖動,傷害「螺絲釘」。栽後久旱不雨要定期澆水。栽值2~3年內,每年鬆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間種農作物(以豆類為好),實行以耕代撫,護筍養竹,禁止挖筍和豬、牛等牲畜進入林地,適當施肥(在新竹周圍溝施或穴施)。
2.實生苗造林 由於毛竹種子難得,生產中很少採用這種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實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時,剪去一半頂梢和枝葉以減少竹苗蒸騰,要求竹苗帶一定長度竹鞭和適當宿土。毛竹實生苗常採用叢狀栽植,4~6株苗/叢,栽植密度為600叢/公頃(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林
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資金缺乏的情況下採用。在生長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長健壯,鞭芽飽滿(最好帶有冬筍)的黃色竹鞭,截成0.8~1.0米長鞭段,起鞭時注意不要撕裂和損傷鞭芽,保留3~5個健壯飽滿芽。運輸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濕。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頃(3×3.5米~3×3米),栽植時每穴或溝內施入腐熟農家肥和復合肥,並與土拌勻,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筍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實,鞭上蓋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適量澆水,覆蓋稻草,穴周圍和溝兩側開排水溝,防止雨季積水爛鞭。栽後注意定期適量澆水。當年春夏發筍出土後,選擇保留粗壯竹筍1~3支/穴,其餘竹筍及時去除,以保證新竹質量。當新竹展葉時,剪去梢頭,留5~7盤枝葉,並適當追肥。
㈣ 紫竹可以用盆栽嗎具體應該怎麼栽種
紫竹也可以叫烏竹,對於竹子來說是可以用盆栽的地栽也可以讓它長得非常茂盛,它的葉子是綠色慢慢的轉換為紫色。在長得非常好的情況下就會變成深紫和黑色,它是特別喜歡環境比較溫暖和適應的地方,光照一定要充足讓空氣比較清新透風的地方,盆栽更適合紫竹,這樣會讓它含有一些腐殖質讓它更有營養,如果使用盆栽的話,就應該用疏鬆比較肥沃的沙土,這樣才會讓它更好的吸收。
在種植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需要用心的,不管是養什麼綠植或者是盆栽,都應該悉心呵護,有很多膠水非常的不到位,會使根部腐爛。如果長期不澆水的話也會導致乾枯,如果決定種植的話就應該給他培養好,這就是我們的成果,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陽光,讓我們看著自己種的盆栽,心情也會非常的美麗,就如同紫竹一樣。
㈤ 盆栽竹子適合什麼土壤種植
盆栽養殖竹子一定要挑選適合的土壤,最好使用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花盆的大小也要適合,避免出現太小的情況,並且要有很好的透氣性,建議用陶土盆。
竹子在盆栽前,需要選擇微酸性的黑土,並用容量較大的陶土盆;選擇健康粗壯的幼苗,將其根系浸泡在生根水1小時後插入土壤中,保證土壤一直處於濕潤的狀態,但土壤底部不能積澇;一個月施肥一次,受到枯梢病感染時噴灑農葯進行防治。
1、盆栽土壤
竹子容易受到枯梢病的影響,這種病會讓竹子枯萎;要把受感染的竹尖用消毒工具剪掉並銷毀,用稀釋100倍後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灑受感染的區域,堅持一個星期竹子即可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