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銅絲樹盆景

銅絲樹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6-10 10:02:12

① 有沒有人認識銅絲草這種植物是什麼樣的,要有圖片和相關的資料

銅絲草是金絲草、金牛草、銅絲茶。銀粉背蕨株型小巧,葉形奇特,質硬有光澤專,葉背銀白清晰,其適應性很屬強,是難得的一種小型蕨類。

它屬蕨科粉背蕨屬植物,根狀莖直立或斜升,外被紅棕色邊的亮黑色披針鱗片,葉簇生,表面暗綠,背面有銀白色或乳黃色粉粒,葉呈五角星狀,羽片基部彼此相連或分離,頂生羽近於菱形,側生羽片又為三角形,葉柄栗褐色,有光澤。



(1)銅絲樹盆景擴展閱讀:

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選擇田邊、山丘、石縫栽培。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10月至翌年3月,將老株挖起,分成數小叢,每叢有苗5-6根,按行株距20cm×15cm開窩,每窩栽1叢,蓋土,壓緊。

金絲草的枝條柔韌、剛直,最適宜加工苔帚。因金絲草有一種清香味,防治蚊、蠅等害蟲,效果良好。種子和根可入葯,還可製成畜禽飼料添加劑。

② 盆景造型需要什麼樣的鐵絲啊 會生銹嗎

1、盆景造型最好用棕絲,這也是蘇派盆景所用的攀扎手法,比用鐵絲之類的更溶和於枝幹之間,你通過定型,攀扎,打條,修枝就可以做出有型的盆栽了。

2、用鋁絲,銅絲之類是不會生銹的。

3、用金屬絲做盆景造型至少要越過一個生長季節。比如冬季造的型,要到過夏後,夏季造的型,要到明春,經過一個生長季節通過發育才能把形狀相對固定下來,然後才可以把金屬絲拆下來。


(2)銅絲樹盆景擴展閱讀:

盆景造型的注意事項:

1、忌「逆與傾」違背植物生長規律。

(1)脫離實際者為逆;

(2)不均衡、重心不穩欲倒者為傾。

(3)盆景的造型不能違背自然的生長形態,而且必須注意重心的位置。

2、忌「板與拙」 過分平均,毫無變化。

3、忌「貧與散」

(1)無中心、內容貧乏,無藝術價值為貧;

(2)乍視之彷彿一株樹,細看之則各個局部互不聯系為散。

4、忌「亂與雜」

(1)構圖該疏之處不疏,該密之處不密,該靜之處亂動,該直之處亂曲為亂;

(2)分枝太多又無條理,放任自流,無秩序如荊棘者為雜。

5、忌「軟與媚」

(1)樹枝無氣、無力、無勢,直而無骨,曲而無筋者為軟;

(2)矯揉造作,投機取巧,塑造奇形怪狀以欺世盜名者為媚。

6、忌「野氣、俗氣」

(1)枝幹粗野蠻干,或野生氣味很濃,如野馬未馴者為野氣;

(2)不問是非、盲目追求時尚者為俗氣。

③ 盆景樹枝如何纏繞的方法是什麼

盆景樹枝纏繞的 方法 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才能夠學會。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景樹枝纏繞方法,一起來看看。

盆景樹枝纏繞方法
開始扎線作業之前,要先准備以下工具與裝備:足夠且規格適合的金屬絲、一把足以剪斷此種金屬絲的鋒利鐵絲剪、一把固定金屬絲和收尾的鉗子。首先,剪下一段金屬絲,長度是欲扎線樹枝或樹乾的兩倍長,這樣才能以最有效的450扎線角度將鐵絲等距纏在樹枝或樹幹上。

急劇彎曲的粗樹枝,應先卷上麻繩(酒瓶椰子的樹葉纖維非常好用)來保護樹皮,然後再在麻繩上纏卷金屬絲。如果是纏繞細小的嫩枝,最常使用的好方法是先以紙條包住金屬絲,而後再正式纏卷。

將金屬絲固定住是相當重要的起步,否則成效不大。纏卷低處樹枝或樹干時,可將金屬絲深深插入盆土中來固定。至於較高樹枝,最普遍的方法是一次用同一段鐵絲來纏卷兩根樹枝,首先在主幹上纏繞一圈先固定,然後再分別纏卷兩根樹枝。

纏金屬絲時切勿交叉纏卷,這種卷法不僅不美觀,而且金屬絲還可能嵌入樹皮內,阻斷樹枝的養分與水分輸送,而導致上部樹枝枯死。

纏金屬絲時通常都由樹木最粗大的部位纏起,然後再逐漸往上纏繞到最細小的部位;如果樹干也需要扎線矯正,樹干就可作為起點,然後再往上纏繞到樹枝部分。
盆景剪截與彎曲的方法
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多用 “蓄枝截干” 法來造型。所謂“蓄枝截干”法,是造型過程中以修剪和鋸截的方法來整型。這種方法最適合於萌發力強的樹種和南方氣溫高、 生長期長的氣候。 具體的作法是,先在主幹的適當部位留幾個一級分枝,待一級分枝與主幹的粗細相協調時,將一級分枝短截,然後在一級分枝上留二級分枝,待二級分枝的粗細與一級分枝相協調時,再將兩級分枝短截,在二級分枝上留三級分枝,以此類推。一般每一級枝上留兩個分枝,一長一短,經多年細致的修剪,便會形成優美的樹冠,其枝幹比例恰當,上下勻稱,枝幹成蒼勁有力的折線,瘦硬如曲鐵。

上海用鐵絲扎縛枝幹整型。在日本普遍採用銅絲或鋁絲纏繞枝幹整型。用金屬絲整型快速、簡便,容易掌握,是一種先進的整型方法,盆景 愛好 者多喜用此法。整型時,先要將過密的和有礙觀瞻的樹枝疏剪和短截,樁景較忌平行枝、輻射枝、重疊枝、反向枝、前枝(刺身枝)、後枝、交叉枝、對生枝、下垂枝、切干枝、片枝……經過細致的修剪後,方可用金屬絲來整型。

用金屬絲扎縛枝條進行彎曲,可使直枝彎曲、向下,年輕的植株變得年老一點,成形的樁景數年後也需用此法復整,使其保持原有的姿態。用金屬絲纏繞樹枝時,須細心操作,因為枝條已經過疏剪,剩下的枝條在樹形上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初學者可利用剪下的樹枝反復纏綁練習,待熟練了再正式進行操作。

通常,落葉是在枝條沿未完全木質化的生長季節進行;常綠樹一般在秋天或冬天進行,萌芽的季節不宜進行,因為新芽最容易受到傷害。在操作之前,先要准備好各種型號的金屬絲,市場上各種鐵絲極易買到,故鐵絲被普遍採用,但鐵絲易生銹。銅絲、鋁絲柔軟,又不生銹,更是好材料。依照一般情況,所用金屬絲的粗細,約為要扎縛枝條最粗處的三分之一。 長度約為枝條長的1倍半。 在整型之前,為了使枝條更柔軟,便於彎曲,可在工作進行的前一天停止澆水,這對落葉樹更重要,因為落葉樹的枝條在彎曲時很易折斷。楓樹、石榴樹樹皮較薄,容易受傷,在扎縛金屬絲前,先要在金屬絲外卷紙,避免樹皮受傷。

整型的順序是,先主幹後主枝,再側枝,從下往上,由粗至細。纏綁樹干時,將金屬絲的末端插至盆底,固定在土壤中,插金屬絲地方在主幹後面,不使金屬絲頭顯露出來。纏繞金屬絲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都可以,金屬絲不能繞得太密,也不能太疏,以金屬絲與樹枝直徑成45度角為宜。金屬絲要緊靠樹皮,不能纏得太松。纏繞小枝時,金屬絲的一端先要固定,如一根金屬絲纏繞兩根鄰近的小枝更好。金屬絲繞到枝端時,要將金屬絲頭緊靠在樹皮上,不能突出來。金屬絲繞好後就可將枝條彎曲,邊彎邊順著纏繞金屬絲的方向輕輕扭旋,使金屬絲始終靠著樹皮而不鬆散開來。整型是重新排列枝條位置,改變樹形的一種手段。

落葉樹生長迅速,繞在小枝上的金屬絲大約3~4個月後即可拆除,松柏至少要一年以後。枝越粗,金屬絲在枝幹上纏繞的時間就越長。如發現樹枝長粗而使金屬絲陷入樹皮時,要立即松綁。金屬絲拆除後假如枝幹向原形回復,需重新纏繞固定。為了使樹木顯得蒼老,可將部分樹枝或樹梢的樹皮剝去,或用鈍刀颳去,然後在剝去樹皮處的木質部塗石灰硫磺合劑,使其變白,使人產生年代久遠的感覺。
盆景蟠扎技巧
棕絲蟠扎

古代的蟠扎,就是指棕絲蟠扎。用金屬絲蟠扎是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蟠扎應選用質柔、有彈性、粗細均勻、比較長的新棕絲。棕絲蟠扎的優點是:棕絲的色澤和很多植物樹皮的色澤相似,痕跡不明顯,蟠扎後即可觀賞,而且具有成本低、不傳熱、不傷樹木、易於解除等特點。現時揚州、蘇州、成都等地,常用此法。

在對較粗的樹干進行蟠扎時,為防止將樹乾折斷,應在蟠扎部位襯以麻筋,再用麻皮纏繞,加以保護。因樹干較粗,一次不能達到所需要的彎曲度時,可分幾次進行,使植株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第一次彎曲後,過10天左右再拉緊棕繩,加大彎曲度,依此類推。

金屬絲蟠扎

選擇粗細適宜的金屬絲。金屬絲的粗細,一般以蟠扎枝條基部粗度的1/3為好。過粗蟠扎不靈活,也不美觀,還容易把枝條折斷;過細則拉力不足,不能蟠紮成所需的彎曲度。

固定好起點。蟠扎時,起點固定的好壞及固定的方法是否適當,對蟠紮成功與否影響很大。若起點固定不牢,金屬絲會在枝條上滑動,除彎曲力量減弱外,還會損傷活動部位的樹皮。固定方法應根據被扎枝乾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入土法、壓扣法、打結法、掛鉤法、枯枝法、雙枝一絲法等。

掌握好密度和方向。把起點固定好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把金屬絲和枝幹捏緊,使金屬絲和枝幹呈45°角,拉緊金屬絲緊貼枝乾的樹皮徐徐纏繞;纏繞的密度要適當,過疏或過密,或疏密不均勻,蟠扎效果均不理想。同時,還要注意金屬絲纏繞的方向,如欲使枝幹向右彎曲,金屬絲應順時針方向纏繞;如向左彎曲,金屬絲則逆時針方向纏繞。

雙絲纏繞。在蟠扎中如遇較粗枝條而手頭又無粗度合適的金屬絲時,可用雙絲纏繞,以加強拉力。有時樹干已用金屬絲蟠扎,在樹幹上相近的兩個枝條用另一根金屬絲蟠扎,兩個枝條之間的樹幹上呈雙絲,蟠扎樹枝的金屬絲在樹幹上的蟠扎方向必須和蟠扎樹乾的原金屬絲纏繞方向一致。

蟠扎的順序。用金屬絲蟠扎的順序,應先樹干,後樹枝。枝條蟠扎的順序,應先下部枝條,後上部枝條。

彎曲的方法。纏繞完成後,如樹干需要彎曲時,應先彎樹干,再彎樹枝,並由下而上,循序進行。彎曲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把枝乾折斷。要使彎曲部位內側無金屬絲,而外側正好在金屬絲上,這樣,可對枝幹起到保護作用,被彎曲的枝幹也不易斷裂。

全扎與半扎。全扎,就是對樹干及枝條都進行蟠扎;半扎,就是樹干原已具有一定形態,不需蟠扎,只對枝條進行若干蟠扎造型即可。

蟠扎後的調整。枝幹蟠扎彎曲完成後,要從整體出發,遠觀近瞧,對形態不夠滿意處進行一些調整,如有的枝條太長,樹形不美,可將枝條打彎變短,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粗干彎曲法

彎曲較粗大並已明顯硬化的樹干或枝條,無論是用棕絲或金屬絲蟠扎,絕大多數都不盡如人意。欲使其彎曲的方法很多,簡單易行、效果最好的是“開刀彎曲法”。開刀彎曲法就是用鋒利的小刀,在樹木欲彎曲的部位豎向穿通枝幹,切一長3—8厘米的口(枝幹粗者長,細者短),先用麻皮或棕絲纏繞切口處,然後再進行彎曲。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

蟠扎宜在樹木休眠期或生長緩慢期進行。落葉樹木最好在萌芽前,一般在早春或晚秋

蟠扎宜在盆土較干時進行,如剛澆完水或下過雨就進行蟠扎,由於根的固定力減弱,常常造成樹根損傷。

蟠扎對樹木生長不利,因此,長勢不壯或上盆不久的樹木,暫不要蟠扎。

解除蟠扎物的時間,應根據樹木不同種類,靈活掌握。枝條比較柔軟的迎春、六月雪、石榴等,蟠扎時間應長些,一般2~3年方可解除。若蟠扎物解除過早,枝幹未定型而反彈回去,雖有彎度,但不理想,再進行蟠扎就費時費工了。
培育榕樹的方法
榕樹有氣生根,培育氣生根可提高榕樹的觀賞性。培育榕樹氣生根的方法如下:

(1)靠接法 類似於嫁接中的靠接。但也有不同之處,這里的靠接是將根系較多的小榕樹帶盆接於所要造型的榕樹的枝幹上。其方法與靠接法嫁接相同,成功後,除去盆和根間土壤,讓小榕樹的根**生長。

(2)半折枝法 選擇要長根的側枝,在近主幹處割一刀,深達木質部,用手輕輕折斷,並用泥漿堵住傷口。不久後,從斷裂處就會長出許多側根,引導側根向下生長,可造成獨木成林的景觀。

(3)金屬絲綁扎法 根據造型要求,選擇需要生長氣根的樹枝,用鐵絲纏繞一圈,並用鉗子將鐵絲扎緊,迫使樹液不能流通,並取濕苔蘚覆住傷口。不久後,即可從傷口處生出乳白色的根芽。這時,要用塑料盆做一個活絡套,盆內放上濕潤的細砂、蛭石或鋸末。將根栽在盆中,逐漸牽引,達到要求後,去掉活套即可。

④ 為什麼給盆景綁銅絲

這是為了給植物造型,綁上銅(鐵)比後可進行彎曲、扭曲等造型的定型。彎曲、扭曲程度較大時,不能一次到位,要多次定型才成。

⑤ 樹根盆景多長時間會發新根

一盆藝術性較高的樹樁盆景,往往需要幾年、幾十年時間才能創作出來,在較短時間內創作出形神皆佳的樁景傷口無疑是盆景愛好者和製作者的願望。實踐證明,通過人工促老催古的技術處理,可以達到短時間內使樁成形的目的。
其技術措施是:
1、選材 每年冬季或早春,可到荒山瘠地、崖頭風口、懸崖峭壁等處選取適宜作盆景的植物材料。這些地方由於生長條件差,樹木多低矮畸形,容易形成干低枝曲、姿態優美的奇特老樁,並易移植成活。
2、截枝養冠 它是樁景造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操作方法是:待樹枝乾的第一培養到一定粗度時加以短剪,讓其生出斜枝或橫枝。修剪輕重根據樹木的生長特性決定。之後,依次培養出第二節、第三節等。通過不斷地修剪,使樹冠達到樹樁造型的需要。
3、蟠扎 用鐵絲等材料綁扎樹扎的枝幹,使之按要求的彎曲姿態生長,待其生方向固定後,再解除蟠扎物。蟠扎宜在適宜的季節進行,否則,易扎斷枝幹。
4、撬樹皮 在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在樹乾的一定部位用尖刀插進皮層中,順韌皮部輕輕撬動,使樹皮與木質部慢慢分開,這樣在樹幹上可形成瘤疤而具古干之態。
5、挖干 在主要觀賞面上用刀鑿、木鑽鑽出一些小洞,然後再填滿濕土,使小洞漸漸爛成大洞。這樣可形成千瘡百孔的自然景觀。
6、撕開 把樹樁上需要疏掉的干或枝,不用剪刀剪截,而用手從其基部強行撕裂取下,或經攀折拿掉,從而使保留的樹幹上產生自然的劈疤,有被風雷襲擊之狀。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後,在疤處塗上少許鹽酸,則樹樁更顯蒼白自然。
另外,為使樹干蒼古奇特,還可用刻刀在樹幹上刻上條狀小溝,經一段時期的生長,樹幹上也能出現枯朽斑剝、自然暴皮的景觀。或採取劈干、扭干、剝乾等方法,使樹干產生傷疤,形態古拙,具有歷經滄桑之狀,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樹樁盆景放置在什麼地方才好?

樹樁盆景放置的地方,除了需要通風透氣外,必須考慮到光線的問題。每一樹種對光線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喜光類和耐蔭類。因此要根據對光的要求來決定盆景是擺放在陽光下還是在有遮蔭的地方。
例如對於喜光類,如果把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庭園或天井中,則樹木生長健壯,葉色翠綠,花繁果茂,盡顯盆景的觀賞性;反過來如果把它們放在樹叢濃蔭下或庭隅廊下,因為陽光空氣都不充分,也沒有雨露的滋潤,樹木往往生長不良,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長時間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而對於耐蔭類,例如羅漢松、山茶等,在夏季如果放在陽光下直射,就會使葉片尖端和邊緣枯焦,甚至整片葉枯焦脫落。
盆景樹木對光的要求可以根據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第一,針葉的松類樹種,大多為喜光類;而葉片呈扁片或鱗形的一些柏類樹種以及竹柏、羅漢松等,都是耐蔭類。
第二,常綠闊葉樹種如黃楊、冬青、山茶等,多是耐蔭類;而落葉闊葉樹種如梅、紫薇、石榴等,多為喜光類。
第三,葉質較厚或革質的闊葉樹,多為耐蔭類;葉質薄而較大的闊葉樹,多為喜光類。
第四,野生林下的小灌木如六月雪、南天竹等,多為耐蔭類;原生長在曠野或陽坡地的樹種如 ji木、雀梅等,多為喜光類。

樹樁盆景根部處理技術
自然界深山老林溪邊澗畔的一些老樹,由於泥土被水沖擊而流失,樹根常裸露於地面,蟠曲如龍爪,非常奇特。為了使樹樁盆景也能產生這種形態,提高觀賞效果,可用提根法來達到此目的。
(1)深盆高栽壅土提根法先將樹樁栽於深盆中,使其主根和側根高出盆面,然後在根部周圍壅土成饅頭形,不使根外露。一年後,用小耙自上而下一層層掏去表土,每掏一層後間隔半年至一年再掏一層,使樹根逐漸露出土面,不致因突然露出土壤而損傷根的柔嫩組織。經2-3年後,再結合翻盆,逐年將根向上提,使樹根裸露即成。
(2)圓筒沙培提根法選深40-50厘米的圓筒,在筒的下部填培養土10-20厘米,然後把易發側根和不定根的樹種樁胚栽人圓筒,再用河沙填滿圓筒,並加強肥水管理,待樁根在筒中生長伸入培養土層後,分3-5次逐漸掏出上面的河沙。每次掏沙間隔半年或一年。待根長好後,即可把樹樁從圓筒中脫出,栽於淺盆,栽時予以適當整修造型,使根裸露於盆面。
(3)深盆平栽沖水提根法樹樁深度栽植以根不露出盆面為好,栽後植株根系不斷向深處伸長。養護一段時間後,在每次澆水時,提高水壺,使水沖於根部,逐漸將根部泥土沖掉而使根部露出。再結合翻盆提高根部的栽培位置,使根部裸露部分逐漸增多,使其造型逐步完美,以供觀賞。

樹樁盆景環剝換根法
環剝換根法即應用花木無性繁殖時常用的環剝高壓技術,促進需要改造的樹樁在主幹的適當位置發出二重根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再將植株原來的根系連同有缺陷的部分一起截除,從而達到更新的目的。它是近年來樹樁盆景整根技法中提倡的一項新技術,也是一種常用的整根技法。現將其措施介紹如下。
一、環剝時期及條件
環剝換根法要求必須植株在生長健康的狀態下,於春季新芽萌動前(一般為2月中旬)進行。
二、所需工具與器材
手鋸、切接刀、狹鑿、手錘、鋼絲鉗、鐵絲網一塊、直徑4MM的銅(或鋁)線一段,山泥與砂適量。
三、環剝換根手術步驟
1)觀察整株植株,選擇適當的換根位置,並做上記號;
2)用手鋸、切接刀和狹鑿在換根位置上刻出寬4㎜、深3㎜的一圈槽(也不一定要完全環剝),切面盡可能地保持光滑為宜;
3)將銅線或鋁線嵌入環剝槽中,並用手錘敲擊,使其貼合樹干,這樣容易促發新根;
4)將鐵絲網剪成適當大小,圍成直徑3-5倍於樹乾的圓筒,下端埋入盆中(必要時通過盆底漏水孔加以固定),注意使上端平面超出環剝平面3㎝以上。在圓筒底部先放入一層粗砂,再填入山泥和砂混合土,稍加振動後澆水,最後將土填至環剝平面上3㎝左右處;
5)將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又稍有遮陰的場地養護。盡可能把樹樁處於溫度為15-25℃和濕度為70-90%的條件下,從6月份開始,每隔半個月將盆旋轉180℃,使植株發根均勻(注意不能把盆景放於完全背陽的地方,否則影響發根);
6)8月份可以扒開表土,觀察發根情況,並經常調整盆景朝向,進一步促發新根。9月中下旬開始,分幾次將表土取出,使新根露出土面,促其成熟板結。此時新根旺發,可以從鐵絲網中看到白色的根尖,由於鐵絲網限制了強根的進一步發展,又促使弱根、側根與更多的新根發育、產生。注意冬季照常養護,並可適當採取一些保溫防凍措施;
7)翌年2月,解天鐵絲網除去土與銅絲,將已生發的均勻根系分類修剪;大部分根剪成5㎝長;長勢太強的根剪留3㎝左右;細弱根可以不剪。同時將原來環剝槽向下加寬2㎝,加深1㎝左右,在槽內上部重新紮上銅絲,進一步減少老根對植株的營養供應,以促發根系,再重新圍上鐵絲網並培上山泥;
8)到第三年2月,當初剪短的新根上發出的須根已長到鐵絲網處時,可以起盆,從銅絲下端無根處截取主幹,去掉銅絲植入泥盆,精心養護;
9)上盆一個月之後,可開始施淡肥。再經過數年的精心培育,待新根長粗能初步露出土石後,換根手術已經基本完成。
上述步驟與要求,可以按樹種及主幹的粗細加以靈活變化與調整。換根截下的帶根殘樁,經過適當處理後,也可繼續栽培(如作劈樁盆景等)。
四、剝換根法優點
1)植株的干與根是樹樁盆景藝術美的主要所在,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可以避免主幹與露根因各種原因而受到損傷;
2)植株幼小時的一些小缺陷可以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明顯起來,直至影響盆景的觀賞效果。採用此法後,可以減少盆景植物的主要生理缺陷,如片根(俗稱雞爪,指盆景的露根在偏向一側發育)、腰高(指主幹部分因過長而失趣)、基細(俗稱小腳,指植株根頸明細細於上部主幹,是嫁接最常有也最常見的毛病)以及扁平乾等。

樹樁盆景葉的控制
樹樁盆景樹種中,小葉觀賞價值較高,而植物的先遺傳因素決定了葉的大小。如果從原種上得到小葉,除了嫁接法脫換品種外,就要靠控葉來實現小葉化。
控葉的方法有水控法在春季發芽前後,讓盆土保持偏干狀態一至二個月時間,直到出芽長葉定型,葉色轉深後,才給以較充足的水肥。夏末秋初溫度開始下降,秋芽將出,也要進行控水。特別在出芽時讓盆土保持短時間乾燥,新芽會明顯偏小。出芽後在三片葉處摘心,既能控葉,又能保持樹樁構圖比例,效果更好。控水需在發芽長新葉期間重復多次進行,稍有不慎,水多就會前功盡棄,水過少使樹體失水脫去老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控水期間必須十分注意觀察,每天判定盆土的含水量。當出現老枝葉無力下垂,葉色發暗,中度發黃時,就必須澆水,以防進一步掉葉枯枝。幾天內的澆水量要嚴格掌握,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是脫衣換景觀骨的操作手法之一。局部的老葉掉落,是植物適應乾旱,自我保護的生理功能作用的結果。只有出現全株嚴重的焦葉干枝且不掉葉或掉葉少,才是真正危及生命的失水狀態。
控水期間遇上下雨未及時遮蓋或轉移,控葉失敗,某些樹種葉控可採用剪葉法得到小美的葉。迎接重要的客人、節日和展出,也可用剪葉法。控葉樹剪葉時間應在春天,秋天發新芽前,或春葉發出後過大時;迎展剪葉時間多在展出前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將整株葉悉數剪除並剪去較長的枝梢,剪葉前適度澆水施肥,一月內會重新出葉,新葉會明顯小於上一輪葉。筆者有一盆友,每年春夏都採用摘葉法培育小葉,摘葉同時進行縮剪,初春發芽後摘心,滿樹小葉十分可愛。如因品種問題或其它因素,初春摘葉後所發新葉仍然偏大,可在加強水肥的同時,再次摘除新葉,必須再發較小的新葉。本人的岩石盆景用此法,培育出滿樹蠶豆大的小葉,更小者僅黃豆般大小。小葉榕葉也小到黃豆、蠶豆般大小。
如將控水法與剪葉法相結合效果會更佳。
剪葉法適合在該樹種生長旺盛期、新陳代謝功能強的春夏秋初時節進行,且必須在成熟的樹上進行,三年以下的幼齡樁不宜應用。摘葉後短期內會影響樹的光合作用,影響為根榆送養分,必須在葉的生長期進行,只有特殊情況才在晚春和初夏時進行。

⑥ 盆景根部為什麼要用銅絲固定

盆景上盆後盆土比較小,用銅絲或者鋁絲固定能讓盆景穩定,不晃動。利於盆景生長。

⑦ 固定盆景用的銅絲埋在土裡 對盆景有影響嗎

沒有影響,很多盆景盤扎都需要加固到跟盤埋進土裡,常規操作,對盆景本身沒有影響,就是去盤扎絲或者再造型的時候需要翻盆

⑧ 如何製作樹樁盆景

樹坯的選擇

無論選擇何類樹種作為樹樁盆景的素材,首先應進行坯料的篩選。樹坯的選擇來源於兩個方面,即山野樹坯的採掘和樹苗的培植,因為我們對樹樁的要求要以蒼古樸拙為主,因此一般都要選用樹齡長,形態優美,在自然生長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樹坯,若單以人工從小栽植到選為素材,再進行加工,則造型時間長,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採掘野生坯料來進行加工。

在採掘野生樹坯時,要以樹齡長久,生長旺盛,形態本身一般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懸根露爪的坯料為好,同時必須注意根據具體坯料的生長特性,確定其採掘過程與採掘時間。我們認為,應以樹木進入休眠期後採掘較為妥當,如初冬至初春,冬季採掘須注意保護樹坯不受凍,以免來年難以成活,春季在樹木萌動時,採掘較好,既可避免傷凍而增加維護管理的難度,又可視其萌發姿態確定其技乾的去留。當然,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別較大,應視各地氣候特點而定。

因山野採掘的樹坯,一般樹齡較長,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時視樹種確定主根或側根、須根的截留以及多餘枝條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幹,並剪短使其萌芽,根據樹坯的具體情況考慮其將來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發力較弱的樹種時,要適當多留一些技條,採掘能在根部帶土則盡量帶土,若實在不能帶土,則用泥蘸糊根部用穀草或筐、簍包裝捆紮,鋪之以苔蘚,保護樹坯在運輸途中不致失水過度。樹坯一般在地下深埋養護為好,待其成活後,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時注意旱天、澇天時及時澆水、噴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導致根、幹部腐爛,故深埋時,最好提壠築埂,當然對病蟲害也應當及時檢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樹坯,則可在其主幹。分枝長到一定程度時再行鋸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製作後即可栽植於盆中,但盆中土壤營養要跟上,為了使其萌發快速也可築埂植於地上。但要根據造型勤修剪、勤補皤。

樹坯的造型

樹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構思、因材造型,特別是自然類樹樁造型,切不可用規律類樹樁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樹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為蟠扎法和修剪法兩種。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後再進行的,有平剪、選剪等。但也有純粹用修剪方法進行造型的,如嶺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純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進行的。這是受中國畫法中「雞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響,「蓄枝」是指選定技位後蓄養技條,包括將來要成為樹乾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樹干、枝條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運用於嶺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過程,樹坯經挖掘後按造型要求長短、高矮進行截干截根,當定植萌發新技後經選定技位,矯正帶引技形朝向,蓄養到粗細合度時,按照造型要求的長、短、粗、細及時進行剪截,接著萌發新技,又再次進行剪截,如此反復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雞爪」技成型。而我國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輕剪」,或「輕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棕絲蟠扎)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絲或金屬絲對樹樁進行造型。棕絲蟠扎屬傳統盆景樹樁的造型方法,一般將樹干或樹枝作成半圓型的彎子,重復或變化造型,這彎子稱為「漢文拐」。在川派樹樁盆景造型中,棕絲的操作有搭絲、翻絲、偷絲、留結等。搭絲分為背、繞、箍等;翻絲分為單股上翻、單股下翻、雙股對翻、雙股下翻、雙股上翻;偷絲分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彎偷、纏偷等;留結分為活結、定結、上結、下結、平結等;彎子有半彎、新月彎、一寸三彎、米彎等。


(金屬絲的兩種纏法)

樹干矯正法

金屬絲的蟠扎是用銅絲或鉛絲對樹坯進行造型,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時有麻煩,一般用鉛絲,銅絲價格較高。金屬絲的粗細是根據樹乾和樹枝的粗細來確定的,14號至20號絲較為常用。皤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纏繞。邊扭曲樹枝(干)邊纏繞,或左或右,絲與樹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勻,以防扭傷樹干(枝)的形成層和樹皮,若是易脫皮的樹種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幹再行纏繞。

不論棕絲或金屬絲蟠扎,有時蟠扎較粗不易彎曲的主幹時,還可對樹干進行縱向或橫向開口使之易於彎曲。縱向開口有龍力法、滾刀法;橫向則有單切口法或連續切口法;川派樹樁造型中對大樹蟠扎則一般使用「撬扛彎曲法」。



(壅土提根法)

提根法

為了增加樹樁盆景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情趣,對一般樹根都要進行提根處理,使其基部顯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穩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給人以蒼古雄奇的審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沖法;桶、筐狀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樹樁栽植於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樹樁基部高於盆沿但不外露,待樹樁定植成活。後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廣露根部最後定型後再翻入淺盆中。深盆平栽水沖法,把樹樁深植於盆中,當其成活後,在每次沖水時,有意識讓水流稍強沖擊樹蔸部,使泥土脫落樹根逐漸顯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狀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則是用無底的木桶或無底筐將樹樁圍住,裝入河砂或砂夾小卵石並時常在桶、筐內注入水肥,待樹樁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時,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漸扒去砂石,每次間隔半年或一年,最後去掉桶筐後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內。另外也可直接將樹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漸露根部。

雕鑿法

為了使樹樁顯現其在大自然中經風雨雷劈而呈現的蒼柏之態,可對樹干進行人工雕鑿,甚至可以劈開樹干。目前樹樁盆景創作中,由於大自然樹樁的採掘日漸不易,蒼老的樹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們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樹木去選擇粗壯的素材進行加工,這些樹木因為樹齡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經風歷雨,就必須對其進行老態處理,這種處理多用於松柏類等生長較為緩慢的盆景。如對神枝和舍利乾的處理就是一例。比如,將一株松柏類的樹樁用雕刻工具按構思將其干較上部分樹皮,依吸水線扭曲、迂廻剝去,顯出樹干木質紋路,然後塗上石硫合劑或防腐劑以避免病害,經過養護而成為一株蒼勁的樹根。

盆缽的配備

樹樁盆景的配盆要根據樹樁的造型特點進行配備。在大小、深淺、款式、色調、質地上都要協調一致。(斜乾式樁景用盆)

從選擇盆缽的大小看,若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含土太多也就會蓄水過多,造成根部缺氧爛掉或徒長。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植物生長。

一般來說,矮壯型的樹木,單株栽植時盆口面積應小於樹冠面積;盆長要大於樹乾的高度;而高聳型的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積則必須大於樹冠范圍;盆的長度可小於樹乾的高度;樹樁組合類盆景,盆長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組合空間。而盆的深淺對樹樁的生長和景觀的美觀也有影響。用盆過深,可使樹樁景觀顯得矮小;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粗壯、技盤豐茂的樹樁顯得頭重足輕,給人一種不穩定感,而且相對來說養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較少,難以栽種。(直乾式樁景用盆)

樹樁的形狀也是選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選較深一點的盆缽,特別是規律類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乾式可選深淺適中的盆,懸崖式樹樁則只能根據懸飛程度選擇深千筒或中深千簡盆。樹石組合類盆景則應選用淺盆以利於水面,石材的處理。同時在盆的形狀上也應有所變化,樹木扭曲蜿蜒、虯勁變化,則可選圓盆或橢圓盆。樹木剛勁有力則可選稜角分明的盆缽;盆缽上的裝飾線條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會影響樹樁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調上也應視具體樹樁而定,如金彈子,樹干黑褐,樹葉深綠,宜選用色彩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樹干淺黃,樹葉翠綠,則應以深色盆為好。樹樁盆景的配石與配件。

樹樁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與樹木配合布置,這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一種獨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會使盈尺之樹,顯出參天之勢。在懸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於根際,就彷彿樹木生長在懸崖絕壁之上。樹樁盆景有山石點綴,就增添了詩情畫意和自然趣味。松樹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種襯托和對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園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樹木與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園式配石即模仿庭園中人工布置樹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樓、閣、動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質或石質模型。樹木盆景增加配件後,可增添生活氣息。應用配件時,要注意符合自然環境和景趣,注意遠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調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陳設觀賞或展覽的臨時性裝飾處理,在平時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響樹木的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熱點內容
花卉郵寄 發布:2025-02-12 21:05:45 瀏覽:130
鮮花饗逝者 發布:2025-02-12 20:58:02 瀏覽:849
劍網3七夕任務 發布:2025-02-12 20:39:44 瀏覽:678
於正是鬢邊不是海棠紅的 發布:2025-02-12 20:39:08 瀏覽:897
七夕女生沒送男生禮物 發布:2025-02-12 20:33:17 瀏覽:470
好一朵女人花曲譜 發布:2025-02-12 20:33:12 瀏覽:337
小雞盆栽 發布:2025-02-12 20:09:24 瀏覽:549
紅玫瑰與白玫瑰小說 發布:2025-02-12 20:07:56 瀏覽:877
水盆景刷漆 發布:2025-02-12 20:07:46 瀏覽:196
所有滿天星顏色的花語 發布:2025-02-12 19:57:05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