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盆景
⑴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水果大家都很喜歡的一種食物,而且大部分的水果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含有的很多營養成分也是我們身體所需的,水果的種類也有很多,以下了解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1
1、木通
這應該是本回答下顏值擔當,木通是一味中葯,果實八月成熟,所以又名「八月瓜」,成熟的果實呈紅紫色的不規則形狀,可以直接食用。
口感體驗:木通本來味道苦而且澀,作為水果流向市場主要是日本率先馴化培育出來的,我國目前農科院也在做類似的嘗試,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也有人知道它能夠食用。能被吃的主要是三葉木通。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毛茛目木通科木通屬植物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各省區,日本,朝鮮
別名:通草、附支、丁翁、八月瓜藤(廣東)、 三葉拿藤(浙江)、八月楂(江蘇)
它的花也非常好看
口感體驗:吃木通可以剝開木通果的果皮後,用勺子挖果肉吃,當然拌上蜂蜜一塊煮吃,效果會更佳,也可以混合冰糖同煮食用。苦澀味道也在減去。
2、黑老虎
黑老虎同樣也具有一定顏值,原生於原始森林中,湖南貴州的苗族侗族人會吃它。苗族人稱其為「布福娜」。
口感體驗:黑老虎的果實鮮艷美麗,外表看起來像個球。黑老虎是聚合型的水果,打開以後每一粒的果肉呈心形或者卵狀心形,裡面有很多果肉,咬一口,吸一下果肉,有點像荔枝的味道,也有點像山竹的味道。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毛茛目木蘭科五味子族南五味子屬離蕊南五味子亞屬
分布區域:江西、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別名:冷飯團、過山風、布福娜、風沙藤、透地連珠、三百兩銀、紅鑽、十八症
近年來也開始進行人工種植與培育,也開始發展成一種新型水果栽培,在華南市場少量銷售。
3、蓮霧
與上面兩種果果相比,蓮霧的市場認知度就要高很多了
口感體驗:蓮霧原產自馬來西亞,在當地又被稱作是「水翁」,含水量高達90%,也就足以想見它的汁水豐富了。「咬上一大口,豐富的果汁瞬間溢滿口腔,味道清甜爽口,好似蘋果卻又比它清淡些許,甜度適中,吃完後唇齒間都彌漫著清新的香氣。
蓮霧好吃就在於水分多,糖分足,且吃著舒服,不同吐什麼核。宛若小時候看豬八戒吃人參果: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桃金娘目桃金娘科桃金娘亞科蒲桃族蒲桃屬種洋蒲桃種
別名:天桃、璉霧、楊蒲桃、爪哇蒲桃
分布區域:馬來西亞、印度、中國廣東、福建、台灣、廣西、雲南、海南
在台灣,洋蒲桃被譽為「水果皇帝」,暢銷於水果市場,深受消費者的親睞。
4、刺梨
刺梨這種植物,是薔薇科植物繅絲花的果實
口感體驗:刺梨的吃法流行於我國西部,比不得諸多碩果累累,汁飽水厚的水果,味道在酸、甜、澀之間。而刺梨的一股子清香是他別有風味的一種吃頭。一般賣刺梨的會把外面表皮的刺刮干凈,裡面的東西掏出來,洗干凈一口咬下去就可以吃。
許多地方都有吃刺梨的習慣,而尤以貴州為甚,筆者常在貴陽街頭又看到賣刺梨的小攤點:
沿街賣刺梨也是對貴陽的一番別樣記憶!
野刺梨100克果肉中含維生素C含量極高,達到2054~2725毫克,是我們熟知的柑橘與奇異果維C含量的100倍和9倍。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薔薇目薔薇亞目薔薇科薔薇亞科屬薔薇屬薔薇亞屬繅絲花種
主要分布地區:刺梨廣泛分布於我國亞熱帶的陝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也見於日本。
別名:繅絲花、刺蘑、山刺梨、賽哇(西藏)、刺石榴、野石榴(陝西)、刺梨子、木梨子、刺梨薔薇、茨梨、送春歸、文光果。
5、杈杷果
杈杷果外形萌萌噠,就像一顆鮮紅的愛心,顏色嬌艷鮮紅,像寶石一樣漂亮,有時候也會長得有點猥瑣
口感體驗:其與蓮霧類似,果核細小食用起來基本感覺不出有果核。口感有點類似櫻桃,水分更加充足,口感更加甜美,肉質偏軟,堪稱是「無核的櫻桃」
植物學分類: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茜草目忍冬科忍冬族忍冬屬苦糖果組囊管組郁香亞組
別名:健身果、相思果
主要產地:產陝西和甘肅的南部,山東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定海、杭州、天目山),江西(修水),河南,湖北西部和東南部、湖南(慈利)、四川西部、東北部和東南部及貴州北部和西部(威寧)。生於向陽山坡林中、灌叢中或溪澗旁,海拔100-2000米(四川西部達2700 米)。上海、杭州、武漢、旅大等地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從我國上海引種於英國的栽培植物。
6、沙棘果
沙棘果多產於西藏、新疆等地,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為,與刺梨有一定相似性,口感需要榨汁更好喝
口感體驗:與刺梨相類似,沙棘果篇藏區、北疆產的沙棘果也屬於過於酸甜相間,而維C含量豐富,適合喝果汁的。其有淡橘香味,香味獨特,也值得品嘗。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瑤瑤沙棘綱雙葉子植物亞綱桃金娘目胡頹子科沙棘果屬
別名:醋柳、黑刺、酸刺
主要產地:國內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等地。以北疆阿勒泰地區為最多。
7、桑椹
在這些水果中,桑椹算是比較常見的了,但是就目前產能而言,桑椹還缺乏一些存在感,其實這種水果很好摘哦。
口感體驗:熟透的桑葚味道極為甜美,清新爽口,透著桑樹的清香,汁水極多,未熟透的會有酸味。
桑椹現在還可以榨成汁來吃,桑椹果汁,清甜爽口,酸甜始終,更有清熱解暑,補充活力,美容養顏的功效。
植物學分類: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蕁麻目桑科桑種
別名:桑葚、桑椹子、桑蔗、桑棗、桑果、桑泡兒,烏椹等
分布地區:中國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8、姑娘
又是一樣大家市場能看得見的水果,有些人可能還是沒有吃到過,他的名字如何得來,只能是自己想像吧!
口感體驗:表面一般會覆蓋一沉跟燈籠一樣的皮,裡面的果實是金黃色的。帶有一種獨特的奶香醇,口感極為香甜,也有比較淡的,不覺酸味,同樣子幾乎吃不到。
植物學分類: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管狀花目茄科酸漿屬種燈籠果種
別名:燈籠果、菇蔦、小果酸漿、金燈果、戈力、菇娘、洋菇娘、金姑娘、毛漿果、滿洲乳果、含羞果、香馬騮、香姑娘、毛酸漿
原產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新疆有栽培,或成野生而生長於海拔1200-2100米的路旁或河谷。
9、牛奶果
其實叫牛奶果的植物有多種,台灣榕、買麻藤屬植物大子買麻藤的別稱都叫牛奶果。這里主要指的是星蘋果。
口感體驗:在以上推薦的水果中,僅有兩種水果極酸,但牛奶果的甜數一數二,答題人在越南吃到時,便著迷於其甜味和桃子一邊的肉質。
科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柿目科山欖科屬金葉樹屬星蘋果種
別名:星蘋果、金星果、牛奶果、星蘋果
分布范圍:長在溫暖向陽的山地、路旁、庭院、村旁處。人工栽培。也有逸為野生。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大部分熱帶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10、羊奶果
這種水果不大常見,長得像羊奶頭,故而得此名聲。由於他很適合觀賞樹枝與果實,也有做盆景的。
口感體驗:它的外形跟乳頭的形狀很像,又很小,所以就叫做羊奶【子】。汁多肉厚,口感酸甜,更勝枸杞。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娘目胡頹子科胡頹子屬
別名:半春子,甜棒槌,雀兒酥,胡頹子
分布地區: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日本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2
幾種比較「冷門」的南方水果,你可能沒吃過,但最後一種肯定認識。
蓮霧
蓮霧這個名字可能挺熟悉的,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放到市場上也未必能認得出來。
整體來說,蓮霧長得像個紅色的小燈泡,不過頂端並不是圓圓的,而是凹進去一塊,也有點像一隻比較矮胖的梨子。
蓮霧適宜的生長溫度高達25到30攝氏度,原產自馬來西亞,在我國基本只有廣東和台灣可以種。
黃皮
這種水果的栽培范圍就要更廣一些了,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基本上都能種,但對於北方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
黃皮是原產自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果,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味道清香酸甜,是潮汕人經常吃的美食。
不同於很多像荔枝一樣容易上火的嶺南水果,黃皮的性質非常溫和,即便在夏天也是可以隨便吃的,一點都不會上火哦。
番荔枝
番荔枝還有一個特別「佛系」的名字,叫做「釋迦果」。
之所以叫做番荔枝,是因為它和荔枝外表長得很像,不過卻是荔枝的綠色plus版本,一個成熟番荔枝的大小,大概和石榴差不多。
番荔枝味道香甜,纖維素含量很高,在海南吃的人比較多,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也有栽培,是一種非常純粹的熱帶水果。
刺角瓜
刺角瓜的外表,長得就像一個和榴槤雜交了的'芒果,外皮金黃色,還渾身都是堅硬的刺。
切開刺角瓜,裡面又有點像百香果,很多籽在裡面擁擠著,吃起來像在吸果凍一樣,味道也是甜甜的,很好吃。
刺角瓜原產自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大沙漠,目前我國南方也有種植,其中江西的種植面積是最大的。
楊桃
你可能沒吃過楊桃,甚至沒見過真的楊桃,但你應該還記得語文課本上那個「五角星」的故事。
把一顆楊桃「攔腰斬斷」,呈現出的橫截面就是一顆漂亮的星形,精緻程度可以和秋葵相媲美。
楊桃吃起來脆脆嫩嫩,鮮美多汁,又不會甜到特別過分,而是帶有一種獨特的青草香氣,讓人感覺特別的清新自然。
⑵ 什麼是黑老虎,黑老虎有什麼特點
黑老虎,別名:冷飯團、臭飯團、酒飯團、過山龍藤、大鑽、萬丈紅、透地連珠、紫根藤、外紅消、紅過山、鑽骨風、大葉南五味,拉丁文名:Kadsuracoccinea.木蘭科、南五味子屬藤本,全株無毛。
黑老虎觀屬木蘭科五味子屬,木質常綠藤本野生水果植物。它果形奇特,營養與葯用價值高,具有食用、觀賞、美化、綠化及葯用於一體,是新世紀最具開發價值的第三代水果稀品。
黑老虎果實味美香甜。果肉象葡萄,漿多、味甜芳香;肉色如荔枝,乳白細膩;果香如蘋果,馥郁可人;色、香、味俱佳。觀之,使人賞心悅目;聞之,讓人唾津潛溢。
黑老虎主要的功能用於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胃痛,痛經,產後積瘀,跌打損傷腫痛。臨床醫學中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痛經;傷風;產後瘀血腹痛;疝氣痛。
黑老虎具有悠久的民間用葯歷史,關於其化學成分的研究較晚。隨著對黑老虎化學成分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現代葯理研究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特別是黑老虎中的木脂素、三萜等活性成分在抗HIV 和抗腫瘤等方面的作用尤引人關注。
(2)南五味子盆景擴展閱讀
黑老虎,莖葉一年四季青綠,藤本,全株無毛,是觀賞做盆景、園林綠化,發展觀光農業的良好苗木,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果。
黑老虎常綠攀援藤本,生於山地疏林中,常纏繞於大樹上,長3-6m。莖下部僵伏土中,上部纏繞,枝圓柱形,棕黑色,疏生白色點狀皮孔。生於海拔1500-2000米的林中。
黑老虎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及香港、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丶福建等地;越南也有分布。
⑶ 這是什麼水果,很像釋迦果,但不是釋迦果,這是長在藤上的,沒成熟是青色,成熟後為紅色
布福娜,學名黑老虎,是五味子科(或木蘭科)植物厚葉五味子的果,系木質常綠藤本植內物,原生於容我國西南部原始森林,現難覓其蹤跡(廣東粵東地區山間溝谷地帶有見,客家地區稱為酒飯團)。
苗語「布福娜」,意思是美容長壽之果。近幾年經過在北方部分地區引種試栽,成為一個選育而成的新品種,是集食用、葯用、綠化、觀賞於一體的新型水果,是一個急待開發而又極具開發潛力的多用途珍稀植物。
(3)南五味子盆景擴展閱讀:
果子特性:
特徵:四季常青的藤本植物,適應性極強,耐低溫,抗高溫,喜半陰,無病蟲害,易管理,無論是盆栽還是露地栽培3年即可掛果,4年可達到盛果期,盛果期長達10-15年,每畝可產2000-3000斤以上。
菠蘿葡萄市場價位很高,每公斤20至50元,在露地栽培適宜套栽經濟林,可藉助果樹、枝幹遮陰並作為纏縛的棚架,不影響果樹產量,是實現雙季果園的首先套栽品種。用盆栽則非常適宜在辦公室、客廳、陽台等室內綠化,是珍貴奇特的盆景資材。
⑷ 南天竹和南五味子的區別
南五味子:藤本,各部無毛。北五味子是葯用植物,自然分布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老爺嶺等山區。主產於東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實干品,商品習慣稱為「北五味子」。兩者在形態和葯用上有區別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區別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地為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濕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南五味子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功效
五味子是使用率最廣的中葯材之一,也是中醫提倡普及的保健茶原料之一。五味子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之分,那麼這兩種五味子的功效是什麼?如何鑒別這兩種五味子?
什麼是五味子
五味子別名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吊榴等,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是落葉木質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余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 (3) 5-10 (14) 厘米,寬 (2) 3-5 (9) 厘米;五味子分為2屬,即南五味子屬和五味子屬,喜微酸性腐殖土,在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都有分布。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葯功效在於滋補強壯之力,葯用價值極高,聯苯雙酯、雙環醇片,有保肝護肝功能。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①《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②《別錄》: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作用
五味子,顧名思義,它具有五味,即酸、苦、辛、甘、咸。中醫稱:酸入肝,咸入腎,辛入心,苦入肺,甘入脾。所以說五味子五臟皆治。
五味子分南北五味子,而北五味子質比南五味子優良。南五味子是指華南、華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北五味子是指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北五味子為傳統使用正品,除收斂固澀外,功偏補益心腎。南五味子則偏斂肺止咳。入滋陰葯當以北五味子為宜。
生長形狀區別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濕的山溝、灌木叢中。 ...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如何鑒別
對五味子稍稍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兩種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五味子,其實形態上區別挺大的,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鑒別了,下面媽網網路來給您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吧!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的鑒別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習稱"北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南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華東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功效與五味子相似。
形狀鑒別
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於半陰濕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南五味子產於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
北五味子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地為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
南五味子與北五味子使用禁忌
五味子尤其是北五味子的使用挺廣泛的,那麼它們在使用上有什麼禁忌呢?下面媽網網路來給您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五味子的屬性】
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果實。主產於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取。曬干。生用或經醋、蜜拌蒸曬干用。主產於湖北、山西、陝西、雲南、四川等地。為五味子副品,品質較次。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紅、有油性者為佳。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
根、莖、葉、種子均可入葯;種子為滋補強壯劑和鎮咳葯,治神經衰弱、支氣管炎等症;莖、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莖皮可作繩索。 活血理氣,祛風活絡,消腫止痛。用於潰瘍病,胃腸炎,中暑腹痛,月經不調,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五味子主治】
1.治久瀉不止。 五味子味酸澀性收斂,能澀腸止瀉。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可與吳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湯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濟本事方》);或與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內科摘要》)。
2.治久咳虛喘。五味子味酸收斂,甘溫而潤,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葯。治肺虛久咳,可與罌粟殼同用,如五味子丸(《衛生家寶》);治肺腎兩虛喘咳,常與山茱萸、熟地、山葯等同用,如都氣丸(《醫宗己任編》);五味子長於斂肺止咳,配伍麻黃、細辛、乾薑等,可用於寒飲咳喘證,如小青龍湯(《傷寒論》
南天竹,別名:南天竺,紅杷子,天燭子,紅枸子,鑽石黃,天竹,蘭竹;拉丁文名:Nandina domestica.屬毛茛目、小檗科下植物,是我國南方常見的木本花卉種類。由於其植株優美,果實鮮艷,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常常出現在園林應用中。常見栽培變種有:玉果南天竹,漿果成熟時為白色;綿絲南天竹,葉色細如絲;紫果南天竹,果實成熟時呈淡紫色;圓葉南天竹,葉圓形,且有光澤。因其形態優越清雅,也常被用以製作盆景或盆栽來裝飾窗檯、門廳、會場等。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莖常叢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無毛,幼枝常為紅色,老後呈灰色。葉互生,集生於莖的上部,三回羽狀復葉,長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對生;小葉薄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冬季變紅色,背面葉脈隆起,兩面無毛;近無柄。
圓錐花序直立,長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徑6-7毫米;萼片多輪,外輪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向內各輪漸大,最內輪萼片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4.2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鈍;雄蕊6,長約3.5毫米,花絲短,花葯縱裂,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長4-8毫米;漿果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鮮紅色,稀橙紅色。種子扁圓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長習性
紅枸子圖片欣賞(6張)
南天竹性喜溫暖及濕潤的環境,比較耐陰。也耐寒。容易養護。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既能耐濕也能耐旱。比較喜肥,可多施磷、鉀肥。生長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觀賞幾年後,枝葉老化脫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莖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後可恢復到1m高,並且樹冠豐滿。
常綠灌木。土壤。花期5-7月。野生於疏林及灌木叢中,也多栽於庭園。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長。
分布范圍
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陝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鎮 ·河北、山東、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國外日本、印度也有種植。[1]
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
功能主治
南天竹果實(4張)
濕熱黃疸、胃腸炎、尿路感染、眼結合膜炎、咳嗽、喘氣、百日咳、食積、腹瀉、尿血、腰肌勞損。
《貴州民間方葯集》:"鎮咳止喘,興奮強壯。"
根、莖:清熱除濕,通經活絡。用於感冒發熱,眼結膜炎,肺熱咳嗽,濕熱黃疸,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
果:苦,平。有小毒。止咳平喘。用於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莖15~50克;果3錢。[2]
注意禁忌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中毒症狀為興奮,脈搏先快後慢、且不規則、血壓下降、肌肉痙攣、呼吸麻痹、昏迷等。[3]
臨床應用
南天竹含多種生物鹼。莖、根含有南天竹鹼、小檗鹼;莖含原阿片鹼,異南天竹鹼。另外,莖和葉含木蘭鹼;果實含異可利定鹼、原阿片鹼。葉、花蕾及果實均含有氫氰酸。葉尚含穗花杉雙黃酮、南天竹甙A及南天竹甙B。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製作用。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南天竹鹼、南丁寧鹼對冷血動物(蛙)可引起嗎啡樣麻醉作用;對溫血動物(小鼠、犬)小量時引起輕度麻醉,大量時引起痙攣(陣攣型及強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禁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後則陷於麻痹。
南丁寧鹼之作用較南天竹鹼為弱。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南天竹鹼、南丁寧鹼均有抑制心臟的作用。對離體蛙、兔心臟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響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腎上腺素次之。南天竹鹼對血管之作用,報道不一,有雲對離體蟾蜍下肢灌流有擴張作用,但也有報道,無論對離體蟾蜍或兔之血管灌流,影響不顯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鹼皆屬不純物所致。南丁寧鹼對離體兔耳或蛙下肢血管皆無影響。對兔靜脈注射,皆可引起血壓下降,此乃由於心臟受抑制所致,最後死於心臟麻痹。
對平滑肌的作用南天竹鹼能使豚鼠在位腸管緊張度上升,但對離體腸管之作用則相反;對離體兔子宮小量興奮、大量麻痹。南丁寧鹼對離體的兔腸及子宮、犬腸管,皆為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在位兔腸及子宮,則僅見興奮作用,(開始時可見有短暫之抑制),強度隨劑量而增加;此作用點在植物神經末梢及肌肉兩方面。
其他作用南天竹鹼、南丁寧鹼對橫紋肌有直接麻痹作用,與箭毒不同。最初曾報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種生物鹼對呼吸中樞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鹼具有嗎啡樣的菲類結構,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較強;南丁寧鹼具有原小檗鹼樣結構,屬於原漿毒,對心肌、骨胳肌作用較強,而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較弱。[1]
常用葯方
治小兒天哮:經霜天燭子、蠟梅花各三錢,水蜒蚰一條。俱預收,臨用水煎服。(《三奇方》)
治百日咳:南天竹乾果實三至五錢。水煎調冰糖服。(《福建中草葯》)
治三陰瘧:南天竹隔年陳子,蒸熟。每歲一粒,每早晨白湯下。(《文堂集驗方》)
治下疳久而潰爛,名蠟燭疳:紅把子燒存性一錢,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調搽。(王玷桂《不葯良方》)
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兩,擂水服之。如無鮮者,即用於子一、二兩煎湯服亦可。(《綱目拾遺》)
治八角虱:紅杷子同水銀搗爛擦之。亦可浸酒,去風痹。(《綱目拾遺》)[3]
觀賞價值
莖干叢生,汁葉扶疏,秋冬葉色變紅,有紅果,經久不落,是賞葉觀果的佳品。[3]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繁殖以播種、分株為主,也可扦插。可於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進行。扦插以新芽萌動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長時進行。室內養護要加強通風透光,防止介殼蟲發生。
種子繁殖
秋季采種,采後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開溝,深約10厘米,均勻撒種,每公頃播種量為90~120千克。播後,蓋草木灰及細土,壓緊。第二年幼苗生長較慢,要經常除草,鬆土,並施清淡人畜糞尿。以後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後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後進行。株行距各為100厘米。栽前,帶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帶士,必須用稀泥漿根,栽後才易成活。
分株繁殖
春秋兩季將叢狀植株掘出,抖去宿土,從根基結合薄弱處剪斷,每叢帶莖干2至3個,需帶一部分根系,同時剪去一些較大的羽狀復葉,地栽或上盆,培養一兩年後即可開花結果。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鹼性土壤也可栽植。還可利用邊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寬的低床或高床。
田間管理
南天竹適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質土5份、腐葉土4份,糞土1份的比例調制。栽前,先將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蓋好,加層木炭更好,有利於排水和殺菌。一般植株根部都帶有泥土,如有斷根、撕碎根、發黑
根或多餘根應剪去,按常規法加土栽好植株,澆足水後放在蔭涼處,約1
火焰南天竹(2張)
5天後,可見陽光。每隔1~2年換盆一次,通常將植株從盆中扣出,去掉舊的培養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細弱過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為宜,用培養土栽入盆內,蔽蔭管護,半個月後正常管理。南天竹在半蔭、涼爽、濕潤處養護最好。強光照射下,莖粗短變暗紅,幼葉「燒傷」,成葉變紅;十分蔭蔽的地方則莖細葉長,株叢鬆散,有損觀賞價值,也不利結實。南天竹適宜生長溫度為20℃左右,適宜開花結實溫度為24~25℃,冬季移入溫室內,一般不低於0℃。翌年清明節後搬出戶外。
南天竹澆水應見干見濕。乾旱季節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每天澆水一次,並向葉面噴霧2~3次,保持葉面濕潤,防止葉尖枯焦,有損美觀。開花時尤應注意澆水,不使盆土發干,並於地面灑水提高空氣濕度,以利提高受粉率。冬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不要使盆土過濕。澆水時間,夏季宜在早、晚時行,冬季宜在中午進行。南天竹在生長期內,細苗半個月左右施一次薄肥(宜施含磷多的有機肥)。成年植株每年施三次乾肥,分別在5、8、10月份進行,第三次應在移進室內越冬時施肥,肥料可用充分發酵後的餅肥和麻醬渣等。施肥量一般第一、二次宜少,第三次可增加用量。在生長期內,剪除根部萌生枝條、密生枝條,剪去果穗較長的枝幹,留1、2枝較低的枝幹,以保株型美觀,以利開花結果。
栽後第一年內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時還要補栽缺苗。以後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南天竹栽後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莖干。6~7年後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葉片,把莖乾和根破成薄片,曬干備用。10~11月果實變紅或黃白色時採收曬干備用。
濕度光照
喜歡濕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 ,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由於它原產於亞熱帶地區,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8℃以下停止生長。
對光線適應能力較強,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4]
園林盆栽
南天竹為常綠灌木。多生於濕潤的溝谷旁、疏林下或灌叢中,為鈣質土壤指示植物。喜溫暖多濕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較耐寒。能耐微鹼性土壤。花期五月到七月。野生於疏林及灌木叢中,也多栽於庭園。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陰,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生長。早在明清時期,南天竹就被列為古典庭園的造園植物,後又引檀於盆景,深受盆景界的酷愛。但是,這種常綠直立灌木,干高分枝少,春季長勢極猛,外形難以控制,給盆景造型帶來很大的不利。
短截。冬末春初,將採掘來的坯樁,按設計要求,選取高度適中的潛伏芽點,進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長,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僅留最低處的一至二個枝條,以便新芽從枝腋處萌出。以後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幹逐年增高。這種做法對天竹結果也有益處。
針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長至二厘米長時,用針刺穿芽莖部,新芽每長一厘米,針刺一次。隨著芽徑的變粗,針刺次數增至二到四次。這樣,可阻止新芽生長,促使干身或頂部再次萌芽。連續循環使用此法,新芽不斷萌發,便可解決干少分枝的問題,縮短枝條長度,達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開花前停止。這期間對叢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時去除。
養護。為了確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養護管理必須得法。春季,天竹萌發需足夠的光照和濕潤的環境,因此不必遮蔭;至七月後,需放置在涼爽庇蔭之處,立秋後復出;入冬移入室內,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從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餅肥和骨粉肥輪換使用,不可太多太濃。五月底可噴磷酸二氫鉀一次。上述方法的實施,需全盤考慮。此法實用於長江中下游地域。
盆栽南天竹(2張)
修剪
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也可結合扦插對枝條進行整理。
只要養護得法,它就會生長很快,當生長到一定的大小時,就要考慮給它換個大一點的盆,以讓它繼續旺盛生長。換盆用的培養土及組分比例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 ;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
把要換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輕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動而與盆壁分離,把花盆倒過來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住植株,手腕與指尖頂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從底孔把根土向下頂,讓植物脫出來。脫出來後,用雙掌輕輕拍打盆土,讓多餘的土壤脫落。
選一適當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兩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蓋住,既要保證盆土不被水沖出去,又要能讓多餘的水能及時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層陶粒或是打碎的紅磚頭,作為濾水層,厚約2~3公分。排水層上再放有肥機肥,厚約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層基質,厚約2公分,以把根系與肥料隔開,最後把植物放進去,填充營養土,離盆口約剩2~3公分即可。
盆栽整姿
短截:冬末春初,將採掘來的坯樁,按設計要求,選取高度適中的潛伏芽點,進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長,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僅留最低處的一至二個枝條,以便新芽從枝腋處萌出。以後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幹逐年增高。這種做法對天竹結果也有益處。
針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長至二厘米長時,用針刺穿芽莖部,新芽每長一厘米,針刺一次。隨著芽徑的變粗,針刺次數增至二到四次。這樣,可阻止新芽生長,促使干身或頂部再次萌芽。連續循環使用此法,新芽不斷萌發,便可解決干少分枝的問題,縮短枝條長度,達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開花前停止。這期間對叢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時去除。
養護:為了確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養護管理必須得法。春季,天竹萌發需足夠的光照和濕潤的環境,因此不必遮蔭;至七月後,需放置在涼爽庇蔭之處,立秋後復出;入冬移入室內,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從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餅肥和骨粉肥輪換使用,不可太多太濃。五月底可噴磷酸二氫鉀一次。 上述方法的實施,需全盤考慮。此法實用於長江中下游地域。
採收加工
南天竹栽後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較老莖干。6~7年後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葉片,把莖乾和根砍成薄片,曬干備用。10~11月果實變紅或黃白色時採收曬干備用。除此,南天竹枝葉扶疏,秋冬葉色變紅,果實累累,在古典園林中常栽植在山石兩旁,庭院角落處。小型植株適於盆栽觀賞。
注意事項
(1)盆栽宜於每年早春換盆一次。換盆時,去掉部分陳土和老根,施入基肥,填進新的培養土(幼苗期宜用沙土5份、腐葉土4份、腐熟餅肥末1份混合調制,成株期腐熟餅肥末可加至2份)。
(2)夏季放在通風良好的花蔭涼處培養,每天澆水時,要向葉面及附近地面噴水1~2次;以提高空氣濕度,降低溫度。
(3)水肥要因時因生長發育期而異。南天竹喜濕潤但怕積水。生長發育期間澆水次數應隨天氣變化增減,每次都不宜過多。一般春秋季節每天澆水一次,夏季每天澆兩次,保持盆土濕潤即可。開花時,澆水的時間和水量需保持穩定,防止忽多忽少,忽濕忽干,不然易引起落花落果,冬季植株處於半休眠狀態,要控制澆水。若澆水過多易徒長,妨礙休眠,影響來年開花結,果;南天竹喜肥,5~9月,可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餅肥水,約每兩個月澆一次0.2%硫酸亞鐵水。幼苗期施液肥宜淡不宜濃(液肥與水按1:10),成株期可稍濃些(液肥與水按1:8)。雨季改施乾肥,每月一次,每盆約20~40克。
(4)盆栽的10月上中旬移入室內,入室後放在早晚能受到陽光直射的地方,室溫以不結冰即可。每周用溫水噴洗一次枝葉,以保持葉片清新。
(5)結合換盆,進行修剪整形,從基部疏去枯枝、細弱枝,促使萌發新枝,一般以保留4~5個枝條為宜
⑸ 這個是什麼水果
黑老虎,別名:冷飯團 、臭飯團、酒飯團、過山龍藤、大鑽、萬丈紅、透地連珠、紫根回藤、外紅消、紅答過山、鑽骨風、大葉南五味。
木蘭科、南五味子屬,藤本,全株無毛。葉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多生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海南等地。
莖葉一年四季青綠,藤本,全株無毛,是觀賞、做盆景、園林綠化,發展觀光農業的良好苗木,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果。
果型為聚合果,表面恰似足球;形狀新穎,獨一無二。
果大有光澤,表紋象菠蘿,垂吊如燈籠;果徑 10 ~ 12 厘米,果重 600 克左右,大果可達 1200 克;幼果青綠色,成熟為深紅,色艷如花。果成熟後味甜,可食。
這個東西在《海南植物志》里的名字是臭飯團,據說海南叫法是過山龍藤。果實很神奇,它的小花兒也挺好看的。
葯用價值:根葯用,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治胃病,風濕骨痛,跌打瘀痛,並為婦科常用葯。
功效:行氣止痛;散瘀通絡。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痛經;產後瘀血腹痛;疝氣痛。
它還是被知名網紅博物君翻過牌子的哦!
⑹ 布福娜口味如何營養怎麼樣
1,布福娜植物的特徵為葉互生,橢圓形,革質,長5~18cm,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攀緣莖,長可達10m,其上有環狀縊痕和瘤狀凸起;根肉質,有香味;春季開花,雌雄同株,紅色,排成數輪。
2,果實為聚合果,11月前後成熟,果大獨特,表面似足球,形狀新穎,獨一無二,非常有光澤,似柚非柚,似瓜非瓜,表紋霞光菠蘿,垂吊如燈籠;果徑8-12厘米,單果重250-600克;幼果青綠色,成熟為深紅,色艷如花,珍奇可愛,風味特佳 果味像葡萄,漿多味甜,果肉似荔枝,乳白而細膩,回味如蘋果,果氣像香蕉,是色、香味俱佳的特種水果。觀之,使人賞心悅目,聞之,讓人垂液欲滴。
3,布福娜全株皆可入葯,以果實最佳,具有祛風活脈,調氣止痛,清肝明目,益腎補精。常食其果,能黑發潤膚、滋補養顏、清心益智、健身延年;布福娜的根也稱黑老虎,是華南、西南及其鄰近地區的常用草葯,性味:甘、溫、無毒。功能:祛風濕、活血脈,對風濕關節炎、腸胃炎,腰肌勞損有療效。
4,據苗族葯師介紹,布福娜是一種葯食合一的水果,具有清熱解毒、怯風活絡、調氣止痛、清腦明目、益腎固精、補血養顏、提神醒腦等功能。其根、莖、葉、果均可入葯。
⑺ 兒時吃過的70種南方野果,你還記得幾種
對於野果,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雖然現在的人可能已經不稀罕再去食用這些東西了,但在上個世紀,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前,野果還是飢荒年代的人們賴以充飢的食物。
南方山林里的這些野果你還記得嗎?
1、鄧盪子
鄧盪子學名懸鉤子,也叫刺泡,鄉下的山野路邊隨處可見,農村長大的人大部分應該都認識它。
2、炮筆子
炮筆子,學名酸藤子,別名信筒子、入地龍、雞母酸、咸酸果,小時候經常用小竹筒做手槍,拿它當子彈來玩。
3、棠梨子
棠梨別名野梨、山梨、鳥梨、赤梨,味道酸甜,略帶澀味。棠梨花、果均可食用。
4、油甘子
油甘子學名余甘果、別名牛甘果、油金子,初吃味道酸、澀、苦,過後回甘,可用於加工食品和泡酒。
5、雞錐子
很多人把雞錐子當成板粟的縮小版,其實它與板粟味道相去甚遠,它是紅錐樹的果實,而紅錐在兩廣地區一般叫作紅㰀。
6、豬肚子
豬肚子學名不詳,這個野果估計認識的人並不多,知道它能食用的人更不多,味道有些寡淡,不怎麼好吃。
7、酒餅子
酒餅子又叫酒餅婆或酒餅木,屬於紫玉盤科植物其中的一種,因整株帶有獨特的清香氣味而被廣泛用於酒麴的製作,果實可以直接食用。
8、姑稔子
姑稔子學名崗稔,又叫山稔子,之所以沒把這種野果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實在是太普通太常見了,沒吃過它的一定不是南方農村長大的孩子。
9、地菍子
地稔是一種多見於路邊或草坡上的植物,果實成熟後紫黑色,吃完它滿嘴都烏黑。
10、禾線子
禾線子學名不詳,應該屬於酸藤子一類,小時候常吃,味道酸酸甜甜的。
11、洗碗子
洗碗子學名不詳,植株和果實都與百兩金很相似,小時候常吃,籽大沒什麼肉,基本就是吃皮。
12、雞冠子
雞冠子學名蘋婆,又叫六旺子、九層皮,果殼可曬干泡茶,裡面的籽一般要煮熟後食用。
13、沙灘子
沙灘子學名火炭母,有些地方叫它火炭子,味道微甜、寡淡。
14、龐屁子
龐屁子學名破布葉,別名布渣葉、破布樹,果實可食,但沒肉且味道略酸。
15、牛稔子
牛稔子即五指毛桃的果實,成熟後果實紅色或深紅色,把帶毛的皮撕掉,裡面的果肉可以吃,味道清甜。
16、酸棗子(鼻涕棗)
酸棗子又叫鼻涕果,成熟掉落地下的果實可以直接食用,但味道很酸,有些地方的人們用它製作成酸棗糕。
17、桔鈕子
桔鈕子學名枳椇,別名拐棗、雞爪梨,可生食也可用來泡酒。
18、鹽膚子
鹽膚子別名五倍子樹,成熟後的果實上掛滿鹽霜,可直接食用,味咸微酸。
19、金櫻子
成熟金櫻子可以熬糖,也可以用來泡酒。鄉下土名稱它為糖盎簕子。
20、白飯子
白飯果又叫水枇杷、水東哥、米花樹,果小,白似米飯,故稱白飯子。
21、楊桃子
楊桃常見的有甜、酸兩個品種,可直接生食,味道酸爽,也可以曬成干品後用來製作美食。
22、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是一味中葯,它的土名叫冷飯坨,別名小血藤、風沙藤、紅木香,成熟後的果實可以直接食用。
23、黑口子
黑口子是野牡丹的果實,根莖可入葯,果實能吃,吃過之後舌頭會變黑。
24、龍葵子
龍葵是一種野菜,嫩莖葉可煮湯、炒食,但果實需成熟變成黑色後才可食用。
25、烏飯子
烏飯子,學名南燭,別名烏桐子、烏飯樹、米飯樹等,葉子可以用來染制黑色糯米飯,果實成熟後可以食用。
26、饅頭子
饅頭子學名木瓜榕,與野地瓜、無花果長得很相似,成熟後果實裡面汁水很多,甜如蜜糖,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蜜枇杷。
27、羊奶子
羊奶子別稱胡頹子、酸咪咪,成熟果實味道香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釀酒。
28、覆盆子
覆盆子別名小托盤、烏藨子,和懸鉤子一樣,都是農村常見的野果。
29、橄欖子
橄欖子有青橄欖和黑橄欖兩種,味道酸澀,一般經加工後作腌菜食用。
30、酸醋子
酸醋子學名雀梅,別名酸銅子、酸咪子、碎米子等,是盆景「七賢」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雀梅果實味道酸甜可口。
31、霹靂子
霹靂子土名叫碰烹仔、木饅頭,是一種天然的白涼粉製作原料。
32、老鼠瓜
老鼠瓜是一個中葯名,它的別名叫野西瓜,果實很小,但味道清甜,挺受農村小朋友喜愛。
33、牛尾虱
牛尾虱學名不詳,但小時候經常吃,味道酸酸甜甜,兩廣地區比較常見。
34、老鼠屎
老鼠屎學名勾兒茶,很多地方也稱它為鐵包金,果實可以吃,植物可以製作盆景。
35、麻甲子
麻甲子學名拔葜,又叫金剛藤,藤尖可作野菜食用、根莖可入葯,成熟果實可生食。
36、野李子
野生李子比較少見了,現在多為種植的品種。
37、野楊梅
野生楊梅在兩廣地區還是挺多的。
38、野桑葚
野桑葚相信大家認識,味道酸甜可口,生食泡酒製作飲料均可。
39、野山楂
野山楂別名紅果子、墨褐梨、南山楂,可以製作山楂餅、山楂片和腌制山楂罐頭。
40、野枇杷
野枇杷別名山枇杷,俗稱香膠木,比較少見了。
41、野葡萄
廣西大山裡比較多,很多人喜歡用它釀酒。
42、水茄子
水茄子與茄子樹長得非常相似,樹樁可以用作茄子苗嫁接的砧木,果實可以吃,但味苦,一般煮熟吃,可以用來製作料汁。
43、咕卟子
柚子的原生版本,大概沒多少人記得它還有野生的了。
44、飯頭督
飯頭督學名厚鱗柯,又稱補腎果、益腎子、風流果,光聽這幾個名字大家就應該知道它有啥作用了。
45、羊屎果
羊屎果又叫羊咩屎、山蒲桃、野冬青,名字聽起來不雅,但味道很不錯,清甜可口。
46、茼麻籽
茼麻又叫野薴麻、野麻,嫩果可食用,把外層的綠色果皮撕掉,吃裡面的白色的籽粒,味道清甜略麻。
47、野黨參果
野黨參又名土黨參,果實成熟後可以吃,味道微甜,根莖可以入葯,農村人常挖來煲湯。
48、雞嗉子
雞嗉子即野荔枝,現在較少見了。
49、蕃石榴(山石榴)
農村最常見的野果,小時候很多小朋友未等到完全成熟就爬樹摘來吃。
50、黑老虎
大血藤的果實,味甜,別名冷飯團、過山風、風沙藤、三百兩銀。
51、野檸檬(山檸檬)
小時候有誰吃過?那酸爽勁誰吃誰知道!
52、野木瓜
它可不像我們平時常見的水果木瓜,它是灌木,長樹上的,個小,味酸,可入葯。
53、山櫻桃
待它成熟的時候,一樹紅果掛枝頭,想想都流口水。
54、野桃子
野桃又叫小青桃,比平常吃的桃子要小,且味道偏酸。
55、橡果
可以製作橡果糕。
56、黃梔子
這是一種天然食品染料,可以製作黃色糯米飯和其它染色食物。
57、木鱉子
一種中葯材,鮮果裡面的果肉可以用來製作小吃,如黃糍粑、黃米飯等,但網路記載有毒,慎吃。
58、鴨屎子
雞屎子學名栝樓,又名吊瓜,果實裡面的籽可以食用,叫作吊瓜子,根部(又叫屎瓜根),曬干或烘乾後製成葯材天花粉。
59、杠板歸
杠板歸別名蛇倒退、貓爪刺、穿葉寥、河白草,看見果實這樣的顏色,是不是不敢吃?其實它是可以食用的。
60、仙人掌果(仙桃)
仙人掌號稱懶人植物,部分品種的果實可以食用,且味道很甜。
61、八月炸
八月炸學名預知子、八月瓜、野香蕉,成熟後果皮裂開,果肉像香蕉一樣可以剝開,裡面的果肉和種子都可以吃,味道香甜、口感細膩。
62、野草莓
這里的野草莓指的是野生的白色小草莓,也叫白草莓或白泡兒,但事實上蛇莓在很多地區也被稱作野草莓,同樣可以食用。
63、野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多生長在茂密山林或灌木叢中,現在能買到的多為果園苗圃栽培的品種,現摘的果實可以用來釀酒。
64、菇娘果
菇娘果別名燈籠果、紅姑娘、掛金燈,小時候大人總告誡小朋友說這果子不能吃,其實菇娘果營養豐富,不但能吃,而且味道酸甜可口,還挺好吃的。
65、石斑果
石斑果學名石斑木,別稱報春花、山花木、石棠木,這果實基本沒果肉,所以較少人吃。
66、莢蒾果
也是沒什麼果肉的,但味道酸酸甜甜,果實可以一整把往嘴裡塞,把汁吸了再把籽吐掉。
67、牛筋果
現在沒人稀罕吃它了,多用作綠化樹。
68、枸骨子
枸骨子又叫功勞子,果實多用來泡酒,因植物形態比較特別且果實紅艷好看,現多作為綠植盆栽或園林景觀植物使用。
69、毛粟子
毛粟子即板粟,其肉質香甜可口,炒食或烤食最受歡迎。
70、紅豆杉果
紅豆杉果實多用來泡酒或曬干後泡水飲用,但其實生吃也是可以的,雖然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紅豆杉果實可以食用。
另外還有山桔子、木竹子、蜘蛛果、野柿子、米粒子、地梢瓜、黃狗領、黃泡子、番鬼蒲桃、落地冬瓜、落地楊梅等等,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介紹。
本節內容就分享到這里,我是甘木棉,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收藏、轉發和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⑻ 請看圖,這是什麼水果,誰知道
鑽骨風,莖葉一年四季青綠,藤本,全株無毛,是觀賞做盆景.園林綠化,發展觀光農業的良好苗木,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果。
常綠攀援藤本,長3-6m。莖下部僵伏土中,上部纏繞,枝圓柱形,棕黑色,疏生白色點狀皮孔,全株無毛。葉革質,
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8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側脈每邊6-7條,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5厘米。
花單生於葉腋,稀成對,雌雄異株;雄花:花被片紅色,10-16片,中輪最大1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14毫米,最內輪3片明顯增厚,肉質;花托長圓錐形,長7-10毫米,頂端具1-20條分枝的鑽狀附屬體;雄蕊群橢圓體形或近球形,徑6-7毫米,具雄蕊14-48枚;花絲頂端為兩葯室包圍著;花梗長1-4厘米,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花柱短鑽狀,頂端無盾狀柱頭冠,心皮長圓體形,50-80枚,花梗長5-10毫米。
聚合果近球形,紅色或暗紫色,徑6-10厘米或更大;小漿果倒卵形,長達4厘米,外果皮革質,不顯出種子。種子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1.5厘米,寬0.8-1厘米。花期4-7月,果期7-11月。
藤本,全株無毛。葉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8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側脈每邊6-7條,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5厘米。花單生於葉腋,稀成對,雌雄異株;雄花:花被片紅色,10-16片,中輪最大1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14毫米,最內輪3片明顯增厚,肉質;花托長圓錐形,長7-10毫米,頂端具1-20條分枝的鑽狀附屬體;雄蕊群橢圓體形或近球形,徑6-7毫米,具雄蕊14-48枚;花絲頂端為兩葯室包圍著;花梗長1-4厘米,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花柱短鑽狀,頂端無盾狀柱頭冠,心皮長圓體形,50-80枚,花梗長5-10毫米。
聚合果近球形,紅色或暗紫色,徑6-10厘米或更大;小漿果倒卵形,長達4厘米,外果皮革質,不顯出種子。種子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1.5厘米,寬0.8-1厘米。花期4-7月,果期7-11月。
葉
葉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8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側脈每邊6-7條,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5厘米。
花
花單生於葉腋,稀成對,雌雄異株;雄花:花被片紅色,10-16片,中輪最大1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14毫米,最內輪3片明顯增厚,肉質;花托長圓錐形,長7-10毫米,頂端具1-20條分枝的鑽狀附屬體;雄蕊群橢圓體形或近球形,徑6-7毫米,具雄蕊14-48枚;花絲頂端為兩葯室包圍著,花梗長1-4厘米,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花柱短鑽狀;頂端無盾狀柱頭冠,心皮長圓體形,50-80枚,花梗長5-10毫米。聚合果近球形,紅色或暗紫色,徑6-10厘米或更大;
果
小漿果倒卵形,長達4厘米,外果皮革質,不顯出種子。種子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1.5厘米,寬0.8-1厘米。花期4-7月,果期7-11月。果型為聚合果,表面恰似足球;形狀新穎,獨一無二,非常奇特。果大有光澤,表紋象菠蘿,垂吊如燈籠;果徑 10 ~ 12 厘米,果重 600 克左右,大果可達 1200 克;幼果青綠色,成熟為深紅,色艷如花,珍奇可愛,這一大自然的獨特造形令人嘆為觀止。作矮化盆栽,更是天然傑出的一幅藝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