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園花台

盆景園花台

發布時間: 2023-06-09 09:18:48

盆景園的規劃建設

一般來說,盆景園是指專門對盆景藝術進行存放、培育、教學及展示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專門性園林景觀。其規劃及建設涵蓋的主要內容有:1.規劃原則;2盆景園性質;3.面積大小;4.用地選擇;5.出入口規劃;6.展覽區規劃;7.生產區規劃;8.建築規劃;9.其他輔助設施;10.種植設計等.

❷ 北京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其規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游覽區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葯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懸鈴木麻櫟區和泡桐白蠟區組成。還有中草葯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跡區由卧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卧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牡丹園
牡丹園位於卧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葯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庄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卧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葯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葯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葯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葯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葯。 佔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築「玉蘭山居」統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並栽培牡丹品種200餘個、芍葯30餘個。
月季園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台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綉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於卧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鬆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桃花園建於1983年,佔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餘個品種5000餘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丁香園佔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於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採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幹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後,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餘個,八百多株。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一期建成的東區偏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緻。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卧於海棠花叢中。二期建成的西區現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里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台,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的梅林盛景。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紫薇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餘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閑廣場和木亭供遊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於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餘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佔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游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於卧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於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里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佔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泡桐白蠟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懸鈴木麻櫟區等六個分區。已定植 400餘種近萬株樹木。這里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佔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該區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以大草坪為中心,環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萬株菊花或點綴於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於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收集竹種10餘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葯園
草葯園於2006年建成,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葯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葯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葯用植物,並結合《本草綱目》和《葯典》將所栽植葯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舒緩神經植物區、養陰潤燥植物區、清熱植物區、祛風燥濕植物區、舒筋活血植物區、理血植物區、補氣植物區和解表植物區,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葯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並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其佔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秀作品。室外展區由四個庭院景區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餘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
宿根花卉園位於卧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於1980年。宿根花卉園採取對稱的規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硅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台,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餘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牆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餘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遊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餘種。
水生藤本區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佔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餘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湖區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景觀,水域面積約10餘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於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佔地面積0.5公頃,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可布展牆面近600平方米。總體分為教育區和服務區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分為展覽區、培訓區和參與製作區;服務區分為後勤區和休息服務區。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於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於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於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牆將於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佔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築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內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的泥漿土。在當地一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域,林場把這一區域的水抽干,再把泥漿土挖出曬干。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築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彷彿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熱帶雨林區、沙漠植物區、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餘株,為群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游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卧佛寺

十方普覺寺(卧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建於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卧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殿是北京西郊卧佛寺的主要建築。走進卧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卧佛殿。殿內卧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卧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後事的情景。
梁啟超墓
位於植物園東環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啟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圍矮石牆,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牆正中平台上是梁啟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庄、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牆。墓碑、墓頂及供台襯牆,均為土黃色花崗岩雕築而成,前後連接,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錶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啟超生前遺願。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於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餘浮詞不用。
梁墓於1978年2月24日由其後人梁思庄、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牆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供遊人參觀、游覽。黃葉村佔地1.8公頃,矮籬環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葯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家氣息。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吸引數百萬遊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開幕。
3月至5月,遊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暨世界名花展期間,遊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鬱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遊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台,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科普展、中國傳統圖書展、傳統風箏繪制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遊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游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跡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遊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受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並建立了遊客服務網路。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共計90延長米。科普畫廊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結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展歷程等。

❸ 盆景園的種植

盆景園綠化規劃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圍繞主題、渲染主題
植物配植應緊緊圍繞著盆景展出這一主題,結合自然環境特點,也建築.山水.水池等巧妙配合,使綠化起到襯托盆景.點綴風景的作用.
(2)點題
利用植物點題.
(3)植物造景
利用植物分隔空間和組織空間的作用.
(4)遮陰
種植高大喬木,在喬木下擺放盆景,可以為盆景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同時起到綠化作用.
(5)特色
多採用鄉土樹種,以形成地方特色.
(6)保留古樹
應盡量保留一些原來的蒼老奇特的老樹.古老的樹木容易和樁景取得協調.
(7)符合遊人的遊憩需要,創造舒適環境

❹ 廣西南寧興寧區哪裡有花店

一植物花卉。

  1. 南梧大道的廣西花鳥市場
    公車:22路, 22路區間, 66路, 67路, 75路, 81路, 90路, 202路, 215路, 608路

    2.官塘花卉盆景園(翠萬年花鳥市場)
    人民公園園湖路門口旁,內有花鳥魚蟲、玉器、畫、舊書攤等
    公交車206、16、91、85、601、19、705、63、19路,在園湖民主路口站下車,回走至畔園居。

    3.廣西葯用植物園花鳥市場(暫名「葯園花鳥市場」)【蠻大型的花鳥市場】
    公車:環城1線、20、42、43、90路(廂竹大道北站)7路(葯用植物園站),101路、102路、環城1線、20、42、43、90路(廂竹立交站)


    二、

    鮮切花,如花束,花台,婚禮用花

    長湖路茶花園路口,有家紫軒花店,十年的老店,鮮花非常漂亮,聯系電話07715583816

❺ 描寫紅梅公園里盆景園的作文

題目:紅梅公園里的盆景園
我家旁邊有一個紅梅公園,公園非常美麗,而其中最漂亮的是盆景園。那裡每天早上都有許多老人在這里晨練。我也非常喜歡那裡,每個周末都要到盆景園去玩。
春天,桃花、櫻花都綻放了笑臉,好像在對冬眠的動物們說:「春天來了,你們快醒來吧!」動物們聽到了花兒們的呼喚都醒來了。盆景園里的小草也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小腦袋,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柳樹也長出了新的芽兒,擺著她那綠色的長辮子。一縷春風吹拂過我的臉,柔柔的,舒服極了。春天的盆景園真是生機勃勃啊!
夏天來了,盆景園也更新換貌了。柳樹姑娘的葉子開始由芽兒長成了一根根細細的枝條,自豪地揮擺著自己綠色的長辮子。夏天非常熱,太陽老是火辣辣地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大概也嫌天氣熱,拚命地叫著。但是在綠樹成蔭的盆景園里卻感覺不到非常熱,還有一點涼快。
一陣陣涼風吹來,趕走了炎熱的夏天,迎來了秋高氣爽的秋季。楓葉全變成紅色,火紅火紅的,遠遠望去,好似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秋天是一個果實累累的季節,盆景園里都結出了一個個果實,遊人們都歡樂的欣賞著。秋葉落下,就像一隻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美麗極了!
冬天到了,盆景園的小樹綴滿了銀色的雪,雪像一個個白色的小精靈蹦回大地。盆景園里的松樹可真會打扮自己,看!它頭上戴了一個美麗的銀色冰花,腳上穿著最流行的白色高筒靴,長長的脖子上還系了一條綠色的圍巾,真是漂亮極了!我們想往常一樣來到公園,那些遠處的屋頂上都蒙上了一層白雪,大地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盆景園公園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❻ 揚州盆景園是什麼類型的景點

揚州盆景園屬於揚州農業觀光的著名景點。
揚州盆景園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建於1984年,1986年開始對外開放,約佔地5公頃,主要包括四個景區:「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及「虹橋修禊」,另一景區「綠楊城郭」尚未恢復。公園作為揚派盆景研究發展基地,又度命名為「揚州中國盆景博物院(西館)」。

一、「卷石洞天」景區

「卷石洞天」位於園中東首,一九九0年在古鄖園遺址上建成。整個景點內外以水相連,以長廊相接。在展現昔日景觀的同時,利用中國古典園林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在室內展現自然風光;室外假山貴在山水相互依存,山奇、石怪、洞幽,洞由峰迴,清泉迴旋,水音與岩壑共鳴,盤旋其中含雹,可領略「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念沖水中有天」的洞天福地勝景。

二、「西園曲水」景區

「西園曲水」位於園中西部,古時為西園茶肆。地處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匯的地方。水勢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這里以水取勝,水中有島,島外有橋,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兩代的建築特色,歌吹廳、薜蘿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談高帆臨水而立,相映成趣,高低起伏的長廊時隱時現,把「西園曲水」處的廳館連貫成一個整體。

三、「虹橋修禊」景區

「虹橋修禊」位於園之南部,四面環水,為清「倚虹園」舊址,清順治年間揚州推官王士禎曾在此修禊虹橋,留下著名的《冶春絕句》而得名。此景1997年恢復建成,島上迴廊蜿蜒曲折,山坡高低錯落,內設飲虹軒、餞春堂二廳,依山傍水,因勢相連。這里現為揚派盆景精品展區。

四、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因其精湛的技藝,別致的造型,列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現精品區陳列盆景千餘盆,包括歷屆盆景獲獎作品,有第一屆盆景評比展一等獎「巧雲」,第六屆世界花博會金獎「騰雲」等;還保存有清代幾對盆景,清銀杏盆景「雄風」、「玉蝶」,檜柏盆景「龍蟠」、「虎踞」等。

園內除樹樁盆景外,還陳列大量水石盆景,用石種類很多,有斧劈石、龜紋石、沙積石、鍾乳石等,那錯落有致的石塊堆疊在盆中,勾畫出高山流水的氣勢,組成天然圖畫,達到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

揚州市盆景園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專業盆景園,與廣州的西苑,四川的杜甫草堂,上海的龍華植物園,蘇州的萬景山莊齊名,以之古拙飄逸的藝術作品裝點著聞名遐邇的名園勝景。

❼ [八桂境界殊葳蕤生佳木] 佳木

素有「八桂之地」,之稱的廣西,在地理位置上居於嶺南,其盆景藝術雖然在整體風格上屬於嶺南盆景,但又呈現出一種異於傳統嶺南風格的面貌。近年來,廣西盆景在國內外各大盆景展會上屢獲大獎,贏得了業界的廣泛好評。為了深入了解廣西盆景的發展現狀,並加強與廣西盆景界的交流與合作,2011年4月12日至16日,本社書記邱祉軒與筆者一行二人,在廣西盆景藝術大師徐偉華先生等人的引領下,參觀考察了南寧、北海、玉林等盆景藝術較為發達的地區,並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李正銀先生。

南寧

南寧製作盆景的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此行前往南寧,正值柳垂金線,桃吐丹霞。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我們先後參觀了6個盆景園,可謂大飽眼福。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毛竹先生獨好山水盆景,從藝20餘年來,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峰巒秀潤,意趣高古,極富畫意。去年他首次參加大型展覽,即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旦塌一金一銀的好成績,為廣西盆景爭得了榮譽。
廣西盆景藝術大師黃志清先生的偉志盆景園內種植了大量的雀梅,他極為推崇嶺南盆景先輩、「雀梅王」黃磊昌,時常潛心鑽研,深得模孝圓其奧。
劉學武先生的私家盆景園幽靜雅緻,園內作品清新自然,蒼古入畫。
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黃吳先生的盆景園與鄧建彪先生的博藝盆景園相鄰,兩個園子各有特色,前者以三角梅樁材居多,後者則以榕樁為主。
南寧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華毅盆景園拜訪徐偉華先生。步入園中,但見滿園佳木蘢蔥,奇花�灼。放眼處,盡皆名木:榮獲2010年廣州國際盆景邀請展金獎的小葉榕盆景《泰山精魂》、第二屆中國唐風盆景展一等金獎和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金獎的羅漢松盆景《蒼松疊翠》、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盆景精品展金獎的榕樹盆景《九九歸一》……徐大師對廣西盆景乃至嶺南盆景的一大貢獻,是在蓄枝截干技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一節不出枝、第二節出分枝、第三節多出枝,每枝曲折轉向、注重穿插變化」的理論,被嶺南盆景界廣泛認可。

北海

近年來,北海盆景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堪稱顛覆性的羅漢松種植革命:在這里,一株扦插幼苗,5年內其干徑即能長到10cm-14cm;一條嫁接枝,2年內便可長粗3cm!這種「北海速度」,若非親身感受,我們斷不能相信。
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羅傳忠先生和北海市羅漢松產業協會會長伍恩奇先生介紹,北海雖然不是羅漢松的原生地,但卻十分適宜其生長。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點優勢:氣候好,全年無休眠期;土壤好,透氣排水不爛根,適宜大水大肥;品種好,生長快且觀賞效果佳,目前已篩選出一批如「貴妃」、「鐮刀彎」、「厚葉神」等羅漢松優良品種:嫁接效果好,將享有羅漢松皇後美譽的「貴妃」接穗嫁接到速生快長的「鐮刀彎」、「厚葉神」等砧木上,使兩個品種的優點都集中到一棵樹上,嫁接後盆景樁材的生長速度比原生樹還快,親和力強,兩年後便能上盆觀賞。在馮大海、羅傳忠、伍恩奇、陸智東、歐廣毅、鍾發江等人的羅漢松種植園,以及北海市林科所羅漢松種植基地和李正銀先生的羅漢松精品盆景慎答創作園與3000畝基地內,我們領略到了羅漢松的獨特魅力。
據介紹,自2007年以來,已有很多像李正銀先生一樣的外地盆景界友人前往北海租地種植羅漢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海的羅漢松種植面積已超過10000畝,羅漢松產業已列入北海市花卉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支持項目。

玉林

玉林盆景之所以走在廣西盆景界的前列,是與多年來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據廣西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玉林市盆景奇石根藝協會會長李雄先生介紹,近14年來,市政府每年都給協會下撥3萬至5萬元專項資金舉辦盆景展覽:並做好「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和平整場地),支持協會創建花卉盆景基地。
在玉林期間,我們主要參觀了梁鴻文先生的漢桂園和梁堅先生的私家盆景園。漢桂園始建於2007年,園內館舍帶有濃郁的台灣風情。園中遍植高大壯麗的庭園樹,枝柯交橫,亭亭如蓋;室內外陳設著各式各樣的盆景,微風拂過,搖曳生姿。梁堅先生的盆景園以九里香、榕、雀梅等嶺南特色樹種為主,既有大型的樁景,亦有可供清賞的小型盆景,徜徉其間,賞心悅目。
此外,我們還在梁鴻文先生的安排下,參觀了雲天文化城。文化城內栽植了大量日本及台灣的羅漢松、黑松、真柏等名貴庭園樹和盆景作品,蒼松翠柏,古氣蔚然,令人嘆為觀止。

柳州

離開玉林,我們前往柳州,專程拜訪了李正銀先生。
李會長從事盆景藝術已歷30餘載,此前鍾情於柳州融水出產的珍珠羅漢松,辛勤培育,先後推出了如《高山流水》、《醉舞》、《一帆風順》、《一江春水》、《西望長安》、《百歲虛心》等一批優秀作品。2007年,他在考察了北海的羅漢松盆景後,毅然在當地注冊園藝公司,專事北海羅漢松的馴化培育與造型研究,先後收購了12個總佔地270畝的優質羅漢松、九里香園,並另租用3000畝地發展羅漢松,成為北海羅漢松的領跑者和龍頭企業。
此次拜訪,我們和李會長廣泛而深入地交流了對中國盆景、廣西盆景的意見,並征詢了他對本刊的建議。

❽ 上海植物園10月有什麼花2021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時間

現在已經進入了初秋的時節,而在上海植物園的秋天則是由很多的鮮花可以觀賞,並且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還將舉辦上海秋季綜合類園藝展覽,於10月1日至10月31日舉辦。

2021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

舉辦時間:10月1日至10月31日

舉辦主題:「創新園藝逐夢金秋」秋季花展

展覽主展區面積15公頃,以「創新」「織夢」為主線,通過專題植物展、環保創意布置等,集中布置於綠化示範區、展覽溫室等區域,以精品秋菊、海派盆景、環保庭院營造和陰生植物等專題展覽為特色,通過游線節點布置和秋季特色專類園打造,組合形成秋季觀賞睜燃簡、互動、體驗為一體的秋季綜合性花展。

展區介紹

「菊花精品展」

蘭室

展覽面積約1000_。展覽依託蘭室江南古典園林的建築布局體系,重點設置了四大區域:菊花插花展示區、品種菊展示區、造型菊展示區、花文化科普區,通過盆栽、地栽、插花等展示手法,展現中國傳統菊花藝術和品種特色,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菊文化的精髓與底蘊。此次展覽展出各類菊花共計100餘種,500盆左右。

「海派盆景精品展」

盆景園展覽館

上海植物園於9月28日至10月7日在盆景園盆景展覽館舉辦「海派盆景精品展」,分為文史展示區、盆景展示區、體驗區三個版塊,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融合。突出「非遺」主題,發揚新時代的盆景文化,增加盆景活動趣味性及觀賞性。

「環保夢」

展覽溫室(一)廣場區域

「蕨苔芳華,苣美上植第五屆陰生植物展」

展覽溫室(一)(二)

秋季花園植物

綠化示範區、植物大樓周邊區域、三號門入口區域,涵蓋全園花壇花境

「花園夢」版塊以14組風格迥異的中外庭院和2組主題景點、全園垂吊花卉布置為特色,同時在道路沿線花壇、花境、花台進行秋日花卉布置,以菊花、向日葵、一串紅、醉蝶花等秋季花卉,打造富有觀賞性、藝術性的秋日花園。

活動

盆景專題活動:海派盆景傳承人見面會

活動時間:10月1日、10月3日、10月7日14:00-15:00

活動地點:植物大樓

科普主題活動一:樂享上植

2021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之歡樂尋寶

活動時間:10月1日-10月7日,遇雨當天活動取消

活動地點:二號門、草葯園、盆景園、桂花園、展覽溫室等

參與方式:全體來園參觀的購票遊客,免費參與

活動內容:採用定向悉褲「尋寶」的形式,甄選秋季花展游園路線,貫穿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2號門主展區、草葯園、展覽溫室、盆景園、桂花園等主要特色展覽區域,將園內豐富的植物資源設計成趣味小游戲,增強市民游園體驗、展示花展特色亮點、傳播植物科普知識。

科普主題活動二:文化上植

2021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之漢服文化秀

活動時間:10月17日

活動地點:上海植物園園區、蘭室、盆景園

參與方式:活動當日著漢服游園的遊客

金秋時節,良辰美景,更需良人相配。秋季花展期間,古香古色的蘭室將因傲然挺立的菊花而煥發出別樣的生機,秋日的盆景園內也是別有韻味。誠邀您約上三兩好友,穿一襲青衫華服,來上海植物園共賞秋日佳景,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古韻賞花會。

科普主題活動三:暢游上植

2021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之科普段行志願服務

時間:花展期間周末及節假日,遇雨當天服務取消

地點:花展主要展區

參與方式:全體來園參觀的遊客,免費參與

在秋季花展期間每個周末及節假日,於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盆景園、桂花園、二號門展區等多個特色專類園及展區開展定點科普講解。同時,向遊客提供花展講解、咨詢、賞花路線推薦等服務,引導遊客暢游上植。

熱點內容
十八支玫瑰花語 發布:2025-02-12 23:43:25 瀏覽:636
情人節玫瑰花送的越多越好嗎 發布:2025-02-12 23:40:57 瀏覽:548
玩火玫瑰泰劇 發布:2025-02-12 23:40:54 瀏覽:480
婚慶鮮花製作 發布:2025-02-12 23:37:50 瀏覽:595
情人節送相冊 發布:2025-02-12 23:36:16 瀏覽:125
櫻花庄的寵物女輕小說 發布:2025-02-12 23:21:54 瀏覽:198
梅花和女忍 發布:2025-02-12 23:15:53 瀏覽:43
盆栽芙蓉葵 發布:2025-02-12 23:05:44 瀏覽:485
荷花魚酸菜 發布:2025-02-12 23:05:44 瀏覽:596
上海鮮花哪個 發布:2025-02-12 22:33:18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