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仔盆景
① 清明前後移植野生棠梨樹根做盆景能發芽成活嗎
會發芽的,有土球最好,最好選用上一年育成的棠梨實生苗。這種砧木在5月份如果進行嫩枝嫁接的話,可當年培育出高度1.3米以上的成苗。早春扦插苗。結合早春硬枝嫁接,將棠梨苗剪截成15-20厘米長的插穗進行扦插。當年生播種苗。要加強肥水管理,早培早發,爭取早日達到嫁接用砧標准。
嫁接時間。5月上旬至9月中旬均可,避免雨天進行。在具體操作時,要根據接穗和砧木發育程度來安排。標準是:砧木粗度應達到0.5厘米以上,發育健壯;接穗為當年新發的未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② 盆景中的青苔如何養護
正常情況下,只需觀察青苔的干濕及生長狀況,即可判斷盆景的干濕及生長狀況。蒸發量小時,噴、澆水的間隔可以長些;蒸發量大時,室內應隔天即噴水一次,室外應早、晚澆兩遍水。
③ 清明節不小心給領導送了一盆景怎麼辦
沒關系。清明節送盆景是寓意吉襪燃祥且莊重的,可選蝴蝶蘭,南洋杉,發財樹,金錢樹,君子來,仙客來,告態虛富貴竹等等,主要以綠色長青為主的,這類植物更好養活閉薯,且都有美好的寓意,更能讓領導喜歡。
④ 生樁清明盆栽需要套袋嗎
生樁清明盆栽不需要套袋,想要更快的生根,可以了解一下海餐沃生根劑和海餐沃微生物菌劑配合使用,生根效果會更好。
山上採挖到盆內栽種一年內的樹樁,稱為生樁。生樁從山上採挖出來,根系和枝葉幾乎損傷殆盡,又經多天的周轉運輸,失水較重。要將其栽活養護好,必須講究適應的方法,才不會損失好樁,浪費錢財。
栽植要用半粘的土壤,樹林中的腐葉土最好,耕作過的熟土較疏鬆透氣可直接使用,再加五分之一的碳灰,鋸末或河沙更好。上盆使用時,成乾燥粉末狀,流動性好,能充分填入根縫隙中去,使根土緊密接觸。根土不能緊密接觸的面積大了,會因根皮部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而「弔死」。填土應寧實勿虛,埋土量達到樹樁表面積的五分之二即可。盆淺土不易堆高時,可用木塊、鐵皮、塑料等物加套堆土,以增大樹樁根皮吸水的面積。栽種時填土至二分之一時澆水,浮土下沉後,再填土澆水,固定其根基。
栽植後的養護是件長時間的工作,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毅力,經常給樹樁噴水保濕一天兩次以上最好。盆土應保持不幹不濕,特別是不能幹透,干透易使生樁失水。放置地宜半陰,環境空氣宜高濕。可對桿部採取套袋保濕法,附著物保濕法,噴水保濕法,千方百計保證成活。這是精細的管理,如時間不夠條件不好,粗放的管理,種後只澆水少噴水或不噴水也能成活。樹木的生存能力強,成活率也不會低,只是少了一個過程,心裡不踏實。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氣溫適宜,樹的活動恢復,就會生根發芽長枝,供人進行藝術加工。
⑤ 盆景養青苔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苔蘚要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所以一般是在陰暗潮濕的南牆根發現苔蘚,那麼盆景是怎麼養青苔的?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景養青苔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盆景養青苔的方法
一、選材
應選用野外灌木叢、樹林等環境中自然生長的青苔(品種較多,篩選出最適宜者),這種青苔根系發達,耐水、耐旱,生命力強,厚薄均勻,非常符合盆景鋪設的需要。採挖工具宜用薄且堅韌的鉤形刀具,既可以鏟,還可以切割。採挖時在盡量保護青苔根系的深度,將青苔整片地鏟挖下來,一層層地碼放在盒形容器中備用。但切不可為保鮮而澆水(再干都不會影響其生命力,保持一點潮濕度最好),以免散落開無法鋪設,而且過濕容易悶壞。
二、鋪設
把要鋪設青苔的盆景的表層土耙松,撿除不利根系附著的大塊雜物。如果土壤沙質過重,會影響青苔根系的附著及成活,進而影響青苔鋪設後的生長;可用挖回的生土曬干成粉狀,在盆土表面均勻地撒上薄薄一層。
用噴壺把表層土噴透水(如盆面過大,可分片操作),然後把青苔仔細鋪好,再用噴壺把青苔也噴透水。選用一個截面較大的木棍(以便於操作為宜,或直接用鉤刀柄)輕輕拍打青苔直到青苔表面冒出泥漿,這樣青苔的根系便和表層土完全融合了。
三、養護
把鋪設好青苔的盆景移到遮陰、少風的環境中,保持濕潤,一周左右青苔便會煥發出勃勃生機,此後只要水肥得當(以富含澱粉的淘米水為佳——簡便易行),青苔會旺盛生長,很快整個盆面就會長滿厚厚的地毯狀的青苔,再在上面點綴一些合適的配件,便會大大提升盆景的觀賞性,且室內室外皆可放置。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青苔會出現枯萎的現象,絕大部分是因為青苔的根系與盆土分離,無法正常吸收水肥的緣故。救治方法是:將細土和成較厚的泥漿倒在青苔上,再用木棒輕拍,使根系與土重新融合,養護方法同上。
正常情況下,只需觀察青苔的干濕及生長狀況,即可判斷盆景的干濕及生長狀況。蒸發量小時,噴、澆水的間隔可以長些;蒸發量大時,室內應隔天即噴水一次,室外應早、晚澆兩遍水。
盆景上青苔的方法
一、將製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裡浸泡數日,然後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濕雜草覆蓋放在潮濕處,每天噴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種苔蘚法。選幾塊黃土,研細加水調至糊狀,將自然苔蘚放在泥漿中攪勻,用小刷子均勻地刷在經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經常噴水,數日後苔蘚可見。還可以將取回的鮮苔去雜曬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湯調勻,塗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於陰濕處,保持潮濕,即可生出苔蘚。
三、自然上苔法。將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經常澆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濕,放在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樹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蘚,可用一張薄膜平放在潮濕的、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將原苔打成泥漿均勻地塗在薄膜上,保持潮濕,出苗後噴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盤根面粘上泥漿,盆土要濕潤,也刷上泥漿,然後貼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