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橫角
1. 如何修剪盆景
修剪盆景的方法:
1、留枝定托:樁坯培植,枝芽叢生,刪留不確定,難以下剪,或構思創意有失偏頗,導致錯剪,其雖可調整,但卻延長蓄枝及其造型的時間,因為定托是結體構架的前提,應據樁材直、斜、曲、卧、懸、臨水等個性特徵跡桐,溶入作者構思意象,留枝定托,刪除所有雜枝贅芽,集中養料,蓄養所留枝,以期盡早進入修剪,製作環節。
2、協調修剪:枝托蓄養瘋長,何時修剪,剪到什麼位置,應有個粗細長短的對比,其貫穿於盆樹造型製作的始終,相關於盆樹結體構架的各個部位。其間有枝與乾的比例,枝托彼此間的比例,枝托內部主、次脈的梯級對比等等,都須在剪前明確,胸有兄州瞎成竹,意在剪前,這樣才能做到剪起枝落,恰如其分。
3、精確細剪:枝芽的角度、枝椏歧出走向、相互間的參差錯落,體現枝托在空間上下左右伸縮迴旋,角度選擇不當,盡管可通過蟠扎彌補,但畢竟不如自然狀態,所以在選擇芽點角度時,不能只顧其一,不究其二,也即對該枝走向、空間狀態,以及與其它枝托等相互關系,不僅要明確,而且要「超前」構思,有所判斷,避免機械、呆板、模式化。
4、整合修剪:外廓顯示盆樹總體樹態,即所謂通常所說的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構圖等。在此,個別枝梢的長短應服從於整體,把握點、線而融於整體面之中。整體觀察,局部修剪,全面調整,此時盆樹基本上趨於豐滿成熟,屬於造型製作的收拾階段,其重心在於枝托的長短開合及外廊的整體關系。
2. 嶺南盆景支線變化
嶺南盆景枝脈的創作規律和過程如下:
1、枝條線路的章法。枝脈是枝條的脈絡,由主脈、次脈、細脈和橫角四個部分組成,具有明顯的四個枝脈成分,盆樹基本就成功了。凡是枝條主脈是與樹乾的走勢渾然天成的,這就是精品盆景;
2、枝條創作的理念。一個理想的要枝造型,一級枝主脈具有動勢,枝條的整體走勢變化和局部走勢變化;
3、枝的脈絡變化。規律性的節節長、節節短,不是我們的創作目標;
4、枝條脈絡創作要領。創作枝條脈絡有兩種做法:枝脈曲節法和虛枝實葉法,前者用於落葉雜木,後者用於常綠樹種。
3. 川派盆景的掉拐法是怎樣做的
掉拐法:先選擇從未蟠扎過的小樹,帶土掘起,斜栽於盆中,傾斜角度大約在300~40°之間。斜栽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蟠縛第一個彎子。如果樹向右斜栽,則第一個彎子蟠向左邊。若樹1日左斜栽,則第一個彎子向右邊。第二彎是全株的主要彎子。如樹梢向東方傾斜,第一彎則將樹梢蟠向西方。此時若作者以背靠北方,面對南方而站立,第二彎將指向西方的樹梢掉轉頭指向北力,第二彎的彎內面向作者,這是正面對著作者;相反,將樹梢轉向南方,則彎背對著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彎子背面。這就是將第一彎橫拐成第二彎,「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彎有兩種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對,一株彎內向著作者,一株彎背向著作者。陳設在門廳兩側。第三彎是再將第二個彎子拐回來。四彎、五彎是來回彎曲,五彎做成頂片,有時還再加一個六彎做成頂片。習慣蟠成五個彎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彎、二拐、三出、四回、五鎮頂,或稱一彎、二拐、三懷、四抱、五照足。鎮頂和照足都是做成頂片的意思,並且要求頂片和干基部(足)在一條與地面的垂直線上。
造型完畢後,從正面看,可以看見第一個彎子和第二個彎的一部分,三彎以上看不見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稱「一彎大,二彎小,三彎、四彎看不到」。由側面看,第一個彎子看不到,是一段直線條,第二個彎子可見一部分,第三個以上的彎子全部可以看見。此種形式在主幹蟠曲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的道理。巧妙地運用了露藏關系,從正面轉側面,各個彎子漸隱漸現,隱現交替,不論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見到所有的彎子,確實使人有一種變化莫測的感覺。
4. 盆景製作中什麼是大漂枝
飄枝是一種枝形,既蒼勁又飄逸,常見出現在飄逸的斜樹,或者是自然大樹的一邊,它的形狀是平行中而稍向下飄,主脈迴旋跌宕,曲節流暢。選用這一枝形能增強樹勢的飄逸動感。
③迴旋枝:其特徵是枝條柔順,迴旋流暢,節曲屈向外擴散,伸延到有足夠的空間,才生出次脈。次脈略為縮小後,再向外伸展,造成擴大樹冠覆蓋面積的效果,以後,在次脈的末端生出橫角,蓄成葉序,這是一頭多干樹型的枝法,能得到繁而不亂,氣勢雄渾的樹勢。
5. 盆栽修剪,常見盆栽盆景修剪大招
修剪說難不難,只要了解清楚了,修剪還是很簡單的。修剪的好不僅能讓花生長旺盛、花開滿枝,更能減少病蟲害的傳播、避免花卉死亡。可是呢,很多人修剪的不是很好,該修剪的沒修剪,不該修剪的全都修剪了。桂花、茶花盆栽怎麼修剪:
一、桂花修剪方法
1、根據個人的喜好以及桂花生長特點來進行整形,既要考慮造型也要兼顧通風透光。
2、對於病弱枝條,建議全部去掉;對於有利用價值的營養枝,則根據情況,酌情保留和適當修剪。
3、對於平行、重疊枝組,則可以參照株型,有目的地修剪和保留,使其達到通風透光的效果。
對於盆栽桂花的成年樹,全株大體有兩類枝條:
長枝:就是營養枝,一般是用來培育骨幹株型用的,在修剪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剪短、剪除或者保留。
短枝:一般是開花枝,是重要的每年秋季開花。
常用修剪方法
1、不修剪整株
不剪,也就是緩放,這也是一種修剪方法,對於幼樹期的植物,在造型初級階段比較適用。
還有扭稍,將生長初期的嫩枝條,人為利用外力,使其變得柔軟,從而改變它的生長方向,調整它的位置。
拉枝,對於粗大的一年生枝條,需要藉助鐵絲,並且向地面釘木樁,來控制它的生長方向,這適合地栽植物,在幼樹期常用。
2、小幅度修剪
打頂(摘心):就是摘除枝條最頂端,帶3~4片小葉的嫩枝條,目的是讓它多分枝,適用於生長中的營養枝。務必注意,只有掐枝條才起作用,只掐葉而不掐枝,則不起效果(對於原本有復葉的植物,務必注意此條)。
短截:對於一個一年生長枝條來講,修剪程度,介於打頂和重剪之間,修剪後,保留該枝條的1/2以上,能激活枝條上部部分芽的生長,同樣會起到讓其多分枝的效果。
重剪:對於一個一年生長枝條來講,在修剪後,保留該枝條1/2以下,修剪後,能激活枝條下部休眠芽,使其生長,被激活的休眠芽,日後可能會形成新的長枝,也有可能會變成短枝(開花枝組)。
回縮:對於一個兩年生以上的長枝條,在修剪時,將上一年生長的部分,全部都去掉,即可起到更換枝組,促進多發分支的目的。這樣做,對於果樹很有用,這樣能有效控制結果的部位,不再逐年外延。
3、大幅度修剪
前兩種,修剪後,基本上不會對整個樹形,造成影響,但這樣的修剪就不同的,在修剪後,原先的樹形,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
如剃頭、高接換頭等,這適合於老樹的更新;同時,這還可以和嫁接結合使用,不同種類的植物,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二、茶花修剪方法
1、修剪要預先想要茶花需要的造型,是為了控制更好的株型,讓茶花樹的整體觀感更好。
2、剪掉病枝、徒長枝,為修剪的分枝需要適當抹芽,促進分枝。
這樣的修剪可以保持茶花更好的生長,花朵開得比較大,且顏色艷麗。
每年進行剪掉的輕剪,將一些過分徒長的枝條剪掉就可以了。
整棵樹開花的時候,就有一種繁花似錦的感覺,觀賞效果非常棒。
盆栽修剪注意事項
不適宜在冬季過早修剪茶花,當然修剪的時間太晚也會有影響。
如果過早修剪茶花,天氣太冷會凍傷茶花的,影響生長。
如果修剪太晚,茶花都開始長新的芽,這個時候就是最不應該修剪的,很容易損傷植株。
最好的修剪時機是在1月中旬到下旬,當然具體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生活的環境區別對待。
三、米蘭修剪方法
米蘭修剪一般都選在春季移出室外時,應進行1次修剪,剪去枯枝、病蟲枝和細弱的過密枝,以加強通風透光,並讓養分集中在留下的枝條,從而促進植株的和平共處與開花。
生長期內一般不需要修剪,只是在樹勢不平衡時,將突出樹冠的枝條進行短截。米蘭修剪後,植物能繼續萌生側枝,可使植株樹冠茂盛,疏密有間。
在植株生長過於高大而與置放空間不相協調時,可將過高的枝條進行短截,使植株橫向生長而擴大樹冠。
米蘭應從小苗開始修剪整形,保留15厘米至20厘米高的一段主幹,不要讓主幹枝從土面叢生而出,而要在15厘米高的主幹以上分杈修剪,以使株姿豐滿。多年生老株的下部枝條常衰老枯死。
因此北方宜隔年在高溫時節短剪一次,促使主枝下部的不定芽萌發而長出新的側枝,從而保持樹姿勻稱,樹勢強健,葉茂花繁。
如果在生長期修剪,修剪時需注意:修剪的時間一般在每次開花後一周內進行,同時,在孕蕾時適當摘除頂芽及花蕾,夏季高溫時一般不宜修剪。
四、三角梅修剪方法
1、重剪
是把枝條基本都剪掉,留下樹樁和幾根主要枝條,留下的幾根主要的大枝條也要裁得很短。特別是把不需要的枝條,破壞株型的枝條要完全裁掉。重剪一般在改變造型的情況下使用。
2、中剪
比重剪要輕些,只是把一些枯枝、不需要的枝條剪掉,生長部位好的枝條,只是裁短,整個樹形並不改變太多。中剪一般在成型的盆花盆景上使用。
3、輕剪
只是稍微把一些弱枝條剪短,病枯枝條剪掉,健康枝條稍微剪短,一般在幼苗,小苗,小樹使用,盡量保存多些枝條形成強大的樹勢,以便光合作用,讓小苗快大。
4、回縮
把所有枝條剪短,讓今年的樹形跟去年春天的樹形差不多大,以便騰出空間讓植株生長,開花,讓新的枝條更加健壯,開花更美麗壯觀。
四種修剪方法有時候也不能截然分開,必須有機結合。
必須修剪掉的枝條
A,枯樁、枯枝(減少病蟲害感染躲藏的地方)。
B,騎馬枝(跟平出的枝條形成直角,向上長的枝條)。
C,內堂枝(在樹冠內部生長的弱勢枝條,又叫陰枝)。
D,重疊枝(上下兩根枝條,剪掉弱勢的一根)。
E,腋下枝(主要枝條基部下面發出的枝條)。
F,平行枝(兩根枝條靠近生長,而且生長方向平行),必須剪掉弱的一根。
G,徒長枝(從主幹基部發出的向上生長特別旺盛、且破壞株型的枝條)。
H,交叉枝選弱枝剪掉。I,順便把不需要保留的芽抹掉。
五、發財樹修剪方法
以大發財樹為例。將所有的枝葉全部剪掉。保留枝葉的小嫩芽,保留10厘米左右。
對於太弱的枝條要全部剪掉,因為它的萌發能力較弱,還會與其他的枝條爭奪養分,不能留。
修剪之後不需要塗塗抹抹,發財樹不容易感染。修剪後放在光線稍暗的地方養護。
大發財樹:對於大發財樹的修剪原則是短截,去除徒長枝,保留健壯的枝條,可以將全部枝條剪掉,並適當的去除瘦弱枝。
小發財樹:高度不足30厘米可以算為小型品種,此類發財樹不適合剪枝。在生長過程中明要讓其不斷的長粗、長高,及時將側芽抹掉就好。
發財樹修剪後養護管理
發財樹在剪枝之後,不要噴水或者雨淋,避免剪口腐爛。將其房子啊光線明亮的遮光或者陰涼處,減少澆水。
澆水量相對平常縮剪一半,因為缺少了葉片的蒸騰作用,水分需求也減少。若澆水過多,導致爛根,會影響發財樹修剪後恢復。
補充養分在枝條發芽之前,施一次以氮為主的液肥。並在此期間澆灌一次殺菌劑防止根系腐爛。一個月之後枝條長長出小葉並逐漸伸長,可以進入正常養護。
6. 如何修剪盆景
松柏類樹木盆景的修剪,宜在每年3~5月份進行。因南北方樹木發芽生長期差別較大,具體時間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對松樹類樹木,主要是以摘芽來控制其生長,以保持樹形。當新芽伸長、針葉還沒有放開時,根據造型的需要把新芽剪除一部分。對影響造型的多餘枝條,可趁樹液尚未達到流動旺盛期時,將其剪除或剪短。一些萌發力強的樹種,如六月雪、雀梅等,每年要修剪四五次方可保持樹型。生長緩慢的松柏類樹木每年修剪一次即可。
修剪根據不同需要,有疏剪、短剪和蓄枝截干之分。
短剪
短剪就是根據造型的要求,把枝條剪除一部分,保留一部分,以刺激保留枝條萌芽形成側枝。短剪也是造型和維護樹形的重要措施,它能使較高的樹木變矮,保持樹木較低矮的形態,讓枝幹相對加粗,從而使樹木盆景更顯蒼勁雄奇
蓄枝截干
蓄枝截干是嶺南派盆景藝術家,根據嶺南畫派技法,觀察模仿自然界老樹形態,精心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造型方法。其具體做法是:當作盆景用的幼樹長到一定粗度時,即進行強剪(即將樹干剪除相當大的一部分),而在適當的部位和角度,保留幾根枝條。所留枝條以長短不一為好。如果所保留的枝條稱第一級枝,那麼在其上長出的側枝便稱第二級枝。待第二級枝長到一定粗度時,保留一二根枝條,並將其剪短,促使其生出第三級枝。依次進行修剪,年復一年,截干蓄枝。然後經過適當整形上盆,即成為一件下粗上細、枝幹曲折、蒼勁古樸、造型優美的大樹形樹木盆景
抹芽
抹芽就是用手把新萌發出來的嫩芽從枝幹上抹掉。
萌發力強的樹木,如梅花等,常常在主幹或主枝上長出許多不定芽、疊生枝芽,若不及時抹去,放任其生長,不但白白消耗許多營養,而且由於枝葉密集、通風透光性能差,破壞了樹形,影響花蕾生長。有些對生枝,不要等腋芽已經長成枝條後再剪除,應在嫩芽時期就抹掉其中的一個。抹芽時,一定要注意腋芽的角度,留芽角度不當,以後就會影響樹形
摘心
就是用手或剪刀,除去新枝頂端的芽頭(即生長點),以促使腋芽生長與坐果。摘心可控制枝條長度,縮短節距,使小枝及葉片密集成形。摘心為什麼能促進腋芽的生長呢因為芽頭能夠產生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濃度高就抑制生長,濃度低就促進生長,芽頭產生的這種激素,大部分被輸送到側枝,如果摘掉頂芽,就去掉了激素對側枝的控制,這樣就能加快側枝的生長。因樹木種類不同,摘心的時間先後不一。松柏類宜在4~5月份摘心,葡萄樹要在坐果後摘心,佛肚竹應在竹筍長到理想高度的80%左右時,把筍尖剪除7—10厘米。一些雜木類樹種,一年可摘心2—3次。
摘葉
盆景是一種造型藝術,葉片叢生密集,難以觀看到曲折、蒼勁、優美的樹干,尤其是嶺南派的大樹形樁景,稀疏有致的葉片,更能顯示出枝乾的奇特。因此,摘葉是樹木盆景藝術造型的又一項技術措施。榆樹的最佳觀賞時間是在新芽剛長出不久。除春季自然萌芽外,如在7月及9月,將榆樹葉片全部摘除,並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使之很快長出新葉,這樣一年之中,它就有3次最佳觀賞期,從而提高了榆樹盆景的觀賞價值。在一些雜木類盆景中,摘葉還能起到使葉片變小的作用,如荊條葉大且萌發力強,一年之中可多次摘葉,隨著摘葉次數增加,葉片逐漸變小,更顯出清秀的魅力。竹類盆景四季常青,過密的葉片給人以臃腫之感,疏剪後更顯其剛勁有力的風姿。
7. 盆景如何修剪
盆景忌諱枝是指盆景製作造型中不良的枝型,需要修剪或通過蟠扎改變枝型的枝。忌諱枝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生枝:樹干左右相互對生的枝稱對生枝。對生枝猶如門閂插入樹幹上,又稱門閂枝,應根據上下出枝的情況保留枝位合理的枝,剪去另一枝。
處理好忌諱枝是盆景創作中的必備技能,掌握了它就能使盆友的技藝更上一層樓。
8. 怎樣製作盆景造型
製作盆景造型的方式有:主幹造型技法、枝片造型技法、根部造型技法、整體造型技法。
1、主幹造型技法。主幹造型技法主要是通過傳統的蟠扎以及修剪等工作,來對主幹進行人工干預,使盆景快速造型。我們可以對樹干進行雕刻,也可以進行切割,還可以進行錘擊、彎曲、垂吊等一系列的主幹造型技法。
可通過與盆景枝葉外形相結合,採取最佳的根部打造技法。
4、整體造型技法。整體造型技法則需要先對植株的整體來進行設計,是一個從想像過程到實際形象形成的一個轉變。
整體造型技法,首先需要觀察植株外形最適合做哪類造型,然後再構思其盆景造型的走向,再增加自我的靈感來給盆景注入靈魂,最後再將腦海中最終形成的盆景造型繪圖,在後續對盆景的養護過程當中,就可以按照這張盆景繪圖來進行打造。
9. 雜木盆景 [更多關注雜木盆景]
雜木,畫論也稱雜樹,泛指除松、柏、杉、柳外的多種樹木總稱,盆景界有時也將柳歸入雜木。 顧名思義,雜木盆景因「雜」而種類繁多,不同樹種間的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諸多不同,因而具有更加廣闊的選擇餘地和造型空間。多種多樣、內涵豐富的造型和枝法,加之春意盎然、華蓋濃蔭、繁花碩果、鐵骨寒枝等不同表現手法,使得雜木盆景充分體現了中國盆景所具有的多種多樣、詩情畫意、追求內涵意境的民族特色。中國盆景走向世界,回歸起源國的應有地位,雜木盆景更具優勢、更具競爭力和說服力。但縱觀近些年來,相對於境外松樹的大量湧入和柏樹絲雕熱的升溫,雜木盆景似乎受到冷落,雖然去年在泉州舉辦的中國雜木盆景研討會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總的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觀,必須引起更多關注。緩亂鬧
雜木盆景的雜還在於其造型和枝法多種多樣,有點復雜,而又大都生長迅速,容易走形,培植製作、造型保型難度較大。而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首先必須具有符合美學法則的自然美的形象,然後才談得上內涵意境,也就是意象。如果缺乏對不同樹種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的了解,以及對造型章法、枝法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就算得到優秀的樁頭素材,並有著很好的意象構思,相信也難以准確地塑造藝術景象,而作出理想佳作的。多年前筆者曾經見過的一些九里香、福建茶、紅花�木、對節白蠟等上乘樁材,至今多數未見作品露面,相信其中定有因培植不當或造型枝法上的欠缺而出不了成品的。未能掌握科學的養護管理方法,加之缺乏交流、探索和實踐,未能掌握造型枝法技藝,直接影響了雜木盆景的發展。
盆景藝術「師法自然」,相信「雲片式」、「兩彎半」等規則式盆景起初也都來自自然,片狀和有規律彎曲的樹木形態自然界原來就真實存在,但局限於一定歷史條件下審美取向和需求等原因,使造型枝法過於單調和匠氣,呈現模式化而成為傳統。當今盆景藝術普遍運用的自然式造型和枝法技藝,其形式和內涵都已非常豐富,只要遵循盆景藝術本身的藝術特徵,對各種造型形式和製作枝法認真探索理解,互相交流學習,不斷實踐掌握,相信會有效地增強培植製作的信心和技能,提高雜木盆景的創作水平,創作出更多雜木盆景的佳作而推動雜木盆景的發展。
雜木盆景的造型多種多樣,若以株數多寡劃分,可分為單干、雙干、多干,其中多干又可分為獨頭多千、連根多千、合栽多干、過橋多干:若以干型姿擾罩態劃分,則可分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懸崖、臨水、抱月、回頭、附石、掛壁,以及不定型的奇特怪樁:若以樹姿觀賞效果劃分,也可分為觀葉、觀花、觀果、觀骨(寒枝)。還有人將其分為古榕格、紅棉格、素仁格等樣式。
雜木盆景造型的重點,是塑造根、干、枝、葉有機結合的統一整體,也就是造型,這個「型」要盡量做到立意鮮明,構圖新穎,枝法細膩,能給人以清晰明確的自然美視覺享受,而又富有內涵,既要好看,又要耐看,百看不厭,耐人尋味。其基本要求是:根盤裸露或半裸露於盆面,粗根清晰,並分級交錯四方延伸,與干型協調;根基隆起而有坑稔,干身老辣,過渡自然,取合適度:樹冠輪廓錯落有致,富有變化;枝托出位合理,各級分枝有起有伏,疏密有致,與橫角枝葉分布相銜接;枝片層次分明,片中有片;結頂流暢,順乎自然而生動。
樹干是造型的基礎,干型確定之後,要靠枝托調和創造整體效果。枝托的造型布局服從整體造型布局的要求,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枝托表現形式。畫論中雜樹的枝形一般是「枝有丁香枝、鹿角枝、螳螂枝陪前、蟹爪枝」和垂枝。雜木盆景的枝形更加豐富,比較常見的有雞爪枝、鹿角枝、飄枝、跌枝、拖枝、垂枝、風吹枝、平展枝、自然枝、蟹爪枝、風車枝、雲片枝、舍利枝、迴旋枝、點綴枝等。造型中的不良枝形(忌枝)有脊枝、腹枝、門閂枝、腋枝、單邊平行枝、霸王枝、頂心枝等。
枝托的枝法是雜木盆景造型的重點,掌握枝法技藝,往往是創作精品的先決條件。只有熟練的枝法技藝,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造型寓意,精益求精。而嶺南盆景近樹寫實,「蓄枝截干」的製作技藝、表現形式多式多樣,「師法自然」,內涵豐富,在雜木盆景的製作上可以說是最為成功,也最具代表性,並正逐步形成理論支撐,具有較明確的可操作性。它既是嶺南的,更是中國的。筆者以為應該排除流派觀念和地域局限的影響,把嶺南盆景「蓄枝截干」的枝法作為製作雜木盆景的基本枝法全面推廣。也許有人會認為,嶺南地區因為環境氣候得天獨厚,樹木生長迅速,適宜「蓄枝截干」枝法,其他地方氣候環境不同,方法雖好,難以學習。其實,近些年來,嶺南以外不少地方的雜木盆景作品,也在採用「蓄枝截干」枝法,有的作品還相當不錯,但較多相對成型的作品,有些素材原本也很好,只是尚缺乏基本功,未能准確造型定位,枝法也尚欠火候或不得法,難以成為佳作。誠然,嶺南盆景自身也處在創新發展之中,「蓄枝截干」枝法將隨著推廣,不斷充實完善,而更好地促進嶺南盆景的發展。
「一景方成已十秋」,造型製作時間長是盆景藝術特徵之一,也是體現盆景藝術價值的一個方面。在嶺南地區,一件成功的雜木盆景作品,從素材到成熟,一般需要十至十五年的時間,在生長期比較短的地方,時間會更長。日本和台灣的雜木盆景,多數從小苗培育,很多作品年功都在幾十年以上。想創作出理想的佳作,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急功近利,心態浮躁,不講枝法,只想快出作品,定當適得其反。同時,科學的培植方法,可加速樹木的生長速度,如台州三角楓的育苗培植,可能比嶺南更快,就是因為科學的培植方法。另外,在實際製作中,除盡量發掘地方樹種的生長優勢外,對「蓄枝截干」的枝法可結合樹種和地域具體情況及傳統枝法,把以剪為主的方法適度掌握調整,剪扎並重,有些枝條也可以扎為主,以便有效地縮短成型時間。但總的來說,認真了解、熟悉和掌握枝法技藝,一開始就把造型形式、出托位置定;隹確,少走彎路,並勤於操作實踐,科學培植,精雕細琢,一絲不苟,則是成功作品縮短成型時間的最有效途徑。
盆景作品的藝術生命過短是中國盆景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在雜木盆景上尤為突出。有的作品成熟時間並不長,或許剛在展覽上出現過,就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殘缺出不了廳堂,甚至煙消雲散,「功成身退」了,作者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有些素材其實「功尚未成身已先退」,筆者就見過幾百株已嫁接成功的紅花�木野樁雖已栽種多年,但優秀樁頭卻幾乎全部偏枯老化,要出成功作品希望渺茫,深感可惜。這種情況困擾著很多雜木盆景愛好者,某種程度上挫傷了他們的信心。嶺南盆景原來有四大雜木樹種,除九里香乃深受追捧之外,對最具製作寒 枝特色的雀梅和榆樹的興趣則大減,而樹姿極美的福建茶也已少有人問津。上述情況,對雜木盆景的發展無疑產生了負面影響,究其原因,除了個人興趣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之外,主要還是我們的培植和養護管理過於粗放,缺乏科學辯證的方法以及認真嚴謹的態度,這也應是我們學習境外盆景的一個主要內容。
雜木盆景樹種多種多樣,不同樹種間生理特徵和生長特性差異很大,如杜鵑喜偏酸性土壤,石榴則喜偏鹼性:黃楊喜偏陰,紫薇喜強陽:赤楠喜濕潤,九里香喜乾爽;相思、榆樹重剪翻盆宜在大寒前後,福建茶和山桔宜過清明時節;多數樹木樹液輸送管道(水路)縱橫交錯,根干整體相互協調,但雀梅、紅花�木等水路縱向各行其道,根干對應分明,局部失調,都可能造成失枝;有的樹種如三角楓、榆樹等癒合能力很強,截口皮層會較快增生形成「馬眼」或完全癒合,而有的樹種,如雀梅、赤楠等癒合能力差,截口下端如沒留足枝葉拉動,就會因水路不暢而很快退縮。所有這些,假若在培植和養護管理中,沒有很好地了解掌握和尊重不同樹種自身生長特徵,針對性地科學培植、養護管理,而老停留在泛泛的粗放管理層次,就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如土壤、水肥、修剪、翻盆、病蟲害防治,乃至裝卸運輸各個環節的操作失當,均可能導致失枝、爛根、偏枯而影響造型甚至夭折。
相信有的人會把雜木盆景藝術生命短歸咎於雜木樹種的自然生長壽命短,其實大多數雜木樹種自然壽命都很長,除了極個別的樹種外,被認為最容易退枝腐乾的黃荊、山指甲、雀梅、福建茶等,其自然壽命也都在百年以上,養護管理得好,保型改作而傳代傳世應當不成問題。筆者的一株1975年培植的福建茶,一直在盆中養護,於近幾年送給朋友,至今從未發現退枝現象,生長良好。當然,若從純收藏的角度或個人偏愛出發,選擇壽命長、生長較穩定的樹種或者某些特定樹種,也應是明智的:如以贏利為目的,奇貨可居,則另當別論;但作為培植製作,作為藝術追求,則應盡可能不分貴賤,隨緣取材,因材制宜,盡量採用更多品種的素材,爭取開拓新的地方樹種,讓雜木鹽景更加豐姿多彩,以展示大自然真善之美,自己也可以從中得到更多愉悅和享受。
鹽景是有生命的藝術品,盆景成型後,製作並沒有結束,需要更加小心的養護管理、保型或改作,進一步精化、完善、完美,顯示年功。雜木盆景生長快,一年能多次不斷萌發,不定芽多,新陳代謝快,而樹性又各不相同,不定因素多,沒有松柏類盆景那樣相對穩定,因而成型後的養護管理比松柏類更加復雜,難度更大,也顯得更加重要,稍不留神,往往就會使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雜木盆景根系細密,葉片多,葉面大,蒸發快,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也相對較大,而成型上盆後,盆中土壤較少,根系容易擠壓成團,導致發育受阻,細根相互盤繞積聚於盆底和盆壁四周成草墊狀(俗稱「草鞋底」),根團中間則泥土板結,導致發育不良。若簡單地採用少澆水、少施肥、少翻盆換土控制生長的辦法來保型,或再加上修剪不當,勢必造成樹勢持續減弱,病蟲害也會乘虛而入,嚴重時就會失枝、致殘,乃至萎縮。所以,雜木盆景成型後的養護管理,必須以科學辯證的態度,針對不同樹種不同情況分別採用相應的方法,適時翻盆換土,合理水肥供給,適時適度修剪整型,認真處理好生長養護和控型保型的關系,首要是養護,只有養護好才能保型,養護保型才能傳代。
雜木盆景上盆,一定要選用既松疏又透水保水性良好的土壤,並視樹種和生長狀況,一般小盆和花果類一、二年,大盆三、四年就應及時翻盆換土。翻盆換土不同於松柏類,應寧勤勿疏,如樹勢過於衰弱,還必須及時更換或套上大盆,嚴重的要地栽復壯。雜木盆景成型後配盆宣以大小適中略為淺色的釉面盆為佳,以利於觀賞,但若非送展或觀賞需要,平時可選用偏大一些的盆,養護管理會更加順當。
成型盆景水肥只在於維持樹木生命活力,並不在於生長造型,既要保持樹勢,又耍避免不斷生長而變形,所以必須科學合理。平時盆土除非為促使花芽分化而需嚴格控水外,應經常保持濕潤或偏干,不能過干影響生長。在施肥方面,除像黃楊、赤楠等以觀葉為主的樹種外,一般不宜施用氮肥,可選用養分比較全面的餅肥、魚肥或長效復合肥。在春季萌發期,應控制少施或不施肥,以免生長過快,節間過長而變形;夏季光合作用強,可間中略施薄肥,保持樹勢旺盛;秋季樹木要積蓄養分;隹備過冬或孕育花果花芽,可以磷鉀肥為主,適當多施:冬季樹木休眠,生長停頓,則忌施肥以防傷根。
成型雜木盆景的修剪應以疏剪輕剪為主,除果樹盆景外,可在生長期經常進行,主要是控制枝梢徒長,剪除霸王枝、老化過弱的內膛枝,及時抹除叢生芽及腋芽等不定芽。對頂端優勢明顯的樹種,還應特別注意控制頂梢的生長,防止結頂過高過重對留作枝托更新需縮剪的霸王枝或徒長枝,則必須按保型需要,對樹冠樹梢整體同步修剪,否則,個別保留的枝段可能退縮。如需要改作重剪,除紫薇等個別樹種外,只能在樹種萌發前或結合翻盆換土同時進行。雜木盆景的保型還可以使用矮壯素等生長調節葯物,但應嚴格掌握用量和方法,若濃度過大,會造成生長停頓而萎縮。
觀賞寒枝是雜木盆景的藝術表現特色,以嶺南盆景「脫衣換錦」表現手法最具代表性。但雜木盆景應盡量表現樹種的自然個性特徵,除果樹和梅花外,紫薇、杜鵑、三角梅以觀花為主,榕樹除板根和蔓根外,還是以觀葉為佳。當然,大多數雜木盆景均可摘葉觀賞寒枝。摘葉觀賞寒枝雖能促進樹木新陳代謝,是保型的一種有效方法,但也過多消耗體能,故成型雜木盆景摘葉參展觀賞不宜過頻,就算雀梅、榆樹、三角楓、相思等萌發力很強的樹種,一般一年摘葉也不要超過三次,以免削弱樹勢。有些較優秀的精品,頻頻修剪摘葉參展,使盆樹過度疲勞,元氣大傷,個別好幾年難以恢復,甚至有因此致殘夭折的。所以作品參展應視其狀態,提前半年以上做好准備,特別是需要摘葉或換盆的,更不能過於勉強,且裝卸、運輸一定要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操作,防止發生意外。
成型雜木盆景上盆後因根系局限和缺乏地溫地氣調節,對氣候適應力減弱,加上不同地域的樹種間差異很大,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在冬季,除要預防盆土冰凍之外,氣溫降至5℃以下,對九里香、榕樹、福建茶等南方怕冷樹種,要進大棚溫室,在南方也要覆蓋薄膜,以防凍傷;在盛夏,一些偏陰性樹種,如黃楊,杜鵑等,要適度遮陰,特別是高溫時節,要採取措施防止盆面盆壁溫度過高,燒壞根系,對修剪摘葉後裸露面積較大的枝幹,則要防止局部皮層因暴曬灼傷而死。
雜木盆景的養護管理和造型枝法技藝需要進一步普及,可以通過舉辦雜木盆景展覽、現場演示、專題研討會、作品點評、報刊雜志宣傳介紹等,互相學習交流,認真探索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共同提高製作水平。但因雜木盆景的造型枝法絕非一日之功,一枝一托的造型也許就需幾年時間,整體造型時間更長,最直觀有效的現場演示只能局限於修剪保型或簡單改作,除非從裁樁培育開始,對造型製作的每個階段,或某一枝托的造型過程,製作視頻影像資料並建立檔案,待成型之後加以整理,再以電化形式進行交流,講解演示。這對年紀較輕的愛好者來說並非難事,應當引起重視,及早提倡推廣,結合技藝演示培訓,以便盡快造就一定數量能做、能講,善於表演,最好能』瞳外語的年輕造型技藝表演專業人才,更好地參加國內外交流活動,以便世人能更好解讀、認知中國雜木盆景、製作中國雜木盆景。總之,只要對雜木盆景更多關注,相信會有更多的辦法,更有效地推動雜木盆景的創新和發展,讓中國雜木盆景更加光彩奪目。
(編輯/劉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