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山水盆景藝術

山水盆景藝術

發布時間: 2023-06-15 00:28:21

⑴ 在古代山水盆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唐宋時期,在士大夫中間追求隱逸的風氣日盛,他們發揚了老莊思想,以山林專為樂土,屬以隱居為清高,將理想的生活與山林之秀美結合起來。於是山水盆景漸漸由宮廷傳入了民間,並得到了極大的發揚。

晉朝南渡之後,江南經濟得到較大發展,貴族們大量建築園林別墅,過著遊山玩水的清閑生活。當時盛行的玄學引導士大夫從自然山水中尋求人生的哲理與趣味,這種風氣促進了我國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形成與發展,進而也促進了盆景藝術的發展,盆景藝術開始向詩情畫意的自然山水方向飛躍。

山水盆景是我國盆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自然界的山石水景為基調,伴以我國山水畫的精髓,形成千奇百怪的藝術立體景觀。

⑵ 盆景藝術的歷史及現狀

盆景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源於中國的農耕文化,汲取了中國人文文化的營養,迎合了大眾的審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擺案頭賞心,可置屋角悅目。室外、街頭,廣場、公園,人們喜聞樂見,給人以溫馨的心情,優雅的心境。盆景製作凝結著人類追求自然,追求藝術的創作觀念,獨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觀賞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園發展演變逐漸形成的。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7000餘年)遺址中發現繪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認為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證據。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距今1700餘年)有盆栽花卉的畫面,畫面是一個圓盆,盆中栽著6支紅花,盆下配有方板幾架,形成植物盆缽幾架三位一體的藝術造型,與現代的盆景極為相似,有人認為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於盆景起源的確切時間,有待今後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證實。

對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認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證據就是在陝西省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之子)墓的甬道東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畫。所繪這一盆景和現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見當時盆景已成為觀賞珍品,作宮苑御用。同時受到魏、晉、南北朝山水畫興起的影響,應用寫意山水畫理的「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手法,使用山石與植物相互組「景」,則簡單的「盆栽」而發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宮博物館內保存一幅唐代畫家閻立本繪的《職貢》圖,圖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在進貢的行列中,有一個手托淺盆,盆中立著造型優美的山石,這和現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進貢的行列中,還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這些畫面足以證實在唐代盆景已經形成了。

今天,盆景藝術又重綻光彩,恢復了昔日的輝煌,且風格各異,流派紛呈。

中國古代的盆景與各地的氣候、文化、資源相結合,形成了揚派、蘇派、嶺南派、川派、海派這五大門派。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獨具的特色和相應的藝術與自然和諧的氣息。揚派即揚州、泰州一帶盆景風格,以層次分明、平穩嚴整見長;蘇派即蘇州、常熟為代表,以老乾蟠枝、清秀古雅見長;嶺南派即廣州、佛山為代表,以剛勁挺拔、飄逸豪放見長;川派即四川盆景,以傳統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藝見長;海派即上海風格,以明快、流暢、新奇為特色,歷史雖短,卻能博採眾家之長,自成一體。五大流派只是擇其要而述之,不免掛一而漏萬,故後來又續有增補,如加上徽派,稱之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廣西、福建、浙江、北京,稱之為十大流派。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國的盆景藝術日新月異,蓬勃發展。

⑶ 敘述各地樹木盆景山水盆景的藝術風格。

(一)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的藝術特點是「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揚派盆景採用棕絲「精扎細剪」的造 型方法,如同國畫中的「工筆細描」。揚派盆景還特別講究「功 力深厚和自幼培養,這就是「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由於受揚州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揚州盆景和揚州園林一樣,既有北方雄建的特點,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徵。 (二)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的製作、陳設和欣賞,有「一景二盆三幾架」之說,即除景外,盆具和幾架的選用也很重要。嶺南盆景多用石灣彩陶盆,有圓盤、方盆、多角盆、橢圓盆、長方盆、高身盆等,講究吸水透氣、色澤調和、大小適中、古樸優雅。幾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紅木等較名貴的木材製作,使之協調和諧,相映成趣。 (三)川派盆景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四)蘇派盆景
蘇派盆景風格的特點,第一是古雅。將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樹齡的枯乾老枝,縮龍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顯得古樸蒼勁。有人稱譽它為"盆景之王"。
蘇派盆景的第二個特點,是製作精細,靈巧人微,宛如江南絲竹樂那樣,予人以典雅、綺麗、朋快、流暢的感受。
蘇派盆景第三個特點,是深受蘇州古典園林的影響。有人稱蘇州盆景是濃縮了的蘇州園林。
蘇派盆景第四個特點是運用中國繪畫的畫理,講究意境。例如按照文徵明詩意創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壽畫意的千層石水石盆景"雲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歸桑榆晚"等。 (五)海派盆景上海盆景在蘇派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逐步形成了明快、流暢、新奇的獨特風格。其造型方法,吸取了蘇派傳統的扎片法, 注重層次分明,但不採用棕絲攀扎,而用金屬絲纏攀,優點 是可以得心應手,隨心所欲,修剪則吸取了嶺南派蓄枝截干長處,力求蒼勁自然。上海盆景自成一派,已取得一致公。此外,上海製作的山水盆景,講究工藝精巧,注重布局, 疏密有致,"山"上植樹重姿態,點綴人物小件重比例,以形 神兼備,聞名於海內外。
其一,師法自然,蒼古入畫。盆景源於自然,但又不是自然景物的位移和翻版,而是按自然之理和形象取義的構思,通過精心設計和加工製作,把秀山、麗水、丘壑、林木、奇花,異草等盆景素材,由自然狀態升華為藝術形態。
其二,布局合理,富於變化。
其三,命名切題,立意深刻、盆景的重意命名,和描繪大自然象詩文、繪畫一樣,集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⑷ 什麼是山水盆景

按照現代的分法,盆景可分為山水盆景和樹樁盆景兩大類。山水盆景是在淺口盆中以石為主,運用山石、植物和水為題材來表現自然景色的藝術作品。

⑸ 山水盆景的人文意義何在

1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知識
教養山水盆景中的無機環境(包括山石、水、有機質、無機鹽、空氣和陽光等)和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因此,山水盆景的製作、養護管理必須遵循生態科學規律,包括生物適應環境的規律,生態系統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的規律,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轉化和再生規律,生態系統發育進化規律,物質輸入輸出的動態平衡規律,多樣性導致穩定性規律等,體現了道法自然的生態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山水盆景中的生物群落生機勃勃,呈現山青水秀的美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學習和掌握了豐富的生態學知識,提高了生態知識教養。
2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倫理教養
生態價值觀認為,人類必須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生態倫理觀,並具備起碼的生態倫理教養,才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修復,促進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人類的自然生態活動反映出人與自然的關系,其中又蘊藏著人與人的關系,表達出特定的倫理價值理念與價值關系。生態倫理教養可以擴展人們的道德范圍,超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山水盆景蘊藏著人們對生活的強烈眷戀,或充滿著人們對祖國山水的赤誠愛心,或映射著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隱逸生活的嚮往,使人身居斗室之中,心靈也能得到回歸自然的慰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盆景能夠從內心深處激發人們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關懷,樹立天人合一、眾生平等的觀念,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生態倫理教養。

3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審美教養
生態審美是以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為旨趣,進而在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基礎之上,探求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和諧的審美關系4。欣賞和維護生態美不僅是當代人的美好生活所必需的文化素養,而且是人們健康、文明的生活的一個重要尺度。山水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韻,源於自然,但高於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與創造性,體現了製作者對自然山水意境的認識和鑒賞,並展現了對自然山水去粗取精的提煉,充滿了美學知識與詩情畫意,是文學藝術、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的高度概括。山水盆景的表現內容可以是五嶽勝跡、黃山奇峰、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小中見大,移天縮地,猶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人們在無暇遠游的情況下,面對一盆較好的山水盆景,凝目注視,神遊其中,領略遠古的高風雅情,欣賞山川的雄奇峻秀,引領人們漸入藝術佳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人們的生態審美教養。如盆景「心隨春風到江南」充分體現了江南山水沐於春風的秀色,山青水秀,使人們產生神遊江南的意境。
4 結語
山水盆景在世界藝術之林中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深受人們的熱愛。山水盆景嚴格遵循生態科學規律和藝術法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表達了作者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寄託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反映了作者的文化藝術修養,是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在山水盆景的製作、養護管理和賞玩過程中,起到了對人們生態文化教養的培育作用。人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化,應充分發揮山水盆景在培育人們生態文化教養中的作用,建構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開創美好的未來,詩意地棲息於地球之上。

⑹ 山水盆景製作方法

山水盆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從古到今深受人們的喜愛。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那麼,山上盆景是怎麼做成的呢?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山水盆景製作方法。

【山水盆景簡介】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樹在盆盎中排列組合所構成的景觀,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創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種類繁多,大都從大自然中採掘而得,其質地、色澤、皴紋都具有天然本質。選材時,首先要注意應根據石材的自然特徵,確定其適合作那種自然景觀的造型,如果選擇的是一組皴紋直立簡煉、形狀長條、輪廓自然的砂積石為一盆盆景的素材時,肯定地說,這些素材最適宜作劍峰峻峭、高聳挺拔的造型景觀,選材時要注意,素材的質地、種類、皴紋一定要統一,一盆盆景,最好只用一種類別的素材,色彩不可差異太大。

【山水盆景製作方法】

1、山體輪廓的敲削:

當我們在製作一盆山水盆景進行選材時,首先要對石材的頂部輪廓線進行觀察,引發構思,反復推敲,不論硬石、軟石,在輪廓線排列起伏不明顯時,都要對其進行敲削,使之起伏鮮明,富有節奏感。

2、截鋸與粘合:

多數時候,一塊石材是不能構成一盆山水盆景完整畫面的,因此要進行多塊石材組合而形成景觀。而石材一般都是天然未經加工的,因此必須根據景觀要求進行對石材的鋸截、連接和粘合,鋸截石材用切割機或鋼鋸進行,也可用錘子敲斷理平的方式進行。然後再用水泥或水泥兌色,或其他粘合劑粘接成形。

3、理紋與錯落:

一般說來一盆山水盆景要求在石體皴紋上達到大致一致,這樣顯得景觀畫面較為統一。但因石材本身的差異性,因此在盡量選擇紋理自然線條一致的前提下,有時要對一些紋理皴法不明顯或紋理差異較大的石材進行理紋,理紋一般用剔、掏、敲、鋸方式進行,視石材的軟硬性質而定,若有的紋理實在不能理出,則可用大致色澤一致的石材進行錯落拼接,形成大的塊面的皴紋明顯凹凸現象,達到景觀統一生動的要求。

4、山水盆景的造型與風格

創作立意,是盆景創作的重要的一環。盆景的創作立意,實際上是一個確定意境,並構思、表達這個意境的過程,一般說來有兩種表達方式:

①先立意並根據這一立意,經過構思選用適當的樹、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間中進行排列組合來完成這一立意。

②根據具體的山、草、樹、石的形狀特點,生發某種立意,然後構思並運用這些山、石、草、樹的形狀特點,進行排列組合來完成某一景觀和意境的構成。由於盆景景觀構成受到具形素材的限制,因此這種立意構思方法是山石及各組合類盆景造型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構思結合製作的方式。

由於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樹在盆盎空間中的排列組合,因此這種組合就存在一種山勢或結構組合的規律。

山水盆景一般有景觀造型開合之說,山體構成復雜的山水盆景一般有一個開會或兩個開合或三個開合的取勢方法。開合,就是在山水盆景中具有主、客、散點石等完整山體的構成景觀,當山體擺放在盆盎中時,它能形成盆盎中具有空間位置的視覺單位,由於構成意義上的「張力」作用(全方位雙向輻射),因此人們的視覺心理上造成了一種擴張感(即「勢」),具有占據空間的效能。同時,因為它具有三度空間中的方向性(比如山體在盆盎中的朝向),並且非對稱地佔據空間,所以在人們的視覺心理上和畫面上,形成了一種動感。動感的造成,實際上就是點或塊面等視覺單位的展開線在畫面中輻射所造成的不平衡,這和山體決面在「完型空間」中的位置有關。中國山水畫論

山水盆景中的「勢」,既然是通過「置陳」而得的(「置陳」指排列組合有如布陣),那麼在排列組合山體塊面時,山體張力必然形成富有變化的山體張力質即不同的「勢」。一般說來,山水盆景的「勢」包括「起」、「承」、「轉」、「合」、「落」、「結」等幾個方面。

襯托與對比在山石盤景的造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襯托與對比的含義是比較寬泛的,是相對而言的。比如大與小的襯托與對比,主體和客體的襯托與對比,疏與密的襯托與對比,藏與露的襯托與對比等等,虛與實的襯托與對比,前與後的襯托與對比,石與樹的襯托與對比,這些都必須根據創作主題和創作手法來具體體現,只有掌握創作規律,才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⑺ 山水盆景的製作這幾個步驟不可少!


現代土地利用率不斷提高,當代人生活的空間也就變得越來越狹窄。要想在都市之中領略山水的趣味就變得困難起來。所幸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還遺留下來一門技能,即山水盆景的製作。山水盆景是指將大面積的山水經過特殊的材料和手法製作成比較小的盆景,既可以欣賞,又不佔位置。許多人想要製作卻不知方法,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一下。
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主要用石有浮石、砂積石、浮石等。
石料的加工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纖搜悉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里漏寬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
配種植物與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山水盆景的保養
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毀乎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山水盆景的製作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首先就是石材選擇,選好石材後就是石材的加工。在這之後還要對石山進行布局。最後配上植物和小景。值得注意的是,山水盆景必須進行保養,包括對石頭、泥沙以及植物的保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盆景保持最初的美麗。

⑻ 嶺南盆景的山水盆景製作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 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圖二十三)。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 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 「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 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⑼ 什麼是盆景藝術

盆景藝術是漢族特有的傳統藝術,園林藝術的珍品。用盆景塑造形象,具體反映自然景觀、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中國盆景的流派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後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等
盆景是藝術美的創造,同山水畫和山水園林有著相似之處,很重視寫意和抒情。雖然師法造化,以自然為藍本,但又不僅僅是單純地摹擬自然景物。在創作上常常採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審美效果。 盆景不同於盆栽的道理就在於此:盆栽僅僅是一種栽培方式,在盆缽中栽植樹木花草.未經藝術加工。而盆景則是栽培技術與造型藝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優美的造型風格。同時,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缽、幾架相配合,互相協調襯托,才能構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盆景藝術在歷史的沿革過程中,形成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 樹木盆景以木本植物工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體,其製作技術較為復雜,大致有挖掘、種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藝術上則要求具有老乾虯枝,清奇古雅,生機勃勃,意韻深遠的效果。 山水盆景則以山石、水、土為主要材料,為無生命物質,其製作技術要求側重於藝術境界,不論是層巒疊蟑,還是波光島影,應能表現出山河的錦綉壯麗。

熱點內容
真人百合女 發布:2025-02-12 03:55:09 瀏覽:26
陽台上盆栽花 發布:2025-02-12 03:54:37 瀏覽:117
武漢花卉庄園 發布:2025-02-12 03:43:09 瀏覽:218
盆栽竹蓀 發布:2025-02-12 03:43:08 瀏覽:341
玫瑰奶茶粉 發布:2025-02-12 03:36:16 瀏覽:71
藝考跳鮮花 發布:2025-02-12 03:29:03 瀏覽:804
七夕節跟茶 發布:2025-02-12 03:28:10 瀏覽:150
霍香木香丁香 發布:2025-02-12 03:26:53 瀏覽:252
涼拌丁香魚 發布:2025-02-12 03:24:25 瀏覽:359
菅盆栽是誰 發布:2025-02-12 03:03:11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