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張白色
❶ 綠植長白色的黴菌
總結其發霉原因與澆水、空氣濕度、以及通風條件都有關系。如果夏季澆水過多,土壤濕度就會過大,來不及排出多餘的積水,這個時候根部就會腐爛,繼而發霉。
以多肉植物為例:
多肉植物大部分指得是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大戟科、百合科等的部分植物,而最原始的生長環境是乾旱的熱帶地區,所以如果雨水頻繁的話,無疑會使多肉植物發生霉爛現象。
防治多肉植物發霉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止吃太多的雨水,平常的時候也不要澆水太多,還要將它們放置在通風的地方。
正所謂治標治本,治療多肉植物發霉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換土,如果根部發霉了,可將病患處割去,換用砂質土壤繼續種,利於排水透濕。
二是掰去病葉,阻斷黴菌傳染。
三是使用葯劑滅菌。但專家支招:「吃雨水」不可取,通風才是王道。 其實除了發霉,夏季多肉類植物還容易出另一種問題:葉片變色、發焦。這是因為夏季氣溫升高,如果還是經常曬大太陽的話,葉片就會老化,出現變色和尖端發焦。建議放在半陰半陽的環境里。
❷ 植物葉片發白是怎麼回事
植物的葉片發白,有可能是因為患上白粉病、光照嚴重不足和修剪不到位等因素導致的。患上白粉病會導致植物葉片發白,要噴灑粉銹寧進行防治,增加光照的時間,保證7-10小時,可讓葉片恢復,還要合理的修剪植物。
植物葉片發白怎麼辦
1、噴葯
植物的葉片莫名其妙的發白,就有可能是染上了白粉病。這種病會造成植物的葉片發白發軟,嚴重時就會造成植物葉片掉落死亡,應該立刻處理。我們要用15%粉銹寧1000倍液噴施,及時的防治白粉病傳播。
2、光照
植物一般都喜歡生活在陽光下,對於陽光的需求比較大,每天需要7-10小時的時間來進行光合作用,促進自己的枝葉生長發育,如果光照時間不足就會導致葉片發白。在盛夏時要注意遮陰,避免遭到暴曬。
3、修剪
植物有時會因為修剪的不充分或是不正確而生長發育不良,變得發白發酥。在幼苗期時就要對植物進行摘心打頂的處理,成株期間修剪掉多餘無用的枝葉,花開後修剪掉花梗和殘花,留存住足夠的養分。
❸ 家裡養的綠植長了好多白色的,應該是蟲子吧。應該怎麼辦
家裡養的綠植長了很多白色,應該是黴菌。
需要保持空氣乾燥通風,並噴灑多菌靈。
杜絕黴菌的生長環境,黴菌自然會消失。
❹ 家裡植物上面的樹葉子上起了白色粉末狀物該怎麼解決
可能是白粉病。
解決方法:
大蔥液:取大蔥50克搗成泥狀,加水50克,浸泡12小時,過濾後用濾液噴施,一天多次,連噴3~4天,可治白粉病。
米醋液:米醋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對病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用稀釋150~200倍的米醋溶液噴灑於葉面,每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可防治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
小蘇打溶液:取5克小蘇打(又名碳酸氫鈉),先用少量酒精使其溶解,然後加水約1000克,配成0.5%濃度的溶液,噴灑植株,可防治白粉病。
❺ 綠植葉子上有像被噴了白色塗料的大小不等的斑點怎麼辦
白點病。一般發生在生長前期靠近基部的葉片。初在葉片正面形成淡黃色不規則專形或近圓形小斑屬點,病斑發生在葉緣處或沿脈部位,病斑表面粗糙或略凸起,呈瘡痂狀,大小1~3 mm,乾燥條件下形成白色硬殼,剝開呈石灰粉狀。
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2)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3)發病初期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爾多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78%波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❻ 植物葉子上有白色絨毛怎麼處理
植物葉子上的白色絨毛處理方法:
可以修剪枝葉,或是噴水沖洗,增加植物濕度來減少數量。
植物葉背長出一片白毛,以為是發霉,看起來像是毛茸茸的棉絮,這些就是吹綿介殼蟲,若放任不管,會造成葉子發黃枯萎。
吹綿介殼蟲幼蟲發育時,會分泌如白色棉絮般的蠟質物,4~7月比較常見,傳播迅速,會阻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成葉片枯萎。
吹綿介殼蟲是一種體形極小、白色、有絨毛的寄生蟲,會吸取植物汁液,可能會導致提早落葉或枝葉生長不良。吹綿介殼蟲通常躲在植物縫隙或重疊交錯的地方(例如葉背、葉片下方、甚至藏身在植物根部)。
吹綿介殼蟲繁殖速度非常快,當發現吹綿介殼蟲開始繁殖時,應立即將它挑掉(可以使用竹簽或者牙刷)。平常維護保養盆栽時,應保持通風、並注意螞蟻的出沒(螞蟻是粉介殼蟲的司機,會載著它們到處跑並運送到植物身上)。
❼ 我家綠植得了一種病,葉子有白點和白色絨毛,之前就得過一次,然後把葉子全部剪了,新長出來又這樣
植物表面長霉、葉片上出現白色斑點多是病害發生引起,一般有霜霉病、白粉病、白回銹病、疫病等,由於答病斑增加,葉面逃命面積減少,也會導致植物發黃, 要想治療只有用殺菌劑。比較常用的有: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粉銹靈,可選一種兌水對葉子反正面,枝桿,盆土進行噴施,不能有死角,
❽ 綠植長白色點點,蔓延到周圍慢慢枯萎
白粉病
1. 發病症狀: 白粉病系真菌性病害,是花卉植物上普遍發生的病害,主要發生在植株葉片,嚴重時可侵染植株的嫩葉、幼芽、嫩梢和花蕾等部位,被害花卉品種主要有月季、薔薇、玫瑰、牡丹、芍葯、菊花等數十種。突出特點是發病時葉背面或兩面出現一層粉狀物,在發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白色粉斑,並略顯褪綠或呈畸形。在適宜的條件下,粉斑迅速擴大,並連接成片使得葉面布滿白色粉狀霉。在發病後期,病葉會出現皺縮不平,並向背捲曲,花期明顯縮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開。而嚴重時,植株矮小,花少而小,葉片萎縮乾枯,甚至整株死亡。
2. 發病規律:白粉病的菌絲體在病芽、病枝或落葉上越冬,溫室中能周年發生。翌年春氣溫回升時,病菌借氣流或水珠飛濺傳播。露地春天溫度20℃左右,白粉病開始生長發育,並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對植株進行傳播和侵染。夏季高溫高濕時又會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擴大再侵染,分生孢子在葉片萌發,從葉片氣孔進入組織內吸取葉片的養分。。在栽培管理上,施氮肥過多,澆水過多,栽植過密,該病害的發生適宜條件主要是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空氣濕度大的環境,氮肥施用過多,缺鈣或過乾的輕沙土,溫度變化劇烈以及花盆土壤過乾等,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3. 預防方法是要有允足的光照,通風,經常施肥,罹病植物噴布硫酸銅肥皂液或者粗製碳酸鈉溶液(4~5g溶解在1L水中)防治。對患病植物噴灑混合肥液。
防治植物病害還可以使用蒜汁(25g搗碎的蒜和1L水混合浸泡一晝夜),每6天洗刷植物一次。還可以噴霧1g水楊酸、3g食鹼、5mg變性酒精、10g肥皂和1L水組成的混合液,稀釋3倍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