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金獎集
A.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B. ≈盆景業界名家大師簡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和藝術理論。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動勢盆景」,創立湖北盆景藝術風格。創作出動勢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 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顧問、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副主編。 同年10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審定委員會、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授予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7年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其參展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C. 請幫忙!急,急!
網路
《柳州奇石》黃山奇松的仿寫
2009-10-20 | 分享
很急!!!
10分鍾內有問必答前往下載
滿意回答
石玩是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何謂「賞石文化"?一切觀賞天然奇石的行為、活動及其理論、原則、心得、感受之謂也。賞石文化不同於廣義的「石文化",因為它不包括以各種石頭為原材料的石製品、寶玉石及其開發、利用、加工製作技藝與理論。賞石行為的觀賞對象僅限於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滿足人們審美、觀賞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備實際使用價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動性又可大別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築物所處環境中人工點綴的造園景石;建築物廳堂中、幾案上、人們衣袋內供觀賞、把玩的石玩二大類群。奇峰怪石屬自然山水的精華,是不可移動的;景石雖體量較大,但仍可移動,不過也只能置諸室外,用於造景;只有「石玩」一類乃天然奇石之體量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賞玩於股掌之間。故從空間角度論,石玩也可稱之為室內賞石藝術,屬賞石文化的精華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謝世長辭,子厚在柳州雖時間短暫,卻惠民善舉,功德千秋。談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譽滿天下,這與柳宗元為柳州奇石開創先河以及真知灼見的品評,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文中記載龍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硯"。這篇是柳宗元游龍璧山採石做硯的記述(大約在元和十三年前後)。從《劉禹錫集》篇中首題為《謝柳子厚寄疊石硯》詩里,得知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硯,贈與廣東連州的劉禹錫。詩雲"當年同硯席,寄此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又疊翠雲。煙嵐余斐煒,水墨兩氛氳。好與陶貞白,松窗與寫紫文。"從詩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劉禹錫對"龍璧柳硯"的高度贊賞。
柳宗元所採的龍璧疊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龍璧山下板灘處。龍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龍璧回瀾"。疊石,俗稱疊層石、千層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純黑生光,層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見於山形景、平原景及層次錯落猶如壯觀的蓬萊仙境。不論其形多變,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圓形硯池。這便是子厚所雲"其下多秀石,可硯"的疊層石。
柳州採集龍璧疊石作觀賞石面市,最早於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與衛准南石琴薦啟》文中談及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琴薦(座)贈准南節度使衛次公。並對龍璧琴薦作了高度的品評。子厚對疊石之色,稱之"自然古色"。疊石之形"特表殊形",論其質,做琴薦更有"增響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的特殊效應。古往今來,以筆者之淺 見,對柳州奇石的形、質、色作出真知灼見的品評,子厚可謂創開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賞石家們,才提出形、質、色、紋、聲的品評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無為縣監軍時,由於愛石成癖,故得米顛雅號,元章對靈璧石、湖石的賞評,提出了瘦、透、漏、皺的理論。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時,亦採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後因病卧榻不起,卻常握奇石於掌中,直至與世長辭。徐霞客對柳州奇石可謂忠貞不渝,確是催人淚下。
柳州地區所轄兩市九縣,凡流經柳州地區的河流都盛產石。 由忻城經合山市繞來賓與柳江匯於石龍的紅水河,自沙宜流三江匯融江於大浪的潯江。由貴州從江進富祿合潯江於良口的都柳江,始於柳城鳳山過柳州終於石龍的柳江。由石龍經武宣至勒馬的黔江。上述幾條主流所產的奇石早已譽滿全天下。例如合山馬鞍村的綠釉石及彩陶石、來賓縣蓬萊洲的成岩水沖石,以及大灣的釉卵石,潯江的碧玉卵石及黃 臘石,柳江盛產草花石等十多個富有觀賞價值的石種。
柳州所轄的廣闊山區各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顎頭貝,弓石燕,鏈房螺,層孔蟲,以及多種珊瑚化石籌二十多個品種,出自於武宣的山區。柳州江縣產旋螺化石,來賓及合山一帶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個化石品種。柳城及柳江兩縣的山區產彩霞石,瑩石,松香石,類太湖及墨湖石等觀賞石品種。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國門,當時由市園林局組團,先後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地舉辦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國盆景」展,柳州園林局展出鍾乳石一件「薄萬里是靈山」獲獎。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內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節筆者與幾位同好,辦展北京龍潭湖,歷時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九四年柳州辦「第二屆中國賞石展」,柳州展區獲獎總數佔全國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屆全國觀賞石展」舉辦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會」組團送展128件,其中獲獎作品66件,占送展總數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展」舉辦上海,廣西佔金獎兩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來賓產的「律動」另一件是彩陶石種之「綠玉石」的「春宵鳴琴」,俱獲金獎殊榮。綜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譽滿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協」,九三年市園林局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會」九八年四月更名為「柳州市賞石協會自九三年協會成立以來,組織名種類型的外參內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並與海內外同仁組織多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九五年十月柳州創刊全國第一份「奇石根藝」報,鋪開了國內外賞石文化的交流,為樹立柳州「奇石城」的堅實基礎,柳州市政府,柳州園林局制訂了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的「柳州國際奇石藝術節」,以便與國際賞石文化接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國際間的奇石商貿,從而推動柳州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柳州成為名付其實的「奇石城」。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台灣石商就開始進入柳州,當時主要是委託本地精通賞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選購。有了馬勒山奇石市場後,就物色專業店,鑒賞家全權代購、代運,出手豪闊,動不動就投入幾十萬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熱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兩年間,他們加大資金投入,大批量運往日本、南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柳州石界人士都記得那種一個個集裝箱裝運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柳州奇石月均銷往上述地方均在數百噸以上,大大激發了經營者向產業化發展 簡寫一點就
D. 揚派盆景技藝的主要作品
景名:巧雲,樹種:黃楊,該作品為揚派盆景傳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萬覲棠先生的遺作。這是一件典型的揚派「巧雲式」佳作,根據中國畫「枝無寸直」的畫理,運用11種傳統棕法技藝,將枝葉精扎細剪成一層層極薄而平行的「雲片」,層次分明。嚴整平穩,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風格。1985年榮獲第一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一等獎。 景名:岫雲 ,樹種:黃楊,揚派盆景風格在清代揚州最為盛行,當時的剪扎技藝已達爐火純青。該作品即出自晚清時期,也曾有過一度衰弱和荒疏,以至造成殘缺。但後經盆景藝人悉心養護和精心修整,逐漸恢復昔日風采,達到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效果。1989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繼承傳統獎。2002年榮獲第三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金獎。
明末遺韻
景名:明末遺韻,樹種:園柏,揚派盆景風格開始形成於明代。此作品為明末遺物,至今約400多年。由於歷經戰亂,長期未得到很好的養護,新中國成立後移交園林部門時已經整個「長荒」。經盆景藝人精心照料,認真剪扎,又重現了昔日風采。近十多年來,在造型上有所改進,「片雲」適當加厚,中間稍微凸起,更接近自然界高山松柏之形態。 景名:青雲,樹種:黃楊,在揚派盆景中,主幹在兩干以上並且分離,但懸出盆面的根部連成一體的樹形,通常稱作「過橋式」。這件黃楊盆景即為「過橋式」代表作,兩干一主一次,一立一卧,看似兩株合栽,但懸出盆面的根部相連,如一座小橋。此類樹形由於其培育難度較大,故一般較為鮮見。該作品1997年榮獲第四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三等獎。2000年榮獲第三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銅獎。
E. 第三屆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賞石書畫藝術展開幕一覽
第三屆京津冀精品盆景暨賞石書畫藝術展開幕一覽
為弘揚中國傳統盆景賞石藝術,提升盆景藝術創作和賞石書畫的鑒賞水平,堅持文化自信,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高雅藝術引領社會風尚,推動京津冀文化交流與合作,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天津市水上公園管理處、天津市花卉盆景協會、北京市盆景協會、河北省盆景雅石行業協會、天津市公共關系協會、天津市南開畫院主辦的「中國·天津|第三屆京津冀盆景賞石書畫藝術展」在天津水上公園舉辦。 2019年6月8日上午。由中盆會大師和監委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在165盆作品中,評選出金獎14盆,銀獎32盆,銅獎33盆,總計79盆。
應邀嘉賓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秘書長杜雪凌女士;世界盆景友好聯盟榮譽主席胡運驊;中園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李克文;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秘書長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史佩元;中國盆景藝術大師鄭永泰、黃敖訓、李雲龍;中盆會網站劉芳林、張福祿;北京盆景協會理事長沈方;河北省盆景雅石行業協會會長吳振文等。
天津市方面出席開幕式領導:原中共天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雲鵬、原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主任楊福春、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福海、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巡視員翟千德、原天津市《今晚報》社社長賈長華、原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巡視員、中國動物園協會副會長張群芳、天津市華夏未來教育集團董事長、天津市公共關系協會會長趙騫、中國觀賞石協會顧問、中國收藏家協會賞石鑒賞家文甡、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總院總建築師張華、天津市北方創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學剛、天津市寶成集團董事長柴寶成、天津市水上公園管理處處長佟寶君、南開區文化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文清、天津市花卉盆景協會理事長李懷斌、天津市南開畫院院長邢立宏、日本神戶市政府駐中國總代表處、神戶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天津代表處首席代表梅澤章、代表吳易舒。
支持單位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觀賞石協會、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主辦單位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天津市水上公園管理處、天津市花卉盆景協會、北京市盆景協會、河北省盆景雅石行業協會、天津市公共關系協會、天津市南開畫院
F. [八桂境界殊葳蕤生佳木] 佳木
素有「八桂之地」,之稱的廣西,在地理位置上居於嶺南,其盆景藝術雖然在整體風格上屬於嶺南盆景,但又呈現出一種異於傳統嶺南風格的面貌。近年來,廣西盆景在國內外各大盆景展會上屢獲大獎,贏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為了深入了解廣西盆景的發展現狀,並加強與廣西盆景界的交流與合作,2011年4月12日至16日,本社書記邱祉軒與筆者一行二人,在廣西盆景藝術大師徐偉華先生等人的引領下,參觀考察了南寧、北海、玉林等盆景藝術較為發達的地區,並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李正銀先生。
南寧
南寧製作盆景的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此行前往南寧,正值柳垂金線,桃吐丹霞。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我們先後參觀了6個盆景園,可謂大飽眼福。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毛竹先生獨好山水盆景,從藝20餘年來,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峰巒秀潤,意趣高古,極富畫意。去年他首次參加大型展覽,即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旦塌一金一銀的好成績,為廣西盆景爭得了榮譽。
廣西盆景藝術大師黃志清先生的偉志盆景園內種植了大量的雀梅,他極為推崇嶺南盆景先輩、「雀梅王」黃磊昌,時常潛心鑽研,深得模孝圓其奧。
劉學武先生的私家盆景園幽靜雅緻,園內作品清新自然,蒼古入畫。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黃吳先生的盆景園與鄧建彪先生的博藝盆景園相鄰,兩個園子各有特色,前者以三角梅樁材居多,後者則以榕樁為主。
南寧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華毅盆景園拜訪徐偉華先生。步入園中,但見滿園佳木蘢蔥,奇花�灼。放眼處,盡皆名木: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金獎的小葉榕盆景《泰山精魂》、第二屆中國唐風盆景展一等金獎和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金獎的羅漢松盆景《蒼松疊翠》、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盆景精品展金獎的榕樹盆景《九九歸一》……徐大師對廣西盆景乃至嶺南盆景的一大貢獻,是在蓄枝截干技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一節不出枝、第二節出分枝、第三節多出枝,每枝曲折轉向、注重穿插變化」的理論,被嶺南盆景界廣泛認可。
北海
近年來,北海盆景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堪稱顛覆性的羅漢松種植革命:在這里,一株扦插幼苗,5年內其干徑即能長到10cm-14cm;一條嫁接枝,2年內便可長粗3cm!這種「北海速度」,若非親身感受,我們斷不能相信。
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羅傳忠先生和北海市羅漢松產業協會會長伍恩奇先生介紹,北海雖然不是羅漢松的原生地,但卻十分適宜其生長。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點優勢:氣候好,全年無休眠期;土壤好,透氣排水不爛根,適宜大水大肥;品種好,生長快且觀賞效果佳,目前已篩選出一批如「貴妃」、「鐮刀彎」、「厚葉神」等羅漢松優良品種:嫁接效果好,將享有羅漢松皇後美譽的「貴妃」接穗嫁接到速生快長的「鐮刀彎」、「厚葉神」等砧木上,使兩個品種的優點都集中到一棵樹上,嫁接後盆景樁材的生長速度比原生樹還快,親和力強,兩年後便能上盆觀賞。在馮大海、羅傳忠、伍恩奇、陸智東、歐廣毅、鍾發江等人的羅漢松種植園,以及北海市林科所羅漢松種植基地和李正銀先生的羅漢松精品盆景慎答創作園與3000畝基地內,我們領略到了羅漢松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自2007年以來,已有很多像李正銀先生一樣的外地盆景界友人前往北海租地種植羅漢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海的羅漢松種植面積已超過10000畝,羅漢松產業已列入北海市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支持項目。
玉林
玉林盆景之所以走在廣西盆景界的前列,是與多年來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玉林市盆景奇石根藝協會會長李雄先生介紹,近14年來,市政府每年都給協會下撥3萬至5萬元專項資金舉辦盆景展覽:並做好「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和平整場地),支持協會創建花卉盆景基地。
在玉林期間,我們主要參觀了梁鴻文先生的漢桂園和梁堅先生的私家盆景園。漢桂園始建於2007年,園內館舍帶有濃郁的台灣風情。園中遍植高大壯麗的庭園樹,枝柯交橫,亭亭如蓋;室內外陳設著各式各樣的盆景,微風拂過,搖曳生姿。梁堅先生的盆景園以九里香、榕、雀梅等嶺南特色樹種為主,既有大型的樁景,亦有可供清賞的小型盆景,徜徉其間,賞心悅目。
此外,我們還在梁鴻文先生的安排下,參觀了雲天文化城。文化城內栽植了大量日本及台灣的羅漢松、黑松、真柏等名貴庭園樹和盆景作品,蒼松翠柏,古氣蔚然,令人嘆為觀止。
柳州
離開玉林,我們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李正銀先生。
李會長從事盆景藝術已歷30餘載,此前鍾情於柳州融水出產的珍珠羅漢松,辛勤培育,先後推出了如《高山流水》、《醉舞》、《一帆風順》、《一江春水》、《西望長安》、《百歲虛心》等一批優秀作品。2007年,他在考察了北海的羅漢松盆景後,毅然在當地注冊園藝公司,專事北海羅漢松的馴化培育與造型研究,先後收購了12個總佔地270畝的優質羅漢松、九里香園,並另租用3000畝地發展羅漢松,成為北海羅漢松的領跑者和龍頭企業。
此次拜訪,我們和李會長廣泛而深入地交流了對中國盆景、廣西盆景的意見,並征詢了他對本刊的建議。
G. 十大盆景名貴樹種排名是怎樣的
十大盆景名貴樹種排名有柏類盆景、松類盆景、羅漢松盆景、黃楊盆景、榕樹盆景、古梅專盆景、銀屬杏盆景、五針松盆景、六月雪盆景、九里香盆景。舉例介紹如下:
1、柏類盆景
柏是中國的一種長壽樹種;柏,品種居多,作為園藝栽培的主要有檜柏、龍柏、翠柏、偃柏、瓔珞柏、真柏、球柏等。雖然柏沒有美麗的花,但它姿態蒼勁,四季常青,在中國花苑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用它製作盆景,古樸高雅、發人幽思。
4、黃楊盆景
黃楊盆景一般採取的素材都是小葉黃楊。它是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性喜溫暖、半陰、濕潤氣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屬淺根性樹種,生長慢,壽命長,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材。
H. 全國第三屆盆景展哪一年
全國第三屆盆景展是2016年。
第三屆中國精品盆景邀請展,是第四屆中國·沭陽花木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16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沭陽國際花木城隆重舉行。
邀請展共吸引來自廣東、上海、浙江等24個省市,以及江蘇各地市的600件盆景佳作參展。經過專家大師的嚴格評比,共評出金獎作品55件。
全部獲獎作品已被收錄於即將出版發行的《第二屆中國盆景製作比賽暨第三屆中國精品盆景(沭陽)邀請展紀念畫冊》。
獲獎作品作品
董仲愷作品《將軍柏》榮獲第三屆中國精品盆景(沭陽)邀請展金獎沭陽花木栽培與盆景創作歷史悠久。
目前,沭陽花木種植面積達50萬畝,年花木銷售額突破85億元,是江蘇省最大的花木生產縣,也是全國最大的花木產區之一,種植的花木主要有5大類3000餘種,全縣共有花木從業人員20餘萬人。全縣擁有大型花木盆景市場5個,個體盆景園53家,擁有各類盆景80餘萬盆。
I. 對節白蠟、雀梅、金彈子那個做盆景好看有對比嗎
我認為對節抄白蠟做盆景效果很襲好,尤其是動勢造型,你可以去看蔡平安,他經手過很多對節盆景類型也多。對節白蠟造型的特點就是變化多,能修剪雲片,中國盆景很多但是能這樣做的並不多。
對節白蠟是當今世界僅存的木犀科白蠟名貴樹種,適應園林綠化工程立地成景,效果突出的景觀要求,是園林景觀,盆景家族的極品,被譽為「活化石」。1989年在京經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研究所和國家環保局等單位正式確認和公布為國家級珍惜瀕危植物,並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二冊中。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武漢綠林園藝的對節白蠟樹種被評為園藝類植物金獎。在全球范圍內,僅湖北大洪山南部特有。
其他的雀梅、金彈子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