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苔蘚盆景
㈠ 苔蘚盆景自製方法
苔蘚盆景進行自製要准備透氣美觀的陶瓷盆,裝入1/3疏鬆煤渣土,然後放入粘土,鋪灑細土澆水攪拌使其帶有粘性。之後將苔蘚鋪面,注意中間高四周低,再放在光線明亮處,澆水保濕一周苔蘚即可成活。也可利用其他方法來生苔進行自製。
1、准備盆土
其實自製苔蘚盆景還可選擇將盆景山石直接浸泡水中後撒上土豆粉使其迅速上苔形成盆景,或者是在山石上塗抹自然苔蘚進行接種使其生出新苔,也可保持潮濕環境讓其自然生苔,或利用薄膜來上苔,都可以製作出美麗的苔蘚盆景。
㈡ 如何養苔蘚盆景
苔蘚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綠油油的跟草皮一樣,就用苔蘚也是能製作出一盆盆景來今天和大家分享。
盆栽苔蘚方法:
1挖一些苔蘚來,放在家中的破罐子上,罐子是都碎的,凹形,苔蘚養在上面很漂亮。
2苔蘚還可以跟其它的植物搭配在一起養,平鋪在蘭花,蝴蝶蘭,文竹的花盆表面,能起到很好的保水保濕的效果。
3除了跟別的植物一起搭配養護,還可以單獨養護,用家中的陶瓷盤子就正好,陶瓷的樣式天生就是為種苔蘚打造的,深淺,大小正合適,養苔蘚可不能用園土來養,必須要營養土,不加任何介質的營養土,少量的營養土就足夠了。
4放在盤子里,將苔蘚平鋪在土壤的表面。澆上水,盤子沒有排水孔,苔蘚也能得到長時間的水分供應,在擺上幾個小石塊,小石子,精緻的盆景就製作完成了。
5養苔蘚的時候要注意,切記一定不能被太陽給曬到,太陽一曬5分鍾就死了,很嚴重,苔蘚寧可缺水也不能曬黃,一曬就死,不能放在陽台上,只能放在北向的陽台,或者是客廳里。
㈢ 苔蘚怎麼養
現在養苔蘚盆景的家庭並不少見,這並不是什麼名貴的盆景,所以大家都養得起,也比較容易養活。然而還是有很多植物殺手們比較頭疼,到底應該如何來養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關於苔蘚盆景的養護心得。
這篇文章就是關於苔蘚盆景,一些養護技巧,希望看了可以對你們有幫助。如果你在養護苔蘚盆景方面,你有自己獨特的心得見解,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通過底下的評論或者留言來告訴我們。
㈣ 怎樣製作苔蘚盆景
製作方法:
一、快速上苔法。將製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裡浸泡數日,然後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濕雜草覆蓋放在潮濕處,每天噴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種苔蘚法。選幾塊黃土,研細加水調至糊狀,將自然苔蘚放在泥漿中攪勻,用小刷子均勻地刷在經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經常噴水,數日後苔蘚可見。還可以將取回的鮮苔去雜曬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湯調勻,塗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於陰濕處,保持潮濕,即可生出苔蘚。
三、自然上苔法。將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經常澆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濕,放在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樹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蘚,可用一張薄膜平放在潮濕的、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將原苔打成泥漿均勻地塗在薄膜上,保持潮濕,出苗後噴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盤根面粘上泥漿,盆土要濕潤,也刷上泥漿,然後貼上即可.
苔蘚植物(Bryophyta),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在全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苔蘚植物門包括苔綱(Hepaticae)、蘚綱(Musci)和角苔綱(Anthocerotae)。苔綱包含至少 330 屬,約 8000 種苔類植物;蘚綱包含近 700 屬,約 15000 種蘚類植物;角苔綱有 4 屬,近 100 種角苔類植物。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能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㈤ 苔蘚盆景怎麼製作
1、苔蘚盆景的快速上苔法比較簡單,將山石放在清水裡浸泡,將苔蘚覆蓋在山石上面即可;接種苔蘚法是將苔蘚與黃圖加水調和,用刷子蘸取塗抹於山石上;自然上苔法是將山石放在水盆里待其自然生長;盆面上苔法是在塑料薄膜上種苔蘚放到山石上。
2、大多數微景觀對於土壤沒什麼要求,但是沒想要提高它的成活率就應該給它提供最適宜它生長的土壤。我們可以選擇專門用於培養微景觀的培養土,土壤本身也不會輕易壞掉。
3、注意給苔蘚盆景做好通風的工作,我們每天都要呼吸新鮮的空氣,植物葉一樣,更何況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在一個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環境中,是不可能做到。
㈥ 苔蘚盆景如何養
苔蘚盆景如何養?
苔蘚的存在感可以說並不是很高,不過小時候就喜歡玩弄,長大之後看到的苔蘚大多是在盆景上。苔蘚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盆景看上去不那麼單調乏味,你可不要小看了它,有它的存在才讓盆景顯得生機勃勃。現在養苔蘚盆景的家庭並不少見,這並不是什麼名貴的盆景,所以大家都養得起,也比較容易養活。然而還是有很多植物殺手們比較頭疼,但它主要的作用並不是好看,而是讓盆景得到更好的生長,讓植株的根系得到保護。那要養好苔蘚有什麼技巧嗎?苔蘚還可以通過石頭來培育的,找幾塊長相比較好看的石頭,不要小得看不見,也不能大到將花盆都占據了,石頭不單單是用來培育苔蘚的,還可以用來裝飾盆景。將石頭放在盆景中,澆水打濕之後撒上一層薄薄的玉米澱粉,然後將石頭放入水中,在其上面蓋上一層植株或者是青草,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石頭上長出苔蘚了。在這個培養的過程,還需要注意環境的光線,一定要陰暗高濕潤。
㈦ 哪些植物適合做苔蘚盆景啊
可以做盆栽的苔蘚有萬年蘚、大葉蘚、金發蘚等幾種。
簡單的進行介紹:
1、萬年蘚屬植物。全世界僅4種,分布於歐亞北部及北美地區,僅萬年蘚也見於紐西蘭。中國有2種:萬年蘚主要見於北方及西南高山地區,北美萬年蘚東亞亞種多見於東南沿海山區、秦嶺及東北林區。本屬植物常見於1000米以上山區針葉林林地,成片散生,外觀似松柏類植物的幼苗。植物體粗大呈樹形,地下莖匍匐橫生,具假根及膜質鱗狀小葉。地上莖直立,多分枝,高達15-20cm,分枝密布綠色鱗毛。莖上部的葉及分枝基部的葉片呈寬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略下延。中肋單一,達於葉尖前終止,葉片上部細胞狹菱形,葉角部細胞圓形,無色半透明。分枝上部的葉片較小,狹長披針形,葉緣鋸齒達於中部。雌雄異株。蒴柄細長,長2-4cm,紅色;孢蒴直立,長柱形,多出;蒴蓋高圓雌形;蒴帽兜形,包蓋全孢蒴。
2、大葉蘚(學名:Rhodobryum roseum Limpr. )真蘚科、大葉蘚屬下的一個種。異名:Hypnum roseum (Hedw.) F. Weber & D. Mohr,別名:回心草、太陽草、岩谷傘。植株體不大,味道微苦,可以作為心臟病或者其他精神類疾病的治療。
3、金發蘚,在酸性而濕潤的針葉林林地,該種多成大片生長,並常與灰蘚屬或白發蘚屬植物混生。
㈧ 苔蘚盆景怎麼養,需要注意哪些要點
可以種植,要保證溫度,不可低於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會生長良好。
注意以下幾點。
1、澆水對苔蘚來說,除了補充水分之外,還可以帶走積蓄在土裡的廢棄物質,讓土壤更潔凈。所有植物都一個原則:每次澆水都要澆透,苔蘚也不例外。多餘的水分會從排水孔排出。所以,用於放置苔蘚盆景的器皿最好有漏水孔,如果是玻璃器之類的,最好在容器里放置一些小石頭或小貝殼。積水會影響苔蘚的健康。給苔蘚澆水還要選擇恰當的時間。清晨為佳,切忌在較高溫度的陽光下澆水。至於什麼時候澆水,可以通過觀察苔蘚的生長狀態來決定,主要是觀察苔蘚的「芽」是否飽滿,是否有新芽綻出,顏色是否偏黃。
2、適合苔蘚生長的環境和適合人居的環境非常相似:小環境氣候穩定、一定的濕度、通風透氣、適度的光照。它的最佳生活環境是戶外或接近戶外的環境,最好是朝東南的半陰半陽處。
3、清晨的露水和微弱的陽光是苔蘚們的最愛。很多人以為,苔蘚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想讓苔蘚長得好,就一定要給它一定的陽光,但是最好是微弱一些的散射光而非直射的強日光,比如,要讓苔蘚享受清晨的「日光浴。
4、苔蘚與其他植物有很大不同。一是它的根部基本只起到攀附固定植株的作用,主要依靠葉片吸收空氣中的水和微薄的養分。二是空
6、濕潤狀態下的苔蘚需要小心呵護,避免短時間內溫、濕度劇烈變化,避免重復忽干忽濕,避免暴露在過熱的陽光、冬季乾冷的空氣或空調風口下,否則活動狀態中的苔蘚細胞很容易受損。切記苔蘚最怕桑拿般的高溫潮濕。
7、日常養護寧可干一點,也不要過濕。自然乾燥休眠的苔蘚浸透水還能復原,但長時間濕漉漉的苔蘚,一旦溫度調節不善就容易損傷。
養護須知:
1、適合苔蘚生長的環境和適合人居的環境非常相似:保持一定的濕度、通風透氣、適度的光照。
2、苔蘚植物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養護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光亮,最好是微弱一些的散射光而非直射的強日光。
3、每天噴水多次,不可一次澆過多的水,保持苔面濕潤即可。苔玉最佳生長溫度在25℃左右,冬天應放置在室內。
4、苔蘚與其他植物有很大不同。一是它的根部基本只起到攀附固定植株的作用,主要依靠葉片吸收空氣中的水和微薄的養分。二是空氣濕度不夠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此時顏色就會變得灰綠,但這並不意味著苔蘚「死」了。事實上,進入休眠的苔蘚很強健,不畏寒暑,可耐數月,一旦接觸水分即現青翠。
㈨ 苔蘚怎麼種植
苔蘚植物無花,無種子,無真根,以孢子繁殖,需要光合作用。這幾個最基本的特徵決定了苔蘚的生長習性:
§苔蘚需要靠水分來傳播孢子來促使繁殖。所以苔蘚喜歡潮濕的環境。因為乾燥環境會蒸發干水分,苔蘚難以繁衍。
§苔蘚需要散射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並不像真菌那樣可以生長在非常陰暗的角落。
§苔蘚競爭能力弱,一般不會和其他植物生長在同一塊土壤上。此外,苔蘚喜歡微酸性的土壤,適合的溫度。
§用苔蘚植物來製作盆景,那必須要對更具體品種的苔蘚的生長習性有一定的了解,可惜,在這方面國內甚少有系統的資料可以參詳。
葫蘆蘚屬苔蘚一般生長在南向的老牆垂直面上(因為沒有陽光直曬,雨天有水流淌下),或者有遮陰的路面。這些地方都有一些共性:較潮濕,濕度變化不大,能接觸到雨水,散射光照或少數時段曬到太陽,較少植物群落和環境干擾。
此外我覺得,培養苔蘚重點是控制濕度,而不是水分光照,不需要非得把培養基質弄得整天都是濕漉漉的,或者終日不見陽光。事實上,常常能夠在一些少數時段有太陽直射的地方挖到比較肥的苔蘚。
現在很多朋友喜歡養苔蘚玩,他們最多的是喜歡在瓶子里悶養或者在一些花草的盆面移植苔蘚。悶養在瓶子里的苔蘚也稱瓶景,裡面的苔蘚處於一種保濕、高濕度的狀態,移入瓶子里的苔蘚如果處理得當的話,短時間內會呈現晶瑩剔透,生機勃勃的樣子,但是隨著瓶內盆土的腐殖質的消耗殆盡以及瓶內濕度、空氣、光照長時而微小的變化,苔蘚的長勢將很快變弱,出現徒長甚至消亡。
相較養在瓶子猶如「溫室里的花草」的苔蘚,移植或者從花盆盆面自然著生的苔蘚,更顯得淳樸自然、生機岸然。但是這樣簡單而可以短時間內可以見到效果的移植苔蘚,為什麼卻被很多朋友視為畏途呢?所以,結合自己成功移植和養護苔蘚的一些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
移植苔蘚第一步:采苔。
苔蘚的來源一般有兩個:自采和網購。網購其實完全沒有意義,一則不環保,從某一方面來說間接破壞了地方綠化;另外浪費資源,平白浪費了人力物力。苔蘚其實分布廣泛,可以說房前屋後、牆腳石縫、門前的花壇,自家的花盆裡。只要一定的濕度和光照環境,苔蘚完全可以人工培育,獨立打造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