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魚尾葵盆栽

魚尾葵盆栽

發布時間: 2023-05-22 19:56:08

Ⅰ 魚尾葵(棕櫚科 魚尾葵屬)栽培技術是怎麼樣的

Caryota ochlandra Hance.

魚尾葵又名孔雀椰子、假檳榔、面木。莖葉挺直,葉片翠綠,花色鮮黃,果實如圓珠成串,是我國最早栽培觀賞的棕櫚科植物之一。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20米,干直立,不分枝。葉大型,為二回羽狀復葉,小葉似魚尾狀,淡綠至翠綠色。花序長約3米,多分枝,懸垂。花3朵聚生,黃色。果球形,成熟後淡紅色。花期7月(見彩圖32)。

[分布]

原產亞洲熱帶。分布於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分布廣泛,多生於山谷林中。

[習性]

喜溫暖而多濕的氣候,不耐寒,冬季應保持10℃以上的氣溫才能安全越冬,生長適溫為25~30℃,氣溫過高也會使生長受到抑制。耐陰性強,在疏蔭和庇蔭的環境下都能正常生長,怕直射強陽光,在烈日下暴曬半天,葉面很快就會變成黑褐色,然後枯黃。空氣中濕度低,也會使葉面粗糙而失去光澤。

喜疏鬆的沙質土,在黏土中生長不良,信簡不耐鹽鹼,不耐瘠薄,根系淺,不耐乾旱,也不耐水澇。

[繁殖與栽培養護]

用滑耐褲播種、分株繁殖,播種繁殖用得較多。

(1)播種

多於春季播種。種子隨采隨播,也可混沙貯藏,播前用60~70℃的溫水浸種一晝夜催芽。種子採收後即播者,如保持土壤濕潤,約經56~120天發芽。由於實生幼苗生長緩慢,經2~3年培育的幼苗才能上盆。

(2)分株

在大叢的老株一邊,用利刀切取部分植株分栽,分栽後要搭棚遮蔭。栽植時要將幼苗移植於排水良好的沙質泥炭土中,植後保持23~30℃,適當遮蔭,維持一定的土壤和空氣濕度,待萌發出新枝後逐漸多見陽光和加大澆水量。在春季和仲秋期間每月施1次畝則液肥。平時可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處培養,寒冷地區盆栽必須移入溫室中越冬,室內保持10℃以上,並放在光照充足處。夏季要避免強光直射,否則易導致葉色枯黃。

[觀賞與應用]

魚尾葵適宜栽植於園林、庭院中觀賞,也可盆栽布置廳堂及大廳入口等處,富於熱帶情調,呈現一派南國風光,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葉片作切花配葉亦深受大家歡迎。

Ⅱ 短穗魚尾蔡特性是怎麼樣的

Caryota mitis

又名叢立孔雀椰子,屬棕櫚科魚尾葵屬叢生常綠小喬木。原產緬甸、馬來西亞、爪哇、菲律賓。高可達5~8米,大型二回羽狀復葉長達1.2~3米,小葉形如魚尾鰭狀故名。小葉厚革質,葉色濃綠,葉背葉脈呈扇狀分布。它葉形奇特,樹形豐滿,富有層次感,耐高充溢熱帶氣息,布置庭院、裝飾廳堂,一派南國風光。

1.習性

在產地為陽性樹種,喜強光,也耐蔭,喜溫暖,抗寒力比散尾葵強,生長適溫為18~30℃,越冬最低溫度3~5℃,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耐肥力強。

2.繁殖

播種在4月份氣溫回暖後用大粒種子播種法淺盆播種,基質為沙質壤土,覆土厚昌塵尺5厘米,在25℃左右遮蔭環境,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2~3個月可出苗。如播種不太密,當年可不進行分盆,第2年春季分盆。

盆栽4~5年的短穗魚尾葵分櫱多,株叢大而擁擠時,可分切種植,但不宜分得過小,以保持分株後新植株樹形完好。

3.栽培要點

①上盆。魚尾葵生長勢強,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盆土可用腐殖土、泥炭和細沙等量混合,為了便於室內觀賞,盆栽應限制根系發兄肆展,盆不宜太大。換盆2~3年1次,4月份換盆,切去部分老根,清去部分歸土,基部施些廄肥,重新栽上,如植株過於高大,可在換盆時將最高植株截去,保留較小的植株栽培,同時更換較小的花盆。②管理。魚尾葵為喜陽花卉,室內擺放觀賞時間限制在2~4周,夏季短些,冬季長些。北方10月初入室放於陽光充足的地方,4月中下旬出室,冬季夜溫應在13℃以上,白天18~25℃。耐肥力強,4~9月為生長期,每2~3周施一次餅肥水或稀的復合肥水。盛夏每天澆水2次,秋後要控水,澆水要見干見濕,切忌盆內積水。

4.病害

①炭疽病。除危害魚尾葵外,還危害皇後葵,大王椰子、假檳榔等棕櫚科植物。葉片初現在葉尖或葉緣處呈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至黑褐色病斑,邊緣有黃色暈圈,後期病斑上著生輪紋狀排列小黑點,病斑擴大使葉片枯黃。在病殘葉中過冬,風雨傳播,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②黑斑病。病葉初期出現黑褐色小圓斑,擴大成圓形不規則大斑,邊緣隆起,兩面散生稀疏的黑色小點,嚴重時葉片乾枯。病菌在病葉上越冬,高溫的夏秋季發病重,苗木與成株可感病。發病初期可噴1%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③褐斑病。病葉現不規則形褐色,周圍有水漬狀綠色暈圈,相鄰的病斑常融合在一起,病組織中心褐色,後期上面著黑色小點粒,嚴重時葉片焦枯。病菌在病殘葉上越冬,氮肥過多易誘發此病。初發病時可噴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靈800~1倍液。

Ⅲ 怎樣盆栽短穗魚尾葵

幼株夏季中午前後需稍加遮陰。成株一般於4月下旬搬到室外陽光下,10月上旬再搬回室內光線充足處越冬。越冬期間室溫白天枯好18~25℃,夜間不要低於10℃,此時適當減少澆水,就能安全越冬。生長旺盛季節(5~9月),每半個月左右施一次稀薄餅肥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即能生長良好。一般於每年4月換一次盆沒察鉛。換盆時剪去部分老根,並除去部分陳土,添加新的培養土。生長過大的植株,有礙室內擺放,可於春季換盆時將其中粗大的植株從基部截去,保留沒州其他的較小植株繼續培養。

Ⅳ 魚尾葵怎麼養護

者型譽1、喜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不耐鹽鹼、也不耐強酸、不耐乾旱瘠薄、也不耐水澇。

2、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5℃-30℃、越冬溫度要在10℃以上。

3、耐蔭性強、忌陽光直射,葉面會變成黑褐色、並逐漸枯黃;夏季蔭棚下養護、生長良好。

4、喜濕、在乾旱的租州環境中葉面粗糙,並失去光澤、生長期每2天澆水一次,夏季應每天澆水、並向葉面噴水。

5、盆栽或換盆時、另加少量腐熟餅肥作基肥,生長期每15天施追肥一次、立秋後停止施肥;魚尾葵生長較快,根系發達首段、應每年早春換盆一次,換盆時切除部分老根、剪除植株基部的枯黃老葉,更換一些新的培養土、有利生長。

6、病蟲害:夏季多雨濕熱季節、易染霜霉病,可噴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防治、發現介殼蟲可用氧化樂果噴殺。

Ⅳ 魚尾葵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生長

魚尾葵一般於春季將種子播於透水通氣的砂質壤土為基質的淺盆上,覆蓋5厘米左右基質,置於遮陰度30%左右及溫度25℃左右的環境中,保持土壤濕潤衣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2-3個月可以出苗,首遲第二年春季可分盆種植。3-10月為其主要生長期。

(1)繁殖要點:一般於春季將種子播於透水通氣的砂質壤土為基質的淺盆上,覆蓋5厘米左右基質,置於遮陰度30%左右及溫度25℃左右的環境中,保持土壤濕潤衣較高的空氣濕度。

(2)最佳生長土壤:培養土一定要排水良好,最好使用有機質含量較多的土壤。盆栽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岩加少量基肥配製成培養土。

(3)生長濕度要求:需經常保持植株周圍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還應常向葉面、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冬季應保持葉面清潔,可經常向葉面少最噴水或擦洗葉面。


(4)最佳生長溫度:散尾葵生長適溫為25-35℃派搏。耐寒力弱,對低溫十分敏感,越冬溫度應在10℃以上,若低於5℃,植株必定受害。北方散尾葵冬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溫度過低。

(5)最佳生長光照:夏天應遮去50%的陽光,最忌烈日直射,即使短時間曝曬也會引起葉片焦黃,很難恢復。在室內要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過於陰暗對散尾葵生長不利。冬天可置於光照良好的地方。

(6)施撒肥料:栽時要埋得稍深些,以利新芽吸收肥料,旺盛生長的5-6月,每1-2周施肥水1次。肥料以遲效性復合肥為好;深秋後停止施肥。

澆水要點:澆水應把握「干透濕透」的原則,生長期注意及時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夏季生長旺盛時一天要澆2次水;深秋後及陰雨天控制澆水。

(7)修剪要領:冬季修剪,在冬塵芹祥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8)盆土更換:每隔2-3年於早春換盆1次,老株可隔3-4年換盆1次。換盆後,應放置在半陰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還需及時剪除枯黃枝葉。

(9)病蟲防治:在春季到來時,由於通風不暢可能有白粉虱危害,可用加德士敵死蟲200倍液噴霧防治,葉片及根部都要噴到。如果能經常保持良好的通風,散尾葵就不容易發生白粉虱。如環境乾燥又通風不良,還會發生紅蜘蛛危害,可用速蟎酮20%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

Ⅵ 魚尾葵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要想了解魚尾葵怎麼養,最先我們要掌握它的生長生長習性,這類綠色植物喜愛生長在溫暖潮濕的自然環境下,不耐鹽,也不抗強鹼,不抗旱災貧瘠,也不抗澇災,因此我們在飼養的情況下要分外的留意,一起來看看魚尾葵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吧。

最佳繁育時間:魚尾葵一般於春天繁育。

最佳生長土壤:塑造土一定要排水優良,最好是應用土壤有機質成分較多的土壤,盆栽植物可以用腐殖土或草炭土加1/3的河沙或陶料加小量底肥配置成塑造土。

生長環境濕度標准:需常常維持植株周邊較高的空氣相對濕度。夏天還應常向葉片、路面灑水,以提升空氣相對濕度。冬天應維持葉片清理,可常常向葉片少最灑水或清洗葉片。

在魚尾葵的生長過程中,如果我們保養不足仔細的話,是非常容易讓病害乘虛而入的,這類難題針對植株的傷害十分大,因此我們在發覺後一定要立即的解決,對於實際解決方式大夥兒能夠參照魚尾葵的害蟲防治一文,之中有詳盡的詳細介紹。

魚尾葵是優質的庭園觀賞樹木與道路綠化綠化植物,莖部伸直,葉子翠綠色,花型鮮黃,果子如圓珠一串串,頗具亞熱帶風景格調,一般未作盆栽植物欣賞。與此同時,魚尾葵莖含很多木薯澱粉,可作桄榔粉的替代物;邊材硬實,可作拐杖和木筷等藝術品。

Ⅶ 短穗魚尾葵的栽培技術

短穗魚尾葵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一般於春季將種子播於透水通氣的砂質壤土為基質的淺盆上,覆蓋5厘米左右基質,置於遮陰度30% 左右及溫度25℃左右的環境中,保持土壤濕潤衣較高的空氣濕度。
一般2-3個月可以出苗,第二年春季可分盆種植。多年生的植株分櫱較多,當植株生長茂密時可分切種植,但分切的植株往往生長較慢,並且不宜產生多數的櫱芽,所以一般少用分株繁殖方法繁殖。 短穗魚尾葵生長勢較強,根系發達,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盆栽可用園土和腐葉土等量混合作為基質。一般每1-2年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舊土,剪去部分老根,用新培土重新種植,纖陵團並且填加少量腐熟有機肥。3-10月為其主要生長期,一般每月施液肥或復合肥1-2次,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民時保持盆土濕潤,乾燥氣候條件下還要向時面噴水,以保證葉面濃綠且有光澤。
短穗魚尾葵的根為肉質,其有較強的抗寒能力,其它季節澆水時要掌握間干間濕原則,切忌盆土積水,以免引起爛根或影響植株生長或影響植株生長。短穗毀橘魚尾葵為喜陽植物,生長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但短穗魚尾葵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適於室內較明亮明亮光線處栽培觀賞。
短穗魚尾葵在高溫高濕及通風不良條件下極易感染霜霉病,使葉片變成黑褐色而影響觀賞價值,所以須在發病前噴灑800-1000倍液托津等殺菌劑預防;另外,在高溫乾燥氣候下也易發生介殼蟲,應噴800倍氧化樂果等防治。 灰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短穗魚尾葵的葉片和葉柄。葉片上病斑多發生在葉尖和葉緣,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水漬狀褪綠色的小點,病斑逐漸擴展成淺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病斑大小為1-3 mm,病斑周圍有黃色的暈圈或無;隨病斑的進一步擴大,多個病斑癒合成不規則形的大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邊緣顏色呈深褐色,在病斑中央散生許多小黑點,發病嚴重時汪兆整葉乾枯。葉柄的症狀與葉片相似,但是無黃色的暈圈,病斑不凹陷,嚴重時枝條回枯,甚至整株枯萎。
通過對病原菌的致病性和生物學特徵的研究表明,該病原菌的侵入途徑主要是傷口,菌絲最適的生長溫度是25e,5e和35e時菌絲停止生長,完全光照將促進菌絲生長和促進產孢,在pH=5時菌絲生長最快。
葉枯病
葉片發病初期出現黃褐色小斑點,病斑多開始於葉尖或葉緣,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漸擴展為條斑,並可匯合成不規則的壞死塊,病斑黃褐色至黑褐色,邊緣色較深,外具水漬狀黃綠色或黃色暈環。葉尖、葉緣最易受害,嚴重發病時,多數葉片有一半以上乾枯卷縮,如被火燒;病斑中心暗色或灰白色,邊緣有深色線條圍繞,後期病部散生橢圓形小黑點,嚴重時葉片枯焦死亡,呈現灰白狀乾枯。嚴重受害,可導致整叢死亡。
1、病原
短穗魚尾葵葉枯病的病原菌為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almarum(Cke.) Stey.],異名[Pestalotia palmarumCke.]。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擬盤多毛孢屬。分生孢子盤球形至橢圓形,黑色或暗褐色。分生孢子梗細短,無色。分生孢子橢圓形至紡錘形,直或彎曲,有4個隔膜,中間3個褐色,兩端小而無色。
2、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葉、病落葉殘體上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噴淋澆水傳播,多從植株傷口侵入,有再次侵染;高溫、高濕及密不通風環境易患此病,偏施氮肥加重發病。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加強苗圃管理,育苗期間要適當蔭蔽、避免暴曬,不要栽種在風口處。合理施肥,施足腐熟的有機肥,提倡酵素菌漚制堆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注意通風透光,發病期避免雨淋和噴淋;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發現病葉及早剪除,阻止繼續侵染。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5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膠懸劑600倍液。每周1次,交替噴灑,連續噴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參考文獻

Ⅷ 魚尾葵的土壤栽培要點有哪些

魚尾葵的土壤栽培:1.選土與定植:南方露天地栽。宜在我國嶺南地區種植。北方需在溫室栽培。對土壤要求並不很嚴,宜選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

定植的栽種世睜螞密度每5米21株,將種苗保持相等間距進行穴栽。在溫室內可將盆栽苗均勻分布。

2.澆水與施肥:在定植後澆水1次,2天後再澆水1次。如果天氣不是過於乾旱,可隔段澆水。但是在定植後頭2年裡,植株尚小,應該經常保持土壤處於濕潤狀態。隨著植株的長大,根系的加深,魚尾葵的抗旱力也越來越強,在南方可利用自然降水。北方應保持偏干而濕潤為好。

在定植前,可以施用畜禽糞作為基肥,用早薯量為每平方米2千克,應該將基肥均勻地深翻於土壤中。在其生長旺季,可以結合澆水或降雨每周為植株追尿素、磷酸二氫鉀1次,用量為每平方米尿素2克,磷酸二氫鉀3克。

3.調溫控光:魚尾葵喜溫暖的環境,在我國,南方切葉生產主要是利用自然溫度進行的。因此,最好將其生產基地設在廣東、廣西等地區,越冬溫度不宜低於0℃。但在北方,必須在溫室內生產。

魚尾葵喜日光充足,有疏蔭處亦可正常生長。保持環境適當通風即可。

4.中耕與修剪:每月鬆土1次有助於植株根系更好生長。

修剪於每年春季,在植株進入迅速生長階段前,去掉外圍老葉,隨時剪去病葉。保持良好株形,增強觀賞效果。

5.病蟲害防治:(1)病害防治魚尾葵易患炭疽病,其病原為黑盤孢目細菌搜埋。此病在植株生長勢弱,陰雨季節時易發生。受害植株多先自葉緣上出現圓形至不規則病斑,病斑擴大後,表面輪生黑色小點。嚴重影響魚尾葵的生長發育和觀賞價值。

防治方法:加強日常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對發病植株,可每周噴施1次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用葯2次。此外還要及時剪去病葉集中焚燒。

(2)蟲害防治:常有柑橘並盾蚧為害魚尾葵。此蟲一年發生1~2代,其成蟲、若蟲常附生於葉片、葉柄處,吸吮植株汁液。

防治方法:每周噴施50%的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1次,共用葯2~3次。採收標准:當枝條上的小葉完全成熟後,時為其採收適期,所收獲的切葉在整理分級後10支一束進行捆綁。

熱點內容
廣場舞心中的玫瑰花 發布:2025-04-29 21:20:03 瀏覽:46
蘭花花作品 發布:2025-04-29 21:12:02 瀏覽:950
地攤花卉 發布:2025-04-29 21:06:04 瀏覽:954
驚涯海棠 發布:2025-04-29 21:05:54 瀏覽:608
路邊梅花小蛋糕的做法 發布:2025-04-29 21:03:25 瀏覽:281
黃楊盆景葉干 發布:2025-04-29 20:54:15 瀏覽:294
櫻花校園日系 發布:2025-04-29 20:49:16 瀏覽:213
荷花的秋意 發布:2025-04-29 20:41:59 瀏覽:444
玫瑰黑糖的作用與功效與作用 發布:2025-04-29 20:25:38 瀏覽:308
蘇州金桔綠植價格 發布:2025-04-29 20:25:33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