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小園盆景

小園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6-06 13:03:50

櫻花盆栽怎麼種植

選擇透氣優良的復土壤養制,此外排水性能強的土更有利於它的生長。一般可以用含有腐葉土和園林土等混合土來養殖。

怕澇,可以適量澆水,但是水量不能過多,不然就會有積水影響它正常生長。通常可以維持土壤偏干,不要過於潮濕,否則會造成植株的根部不能正常吸收水分。

喜肥,可以每隔一個星期給它施加一次肥水,注意濃度不要太高。前期開花主要施加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後期可以適當添加含有磷元素的肥料。注意每年追肥一次幫助它來年更好的生長,促發更多的花蕾幫助它更好的開花。

(1)小園盆景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櫻花櫻花為溫帶、亞熱帶樹種,性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對 土壤的要求不嚴,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但不耐鹽鹼土。

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因此不宜種植有台風的沿海地帶。

及時剪除多餘的殘花、殘葉和枯枝等,避免消耗掉過多的養分,從而使整個植株可以促發新芽,生長的更加茂盛。另外注意傷口的消毒和養護,幫助它更快的恢復生長。

㈡ 盆景店名字大全

葉瑤盆栽店,富民盆栽店,大潤發盆栽店,裕派盆栽店,澳樂盆栽店,伍豪盆栽專店,利邦盆栽屬店,雅景軒盆栽店,狄福盆栽店,同盛盆栽店,富步盆栽店,星兔盆栽店,晶固盆栽店,木匠盆栽店,方海盆栽店,軒軒盆栽店,環宇盆栽店,新奧創盆栽店,麥視盆栽店。

(2)小園盆景擴展閱讀:

盆景店起名技巧

盆景取名技巧一:象形取名。根據盆景樹樁的天然形狀,巧加潤色地取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這種取名的前提依據是樹樁的天然形狀。比如下面這棵金彈子下山樁,外形像極了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盆友依據此形狀,在上盆之前就取名為「天鵝展翅」。

盆景取名技巧二:巧借作者的主題和意境。盆景想表達作者的什麼感情、或者是要表達一個什麼主題;

就可依據作者的意境來取名了。如要表達兄弟情深的可取名為「同根生」、想表達老有所為的可取名為「枯木逢春」、希望壽比南山的可取名為「松鶴延年」……下面這棵黃楊取名為「蛟龍入海」,表達了作者雄心壯志的慷慨激情。

㈢ 盆景店起什麼名字好

那得考慮你的盆景是哪種風格,是偏山水還是重樹木,還要考慮你所在城市的歷史地理文化,以及你的盆景中最出色的或有代表性的那種盆景的名字。你的店是店鋪還是小園?甚至還有店主的名字因素,這也得考慮吧。這些方面結合起來才能直奔要義。

《吳正仲遺二物詠之其二疊石》: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蒼蒼古崖色,疊疊老苔痕。欲象巨鰲頂,俯當科斗盆。唯愁作險說,平地起昆侖。

叫「十湖」、「千木」、「疊影」、『『昆侖樹」如何?

㈣ 拙政園的植物配置

1、拙政園日常種植的植物:

紅梅、綠梅、臘梅、南天竹、火棘 、枇杷、梔子花、松、竹、荷花、杉樹、牡丹、芍葯、江浙山茶、月季等喬木、灌木,以及以松、杉、柏為主體,配有冬紅果、山楂、木瓜、杜鵑、榔榆、雀梅等品種的蘇派盆景。

2、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與植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如:枇杷園、遠香堂、玉蘭堂、海棠春塢、留聽閣、聽雨軒等,都是以植物作為景觀主題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為主題,有的則是借植物素材間接地抒發某種意境或情趣。

3、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對稱的自然式布局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間接從傳統的山水畫中得到啟示,植物的姿態和線條以蒼勁與柔和相配合為多。

(4)小園盆景擴展閱讀:

拙政園建築概述:

1、拙政園全園佔地78畝(約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2、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台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㈤ 中國的古典園林的蘇州四大園林是指

蘇州四大園林---滄浪復亭、獅子林制、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㈥ 我國古代蘇州四大園林是什麼

蘇州的四大名園為:建於宋代的滄浪亭、建於元代的獅子林,建於明代的拙政園,建於清代的留園

1.網師園
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址,稱「漁隱」,後廢。清乾隆時重建,借「魚隱」的含意,改稱網師園。此園以布局緊湊,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是蘇州中型園林的代表。

園在住宅的西側,中部鑿大池,面積約半畝,池岸西北、東南兩隅,各有水灣一處,曲折深奧,有淵源不盡之感。沿池布置石磯、假山、花木和亭榭,黃石假山「雲崗」體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體。由於池岸低矮,臨池建築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顯得開闊。池南主廳小山叢桂軒位於峰石木樨間,有廊左通住宅的轎廳,右達西側的亭榭。濯纓水閣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軒隔水相望,東側的射鴨廊和西側的月到風來亭遙遙相對。這些建築形體各殊,裝修精麗,其倒影又與天光浮雲交映於碧波之中,增添了園中秀麗景色。池北岸上植白皮老松,虯枝遒勁,樹干斑斕蒼古。再北為看松讀畫軒、集虛齋、五峰書屋和殿春移等建築,都是舊日園主讀書作畫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2.獅子林
元末至正年間(1341-1367)天如禪師建,初名獅林寺,後改菩提正宗寺;因寺北園內竹林下多怪石,形似獅子,所以也稱獅子林。清末為貝氏祠堂的花園。主要建築集中於東、北兩面,西、南兩面則綴以走廊。水面匯集於中央,著名的石假山則位於池東南。

目前入口可達園內主廳燕譽堂,此堂和後面的小方廳,原是園主宴客之處,採用留園鴛鴦廳的形式。前院施「花街鋪地」,南端設湖石花台,環境幽雅寧靜。自小方廳北上折西,至指柏軒,為園內另一主要建築,高二層,形體較大。越廳南小池上石拱橋,即達石假山。石假山全由湖石砌成,面積不足2畝,奇峰林立,其中洞壑宛轉,石徑迂迴,上下周旋,如入迷宮。

園西土山砌溪澗三疊,上有飛瀑亭,可觀賞人工瀑布,水自水池經山石流入深澗,雖流量不大,為時短暫,仍不失為園林理水中具有特色的手法。

池北以曲橋和湖心亭劃分水面,西北隅有石舫一艘,外觀非中國傳統式樣,與周圍景物頗不協調。池北岸依次排列荷花廳、真趣亭和暗香疏影樓,都是園中主要觀景之處,本身造型亦頗有特點。東南構復廊,通立雪堂和小院。

3.留園
原為明嘉靖時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清嘉慶時劉恕改建,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當時有造型優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稱。經清太平天國之役,蘇州諸園多毀於兵燹,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易主,改名留園。現在的留園大致分為四區:中區(舊寒碧山莊)、東區、北區、西區。

留園入口在留園路北側,沿曲狹走廊和天井北行至綠蔭軒,透過漏窗隱約可見中區園景。中區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橋和小蓬萊島劃為東西兩部分。池西北岸疊黃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時臣之手。建築依牆作周邊式布置,主要建築為東南兩面的清風池館至涵碧山房一帶。主廳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臨池,南辟庭院。此廳與鄰近的明瑟樓、綠蔭軒,高下錯落,形成虛實對比。池東的曲溪樓高二層,下層辟空窗和洞門,打破了厚牆的沉重感。再向北,經西樓,即至東側的五峰仙館,此館為楠木結構,內部裝修陳設華麗,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廳堂。廳南、北各有一院,南院中立有石峰五座,廳因以為名。廳東有數進小院,軒低廓曲,形體各異。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中部為鴛鴦廳——林泉耆碩之館,柱樑裝修精緻。北面為浣雲沼水池,後面有三座石峰。冠雲峰居中,高5.6米,為蘇州諸園現存湖石之冠,相傳為宋花石綱舊物。兩旁的瑞雲、岫雲二峰,也很勁秀。峰北有冠雲樓,高二層,登樓可觀園外景色。

北區建築全毀,現植有竹、李,並辟有盆景園。

西區 有南北向的土阜,為全園最高處。上有小亭兩座,可遙望虎丘、天平、上方諸山。土阜上植青楓、銀杏,秋季滿山紅黃相映。

4.拙政園

明正德八年(1513)前後,王獻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園,用晉代潘岳《閑居賦》中「拙者之為政」句意為園名。現園大體為清末規模,經修復擴建,分為東區(原「歸田園居」)、中區(原「拙政園」)、西區(原「補園」)三部分。

東區,現有景物大多為新建。園的入口設在南端,經門廊、前院,過蘭雪堂,即進入園內。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坪西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峰,臨水建有水榭、曲橋。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楓楊成林,林西為秫香館(茶室)。再西有一道依牆的復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門數處與中區相通。

中區,全園精華所在,其中水面佔1/3。水面有分有聚,臨水建有形體各不相同,位置參差錯落的樓台亭榭多處。主廳遠香堂為原園主宴飲賓客之所,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廳北有臨池平台,隔水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南側為小潭、曲橋和黃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滄浪廊橋和水院;東經圓洞門入枇杷園,園中以軒廊小院數區自成天地,外繞波形雲牆和復廊,內植枇杷、海棠、芭蕉、木樨、竹等花木,建築處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緻精巧。中區北部池中列土石島山二座。石岸間雜植蘆葦、菖蒲,與丘崗上的叢莽藤蔓相呼應,富有山林野趣。山巔各建小亭,周旁遍植竹木,夏日鳥鳴蟬噪,為消暑勝地。西北有見山樓,四面環水,有橋廊可通,傳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籌劃軍機之處。登樓可遠眺虎丘,借景於園外。水南置旱船,前懸文徵明題「香洲」匾額,登後樓亦可高瞻遠望,水東有梧竹幽居亭。池水曲折流向西南,構成水院「小滄浪」,這里廊橋亭榭,跨水翔波,營造精麗。倚闌北望,檐宇交參,枝葉掩映,曲邃深遠,層次豐富。附近有玉蘭堂,小院種植玉蘭、天竺,環境幽雅。由此循西廊北上,至半亭「別有洞天」,穿洞門至西區。

西區,有曲折水面和中區大池相接。建築以南側的鴛鴦廳為最大,方形平面帶四耳室,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南部稱「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名「三十六鴛鴦館」,夏日用以觀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則可欣賞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與誰同坐軒」,造型小巧玲瓏。北山建有八角二層的浮翠閣,亦為園中的制高點。東北為倒影樓,同東南隅的宜兩亭互為對景。

㈦ 蘇州園林有哪些呀快點

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 園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換頻繁,乾隆初,中部復園歸太守蔣棨所有。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駐蘇州,拙政園為忠王府,相傳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見山樓為其治事之所。光緒三年(1877)西部歸富商張履謙,名"補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進行搶修,一代名園得到了保護,並於1952年正式對外開放中、西部部分,1960年東部整修完畢,東、西、中三部分完整開放,1961年3月4日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佔地面積52000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東部明快開朗,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主要景點有:蘭雪堂、綴雲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館等。中部為拙政園精華所在,池水面積佔1/3,以水為主,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主要景點有: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西部主體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卅六鴛鴦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裝飾華麗精美。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倒影樓、與誰同坐軒、水廊等。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AAAA

開放時間 8:15-16:15
抵達方式 游1、游2、游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附近景點 出拙政園後,向西走100米,可到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沿園林路步行百米左右可到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
聯系方法 電話 67539869 傳真 67527181
地址 東北街178號 信箱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zhuozhengyuan.com.cn

世界文化遺產-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元代流傳至今的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回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迷西東。同游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據史載,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後,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仿建了兩座獅子林。可風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蘇州園林甲江南,獅子林假山迷宮甲園林。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前來尋蹤、探幽、覓"真趣",解開當年和尚造假山迷宮之謎。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公交遊1、游2、游5線、2、4、5路
聯系方法 電話 67278316 傳真 67272428
地址 園林路23號 信箱
網址 www.szszl.com

世界文化遺產-網師園
網師園,地處蘇州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被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致",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網師園的造園歷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此建萬卷堂,名其花圃為漁隱,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在萬卷堂故址,營造別業,為奉母養親之所,始名網師園,內有十二景。乾隆末,園為瞿遠春購得,增建亭宇,疊石種樹,由於瞿遠春的巧為運思,使網師園"地只數畝,而有紆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雲水相忘之樂。"至今網師園尚總體保持著瞿氏當年造園的結構與風格。同治年間,園歸李鴻裔,因與宋代名園滄浪亭相近,李氏自稱"蘇鄰",更園名為"蘇鄰小築"。1917年,張作霖購此園,改名為"逸園"。1940年,園為文物鑒賞家何亞農買下,並對此進行全面整修,悉從舊規,並復網師舊名。1950年何氏後人將園獻給人民政府。1958年,網師園再經整修後對遊人開放。 網師園是古代蘇州世家宅園相連布局的典型,東宅西園,有序結合。即以池水為中心,由東部住宅區、南部宴樂區、中部環池區、西部內園殿春簃和北部書房區等五部分組成。全園布局外形整齊均衡,內部又因景劃區,境界各異。園中部山水景物區,突出以水為中心的主題。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橋,低矮貼水,東南引靜橋微微拱露。環池一周疊築黃石假山高下參差,曲折多變,使池面有水廣波延和源頭不盡之意。園內建築以造型秀麗,精緻小巧見長,尤其是池周的亭閣,有小、低、透的特點,內部傢具裝飾也精美多致。 網師園意謂"漁父釣叟之園",園內的山水布置和景點題名蘊含著濃郁的隱逸氣息。全園面積僅8畝多,做到了感覺寬綽而不顯局促,主題突出,布局緊湊,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成功地運用比例陪稱關系和對比手法,獲得較好的藝術效果,是蘇州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開放時間 8:00-17:00
抵達方式 2、4、31路
聯系方法 電話 65293190 傳真 65290192
地址 銀杏橋北闊街頭巷11號 信箱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szwsy.com

世界文化遺產-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叫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辟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彷彿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緻,臨水掛落與欄桿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於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於山岡之上,有凌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戶,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群。土廳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峰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牆,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著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居中,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冠雲峰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峰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郁然成林,盛夏綠蔭蔽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牆如游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卧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 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辟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 留園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採的石峰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開放時間 7:30-17:00
抵達方式 公交6路、游1、游2
聯系方法 電話 65337903 傳真 65517340
地址 留園路79號 信箱
網址 www.gardenly.com.cn

世界文化遺產-藝圃
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朴,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佔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局促之感。 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台,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郁,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池水之東有乳魚亭,系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為園內最為避靜之處。 藝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游1線金門站下
聯系方法 電話 67271614 傳真 65517340
地址 十間廊屋8號 信箱

世界文化遺產-耦園
耦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 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古時兩人耕種稱為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 東園面積約四畝,以山為主,以池為輔,重點突出,配搭得當。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一組重檐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總稱"城曲草堂"。西園面積更小,以書齋及織老屋為中心,前有月台,寬敞明亮,後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山,設置花木,間置湖石,顯得幽曲有趣。 全園主景黃石假山,築於城曲草堂樓廳之前,石塊大小相間,手法逼真自然。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台及西側的石室;平台之東,山勢增高,轉為絕壁,直削而下,臨於水池,絕壁東南設磴道,依勢下至池邊,此處氣勢為全山最精彩處,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坡度漸緩,止於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穀道,兩側削壁如懸崖。而絕壁東臨水池,假山體量與池面寬度配合適當,空間相稱。山上不建亭閣,而於山頂山後鋪土之處,散置十餘種花木,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隨假山向南伸展,曲橋架於水上,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築,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 耦園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公交701路
聯系方法 電話 67272717 傳真 67272722
地址 小新橋巷5-9號 信箱

怡園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9畝,位於市中心人民路,是蘇州年代最晚的古典園林之一。 怡園始為明弘治年間吳寬舊宅。清光緒初浙江寧紹道台顧文彬,邀畫家任阜長等籌劃設計,耗銀20萬兩,費時7年擴建成此園。取《論語》中"兄弟怡怡"之意命園名。 此園水池假山,亭廊廳台,布置得宜,玲瓏精巧,湖石、石筍多而美,頗得自然之趣。以復廊將園分隔為東、西兩部,庭院內有王延亭、四時瀟灑亭、城仙琴館、歲寒草廬、石舫、玉虹亭、鎖綠軒、小滄浪、螺鬢亭、金粟亭等景點。此園在造園藝術上吸取宋、元、明、清各代園林的長處,如復廊仿滄浪亭,假山效環秀山莊、獅子林,水池摹網師園,把各代園林風格融合一體,具有集錦式特點。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門票價格 4元
抵達方式 公交遊4
聯系方法 電話 65249317 傳真 67272428
地址 人民路343號 信箱
網址 www.szszl.com.cn

世界文化遺產-環秀山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3畝,位於城內景德路。 本為五代錢元璙金谷國故址。清道光末年屬汪氏耕蔭義庄,始名環秀山莊,俗稱汪義庄。 園以山景為主,以水池為輔,因山而名。石湖假山為清乾隆、嘉慶間疊山名家戈裕良所築,在蘇州湖石假山中此處當推第一,素有"獨步江南"、"天然畫本"、"尺幅千里"之譽。假山形態逼真,結構精緻,一石一縫,交代妥帖,能遠看也耐細賞。假山佔地不及半畝,卻辟有60餘米窈窕曲折、高低盤回的山徑,有峭壁、洞壑、澗谷、危道、懸崖、石室等境界,有山重水復、移步換景之妙。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聯系方法 電話 傳真
地址 景德路 信箱

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此園數易其主,歷經滄桑,但多是建物的傾毀修復,而園中假山,園外池水,大多保持舊觀。 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亡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築亦大多環山,並以長廊相接。但山無水則缺媚,水無山則少剛,遂沿池築一復廊,蜿蜒曲折,既將臨池而建的亭榭連成一片,不使孤單,又可通過復廊上一百餘圖案各異的漏窗兩面觀景,使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 園內還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五百餘人像石刻,運刀細膩,頗值觀賞。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公交遊2、游4線
聯系方法 電話 65194375 傳真 65290192
地址 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 信箱

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內閣學士周德潤勛任蘭生盤踞利津、營私肥已。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處分,旋因查所勛都不實,部議革職位。任蘭生落職回鄉,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宅園,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詩有"題取退思期補過,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見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 退思園的設計者袁龍,字東籬,詩文書畫皆通。他根據江南水鄉特點,因地制宜,精巧構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園佔地僅九畝八分,既間朴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 退思園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名郎之感。退思園因地形所限,更因園主不願露富,建築格局突破常規,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宅分外宅、內宅,外宅有轎廳、花廳、正廳三進。轎廳、花廳為一般作接客停轎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貴賓來臨之時,則開正廳,以示隆重。正廳兩側原有"欽賜內閣學士、""鳳潁六泗兵備道"、"肅靜"、"迴避"四塊執事牌,重門洞開,莊重肅穆,令人望而卻步。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AAAA

北半園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3畝,位於城東北白塔東路。 該園為清乾隆年間沈其奕所築,後由陸氏改建後名半園。園內布局水池居中,南北狹長,築以黃石駁岸,環池有四面廳、旱船、小軒、半亭,以曲廊斷續相聯。園中建築多以"半"為特色。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聯系方法 電話 傳真
地址 白塔東路60號 信箱

聽楓園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畝許,位於金太史巷(現園門設於慶元坊1號),為清末小型宅園。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原址為宋詞人吳應之紅梅閣故址。蘇州知府、金石考據家吳雲(字平齋)築宅園於此,以老楓命名。又名聽楓仙館。該園水木明瑟,泉石雅潔,紅葉亭不減舊家春色。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聯系方法 電話 傳真
地址 慶元坊1號 信箱

東園
因地處城之東隅,故名。是利用原蔣園、孟子堂廢墟及古城牆、內城河之自然環境建成的現代公園,北接動物園,南鄰耦園,佔地270餘畝,於1979年建成開放,是目前蘇州市內最大的一個園林。 進入大門,大草坪翠綠如茵,四周雪松如林,形成了東園獨特的景色;東側涵碧樓、春和秋爽之謝等建築,傍水臨波,古樸典雅;周圍迴廊、假山、水池和花木,組成一個寧靜的的庭院;環路西側高聳的粉牆黛瓦內,是我國古典園林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明軒"實樣,已成為中美人民友誼的紐帶。草坪環路外側,為蘇州市與義大利威尼斯市,加拿大維多利亞市,日本池田、金澤、龜崗等友好城市共建的圖騰柱、石燈籠、紀念碑等友誼設施和中外貴賓手植的友誼樹。 跨過大橋,古城垣綿延起伏,林木蔥郁。登上春亭,艷花萬朵,古梅百木,野花間植,眾果繁生。沿環城河、內河築。以道路,盤曲蜿蜒,直達婁門。"觀魚處"建有曲橋、亭軒。園內設有眾多的水上娛樂項目,古色古香的"官船"之上的水上茶室,是遊人的絕佳去處。遊人漫步草坪,或泛舟於碧波,或品茗於香洲,其樂融融,陶陶然有彭澤遺風。 東園,還將進一步添置具有特色的娛樂服務項目,充實綠化,計劃以"春、夏、秋、冬"的四季特色景點,逐步建成一座內容豐富的現代公園。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公交701路
聯系方法 電話 67295184 傳真 67272722
地址 白塔東路1號 信箱

樂蔭園
太倉沙溪樂蔭園,又稱樂隱園,原為元代晚期隱士瞿孝禎所築。舊時園址,湮沒無存,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舊園原址重建,更名樂蔭園,面積22.5畝,其中水域面積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 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以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橋。西部入園大門圍牆仿蘇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小花汀室內清明簡潔,配以精工細刻的木格窗,可一覽屋後小院內梅、竹、芭蕉、大竹和假山石構成的精緻秀美的山景。長廊、水榭臨池面作,隔岸北望,楊仰依依。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玻璃長窗,廳高敞爽。廳前平台寬闊,亭後外露台瀕臨水池。 東部茶室,為園中之園,是遊客休的佳地。夏日,依山傍水,斟一杯清茶品茗,望湖石水池,夏荷亭亭,遍園青綠;入秋,金風送爽,聞丹桂飄香,別有樂隱之趣。另外,園中多用細石鋪路,整開雅緻,細石小徑曲曲彎彎。荷葉踏步和通津橋溝通東西兩方。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聯系方法 電話 傳真
地址 太倉沙溪 信箱

啟園
啟園,俗稱席家花園。她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啟園路39號,與東山賓館毗鄰。1933年東山旅滬商人席啟蓀為紀念其上祖席啟寓在此迎接康熙皇帝而興建。1984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之一,經政府多次撥款整修擴建,才具今日之風貌。 啟園選址得宜,為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濱園林,站地面積約四點八公頃。該園藏山納湖,步移景易,既容蘇州園林之小巧玲瓏,曲折幽深的藝術特色,又具脈接七十二峰,波連三萬六千頃的粗獷氣魄。相傳悠久的"柳毅傳書"的柳毅井,康熙皇帝上岸的御碼頭及康熙皇帝當年曾歇息過的古楊梅樹為園內三寶。鏡湖樓、融春堂、閱波閣、翠微榭、花園別墅、如意小築、座金亭、擷銀亭、曉澹亭、挹波橋、環翠橋、曲橋、廊橋、復廊等散落其間,與天然山水渾然一體,風光迤儷,另人心曠神怡。 園內辟有《東山方誌名人館》《康熙皇帝到東山史料陳列室》和歷史文化碑廊及書畫展。最近又增添了七桅古漁船。到啟園游覽,可觀園中三寶;游廳堂軒榭、廊舫齋館、花徑曲橋;賞太湖風光、七桅古船;品茗園中自產的碧螺春茶;購各種旅遊紀念品。 游覽啟園後,還可去參觀明代磚石名雕建築--明善堂;元代楠木建築--軒轅宮。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光臨。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抵達方式 蘇州火車站乘20路或在吳中區汽車站乘中巴車至東山
聯系方法 電話 66281236、66284324 傳真 66398311
地址 吳中區東山鎮啟園路39號 信箱

五峰園
五峰園在閶門西街下塘,今五峰園弄,佔地約2.5畝。園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為長州尚書楊成所築,俗稱"楊家園"、一說園為文徵明之侄畫家文伯仁所築,文伯仁號五峰老人。園中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頗極皺瘦玲瓏之致,並峙高阜間,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別為"丈人峰"、"觀音峰"、"三老峰"、"慶雲峰"及"擎雲峰"。全園以五峰勝,輔以水池,有峭壁、峽谷、山洞、石橋、古樹、旱船、園亭諸景。園西南角有土墩,俗傳為唐柳毅墓。該園屢易其主,抗日戰爭前後,園散為民居。園因年久失修,水池填塞,二座石峰傾倒。 1982年,五峰園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曾稍加保護整修,於1998年10月1日修復完畢,正式對外開放。
類別 古典園林 等級 未評
聯系方法 電話 67275866 傳真 65577440
地址 五峰園弄15號 信箱

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楓橋 其中許多日本遊客專到寒山寺去度過除夕 之夜,聆聽寒山寺的鍾聲,他們認為,在辭舊迎新之際,聽到寒山寺的鍾聲,能消災去禍。 聽完鍾聲,再吃碗面條,新的一年就萬事如意了。 當然,他們更希望能到鍾樓上親自撞一下鍾,因為這樣就 更能夠得到上蒼的保佑。 吳縣 吳縣市素有「人間天堂」美稱,位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域的京滬鐵路線上。東臨上海,南連杭州,西含太湖,北望長江,中間環抱古城蘇州。全市總面積3177平方公里,總人口97.1萬。 「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縣」。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吳縣佔有75%;湖中72峰,吳縣擁有58峰;太湖13個風景名勝區中,東山、西山、光福、角(lu)直、木瀆、石湖六大景區在吳縣市境內。 吳縣市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物古跡眾多,自然景觀風光旖旎,擁有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9處,其中省級24處,國家級1處。有三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保聖寺的唐塑絕藝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羅漢,有司徒廟「清」、「奇」、「古」、「怪」的四株古柏,還有石公山、林屋洞、啟園、天池山、寶帶橋、雕花大樓等著名景點,秀山麗水,人文薈萃。 吳縣市工業基礎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已先後建設了包括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太湖大橋、東山賓館、光福機場等在內的一大批娛樂和基礎配套服務設施,開發了梅花節、金秋采桂游、仲春碧螺採茶游、四季鮮果游、水鄉古鎮游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了吃、住、行、娛、購、游的配套服務體系。

㈧ 請問這是什麼花,莖上有小刺,開小白花,有5瓣,小園葉,質厚,適合做盆景,懸崖式長法。謝謝!,

請問樓主有沒有圖片啊?光靠語言描述想像不出來啊!

熱點內容
盆栽花藤 發布:2025-02-13 11:58:35 瀏覽:899
鮮花速遞哪個好 發布:2025-02-13 11:54:47 瀏覽:555
七夕禮物紙 發布:2025-02-13 11:49:25 瀏覽:640
情人節1680紅包意思是 發布:2025-02-13 11:49:19 瀏覽:137
丁香芽尖茶 發布:2025-02-13 11:37:35 瀏覽:934
五一去哈爾濱看鬱金香 發布:2025-02-13 11:27:34 瀏覽:66
玫瑰黑糖批發 發布:2025-02-13 11:27:26 瀏覽:886
手工綠植牆 發布:2025-02-13 11:26:48 瀏覽:585
陽光玫瑰葡萄的管理 發布:2025-02-13 11:18:48 瀏覽:935
武漢江漢區鮮花 發布:2025-02-13 11:17:19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