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拱橋盆景造型

拱橋盆景造型

發布時間: 2023-06-06 09:00:43

① 揚州橋梁結構

先介紹一下:大跨度橋主要有四種類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協作體系橋;
中小跨徑橋主要有:拱橋、梁橋、拱梁組合體系橋、鋼桁架橋...
其中梁橋又分:簡支梁橋、連續梁橋、懸臂梁橋、剛架橋等等...
拱橋又分簡單拱橋、桁拱橋、連拱橋....
梁拱組合體系橋又分:上承式橋、中承式橋(俗稱飛鳥式)、下承式(俗稱系桿拱)。
還有橋型的各種組合以及各種不常見的怪橋如:升降橋、帶拉橋等等...

以上只是從大的方面分類,如果從材料及局部構造上分就更多了,
如單索麵斜拉橋,雙索麵斜拉橋,混凝土斜拉橋、疊合梁斜拉橋......
所以你只要根據揚州的橋對應上面的解釋就可以了,讓我想想
潤揚大橋是斜拉橋
如意橋:跨小秦淮河南段,龍頭關北,為磚拱橋
公園橋:跨小秦淮河,小東門橋北,為磚拱橋。
新橋:跨小秦淮河,公園橋北,為磚拱橋。
小虹橋:跨小秦淮河,新橋北,為磚拱橋。
萃園橋:跨小秦淮河,小虹橋北,近靠萃園,故名。初建於民國早期,1938年重建為磚拱平橋。

董子橋::(新萃園橋)跨小秦淮河,萃園橋北,文昌中路中段,橋東北柳巷有董子祠。1978年興建,為單孔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
務本橋:跨小秦淮河,董子橋北。
大東門橋:跨小秦淮河,務本橋北,大東門街東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為大東門外木吊橋。1927年改建為磚石拱橋。
北水關橋:跨小秦淮河北端,大東門橋北,鹽阜西路西段,冶春南。橋下原為北水關。1955年興建,為單孔磚拱橋,1986年擴建。
石獅橋:跨護城河東首。揚州漆器廠工藝美術館大樓前。
聯合橋:跨護城河,石獅橋西,揚州漆器廠前,為十一孔拱橋。
七孔橋:跨護城河,聯合橋西,揚州第四人民醫院前,為七孔拱橋。
新廣儲門橋:跨護城河,七孔橋西,位於廣儲門橋東側、個園北門前。1988年興建,為單孔磚拱平橋。
廣儲門橋:跨護城河,新廣儲門橋西。原為廣儲門外木吊板,清同治年間重建為磚拱橋。建國後於1977年、1988年維修加固。
史公橋:跨護城河中段,廣儲門橋西,史可法路南首。1975年興建為單孔雙曲拱橋。
天寧門橋:跨護城河,史公祠橋西,天寧寺前。原為天寧門外木吊橋,始建於明代,清代改建為石台木面。1959年重建,1967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

老北門橋:跨護城河,天寧門橋西。原為北門外木吊橋,後改建為石台木面。1950年重建,1965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梁板橋。
新北門橋:跨護城河西段,老北門橋西。1937年興築新馬路開辟新北門時始建,為石台木橋。建國後重新改建,現為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橋面。

曲水紅橋:跨護城河西首,位於盆景園內西園曲水景點。

玉帶河
問月橋:跨玉帶河南首。初建於明代,清光緒二十八年改建為磚拱橋。解放後擴建,2004年重修。

葉公橋:跨玉帶河,問月橋北,長征西路東首,因近葉(相)公墳而得名。原橋建於明代,為石拱橋。1922年5月南移並建為單孔磚拱橋。
小市橋:又名宵市橋,跨玉帶河中段,葉公橋北,梅嶺西路西段。隋唐時代即有此橋,為古二十四橋之一。相傳隋煬帝在此設夜市,清宗文鼎詩「河橋尚憶繁華夜,小市春燈煮百羊」即指此。千百年來橋身多次興廢,但橋址位置據史料記載無大變遷。現存橋為近年重新修建。
新鳳凰橋:跨玉帶河北段,小市橋北,漕河路西首,為新建公路橋。
小迎恩橋:俗名鳳凰橋,新鳳凰橋北側,現已棄用。

漕河
高橋:跨漕河東首、古運河入口處,高橋路上。原為磚拱橋,建於明正統年間,清代有過橋亭,有碼頭在橋下,畫舫雲集。現高橋為新建公路橋,橋頭有碑亭,碑上一面刻漕運起點,一面刻南巡御道。
漕河橋:跨漕河中段,史可法路北段。1986年興建為T型梁結構鋼筋混凝土橋。

迎恩橋:跨漕河西首,風凰橋街中段。傳始建於宋代(宋代迎恩橋在今葉公橋附近,古代俗呼迎門橋)。清雍正五年重建為磚橋,有過橋亭。1965年改建為磚石拱橋。

邗溝
黃金壩橋:跨古邗溝東首,隋唐時城北部水路進出揚州要道。明清時壩上皆魚市。「城肆販戶,於此交易。肆中一日三市,早挑、中跳、晚挑,皆沿湖諸村鎮中人為之。」橋東即為古運河。
邗溝橋:跨古邗溝,黃金壩西。

月明橋:竹西公園內。隋唐時名橋,現橋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建。竹西公園北蜀岡上,原有禪智寺(又名竹西寺),曾是隨煬帝行宮。唐張祜《縱游淮南》詩雲:「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邗溝公路橋:跨古邗溝中段、史可法路北首。1986興建,為單孔T鋼筋混凝土橋。
螺絲灣橋:跨古邪溝西段,友誼路中段。清同治城廂圖標為「螺絲橋」。原為磚拱人行橋。1967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梁板橋。

瘦西湖
虹橋:原名紅橋,俗稱大虹橋,跨瘦西湖南首。初建於明祟幀年間,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拱橋,曾有過橋亭,後多次修建,1973年改建為三孔鋼筋混凝土拱圈結構。清代此處為文人詠詩結社之所,「虹橋攬勝」、「虹橋修禊」,為瘦西湖名勝之一。

春波橋:瘦西湖內,四橋煙雨景中之一橋。清時即有。原橋已毀。現橋建於1991年。

小紅(虹)橋:瘦西湖內,小金山南側。

玉版橋:瘦西湖內,小金山北側。四橋煙雨景中之一橋。
長春橋:在瘦西湖長春嶺北、長春路上。四橋煙雨景中之一橋。界於漕河與瘦西湖之間。建於清乾隆時,為石拱橋。舊有過橋享。後經過加寬擴建。
藕香橋:瘦西湖白塔東南側,因靠近法海寺,原名為法海橋。後寺改名為蓮性寺,橋則改名為藕香橋。
蓮花橋:俗名五亭橋,跨瘦西湖,系環孔石橋。清清乾隆年間建,上置五亭,狀如蓮花。橋亭曾毀於咸豐兵火,光緒時修復。
小石橋:瘦西湖內,玲瓏花界前。
九曲橋:瘦西湖內,二十四橋景區內。
二十四橋:瘦西湖內,熙春台北側。為二十四橋景區景點之一。建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寶帶河(蒿草河)
文匯路橋:跨寶帶河南段,文匯東路中段。
自清橋:跨寶帶河,位於文昌西路。1987年興建,為3孔鋼筋混凝土板梁結構橋。
雙橋:跨寶帶河,自清橋北,四望亭路中段。
蒿草河橋:跨寶帶河,位於揚子江北路。
念四橋:跨寶帶河,熙春台西,揚子江北路上。又名廿四橋、紅葯橋。李斗《揚州畫舫錄》指出:「廿四橋即吳家磚橋」,而不是「古之二十四橋」,所謂二十四美人吹簫之說,「蓋附會言之矣」。程午橋《揚州名園記》認為,因姜夔《揚州慢》詞「念橋邊紅葯」句,後人遂以紅葯、念橋名之。1957年,豐之愷先生專程來揚州尋訪二十四橋,因名訛誤,乘車到西門外,所見不免大失所望。 1988年改建為一孔T型梁鋼筋混凝土橋。

保障河
下馬橋:跨蜀岡下保障河,平山堂東路中段。隋唐時即有此橋,為古二十四橋之一。古橋址在今下馬橋東。現橋為五孔拱橋。

二道河
放鶴橋:跨二道河,文匯東路東段。
騎鶴橋:跨二道河,放鶴橋北,原名戰備橋,位於文昌中路西段。
來鶴橋:跨二道河,騎鶴橋北,位於四望亭路美食街上。

新河
賞月橋:跨新河,位於江陽中路上。
得月橋:跨新河,賞月橋北,位於興城路西路東段。
攬月橋:跨新河,得月橋北,位於文匯西路東段。
望月橋:跨新河,攬月橋北,位於秋雨西路。
吟月橋:跨新河,望月橋北,位於四望亭路西首。

古運河
通揚橋::跨古運河,江陽路上。1935年興築通揚公路時建橋,故名。原為木結構簡易公路橋,兩中孔為平旋開啟式活動孔。1968年改建為塊石橋台鋼筋混凝土溜柱樁排架4孔雙曲拱橋。1985年擴改建為T型梁4孔鋼筋混凝土橋。
渡江橋:跨古運河,渡江路南首,通揚橋東北。1953年建,為鋼筋混凝土橋台、木結構橋面公路橋。1964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面。1982年擴建橋面,兩側加寬至21.8米,並改建為下部鑽孔灌注樁、上部為裝配式鋼筋混凝土T型梁結構。
徐凝門橋:跨古運河、徐凝門路北。渡江橋北。1977年4建,為一孔鋼筋混凝十高低肋雙曲拱橋。
躍進橋: 跨古運河,廣陵路東首,徐凝門橋北。建於大躍進時期。1962年建為排架T形梁鋼筋混凝土橋。1981年11月加寬擴建橋面至l4米。
解放橋: 跨古運河,文昌中路東首。建於解放初期。1952年興建。為揚州城市第1座鋼筋混凝十橋。1984年擴建,2004年改建。
便益門橋:跨古運河,鹽埠路東端。
五台山大橋:跨古運河,漕河路東。
揚州船閘橋:跨古運河,太平北路上。

怎麼樣,找了那麼多,希望可以幫得上忙
我有兩個朋友現在也在邗江中學,一個叫王天琪,還有一個叫宗禎,認識的話就幫忙想他們問好吧,謝謝咯!(如果中考我再少考一分的話,呵呵,我就在邗江中學了)好好學習啊,加油咯!

② 包公石拱橋

包公石拱橋
包公石拱橋:
進入白石牌坊園門內,有座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俗稱「九龍橋」,由一座主橋、兩座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湧上。

相傳,「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字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9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寓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在九龍橋後面,建有一塊名為「吐艷和鳴壁」的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是寶墨園門樓的附屬建築,實意是「隱蔽」,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

相傳,在清嘉慶年間,有一年,西江發大水,有一段黑色木頭漂流到村邊,人們把它放回江里,誰知下游水大,木頭又迴流到村邊來。這種情況再三出現,人們覺得十分奇怪,便把黑木頭供奉起來。

後來,朝廷誅除貪官和珅,社會上掀起了反貪倡廉之風。其影響甚大,於是人們自然就特別希望得到像北宋名臣、龍圖閣大學士包拯那樣鐵面無私的清官「包青天」去治理官吏。
包拯早年為開封知府,後官至樞密副使,死後追封「孝肅」。在民間,包拯因為官清廉,專替老百姓平反冤獄,整治貪官污吏鐵面無私,被百姓譽為「包青天」。
包公在肇慶當了三年官,而肇慶在西江邊上,加之民間流傳說包拯面黑,人稱「包黑子」。 為了祭祀包青天,所以這塊黑色木頭便成為包公的化身,被沙灣百姓們雕刻成包公的頭像,供奉於沙灣人專門為祭祀包拯而建的包相府中。
到了清末,沙灣出了個叫包墨寶的人。據沙灣百姓傳言,他為官特別清廉,堪為北宋包拯轉世,於是百姓們為了感謝北宋的包公,便紛紛自發籌資,又在原來的包相府旁重建了一個包相府,取名「寶墨堂」。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包相府旁邊,後來,由於前往寶墨堂祭祀包拯的人太多,清廷將其改建成了園林,佔地3 000多平方米,易名「寶墨園」。作為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場所,它是古代番禺最早的公共園林。
寶墨園內的建築主要有白石牌坊、九龍橋、治本堂、寶墨堂、龍圖館、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和千象迴廊等。此外,園內種植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大葉榕樹和紫薇樹等樹,還栽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建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和蓮池,帶給遊人美的享受。
寶墨園正門的白石牌坊,高大聳立,氣勢恢宏,巧奪天工。高約14米,寬27米,三拱形,全部用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
白石牌坊背後的橫額為「寶墨生輝」,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珍品。進入白石牌坊園門內,有座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俗稱「九龍橋」,由一座主橋、兩座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湧上。
相傳,「九龍橋」三字是從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字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9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寓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在九龍橋後面,建有一塊名為「吐艷和鳴壁」的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是寶墨園門樓的附屬建築,實意是「隱蔽」,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
吐艷和鳴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0 000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透雕等工藝,達到多層次、立體感強的效果。
正面是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圖案,精雕細刻了600多隻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牡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徵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包括《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帖》《瞻近帖》和元代書畫家趙孟 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持了古代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治本堂位於影壁正後方向,原來是包公廳,就是包公辦公的地方,為紀念包公而設。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提訓齋壁》。
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 在治本堂前的院子里,有一座紫檀木雕,正面雕有迎客松、仙鶴,表示人壽年豐,背面雕有中國著名教育家、儒教創始人孔子著名的《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治本堂廳內中央,懸掛著一幅《荷花圖》,象徵包拯清廉聖潔、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也寓意著人們對包公清廉的敬仰。堂內左側還有用西漢古墓出土的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木料製作而成的「寶墨園」木質名匾。木質紋理細密,書法圓潤流暢。
在治本堂內右側有收藏家捐贈的清代乾隆年間製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③ 廣州花市2023地點

花如海人如潮,行過花街才過年。行花街,是羊城古老的春節習俗,也聯結著廣府人的地緣情結。
連日來,廣州11區陸續官宣2023年迎春花市安排。舞獅快閃、花壇花境......時隔三年,廣州傳統花市正式回歸。什麼時候開?去哪裡可以買年花?還有哪些相關民俗慶祝活動?一文了解。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越秀區
迎春花市對外招租:范圍含北京路、城隍廟廣場
時間:1月19日至21日(早上8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北京路步行芹做街、城隍廟廣場
2023年越秀西湖花市檔口設置除傳統的西湖路(大馬站至教育路)外,還包括北京路(文明路至泰康路)、城隍廟廣場。
其中,西湖路(大馬站至教育路)路長約200米,檔位標准尺寸3×2米或4×1.5米,需預留足夠的安全通道,北京路(文明路至泰康路)路長約200米(以實際測量為准),檔位標准尺寸3×2米或4×1.5米,預留足夠的安全通道;城隍廟廣場設置8個檔位。
往年廣州越秀區西湖路花市的熱鬧場景(資料圖)
海珠區
分散為主,集中為輔
今年春節海珠區繼續參照2021、2022年春節鮮花售賣做法開展迎春花市活動,在充分考慮節日氛圍、市民便利和促進消費等因素的前提下,按照「分散為主,集中為輔」的要求,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控制規模,切實做好線下春節鮮花售賣工作。
由區城管和執法局指導各街道選擇戶外開闊、通風良好的區域,合理設置春節鮮花臨時售賣點,方便花農花商賣花,市民就近購花。
天河區
串珠成鏈、連線成片
時間:1月17日-21日
地點:中軸線、珠江新城內街道主題花市及主幹道沿線賞花帶等
今年的天河花市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為主」的模式舉辦。為了方便老百姓就近賞花、購花,天河區重點依託中軸線、珠江新城內街道主題花市及主幹道沿線賞花帶打造「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購花、賞花面。
此外,天河區將在天河體育中心打造迎春賞花及非遺展示點。在體育中心廣場南側中央位置將以舞獅、快閃表演等方式開展嘉年華活動,活動時間為1月19日-21日24:00。
天河區每個街道將設置至少1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型主題花市,另外設置若干個延伸到社區的購花點。各主題花市將以各街道特色來命名,並集買花、賞花、買嫌培衡年貨於一體。
同時,天河區還將在全區重點區域、點位開展春節氛圍布置,採用花壇、花箱、花帶、花境等多種模式營造濃郁的春節氣氛。初步預計,春節期間,天河公園南、北門,太古匯南門,體育中心南廣場,花城廣場等地都將中滾擺放立體花壇,天河路、黃埔大道、花城大道等主要道路都將設置花箱、花境。
荔灣區
將上演水幕燈光秀
地點:文化公園西門
今年荔灣區將在廣州文化公園西門旁恢復舉辦傳統花市,位置就在地鐵出口上蓋,市民出行采購更方便。屆時,將有琳琅滿目的花卉年桔和年宵品銷售,與文化公園內舉行的迎春花會交相輝映。而在荔灣區公園舉辦的水上花市,不僅有展示和巡遊,還將增加花卉銷售。
水上花市(文旅荔灣供圖,往年資料圖)
荔灣湖公園將打造桃花花海和「水上桃花島」,設置了「漫步桃花徑,乘坐桃花舫,穿過桃花橋,登上桃花島,遇見桃花仙」的游覽路線,還有6米高的「桃樹王」,營造「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的意境。
除了桃花花海,還有年橘和蘭花花海,屆時還將上演水幕燈光秀。屆時,在荔灣湖公園玉翠湖面上將會放置以玫瑰和桃樹。
另外,「灣畔花海·I LOVE YOU兔——2023年廣州水上花市」將於1月11日至2月5日在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黃埔區
17日開市,設三個會場
時間:1月17日至1月21日
地點:「3+N」【「3」即3個會場,其中主會場設在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黃埔公園),分會場設在科學城片區(綠軸廣場)和知識城片區(南起步區開放一路),「N」即黃埔區轄內各街鎮設置的鮮花售賣點。】
屆時,黃埔傳統迎春花市預計將設置約250個檔位,其中黃埔公園會場檔位約100個,綠軸廣場會場檔位約60個,開放一路會場檔位約90個。全部檔位包括鮮花檔、桃花檔、棚花檔、工藝品檔、游園公益檔等,形式豐富、種類多樣。
黃埔區2023年傳統迎春花市黃埔公園會場牌樓(設計圖)
花市牌樓將是今年黃埔花市的一大亮點,三大會場牌樓各有特色、各具寓意,以優美的設計呈現黃埔的歷史傳統與現代風采,串聯起黃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充分彰顯黃埔特色。
其中,黃埔公園會場牌樓以「海上門戶、活力黃埔」為主題,體現海上絲路、千年古港的歷史文化底蘊;綠軸廣場會場牌樓將突出「兔年」元素,融合科技感與現代感;開放一路會場牌樓以「紫氣東來、踔厲奮發」為主題,以祥雲拱橋為主體造型,突出中新廣州知識城LOGO,融入海浪等元素,體現乘風破浪之意。
此外,今年黃埔花市三大會場均引入了第四屆大灣區名優產品花市聯展。聯展設置展位及花卉景點,兼具觀賞性和娛樂性,是今年黃埔花市的另一大亮點。
白雲區:
徵集投票花市牌樓的設計方案
時間:1月19日9:00至1月21日24:00
地點:雲城東路萬達廣場東廣場
今年白雲迎春花市活動共設檔位157個,共分8大品類。其中盆花43檔、鮮花28檔、工藝品32檔、年貨14檔、桃花6檔、盆桔4檔、公益宣傳5檔、大學生社會實踐區20檔。橫跨了雲城南二路到南三路之間,長度約450米,每個檔位面積為9平方米。
關於花市牌樓的設計方案,目前正在徵集投票當中。屆時,現場將推出城市管理成果與新春慶祝相結合主題的科技展,豐富市民線下參與活動的體驗,希望給花農和商戶打造一個展銷平台,也為白雲市民營造喜慶的節慶氛圍。
花都區
花市內不設置餐飲檔
時間:1月19日8時30分-21日22時
地點:廣州花卉之都園區
本屆花市以盆花、盆景、鮮花、年桔等花卉產品為主,規劃180個檔位,其中固定年花檔52個,臨時檔位124個(包括大年桔25個、小年桔25個、菊花20個、桃花18個、小盆花36個),公益性檔位4個。
花市內不設置餐飲檔,不得現場製作及銷售熱食類食品、冷生食品、生食類食品、自製飲品及散裝食品;設置預包裝食品銷售檔位必須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執行並經所在轄區市場監管部門批准。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番禺區
時間:線上花市於1月6日啟動
地點:市橋、石_、洛浦等6個鎮街舉辦線下花市
番禺區線上花市活動將於1月6日正式啟動,期間將發布「線上花市手繪地圖「,開展「雲上購花 暖心助農」直播帶貨活動。
線上花市地圖有兩大亮點,一是智能導航,全區100多個桔場、花場、擺賣點按鎮街分門別類地列好,市民動動手指便可獲知相關信息,並能一鍵導航到距離最近的購花點,購買心儀的年花年桔,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市民就近購買年花的意願。二是語音解說,地圖以手繪漫畫的形式展現番禺16個鎮街主要地標建築和文化特色,並以語音詳解展示番禺區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和旅遊資源,讓市民遊客行在「線上番禺」,如同置身其中,步步有美景、處處有文化。
該小程序還設置了「花農桔農報名進駐」專區,為有需要的花場、花店等,免費提供線上平台,達到線上引流、線下拓展銷路的目的。市民只需要在微信上搜索「番禺線上花市」,便可進入該小程序。上線時間為1月6日-21日。
在線下,今年番禺各鎮街除了利用現有花卉市場、花店銷售鮮花,同時視情況設置臨時購花點。記者了解到,今年番禺區5個較大的鮮花年桔臨時擺賣點分別在石壁、市橋、石_、南村、沙灣。
南沙區
年桔年花、春聯精品一應俱全
時間:1月10日-20日
地點:南沙街華匯國際廣場、東涌文化廣場
今年南沙區南沙街、東涌鎮都將舉辦迎春花市。南沙街華匯國際廣場迎春花市的舉行時間為2023年1月10日-20日,共11天。這里的展位主要為鮮花年桔展位。東涌文化廣場花市舉行時間為2023年1月15日-20日,共6天。在這里,從年桔年花到春聯精品一應俱全。
從化區
體驗插花、盆景的別樣樂趣
時間:集中展示期為2022年12月20日-2023年1月3日;
迎春花惠期為2023年1月4日-27日
地點:西和萬花風情小鎮
第二屆廣州國際(流溪)花卉博覽會(下簡稱花博會)在去年12月20日已從化區西和萬花風情小鎮開幕,如今人流如織。
本屆花博會採取「線上+線下」結合形式進行。花博會吸引了約140個花卉企業或提供展品企業參加,展出品種包括紅掌、洋蘭、國蘭、多肉、觀花觀葉盆栽等1000多種、3000多盆。
花博會分為集中展示期、迎春花惠期兩個周期,覆蓋元旦和春節。其中,集中展示期為2022年12月20日-2023年1月3日;迎春花惠期為2023年1月4日—1月27日。
本屆花博會活動主會場分設重點特色花卉展示區、花卉藝術展示區、產業發展交流區、新奇異美展示區、延伸產業展示區、特色花卉展示區等展區,全面展示鮮花(紅掌、蘭花、多肉、茶花)、花藝(插花、壓花)、花茶、花宴、花餅、花瓶、花的化妝品等從化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成果。
活動期間,每天穿插舉辦一場次花藝表演、組合盆栽表演或家庭養花知識講座,不同企業園區也會相應開展不同主題的小型活動。遊客還能將花卉和花卉加工產品帶回家裡,通過動手體驗插花、盆景的別樣樂趣。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增城區
打破傳統單一鮮花年橘售賣限制
時間:1月16日-21日
地點:增城廣場北廣場
此次花市共設置了179個攤位,打破了傳統單一鮮花年橘售賣的限制,增加了美食、非遺手工、兒童游樂、年貨、鄉村振興展示、工業企業展示攤位,另外還會聯動銀行、5G運營商進行更多潮流熱度的展示,在花市期間將舉行文化活動、非遺手工體驗、藝表演、攝影比賽等,以「花」為依託營造濃郁的節日氛圍,以花之名異業聯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凸顯增城花市不止於「花」這一創新理念。
2023年增城區迎春花市的主出入口的門樓以鮮花和卡通兔子為主題,兔子造型利用玻璃鋼雕塑,使得整體觀感更具有現代科技感,更符合時代的潮流。
鮮花、年橘、年貨、對聯等不同攤位用五行五色對不同品類做了很好區分,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體現新、青、精簡環保的設計理念。此外,今年增城區迎春花市還將以創新的活動形式給予攤主更多附加服務,免費製作宣傳推廣素材通過小程序、公眾號等途徑進行宣傳推廣,充分為攤主賦能。

④ 黃楊盆景製作技術

黃楊是大戟目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主要產地為中國河南、浙江、江西和湖北。樹姿優美,為綠籬布景的重要樹種,也是製作盆景的珍貴樹種。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黃楊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楊的栽培技術
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灌木形態樹高一般0.6-1.8 米,喬木的形態一般高度在2~6米。樹干灰白光潔,枝條密生,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全緣,橢圓或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表面亮綠色,背面黃綠色,有短柔毛。花簇生葉腋或枝端,4-5月開放,花黃綠色。沒有花瓣,有香氣。葫果卵圓形。葉薄革質,闊橢圓形或闊卵形,長7-10毫米,寬5-7毫米,葉面無光或光亮,側脈明顯凸出;表面有柔毛,背面無毛,9-10月成熟。葉子是先端園或者是有先端有小刺。

灌木或小喬木,黃楊[1]高1-6米;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面無毛,節間長0. 5-2.5厘米。葉革質,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大多數長1. 5-3. 5厘米,寬0. 8-2厘米,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凹口,不尖銳,黃楊基部圓或急尖或楔形,葉面光亮,中脈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細毛,側脈明顯,葉背中脈平坦或稍凸出,中脈上常密被白色短線狀鍾乳體,全無側脈,葉柄長1-2毫米,上面被毛。花序腋生,頭狀,花密集,花序軸長3-4毫米,被毛,苞片闊卵形. 長2-2. 5毫米,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約10朵,無花梗,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內萼片近圓形,長2. 5-3毫米,無毛,雄蕊連花葯長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狀柄,末端膨大,高2毫米左右(高度約為萼片長度的2/3或和萼片幾等長);雌花:萼片長3毫米,子房較花柱稍長,無毛,花柱粗扁,柱頭倒心形,下延達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長6-8(-10)毫米,宿存花柱長2-3毫米。花期3月,果期5-6月。
黃楊的生長習性
小葉黃楊性喜溫暖、半陰、濕潤氣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屬淺根性樹種,生長慢,壽命長。

小葉黃楊屬於生長緩慢的植物,其耐寒性很弱,在零下10攝氏度,既能凍傷。而且很怕水淹,但是耐旱性很好,生長淺根性,根系密集發達。養護管理簡單方便,壽命漫長,經過不斷的引種,在北京、天津等地也能很好的度過冬季。

中國南方廣大地區,均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北方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移栽在春季芽萌動前進行,成活率最高。先整地施足基肥,小苗移栽可沾泥漿,大苗移栽需帶土球。小葉黃楊栽培容易,但生長緩慢,要經常澆水,施肥,促進生長。盆栽宜用森林土或塘泥,施鈣鎂磷肥,干糞等做基肥,以後每年對葉面噴施氮肥水數次,盆土保持濕潤。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腐熟禽畜糞等做基肥,種後可任其自然生長。

黃楊的繁殖技術
播種扦插

黃楊用扦插繁殖可隨時進行,但以夏季採用當年生長的嫩枝條作插穗成活率高。用砂質土壤作扦插基質,把插穗基部削平,斜插入插床中,以利於透氣、透光。扦完後,插床上要搭棚遮蔭,防止太陽光直曬,經常噴水保持濕潤即可。當年扦插的小苗根系不發達,易受凍害,冬季可用雜草或塑料薄膜覆蓋保護越冬。

種子一般在10月份成熟。小葉黃楊的種子經春化階段而具有隔年發芽之特性,因此種子採集後應用較濕潤的砂埋藏,到翌年春再翻出種子播種於砂質土中。小葉黃楊種子不可曬干存放,曬幹了的種子出苗率低,或長時間不發芽。蒴果秋季成熟,晾乾後3瓣裂,脫出種子。不宜日曬,宜混干沙儲藏至翌年春播。實生苗生長極緩慢,生產中多用扦插育苗。於早春新葉抽出前剪去1--2年生嫩枝,作帶葉插穗,下端浸NAA或IBA溶液後,插入濕沙床內。床面保持稀疏光照,噴霧保持濕潤,約一個月可發根,2個月左右移植入圃地培育。第一年夏秋季需適當遮蔭,第二年以後,可一般管理。生長盛期,每月施氮肥水1--2次,秋後停止施肥。培育2-3年生苗,可用小盆栽植;4-5年生苗,方用於花壇鑲邊或地植。

蟲害防治

黃楊絹野螟是黃楊的主要蟲害,合理用葯:用葯防治仍是控制該蟲的重要應急 措施 。搞好蟲情測報,適時用葯,用葯防治的關鍵期為越冬幼蟲出蟄期和第1代幼蟲低齡階段,可用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等有機磷農葯,還可推廣使用一些低毒、無污染農葯及生物農葯,如阿維菌素、BT乳劑等。噴葯應徹底,對下部葉片也不應漏噴。

保護利用天敵:對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百僵菌以及寄生蠅等自然天敵進行保護利用;或進行人工 飼養 ,在集中發生區域進行釋放,可有效地控制其發生危害。

尺蠖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尺蛾”幼蟲以大葉黃楊葉片為食,身體細長,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休息時,身體能斜向伸直如枝狀。嚴重的時候能造成大葉黃楊光禿等現象,導致黃楊植株死亡。

防治 方法 :

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成蟲期進行燈光誘殺。

期噴施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於產卵期鏟除卵塊。冬季翻根部土壤,殺死越冬蟲蛹。
黃楊的盆景製作
盆景取材

一是採用播種或扦插繁殖,但培育時間長,且很難得到盤根露爪、蒼勁古奇的好素材。

二是挖取老樁。老樁挖取以夏季為好,春秋次之,冬季最差。採挖後的樁坯可用塑料袋包裹根部保濕。栽種時要去除下行的主根,剪去大部葉片,以防失水,確保成活。可先露地養坯,亦可直接上盆,但須培養兩年以上,方可造型製作。

用盆選擇

可選用宜興紫砂盆或淺色釉陶盆。盆的形狀、大小可根據樁體大小、造型形式而定。原則上懸崖式宜用方形或圓形的千筒盆,斜乾式、曲乾式、叢林式等,宜用圓形、橢圓形、長方形的盆。

盆栽用土

小葉黃楊喜肥沃的沙質壤土,盆栽用土以肥沃疏鬆、通氣透水性好的沙壤土為佳,亦可用爐渣40%、腐質土或菜園土40%、河沙20%混合配製。

上盆時間

以春夏之間最好。栽種時應剪去過長、過密的根,可結合造型的需要,對根部進行修正,使根系在盆中自然舒展。栽植的深度不宜過深,覆土透水後,將其置於半陰處,保持盆土濕潤,勤向葉面噴水,30天左右待植株生長後,即可轉入正常養護。

栽種

黃楊較耐寒,可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栽時要修剪過長過密根系,切勿使根窩曲在盆中。剛栽種的黃楊宜放在半陰處。[3]

造型製作

小葉黃楊(圖5)應依據植株的基本樹相,順其自然之勢,進行藝術造型。造型手法可剪、可扎,但攀扎以夏、秋最好,此時枝條較柔韌,易彎曲;修剪宜春季進行。小葉黃楊萌發力雖強,但“無葉則不發”,因此無論是造型還是日常修剪,對不到位的枝幹可採用“逐段留葉,短截逼芽”的方法,使其逐步下行發芽到位,不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黃楊的養護管理
日常養護

小葉黃楊喜濕,需經常澆水。5至8月是黃楊的生長旺盛期,可結合澆水追施幾次稀薄的腐熟餅肥。要隨時注意修剪徒長枝、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餘枝條。要及時摘去小葉黃楊所結的果實,以免消耗養分。換盆時間,一般中小盆可2至3年、大盆5年進行一次,對生長較弱的植株應及時翻盆。結合換盆,剪除部分過長過密的老根,更換新的培養土重新 種植 。

扦插繁殖

播種、扦插繁殖。宜作1m以下的綠籬,植綠籬用3~4年生苗。南方春秋兩季進行整形修剪,偏北地區宜在發芽前或生長完全停止後修剪,移植須帶土球。

⑤ 寶墨園主要建築有何特色

寶墨園內的建築主要有白石牌坊、九龍橋、治本堂、寶墨堂、龍圖館、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和千象迴廊等。此外,園內種植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大葉榕樹和紫薇樹等樹,還栽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建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和蓮池,帶給遊人美的享受。

寶墨園正門的白石牌坊,高大聳立,氣勢恢弘,巧奪天工。高約14米,寬27米,三拱形,全部用4000多塊白色、青色的花崗石砌成,重600多噸,其中橫梁的石頭重37噸,雕刻著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獸等圖案。

白石牌坊正中書「寶墨園」3個大字。兩旁的對聯是:

寶聚紫坭點化三江連一水;

墨揮南國皴成萬綠吐千紅。

白石牌坊背後的橫額為「寶墨生輝」,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珍品。

進入白石牌坊園門內,有座仿照北京金水橋而建的白石拱橋,俗稱「九龍橋」,由一座主橋、兩座副橋組成,全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橫跨在寬6米的鯉魚湧上。

相傳,「九龍橋」3字是從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字體中提取出來的。中間的橋有一塊長7米、寬3米的大青石,雕有9條栩栩如生的龍,刀法流暢,力度堅硬咐灶,寓示著九龍騰飛,如意吉祥。

在九龍橋後面,建有一座名為「吐艷和鳴壁」的青磚懸山式一字影壁,是寶墨園門樓的附屬建築,實意是「隱蔽」,目的是不讓園內的情況直接暴露在外,從而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

吐艷和鳴壁寬22.38米,高5.83米,由30000多塊青磚雕砌而成,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透雕等工藝,達到多層次、立體感強的效果。

正面是含答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圖案,精雕細刻了600多隻形態、種類各異的鳥類,有鳳凰、孔雀、山雞,蚱蜢、蜻蜓等,還有蒼松翠柏、竹子、柳樹、牡丹等100多種花卉植物。全圖以鳳凰為中心,取「百鳥朝鳳」的意思,充滿勃勃生機,象徵著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雕刻,分別有《蘭亭序帖》、《快雪時晴帖》、《行穰帖》、《瞻近帖》和元代書畫家趙孟兆的題跋。雕刻的字體流暢自然,保持了古代大書法家的精髓,筆法灑脫,如一條條垂直懸掛的線條,所以廣東磚雕有「掛線磚雕」的美譽。

治本堂位於影壁正後方向,原來是包公廳,就是包公辦公的地方,為紀念包公而設。包公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提訓齋壁》,其中開頭的兩句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為官正直、清廉是治國的根本。在治本堂前的院子里,有一座紫檀木雕,正面雕有迎客松、仙鶴,表示人壽年豐,背面雕有我國著名教育家、儒教創始人孔子著名的《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治本堂廳內中央,懸掛著一副《荷花》圖,象徵包拯清廉聖潔、出污泥而不染的氣節,也寓意著人們對包公清廉的敬仰。其左右對聯是:

治績越千年有德於民留後世;

本源同一脈其清如水仰先賢。

此聯表達了後世對包公為民請命的崇敬之情。堂內左側還有用西漢古墓出土的、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木料製作而成的「寶墨園」木匾名匾。木質紋理細密、光潔鑒人,書法圓潤流暢。

在治本堂內右側有收藏家捐贈的清代乾隆年間製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畫筒,造型精美,刻工精細,不愧為文房瑰寶。

在治本堂後的寶墨堂內,有一塊寫有「寶墨園」園名的花崗岩石匾,為寶墨園珍品。寶墨堂是為了紀念包公而建的懸山頂衡老扮磚木結構建築,是包公的書房兼卧室。三面環水,正對著鑒清橋,鑒清橋是磚木石結構,臨寶墨湖而建,形狀類似風雨橋。

寶墨堂的正中懸掛著包公的畫像,他身穿大紅官服,一身正氣,大義凜然,臉色並不是傳說中的黑色。傳說中的黑臉包公形象,只是人們用黑色來表達他嚴肅、正直和鐵面無私而已。包公畫像兩旁的對聯是:

汗青昭正氣;

寶墨仰遺風。

此聯是寶墨堂的點睛之作。畫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圖案,金色的通花木雕掛落,顯得莊重典雅。

在寶墨堂內的正中,擺設著一隻長2.36米,寬1.6米,重1噸多,刻有108隻壽鶴,取名「百壽圖」的巨型端硯。兩側陳列著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如意古墨」以及紫檀木雕畫筒,造詣工精,格調高雅。

在寶墨堂前的湖面上,有石雕龜蛇、仙鶴,湖上遍植荷花、睡蓮等。堂前的水榭有兩棵百多年樹齡的老榆樹盆景,蒼勁挺拔,就像兩位替包公執法的大將軍,俗稱「樹將軍「,在捍衛著社稷的正義。

在樹將軍旁邊,設有一對大金魚缸,分別繪有百朵菊花和百朵牡丹,爭相吐艷、雍容華貴,為寶墨堂增色添彩。

此外,在寶墨堂屋脊上有8組精美的陶塑裝飾,是陶瓷大師根據包公的故事創作的,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其中尤以「寶硯投江」一組故事最為著名。

⑥ 無錫有哪些好玩的

太湖
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黿頭渚是無錫境內太湖西北岸的一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
翹首而得名。黿渚風光,山清水秀,勝景天然,為太湖風景精粹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著
名詩人郭沫若詩贊:「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黿頭渚
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1918年,現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
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遊
度假休養勝地。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原稱三山島,俗稱烏龜山,是黿頭渚景區內一組湖中小島,總面積12公頃。該島如神龜
靜伏水面,綽約多姿,恍如「蓬萊仙島」。島上玉宇瓊樓,石窟靈洞,林木蒼翠,獼猴戲耍,中國傳統
文化內涵豐富多采,處處美化美奐,不啻一清曠疏朗,超凡脫俗的仙境勝地。逍遙遊仙島,定會給您留
下「疑在畫中,猶在鏡里」的難忘記憶。

蠡園
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消滅了吳國,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五里湖。後人據此軼
事,就把五里湖改稱為「蠡湖」。 園內佔地面123畝,園內有假山聳翠、南堤春曉、長廊攬勝、層波疊
影四個景區。

梅園
梅園為著名民族工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以「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此園遙臨太湖煙波,
背倚龍山翠屏,倚山建園,以梅飾山,近山遠水,虛實相映,構成一幅天然圖畫。早春季節,梅花
開,這里一片「香雪海」,香氣馥郁,沁人心肺。

黿頭渚
黿渚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粹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代大詩
人郭沫若所作「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 頭」的詩句贊譽,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景區內現已
建成充山隱秀、鹿頂迎暉、湖山真意、江南蘭苑、黿渚春濤、萬浪卷雪、十里芳徑、太湖仙島及廣福凈
土等精華景點。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包括錫、惠二山,映山湖將兩山相聯結,這里惠山逶迤,此外園林中錫山明媚,樹木茂
密,風景幽美。 園中有歷史悠久的天下第二泉、惠山寺、春申澗、龍光塔、雲起樓、寄暢園等。

龍頭渚
龍頭渚位於無錫馬山西南端,是太湖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從龍舌、龍頭、龍耳、龍頸到龍背,
全長2500米。這里山不高而層巒疊嶂,水不深而煙波盪,山清水秀,是一幅天然的江南山水畫。山上四
時佳果不斷,水中常年湖鮮不絕。人游其上,四周水抱山環,松柏疊翠,氣勢壯闊;處處曲徑幽深,柳
暗花明,風景優美。明朝隱士錢西青曾築茅舍隱居於此,躬身自耕,故又名西青咀。

吟苑
吟苑系錫惠公園的「園外園」,東臨大運河,佔地2.66公頃,建成於1985年10月,是觀賞起源於中
國的盆景藝術及花卉的專類園,又是常年開放的有特色的夜公園。盆景區名「壺中天」,包括序館、盆
景院、歷歷亭等。主展室名逸館、薈峰館,分別展出樹樁盆景、水石盆景。共卉區按山水園格局布置,
以人工湖為構圖中心,北岸以曲廊串聯門洞,南部為花木茂盛的假山,並通過假山的過渡,將錫山、惠
山「借景」入園。登上公園「好人入座樓」,惠山九峰及錫山塔影盡收眼底,有九龍嬉珠氣象。吟到夕
陽山外山,世間總被余情繞。

黃埠墩
古運河沿河風光帶游覽從被無錫人譽為「天關」的黃埠墩開始,今處於運河中流,是一四面環水面
積僅220平方米的彈丸小島,因歷史上有「二相二帝一青天」到此歇腳而聞名遐邇。墩上有康熙、海
瑞、文天祥題詞匾額、碑刻。

南禪寺
古運河游覽最熱鬧的岸邊之景為南禪寺。南禪寺始建於梁武帝太清年間,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
一。北寧雍熙年間,寺內建塔,後由徽宗趙佶在崇寧三年賜名「妙光塔」。倚寺而建的「南禪寺」市
場,已形成長達300米的「風味飲食一條街」,又開辦了花鳥魚蟲、郵票錢幣、古玩玉器和書畫收藏品
等市場,有攤位近500個,經營品種上萬。遊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是特有市井風味的「好吃好白
相」的理想去處。

東林書院
為500年前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嫡傳弟子楊時創立,作長期講學之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東
林黨事件的策源地。書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築,內有顧憲成所撰名聯:「風
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清名橋
清名橋是無錫市區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橋梁為同治八年(1869)重
建,系單孔石孔橋,長43.3米,中寬5.5米,橋高7.4米,橋孔跨度13.1米。全橋用花崗岩構築,橋欄及
望柱不尚雕飾,而以橋形的宏大穩固、渾厚端方取勝,當得起古樸二字。

吼山公園
吼山公園是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公助民辦鄉村公園,位於錫東第一山吼山,為錫山市城
區總體規劃工程之一,總面積120公頃,總投資400餘萬元。

泰伯祠廟
泰伯殿,連同玉皇殿、關帝殿是一組古典建築群體。東院有三讓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吳社廟
(讓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大樹堂、寶珠精舍、隔凡樓等建築。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位於錫山市鴻聲鎮的鴻山南麓,距梅村泰伯廟3公里。屬江蘇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太湖風景區景點之一。

吳文化公園
吳文化公園(無錫民俗村)坐落在錫山市堰橋鎮西高山,是全國第一家由農民捐資興建,以吳地文
化為內涵,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園林。 現已經開放了稻豐迂、水鮮村、桑蠶巷、
桃花村舊點、堰里農舍、吳地船橋史館等6個館區。

唐城
唐城,是中央電視台無錫太湖影視城中的一組仿唐建築群,佔地十五公頃,總建築面積達三萬平方
米。城內沉香閣、唐宮、驪山畫閣、唐 街、御花園、仙人承露、杜甫詩堂、楊貴妃出遊圖等近百個景
點金壁輝 煌,色彩瑰麗;一條長110米的「唐街」店鋪林立,旗幌招展;整座城池再現了盛唐時期的皇
城風貌和風俗民情。 內有「唐宮」、「唐街」、「御花園」、「沉香亭」、「華清池」等五大景區近
百個景點。

三國城
「三國城」,中央電視台為拍攝「三國演義」命名興建,1994 年8月20日作為無錫太湖影視城影視
旅遊新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三國城」位於無錫市西南郊,西靠青龍山,北臨太湖,與著名旅遊勝地
黿頭渚、三山隔湖相望,佔地三十五公頃,是一座以影視製作為主、兼顧旅遊功能的雙棲城。 三國城
內建造了具有濃郁漢代風格的「吳王宮」、「甘露寺」、「曹營水旱寨」、「吳營」、「七星壇」、
「跑馬場」、「點將台」等幾十處大型景點。

水滸城
「水滸城」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規劃的仿宋建築 、埸景集群,是無
錫太湖影視城繼唐城、歐洲城、三國城之後,向「東方好來塢」目標邁進的又一重大舉措。

歐洲城
歐洲城以其宏偉的氣勢,逼真的造型,把那遙遠的歐洲文明如此真切地矗立在我們眼前,置身其
間,恍若夢中,這真是,「人間滄桑風雲際會,五洲四海盡現眼底。」

月亮灣度假中心
月亮灣度假中心位於馬山冠嶂峰南端金雞 嶺下,與靈山大佛處於同一中軸線上,遙相呼 應。獵神
宮、野營燒烤、太湖垂釣、水上樂園、 湖上廣寒宮、槍戰世界將為您提供豐富的旅遊、 度假、娛樂、
消閑的場所。

太湖國際垂釣中心
太湖國際垂釣中心成功地舉辦了4屆國際釣魚節。各國釣魚愛好者雲集太湖之濱,切磋釣藝,增進
了相互的友誼。這里是釣魚愛好者的嚮往之地。中心的啤酒花園飯店又可解決垂釣愛好者的食宿之虞。

綠波灣度假村
綠波灣度假村位於馬山主峰冠嶂峰東側, 背山面湖,優雅清靜, 是一塊享受陽光藍天、濤聲、清
風的好去處。

靈山大佛
靈山勝境位於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內馬跡山秦履峰東南側的小靈山地區。唐貞觀年間,玄奘法師自
天竺取經 歸來,見此山形酷似西天靈鷲峰,故呼之曰小靈山。靈山勝境是以靈山大佛景區為中心建成
的佛、寺、城、塔、墅五位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無錫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距舉世聞名的靈山大佛才五分鍾車程。俱樂部北依山巒,南臨太
湖,依山伴水,佛光普照,風光這邊獨好。球場由國內頗負盛名的蘭星高爾夫工程有限公司設計並建
造。18洞、72標准桿,球道總長為7331碼,極具挑戰性。前半場以水為主,擊球跨水達8處,趣味躍然
水邊;後半場以山為主,百米山巔擊球,英氣逼人,雄風可嘉。球道取GrayPlale風格,立體造型果
嶺、沙馳、動線流暢。配之以先進排水系統及四季常綠進口草種,無論預計還是冬夏,品質這邊獨優。
位於半山的會所為古希臘建築風格,典雅、莊重。球道、山景、水色一覽無余。會所功能一應俱全,鄉
村裝飾,更顯貴族風度。無錫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以華東地區罕見的、湖濱與山地相融的18洞標准球
場傲視群雄,球場依山伴水,氣勢磅礴。信步湖畔,居高長引擊,之中樂趣,回味無窮。 無錫太湖國
際高爾夫俱樂部所在地馬山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一級空氣、二極水質,「有凈空、凈水、凈土」之
稱,為理想的運動休閑度假之地。

無錫太湖賽馬場
賽馬場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梅梁西路,環境優美,地域遼闊,發展空間大,區內外交通十
分便捷。馬術運動是一項獨具魅力而長盛不衰體育娛樂活動,也是奧運項目中唯一的人與動物合作的體
育項目,也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和接受,尤其是許多社會名流正把騎馬、擁有馬作為尊貴和實力的象
征,其休體能、事業、地位也在馬文化中得到發展提高。目前,賽馬場已建成了可供比賽、訓練,休閑
騎乘於一體的長900米,寬40米的沙地跑道,既可進行正式比賽,又可練習馬術及旅遊騎乘;通往太湖
之邊的5公里馬道,既讓遊人任意馳騁,又使人領略民族,又使人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得到享受。賽馬
場又著眼於與國際接軌,規劃設計了長1800米,由草地、沙地跑道和救護道等構成的國際化標准賽馬場
以及其它相應的先進設施,屆時的賽馬場堪稱國際一流。馬山賽馬場,是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區的新景
點,也是集賽馬、社交、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新興休閑中心。

陽山
古稱「安陽山」。因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於無錫為安陽候,率葬此山而得名。距江南旅遊名城無錫
市15公里,新長鐵路、錫宜高速公路橫穿境內。位於境內的四座山丘雄偉壯觀,林壑優美。陽山以萬畝
桃花、億年古火山、千年古剎著稱於世。置身山間,風景鄉情交融,古意今韻並美,山歌漁聲同酣,實
堪「江南一絕」之譽。陽山現為太湖旅遊風景線的重要景區,兼有火山跡地游、名勝古跡游、民俗風情
游、生態農業游等多種旅遊項目。陽山生態桃源景區被列入「無錫旅遊發展三年行動綱要」,將以更加
完善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風光,迎接來自海內外的遊客。

統一嘉園旅遊
統一嘉園,臨太湖而築,依山勢而建,是一座以江南園林和太湖山水風光相互交融的特色文化園
林。整個園林的主題是「統一」二字,以萬頃太湖水之脈溫情和寬闊胸懷,來表達兩岸人民渴望「大海
無波,兩岸和平統一」的愛國情懷,推動和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為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作
出貢獻。統一嘉園風光幽雅旖旎,包融太湖山水絕色,花木扶疏蔥郁碧翠,亭台樓閣水廊縈繞,綠水青
山中橋垂虹,曲通徑幽畫中有畫。有詩曰:「樓台影壓浮雲月,蓬萊此境應相類;秀山碧玉一峰立,波
接萬頃盼統一。」

錢鍾書故居
位於無錫市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鍾書祖父錢福炯籌建於1923年,錢鍾書叔父錢孫卿續建於1926
年,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復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號,該戶建築面積504平方米,主體建築為
平房二進,每進面闊七間;中有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側廂一間;東有備弄,弄底另有廚房,餐室,柴屋
數間,後有花園。續建的房屋就在花園內的西北角,有二層樓房四間,附屬平房數間,其中東首一間樓
房稱「還續書樓」,樓後有平房一間,獨成小院,稱「梅花書屋」,其磚雕門額完好。續建部分後來另
辟一門進出,即今新街巷32號。整個新街巷30號屬傳統的江南庭院式民居,但與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
是,前後二進平面布局並不是呈傳統矩形,而是呈平面四邊形,兩個對角分別是84和96度,加之梁架,
包括櫞柎等均隨此角度構成,形成一種極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其中一進和二進的橫向為正南偏東15度,
所有的橫向結構均按此朝向築之,而鋪地的方磚,山牆等縱向則是按偏東9度,從而形成—個約6度的夾
角,給人以一種既神秘又耐人尋味的感覺,這種特殊的做法實屬罕見。建造者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和寓
意,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步研究。2001年,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錢鍾書故居,並設立錢鍾書
紀念館,在文化主管部門的積極籌劃下,故居的修復工作於2002年5月故居修復根據修舊如舊,恢復原
貌的原則,採取棄新、復舊、補缺等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原貌信息。既做到新舊格調的吻合,又體
味到新舊設施的交融,重觀了故居當年的居住環境和面貌。錢鍾書紀念館由著名學者,美籍華人、江澤
民同志的老師顧毓琇先生題寫館名,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創作設計並製作錢鍾書先生的半身銅像。故
居以資料翔實、編排有序、文氣濃郁、內涵豐富的特色。錢鍾書紀念館的形式設計和陳列展示猶如一部
書,一部真實反映錢鍾書先生人生軌跡的書,一部耐讀易懂的書,一部耐人尋味的書, —部催人奮進
的書。展覽由敏而好學 人中之龍、辛勤耕耘 文學大師、學究天人 文化昆侖、飲譽全球 光照後人、錢
繩武堂 精英輩出五部分組成。此外,依據錢孫卿《錢繩武堂記》,恢復「繩武堂」和「錢鍾書卧室」
兩個原貌。錢鍾書故居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無錫市博物館負責管理

阿炳故居
在無錫舊城區的中心,今圖書館路30號,保護范圍包括今圖書館路24號至30號以及42號至50號。
阿炳(1893-1950) 無錫人,從小隨父親華清和在無錫著名道館洞虛宮中的雷尊殿當道士,法名華
彥鈞。因中年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間音樂家,他一生正直、愛國,不畏權
勢,酷愛民族器樂,精通江南絲竹,在演奏技巧和樂曲創作方面都有根深的造詣所作樂曲甚多,因搶救
較晚,僅錄下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獨奏曲《龍船》、《昭君出
塞》、《大浪淘沙》等六首。其中《二泉映月》最為著名,己成為世界名曲。
阿炳故居,即為原雷尊殿道館,他不僅出生於此、逝世於此,而且其傳世名曲也大都創作於此。晚
年,他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內
有小閣樓現仍保持著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著原狀。1994年1月24日,由無錫市人民政
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蘅芳故居
在錫山市盪口鎮花沿街北側,保存著一座晚清式建築,這就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數學家、科技家、教
育家華蘅芳的故居。現為錫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金匱縣(今錫山市)盪口人。故居原來規模較大,現存行素軒兩
間和後面四合院十二間。1996年,錫山市政府和盪口鎮政府撥款開始修復華蘅芳故居,1998年11月修復
峻工。正廳內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華蘅芳漢白玉半身塑像,廳內展示華蘅芳的家史、科技成就、交往
以及學者研究等資料和珍貴歷史照片,包括著作和中國最早蒸汽機模型圖,反映華蘅芳一生淡泊名利,
致力於「科教興國」的偉大事業及其光輝業績

南禪寺文化商城
與長城齊名的京杭大運河似乎對無錫情有獨鍾,流到這里拐了一個彎便穿城而過。綿長的楚吳文化
就這樣在一座座相繼而建的石拱橋下,在鱗次櫛比的臨水民居的抱持中悠悠流淌至今。千百年文明的滋
養造就了南禪寺文化城今日的輝煌。
南禪寺文化商城是依託古運河及河畔南禪寺、妙光塔三大景觀精心規劃建造的超大型文化市場,是
鬧市中心一座文化旅遊城。這里,密布著江南名都無錫的歷史文脈,其典軼掌故隨處可見。這里,呈現
著粉牆黛瓦舟楫往來的民俗經緯,看前街後河古風依然。這是一座集會展文化、收藏文化、園林文化、
佛教文化、旅遊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城。
目前,南禪寺文化商城按照如下8大功能拓展市場:
(1)古玩字畫片區(2)風味小吃片區(3)花鳥魚蟲片區(4)旅遊工藝品片區(5)特色小商品片區
(6)錢幣集郵片區(7)書刊音像片區(8)休閑娛樂片區
將以「名、特、專」,「吃、玩、購」為主,充分發揮假日消費優勢、文化優勢、區位優勢、規模
優勢、經營特色優勢,面向特色消費、面向大眾消費、面向夜市消費,成為無錫市文化的窗口、美食的
世界、購物的廣場、娛樂的天地。
南禪寺文化商城中心的標志性建築是始建於南朝549年的江南名剎—南禪寺。初名護國寺,唐咸享
年間改名靈山寺,至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1年)稱為南禪寺。
妙光塔位於南禪寺內,建於北宋(1104年),由宋徽宗賜名「妙光」。塔為七級八面樓閣式內木外
磚結構。
古運河依傍著南禪寺流淌,形成「江南最勝叢林」(明代對南禪寺的贊譽)寺、塔、河珠聯的特有
風姿。京杭大運河在其1794公里的全程上,唯獨到無錫穿城而過,因此古運河無錫段堪稱就杭大運河的
「瑰寶」,而自南禪寺起到清名橋僅長1.5公里的「水弄堂」,保存吳越古風最為完整,又是這一「瑰
寶」中的「明珠」。
南禪寺文化商城的開發建設使南禪寺、妙光塔和古運河三大勝跡重新煥發生機,而煥發生機的寺、
塔、河又給這座庄園式的文化商城賦予了豐厚綿長的歷史底蘊,顯現出無窮的文化魅力。

鵝鼻嘴公園
鵝鼻嘴公園因位於江陰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距市區僅2公里,逶拖臨江,山勢蜿蜓多姿,形如
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鵝鼻嘴 公園佔地350畝,以山林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有鵝州攬勝、江尾
海頭、濱江曉步、澄江古渡、寒江獨鉤、看雲聽潮、獨攬江橋、鵝鼻積雪、章侯亭等十八景。登上鵝山
主峰,極目千里,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橋9江陰長江大橋)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大江兩岸,一馬平
川,江天一色,若隨觀光游輪劈波斬浪,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鎖銅」的黃山全景,則少可見碧色
巨鑰橫陳於江海門戶之上。

華西村
華西建村初,是偏處一隅,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村落。六、七十年代,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改變
生產面貌,奪得糧食連年高產,吸引著市內外、省內外眾多的參觀者。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它堅持
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園風光吸引了來自五大洲的朋友, 已有109個國家和地區
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

江陰立體旅遊
從今年5月起,隨著鵝鼻嘴公園觀光塔的建成和「長江之星」豪華游輪的開放,江陰長江大橋風景
旅遊區已形成空中、江里、岸上立體旅遊的新格局。

江陰文廟
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祠廟,舊時儒 學教官衙署所在地。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廟記》碑載,宋初在江陰觀風門外就建有文廟,供學子肄業其中。

適園風韻
若說江陰古城是揚子江畔一朵清麗的芙蓉,那麼座落在南街33號的適園,便是芙蓉花蕊中的沁香一
瓣,淡淡地、水墨畫般地透露著清雅的韻味,引你盡情地感懷和游賞。

北宋興國寺塔
江陰興國寺塔,座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 興
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
朴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是江陰古城的歷史見證和特有標志。

宜興--洞之旅
宜興多溶洞,現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個,故稱「洞天世界」。這些溶洞集「古、大、奇、
美」於一體,千姿百態、神奇古怪、已開放的善卷洞、張公洞、靈古洞等景點各具特色,構成自然典雅
的童話世界,被譽為「海內奇觀」,「萬古靈跡」。遊客瀏覽其中,無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宜興--竹之旅
宜興是我國重要的毛竹產區之一,有竹林18萬畝,來到山區竹鄉,但見竹海茫茫,無邊無際,那重
重疊疊的翠綠依山就坡,形成一層層鋪景疊翠的波浪,春風徐來。自然成畫,夏日當空,綠影鋪地,秋
雨飄灑,冬雪初萁。濃裝淡抹,分外俏麗。

宜興--茶之旅
宜興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古茶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在宜興山區,百里茶區
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人稱「茶的綠洲」,天之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感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
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熱點內容
盆栽花藤 發布:2025-02-13 11:58:35 瀏覽:899
鮮花速遞哪個好 發布:2025-02-13 11:54:47 瀏覽:555
七夕禮物紙 發布:2025-02-13 11:49:25 瀏覽:640
情人節1680紅包意思是 發布:2025-02-13 11:49:19 瀏覽:137
丁香芽尖茶 發布:2025-02-13 11:37:35 瀏覽:934
五一去哈爾濱看鬱金香 發布:2025-02-13 11:27:34 瀏覽:66
玫瑰黑糖批發 發布:2025-02-13 11:27:26 瀏覽:886
手工綠植牆 發布:2025-02-13 11:26:48 瀏覽:585
陽光玫瑰葡萄的管理 發布:2025-02-13 11:18:48 瀏覽:935
武漢江漢區鮮花 發布:2025-02-13 11:17:19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