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林園盆景

林園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6-04 19:33:18

㈠ energy中國的四大林園是哪些

中國四大園林是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

頤和園,集歷代皇家園林之大成,薈萃南北私家園林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
歷史悠久的中國園林,具有與歐洲古代園林不同的獨特體系,無論是帝王營造的皇家園林,還是官宦豪富興建的私家園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頤和園博採各地造園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渾宏闊,又有江南水鄉的清麗婉約,並蓄帝王宮室的富麗堂皇和民間宅居的精巧別致,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園林。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園內分宮廷區,萬壽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佔地約290公頃。
進東宮門前行,便是以仁壽殿為中心的宮廷區。仁壽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門兩旁有兩塊青石分別象徵著孫悟空和豬八戒佇立警衛。殿中平床上設寶座、屏風、掌扇、鼎爐、鶴燈等,屏風上有九條巨龍,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然而,在宮廷區的玉瀾堂,卻記載著一段皇權失落的凄涼歷史,光緒皇後住在玉瀾堂後的宜芸館。宜芸館西北的樂壽堂,則是慈禧太後的處所。據說,她起居於斯,每天飯費就要花掉白銀60兩。在仁壽殿北面不遠處是德和園,是清代所建三大戲台最大的一個(另處有故宮的暢音閣和承德避署山莊的清音閣),每年慈禧做壽,都有吉祥戲目演出。從樂壽堂往西過邀月門,有一條728米的長廊,這條中國園林建築中最長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條錦帶將遠山近水和園內各種建築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長廊上8000多幅彩色繪畫,構成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洋溢著濃重的民族文化氣息。
出長廊,進排雲門,面前就是緊依萬壽山的排雲殿。沿殿兩邊斜線上行,穿德輝殿,登114級台階,就到了萬壽山的佛香閣。這座八面三層四生檐的佛香閣建在58米高的山坡上,內供接引佛,當年每月朔望,慈禧便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志,也是中國古代建築傑出的代表。
從佛香閣下望,東側有轉輪藏,西側有寶雲閣,又名銅亭。銅亭的鑄造用銅207噸,通體呈蟹青冷古銅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佛香閣往上是頤和園的制高建築智慧海,俗稱「無梁殿」內部結構以縱橫交錯的拱券支撐頂部,不用柱樑承重,堪稱絕活。
萬壽山以南,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蘇堤而建的西堤,將湖面分為東西兩半,西堤有六座橋梁,以玉帶橋最為有名,遠遠望去,如玉帶輕飄。據說,乾隆皇帝,慈禧太後都愛游西堤。慈禧曾在這里化裝成漁婆,命太監李蓮英扮成漁公,二人合影留念。與西堤相接的東堤是一道石造長堤,中段有仿盧溝橋而建的十七孔橋,望柱上有神態各異的石獅564隻。昆明湖煙波浩渺,氣象萬千。三座大島,十七孔橋等與萬壽山遙相呼應。
頤和園三大景區,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園美景;各式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築3000餘間,不同特點的建築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聯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設與自然風光和諧地融匯在一起,從而成為中國園林藝術的典範。
作為清代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頤和園記錄了宮廷生活的許多史實,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側面。萬壽山古稱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為杭州西湖,稱為「西湖景」,引來不少文人墨客的登臨,留下許多優美詩篇。由於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氣襲人,這樣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營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園最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圓明園)完成於彼。其中的清漪園,即頤和園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籌備慶賀太後60壽辰的名義,乾隆帝大興土木修建清漪園,瓮山改名萬壽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三山五園」皆化為焦土,所有珍寶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簾聽政後對清漪園進行復建,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造景百餘處,雖然寓意繁豐,但突出地體現著皇權與神權的至高無尚,無一處不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無一處不滲透著民族文化的豐厚蘊涵。
這座歷史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自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中外遊客達數百萬人,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1998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
久居宮廷的帝王們都樂此不疲地外出巡視.兩千年來歷代皇帝為其出行在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離宮(又稱行宮),至今保存完好的極少.然而,清代的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仍煥發著昔日的風采,成為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發現承德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祥地——北方,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選定在這里建行宮.康熙42年開始在此大興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宮,至康熙52年(1713年)建成36景,並建好山莊的圍牆.雍正朝代暫停修建.乾隆6年(1741年)到乾隆57年(1792年)又繼續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形成界牆內約佔地564公頃,其規模壯觀,是別具一格的皇家園林,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古代園林建築傑作.
山莊根據地形劃分為四大景區:宮殿區,位於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湖泊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洲島約佔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富有一派江南景色;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嶽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佔全園的五分之四,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山莊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與其它園林相比,有其獨特的風格.山莊營造,宮殿區布局嚴謹,建築樸素,苑景區自然野趣,宮殿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
山莊融南北建築藝術之精華,園內建築規模不大,殿宇和圍牆多採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計策,簡朴適度,與京城的故宮,黃瓦紅牆,描金彩繪,堂皇耀目呈明顯對照.山莊的建築既具有南方園林的風格,結構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襲北方常用的手法,成為南北建築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避暑山莊之外,半環於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它象徵民族團結和中央集權.清朝建國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籠絡中國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數民族.為此在營建避暑山莊的同時,在其周圍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廟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廟群,供西方,北方少數民族的上層及貴族朝覲皇帝時禮佛之用.這些廟宇多利用向陽山坡層層修建,主要殿堂聳立突出,雄偉壯觀.普寧寺是仿新疆伊犁固爾扎廟修建.普陀宗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前者仿拉薩布達拉宮後者仿扎什倫布寺修建.這些建築藝術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團結,又起到民族間建築文化交流的作用.山莊周圍寺廟,環山莊半圓建成,呈眾星捧月之勢,政治寓義十分明確.從收效看也確實是"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
如今,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早已對外開放,每年盛夏季節吸引大批中外遊客前去觀光.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以獨特的風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代,據記載,此前園址一帶曾有不少名士第宅——三國時有吳鬱林太守陸績宅第,東晉時有高士戴顒園居,晚唐有詩人陸龜蒙宅,北宋時有山陰縣主薄胡稷言五柳堂,元代建有大弘寺,張士誠據蘇時,其婿潘元紹在此建駙馬府。明御史王獻臣解官隱蘇州,於正德四年,以原大弘寺址為基礎,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
王獻臣死後,園宅屢易其主,或屬私家宅第,或為官府衙署,幾經分合興衰。先是其子一夜巨賭,將園輸給徐氏。徐氏居此園五世,後家道衰而其園廢 。崇禎四年,侍郎王心一購得園東部荒地十餘畝,別營歸田園居。清初,錢謙益曾構曲房於園西部安置愛妻柳如是。順治十年,大學士海寧陳之遴購得此園,重加修葺,備極侈麗。內有寶珠山茶三四株,花妍色鮮,江南僅見,最為時人稱道,吳梅村題有《詠拙政園山茶花》長歌。康熙元年,園沒入官府,先後為駐防將軍府、兵備道行館。後為吳三桂女婿王永寧居所,構築斑竹廳、娘娘廳、楠木廳等,雕龍刻鳳。康熙十八年,改為蘇松常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曾游此園。乾隆初年,園中部歸太守蔣欹,葺舊成新,名「復園」;西部歸太守葉書寬,名「書園」。後又屬程、趙、汪等姓。嘉慶二十五年,又歸平湖吳敬,時稱吳園 。咸豐十年,太平軍入蘇,忠王李秀成以西部潘宅、西部汪宅為忠王府,拙政園全部歸屬王府范圍。同治二年,清軍攻佔蘇州,園中部作價入官,為巡撫行轅。同治十年冬,江蘇巡撫張之萬入居吳園,同治十一年改為"八旗奉直會館",園仍名「拙政園」。光緒三年,園西部歸富商張覆謙,改名「補園」。
辛亥革命時,曾在拙政園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1938年,日偽江蘇省政府在此辦公。日本投降後,一度作為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校舍。解放後,曾由蘇南行署蘇州專員公署使用。1951年拙政園劃歸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當時,園中小飛虹及西部曲廊等處已坍毀,見山樓腐朽傾斜,亭閣殘破。蘇南文館會籌措資金,按原樣工修復,並連通中西兩部,1952年10月竣工,11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1954年1月,園劃歸市園林管理處。1955年重建東部,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園東、中、西三部重歸統一。
拙政園歷時400餘年,變遷繁多,或增或廢,或興或衰,歷經滄桑。現存建築大多為太平天國及其後修建的,然而明清舊制大體尚在。該園規模之宏大,為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之首,佔地5.195萬平方米,園分東、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區。總體布局特點,東疏西密,水分血脈。水是拙政園的靈魂,水面佔全園面積的1/3,有聚有分,或靜或動。聚處浩淼曠盪,如"遠香堂"北面,池中列島兩座,貫一短堤小橋,遙望山林蒼莽,湖水淵波;分則迂迴曲折,如"小滄浪"水院,曲岸灣頭,水流曲折,來去無盡,若隱若現,有深壑藏幽之感。
園東部疏朗自然,野趣橫生。池水縈繞,崗嶼錯落,芳草遍地,林木蔥郁。黑松、金桂、青楓、香樟、玉蘭等古木佳樹廣植園中,與竹塢曲水、平崗遠嶼相映照,頓生古曠、山野之趣。園中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放眼亭(亦稱"補拙亭")等。天泉亭中有一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弘寺遺物,名"天泉"。
園的中部長廊迂迴,亭閣疏朗,水面彎環,園中有園,系全園精華之所在。倚虹亭又稱東半亭,依牆而築,三面臨空,廊如卧虹。西半亭以月洞門通往西部,題額「別有洞天」。「倚虹橋」長不逾丈,雕鏤古樸,系明代遺構。主亭「遠香堂」古樸精美,屹立於山池之間,透過窗格,四周景物盡收眼底。遠香堂東有土石假山一座,山頂有"銹綺亭",亭內懸有「曉丹晚翠」額。山南有"枇杷園"小院,布局簡潔,內有玲瓏館和嘉實亭,枇杷、芭蕉、竹叢與山石、亭館相掩映,閑適風雅,獨具魅力,為有名的園中之園。
院東有 "聽雨軒"自成園落。山東以花牆為隔,為又一閑亭小院"海棠春塢"。有倚虹亭西眺,亭橋貼水,綠陰蔽岸,報恩寺塔遙遙相望,波光塔影,為園林接景一絕。"小飛虹"廊橋躍然清流之上。旱船"香洲"集亭、軒、樓於一體,玲瓏別致。此外,梧竹幽居、倚玉軒、荷風四面亭、得真亭、小滄浪、志清意遠、玉蘭堂、見山樓等俱為佳構。園西部台館分峙,水廊起伏。中為一"之"字形水池,池東有一波形曲廊沿牆挑出水面,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池南主廳為鴛鴦廳式,北名"三十六鴛鴦館",南稱"十八曼陀羅花館"。曼陀羅花即山茶花,因館南小院種有山茶名種"十八學士"而得名。池南端有八角形"塔影亭",倒映水中,宛如寶塔。從亭頂窗格到地面,都拼成八角形圖案,是園中最精美的建築物之一。園西竹籬笆內系1954年闢建的盆景園,現有樹樁盆景50餘種計700餘盆,有老梅、迎春,山茶、紫藤、杜鵑、石榴、紫薇等,千姿百態,極具風韻。其餘還有留聽閣、笠亭、與誰同坐軒、拜文揖沈之齋(倒影樓)、宜兩亭諸勝。
拙政園初建時"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共有若墅堂、夢隱樓等31景。嘉靖十二年文徵明作《王氏拙政園記》,依園中景物繪圖31幅,各系以詩。現拜文揖沈之齋內嵌有清代所鐫文氏園記。
園中部枇杷園以南的住宅建於清代,主要建築為康熙年間遺構。中軸線上有轎廳、大廳和兩進樓廳,其間還有磚雕門樓、明代紫藤,外有隔河照牆。東路有鴛鴦花籃廳、四面廳等。此宅於1992年辟為蘇州園林博物館。

留園:大閶門外留園路,明中葉為徐泰時「東園」,清嘉慶間(約公元1800年左右)劉恕重建,以園中多白皮鬆,故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舊有十二峰,為太湖石之上選。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間歸盛康,易名留園。園佔地五十市畝,面積為蘇州諸園之冠。
是園可劃分為東西中北四部,中部以水為主,環繞山石樓閣,貫以長廊小橋。東部以建築為主,列大型廳堂,參置軒齊,間列立峰斧劈,在平面上曲折多變。西部以大假山為主,漫山楓林,亭榭一二,南面環以曲水,仿晉人武陵桃源。是區與中部以雲牆相隔,紅葉出粉牆之上,望之若雲霞,為中部最好的借景。北部舊構已毀,今又重辟,平淡無足觀,從略。
中部:入園門經二小院至綠蔭,自漏窗北望,隱約見山池樓閣片斷。向西達涵碧山房三間,硬山造,為中部的主要建築。前為小院,中置牡丹台,後臨荷池。其左明瑟樓倚涵碧山房而築,高二層,屋頂用單面歇山,外觀玲瓏,由雲梯可導至二層。復從涵碧山房西折上爬山游廊,登「聞木樨香軒」,坐此可周視中部,尤其東部之曲溪樓、清風池館、汲古得綆處及遠翠閣等參差前後、高下相呼的諸樓閣,掩映於古木奇石之間。南面則廊屋花牆,水閣聯續,而明瑟樓微突水面,涵碧山房之涼台再突水面,層層布局,略作環抱之勢。樓前清水一池,倒影歷歷在目。自聞木樨香軒向北東折,經游廊,達遠翠閣。是閣位置於中部東北角,其用意與拙政園見山樓相同,不過一在水一在陸,又緊依東部,隔花牆為東部最好的借景。小蓬萊宛在水中央,濠濮亭列其旁,皆幾與水平。如此對比,容易顯山之峻與樓之高。曲溪樓底層西牆皆列磚框、漏窗,游者至此,感覺處處鄰墟,移步換影,眼底如畫。而尤其舉目西望,秋時楓林如醉,襯托於雲牆之後,其下高低起伏若波然,最令人依戀不已。北面為假山,可亭六角假山之上,其後則為長廊了。

㈡ 中國4大名園是

1、北京的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清漪園1860年被焚毀1866年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再一個設計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可是設計者偏要將平坦的堤岸人為地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
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人們也叫它龍王廟,用十七孔橋將它與湖的東岸連接起來。
由十七孔橋、龍王廟和西堤將昆明湖裝點起來,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頤和園的第三個特色是她的後湖景區,依靠後湖使萬壽山形成三面環水的格局,後湖起到了觀賞、游覽和防火的三個功能,特別是將防火功能巧妙地與園林設計巧妙地相結合,其作用類似於城牆四周的護城河。
諧趣園
上圖乾隆皇帝南巡迴京後模仿無錫惠山園修建的諧趣園。
乾隆御題石碑
佛香閣是全園的建築中心,踞山面水,頤和園的設計還集中了全國的主要名勝景區。
據說頤和園的設計集中了全國的景色,如南湖島上的望蟾閣仿武昌的黃鶴樓,十七孔橋仿蘆溝橋,後山的蘇州街是仿蘇州的買賣街建的。
在後湖的西段,有一處湖岸兩邊怪石高聳,是仿長江三峽的景色。
在萬壽山後邊,還有一組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築群,也稱「小布達拉宮」。
到北京如果只有一天的游覽時間,建議您最好是游覽頤和園,而且千萬不要把諧趣園落掉(因為它的位置較偏僻)
2、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在河北省承德市,有一座我國現存最大的園林--避暑山莊,幾乎佔了承德市區的一半,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了將近一倍。佔地面積達564萬平方米,宮牆周長約20華里。由於擁有這樣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園林,以及園外幾座漢、蒙、藏等不同民族風格的寺廟,承德市已成為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城市。
修建山莊歷時87年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我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山區佔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解放前多遭破壞,但現在山區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遙相對立的兩個山峰上的亭子,一個叫「南山積雪」,一個叫「四面雲山」。在亭子上遠眺,山莊的各風景點,山莊外的幾座大廟,以及承德市區,周圍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覽無余。在另一座山峰上還有一座亭子叫「錘峰落照」,在這里磬錘峰首先映入眼簾,每當夕陽西照,磬錘峰被紅霞照得金碧生輝,故名「錘峰落照」.
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
宮殿區的主要建築
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已毀)四組建築。正宮是宮殿區的主體建築,包括9進院落,分為「前朝」、「後寢」兩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種隆重的大典都在這里舉行。其後的殿堂分別叫「四知書屋」、「煙波致爽」、「雲山勝地」等,是皇帝處理朝政、讀書和居住的地方。「煙波致爽」殿是一座五開間平房。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賣國條約。
天然風景勝西湖」的湖區
苑景區的精華基本上在湖區,康熙曾誇耀說,「天然風景勝西湖」。湖區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麼大,但是由於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山莊主要的風景建築又都散落在湖區的周圍,因此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
湖區的風景建築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如「煙雨樓」,是模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形狀修的。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江金山。湖中的兩個島分別有兩組建築,一組叫「如意洲」,一組叫「月色江聲」。「如意洲」上有假山、涼亭、殿堂、廟宇、水池等建築,布局巧妙,是風景區的中心。「月色江聲」是由一座精緻的四合院和幾座亭、堂組成。每當月上東山的夜晚,蛟潔的月光,映照著平靜的湖水,山莊內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在輕拍堤岸,發出悅耳的聲音,「月色江聲」的題名便是由此而來。
平原區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樹林。當年這里有萬樹園,園內有不同規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徑達7丈2尺,是皇帝的臨時宮殿,乾隆經常在此召見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宗教首領和外國使節。
3、蘇州的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
拙政園波形廊
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東部整修完畢,東、西、中三部分完整開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涵青亭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52000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佔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
4、蘇州的留園
第二十八屆世遺會的腳步正在臨近,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和對外的窗口,是留給海內外嘉賓的「第一印象」,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早在去年底就開始准備工作,撤離盛家祠堂內作商場用的櫃台,改為設立留園展示館,目前進展順利。此外,為了迎接世遺會,留園還將原定本月二十日結束的「吳歈蘭薰」節目延長至七月十日以饗遊客。
留園座落在蘇州閶門外,始建於明代中葉,為封建官僚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人花園,時稱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曾幾度興廢,一九五三年蘇州市政府撥款進行整修,次年元旦對外開放,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觀光游覽。一九六一年三月被國務院首批列入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共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後審定,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剛入得大門,筆者便見到窈窕少女彈撥著箜篌和古箏,迎候著各位賓客的光臨,可謂用心良苦,再往裡走更是移步易「曲」,有五峰仙館的崑曲表演,恰航軒的蘇州評彈表演,舒嘯亭的簫演奏等,留園在世界遺產大會期間上演的「吳歈蘭薰」,與蘇州園林同植根於吳文化土壤上,曲韻園趣,兩者的結合產生共鳴,景、音、聲、情、韻,達到圓滿和諧與美的極致。
留園現有面積三十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庭院於一體,是蘇州大型古典園林之一,代表了清代風格。以嚴謹布局、高雅風格、豐富景觀著稱的留園,在蘇州園林中的藝術成就頗為突出,其建築綜合運用了江南造園藝術,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變化,組合景觀,高下布置恰到好處,營造了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有致、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分中、東、西、北部四個景區,每個景區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聯系貫通,繾綣徘徊之間,令人留連忘返。
據留園管理處的孫主任介紹,該園現在正全方位地進行迎接世遺會的准備工作,在硬體上,撤離了不少與整體園林風貌不協調的商業櫃台;在軟體上,邀請專家為相關人員培訓世遺會的知識和服務禮儀。目前重點抓的是留園展示館的進度,計劃在六月二十五日前竣工並投入使用,以後將進一步擴大游覽內容和范圍,以圖片和資料的主要形式向遊客展示留園的歷史演變和風貌。

㈢ 崇明島一天旅遊攻略

1、由於只有一天的時間,比較匆忙,就只計劃去東平森林公園和西沙濕地這兩個地方。按照計劃的路線從嘉定出發,本以為很遠,沒想到走的過江隧道,大概一個半小時就到崇明了。先去的東平森林公園,出了隧道大概還要半小時到,一路風景很好,樹木鬱郁蔥蔥,來遊玩的人很多。
2、到達東平森林公園,大概早上九點左右,停車場就在門口,十分方便,只要五元錢,很便宜。東平森林公園票價比較高,70元/人,建議提前一天在網上訂購好,公園有合作網站千萬不要隨便買(看圖片)。公園比較大,建議租自行車或者做電瓶車。進去之後就租了自行車,單人10元/人/小時,雙人20元。公園裡面遊玩的也比較多,卡丁車、攀岩、騎馬,還有房車露營地等等。騎車兜兜轉轉,就到中午了,本來打算出去吃飯的,結果轉到燒烤區,那裡什麼東西都有,就准備中午燒烤,當然了價格也不便宜,坐下後才發現很多人都是自己帶菜去燒烤的,很多人自己帶帳篷准備晚上露營的。PS:這里的燒烤食材十分不新鮮,吃了之後集體拉肚子。自己帶菜比較好,價格也實惠。
3、吃過午飯之後,就轉完了公園剩餘的部分,出去准備去西沙濕地公園。從東平到西沙,大概一小時車程。沿途很多賣農產品的,農戶自己種的西瓜什麼的,還有好多賣崇明糕的,不過本人不喜歡吃就沒買,現在也不是吃西瓜的季節也沒買西瓜,不過據說這里的西瓜十分甜,比市裡面好吃多了,夏季來時可以多買點。秋季時崇明的毛蟹也十分鮮美。
4、西沙濕地公園,不要門票,直接可以進入,這個季節蘆葦還沒有長起來,不是很高,水也不多,不過整體風景還是不錯的。進入濕地可以看到地上到處都是一個一個的小洞,密集恐懼症者慎入,哈哈這就是西沙濕地一大遊玩樂趣,釣螃蟹,雖然這個季節不是很多,螃蟹也比較小,但是抵擋不住小孩子的熱情,有很多老奶奶在門口賣釣螃蟹的竹竿,5元2根,越往裡走越便宜,有的人用完了不用了可以拿來繼續使用。去時很多老年人在裡面摘蘆葦的葉子,估計是端午時包粽子使用。
東平森林公園好玩一點,環境也更好一點,建議先去西沙濕地,再去東平遊玩時間長點。

㈣ 揚州市蓓蕾花木盆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江蘇省注冊資本:8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丁春橋版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權登記狀態:在業登記機關:揚州市江都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揚州市江都區曹王林園場英雄組
法定代表人:丁春橋
成立時間:2000-09-04
注冊資本: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08800007870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揚州市江都區曹王林園場英雄組

㈤ 興化的特色風景區有哪些

興化歷史上昭陽十二景有:景苑名堂、三閭遺廟、滄浪亭館、玄武靈台、陽山夕照,南津煙樹、東皋雨霽、龍舌春雲、勝湖秋月、木塔晴霞、十里蓮塘、兩廂瓜圃、
集自然與文化為一體,融高雅情趣於觀賞之中,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興化是蘇中地區典型的水鄉澤國,數以千計的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著名景點烏巾盪公園幽靜典雅,李中水上森林生態游覽區風景如畫、垛田千島菜花春色迷人、萬畝大縱湖風光旖旎,在國內外有著廣泛影響,是都市遊客回歸大自然的旅遊度假勝地。
李園、船廳位於興化城中武安街13號。原為清代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園,大門朝東,有門樓隱壁二門、南北耳房、前庭井、坐北朝南花廳。入李園園門便是船廳,開闊一間,進深七間,內外形似遊船。西側有踏道似跳板,有坐登欄桿,室內有楠木雕落地荷門。
廳頂卷棚歇山瓦頂,船廳西首為船頭有漢白玉船樁,船廳西南沿廊至方廳、接桂花樓又庭園花台、古木參天,幽靜典雅,具晚清風格揚州園林特色。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板橋故居位於興化東城灣古板橋鄭家巷。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前曾居於此。故居坐北朝南,有門樓,上下屋,小書齋,小庭院天井,廚房等,屋內陳列有關鄭板橋的文物資料、書畫、塑像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㈥ 盆景園的各地盆景

簡介
江陵盆景園是荊州古城新建的一處旅遊景點,位於古城內大北門附近,佔地22000平方米。北依古城垣,南臨荊北路,東鄰玄妙觀,西連關公洗馬池,盆景園建築面積為3680平方米。
建設風格
江陵盆景園由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長廊、荷池、假山、水榭、湖中島及其他若干建築小品組成。全部建築為灰磚筒瓦,紅柱白牆,卷脊飛檐,格扇門窗,格調分外清新古樸,是一處集幽、雅、秀、古之大成的具有楚地風格的文化型游園。全園依地形、就水勢,仿明清建築風格,按古典林園樣式而建。
雅趣軒三面環水,迴廊相連。環繞全園的790米長廊,分上下兩層,迂迴曲折、高低錯落、氣勢磅礴,迴廊連接的亭、榭、軒、樓、閣、橋有分有合;迴廊連接的荷園、松園、竹園、梅園有藏有露。園東曲廊和楚怡館、心源齋、景淵閣、翠屏堂環境幽靜、古色古香。楚怡館內古樸典雅,有荷花、金桔、梔子、月季、杜鵑、君子蘭等名貴花種,火棘、文母、刺冬青、石榴、南天竹、紫薇等盆景琳琅滿目。楚怡館東側石氣勢粗獷,造型險峻,山內有洞,洞內有山,山洞相連,別有洞天。山上灌木叢生,花草盛放,流水潺潺,有聲有色。心源齋內,一尊高大的屈原塑像立於其間,加之周圍用盆景組成的桔園小景,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桔頌圖;展廳後堂,有一盆「關公請客」的巨型盆景將劉、關、張三人的形象刻劃得惟妙惟肖。在景淵閣、翠屏堂、雅趣軒等展廳,人們還可看到「極目楚天舒」、「孔雀開屏」等大型盆景。 簡介
揚州市盆景園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建於1984年,1986年開始對外開放,約佔地5公頃,主要包括四個景區:「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及「虹橋修禊」,另一景區「綠楊城郭」尚未恢復。公園作為揚派盆景研究發展基地,又度命名為「揚州中國盆景博物館(西館)」。
一、「卷石洞天」景區
「卷石洞天」位於園中東首,一九九0年在古鄖園遺址上建成。整個景點內外以水相連,以長廊相接。在展現昔日景觀的同時,利用中國古典園林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在室內展現自然風光;室外假山貴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迴,清泉迴旋,水音與岩壑共鳴,盤旋其中,可領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勝景。
二、「西園曲水」景區
「西園曲水」位於園中西部,古時為西園茶肆。地處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匯的地方。水勢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這里以水取勝,水中有島,島外有橋,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兩代的建築特色,歌吹廳、薜蘿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臨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長廊時隱時現,把「西園曲水」處的廳館連貫成一個整體。
三、「虹橋修禊」景區
「虹橋修禊」位於園之南部,四面環水,為清「倚虹園」舊址,清順治年間揚州推官王士禎曾在此修禊虹橋,留下著名的《冶春絕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復建成,島上迴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錯落,內設飲虹軒、餞春堂二廳,依山傍水,因勢相連。這里現為揚派盆景精品展區。
四、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因其精湛的技藝,別致的造型,列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現精品區陳列盆景千餘盆,包括歷屆盆景獲獎作品,有第一屆盆景評比展一等獎「巧雲」,第六屆世界花博會金獎「騰雲」等;還保存有清代幾對盆景,清銀杏盆景「雄風」、「玉蝶」,檜柏盆景「龍蟠」、「虎踞」等。
園內除樹樁盆景外,還陳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種類很多,有斧劈石、龜紋石、沙積石、鍾乳石等,那錯落有致的石塊堆疊在盆中,勾畫出高山流水的氣勢,組成天然圖畫,達到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
揚州市盆景園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專業盆景園,與廣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龍華植物園,蘇州的萬景山莊齊名,以之古拙飄逸的藝術作品裝點著聞名遐邇的名園勝景。 簡介
在麓山白鶴泉下方,有一個規模較大的盆景園,專門培植和製作各類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這里製作的盆景,取材廣泛,造型美觀,多姿多彩。它在充分發揮自己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浙、川、嶺南等各派所長。表現出蒼勁雄渾,清新淡雅,風韻流暢的獨特風格。遊人漫步園中「彷彿舟行山峽里,儼然身在萬山中」,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受。盆景園還有許多名貴品種的盆栽花卉,奼紫嫣紅,爭芳斗艷。其中蘭花是中國著名的花卉之一,享有「香祖」、「第一香」和「王者香」盛譽。嶽麓山自古就盛產「麓山春蘭」,花色純白,馨香馥郁。自白鶴泉而下,匯入愛晚亭前的一條山洞,就稱為「蘭澗」。宋張式,朱熹都有詠「蘭澗」的詩流傳。朱熹詩「光風浮碧潤,蘭杜日猗猗」,張式詩「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可見「麓山春蘭」自古有之。現引種園中,同時還集中了國內眾多的品種,春蘭、夏蘭、秋蘭,寒蘭,無所不有。蘭,幽香撲鼻,色如翡翠,形如羽毛,葉片極富曲線美。蘭,除了欣賞花的幽香外,它那色如翡翠,形如羽毛,極富曲線美的葉片亦令人神往。唐顏師古贊其葉道:「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水鮮。若翠羽之群集,辟彤霞之竟然!」這詩情畫意,叫人如醉如痴!
交通
從長沙市市區內可搭乘以下公交車次到達景區:106路

熱點內容
鹿角海棠剛上盆皺了 發布:2025-02-13 18:39:10 瀏覽:262
大太陽花語 發布:2025-02-13 18:34:59 瀏覽:46
廣州鮮花價格行情 發布:2025-02-13 18:16:38 瀏覽:200
新店送盆栽 發布:2025-02-13 18:16:32 瀏覽:185
杜鵑花夏 發布:2025-02-13 18:15:47 瀏覽:35
紫羅蘭概念餐廳位置 發布:2025-02-13 18:14:37 瀏覽:787
宿州市花店 發布:2025-02-13 18:01:38 瀏覽:479
梔子花新娘 發布:2025-02-13 17:56:34 瀏覽:904
訂購鮮花奉賢 發布:2025-02-13 17:53:26 瀏覽:912
牡丹紅圖片 發布:2025-02-13 17:39:45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