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盆景火鍋
❶ 新密市熱盆景酸菜魚火鍋店在什麼位置
材料
淡水魚1條,酸菜1袋,泡椒6粒,大蒜3瓣,生薑1小塊,八角1粒,花椒1小把,干辣椒10條,香菜1根,腌魚材料:蛋清1粒,澱粉1湯匙,料酒1湯匙,白糖1/2湯匙,鹽1/2茶匙,白鬍椒粉1/3茶匙
做法
1、將魚平放在案板上,取一把鋒利的快刀平著從魚尾處片入魚肉,貼著中間的魚骨將魚肉片下來,然後翻面將另一邊的魚肉片下來;將片下來的大片魚肉平放在案板上,刀與案板呈45度的角度下刀,將魚肉切成薄片備用。
2、在切好的魚肉內調入所以腌魚材料,用手輕輕抓勻,腌制15分鍾。
3、將酸菜洗凈後切成小條、大蒜和生薑切成片,干辣椒切成段。
4、鍋內倒入比炒菜稍多的油燒至7成熱,然後放入1半的花椒和干辣椒段嗆鍋,待香味出來後再放入八角、大蒜、生薑和泡椒和切好的酸菜一起翻炒。
5、待酸菜的香味炒出來以後,加入約1升的清水然後放入之前剔下的魚頭魚骨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煮15分鍾至湯變濃。
6、輕輕地倒下魚片燙熟後即可熄火將煮好的酸菜魚倒入一個大碗或砂鍋內(建議使用砂鍋,請注意附後的貼心建議)
7、將鍋清洗干凈,然後倒入少許油燒至7成熱後放入另一半花椒和干辣椒爆香後倒在煮好的酸菜魚上,最好放上2根香菜即可。
小訣竅
1、製作酸菜魚的魚最好選用淡水魚,肉質的口感會更好。
2、片魚的時候刀一定要快,事先最好先磨磨刀,事半功倍。
3、腌制魚的時候加蛋清會讓魚肉吃起來更嫩滑,但是也有個小缺點就是會使湯汁稍為混濁,如果大家有好的辦法,請講出來和我分享哈;而加一點白糖,我覺得會讓肉質吃起來更鮮美。
4、燙魚片的時候一定不要燙太久,看到變色了大致就差不多,時間長了肉老了也就不鮮美了。
5、建議選用砂鍋來盛裝的好處就是:吃過之後的湯汁和酸菜往往會剩下一些,第二天買塊豆腐回來放進去一煮,又是一道很美味的菜哦!
6、最好熱油倒在酸菜魚上會讓菜更香,如果你不喜歡太多油,也可以省略這一步,但我還是很推薦這個步驟喲,很香呢!
❷ 自帶成都老街情懷的火鍋店有哪些
成都本地幾家最有特色的火鍋店,吃貨們,一定要收起來挨個去拔草!
「成都火鍋」相比「重慶火鍋」而言,更顯其溫柔,味道不似重慶火鍋那麼厚重,但更追求麻辣的均衡。 成都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本地火鍋店誕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皇城老媽,而是一家叫「熱盆景」的火鍋店。當年可是火的不得了,整個新南門幾乎一條街都是熱盆景的店。傳統火鍋在成都發展了這么多年,慢慢的口味也就大同小異了。現在比較正宗的像蜀九香、小龍翻大江、重慶謝記老火鍋、龍森園、皇城老媽、川西壩子火鍋……,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皇城老媽(二環路南三段20號)
「皇城老媽」因地處成都古皇城壩,老闆娘被食客們尊稱為「老媽」而得名,算是成都最高檔的火鍋店了。
老碼頭火鍋(紅星路四段51號二樓)
傳說火鍋店的前身是源於長江碼頭邊的船工,川江船工的飲食習慣,塑造了碼頭火鍋文化天然的乾燥熱辣。
小龍坎老火鍋(東大街188號時代華章2層)
要說小龍坎有多火,想必大傢伙兒是知道的,小龍坎老火鍋自2014年問世以來迅速發展,它被網友譽為「火鍋界黑馬」。
三隻耳火鍋(成都市武侯區倪家橋路10號)
老牌的冷鍋魚火鍋店,主打的是魚頭火鍋,相比街邊的河鮮自助自然更美味。應季的食材發揮著最佳的食用功效,五味的調和,陰陽的平衡,在這里得以實現。
川西壩子火鍋(蜀興西街16號)
成都非常受歡迎的火鍋店,因為太火爆以至衍生出了各種冒名川西壩子,正宗的全名叫火鍋擺在川西壩子,趕來吃的夥伴一定要找准。
又見·曾毛肚火鍋(玉林南路15號玉林生活廣場2層)
店面的裝修是非常的漂亮,很通透很寬敞。正宗的四川火鍋味,不太油,味也夠,吃火鍋就是要味好,味不好其他裝修什麼的再好都是浮雲。這家火鍋底料味很好,菜品新鮮,葷菜素菜感覺都新鮮。洗的干凈。
成都蜀大俠火鍋(上東大街6號春南商場2樓)
這家被成都吃貨們稱為「來成都必吃的火鍋」蜀大俠火鍋店,早因其醇厚地道的火鍋和一系列讓人拍案叫絕的招牌菜,成為成都火鍋界的「當紅炸子雞」。
俏媳婦重慶老灶火鍋(下同仁路支磯石街28號)
這家火鍋店位於寬窄巷子西大門,裝潢古色古香,市井風情濃郁。環境和服務也是很贊的。重慶火鍋口味較重,搭配冰粉是不錯的選擇。
❸ 成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菜餚】川菜屬中國四大菜系(川、粵、京、蘇)之一,以 「一菜一格,百專菜百味」的鮮明個性屬著稱於世。著名菜餚有「八味冷碟、九色攢盒、樟茶鴨子、蔥燒乳鴿、魚香鳳爪、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小煎雞、家常海參、酸辣蹄筋,抄手肉片、 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
【火鍋】成都火鍋花色品種繁多,熱盆景、羊肉火鍋、啤酒鴨、蘸水雨、菊花……共有十多種,火鍋店的菜譜有數百種,可以說,凡是川菜原料幾乎都能成為火鍋店的燙料,不同飲食習慣的食客都可以在火鍋店找到自己喜歡的食品。
【小吃】四川有2000多種名小吃,著名的有麻婆豆腐、彭州軍屯鍋盔、彭州九尺板鴨、雙流兔頭、夫妻肺片、擔擔面、龍抄手、鍾水餃、韓包子、三大炮、賴湯圓等。
❹ 求:成都東羅馬和西羅馬的故事(高分)
成都本土名火鍋「熱盆景」紅星店本月悄悄地關上了大門,停業裝修思索新的出路。而「熱盆景」旗下的另一家分店———「熱盆景」金沙店也早在為改做川菜館作準備。這家在成都餐飲界馳騁了20年的老牌本土火鍋店,在經歷了近幾年來重慶火鍋與成都火鍋之間的殘酷價格戰後,從火鍋業中退出,意味著成都本土火鍋時代的結束。
現場「停業裝修」人去樓空
昨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紅星路四段,熱盆景總店的碩大店招依舊立在大樓的二樓上。但昔日總是熱鬧非凡的一樓營業廳,如今已是人去樓空。偌大的店堂內冷冷清清,桌椅板凳早已不見蹤影,只有幾名裝修工人在裡面席地而坐。緊閉的玻璃門上貼著一紙告示,上面寫著「停業裝修」四個大字。
而與紅星店被清理過的現場一樣,位於西門的熱盆景金沙店也是同樣處於水泥、沙子俱全的裝修階段,營業大廳內一片狼藉,牆角安放空調的兩個地方已經搬空,灶台、爐具、鍋碗瓢盆均無蹤影。
「吃飯哇?你下個月來吧。」一位裝修工人看到記者在「打望」順口說道:「不過,你下次來就只能吃中餐了。」
店方
做中餐一樣可以發展
「熱盆景不賣火鍋了?」20分鍾後,遠在北京的四川熱盆景酒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健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熱盆景正在做戰略調整,9月份,我們的中餐就要開張了。」
當記者再次詢問「熱盆景」是否今後不做火鍋的問題時,李健的回答很肯定:「金沙店以中餐為主打,紅星店現在正在裝修,具體以什麼為主,現還未定,不過,今後紅星店會成為集茶坊、休閑於一體的綜合酒樓。」
而對於為何會轉行做中餐,李健的回答很模糊,只是說這是公司的戰略調整,「其實,我們並不是突然轉行,從火鍋改做中餐,公司是經過長時間論證的,公司認為,做中餐一樣有發展。」
李健解釋道:「做中餐,可以彌補做火鍋比較單一的客戶群,可以將事業做得更大一些。」他透露,裝修後的紅星店和金沙店不僅像以前一樣具備就餐功能,而且還會為食客提供一些休閑娛樂功能。「開張後的兩家店,應該是集餐飲娛樂為一身的新店。」
歷史
熱盆景打開成都火鍋之門
「在成都,說熱盆景火鍋,可以說是『世人皆知』,從上世紀80年代初,熱盆景在成都新南門大橋側創立第一家店以來,在過去20年歷程中,『熱盆景』發展成為川派火鍋的一大傑作。」省美食家協會會長李樹人看起來對「熱盆景」感情頗深。
他說:「熱盆景是成都本土火鍋的元老。它打開了成都火鍋之門,並將火鍋稱為熱盆景。『日暮漢宮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歸』等頗有詩情畫意的章句,將四川火鍋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個並非為了溫飽的水平。」
今年已75歲的李樹人老先生對當年「熱盆景」的盛況仍記憶猶新。「在上世紀90年代,去吃熱盆景,是很上檔次、很有面子的事。」李樹人回憶說,上個世紀90年代都稱得上是「熱盆景」的輝煌期。
據悉,1995年,在新南門橋頭的「熱盆景」因國家徵用拆遷後,在2001年重新選址,到紅星路四段開設了紅星店。由於定位明確,裝修又極具川西民居風格,紅星店一炮而紅。盡管紅星店一次可以容納700人就餐,但就餐高峰時仍有不少食客排隊等座。公司就趁熱打鐵,2002年又在金沙車站旁開設了熱盆景金沙店。
設計就餐人數在1100人的熱盆景金沙店果然不出投資人所料,開業後每天也是一派賓客盈門的熱鬧場面。
「在當時金沙那裡上檔次的餐館就只有『熱盆景』,它想不紅都不行。」李樹人說,「在那時重慶火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遍地開花時,熱盆景當之無愧為成都火鍋的代表之一。」
在熱盆景紅星店旁邊賣了3年煙的曾大爺,提起當年「熱盆景」的紅火場面也是印象深刻:「2002年時,這里天天都有排隊等著吃火鍋的人,有時候連坐到等的板凳都沒了,只有站著等了!」他回憶道,「當時生意就那麼好!連帶著我的生意都好做了!」
轉折遭遇重慶火鍋低價沖擊
一直密切關注成都餐飲市場變化的省烹飪協會副秘書長周寧表示,「熱盆景」創業之初就與別的火鍋店不同,「它開業後很長一段時間生意紅火,其實是當時成都火鍋市場缺乏競爭力和特色的一個表現。」
據他透露,2000年,成都只有不到1000家火鍋店,其中重慶火鍋的比例還只佔到40%左右。「熱盆景」在開張後,由於酒樓的鋪面是自己的,菜品和味道也很符合當時的消費潮流,很快這家店就給投資人帶來了不少甜頭,隨後,公司又在西門開設了第二家店,依舊定位在中高檔消費的商務宴。
「毛肚18元/份,鵝腸20元/份……葷菜的價格一般都在15—18元之間,素菜也要5元,這樣高的價位從長期來看,客源肯定有限。」周寧說。
2003年年底,重慶火鍋開始大舉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也就在這一年中,重慶火鍋大打「8632」的低價牌,發動了一場價格大戰,導致大大小小的成都本土火鍋在這輪價格
戰中倒閉過半。
今年3月,重慶孔亮鱔魚火鍋直接將店開到了熱盆景紅星店的對面,外來的重慶名火鍋店與成都本土的名火鍋店開始了面對面的「競爭」!
「由於價格便宜一半左右,每天下午六七點鍾,孔亮火鍋門口是排列子等吃飯,『熱盆景』是喊到喊到吃飯。」在孔亮火鍋旁邊擺煙攤的張大爺說:「差距太大了,簡直是兩回事。」而就是在這種價格懸殊的競爭中,「熱盆景」也始終沒有調低價格來應對。
周寧說,「熱盆景」從價位上來說肯定拼不贏重慶火鍋的「8632」,而從綜合方面來講,「皇城老媽、譚魚頭、川江號子」等崛起的成都本土火鍋又與「熱盆景」對峙。「兩頭都沒佔到什麼優勢,熱盆景的處境尷尬。」周寧說。
評價
「放熟就生」是個挑戰
「成都火鍋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熱盆景改做中餐是明智的。」成都市烹飪協會彭子渝先生說,2004年,成都的火鍋店總數已上升到了2000多家,而重慶火鍋的比例也隨之上升到了85%,競爭的嚴酷性是顯而易見的。
在成都媒體幹了近20年的王先生說,現在朋友相約吃火鍋,很多時候都選擇吃重慶招牌的火鍋,感覺口味、價格都還不錯。不過,對於陪伴了自己近20年的「熱盆景」現在的處境這么尷尬,王先生還是覺得很惋惜。「重慶火鍋太厲害了,成都火鍋要想點對策才行啊。」
與王先生一樣,成都市美食研究會秘書長楊淮伯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成都火鍋現在需要升華,不管是在菜品方面還是在管理方面,成都火鍋都需要一個飛躍,如果光從價格上進行競爭,這樣顯然是飲鳩止渴!而放熟就生,由火鍋改為中餐,企業管理是個挑戰。」楊淮伯認為,畢竟從做火鍋到做中餐是一個大的跳躍,中餐的廚房管理和菜品的經營運作都比火鍋要復雜得多,從管理的層面上來說,做中餐對「熱盆景」來說是一個挑戰。
新聞背景:
熱盆景火鍋上個世紀80年代初,創辦於成都新南門,是一家以麻、辣、燙、鮮為特色的火鍋店,屬於成都本土較出名的原創火鍋之一。現在成都尚存的本土名火鍋有:皇城老媽火鍋、譚魚頭、獅子樓、快樂老家、玉龍火鍋、川江號子、子火鍋、紅天鵝等。
❺ 極具特色的四川飲食文化
川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四川飲食文化中辣是主要的口味。川菜的歷史悠久,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根據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川菜也逐漸被全中國甚至國際上的認可,喜歡川菜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對於四川的飲食文化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的 四川文化 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川菜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它經歷了從春秋至兩晉的雛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較大發展,兩宋出川傳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個階段。其後,從辛亥革命到抗日,中國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豐富。四川飲食文化的發展依賴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川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任原料豐富:既有山區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魚蝦蟹鱉;既有肥嫩味美的各類禽畜,又有四季不斷的各種新鮮蔬菜和筍菌;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的釀造調味品和種植調味品,如自貢井鹽、內江白糖、閬中保寧醋、德陽醬油、郫縣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區的辣椒等,都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種質量優異,對四川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川飲食文化的發展還依賴於人們的風俗習慣。據史學家考證,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貴族豪門嫁娶良辰、待客會友,無不大擺「廚膳」「野宴」「獵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間婚喪壽慶,也普遍籌辦「家宴」、「田席」「上馬宴」「下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於烹任的專門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藝世代相傳,長盛不衰。
另外,四川飲食文化的發展不僅依靠其豐富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習俗,而且還得益於善於廣泛吸收外來經驗。無論對宮廷、官府、民族、民間菜餚,還是對教派寺廟的菜餚,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華,充實自己。秦滅巴蜀,「輒徙」入川的顯貴富豪,帶進了中原的飲食習俗。其後歷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們的飲食習尚與名撰佳餚帶入四川。
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帶進了他們原有的飲食習慣,又逐漸被四川的傳統飲食習俗所同化。在這種情況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長,實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繼承發揚傳統,不斷改進提高,形成風味獨特、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四川菜系。眾所周知,四川人喜歡吃火鍋,其喜歡麻辣在全國有名。滾燙的火鍋,豐富的美食,構就了四川飲食文化中的一朵靚麗的奇葩。四川是一個盆地,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火鍋。火鍋是一個小盆子,四川乃一大盆也。
但凡到過四川的人都知道,蜀中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陰冷潮濕。在寒冷的冬天吃著滾燙的火鍋,不僅可以禦寒,還可以預防關節炎,風濕病等疾病的侵襲。火鍋中的辣椒,麻椒,三萊,八角等物不僅可以大開口胃,而且對於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幫助。這也是川菜中緣何多辣椒等物的原因。與湖南的酸辣、陝西的咸辣、貴州的香辣卻是大大的不同。其他地方也不乏吃辣者,但推究其本意,與這種潮濕陰冷的氣候沒有太大關聯。火鍋是一個大雜燴,其包羅萬象,在中華食文化中開創了偉大的先例。
肉禽蛋,各種蔬菜,凡是可以用來「燙」的都可以作為火鍋的材料。所以四川人稱吃火鍋叫「湯火鍋」。其真可謂大而全,色香味俱全。蜀文化靈秀深邃,表現在火鍋和飲食文化上,則頗有些「小橋流水」的意蘊。成都火鍋店的裝修和包裝古樸雅緻,而火鍋的湯料和食品的炮製更為細致小巧。在成都,火鍋被稱之為「熱盆景」,也與這種文化差異有關。而在店名選擇上,也充分顯示出蜀文化的特性,「皇城老媽」、「芙蓉國」、「獅子樓」等讓人可感知一斑。
成都的火鍋文化來自於重慶,但比重慶火鍋要香且鮮,而辣味也很適中,四川人對於辣較有心德,講究外剛內柔,辣則剛而不壓柔,柔則香而不抑剛,所謂剛柔並重,有剛有柔,既辣且香,香中帶辣,辣中有香,同時還有一股麻味,三種味道混合起來回味無窮,再加上銅鍋慢煮,這就是成都早先的「麻辣燙」。
俗話說:食在四川,味在成都。成都是四川的都會,同時也是四川飲食文化的中心,飲食是我們國人之天下,而川菜則代表了中國西南部人們的口味,所以,這正是川菜能並列我國「四大菜系」之一的原因。說起成都的川菜,早已久賦盛名,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曾經提到過成都川菜那種使人「口水直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色,歷代的文人墨客也競相贊揚成都的川菜,所以到如今在川菜菜品里還有以文人命名的菜品。
總之,川菜是歷史悠久、地方風味極為濃厚的菜系。它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以味多味美及其獨特的風格,贏得國內外人們的青睞。許多人發出「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贊嘆。川菜的不斷發展也使四川飲食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
❻ 成都火鍋的簡介
簡介
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他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四川和重慶兩地的代表美食。
來源:
四川火鍋的出現,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瀘州的小米灘(現高壩二五廠)。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水(湯),加以各種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濕即可實用。
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於小米灘(小米灘在當時是四川境內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適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船工們吃後,美不可言,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6)熱盆景火鍋擴展閱讀:
吃法介紹:
一、吃法之涮
涮:即將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適用於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
而質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並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二、吃法之煮
煮: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地較緊密的,
三、吃法經驗
吃火鍋的經驗應是先葷後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節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著,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火鍋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❼ 什麼是「熱盆景」文化
熱盆景文化是指對四川成都的火鍋文化的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