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紀錄片

盆景紀錄片

發布時間: 2023-06-15 16:17:36

❶ 那裡可以學到盆景技術

盆景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作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園藝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同時以景抒情,表現深遠的意義,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猶如立體的山水畫。但盆景又不等同於山水畫,它以自然物本身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因此盆景又是一種活著的藝術品,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盆景藝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造園是把自然景物縮小在一定的范圍內,而盆景是把景物縮小於咫尺盆中,可以說是微觀造園。

第二,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樹木花草作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長發育的生命特徵,決定了它在製作加工上的連續性,藝術欣賞的可變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樣性。現代盆景藝術,正向著多元化發展,例如樹種和盆景類型的不斷增加、盆景的地方風格的不斷涌現等。

第四,盆景藝術的個性:由於盆景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藝術才能及文化素養的不同,其作品往往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個性,即所謂的「個人風格」。追求個性,推動了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

第五,盆景藝術上的自然性:人類來自大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雖然盆景是一種藝術,離不開人的創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別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創作的藝術性。這是創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藝術美,而內涵意境更要深遠,使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感情,因景而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種類:

1、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可以分為: 水盆型 把山石置於淺口水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 旱盆型 淺盆中有山石而不放水,植物及配件點綴在山石上. 水旱型 淺盆中一部分是土壤、山石、樹木、而另一部分是水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2、樹木盆景

樹木盆景是指以木本植物為主,表現樹木景觀的盆景。這類盆景因多以老樹樁為主要材料及主景,俗稱樁景。為便於國際交流及系統分類的統一,我們統稱為樹木盆景(Tree Penjing)。

樹木盆景是選用觀賞樹木的幼樹或老樹樁,經過培養、藝術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緻的盆缽中製成的。它的製作藝術,最要緊的是掌握各種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姿態美、風韻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蔥郁蒼勁,梅樁的古雅幽芳,榆楓的質朴蒼古,綠竹的瀟灑秀麗,雀梅、黃楊的枝朗葉等。樹木盆景的栽培、製作與管理,是一項既富有藝術性,又富有科學性的細致工作。一盆造型優美、耐人欣賞的好盆景,是經過藝師巧匠美學的構思和精湛的藝術手法而構成的,還要通過精心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它生長茂盛和姿態優美。樹木盆景的製作管理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樹種選擇、樹胚培養、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養護管理等。養護管理又包括:放置場所、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

3、山石盆景

山石盆景可謂是自然山水風光的縮影。它以山石為主,通過鋸截、雕鑿、腐蝕、膠合、拼接等技術處理,在特別的盆中布景造景。盆中可貯水,間或綴以亭樓、舟橋、人物、動物等不構件,還可常配以樹木或小植物。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品,使山河之美景渾然濃縮,再現於盆中。

峰狀造型:挺拔峻峭,威嚴壯美,主峰高聳,客峰趨隨。參差錯落,山峰不能等高相對;藏露有法,前後應有起伏遮掩。群峰並立,主賓迎讓朝揖,一峰獨秀,麗質常依綠水。

嶺狀造型:峻峭相連,龍脈蜿蜒。收放相宜,連綿勢遠,逸通不斷,起伏相間。聚則收斂蓄勢,散則賓士自然。

巒狀造型:體形圓潤,儀表雅俊,周流環抱,顧盼生情。曲轉變化優美,疏密層次分明。蓄青苔已顯蒼翠,植綠樹更添清韻。

懸崖造型:山頭懸垂,重心前移,而顯險峻。山腰瘦勁,坡腳延伸,平衡險穩。忌山腰臃腫、弱不禁風、呆板對稱。須上下呼應,靜中求動,險里有穩。

山洞造型:山石透則靈氣往來,四處皆穿,千孔百瘡。直通則一覽無余,曲折中婉轉深幽。洞上鍾乳懸垂,以顯歲月滄桑;洞前點石遮掩,似見流水潺潺。

坡腳造型:上觀峰,下看腳,山無坡腳如插石。背勢收斂,向勢延伸,張弛調節輕重,長短平衡險穩。淺流平緩,深澗陡下。曲折交錯,豐富層次,大小高矮,以分遠近。忌:斷缺、空懸,排列、厚笨。

3、微型盆景

微型盆景以花草為主,綴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它多採用石籬蒲、文竹、虎耳草、吊蘭、蘭花、萬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蘆葦以及其他等的閑花野草。微型盆景著重於形態小巧,造型玲瓏別致,更注重整體藝術美的內涵。每一小組盆景的各種擺件需表現出各異的形態,並注意整體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題突出,最後達到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審美情趣,這就是微型盆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的山水盆景,常用浮石、斧劈石、蘆管石等石料,最好的石料應該是木化石。用盆常選用白色大理石、漢白玉等加工成長方形或橢圓形淺盆。造型製作多用高遠式,不宜採用平遠式,盆內放置山石不可多,但也要有主峰、次峰和配峰,可放置一個比例恰當的小點綴品,以襯托山石的高大。

微型盆景具有一般盆景的基本特徵,也同樣享有「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之美譽。然而,微型盆景並非是大中型盆景的簡單縮小,而是更加精緻,更加細巧,真可謂:「盆小意境深,景微情趣濃。」微型盆景造型千姿百態,或瀟灑飄逸,或豪邁雄奇,或文靜溫雅,或生氣盎然,充分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

4、竹草盆景

竹草盆景,顧名思義即以竹、草為創作主體的盆景形式。具體一點講,是以竹、草本植物為主體,經藝術處理和精心培養,點綴山石、亭榭、人物等擺件,在盆中再現大自然竹林、草地、竹草小品神貌的藝術品。常見竹草植物有羅漢竹、佛肚竹、鳳尾竹、文竹、菊花、蘭花、菖蒲等,竹草盆景選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體量可大可小,適宜室內室外陳設,易於管理。

竹草盆景以上述植物和石頭為素材,應用創作旱盆景手法,精心處理地形、地貌,點綴山石、亭榭、人物等擺件,在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竹林、竹石小品之神貌。竹石盆景表現的意境,有自然景觀型,也有仿畫景觀型。

自然景觀型:通過對大自然的集中提煉,再現大自然竹林或竹石之自然景觀。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竹意生機盎然,竹林鬱郁蔥蔥,加上幾塊石塊的點綴,讓人很感覺十分愜意。當然,表現竹景時,並不一定以多以密才顯其氣勢,而是要抓其氣質。鄭板橋就曾說過″一兩三隻竹竿,五六七片竹葉,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疊疊。″所以,在布局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的植物、具體的圖面要求來進行,以少勝多,讓人絲毫沒有贅述之嫌。

5、異型盆景

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這種器皿可以是花瓶、茶壺、壺蓋、筆筒等實用器皿,以致多種陶瓷工藝品。樹木與器皿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相輔相成,具有有機的聯系。
異型盆景一般體量不太大,植物材料可以用五針松、黑松、小葉羅漢松、真柏、榔榆、雀梅、常春藤、迎春、金雀、黃楊、扶芳藤、爬山虎、小葉女貞、小竹等等。
異型盆景的造型貴在順其自然,不拘一格。一般根據植物材料及器皿的特點,因勢利導,無任何程式。製作時,須注意所用植物與器皿在大小上相匹配,植物與器皿的比例要相稱。植物過大器皿過小,會有頭重腳輕不穩之感,反之,如植物過小,器皿過大,會出現主次不分、喧賓奪主現象。

6、樹樁盆景

樹樁盆景著重表現樹干、樹冠、樹根和枝葉、花果等整體姿態線條的構圖美。它是以植物強烈的生活氣息和姿態優美而取勝的。尤其著重姿態造型,如果植物姿態不好,就不能算是好作品,甚至不能稱為盆景。

根據各種樹木材料的不同特點,要在自然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就是在不違背各類樹木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的藝術加工。經過移栽、修剪、摘葉、摘芽、綁扎整形等的藝術加工造型過程,和精心的栽培技術管理,創作出較自然中的樹木更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使成為古雅奇偉的樹木縮影的樁景。一般控制枝幹矮小,虯枝盤空,懸根露爪,姿態蒼老,力求做到古樸秀雅,蒼勁健茂。

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是盆景的一種。常以木本植物為製作材料,選取姿態優美、株矮、易於造型的植物,在不違背樹木生長習性的情況下,抑制其生長,並進行造型加工。樹樁盆景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等形式。

樹樁盆景根據所用數目的種類和特性,以及設計製作的特點而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附石式、垂枝式等形式。

直乾式:主幹直立或基本直立,這類樹干讓其長到一定高度進行摘心,達到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通常有單干、雙干、三乾和多干之分。

卧乾式:主幹橫卧,全株呈平睡之態,姿態獨特,具有古樸優雅的風度。

斜乾式:樹干傾斜,但又不卧倒,樹冠偏於一側,樹勢舒展。常見的入梅樁的疏影橫斜。

曲乾式:主幹屈曲,樹形富於變化,常見的取「三曲式」,形如「之」字

懸崖式:主幹傾於盆外,樹冠下垂如懸狀,其中根據主幹倒懸的程度,又有大懸崖、小懸崖、半懸崖之分。

附石式:樹木種在石頭上,使其扎與石縫中,以摹仿的岩生植物。

垂枝式:適用與紙條多二長的樹種,如迎春、垂柳、垂枝桃等,利用其自然下垂的枝條適當進行加工。

7、掛壁盆景

掛壁盆景是將傳統的盆景藝術同貝雕、樹皮畫等工藝美術品製作技藝和形式巧妙結合,並吸收國畫、書法藝術精華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盆景藝術品。

掛壁盆景用長方形的大理石板或輕質金屬薄板或三合板、五層板或特製的塑料容器作為背景掛於牆壁上,在其上粘貼山石或栽種植物。因不佔用桌面和地面,形式又很新穎,裝飾美化居室效果極佳,深受人們歡迎。

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不同的盆景藝術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掛壁盆景在藝術上還有著另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即邊幅。板面邊幅可製作出半個山巒,體現得青山峻嶺綿延,產生一山又一山的感覺。突破了對面製作空間的局限。邊幅的表現形式和運用是一般山水盆景所不能及的。

石質材料:掛壁盆景的石質為天然石質,宜選薄質材料。紋理常用有直紋、橫紋、龜紋、皺紋等等。石質品種也甚多。還有人工可雕啄打磨的海浮石、吸水石、硅線石等。

工藝處理:構圖後的石料及底腳採用切割機或砂輪機磨平。配合人工在造型上製作處理。在貼山石板面處需將板面磨粗,以防板面光滑石料膠粘脫落。膠粘採用氧樹膠粘劑安全實用。

最後在山石膠粘待干後,在預留的空隙石間種上小植物,點綴台亭樓閣、人物、及自製的半立體船,或在板面留有位置刻寫配景詩詞。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約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樹木,將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來這技術又被日本人接受和發展。日本有關樹樁盆景的紀錄,最早見於高階隆兼所畫的《春日權現驗記》(1309)。盆景藝術是直接受自然界的啟迪而產生。生長於高山岩縫中或懸掛於峭壁上的樹木,終生低矮而扭曲。從美學觀點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賞的是:枝幹老態龍鍾,上部根條露出土外,顯得飽經風霜;這被視為體現了萬物無常的哲學概念。

盆栽植物壽命可達一個世紀或一個世紀以上,並可代代相傳,被視為家珍。人們對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瓏,松柏的針葉要短,落葉樹的樹葉要小,小花、小果的樹樁盆景尤令人喜愛。從美學觀點看,枝葉間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樹干下部應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種類,在冬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夠整年置於室外,偶爾為了欣賞而移入室內。在日本,人們通常將盆景置於起居室的壁龕或小桌上陳列,然後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盆景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欣賞盆景,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有益於身心健康。

❷ 盆景藝術源於哪個國家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約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樹木,將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來這技術又被日本人接受和發展。日本有關樹樁盆景的紀錄,最早見於高階隆兼所畫的《春日權現驗記》(130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
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 (建於706年)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 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

❸ 宴會餐檯布置的美觀性與實用性的關聯程度如何

主題設計缺乏文化內涵

任何宴會檯面都必須緊扣宴會主題及檔次進行設計,宴會的主題多種多樣,沒有一成不變的程式。要將主題宴會檯面設計得別出心裁、有創意,需要在滿足賓客基本需要的情況下深入挖掘主題。但是,以往部分宴會主題的選擇及設計缺乏文化內涵段衫或對相關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導致宴會主題的表達停留於表面,無法形成顧客和主題宴會設計者思想上的對話,無法給顧客帶來深刻的印象。

2.創意設計體現不了主題

宴會檯面創意設計主題不明顯,主題宴會各載體間的組合流於形式,單一地局限於圖案、字元或者顏色的一致性,拼湊明顯,沒有強烈的整體感和和諧感,細節經不起推敲和考究。部分檯面創意空洞、主題不明,色彩混亂無美感,無法體現色彩原理,無法表現主題寓意的主次關系。有的中心裝飾物僅擺放一個花瓶或一個擺件,缺乏藝術美感,無法彰顯文化內涵,與主題關聯性不高。個別檯面布置甚至沒有任何與主題相關的元素。

3.主題缺少實用性和推廣性

目前,雖說中餐主題宴會檯面設計產品層出不窮,但部分主題宴會檯面設計過分追求新穎獨特和視覺效果,使宴會檯面創意設計成本過高,或素材選用限制,降低宴會的重復利用率。部分檯面中心裝飾物超高、超大,遮擋客人視線,不方便客人之間進行交流,也不便於叢彎服務工作。菜單僅重視外觀形式,忽略菜單內容和設計原則等,導致主題宴會受眾少,直接影響了餐飲產品的實用性和市場推廣性,急待改進。

二、中餐主題宴會創意設計對策

成功的宴會檯面設計像一件藝術品,創意、創造的過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步驟。要依據赴宴者的消費目的、年齡、消費習慣、消費標准等因素,確定檯面設計方案,例如,為開業慶典設計的檯面與婚宴、壽宴、答謝宴會的檯面有很大不同。

(一)設計原則

(1)實用性原則。中餐主題宴會檯面設計首先考慮實用性,以滿足顧客進餐需求為前提,以方便顧客實用為原則。做到顧客第一,方便實用。

(2)美觀性原則。在實用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傳統、美學原則進行創新設計,提高藝術欣賞性。做到整潔統一,藝術美觀。可以將檯面設計與時代特徵、傳統文化等相結合。在提升其美觀性的同時,確保宴會檯面具備豐富的內涵。

(3)便捷性原則。主題宴會檯面設計不可太煩瑣、復雜,在實用、美觀的前提下,餐位大小、餐具擺放等必須合理,做到方便、快捷。

(4)界域性原則。在設計過程中,餐具擺放要緊湊一些、相對集中一些,應充分考慮每位賓客、每個團體的實際需要,適當分隔,歸屬明確,使所有顧客都感到滿意。做到適當分隔,歸屬明確。

(5)禮儀性原則。在宴會檯面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用餐者的地位、聲望、國別以及民族特點,參加宴會的主賓等。做到符合禮儀,遵守習俗。

(二)設計步驟

1.擬定主題

主題的確定是宴會設計的第一步驟,也是核心環節。我們要根據宴會性質和顧客特點,擬一個恰當的主題暗示檯面設計藝術滲燃悶手法,營造宴會的氣氛,如珠聯璧合宴、蟠桃慶壽宴、大展宏圖宴等。凝練一個優秀的主題並不容易,宴會設計者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全面的綜合知識,需要深刻解讀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挖掘其本質。根據多年參賽經驗總結,以獲得二等獎的「吳韻流芳」為例,主題來源於地域民族特色類的地域文化及其景觀,緊緊圍繞吳文化來挖掘其中的內涵。

2.選擇素材

選用主題素材必須尊重不同國家、民族嘉賓的風俗習慣,主題表達不宜牽強。擬定好主題之後就要考慮此主題通過哪些素材體現,吳文化包括歷史起源到新吳文化歷史人物、文學藝術和名勝古跡,崑曲、錫劇、園林、絲綢、吳醫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最終選擇吳文化中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作為切入點,深入了解崑曲600多年的發展史和能用於宴會檯面設計的素材,比如,經典曲目中的崑曲人物,崑曲演奏的樂器、樂曲,現場表演的服裝、道具,崑曲表演的場景等。

3.創意類型

中餐宴會檯面創意設計的類型有果蔬食雕型、插花藝術型和工藝擺件型等,具體選用哪種類型主要取決於素材的可獲得性和藝術表現性。在酒店的實際經營中,主題插花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裝飾品,主題插花比較簡潔,對於美化檯面、增強效果、烘托氣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宴會檯面插花一般要選用鮮花,根據宴會的主題確定花的品種。因為鮮花容易凋謝,推廣使用相對較高。除此之外,果蔬食雕與拼盤由於成本及保存時間的原因,現在一般應用較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創意小造型和盆景,這些小造型一般多採用泡沫雕或以實物為主,一般能反復使用,實用性較強,所以比較受大多數酒店的歡迎。根據之前尋找的相關素材和應用推廣性的要求,我們最終考慮選擇的創意類型是工藝擺件型。

4.設計主體

設計主體是宴會檯面設計的中心裝飾物的最終展示作品,主要將所有素材組合成一個整體。一般來說,中餐宴會檯面中心裝飾物,建議以一個托盤作為底部支撐,四周附以鮮花作為點綴,中間擺放最能體現主題的物品,中心裝飾物主體高度不能遮擋賓客雙方視線,妨礙雙方交流,一般不宜超過30厘米。《吳韻流芳》主題創意設計擺件的底盤選用圓形黑色紫檀木的茶盤,沉穩而有歷史厚重感,同時,還可以用於茶藝演示,一盤多用。底盤最中間靠前位置是典型崑曲人物工藝品,人物背景後面是富有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實木屏風,兩側高低錯落地擺放著白色的太湖石,太湖石身後倚著一棟古色古香的江南園林建築,一隻梅花悄悄地從牆角伸出來。該作品以吳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崑曲作為核心要素,以精緻唯美的江南園林藝術為背景,巧妙使用黑檀木托盤,精緻園林,太湖石畔,笛聲悠揚,雅唱昆韻,崔鶯鶯、杜麗娘一顰一笑間眼波流轉,巧物出巧匠,佳物化佳人,將古韻崑曲文化和非遺的絹人製作工藝完美結合,展示了江南核心區域吳文化的流光溢彩,營造了頗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美好意境。園林是可以看的崑曲,崑曲是可以聽的園林,園林和崑曲,構成中國人幾百年來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江南吳地文化對美的忠誠守護。

5.完善餐台

最終運用心理學、民俗學、管理學、美學、營養學、烹飪學等多門學科知識,對整體檯面創意設計購買和製作相應素材,並將所有素材進行巧妙設計與融合,完善餐台設計。宴會檯面中的筷套、牙簽袋和菜單風格設計一致,上均印製著主題「吳韻流芳」和吳文化中的崑曲臉譜,精緻點題,細節之處彰顯宴會設計者的用心和周到。為了符合主題需要,菜單裝幀設計選用崑曲劇本的摺子戲形式,菜單印有古代戲曲人物的底紋和花紋,菜餚名稱緊扣主題,採用虛實相結合的形式,主要取自於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崑曲六百年》的主題,充分體現了崑曲的600多年的發展史。菜品編制不僅注重科學、營養、美味等編制原則,在菜品搭配上,也講究冷盤、熱菜、主食、湯和水果等合理搭配。同時,宴會檯面的布草選擇要符合美學、設計學、心理學等學科的要求,盡量做到美觀、大方、協調。選用的布草以淺棕色和灰色作為主色調,淺棕色的底布,上面鋪有灰色的方形檯布,口布選擇和底布一樣顏色的,整體感覺非常具有江南古韻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相協調。餐具選擇質地精良的高檔骨質瓷配有簡單的水墨寫意圖案,色調和風格與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協調,彰顯文化韻味,骨瓷餐具使用輕便,材質健康。菜單、筷套和牙簽袋上的花紋與餐具花紋一致。單一的設計或者顏色選取都不能形成完整的設計,必須多個主體之間相互配合。我們根據需要選用同類色進行搭配,注重色彩協調、質感相同、有層次感和藝術感。

❹ 濰坊名勝有哪些啊

駝山 距青州城5公里,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駝山主峰東西,懸崖聳空,著名的駝山石窟造像就在這里,駝山共有大小石窟五處,有佛像638尊,大者高7米,小者不足10厘米,為山東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所以佛像風格各異,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據專家鑒定,這些石窟像早的誕生於北朝後期的北周,晚的刻成於中唐,是我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我國最東部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程度,是其它同時代造像群所無法比擬的。
偶園在青州市裡民主街南首,有一處被當地人稱為「馮家花園」的偶園,它原是清初大學士、太子太溥馮溥的私人花園,系清康熙初年所建,是全國倖存的為數不多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建築。偶園的規模雖不大,但它結構嚴謹,布局得體,別有一番情趣,滿園內亭閣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徑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隱翳,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園林建築藝術。園內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經四百餘年,三株明代留下來的迎春花,雖「老態龍鍾」,但每年隆冬都會綻開滿枝黃花,迎接春天的到來。在偶園最富有吸引力的就是偶園假山了,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園東、南兩牆環列,乍看並無奇特之處,細考究則頗有趣味,假山在結構上分坪、峰、澗、台四部分,每部分體現各自的主題,特色分明,使整個假山繁而不亂,靜中有變,層次分明,境界高雅,於一園之內顯出千里之勢。
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山旺是臨朐縣的一個村莊,位於縣城東23公里處,因盛產各類精美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而馳名中外。山旺化石現在已經發現和定名的有10幾個門類400多種,其中三分之二是已經絕滅的屬種。有關單位和中外專家研究推斷,山旺化石形成於1800萬年以前,即地質歷史上的中新世時期。山旺化石的發現和研究,開拓了古生物研究的新領域,提供了探索我國華東北部地區中新世動物群,古地理古氣候,以及地層對比的重要依據。對我國東部礦產資源的開發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外專家把山旺譽為「化石寶庫」;國內知名人士把山旺化石贊為「國之瑰寶」;國內外遊客則把它視為「世界奇觀」。這里需要告訴各位的是,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化石寶庫」紀錄片的15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上獲得科學紀錄片金獎。1980年國務院把山旺確定為「國家自然重點保護區」,同年成立了「山旺古生物化石保護所」。
風箏博物館館內將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還可通過錄相重現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盛況,給觀眾系統地介紹中國濰坊的風箏發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風箏製作技藝和由風箏技術啟迪派生的人類飛行的廣闊前景,陳列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箏發展及扎、畫、放的技術。還有風箏藝人的現場製作風箏。風箏博物館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個收藏、陳列古今中外風箏、民間工藝的專業性博物館,還是一個文化娛樂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將成為風箏都的一個旅遊、文化、娛樂和風箏貿易中心。本館以大量的實物、照片、資料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風箏的起源和風箏沿革史;介紹了風箏的流派、種類和特點;展示了濰坊國際風箏會與各國風箏團體和人民的友好交流、展出的風箏有:一、傳統風箏。主要有各種大中小型龍頭蜈蚣,軟硬翅蝴蝶風箏,七星、八卦風箏,各種魚鳥、昆蟲風箏以及筒子風箏和傳說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風箏。還展有吉林、濟南、浙江的優秀作品。二、濰坊創新風箏。是濰坊風箏藝人和業余愛好者扎制的新意風箏、特技風箏、多特點風箏、微型和巨型風箏,表現出濰坊風箏愛好者大膽創新的精神和豐富的想像力。
浮煙山森林公園地處濰坊市西南郊,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秀美,文化遺址繁多,歷史上漢代丞相公孫弘故居、麓台書院、朴生泉、修貞觀、南燕太子慕容超讀書處,元代吏部尚書張啟岩親書《麓台秋月》碑文皆建於此。該園是按照濰坊市人民政府浮煙山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而興建的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爐,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及城市觀光農業示範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公園。該園佔地98公頃,完成投資2070萬元,建成了鳥語林、珍奇動物園、動物演藝區、森林之家、婦女兒童樂園、植物園、國防教育基地、卡丁車賽場、五四廣場、森林歷險宮、高空覽車、垂釣湖、龍王亭、三十六計園等十五大景區99個景點。
青雲山民俗游樂園民俗游樂園就在市東1公里處的青雲山上。這座佔地三千餘畝的游樂園,在全省縣級城市中是最大的一處。園內山體起伏,地勢幽深,溝壑蜿蜒,繁復流變。山頂處有兩眼天然的石泉,久旱不涸,長澇不溢,相傳兩泉直通渤海,因此被稱為「海眼井」。 游樂園一共設有「五區兩園一村」:江南秀色區、邊寨神奇區、黃土高坡區、天山牧場區、北國之春區、春華秋實園、兒童游樂園和齊魯民俗村,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融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國內著名風景風情於一體的天型、綜合性游樂場所。 在這片昔日的荒山上,出現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西南邊陲的奇特風情,山東鄉間的淳樸風俗和神奇山谷的野生動物,樂園里的娛樂項目。特別是齊魯民俗村,遊人進入之後,便能獲得一種「農家樂、樂陶陶」的感覺。做農家人,干農家活,吃農家飯,更是城裡人一種難得的體驗。上了炕頭,可以學著剪窗花、綉荷包、糊風箏;廚房裡舞根麵杖,擀皮子、包餃子;院里的活兒也有趣,如剝花生、喂雞兔;女士們更喜歡手裡拷個籃籃,踏無名的小花小草走向菜園,一邊割韭菜,摘茄子,一邊觀看彩蝶翻飛,聆聽蟈蟈歡唱。 這里有著大自然的恩賜和民間的樂趣,她們要從天籟與靜謐中尋回屬於女人的世界。青雲山民俗游樂園,是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上的一枝新蕾,一朵奇葩。
沂山沂山為岩漿岩石質山地,以花崗岩、片麻岩為主,少有砂岩,岩石風化較好,土層下多有疏鬆母質。沂山又名「小泰山」,素享「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既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又有古老的人文景觀。有壯觀秀麗的森林景觀,森林綠地面積2043.2公頃,覆蓋率達91.2%,以松類、刺槐、櫟類為主要樹種,還有水榆花楸、三椏鳥葯等珍貴樹種。有奇特險峻的山嶽景觀,海拔800米以上,有玉皇頂、歪頭崮、獅子崮等奇峰異崮。在玉皇頂仰望,日月低垂,白雲摩頂,俯視方圓百里景色,一覽無余;歪頭崮突兀矗立,高聳穹空,峭壁若劈,在崮之極頂,巨石層疊,登其上猶如身置凌空;獅子崮像一隻巨大的雄獅,橫卧在玉皇頂側,似鎮山之王。娟秀多姿的水文景觀。百丈崖瀑布落差68米,為臨朐八景之一。玉帶溪蜿蜒曲折,漫石穿隙,時起時伏,忽急忽緩。還有變幻莫測的天象奇觀。
富華游樂園濰坊富華游樂園是由濰坊新立克集團公司與美國亞洲娛樂公司合資興建的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游樂園,位於「世界風箏都」濰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樂園有大中型游樂項目三十餘個,分別從美國、日本、義大利等地引進,具有典型的歐美風格。大型游樂項目有五十六米高的摩天輪、驚險刺激的888米長雙環過山車、46米高的跳傘塔、太空飛行、環園列車、瘋狂老鼠、激流勇進、旋轉木馬及變幻萬千的動感電影院等。投資近千萬元的水上世界,佔地20000平方米,內設標准游戲池、造浪池、18米的高台滑梯、螺旋滑梯、兒童嬉水池等十幾個水上游樂項目。高爾夫俱樂部佔地60畝,採用歐美先進的設計標准建造,具有獨特的魅力。園內設有美國式商業街,有形形色色的旅遊精品供遊客欣賞選購;更設有多處餐廳,以魯菜為主,配合中西式快餐,能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餐飲需求。由於北方冬季氣候寒冷,冬季室外項目較受影響,以春夏秋季旅遊為最佳。
十笏園坐落於濰坊市濰城區的中部,原清末大地主丁善寶的一座私人花園,建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十笏,是以十塊笏板形容此庭園之小,這座以小巧著稱的晚清園林,面積僅僅有2000平方公尺,卻有假山、池塘、曲橋、亭榭、書房等多種建築,且布局得當,安排合理、緊湊而不擁擠,充分顯示了園林設計者的精妙構思。 園中主要建築有硯香樓、十笏草堂、春雨樓、讀書堂、碧雲齋、人造假山,以及迴廊、曲橋、荷花池等。此外還有多處名人書畫題刻:清鄭板橋竹石圖、題竹、芝藍圖;清翟雲升臨摹韓愈草書橫幅;清末濰縣狀元曹鴻勛書碑與題匾等。濰坊市博物館現設園內。
石門坊 又名石門山,因山勢結曲向南,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它包括紅葉景區、太平崮石建築群景點、三一山景點等。該區周圍山勢雄秀,群峰環翠,峭壁如削,奇石嶙峋,最高峰海拔526米。山石皆石灰岩,岩層階理明顯。山上部陡峭,多懸崖裸層,山中下部土層較厚,植被較好。 石家莊民俗旅遊村是位於旅遊城市安丘市西南20公里的凌河鎮的一個村莊,坐落在汶河南岸。村民勤勞智慧,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田園如畫。70年代初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代表」,開始挖掘當地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建起了民俗博物館、婚俗院等,在全國首開民俗旅遊之先河,被譽為「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推出的「住農家房、吃農家飯、做農家活、隨農家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
萬印樓位於濰坊市中心1公里處,佔地面積37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余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萬印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點,並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里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鍾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鍾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老龍灣老龍灣旅遊區包括老龍灣、冶源水庫、海浮山、懸泉寺、溫泉河、風火洞等,地處平原與山區交接地帶,西南為山區,東北為山前沖積平原和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4°C,降水量為750毫米。老龍灣古名熏冶湖,位於海浮山北麓,泉水系地下泉脈涌匯地表而成,水域面積80餘畝,水深盈丈,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8°C,湖中水鳥嬉戲,岸上竹林環繞。盛夏酷暑,泉水清涼甘冽,浸入肌膚;數九寒冬,霧氣蒸騰,古人留下「冶源煙靄三冬暖」的詩句。老龍灣內泉計萬許,主泉有鑄劍池、萬寶泉、秦池、善息泉、濯馬潭等。另外還有雪化橋、陳榮碑竹、清漪亭、江南亭、上天梯、松節亭、古戲樓等景點。主泉鑄劍池,水出石坎下,突涌若沸,傳說春秋時期歐冶子曾於此鑄劍淬火。池西南側磐石上,鐫有「鑄劍池」三個斗方大字和「天下明護陰陽劍,鬼斧鑿開混沌池」的詩句,為明嘉靖年間雪蓑道人書,其字體剛勁瀟灑,為歷代書法家所贊譽。
玲瓏山 位於青州市西南15公里,嵯峨的石峰林凸起在渾圓的山頂上,遠遠望去,猶如一座雄踞山巔的古代城堡。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各異的洞穴遍布山體,它簡直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於天地之間,其主峰海拔567米,峻峰銳起,聳拔突兀,實為一方之冠。玲瓏山,山上有通天洞、串心洞、仙寶洞、觀音洞、天降石、飛來石、玉皇峰、凌霞關、卡天門等景觀,千姿百態,令人心曠神怡。「天降石」重約5噸,擱在一根孤聳的石柱子上,背後白雲飄動,彷彿柱搖石動。最為國內外人士所矚目的是位於同北峰中的魏部道昭《白駒谷題名》、《白雲堂題刻》等三處題刻,該石刻作為中國「魏碑三奇」之一,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和中國文字變遷的珍貴資料。近年來,吸引著眾多的中外著名書法研究愛好者到此謁拜,特別是每年都有數百名日本書法界名人前來謁拜,參觀游覽。
青州博物館 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1984年建設新館,佔地40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為仿古式民族建築群.青州博物館是我國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收藏各類文物2萬余件。海內外孤本--明萬曆青州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填補了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東漢大型出廓「宜子孫」玉璧為目前僅見的有字漢璧;青州龍興寺石刻佛教造像群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數量之大、雕工之精、貼金彩繪保存之好為我國文物考古所罕見。
山旺萬卷書 山旺,位於臨朐縣城東北。這里展示出的是1000萬到2500萬年前大自然的絢麗畫卷。山旺的地層中,有著豐富的硅藻土頁岩,層層壘壘,薄如白紙,被人們稱為「萬卷書」。 上頁岩中保存有豐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人們又稱其為「萬卷書」中的「象形文字」,它真實地記載著當地滄桑演變的歷史。山旺化石蘊藏極其豐富,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已發現的有十多個門類,189科,其中古植物有苔蘚,小草榆、中華柳椴等;動物有蜂,蛾、魚、蛙、龜、豬、鹿等。 1976年山旺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珍奇罕見的鳥化石,引起了轟動,同時被命名為「山旺山東鳥」,填補了我國第三世紀鳥類化石的空白。山旺化石的完好精美稱著於世,狼蛛和足爪、足千、蜻蜓的翅膀、蝙蝠的翼膜、老鼠的須毛,都印良清晰,歷歷可辨。
庵上石坊 石坊為頂、身、座三部分,高15米,寬9.35米,用多塊石灰岩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正面刻「聖旨」二字,中部橫批刻「節動開褒」四字,兩側刻「旌表愚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字樣,橫批下兩側刻有「大清道光己丑歲建」八字,背面橫批為「貞順流芳」,其它刻字與正面相同。坊上題字均為翰林單蘭亭所書,字體端莊幽雅。石坊雕刻內容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手法綜合運用立雕、透雕、浮雕、高肉浮雕和線刻技巧,精妙絕倫。主樓下雕刻八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效果。次樓匾下的四組諧音吉祥祈福動植物圖像如:六(鹿)合(鶴)同春、太師(獅)少保、掛印封(蜂)侯(猴)、父子拜相(象)所雕刻的動物活龍活現。其中「掛印封候」一組尤為精彩,運用難度大的鏤空雕刻手法,刻出一對玲瓏剔透的鳥籠懸於枝頭之上,籠中刻畫眉鳥能迎風鳴叫,鳥籠能隨風擺動,又雕猴子去捅黃蜂窩的調皮活潑之狀,極富情趣,石牌坊的最高頂部,雕有麒麟昂首負寶鼎狀,給人以凌空欲飛的動感,與巋然岸立的堅實坊柱、坊座形成強烈的對比。石坊設置力度合理,極富情趣。石坊雕刻繁簡得當,主次分明,民諺「天下無二坊」是對庵上石坊的贊譽。
范公亭公園 位於古青州城西門外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洋溪湖畔,是青州市的重要景區之一。范公亭相傳原為范仲淹所建,距今已有930餘年。亭後有三祠,分別塑有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像,又稱為「三賢祠」,祠後有崇台,建「後樂堂」三間,亭北有「澄清軒」八間,軒前豎馮玉祥將軍撰寫的巨碑一座,書法渾厚。院內唐楸、宋槐,雖然已經千年,仍枝葉茂盛。綠樹成蔭、碧水盪漾的洋溪湖位居范公亭公園中心,洋溪湖北岸建有「順河樓」,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居住於此十年之久,樓西北建築「李清照紀念祠」建築風格全仿宋代建造,樓南側有老柳橫斜,俯身河上,酷似老翁垂釣,故名曰「洋溪晚釣」,即為古青州八景之一。
金寶樂園濰坊金寶樂園是一個以旅遊觀光的大型綜合性游樂園。位於山東金寶商業貿易區對面,西鄰濰坊民航機場,東靠濰州路206國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金寶樂園總面積40萬平方米,融娛樂性、觀賞性、刺激性和參與性為一體。民俗風情濃郁,田園風格獨有。娛樂區、生態旅遊觀光區、城郊農業觀光區、休閑區4大部分是旅遊度假的良好場所。園內有孔明稱、盪山澗、空中纜車、世紀鍾和環園電車等120餘個娛樂景點項目。
仰天山 是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青州西南35公里,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文殊寺(俗稱仰天寺)。「望月亭」和「文昌閣」分別列於寺院的西南、東北。「望月亭」 是一拱頂石質建築,坐落於寺西的望月山上,明工部尚書鍾羽正親手書寫的「望月」二字作亭額,砌在亭門之上;「文昌閣」拔台而起,立於懸岩光壁,憑窗而望,整個寺院周圍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仰天山還是一座天然植物園,一年四季有著「春天一片花,夏來綠樹蔭,秋到紅葉遍,冬日披銀裝」的美好景色。
雲門山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海拔421米,群峰突起,像座千仞高山。山頂上有石洞南北相通,遠望像一方明鏡高懸太空。每到夏秋季節,雲門山內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人稱「雲門仙境」,雲門山因此而得名。山陰有隋唐時代造像5窟,石佛272尊,最早的雕刻於隋開皇年間。歷代文人墨客,如歐陽修、富弼、王世貞、鍾羽正等,給雲門山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摩崖題刻。山陰摩崖鐫有中國古代最大的摩崖漢字「壽」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壽比南山」一詞即源於此。「壽」字通高7.5米,寬3.7米,僅壽下的「寸」字就高2.3米,所以當地流傳著「壽比高山,人無寸高」之說。山陰雲門洞西側有著名的「雲窟」,狀如曲井,深不見底,夏秋時有雲霧蒸騰,經雲門洞涌進湧出,景觀特別壯美。

熱點內容
七夕與鑽戒 發布:2025-02-12 01:12:20 瀏覽:803
悅夢花藝 發布:2025-02-12 01:07:43 瀏覽:43
桂林與蘭花 發布:2025-02-12 01:03:24 瀏覽:137
櫻花妖和雨女 發布:2025-02-12 01:02:43 瀏覽:467
盆栽大葉子植物 發布:2025-02-12 01:02:41 瀏覽:633
櫻花搖搖乳 發布:2025-02-12 00:59:30 瀏覽:195
百合網用戶登錄 發布:2025-02-12 00:57:27 瀏覽:446
黃油煎西蘭花 發布:2025-02-12 00:57:24 瀏覽:402
屬豬的本命年適合養的綠植 發布:2025-02-12 00:56:02 瀏覽:117
楊阿騰紫羅蘭配什麼眼好 發布:2025-02-12 00:55:24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