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提根
① 盆栽桂花怎麼提根
給盆景提跟的方法比較多,我們在給桂花盆景換盆換土時,也是可以伺機進行提根處理的。在完成上盆後,我們可以在植株的基部位置培上一定高度的沙子土壤以培育基部的根莖。而之後隨著桂花根部的生長,我們再將壘上的土壤逐漸去除,直到將凸起的多餘土壤都移除為止,從而達到提根的目的。
給桂花盆景提根的時間要掌握好,一般是結合換盆換土進行,即在早春或晚秋比較好。但培養根盤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可以通過有計劃地培育,採取逐年進行換盆換土來加速提根的形成。
只要我們採取的方法科學合理,將桂花盆景打造成提根盆景也是早晚的事情。桂花盆景一般每隔2-3年需要定期換盆換土,這樣才能確保植株能在盆養環境下長期保持良好的長勢和優美的觀賞姿態。而且對於普通桂花盆景在換盆換土過程中也可以適當進行造型處理。就是我們上面說的提跟方法。
給桂花盆景老樁進行提根,主要是為了提高盆景的觀賞性、藝術性和趣味性,能讓其更好地發揮和體現應用價值。所以,我們通常可以將桂花盆景老樁打造成提根盆景,甚至還可以讓根代干,從而呈現出更加與眾不同的情景。
② 提根盆景如何製作
深盆栽種,可往花盆中填入適量的土壤進行淺栽,隨著根部向上生長就會裸露在外;填土法,可選擇口徑較小的圓柱體,將土壤外側填滿,再對植株移栽,使根系長出;噴水去土,可將盆土表面根系凸出,噴水露出根系;根系堆土,移栽後可往根部堆積土壤,逐漸去除壅土。
1、深盆栽種
往根系堆土是製作提根盆景較為簡便的方法,可將植株移栽到盆內,往根部填土,使根基高於盆沿但不完全露出,待植株在盆中存活後,慢慢的由高到低去除壅土,經過長期養護定型後,就能重新上盆栽種。
③ 提根盆景如何製作
提根盆景製作有好幾種,第一就是深盆高栽種法,第二種就是填土法。
深盆高栽種法:
在花盆中填上土壤,把植物栽種到花盆中,但是不能栽培過深,之後隨著植物不斷生長根部就會逐漸的裸露出土壤,最後就能達到提根效果。
填土法:
使用小且淺的花盆和塑料的圓柱體,土壤將圓柱體以外填滿土,把植株栽種到圓柱體,植物也會逐漸從土裡鑽出。
盆景的品種:
杜鵑花——它是比較常見的用來做盆景的素材,製作出的盆景造型上呈現多種多樣,花色也是非常的豐富。
迎春花——它的花期在2到4月份,它的生長速度比較的快,可能會發生枝條徒長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及時的進行修剪,避免破壞造型。
梅花——它是很受人們喜愛的花,除了培養成盆景,還可以製作成樹樁,供人們欣賞。在它開花之後,需要進行修剪整形,留下2到3個芽之後,把其他的都去除掉。
黃楊——他在生活中比較的常見,並且它生命力比較的長,生長的比較慢,所以拿來製作盆景是很合適的。只需要根據它生長的形態,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調整。
榆樹——它也是很好的選擇,葉片也比較的好看,適合觀賞。
④ 樹木盆景為什麼要故意「露跟」「提根」
在大自然當中的那些樹木,因為常年的雨水沖刷,所以就讓靠近地表的根專部顯露出來屬,獨具一種蒼涼、古樸的韻味,而在盆景製作的過程當中,大家也會通過一些手法,來讓盆景的根部顯露出來,這些手法就統稱為「提根」。
露跟即盆景的臉面,一件盆景可以有一個觀賞面,也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賞面。一般情況下,觀賞面應該作為向陽面,這樣可利用植物的趨光性,使其更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盆土中的有機質被吸收干凈後,盆土會呈鹼性化,也非常容易出現結板的現象,翻盆換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使土壤更加疏鬆、透氣,有利於樹木生長。
(4)盆栽提根擴展閱讀
盆景種植的注意事項
1、很多樹種的根系生長過快,樹的根系盤結在盆底,已經不能與土壤接觸,有些根系開始逐漸出現老化現象,影響正常的吸收,此時若不進行換盆換土,植株就會出現衰退,影響樹樁長勢。
2、翻盆換土時,還可以結合蟠根進行,將樹樁生長較長的根進行蟠曲整形,使其逐步將根部露出,這個技藝處理在翻盆換土時,也顯得比較重要,也是翻盆的一個重要原因。
⑤ 盆栽綠梅能提根嗎
盆栽綠梅是可以提根的。
在正式介紹提根方法之前,應該注意,要想進行提根處理,必須是已經成活的樹樁。若是下山樁,必須要經過確保已經養活後方可以進行處理。接下來是具體步驟。
一、翻盆
把植株整體取出時,記得側放,適當拍打。需要注意,粘在根系的部分土必須要保留。有人認為保持原土球是最好的,不過適當查看根須還是有必要的。那麼,為保險起見,原土球只可保留一部分即可。
二、立意
仔細觀察植株根部的生長特點,確定具體形態。最好的自然是做到面面俱到。不過,自然植物的生長形態不可能盡如人意。因此,若是做不到兩全其美,那麼就可以重視正面,兼顧側面。正面的確定也是需要技巧的,與根部配合確定最佳觀賞面即為正面。為提高效率,可以通過畫草圖或是在腦海中提前構思的方法進行了立意。
三、根系修剪
對根系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後,就可以開始修剪了。粗壯的根系可以保存下來,枯根或者弱根要及時的清除。根據立意用棕絲捆紮,接下來適當用石頭等進行阻擋以達到最佳效果。這一步以簡潔明了、能夠突出主體為妙。
四、上盆
推薦使用紫砂盆和富含有機質、肥沃的沙壤土。土壤狀況不好,可以追施夫沃施的沃葉微生物菌劑,調理土壤。上盆時,記得用瓦片墊孔以利於排水。接下來,將新土作為底土倒入盆體三分之一,再加入新土,然後把已經完成的綠梅放入,加原土拍實,注意一定要使土壤和根部緊密結合。
五、根系下扎
綠梅澆定根水後,可以放置管理。等到新葉長出,根系扎得足夠深,就可以用急水澆灌。大概三個月左右,上部土壤就會逐漸沖刷降低,根部日漸裸露,提根露爪便初見功效。
⑥ 最牛盆景提根方法圖解
墊根法是常用的根部造型方法。墊根法即在盆景植物底面墊上根系無法穿透的硬物。是根系四向生長。
墊根要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生長較弱的植株不宜進行,防止植株死亡。
墊根前剪去向下生長根系,多留四向生長根系,然後墊上硬物,並將剩餘根系用棕絲,稻草繩固定在硬物上,讓其定向生長。然後覆土正常栽植養護。
盤根法則用於根系柔軟的盆景植物根系造型。上盆或翻盆季節挖出植株,然後洗凈根部,適當修剪,然後將根部按一定造型盤曲編扎。根系編扎時用易於腐爛的棕絲稻草繩固定。
擠壓法也是根部造型的方法之一,即用硬物對主根生長空間進行限制,正常生長的根系成圓形,經擠壓限定後可得到板狀的主根。
圍套法是提根盆景常用的造型方法,將盆景根系挖出後,將根系用棕絲適當收攏,然後將植株植於瘦高的容器。限制根系擴張,使其向下生長。
提根盆景的製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點一點的提根,切不可一次到位。常用高培法或沙培法。
這兩種方法差別並不大。高培法栽植時部分根部露出花盆,然後高培土覆蓋住所有根部,養護過程中澆水沖刷或用小耙慢慢去掉上層盆土,積年累月使根部慢慢露出土面。
沙培法即將盆景植於深盆中,下發墊土培土,上面覆沙至根部。養護過程中慢慢挖出細沙使其露出根部。
靠接補根法是常用彌補根系缺失的方法,可使盆景根系漂亮生長健壯。補根在生長旺季進行,選擇健壯的帶根小苗,將根部需要補根部位外皮去除露出形成層。
然後將小苗根繫上端削出形成層靠接在樹根上,用圖釘等固定。塗上癒合劑保濕,等癒合後除掉小苗上部。
⑦ 提根盆景如何製作
提根盆景如何製作如下:
第一種,深盆高栽奎土法。那麼一聽這個名字呢,我們就知道是要選用深一點的盆,其次呢要選疏鬆肥沃的土壤,同時還需要排水性好。將土壤堆出盆,然後把熟樁種在高出盆的土上面。過了幾年後呢,根就會慢慢地露出來。
另一種方法為淺盆套筒填土法。選用一個比較淺的盆,然後在盆的上面再疊上一個小圓筒,在筒內慢慢地灌土。然後將樹樁栽入筒中,筒內的土壤一定要選擇疏鬆肥沃的,否則將不利於盆景的生長。等培養了幾年過後,樹的根部足以撐起樹樁時,把筒拿掉,根就慢慢露出來了。
第三種方法是對樹樁的截根處理。我們平時買回來的樹樁幾乎都是帶有根的,我們可以將這些根的一部分截去,主要截的是它的側根和主根。
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栽培和養護,將這些截掉的傷口慢慢恢復,等一段時間過後,這些傷口就幾乎看不見了,這樣看上去反而要比原來的美觀很多。同時呢,對於那些忙碌的人們來說,這種方法是可以縮短栽培管理的時間的。
第四種方法是附石培育。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提根要求來具體實行的。將石頭綁在樹根到外面,然後扎緊。當然對於石頭的選擇也不是隨便調調的,是有一定要求的。
要選擇和樹根長度差不多的,然後形狀要好看的,不然的話會影響盆景的美觀,有洞隙的石頭,像海母石、沙積石這些都是可以的。
最後一種是抱根式提根法。這種方法是比較少見的,特殊一點的植物會用得上,一般我們都不會去用這樣的方法。