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瑞嶺盆景
1. 花都是哪裡
花都 - 廣東省廣州市轄區
花都區,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屬縣。1993年6月18日,經國家批准,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設區,有廣州市北大門之稱。現花都全區下轄新華、花城、秀全、新雅4個街道辦事處和獅嶺、赤坭、炭步、花山、梯面、花東6 個鎮,共188 個村(居)委員會。2013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68.73萬人,多為漢族廣府民系。比上年增長1.5%,其中非農業人口22.22萬人,農業人口46.25萬人,未落常住戶口2593人。
花都區轄新華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獅嶺鎮、赤坭鎮、炭步鎮、花山鎮、梯面鎮、花東鎮,有華僑、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近50萬人。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灰塑、盤古王誕、客家山歌、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元宵燈會、南獅、粵劇、瑞嶺盆景等 。
2.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1、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2、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
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
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
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4、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
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
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
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
6、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
7、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
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8、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
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 瑞嶺盆景是哪裡的
瑞嶺盆景
赤坭鎮瑞嶺村的盆景栽培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遠近聞名,村中家家戶戶均有盆景園。盆景培養製作巧手比比皆是,他們遠涉御咐祖國南北山區,挖掘樁樹頭,運回村後進行精心培養,裁剪造型。該村盆景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成為嶺南盆景的生產基地。1999年村民姚堯花了十多年培植的一棵九里香盆景樹,老樹新發稿敬,曲枝徊環,巧奪天工,出售價值達到42萬元。英國女皇訪問我國時,我國政府送鎮敬純給她一盆名貴盆景,就是出自瑞嶺村。
4. 赤坭鎮的地方特產
瑞嶺盆景
瑞嶺盆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出名卻在1986年,英女皇伊麗莎白訪華,原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把一盆栽種了60年的九里香樹樁盆景送給她作為賀禮。這個盆景正是瑞嶺村盆景老藝人朱漢祥的作品,瑞嶺盆景首次進入英國皇室,自此聲名遠播。
瑞嶺盆景產於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風景秀麗的花都區赤坭鎮瑞嶺村,從20世紀30年代起 ,村民就利用房前屋後栽培樹樁盆景和種植觀賞花卉。該村700多農產中,栽種盆景的達500戶,佔70%,盆景栽培能手、高手有50多名,成為遠近知名的盆景村。
瑞嶺盆景千姿百態,四季常青,屬嶺南派,有大樹型、懸崖型、木棉型、林型、飄斜型、水影型及單桿等。著名品種有榕樹、山松、台灣榕、羅漢松、福建茶、相思、榆樹、九里香、雀梅;名貴花卉類有:水橫枝、蘇鐵針葵、大王椰子、國王椰子、富貴椰子、夏威夷椰子等。這些盆景花卉,有大中小型,均可擺設於家庭廳堂、門前、卧室,尤其適合會議廳、賓館、酒樓、商場和園林建築作觀賞點綴。
2014年我鎮瑞嶺盆景榮獲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5. 盆景造句-用盆景造句
1、那怪石千姿百態,有的像美猴王抓耳撓腮,有的像 盆景 中重疊著的山巒,有的像額頭豐滿的老壽星。
2、 盆景 秀木正因為被人溺愛,才破滅了成為棟梁之材的夢。
3、右手邊的,便是威武不屈的 盆景 ,高大勇猛如將軍。他們的枝幹粗壯而有力,那些葉子彷彿是他們的武器,尖銳無比。
4、靈芝工藝 盆景 ,是一精美絕倫的天然藝術品,古色古香,樸素典雅。
5、晨光,透過古色古香的雕花窗欞,給庭院里精緻的 盆景 慢慢地化上一抹金黃的淡妝。
6、伍宜孫博士為永隆銀行創辦人,自幼獲父親及祖父教導 盆景 藝術的要訣,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漸漸養成對盆景的興趣。
7、新買來的 盆景 楚楚有致,令人賞心悅目。
8、爸爸說:你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棵樹樁做成 盆景 拿去賣,起碼也要上千元以上。放在家裡觀賞也未嘗不可。
9、張師傅做 盆景 又快又好,真是官止神行,得心應手。
10、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於斗室的 盆景 ,而是遼闊草原上的一棵小草為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新綠;我不是一條奔騰的大江,也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眼汩汩的泉水為需要我的大地流淌甘泉.
11、在這迷你 盆景 中,布置了許多小巧玲瓏的假山假水,頗饒意趣。
12、一座角落裡的假山 盆景 ,經過他妙筆生花的表達,竟讓人生出不少好奇與欣賞之心。
13、公園里的 盆景 千姿百態,引人入勝。
14、製作 盆景 是一項精雕細琢的工作,她要求景物具體而微,哪怕是幾片樹葉,哪怕是幾縷長髯,哪怕是田間牧童,哪怕是江邊釣叟都要精心雕琢,來不得半點馬虎。
15、一個院子中重巒疊嶂的假山,映襯的恰到好處的樹狀 盆景 ,無處不顯出園林大師因地制宜,自出心裁,處處活靈活現的風景匠心獨運,附仰生資,不失為園林界的一處瑰寶。
16、近年 盆景 藝術新浪潮正在中國開始蘊釀,深信此股新勢力能帶領中國盆景藝術更上一層樓,發揚光大。
17、園中還有 盆景 園、動物園和兒童樂園等多姿多彩的遊玩場所和設施.
18、為各企事業單位、飯店、賓館提供花卉、 盆景 、租擺業務.
19、玉泉營有個花木市場,那裡有很多 盆景 出售.
20、工和養護、室內 盆景 租擺、盆栽苗木批發零售、鮮切花插花藝術等.
21、初到金城 盆景 園的創作沖動稍稍平息後,藝術生命不會停止。
22、本文介紹了流花西苑和嶺南 盆景 的發展概況,提出了對西苑現狀景觀進行優化改造的規劃構思。
23、黃山可真奇啊,一座座玲瓏俊秀,有的像雕紋精美的香爐,有的像層層疊疊的彩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說不盡的千姿百態,奇瑰艷麗,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製作的 盆景 。
24、油菜花海是漢中的一道靚麗的景緻線,每一年春季,漢中盆地和淺山丘陵的百萬畝油菜花同時喜放,把漢中打扮成一個偉大的山川 盆景 。在2009年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評比勾當,漢中油菜花海素壓群芳,一舉成為花魁,成為中國最錦綉的油菜花海。
25、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 盆景 ,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26、這座假山很漂亮,如果把它縮小100倍,不用任何修飾就是一個美麗的 盆景 。
27、人生下來應該好好的活著。應該為自己而活,不被世俗所左右,哪怕只是一顆卑微的小草,沒有 盆景 花卉那般昂貴,但依然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仍然會有供我們自由成長的那縷陽光。這就是恬淡的人生。
28、讓人最震撼的是,鷹窩峰的最頂端聳立著一棵挺拔的雲松,無論怎樣的巧奪天工的 盆景 ,都比不上這樣的自然奇景。
29、縱觀歷史,竹子高風亮節,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崇敬,但歷代文人墨客寫竹、畫竹者眾多,卻從來沒有哪位作家、畫家把竹根藝術 盆景 填入他們的大作。
30、張家港市青山景石園藝場起源於1998年,剛開始我們只有幾個工人,只設計製作一些簡單的 盆景 、假山、噴泉、庭院等工程。
31、三門峽市 盆景 園8號戰國墓為戰國早期偏晚的棺槨墓。
32、那麼,要享受自我折磨、自我屈辱的犧牲和奉獻,但又怕痛的話,就最好把主力放在品位的妥協上――忍受對方邊看連續劇邊吃冷掉的薯條、忍受對方的小碎花內褲、大圓點睡衣、忍受對方在仙人掌 盆景 上掛小小的金色鈴鐺……,享受你的忍受吧。蔡康永
33、水晶泥不但掀起了室內種養花草的新革命,而且帶來了水晶 盆景 、鮮花禮品的新時尚。
34、1987年開始對 盆景 種植、修剪、研究,現有盆景200多盆,品種達二十多種,種植場地面積約五畝。
35、觀葉植物,綠化樹,棕櫚類, 盆景 類,年宵花,園藝資材,傢具.
36、本文介紹了邯鄲市叢台 盆景 園規劃設計的特點。
37、請購廳堂 盆景 花,美化你的生活.
38、通海傳統的桃、梅花樁 盆景 ,名貴的通海劍蘭、根雕、石雕、木雕等工藝品也在花街期間展銷。
39、如皋以其經濟多樣化而著名,包括養蠶業,養豬業,養羊業,養雞業,以及花木 盆景 業等。
40、棗紅色的游廊、杏黃色的簾、假山迂迴, 盆景 精妙,頗得中華庭院掩映之妙.
41、園內有 盆景 園、兒童游樂場、游泳場、遊艇部、釣魚活動中心和健美中心,還有潮州酒家等設施。
42、了解如何為鮮花護理,負責就製作自己的花卉 盆景 在這個自由的教學視頻的餐桌上的專業技巧和專家意見,花卉的核心。
43、中國的 盆景 也有過於人工化的問題。各種植物不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而是被圈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畸形生長。
44、為全球用戶提供時尚和品質完美結合的辦公設備用品,「 盆景 」系列主要生產碎紙機、塑封機、裝訂機、電動訂書機等辦公設備。
45、實際的企業效益表明,本研究成果有效降低了A 盆景 租賃有限公司的盆景配送成本,並在提高其客戶滿意度方面成效卓著。
46、學習如何使用,負責就製作自己的花卉 盆景 在這個自由的教學視頻的餐桌上的專業技巧和專家意見的中心花泥花。
47、像生 盆景 是運用各種玉石、金銀銅鐵、絹紗、珍珠、珊瑚等材料用手工模份製成盆景,堪稱以假亂真。
48、復活節也是向你所關懷的人關鮮花, 盆景 ,胸花等地節日。許多去做禮拜的人這天也向教堂獻上花束。
49、江蘇沭陽縣萬景苗木批售中心生產銷售各種綠化苗木,花卉 盆景 。
50、了解如何添加,負責就製作自己的花卉 盆景 在這個自由的教學視頻的餐桌上的專業技巧和專家意見的中心綠化花卉。
51、竹根藝術 盆景 以其既有盆景的幽雅、又有根藝的韻味而受到眾多愛好者的好評,並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52、港浸會大學於二零零零年在校園內辟設文農學圃,旨在透過公開陳列,藉以提高公眾人士對 盆景 藝術的興趣及認識,同時亦為浸大校園增添文藝氣息。
53、女藝術家裴麗從小家學淵源頗深,她的爺爺,是一個擺弄山水 盆景 四十餘年的「藝術家」。
54、現階段可選取楚文化、鳳型雕塑、長壽文化、植物 盆景 、字畫書籍光碟、土特產作為開發重點,推出長壽系列、楚文化系列、竹木製品系列、雕塑盆景系列等旅遊紀念品。
55、盛產彌猴桃,荊州板粟,碧蓮香柚,岩頭西瓜、灣里葡萄,澄田楊梅,沙崗粉干,烏牛早茶等著名土特產,並有黃楊木雕,竹絲 盆景 、竹絲畫簾等特色工藝品。
56、他說,瑞嶺村的 盆景 種養戶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他們希望能在瑞嶺附近建造一個花卉盆景交易市場,在家門口就把盆景賣出去。
57、在庭園中孤植、叢植或與亭榭配植均很適宜,作庭蔭樹、行道樹或製作 盆景 均有良好的觀賞效果。
58、由於對嶺南 盆景 特別有興趣,1990年,他乾脆辭了職,在市郊租了18畝地,自己種下適宜做盆景的雀梅、水橫枝、山杜鵑等等,自娛自樂。
59、我的父親在世時喜歡搞花木和水石 盆景 ,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尋來的還是原本家中就有的。
60、樹相端莊、壯美、朴茂,寓動於靜,層層如行雲流水,枝枝灑脫傳神,既有剛勁蒼古之奇,又有雋拔流暢之韻,可謂 盆景 的上上品。
61、小小三峽包括三撐峽、秦王峽、長灘峽,共約20公里,山水相映,清澈見底,宛若水上 盆景 。
62、繁花爭妍斗奇、 盆景 造型奇特、怪石栩栩如生……10月5日,在蚌埠市現代花卉產業園舉辦的蚌埠市花卉博覽會迎來最後一個開放日。
63、蜿蜒瀠繞的柳江,在柳州市區勾勒出了馬蹄形的半島輪廓,從高處俯瞰,那種「天然大 盆景 」般的獨特觀感,造就了全球最具辨識度的一座城市。
64、其間,園內還布置有向日葵文化展板,並在 盆景 園展廳舉辦「植物哲學漫畫展」,饒有趣味地向遊客開展植物科普活動。
65、龍底三步一景,懸崖百丈、「洞上天河」,世界 盆景 之最,古樓岩,老虎跳,黃龍溝、棋盤岩、雞神、榴沖口、老鷹峰等景點令人稱奇。
66、可選擇一些觀葉植物,如多肉多漿類植物,水苔類植物或色彩淡雅的小型 盆景 ,以創造安靜、舒適、柔和的室內環境。
67、鄧春考慮明年在成都三聖花鄉租一個鋪面,讓 盆景 葡萄進入花卉盆景市場。
68、蘇州草根「園藝師」自製花卉 盆景 。
69、揚州 盆景 枝盤整形除採用棕絲盤扎外,還精於修剪,剪扎結合。
70、這些 盆景 ,動輒幾十年上百年歷史,傲骨嶙峋,千奇百怪,意境邈遠,可供遊客仔細玩味,以景養心。
71、聯票中的東湖景區更是令人玩味無窮的水石 盆景 佳作。
72、櫃子上的撣瓶摔了;樽罐摔了;帽鏡摔了; 盆景 摔了,一切從舊社會過來的東西都摔了砸了。
73、目前,寶鴨坪村的花卉 盆景 除暢銷南寧、北海等區內主要城市,還銷售到武漢、成都、上海、北京等地。
74、四川山水 盆景 的布局以高遠、深遠為主,山峰峻峭挺拔、層巒疊嶂,水面狹小、景色幽深。
75、據工作人員現場查看,確認六盆 盆景 被盜,分別為黃荊一盆、水楊梅一盆、小葉女貞一盆、百日紅兩盆、莢娠一盆。
76、由於高山寒凍風化作用強烈,在高山草甸中常有叢簇分布的巨石或獨立孤石,如同草甸中聳立的巨石 盆景 。
77、「 盆景 」建設會造成資源配置不公,另一方面由於「盆景」一俊遮百丑,也讓一些地方失去了發展機遇,造成地區差別,引發新的矛盾。
78、漢中園里竟然展出了那麼大的幾株榔榆,這種植物在北方只有在 盆景 中才有,在南方的大山裡才能長得很大,漢中把這種珍貴的秦嶺南的植物帶來,很了不起。
79、 盆景 灘濃縮了九寨精華,一株株根奇干怪、枝異葉趣的袖珍古樹,靜立於永不枯涸的灘流之中,風過葉動,水流淙淙,如聞司馬相如感動卓文君的琴音。
80、賣過菜,開過出租,開過飯店,販過字畫,但最終令朱玉龍獲得事業成功的,依然是他最有興趣的花卉 盆景 。
81、入得門來,對門一塊 盆景 賞石,一塊蓮花石雕盆里養著些石子,上有一幅梅花圖,一派蒼茫古勁。
82、項目集農業雕刻藝術、花卉 盆景 、觀賞體驗為一體,遊客在園區內不僅可以親手採摘到新鮮蔬菜、水果,還可以體驗無土栽培、綠色有機循環農業的生產豐收樂趣。
83、彷彿一株古松可以改造成 盆景 ,可以移栽,然而也許只有在文學的山上我才能根深葉茂吧。
84、如何讓 盆景 葡萄「叫好又叫座」?它的開發者為此費盡了心思。
85、包括了「五區」,即川東、川西、川南、川北以及綜合景區,「八景」,分別是名花燈箱、奇石 盆景 園、轉經小亭、石牌坊、流杯池、子雲亭、閬苑、漢闕等。
86、「河南以三春柳、黃荊、對節白蠟、石榴等樹種為主材製作的 盆景 技藝精湛,在全國盆景界知名度較高。
87、擁有百多盆古樁和水石 盆景 的「萬景園」,是一個園中之園,也是公園的「精品屋」。
88、他走著走著,走到小徑 盆景 附近,忽然停下腳步,他破顏一笑,舉步走進了房裡。
89、要端正思想,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吃偏飯、壘典型、造 盆景 上,絕不能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90、 盆景 「三春柳」表現了垂柳陰柔之美。
91、院子中的石榴樹 盆景 也是一樣,春華秋實,既美觀又寓意吉祥,是子孫昌盛的象徵。
92、記者沿途看到路邊的樹木鬱郁蔥蔥,大片的 盆景 苗木姿態各異,以「童童」、「肥仔」等命名的一個個鄉土氣息甚濃的園藝場苑,分列大道兩旁,生機盎然。
93、昨日,第六屆福建省花卉 盆景 博覽會在福州市西湖公園開幕,為福州市民送上視覺盛宴,不少參觀市民對盆景、花卉嘖嘖稱贊。
94、此次參訓的學員江毅在江津經營著一家銷售 盆景 的「綉毅家庭農場」,兩年前他就使用微信、QQ銷售盆景。
95、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景色尤稱奇絕,號稱「天下第一水石 盆景 」,為浙江三大名湖一。
96、一款由5種多肉植物組成的 盆景 在去年僅賣60元左右,而如今,其中一株石蓮花就要50元。
97、從20多歲起,他就開始侍弄 盆景 了,一開始他是用一些「水橫枝」和一些比較普通的花盆來做盆景,並不大講究什麼意境。
98、闕將軍在家時就喜歡蒔花、寫字,家裡的 盆景 ,別出新裁。
99、曾任柳州刺史的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以「江流曲似九回腸」描述柳州的地貌,站在馬鞍山頂正好可俯瞰宛如「天然大 盆景 」的柳州城市概貌。
100、這是一次最「天然」的聚會,有包括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蕨等世界珍稀物種在內的7500餘種栽培植物作為「 盆景 」。
101、他引進美國最新的葡萄品種「黑奧林」作為主要栽培品種,種植了3000多盆既可觀賞又供食用的葡萄 盆景 。
102、相比於其他花卉 盆景 ,金銀花盆景易受侵蝕的病蟲害只有褐斑病、蚜蟲、金銀花尺蠖、豹蠹蛾、咖啡虎天牛、柳干木蠢蛾。
103、此 盆景 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緻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
104、分別位於靜心齋和快雪堂,展示巨型樹樁 盆景 。
105、花卉市場面臨重新洗牌春節前夕花卉 盆景 熱銷。
106、不僅最高的粒雪 盆景 觀看不到,其下高峻的號稱我國最大的冰川瀑布也難見芳容。
107、進入樹正溝,沿途有犀牛海、樹正瀑布、火花海、蘆葦海和 盆景 灘。
108、除了園內的 盆景 作品,展室?還展出了水石盆景、微型盆景以及雨花石精品等。
109、劉先生最近買了一株 盆景 放在家中,未料盆景內竟然有一個蛇窩,裡面有8條小青蛇。
110、5號電信公司大院,地處馬路交匯口,四周高樓林立,院內現存千餘平方米的慕園簡直就是一座「孤島」,又像是被藏起來的「水石 盆景 」。
111、樹冠廣展,濃蔭覆地,氣生根下垂,極富熱帶風情,南方地區優良的園林景觀樹、庭蔭樹、防風樹、護堤樹和行道樹;也是製作樹樁 盆景 的重要材料。
112、2日下午,記者在三八路花卉市場看到,盡管是周一,仍有不少市民提前挑選儲備花卉 盆景 ,在一家花店不到半小時就有三撥市民進店買花。
113、若是小形翠竹 盆景 ,應選觀音竹、鳳尾竹、佛肚竹、翡白竹、米竹、矮竹等。
114、「專場中之古石、根雕、 盆景 ,包含宇宙萬象之玄微,展現樸陋美學之追求」。
115、植物 盆景 有質朴大氣的大盆景,如榔榆、佛肚竹等,也有淡雅秀氣的小盆景,如枸杞、黃荊等。
116、2010年7月,陸某看到某頤養院內有一盆漂亮的榔榆 盆景 ,便將盆景偷出來。
117、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才濟濟,兼有「徽派 盆景 發源地」「盆景專業村」「花卉盆景省級專業示範村」三塊金字招牌的賣花漁村,正迎來發展的新常態。
118、但現在一些幹部急功近利,一心指望三招兩式就一炮而紅,他們在工作中投機取巧,只抓「 盆景 」,不見「全景」,甚至躺在「盆景」上睡大覺。
119、鳳梨酥、方塊酥、黑糖、高山茶等台灣特色產品均將出現在展會上,樹葡萄、櫻花 盆景 、台灣甜柿、開花人參、黑金剛土豆等也將讓遊客一開眼界。
120、在電子地圖上,與滬閔路1448號對應的是「上海奇石 盆景 博物館」。
6. 花都是哪裡
問題一:花都是哪裡具體的地方 一、花都區是中國廣州市北部的一個區。民國時期是一個獨立的縣,稱鄲花縣。後來成為了縣級市,改稱花都市。最後成為廣州市一個市轄區。
二、法國首都巴黎,別稱花都
問題二:花都最旺最繁華的地段是在哪裡 建設路的太子步行街、龍珠路和鳳凰路交界處的大潤發及廣州百新一城。
問題三:廣州花都在哪? 花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東連從化,南靠廣州,西鄰三水,西南連南海,北接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稱「省城之屏障,南北粵之咽喉」。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匯之地,也是溝通珠三角與內地的橋梁和樞紐,擁有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是105、106、107三條國道和機場高速、廣清高速、京珠高速、廣州北二環、北三環高速五條高速公路交匯之處。京廣鐵路線穿境而過,廣州火車北站就位於花都。未來廣州還將興建2條城市地鐵線和1條市郊列車線連接市區與花都。中國最現代化的航空樞紐港――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也座落在花都,花都港可直航澳港。總之,花都區高等級公路之密集,水、陸、空交通之齊備,在全國是屈指可數的。
問題四:花都是指哪裡? 廣州叫花城
花都是廣州的一個區
1、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2、花都區,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屬縣。1993年6月18日,經國家批准,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設區,有廣州市北大門和後花園之稱。
花都區轄新華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花山鎮、赤坭鎮、炭步鎮、獅嶺鎮、梯面鎮、花東鎮,有華僑、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近50萬人。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泥塑、盤古王誕、南獅、粵劇、花都元宵燈會、瑞嶺盆景、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客家山歌等
3、
廣州地鐵9號線在花都設站,飛鵝嶺、花都汽車城、廣州北站、花城路、花果山公園、花都廣場、馬鞍山公園、清丁⒏咴觥S餚號線北延段高增站有換乘關系。根據廣州市規劃局批復,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至廣州北站。
公路
國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公路、G45大廣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廣樂高速公路、廣州西二環高速公路,高速交通四通八達。眾多的省道、國道,交通極為便利。
問題五:花都是哪裡 花都 - 廣東省廣州市轄區
花都區,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屬縣。1993年6月18日,經國家批准,撤縣設市,定名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設區,有廣州市北大門之稱。現花都全區下轄新華、花城、秀全、新雅4個街道辦事處和獅嶺、赤坭、炭步、花山、梯面、花東6 個鎮,共188 個村(居)委員會。2013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68.73萬人,多為漢族廣府民系。比上年增長1.5%,其中非農業人口22.22萬人,農業人口46.25萬人,未落常住戶口2593人。
花都區轄新華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獅嶺鎮、赤坭鎮、炭步鎮、花山鎮、梯面鎮、花東鎮,有華僑、海外華人和港澳同胞近50萬人。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灰塑、盤古王誕、客家山歌、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元宵燈會、南獅、粵劇、瑞嶺盆景等 。
問題六:花都有地鐵站嗎,在什麼地方 花都轄區目前只有地鐵3號線北延段機場南站
在建的地鐵9號線,建成後除高增外,所有地鐵站均為花都區轄區。
目前離花都城區最近最方便的地鐵站是地鐵3號線北延段人和站,有多路公交車可以乘坐至花都區各鎮、街道。
問題七:花都的中心城區在哪? 新華街,新城區的中心地帶就在區 *** 為核心,方圓2-3公里
問題八:廣州市花都區在哪裡 您好!花都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市北面。地處東經112°57′07″~113°28′10′,北緯23°14′57″~23°37′18″,北回歸線橫貫中部。花都東部和東北部與從化區交界,西部與三水市相連,西南部和南海市接壤,南部緊靠廣州市白雲區,北部與清遠市毗連
問題九:廣州花都的工廠在什麼地方 花都獅嶺這邊,皮革的,針車的,廣州過來人和地鐵715坐到總站,也可以三元里地鐵站出來桂花崗到獅嶺的,工資3000~5000之間
問題十:花都區在哪坐高鐵 到花都客運站、坐輕鐵的北站就在旁邊、只需求步行五分鍾就到啦
7. 廣州花都區有什麼特點
花都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市北面。
花都位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氣候總特點是:氣溫高,降水多,夏長冬短,無霜期長。溫度、濕度、降水、風向、風速等均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緊鄰中國第三空港——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每天有眾多的航班往來世界各地和國內各大中城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泥塑、盤古王誕、客家山歌、中彩琺琅製作技藝、花都元宵燈會、 南獅、 粵劇、瑞嶺盆景等
8.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1、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2、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
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拿賣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
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
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4、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
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消岩逗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
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
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棗臘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_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
6、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
7、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
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8、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
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9. 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鎮鐵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強,自小隨父習藝,灰塑技藝嫻熟,成為了灰塑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盤古王誕不僅反映了古老的瑤族盤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時還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於花山、花東、北興、梯面、芙蓉、獅嶺等客家人聚居的鄉鎮,群眾歷來有勞動中哼唱山歌、休閑時對唱山歌的習慣。目前我區群眾自發組織的客家山歌隊約有十三支,其中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隊和楓葉山歌隊。他們經常在花城墟、獅嶺墟、北興墟、旗嶺墟、新華花果山公園、新世紀廣場等地進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歡迎和喜愛。花山鎮百花山歌隊組織者、山歌手劉小文曾榮獲「廣州市農村優秀民間文藝家」稱號,自編自費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韻》(共三集),免費派發給山歌愛好者。新華鎮楓葉山歌隊在花果山公園組織成立了數百人的客家山歌學習班,免費教群眾學唱山歌,積極宣傳和推廣客家山歌傳統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每年農歷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節游燈和投燈活動在康公廟前進行,共有三個程序:一、上屆燈主交納投燈款後,與親戚朋友、村中長者(稱「千歲宴」,即一桌12人歲數相加超千歲)在廟前聚餐。二、飯後進行投燈活動。先由「贊燈先生」贊唱燈籠,隨後群眾根據自己的願望需求報價競投,價高者得,燈價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三、凌晨12點前投燈活動結束,隨即進行游燈活動。村中醒獅隊和群眾賓客聚集康公廟前,從廟內抬出康寶裔元帥、文昌帝、北帝、關帝、大王爺等5尊菩薩依次排列。游燈時大鑼開道,菩薩隨後,醒獅隊與今屆投燈獲得者、手提火把和燈籠的群眾組成連綿不斷的游燈隊伍,在村內、村外固定的范圍內遊行。
水口村元宵節游燈是花都地區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民俗活動,具有歷史、文化、民俗等研究價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燈會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區政府致力開展醒獅競技運動,每三年舉辦一次「花都區醒獅大賽」。第八屆醒獅大賽中新華街大唐邊新華村1隊和獅嶺鎮楊屋村醒獅隊奪得一等獎,獅嶺鎮聯合村均合1隊、義山村醒獅隊,花東鎮珠湖村醒獅隊、新華街大唐邊新華2隊獲得二等獎。花山鎮新和弘橋A隊等獲得三等獎。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南獅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花縣(今花都)人喜愛粵劇。20世紀20年代開始,粵劇在花縣盛行,每逢舉行迎神賽會或學校籌款,多演出粵劇助慶。在縣內各鄉、村、圩都習慣搭戲棚請粵劇名班演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名演員白玉堂、黃種美、黃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蘇州女、白雲龍、袁准,50年代的劉美卿、粵樂演奏家駱津等都是花縣人。
1956年,佛山專區分配「群眾粵劇團」來花縣,花縣始有專業粵劇團,1959年正式成立「花縣粵劇團」。文革開始後,劇團癱瘓。1967年宣布花縣粵劇團解散,1973年,由花縣文藝工作團改編成花縣粵劇團,縣粵劇團重新成立,上演的劇目《洪秀全》曾被省電視台錄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縣粵劇團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採取承包形式,粵劇團重新掛牌,直至現在,花都粵劇團主要活躍在五邑地區,有時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東鄉首先成立業余粵劇團,編寫《解放區的天》,巡迴演出,轟動鄉鄰。隨後,李溪、羅洞、畢村、朗頭等五十多條村相繼成立業余粵劇團。人民公社成立後,業余粵劇團解散。上世紀80年代末,「私伙局」開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區文化部門近年每年舉辦一屆粵劇、粵曲大賽,為愛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屆文藝創作比賽。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粵劇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
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負責落實各項文物政策及市內文物調查、徵集、管理和保護。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書房閣)、馮雲山故居遺址、王氏大宗祠、資政大夫祠清代建築群(含水仙古廟)和盤古王廟(各處簡介可參閱《花縣志》文化藝術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規範文物管理和保護。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書房閣)
洪秀全故居於1961年復原。1998年,故居建築基礎下陷,牆體變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和廣州市政府各撥款10萬元、花都市政府撥款20萬元進行重修,並於翌年2月修復重新開放。
修葺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含水仙石廟),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群長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築工藝損壞嚴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該建築群。三華村委會和花都市政府分別籌資500萬元和900萬元,由廣東省嶺南古建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對建築群主體建築的工藝進行全面修復,並對周邊園林綠化環境進行整治,使建築群恢復原貌,於2000年12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花都的一個旅遊景點。
廣州最美鄉村 「紅山村」旅遊區
紅山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鎮投入1000多萬元,在紅山村發展旅遊業,並在去年建設了東部深谷景區,明年還將打造西部淺谷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