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石植物盆景
❶ 料姜石可以種蘭花嗎
可以。脊燃
農村的料姜石是完全可以拌土養花的,但是必須要種植一些楠花君子蘭之類的,養花首先要選擇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通風的土壤,腐葉土櫻好虛和特殊的植物基質,都是很好材料,澆水要適度,上午是最佳澆花時間,夏天陽光充足,晚上澆花襪陸比較好,冬季天氣比較冷,陽光充足的時候澆花比較好。
❷ 什麼是姜石,姜石有什麼價值。
姜石,因其形狀頗似生薑而得名。是一種分布廣泛、有悠久應用歷史的石種,但作為觀賞用,則是近幾年才崛起的新興事物。
一、應用史
我國對姜石的應用,至少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主要作為礦物葯。集歷代葯典大成的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稱:「生土間,狀如姜。有五種,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性咸,寒,無毒。主治丁瘡、腫模高旁脹、水腫」等等。也有人用來泡水或沏茶,長期飲用可預防大骨節等地方病,並具健康益壽的功效,與其所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關。看來姜石還是保健良葯。
二、形成
從地質科學的觀點來考察,姜石為鈣質結核。所謂結核,就是指沉積岩中與圍岩成分有明顯區別的某種礦物質團塊,其形態有球狀、卵狀及不規則狀等等。
姜石主要產於粘土質地層中,如頁岩、板岩、粘土岩和黃土之中。其形成時代也很廣泛,從十幾億年前直到第四紀風成黃土之中,並且在今後的歲月里仍將繼續。如著名藏石家李饒所收藏的腦狀姜石,即產於十幾億年前的震旦紀地層中;年輕地層如黃土高原,其上分布的厚層黃土尚未固結成岩,其中常見姜石,被剝蝕出地表後成堆分布,被當地老鄉稱做「跌跤石」。
依據結石與圍岩形成的先後關系,可分同生薑結石、成岩姜結石和後生薑結石三種。同生結核沿層理分布,並被地層層理所環繞,呈假整合狀;成岩結核以不整合狀態產出為主;後生結核切穿岩層層理,分布於裂隙之中。無論何種結核,形成時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大氣降水或地下水溶解較多的碳酸氫鈣,在運移過程中,沿某一質點(如土塊、沙粒或水滴)凝聚,由里至外越長越大,並膠結有地層中的粘土或砂粒,形成結核,其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結核石的構造一般呈同心圓狀或放射狀。結核石的硬度一般在3度左右,如果成岩溶液中除含鈣離子外,尚含硅、鐵等離子,則硬度可增高至5度。結核石的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白雲石和高嶺石類粘土礦物為主,少量石英、褐鐵礦。顏色以白色為主,其次為黃色、黃褐色、灰色等等。
三、觀賞
姜石分布很廣,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不具收藏和觀賞價值。李時珍提到葯用姜石「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觀賞姜石同樣如此。「爛不磣」即奇形怪狀、不拘一格者。姜石是典型的造型石,在觀賞石分類中屬於形象石類。可依據姜石的造型進行品級劃分:造型一般,略具收藏和觀賞價值者為下品;形似生薑、白藕、花生、胡蘿卜等植物形狀者為中品;形似海豹、黃鼬、石猴等動物形象者為上品;形如人物、精靈古怪者乃為珍品。念隱每品中又可依據造型的精美程度劃分出甲、乙丙三級。像人物的姜石又稱為姜結人,如203地質隊尹存仁隊長在鄂爾多斯黃土高原上,揀到一位「貴婦人」:「坐高15厘米,頭身均勻,恰成比例。無論從正面或背面看,都酷似古代一位溫文爾雅的貴婦人,雲髻高聳,正襟危坐」。(邵友程《漫話姜石》,載於地球1987年2期)。受此啟發,我再到黃土高原時,也苦苦地尋覓,雖未見到美人,卻邂逅一位「長髯垂釣翁」,但見他盤著雙腿,端坐於懸崖之上;身體微微前傾,稀疏的長發在頭頂挽個髻兒;白須若瀑,飄灑胸前;眼似閉而實睜,口如抿而生動——那種悠然自得的神態,大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的氣慨,不由得使你頓生「坐看垂釣者,頗有慕魚情」。
精品姜石不僅姜結人中有,動物形象石中也有,如黃海涵石友所收藏的《母子情》(見石照1):母親將體長近於自己一半的兒子依然背在背上,可謂牛氐犢情深。盡管我們不認識它是什麼動物,但它所表現的確是旦橡永恆的母愛主題。
四、響石
作者收藏的《卧牛》(見石照2),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似乎正在安然靜卧倒嚼(反芻)。更為難得的它還是一枚響石,用手輕輕搖動,便叮當作響,原來它是中空的,內藏可以自由活動的石核。
響石是近年興起的觀賞石新品種,它的出現打破了「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傳統賞石觀念。常見的響石,一般為木魚石質,即褐鐵礦結核,如山東的木魚石,北京的鍋底石,金陵石罐,河南的葯王石,新疆的石鈴鐺等等。各種結核石——鐵質、錳質、硅質、磷質、鈣質、鍶質(天青石)和石膏等等,都有可能形成響石,它們的形成機理是相同的。當結核形成之後,經過乾燥或成岩過程,失水固結,體積收縮,出現空腔,如果空腔中有可以自由活動有石核,搖動時便可作響。石核一般有砂粒、土塊、泥裂塊、粘土、水晶簇、方解石晶簇和水等等。
石核的空腔越大、石核少而較大,則響度越高,這就是姜石等響石的發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